首层的地面荷载要附加给独立条形基础首层地面吗

独立基础设计荷载取值不当
【结构工程师考讯】  1. 独立基础设计荷载取值不当
  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多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抗震规范》(GB)第4.2.1条指出,当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粘性土层时,不超过8层且高度在25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或荷载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可不必进行地基和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这就是说,在8度地震区,大多数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可不必进行地基和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但这些房屋在基础设计时应考虑风荷载的影响。因此,在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的整体计算分析中,必须输入风荷载,不能因为在地震区高层建筑以外的一般建筑风荷载不起控制作用就不输入。
  另一种情况是,在设计独立基础时,作用在基础顶面上的外荷载(柱脚内力设计值)只取轴力设计值和弯矩设计值,无剪力设计值,或者甚至只取轴力设计值。以上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基础设计尺寸偏小,配筋偏少,影响基础本向和上部结构的安全。
  2. 框架计算简图不合理
  无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独立基础埋置较深,在-0.05m左右设有基础拉梁时,应将基础拉梁按层1输入。以某学生宿舍楼为例,该项目为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丙类建筑,建筑场地为Ⅱ类;层高3.3m,基础埋深4.0m基础高度0.8m,室内外高差0.45m。根据《抗震规范》第6.1.2条,在8度地震区该工程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为二级。设计者按3层框架房屋计算,首层层高取3.35m,即假定框架房屋嵌固在-0.05m处的基础拉梁顶面;基础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按构造设计;基础按中心受压计算。显然,选取这样的计算简图是不妥当的。因为,第一,按构造设计的拉梁无法平衡柱脚弯矩;第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第7.3.11条规定,框架结构底柱的高度应取基础顶面至首层楼盖顶面的高度。工程设计经验表明,这样的框架结构宜按4层进行整体分析计算,即将基础拉梁层按层1输入,拉梁上如作用有荷载,应将荷载一并输入。
  这样,计算剪力的首层层高为H1=4-0.8-0.05=3.15m,层2层高为3.35m,层3、4层高为3.3m。根据《抗震规范》第6.2.3条,框架柱底层柱脚弯矩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1.25。当设拉梁层时,一般情况下,要比较底层柱的配筋是由基础顶面处的截面控制还是由基础拉梁顶面处的截面控制。考虑到地基土的约束作用,对这样的计算简图,在电算程序总信息输入中,可填写地下室层数为1,并复算一次,按两计算结果的包络图进行框架结构底层柱的配筋。
  3. 基础拉梁层的计算模型不符合实际情况
  基础拉梁层无楼板,用TAT或SATWE等电算程序进行框架整体计算时,楼板厚度应取零,并定义弹性节点,用总刚分析方法进行分析计算。有时虽然楼板厚度取零,也定义弹性节点,但未采用总刚分析,程序分析时自动按刚性楼面假定进行计算,与实际情况不符。房屋平面不规则,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4. 基础拉梁设计不当
  多层框架房屋基础埋深值大时,为了减速小底层柱的计算长度和底层的位移,可在&0.000以下适当位置设置基础拉梁,但不宜按构造要求设置,宜按框架梁进行设计,并按规范规定设置箍筋加密区。但就抗震而言,应采用短柱基础方案。
  一般说来,当独立基础埋置不深,或者过去时置虽深但采用了短柱基础时,由于地基不良或柱子荷载差别较大,或根据抗震要求,可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构造基础拉梁。基础拉梁截面宽度可取柱中心距的1/20~1/30,高度可取柱中心距的1/12~1/18。构造基础拉梁的截面可取上述限值范围的下限,纵向受力钢筋可取所连接柱子的最大轴力设计值的10%作为拉力或压力来计算,当为构造配筋,除满足最小配筋率外,也不得小于上下各2Ⅱ14,配筋不得小于Ⅰ8-200。当拉梁上作用有填充墙或楼梯柱等传来的荷载时,拉梁截面应适当加大,算出的配筋应和上述构造配筋叠加。构造基础拉梁顶标高通常与基础高或短柱顶标高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基础可按偏心有受压基础设计。
  当框架底层层高不大或者基础过去埋置不深时,有时要把基础拉梁设计得比较强大,以便用拉梁来平衡柱底弯矩。这时,拉梁正弯矩钢筋应全跨拉通,负弯矩钢筋至少应在1/2跨拉通。拉梁正负弯矩钢筋在框架柱内的锚固、拉梁箍筋的加密及有关抗震构造要求与上部框架梁完全相同。
  此时拉梁宜设置在基础顶部,不宜设置在基础顶面之上,基础则可按中心受压设计。
魁网结构工程师考试频道
------分隔线----------------------------
独立基础设计荷载取值不当相关文章:
结构工程师专栏
考试网推荐
向量及其线性运算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如位移、速度、力等这类量,称为向量,向量 ...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基础科目大纲 2008年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基础科目大纲 2009...
2008年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基础科目大纲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考试大纲 一、高等...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考试大纲 一、高等数学 1、空间解析几何 向量代数 直线 平面 ...
一、总则 1.1了解结构极限状态设计原理。 1.2了解建筑结构的经济比选知识。 1.3掌握建...
考试网热点查看: 651|回复: 18
独立基础计算时荷载的取法???????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22:30签到天数: 3 天[LV.2]偶尔看看I
本帖最后由 xyc0725 于
08:22 编辑
今天我发现我公司算独立基础的时候是不考虑弯矩和剪力的,用软件算的时候只输轴力,总工跟我说是因为地梁平衡掉了弯矩,我建模的时候已经把地梁建进去了,读取的柱底力应该是地梁下的,所以搞不清楚总工说的是否可行,但是公司其他人基本上都是这么设计的,审图的都没有提出意见。
不知道其他公司是怎么算的,时候有这种算法。
TA的每日心情奋斗 09:29签到天数: 223 天[LV.7]常住居民III
一般情况柱底弯矩剪力相对来说都挺小的,都可以忽略,除非是一些单大跨的,得复核下柱的弯矩
TA的每日心情无聊 10:13签到天数: 47 天[LV.5]常住居民I
民用的混凝土结构一般都是不考虑弯矩的,因为轴力很大 而弯矩又比较小的,影响不是很大,而且有基础的 可以稍微平衡下的。但是钢结构好大跨度的厂房等要考虑额 影响是比较大的。
TA的每日心情开心昨天&11:55签到天数: 359 天[LV.8]以坛为家I
领导的活永远都是对的,除非不相干了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08:12签到天数: 158 天[LV.7]常住居民III
门式钢架要考虑剪力和弯矩。框架结构一般弯矩和剪力相对轴力很小,不考虑
TA的每日心情奋斗 13:10签到天数: 79 天[LV.6]常住居民II
整体建模的话 我认为是准确的,毕竟把地梁建进去之后读取的内力才是贴合实际的,总工的意思是凭借经验来判断的,你的方法最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柱底弯矩剪力相对轴力来说很小,可以忽略,除非是一些单大跨的,得复核下柱的弯矩
TA的每日心情怒 08:25签到天数: 4 天[LV.2]偶尔看看I
民用的混凝土结构一般都是不考虑弯矩的,因为轴力很大 而弯矩又比较小的,影响不是很大,而且有基础的 可以稍微平衡下的。但是钢结构好大跨度的厂房等要考虑额 影响是比较大的。
TA的每日心情衰 15:47签到天数: 90 天[LV.6]常住居民II
框架结构弯矩和剪力相对于轴力很小 可不考虑 ----AST结构设计团队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1:00签到天数: 2 天[LV.1]初来乍到
基础的的相关计算是比较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
结构师的转行之路 /1
本人结构OK创始人之一,苦逼绘图员,辞职20万年薪结构师工作,在淘宝开了个小店,卖葫芦工艺品,开个帖子直播开店过程,希望大家多支持(把宝贝加收藏送50个OK币)
Powered by[转载]PKPM-JCCAD&独立基础计算步骤
JCCAD独立基础计算步骤进行独立基础计算需要运行1,2,6,9项菜单!
1.地质资料根据勘察报告输入相应的地质资料,相应的标高,都用相对标高(相对+-0.000)。
2.基础人机交互输入
(1)读入地质资料
(2)参数输入&
&承载力修正用基础埋深:一般从室外地坪标高算起;有地下室的筏板基础也从室外地坪算起;有地下室的条基、独基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自动计算覆土重:该项用于独基、条基。自动按20kpa计算;有地下室时应人工填写“单位面积覆土重”,且覆土高度应计算至地下室室内地坪处。拉梁承担的弯矩比例:0,不承担;1,承担100%;0.5,承担50%。一层上部结构荷载作用点标高:即承台或基础顶的标高,作为独基,就是柱底标高;只对独基、桩基承台有影响。(3)荷载输入&
&附加荷载:一般说来框架结构的填充墙应按附加荷载输入。对于独立基础来说,如果在基础上架设连梁,连梁上有填充墙,则应将连梁荷载在此菜单中作为节点荷载输入,而不作均布荷载输入。否则或形成墙下条基或丢失荷载。&
&(4)上部构件&
&&&框架主筋:用来输入框架柱在基础上的插筋。若程序完成tat或satwe的绘制住的施工图工作并将结果存入钢筋库,则这里可以自动读取柱钢筋数据。&
&&&填充墙:对于框架结构如底层填充墙下设有条基,可在此先输入填充墙,再在荷载输入中用附加荷载将填充墙的荷载布在相应的位置上,这样程序会自动画出该部分的完整施工图。&
&&&拉梁:该菜单用于在两个独立基础或独立桩基承台之间设置拉接连系梁,拉梁的详图由用户自己补充。如果拉梁上有填充墙,其荷载应该按点荷载输入到拉梁梁端基础所在的节点上,本程序目前尚不能分配拉梁上的荷载。&
&(5)柱下独基&
& 自动生成:&
基础设计参数输入:将参数输入分散到各构件布置或自动生成的菜单中。该处参数一般按默认。输入柱下独立基础参数:类型:阶梯;
现浇独立基础最小高度:按规范;首层基础底标高:按设计; 独基底面长宽比:按规范;
独立基础底板最小配筋率:先按0.15%,但配筋不宜小于相关规范规定;承载力计算时基础底面受拉面积/基础底面积:0;基础底板钢筋级别:1级,d&12时用2级;计算独基时考虑独基底面范围内的荷载作用:√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
5.4.1、基底平面宜取方形或矩形,矩形基础的长度与宽度之比宜小于等于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
&8.2.2、扩展基础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锥形基础的边缘高度,不宜小于200mm;阶梯基础的每阶高度,宜为300-500mm;……锥形基础的边缘高度还应大于等于h/4,h为基础的高度。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
5.4.2、阶梯形基础每阶高度宜为300-500mm;锥形基础边缘的高度不宜小于200mm,坡度不宜小于1(竖向):2(水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
&8.2.2、扩展基础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3、扩展基础底板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不宜小于10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也不宜小于100mm。……由于扩展基础底板的厚度一般都由受冲切或受剪切承载力控制,并非按受弯承载能力确定,因此底板相对较厚,如果套用受弯构件的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将导致底板用钢量不必要的增加。此条规定就相当于规定了其最小配筋率。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
5.1.4、用于基础结构的混凝土和钢筋应满足下列构造要求:……2、钢筋:底板受力钢筋的直径不小于8mm,间距不大于200mm。……《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5.2、对于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钢筋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宜低于0.15%。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首层地面防潮层做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