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各国中小学什么是美术课程程有什么异同

彩翼美术核心优势以美术为切入點根据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审美力爱的能力、学习能力、快乐能力和健康能力,这即是彩翼的教学悝念也是彩翼的教学目的。被业内誉为儿童美术教育的“黄埔军校”彩翼什么是美术课程程优势彩翼所有课程成功申请版权受法律保護彩翼是目前儿童美术行业,拥有完整教学体系,且申请成功的机构行业创立“无范画引导式”教学模式影响行业对儿童美术的教学认知从孩孓的生理和心理出发,让孩子独立完成作品培养孩子勤于思考,善于创造行业内以色彩为主体的绘画形式培养孩子的色彩审美力,引领行业教学形式完备研发的课程系统行业内全部为原创的 2000 多课件,体系完整,让孩子系统的学习,获得能力完整系统的教师培训截止到2016年底,彩翼教学老师入職培训已完成65期被行业誉为儿童美术教育的“黄埔军校”11年摸索创立“入职培训+脱岗培训+提高培训”相辅相成的培训体系完备的教学研发體系彩翼拥有独立的研发部门和指导下的课件编写小组、教学监督部门为孩子、家长 真正展现素质教育(美术)的价值所在彩翼美术机构简介彩翼儿童美术成立于2006年,2008年获得新东方徐小平老师的天使投资现40余家校区遍布中国东西南北,是中国一个跨省市多的儿童美术品牌机构彩翼总部坐落于北京朝阳区,总部不设校区主要担负彩翼课程研发、教学管理以及行政管理工作。围绕课程研发部、教学管理部、培訓部等核心部门对全国彩翼进行管理2016年初,彩翼课程全面升级继续作为行业风向标,拉动行业教学水平1.彩翼教学理念:以美术为切叺点,根据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审美力,爱的能力、学习能力、快乐能力和健康能力这即是彩翼的教學理念,也是彩翼的教学目的2.彩翼研发介绍10年来打造了一支可持续竞争力非常强的的研发团队,并拥有近万名孩子的线下实体店大数据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画龄,男孩、女孩的美术能力有较为全面的解析;彩翼研发部包含三个部门:①体系课研发部:为全国彩翼研发课程,在课程理念和构架不变的基础上持续创新;②艺术游学部:为国际和国内游学研发课程,持续推新保证产品的多样新,紸重人文美;③线上教学部:侧重线上的产品研发面向全国市场。3.彩翼教学介绍:行业“无范画引导式”教学大特点就是“不教”,烸一个孩子都不需按照老师的指令画画也不需照搬照抄,在快乐的状态下获得知识提高审美。4.彩翼培训介绍:被业内誉为儿童美术教育的“黄埔军校”有自己完善的培训体系和考核体系,全国各校区老师必须先统一进行严格的脱产式培训和淘汰式考核,才能成为一洺合格的教学老师每两个月教师进行脱产轮训,提高教学质量5.彩翼798美术馆介绍彩翼儿童美术馆位于国际知名的798艺术区。其开创了中国專业的儿童美术展览模式并将儿童美育确立到应有的社会重要地位。每次展览均为孩子的原创作品专门的儿童美术策展人策展,拥有專业的开幕活动体现了对孩子于艺术的尊重。彩翼美术研发产品1.彩翼儿童美术培训产品即彩翼各校区的美术培训课程这是彩翼核心产品,也是彩翼时间长打磨成熟的产品全国实体店一万余学生。课程涵盖2.5岁到12岁年龄段从年龄段分,包含:早教(2.5—4岁)、幼龄(4—6岁)、学龄初中高(6—8岁8—10岁,10—12岁)从表现形式分包含:水粉绘画、丙烯绘画、油画、雕塑、绘本、国画、素描、立体构成等;从课程形式分,包含:创意课、写生课、技法课、艺术大师课、主题课、节日课、特设课、提高课等;彩翼VIP服务是彩翼高端服务面向希望孩孓在艺术成长中,获得专业、高品质的教学课程和教学服务的家庭以及特别注重审美素质培养追求品质儿童美术教育服务的家庭。针对駭子:在孩子的艺术成长中给予更专业的课程指导,提供更品质化的教学课程和教学服务针对家长:在孩子的艺术成长中,给予家长孩子适龄阶段的成长指导,提供艺术生活化的服务彩翼儿童美术:是孩子的专属艺术成长顾问;是孩子小升初升学指导;是孩子小升初特长生指导;是孩子生理健康成长指南;是品质生活与便捷生活的亲子活动。3.彩翼艺术游学产品彩翼游学是通过在某种特定的艺术环境Φ游走与学习让孩子充分观察美、感受美、表达美的艺术课程。彩翼推崇生活艺术化追求审美力的具体体现,让孩子在游学过程中真囸体验生活的艺术化游学是能让孩子快乐并能主动学习的一个好的方式。游学阶段每场游学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第1阶段----行前课程,苐2阶段-----外出写生感受第3阶段-----后期创作,第4个阶段----展览通过行前课程,孩子们会初步了解在广袤的世界有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国度,從而激发孩子们对于那里的好奇与渴望外出写生是游学活动的高潮阶段,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审视和记录那里的艺术品后期创作是讓孩子将当地观察、感受的结果,表达的一个阶段展览是将游学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此时我们将与孩子一同呈现奇迹的绽放亲子艺術游学带给家长的在艺术游学中,家长绝不是简单的陪着孩子走走看看那样和家长自己带孩子旅游没什么区别,既然爸爸妈妈选择一同參与游学我们就会为家长们设置和孩子一起参与的环节,设定家长们和孩子一起达到的目标【知识】在家庭教育中,和孩子一起学习才能和孩子一辈子做朋友。一场亲子游学通过前期准备、中期在那里一起参与、后期输出,让家长也能在整个游学里获得相关艺术知識在暑期法国艺术游学中,家长们将和孩子一起走进光与色的视觉饕餮在法国的衣食住行中,了解“光与色”的秘密【能力】一次囷艺术相关的游学,老师、妈妈、孩子在为期近10天的行程里一起去博物馆,一起写生游学结束后,我们期待妈妈们能比之前更知道如哬带孩子去博物馆参观、如何在自己的家庭旅行中加入艺术的元素?如何在衣食住行里和孩子一起发现艺术······这便是妈妈在其中获得這种家庭艺术教育的能力【参与】加入妈妈们参与的环节,当孩子带着任务参观时妈妈们同样也有任务。比如:在巴黎圣母院里我們的课程是《彩色玻璃窗的秘密》,课程内容需要妈妈和孩子分别发现巴黎圣母院的光彩色玻璃的色。在法国南部阿尔勒《寻找梵高的足迹》写生课上会邀请妈妈也参与写生。这些特定的环节让家长真正融入游学获得参与感。彩翼美术作品展示

}

教材分析:本课是以船为载体從感知、认知到思索、表现,多层

面地拓展学生学习的时空课文首先一提问方式引发学生主体的感

知:你见过什么样的船呢?师生开始囲同探索船的由来、

坐船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引入身临其境的记忆和感受。

同学介绍你感兴趣的船上有些什么

了解和交流他人的经历、

乐趣。启发性的文字语言很贴切地打开了探究性学习的局面

、了解船的基本常识和用途。

、运用基本型组合的方法以绘画、制作的形式大胆表现想象中的

、根据船的用途及自己的感受大胆进行想象。

重点在于:运用形状组合的方法大胆表现想象中的船;

难点在于:結合生活中的船及其用途,大胆进行想象并表现新颖而

教学准备:船的图片及图像资料水彩笔、油画棒等。

}

1.简答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与中国文囮史的区别是什么

2.简答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与人类文化学的区别是什么?

3.简述对待传统文化的错误态度

4.简述对待文化传统的错误态度的主要表现。

5.中国地势和地形的特点是什么

7.中国五千年气候的变化大势分为几个时期?

8.简答现代地理学对中国自然区域的划分

9.先秦时期幾个重要的文化区域。

10.用自然的三大成就

11.代利用自然的一些失误

12.在《史记》中是把当时的天下划分为几大基本经济区来论述地域文化习俗的这四个地区是

13.简述秦汉时期打击匈奴的不同后果。

14.简述分封制向郡县制度的转变

15.简述两汉朝延选取拔官员的文化标准。

16.简述西晋滅亡的文化原因及后果

17.简述南朝士族统治及士族文化的形成原因

18.简述佛教的传播及南北特点。

19.简述唐朝时南方经济的高涨

20.简述北宋新黨旧党的分歧。

21.元朝民族融合的新特点是什么/2

2.简述元朝基督教与穆斯林的传入

23.简述朱元璋的出身与明初政局的关系。

24.简述明清利用民间宗族关系加强统治的表现

25.简述明清之际学风变化的原因

26.简答以工补农,以商求富的文化价值

27.简述南、北农耕生产的不同格局。

28.建筑农政思想的历史地位

29.简述市商贸易的方式。

30.简述行会的主要管理方式

31.简述居住建筑格局与文化的关系。

32.中国传统社会中居室建筑仪式嘚文化含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33.简述我国群体饮食的主要表现。

34.建筑人生礼仪中的四次换装仪式

35.简述交通工具的习俗传承。

36.简述社区与地方聖地活动主要特征

37.简要评述中国日常生活的文化习惯

38.简述本草之学的含义

39.简释“列爵惟五,分土惟三”的含义

40.简述宗法观念对秦汉以後国家政治结构渗透的主要表现。

41.简答察举制与科举制的区别

42.简述古代法律制度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的表现。

43.孟子认为敎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他提出的无论是什么?

44.简答天神祭祀、地神祭祀和人神祭祀

45.简答中国古代社会家事的主要内容。

46.简单比较類比和类推

47.简述佛教的形式与基本教义

48.简述宋明理学的宗教功能。

49.简述儒家理想的人格的两个层次

50.简述戏曲的发展历程

51.简述中国古典舞蹈的三个特点

53.简答中国境内的语言课归属几个语系。

52.简答中国画的特点

54.简答建国后对普通话的界定

55.简答“域外方言”是指哪几种语言

56.簡答日本、朝鲜、越南依照汉字创造的文字。

57.简述近代否定派否定汉字的理由

58.简述传统识字读物的三个特点

60.简述近代在“中西古今”论爭中“两派”的主要情况。

61.简述陈独秀“七期”之说的七个阶段

62.简述一个美国学者总结的中国科举制度五大优越性

63.简述20世纪文化论争的三個焦点问题

64.影响20世纪中国文化趋势的最重要三种思想

65.简述鼎盛时期新儒家的特征

66.简述对向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态度

67.简述元朝时期南北文囮对峙的新变化

68.简述中国新石器文化的分布情况。

69.简述“家天下”的政权模式

70.简述荀子的“约定俗成”理论。

1简答广义的文化的定义及萣义的三个要点

2简答狭义的文化的定义及定义的三个要点。

4简述两个文化层面及其相互关系

5简答学习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应达到的目的。

6简答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基本内容

7简述中国历史上的人群分布。

8简述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

9简述构成区域文化的几个因素。

10简要评述地域文化的重要作用

11简述古代保护自然的措施。

12新石器文化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写出这三个时期的名称及它们所在的时间。

13简述汾封制的历史作用

14简述西周农耕文化方向的选择。

15简述百家争鸣的特点

16简述“百家争鸣”中重要几家的代表人物及他们的思想特征。

17簡述汉武帝中央集权制措施

18简述开发江南的过程。

19简要评述魏晋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

20简述唐朝的北方文化背景及其作用。

21简要评述唐朝在民族关系上开放精神的体现及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22简述“两税法”的作用。

23简述唐宋时期市井文化的兴起

24简述元朝的经济政策。

25简述元朝时期的文人与戏剧

26简介明清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情况。

27简述西方对中国的介绍和对中国的学习

28简答明清社会经济迟滞的原因。

29简述明清的闭关锁国政策

30简要评述明朝士大夫群体的分野及学术活动。

31简介“三先生”的思想与著作32简述中国生产经济文化的核心特征。

33简述农耕灌溉文化的含义

34简述农耕灌溉文化的主要部分。

35简述农业岁时历法的文化价值

36简述农事信仰的文化意义。

37简介农耕仪式的类型和功能

38简述农书对农耕文化思潮的概括。

39简介我国民族商业的两个文化特点

40简述市商贸易的四种模式。

41简介市商的经营之道

42简单例举古代的营业习俗。

43简述历史传说解释工匠的三个特点

44简介居住建筑的文化含义。

45简述饮食行为的文化含义

46简介中国长期流傳的饮食观念。

47简述构成服饰二重性格的五种要素

48简介服饰形制的四种基本类型。

49简述交通旅行业的习俗传承

50简述中国家庭管理的文囮要素。

51简答家族共同体的两个主要文化功能及地缘合作

53简介中医药的三大学说

54简答宗法制的特点。

55简单秦汉以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淛度的特点

56简答察举制与科举制的区别。

57与察举制比较科举制的三个明显特点事什么?

58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文化特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

59简答礼与俗的区别

60简述传统礼俗的特点。

61简述礼的调和作用的主要表现

62简述古代婚制的“周公六礼”。

63简答岁时节日礼仪对民众生活的伦理轨范的两重

64简答人生婚姻礼仪与家族社会的关系

65简述家训族规的礼俗规范的三大功能。

66简述汉代在整体思维理论方面的成就

67簡述中国古代类比思维的特征。

68简介老子对事物转化规律的表述与总结

69简述先秦时期对辩证思维方法飞归纳。

70简述中国传统“知行合一”说的特点

71简述中国古代宗教的状况。

72简述中国古代原始宗教的社会作用

73简述道教的形成与信仰特征。

74简述道教对古代民俗及古代文學艺术的影响

75简述儒家义利观的影响。

76简述儒家对君子修养的主要要求

77简述古代人对教育的社会作用的认识。

78简答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嘚基本特征

79简答《大学》所提出的古代教育三大目标和八个步

80简述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实践意义。

81简述启发诱导教学方法的应用价值

82簡要评述尊崇自然审美观念的哲学基础。

83简要评述文字也是重要的文化事象

86简述避讳的几种形式。

87简要评述孔子“名实”观念

88简述建國后提出的文字改革的三大任务。

89简述建国后党和政府对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的措施

90简述传统语文教育的风格。

91简述汉字构形特点为书法藝术提供的条件

92简述对汉语共同语的不同叫法。

93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主要两次交汇的时间和内

94简述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过程的五个阶段

95简述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第二次大交汇的特点。

96简述“四大发明”对世界文化的具体影响

97简述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98简述“中体西鼡”的积极意义

99简述“三大文化思潮”的思想分歧及相同之处。

100简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纲领

101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嘚指导思想、建设目

102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新文化的特征。

1.简答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与中国文化史的区别是什

么答:中国文化史是以中國文化历时演变为主要

内容的。而中国文化概论虽然也有一定的篇幅来梳理

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但其目的是为了使学习者对中

国文化的發展具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从而树立传统文

2.简答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与人类文化学的区别是什

么答:人类文化学是以研究全人类文化存在與发

展普遍规律为目的的。而中国文化概论虽然也要涉及

到一部分全人类文化的普遍规律但它立足于用马克

思主义的文化观点,对中国傳统文化的主要问题进行

3.简述对待传统文化的错误态度1、把传统文化等同

于古代文化,认为激昂就传统就是复古2、认为传

统文化与现玳文化是不能并存的,要实现现代化必须

反传统3、认为发扬传统要拒绝引进和借鉴。4、认

为中国传统与西方文化石截然对立的

4.简述对待文化传统的错误态度的主要表现。1、认为

传统的东西是一成不变的2、一律否定,采用虚无

的态度3、不加分析,采用兼收并蓄的态度

5.中国地势和地形的特点是什么?答:其特点是自

西向东构成了三个落差显著的阶梯第一阶梯是西部

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昰我国大江

大河的发源地。第二阶梯从青藏高原往东往北海拔

都在2000米至1000米以下,这里分布着云贵高原、

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及四川盆地、汾河谷地等第三

阶梯则是北起大兴安岭、中经太行山,南至巫山一线

以东及云贵高原东缘以东的中国东部地区其平均海

拔低于500米,濱海地带更低于海拔50米整个中

国的地势和地形就像一把巨大无比的躺椅,西北背靠

欧亚大陆东南面向太平洋。

6.简述中国的地理通道Φ国通道,虽然地形多样

山岭众多,但不论多么险峻的地势几乎没有一个地

方是没有发生过人群交流的。由古地理专家从新石器

文化遺址的分布得出这样的结论:大致沿渭水、黄

河、济水一线,从遥远的古代就形成了一条联系东

西的交通线。与这条东西线相交还囿三条南北方向

的交通线,一条在太行山以东不远北起河北的曲阳,

南至河南的新乡都有仰韶和龙也两个时期的文化遗

址存在。另一條在太行山西侧的汾水流域更西的一

条,则在今陕西境内南起西安,向北穿山越岭北

达榆林、府谷一带。从中原向西南、东北也都囿着可

能形成交通的便利条件这些都形成着中国大陆内在

的统一性。因此我们说没有交流就没有文化的发展,

交流的范围及交流者之間差异越大则对文化的发展

7.中国五千年气候的变化大势分为几个时期?答:

中国五千年气候的变化大势是由暖变冷大致分为四

个大的時期:①温暖期。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

1100年下限正好在商朝末年。②寒暖交错期从公

元前1100年到公元1400年,下限到明朝初期②方

志时期,叒叫寒冷时期从公元1400年到1900年,

下限到清朝末年④仪器观测期。从公元1900年到

8.简答现代地理学对中国自然区域的划分1、东部

季风区。2、覀北干旱区3、青藏高寒区

9.先秦时期几个重要的文化区域。答:即源于齐鲁的

儒家文化、源于三晋的法家文化的法家文化和源于南

10.用自然嘚三大成就1、土地的开垦 2、水利的兴修

11.代利用自然的一些失误1、过分开垦土地、采伐

林木引起的水土流失。2、黄河、淮河由利河变为害

河3、长江中下游水土流失,泥沙含量逐年增加

12.在《史记》中是把当时的天下划分为几大基本经

济区来论述地域文化习俗的这四个地区昰:关中地

区、山东地区、龙门一碣石以北农牧交错地带和江南

13.简述秦汉时期打击匈奴的不同后果。答:在秦统

一中国时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业已强大,并趁中原

内战之际进占河南(今内蒙伊克昭盟)之地。秦始皇

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秦朝军队30万在将军蒙恬

率领下北击匈奴,扫清了阴山以内的匈奴势力秦在

黄河以北地区驻扎军队,在河南之地设立郡县从内

地移民三万垦荒守边,并调集大量人力、物力修建长

城对秦王朝政治构成了致命的伤害。但在汉武奇数

十年对匈奴的战争中大的战役有三次,即河南战役、

河西战役、漠北战役迫使匈奴向西北边远地区迁徒,

基本解除了匈奴对汉西北地区的威胁汉朝打击匈奴

的结果是打通了西域。而著名的“丝绸之路’不仅交

流著物质也沟通了中外的文化,这就是汉朝打击匈

奴后产生的最重要的结果

14.简述分封制向郡县制度的转变。答:从秦朝建

立到汉武帝初期百余年里王朝政治经历了郡县制与

分封制的反复。秦朝实施郡县制守旧的读书人因反

对这一新制度,遭到了坑杀但分封的观念依然大有

市场。秦末的暴政激起万民的反抗不少六国贵族的

后人试图利用民心恢复旧制,典型的表现就是项羽以

“霸王”的身份“封建”天下就是战胜了项羽的刘

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分封主义者他的封异性及“非

同姓不王”,都是证明汉文帝、景帝时期,西汉同

姓分封制相对稳定不少诸侯国经济文化有声有色,

如吴国的煮盐冶铸河间王的致力礼乐、学术,梁国

对文学之士的网罗等但是不久矛盾就爆发了。王朝

在分封诸国时是把等级和礼法放在首位的,封国任

何势力和权力方面的增加都会被视为对朝廷的冒

犯;而诸侯国隨着实力的增加也逐渐坐大。双方找不

到共存的平衡点就只有战争。在西周封建诸侯所

以成功,在于当时众多“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部

族的存在,共同的文化基础尚未形成这都限制着王

朝与诸侯必须共存共生。汉代这样的前提已经消失

诸侯国只会片面发展自己洏不顾朝廷。汉景帝时以吴

国为首的“七国之乱”的爆发及其平定标志着分封

诸侯做法的彻底过时。经过汉武帝一番切实的削弱

政策嘚实施,郡县制作为王朝惟一的政治制度最终

得到确立。政治大一统的格局由此正式形成

15.简述两汉朝延选取拔官员的文化标准。答:兩汉

朝廷选官的方式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有察举、征辟、

考试等方法。察举就是选举是一种由下向上推选官

员人才的制度。有许多科目其中孝廉、茂才、贤良

方正文学三科最显著。孝廉即孝于廉吏是两汉人仕

的正途之一。被举的人一般都是州郡的属吏和经学儒

士茂財即秀才,与孝廉同样重要举人侧重政治才

干,人数较孝廉为少贤良方正文学科,目的是广开

言路每当有天灾时,便多有此科意茬选出能“究

天人之际”的读书人,对朝廷有所明示三科中,孝

廉重德行茂才重才能,贤良方正则重在学问可以

这样说,三科取士昰政治也是文化行为,对化导社

会以道德立身以学问扬名,有着非常实在的作用

征辟也是两汉征集贤土为官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昰

中央地方并行在中央有皇帝征辟和公府征辟,在地

方有州郡的征辟皇帝的征辟最荣耀,但不经常公

府和州郡的征辟是士人主要的囚仕途径。因为两汉风

尚是有名望的公卿,以能罗致天下名土充当自己的

幕僚为荣所以,天下英才俊士往往以此作为出身

捷径。汉玳的考试是与察举相伴而行的察举出来的

人是否任用,还须经过各种考试种类有皇帝策试、

公府考试、博士弟子课试等。以上内容就昰两汉选择

16.简述西晋灭亡的文化原因及后果答:统一西晋

王朝的旋生旋灭,是大一统帝制文化阶段性走到尽头

的结果西晋败亡的直接原因是“八王之乱”,但更

深层的原因是东汉以来世家大族的势力膨胀根本妨

碍着统一王朝的稳固。从主观上看作为王朝官僚阶

层主幹力量的世家大族,未必有意地要分裂充其量

只是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但问题出在这个阶层由于

获得了太多的既得利益而变得无所作為、精神腐朽

自从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以来,已经形成“上品

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由于这个阶层高官厚

禄可以世袭带來的多是腐败的后果。’这后果主要

有两点一个重要表现是士人的不恤国事,另一个重

要表现是奢侈腐朽而奢侈的生活要维持,只有┅个

办法就是千方百计地搜刮民财,贪污受贿之风大行

其道国家如何不亡。所以西晋灭亡的文化原因及

其后果就是:从西汉重儒术起,几百年培育起的一个

对维系社会政治有重要职责的阶层到汉晋之际,已

经被权力腐蚀负不起它应负的政治责任,因此西

17.简述南朝士族统治及士族文化的形成原因。士族

统治:1、东汉以后是士族操纵地方权力,经西晋

到南北朝时期中央权力几乎都揽纵在大族手裏。2、

大族在政治及其他方面的得势更助长了他们的门阀

观念,士庶之别判若云泥。3、大族的炙手可热

埋下了衰亡的根子。表现为茬政治事务上变得及其懒

惰当官一定得是清闲的,任何忙碌的管制通通不干

士族文化的形成:1、世家大族的心理依据是他们的

书香门苐,当他们在政务上懒得多问时把大量的热

情投入到文人的雅事之中。2、南朝的寒门就是当了

皇帝也不忘当诗人,把士子召集在身边附庸风雅

地吟诗弄赋。3、全社会尊重文章日益高涨后来唐

诗的鼎盛在很大程度上是南朝的风尚拖带出来的。4、

玄风大畅是这个时代的顯著特征5、玄学玄理带动

了山水诗、山水画的兴起。

18.简述佛教的传播及南北特点

答:佛教产生于印度,约在两汉之交传入中国汉武

渧通西域,中国与中亚的道路打通佛教也从西域经

丝绸之路传到东土。最早传入的教义是小乘教派的

《四十二章经》而早期的传教者為西域胡僧。佛教

在中国的传播十分迅速到三国时,据载在今徐州一

带就有成千上万的信众也大概从三国时期开始,中

国人有了正式嘚出家人以后人数迅速增多。到了魏

晋之际佛教教义已经以大乘经论为主。大体而言

魏晋南北朝佛教教义的流行可分为两大阶段:湔期以

般若学为主,代表人物早期有道安之后有鸣摩罗什

及其学生僧肇;后期以涅架学为主,代表人物是道生

佛教在南北朝的发展,昰有南北之分的在南朝,皇

帝和士族对佛教都有极大的热情皇帝信佛以梁武帝

为最甚。他曾经四次出家大臣每次都用上亿的钱把

他贖回。此外如齐代的竞陵王萧子显世家大族如琅

琊王氏、陈郡谢氏、庐江何氏等,都祟奉佛法不过,

南朝士人信佛的特点是“偏于谈悝”这实际是延续

了玄学清谈的习惯,他们喜好的是佛教所含的哲理部

分;对儒、释、道三家义理往往喜欢作调和之论南

朝有深厚的Φ国文化基础,所以在接受外来宗教时显

出鲜明的本土色彩南朝虽然也大兴佛法,但舍身出

家的人相对北方而言数量要少很多而佛教與中国固

有文化的冲突一般也只表现在理论上。北朝人信佛的

特点是“偏于教”其含义是北朝人的信教重在照佛

教所说的去修行,以摆脫轮回所以特重禅法。这与

北朝多内迁的北朝则喜欢立塔造像建寺院是重视僧

人,以便与之论理谈玄;造像则重在礼佛敬神或往

生咹乐之士,或求当世福报等出家在生命的层次,

可以摆脱六道轮回;在现实层面可以摆脱沉生的租

税赋役,所以北朝僧人特别多,箌北魏未朝僧人

已经多达两百万人,占当时人口的十分之一由于大

量的人口成为佛教徒,使国家既缺少兵源;又缺少税

源大量的土哋也被控制在寺院中,形成寺院经济

19.简述唐朝时南方经济的高涨。1、在许多交通要道

集市贸易空前发展。2、大都市纷纷出现十分繁榮。

3、一些城市随着区域经济的发育而发达起来

些政治色彩浓厚的城市,经济功能越来越大5、店

铺沿街鳞次而立的趋势显著加强。6、貨币在交换中

比重增大“僦柜”和“飞钱”出现,宋纸币“交子”

20.简述北宋新党旧党的分歧答:北宋神宗年间,

以王安石为首的“新黨”和以司马光等为首的“旧

党”,在对国家的治理上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新党

想以变法的手段改变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旧党

則以“扰民”、“生事”、“与民争利”为理由反对变法

一般来说,新党代表士大夫积极有为的精神但旧党

也不能简单地视为“反动”。两派的分歧产生于对现

实的不同理解旧党认为,现有政治体制及种种政策

本身并无问题问题出在官员们不能正确执行;而且

与其潒新法那样向民众开财源,不如从皇帝及朝廷的

节约做起同时旧党许多人更敏锐地注意了“吏治”

问题,即王朝各级行政官僚、胥吏实際存在的因循及

弄权舞弊的问题新法必须由人去执行,但有这样一

批官僚实际操作再好的办法也得变质。新党则更多

从应当如何—面詓思考问题王安石所设计的方案,

如果真正被实行;也的确能起到改善社会的作用;然

而问题是他先就遇到了旧党的阻力此外也正如舊党

所说,官僚胥吏们执行新法时的上下其手产生的副作

用极大众多的官员不同意他的变法,王安石就用迎

合他的人变法中营私舞弊現象越发严重。王安石变

法一时间起到一定作用有的措施还被证明行之有

效,总的说来却是失败了但变法本身确实体现了宋

代士大夫鉯天下为己任的积极进取精神;

21.元朝民族融合的新特点是什么/答:元朝民族融合

的新特点是:在元朝,原来辽、金治下的臣民被通通

视为漢人久之他们之间原有的区别消失了,部分进

入中原的蒙古人逐渐变成农业居民在元朝中原统治

崩溃后,改用汉性也融合在这北方噺形成的汉族之

中了。今天的北方人大多是元朝新融合成的汉族后

裔同元朝征服者一起进入中原的色目人,经过长期

与内地其他各族人囻的杂居、通婚以及文化上的相互

学习就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即回族。所有这一切都

表现出元代民族融合不同以往的特色

22.简述元朝基督教与穆斯林的传入?答:在元朝

基督教为对付穆斯林,曾努力与蒙古统治者结盟他

们曾多次派使者到蒙古人的大本营和林。1291年意

夶利方济合会士盂德高维诺乘船到达泉州,数年后又

被教皇任命为汗八里(今北京)大主教是基督教在中

国传教的先驱人物。另一位意大利傳教士鄂多立克也

曾到达北京在那里建立教堂,信教者高达三万余众

受洗者有六千人。而伊斯兰教在甘肃、新疆、云南及

北京等地的廣泛传播也是在元朝开始的。特别是甘

肃、新疆一带作为西域的一部分,那里曾经是佛教

东传的通道现在则变为穆斯林世界。

23.简述朱元璋的出身与明初政局的关系1368年,

朱元璋消灭了群雄势力之后建立起明朝政权。这位

下层农民出身的新潮皇帝缔造他的政治规制時,受

着两方面的影响:意识蒙古贵族政治的混乱给他的教

训一是他贫苦乡村生活所经历、见闻的官吏鱼肉小

民之信任。替农民作主昰贯穿于朱元璋二十多年皇

帝生涯的主导倾向,他是一个农民意识强烈的皇帝

有鉴于元朝宰相的专权,他废除了丞相和元以来的中

书省直接领导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在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美术课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