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海明威的“冰山原理 海明威”结合具体作品,如何理解

冰山原理-360文档中心
360文档中心免费免积分下载,各行业
知识、技术、信息等word文档下载网站
员工素质的“水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显性的;员工素质的“水下部分”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是隐性的.冰山原理
“冰山原理”是现代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他认为:一部作品好比“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是1/8,而有7/8是在水面之下,写作只需表现“水面上”的部分,而让读者自己去理解“水面下”的部分。因此,海明威的小说情节中心极为突出,毫无枝蔓;叙事客观,不加任何解释和议论;修辞质朴,一般不用富丽的比喻和形容词;多用简短而潜台词丰富的人物对话。
我们把一个员工的全部才能看作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上的是他所拥有的资质、知识、行为和技能,这些就是员工的显性素质,这些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而潜在水面之下的东西,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我们称之为隐性素质。显性素质和隐性素质的总和就构成了一个员工所具备的全部职业化素质。比如前文中的众多问题就可以通过员工的显性和隐性素质来作解释。例如:应届毕业生在显性素质方面表现还可以,但在隐性素质方面由于没有得到过培训,所以比较欠缺,这就是很多企业不招聘应届毕业生的真正原因。
职业化素质既然有大部分潜伏在水底,就如同冰山有八分之七存在于水底一样,正是这八分之七的隐性素质部分支撑了一个员工的显性素质部分!
员工的才能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显性的因素包括外在形象、技术能力、各种技能等等,这些因素就像浮于海面上的冰山一角,事实上是非常有限的;冰山水底的隐性因素包括员工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在更深层次上影响着员工的发展。
一名员工就像冰山,呈现在人们视野中的部分往往只有1/8,而看不到的则占7/8.对员工来说,外边的1/8是其资质、知识、行为和技能,下面的7/8则是由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三个方面形成的基石。要培育优秀的职业化素质,就要重视这三个隐性方面的内容,因为它占有员工素质的7/8,同时还深刻地影响着员工1/8的显性素质。
员工素质的“水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显性的,即处在水面以上,随时可以调用,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人们一般比较重视的方面,它们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改变和发展,培训起来
免费下载该文档:
冰山原理的相关文档搜索
夫妻那点事 点题 两人之间的关系, 按照“冰山”理论 可作如下解释: * 点题 任何冲突都是两座 “冰山”剧烈撞击 的结果; * 点题 所有亲密都是两座 “冰山...冰山原理。员工素质的“水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显性的;员工素质的“水下部分”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是隐性的.冰山...冰山理论_社会学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萨提亚的冰山理论萨提亚理论 萨提亚的冰山理论 这就是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夫妻那点事 所有亲密都是 两人之间的关系 任何冲突都是 两座“冰山”和谐 ,按照“冰山”理论 两座“冰山”剧烈 点 共舞的杰作。 撞击的结果; 题 可作如下...(冰山原则是一个写作理论由一位著名的美国作家,海明威,如下: 如果一个作家的散文足够了解他写他可能忽略的事情,会有一种感觉的事情虽然作者说他们一样强 烈。 ...冰山理论案例分析_教育学/心理学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萨提亚,冰山理论案例,李世庆 中国心理应用行业引导者 www. 冰山理论案例分析 著名心理和家庭治疗师...冰山理论_人力资源管理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第一课 潜意识专题——理论篇:冰山理论 【潜意识的前世今生】 潜意识这个词大家绝对不会陌生,它有很多的名字,比如: ...冰山理论_人力资源管理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冰山理论 就像“左右手”的道理一样,企业和员工都要发现个人水面下的素质,而不是试图在短期内 培养这些素质,从长期看,...萨提亚冰山理论_社会学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 维吉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港台多译为 萨提尔)是举世知名的心理治 疗师和家庭治疗师,也是美国 家庭...海明威《永别了,武器》中的“冰山原理”初探_小宗师专辑:摘要: “冰山原理”是海明威毕生创作经验的总结,其要点是厚积薄发、精练文字,海明威在自己一生的创作实践中始终坚持这一原理。本文以海明威的代表作《永别了,武器》为例,通过对关键章节的“细读”,阐明“冰山原理”在揭示该小说反战主题中所起到的作用。关键词: 海明威 《永别了,武器》 冰山原理 反战主题对美国文学稍有了解的读者都知道海明威的“冰山原理”,不过海明威并非文学理论家,“冰山原理”不是抽象系统的创作论,而是他创作经验的总结。海明威第一次谈及“冰山原理”是在1932年出版《午后之死》后。在谈到小说家哪些有必要写、哪些没必要写时,他说:“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很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得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东西,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一个作家因为不了解而省略某些东西,他的作品只会出现漏洞。”[转引自董衡巽:122]”1958年,他在回答《巴黎评论》记者的问题时,再次强调他的“冰山原理”:“我总是试图根据冰山的原理去描写。关于显现出来的每一部分,其八分之七是在水面以下的。你可以略去你所知道的任何东西,这只会使你的冰山深厚起来。这是并不显露出来的那部分。”[同上]他紧接着以《老人与海》为例,说本来这篇小说可以长达一千多页,写上诸如每个人物如何谋生、受教育之类的内容,但他统统删去了,目的就是要加深“冰山水面以下的部分”。不难看出,海明威的“冰山原理”有两个要点,一个是作家在创作时应该非常了解自己要写的素材,力求做到厚积薄发,另一个是要文字精练,言有尽而意无穷,蔓枝杂叶务必删除干净。只有这样,作品才能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才有余味。海明威的小说含有大量的潜台词,非常耐读,这正是他强调含蓄凝练的“冰山原理”的完美体现。《永别了,武器》富有强烈的反战情绪。整篇小说为五部,共四十一章,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告别战争,第二部分是告别爱情。小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意大利战场为背景,通过美国中尉弗利德里克·亨利的第一人称叙述,讲述了战争如何毁灭人的精神、扼杀青春和爱情、人与人之间无谓的相互残杀的情景,鲜明地揭示出作者本人的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主题。我们不妨从小说中节选几个片段进行“细读”。且看小说开篇:“那年晚夏,我们住在乡村一幢房子里,望得见隔着河流和平原的那些高山。河床里有鹅卵石和大圆石头,在阳光下又干又白,河水清澈,河流湍急,深处一泓蔚蓝。部队从房子边走上大路,激起尘土,洒落在树叶上,连树干上也积满了尘埃。那年树叶早落,我们看着部队在路上开着走,尘土飞扬,树叶给微风吹得往下纷纷掉坠,士兵们开过之后,路上白晃晃,空空荡荡,只剩下一片落叶。……冬季一开始,雨便下个不停,而霍乱也跟着来了。瘟疫得到了控制,结果部队里只死了七千人。”[海明威:5—6]众所周知,《永别了,武器》的出版使海明威跻身大师行列,而小说的这个开头更是受到了评论界的一致称颂,是体现海明威文体风格的一个范本。有位著名评论家在读了连载的第一部分后即写信给海明威,说:“你这部书开头如同托尔斯泰那样的写法——写得舒缓、深沉。第一章是一首华丽庄严的诗。”[转引自董衡巽:104]这一评语委实中肯。初次阅读这段文字,感觉像是欣赏王维的诗,有远山,有平原,有近河,还有纷纷飘落的树叶,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海明威曾经说过,他想在散文中写出诗来,认为这是散文的最高境界。事实上,确实有批评家在感动之余把这段文字改写成诗歌。但是在第一人称叙事者客观的叙述后面,海明威真正想传递给读者怎样的信息?画面是明丽清朗的,还是晦暗不明的?清澈湍急的流水,飘零的树叶和行进的军队之间有什么关系?“树叶”(leaves)这个单词重复了四次,这其中大有深意。本来花开花谢、草生叶落是自然界中的正常现象,但在这个语境中,却是非同寻常:副词“早”(early)透露了个中信息。为什么树叶会“早”落?我们可以从“尘土”(dust)的三次重复使用得到答案,而尘土飞扬的原因就是“正在行进”(marching用的是现在进行时,重复两次)的部队。实际上海明威要告诉我们的是战争给世界带来的毁灭性的消极影响:自然界的时令变化因战争而发生混乱。这一切都不是作者直接叙述出来的,而是借叙事者亨利的眼睛看出来并以冷静客观的语气叙述出来。作者并没有主动明示其中的错综复杂的因果关系,而是用一个个and连接的并列句将所见原原本本地录写下来[海明威:7—8]。这正是海明威文体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接下来看第一章的结尾。时令从开头的“晚夏”转换到了“初冬”,冬雨绵绵,霍乱肆虐,虽然疫情得到了控制,军中仍死了七千人。凄风苦雨,尸横军营,惨淡的画面触目惊心。叙事者给出了军方的统计数字,却用了一个修饰副词“只”(only)[同上]。前面说过,海明威在创作中对形容词、副词的使用少之又少,那么这里的副词当如何理解呢?还是用海明威的“冰山原理”来解释吧:如果说“军中七千人”是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那么潜在水中的“八分之七”呢?至少有两点值得思索:第一点,这里叙事者给出的是军方/官方的统计数据,“只”所采用的是官方的口气,而官方为了息事宁人,肯定要尽量压低数字,而事实上因霍乱死去的士兵和军官肯定要远远高出公布的数字;第二点,“军中”的数字是这么多,那么不在军中的平民的死亡数又是多少?不妨更进一步,一场霍乱造成的非战斗性减员如此之多,那么在前线战场上的实际战斗性减员的伤亡人数更是不计其数了。一个副词将战争的杀戮之残酷性质表现得如此充分,堪称神来之笔。这是一个巨大的反讽,而反讽也是海明威常用的手法之一。由此分析不难看出,小说第一章为整部小说设定的主题——厌战、反战。不过,与其他反战小说不同的是,海明威并没有直接描写战场上枪林弹雨、血肉横飞的实战场面,而是把矛头直指向帝国主义的战争宣传。请看小说第三部第二十七章的节选:“……我每逢听到‘神圣’、‘光荣’、‘牺牲’等字眼和‘徒劳’这一说法,总觉得局促不安。这些字眼我们早已听过,有时是站在雨中听,站在听觉达不到的地方听,只听到一些大声喊出来的字眼;况且,我们也读过这些字眼,从人们贴在层层公告上的新公告上读到过。但是到了现在,我观察了好久,可没有看到什么神圣的事,而那些所谓光荣的事,并没有什么光荣,而所谓牺牲,那就像芝加哥的屠场,只不过这里屠宰好的肉不是装进罐头,而是掩埋掉罢了。有许多字眼我现在再也听不进去,到末了,只有地名还保持着尊严。还有某些数字和某些日期也是如此,只有这一些和地名你讲起来才有意义。抽象的名词,像‘光荣’、‘荣誉’、‘勇敢’或‘神圣’,倘若跟具体的名称——例如村庄的名称、路的号数、河名、部队的番号和重大日期等——放到一起,简直令人厌恶……”[海明威:203]这段节录出现在第三部第二十七章。在这一章,亨利伤愈后离开了热恋中的凯瑟琳重返前线,在曾经激战正酣的战场培恩西柴高原上遇到了意大利小伙子吉诺(Gino),两人谈论战局、军事部署,以及意大利军队在夏季所遭受的损失。吉诺是个爱国青年,认为虽然节节败退,但意军“夏天的战斗可不能算是徒劳的”。亨利“一声不吭”,但“徒劳”一词却引发了他的思绪,于是便有了这段揭示小说反战主题的著名的内心独白。《永别了,武器》发表于1929年,此时距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已经有十一年,人们对于战争的本质的认识已经非常充分,而在美国厌战情绪达到了顶峰。美国人在一战开始时坐山观虎斗,同时供应交战国双方武器。当他们眼看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时,便撕下和平的假面具,声言要去“使这个世界的民主得到保障”,废除专制统治和军国主义,建立起一个国家间的联盟或协会去代替陈旧的外交上的角逐,实际上是美国政府力图保持欧洲力量的均势[爱德华:27]。战争动员甚嚣尘上,“神圣”、“自由”、“光荣”等口号不绝于耳,广大优秀青年应该被送到欧洲战场去“磨练”,能上前线就要英勇作战,没到服役年龄的应该参加红十字会的工作。海明威正是在这样的动员下去意大利开救护车的,而小说中的亨利则担任了救护队军官的工作,虽然工作上尽职尽责,但目睹的却是毫无意义的杀戮。在其后著名的卡波雷多大撤退的章节中,意大利宪兵的滥杀无辜,甚至亨利本人因美国口音被当成德军奸细差点被处死,他当逃兵、与战争单独讲和也就不足为奇了。值得注意的是,“村庄的名称、路的号数、河名、部队的番号和重大日期”基本上全是具体的专有名词,正是冰山的那“八分之一”,而深深地潜在底下的“八分之七”需要读者的参与,给读者留出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与德国作家雷马克《西线无战事》之类的反战小说不同的是,海明威并没有把希望寄托在战后的和平生活上。他认为战争不仅毁灭了人们的幸福,而且在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幸福可言。在他看来,人好比“着了火的木头上的蚂蚁”,虽然“有几只逃了出来,身体烧得又焦又扁,不晓得该爬到什么地方去。但是大多数还是朝火里跑,接着又往尾端爬去,挤在那还没着火的尾端上,到末了还是全部跌在火中”[海明威:354]。在这幅“世界末日”的图景中,无人得以幸免:“世界杀害最善良的人,最温和的人,最勇敢的人,不偏不倚,一律看待”[海明威:271]。因此,战争中的爱情也只是片刻欢娱。在小说的最后,亨利和凯瑟琳在瑞士享受过短暂的宁静之后,这个世界还是没有放过他们:婴儿胎死腹中,心爱的恋人死于产后大出血,只留下叙述者与“石像”般的遗体告别,然后孑然在雨中走回旅馆。海明威把主人公极度悲痛的心情外化为机械麻木的动作,留下充分的空间由读者去填补,可谓神来之笔,而将一战之后弥漫的对于资本主义文明的悲观迷茫情绪于无声处深刻地表达出来,真可谓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二十世纪是一个批评的世纪,各种派别的文学理论风起云涌,从新批评、俄国形式主义,从精神分析到结构主义,从存在主义到现象学、阐释学,再到后结构主义,从女权主义、新历史主义再到生态批评,真可谓是百花齐放,各领风骚。在这种背景之下,对海明威作品的评论经历了相应的几个阶段,从早期的社会历史批评、传记评论,到中期的结构主义与叙事学的文体分析,再到后期的女性主义批评、文化研究,文学批评家几乎涉及了海明威为人为文的方方面面,提出了许多理论,典型的有“重压之下的优雅”、“准则英雄”、“负伤/创伤理论”、“雌雄同体说”等,不一而足。但是有一个例外,这就是解构批评,海明威的作品无法解构,解构论者对海明威也没有多大的兴趣。究其原因,乃是因为海明威对美国文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文体上:他形成了适应新时代的“海明威风格”,对美国小说语言风格的变革起到了开风气之先河的作用。他继承了马克·吐温的传统,将中西部语言引入小说,达到简洁、明快、含蓄的效果。他倡导的“冰山原理”则强调作家创作应该厚积薄发,精练文字。他的文风一反亨利·詹姆斯的晦涩冗长,独树一帜。他采用电文式的短句,删去可有可无的形容词,直截了当,平白易懂,对话简洁凝练,具有朴实无华的美感。他善于用声、光、色构造出纯真而深沉的意境。现任“海明威基金会与研究协会”主席艾伦·约瑟夫指出,海明威的文体是“独创性、省略与视觉化三者的结合”。正如瑞典皇家科学院在颁奖词中所说的:“海明威作为我们这一时代伟大文体的创造者之一,在近二十五年的美国和欧洲的叙事艺术中,具有明显的重要性。这一重要性,主要在于他那生动的对白、语言增减恰到好处,既使人易懂又达到令人难忘的境界。他又以精湛的技巧,再现了口语中的一切奥妙……”可以预料的是,作为二十世纪散文文体大师和虚构叙事作品形式的革新者,海明威仍将不断受到评论家的重视,《永别了,武器》也将与他的其他作品一样受到阅读大众的推崇和喜爱。参考文献:[1]董衡巽.海明威画传[M].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2007.[2]海明威.著林疑今译.永别了,武器[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3]爱德华·麦克诺尔·伯恩斯著.罗经国等译.世界文明史(卷四)[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4]Donaldson,Scott(ed.)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Ernest Hemingway[M].上海:外教社,2000.[5]Hemingway, Ernest.A Farewell to Arms[M].北京:外研社,1992.提醒您本文地址:相关文章海明威作品冰山风格的系统功能观--《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海明威作品冰山风格的系统功能观
【摘要】:以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派从语言功能角度分析语篇,为外语教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富有成效的理论平台。功能语法的核心理论是纯理功能理论。韩札德认为,作为社会符号的语言具有三大基本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概念功能是指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包括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中各种经历、诸种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加以表达的功能;人际功能指的是人们借助语言作为交流交际的工具,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用语言来影响他人的行为,同时也用语言来表达对世界的看法和观点;语篇功能指的是语言作为一符号系统,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借助该系统把要传递的信息组织成为人们可以理解,接受的语篇的过程。过程不仅能够体现一条信息与其他信息之间的关系,而且能够显示信息的传递与发话者所处的交际语境之间的关系。
本文基于功能语言学的社会语义、认知语言观,分析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作品《白象似的群山》,探讨文学作品中作家语言特征与作家思维之间的内在联系,及作品中简洁洗练的语言是如何承载其冰山写作风格,从而说明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在文学作品分析中的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旨在对文学作品分析理论框架有所推进。期望其对外语教学、文学作品分析与欣赏及其培养复合型人才有指导、示范的作用。
本论文第一章分析目前语篇研究的现状、发展趋势及本文研究的价值。通过回顾前人对文学语篇的分析与研究,明确提出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社会语义、认知的层面上,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探讨作家思维与作品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如何在语言层面上得以体现的,从而说明功能语言学理论在分析文学语篇方面的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并阐明此项研究的重要性及其涉及的有关问题。第二章阐释本论文研究的理论依据。系统功能语言学是20世纪后半叶语言学界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该理论研究注重语言系统与外部世界之间的有机联系,其视角更为实际,对语篇的动态结构的分析、阐述更为客观。第三章论证了元功能理论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分析海明威的作品,旨在通过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在语义、作为社会符号的语言和认知的层面上,分析作品的冰山风格是如何在作家简洁、洗练的文字中体现和表达出来的;在及物性系统、情态系统、主位模式层面上,分析作品深层含义是如何承载作家冰山写作风格;在评价系统的层面上,探究作品中的象征写作手法是如何体现人际意义元功能理论。第四章结论部分阐明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分析海明威作品,透视作品与作家思维之间内在的有机联系,进而说明以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6【分类号】:I712.074【目录】:
Abstract5-9
1 Introduction9-13
1.1 Background10-11
1.2 Significance and Purpose11
1.3 Research Methodology11-12
1.4 Research Questions12
1.5 Research Organizations12-13
2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the Paper13-21
2.1 Introduction13-14
2.2 A Brief Review of SFL Theory14-18
2.2.1 Ideational Metafunction15-16
2.2.2 Interpersonal Metafunction16-17
2.2.3 Textual Metafunction17-18
2.3 AS Theory18-19
2.4 Summary19-21
3 Systemic-Functional Approach to Discourse Analysis21-45
3.1 Introduction21
3.2 Social Semiotic Approach to Discourse Analysis21-29
3.2.1 Lexical Features23-24
3.2.2 Grammatical Features24
3.2.3 Analysis24-29
3.3 The Role of Metafunctions in Discourse Analysis29-39
3.3.1 Transitivity29-30
3.3.2 Modality30-31
3.3.3 Thematic Modality31-32
3.3.4 Analysis32-39
3.4 Evaluation and Writer's Point of View39-43
3.4.1 Symbolic Semiotics in Writer's Point of View39-40
3.4.2 Interpersonal Meaning of Symbolism40-42
3.4.3 Analysis42-43
3.5 Summary43-45
4 Conclusion45-47
Notes47-50
Bibliography50-52
Papers Published in the Period of Master Education52-53
ACKNOWLEDGEMENTS53-54
独创性声明54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54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广竹;[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柳东林;[J];东北师大学报;2001年01期
严世清,董宏乐,吴蔚;[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2期
孟凡韶;[J];许昌师专学报;1999年03期
;[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远志,秦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刘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谭姗燕;;[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孙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王曰珠;[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张雪梅;[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杨玲,柯扬茜;[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冯小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袁文彬;[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袁周敏,金梅;[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段满福;;[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陈昌来;;[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郭丽军;;[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杨鹏;;[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陈华;;[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蔡有恒;;[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李灵;;[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易静;;[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喜荣;[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徐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胡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魏晓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仇贤根;[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吴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黄德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汤春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龙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王春秀;[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瑛;[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曹静;[D];河北大学;2007年
万正辉;[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李敏;[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黄姗姗;[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马晶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于娜;[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陈振媛;[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钟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张琳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兆芳;[J];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胡壮麟;[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年04期
朱永生;[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孟庆湖;[J];许昌师专学报;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邹照兰;[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陈世丹,孟兆富;[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孙晓青;[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宋纯花;;[J];济宁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佘立华;;[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年02期
刘爽;[J];沈阳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张艳;;[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年02期
赵若纯;;[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殷艳;凌建娥;;[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03期
马文博;郭晓静;;[J];科技致富向导;2008年2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庆梅;[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郑美香;[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肖娜;[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史媛;[D];扬州大学;2008年
张金莲;[D];云南大学;2010年
杨文光;[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On the one hand, it is iceberg theory Hemingway once again extremely successful.
一方面,它是海明威“冰山理论”的又一次极为成功的体现。
The Iceberg Theory is a term used to describe the writing style of American writer Ernest Hemingway.
“冰山理论”是一个用来形容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的写作风格的术语。
From the aesthetic and philosophical aspects, the appreciation and review of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is discussed to carry out iceberg theory.
本文通过对《老人与海》的美学意义和哲学意义的赏析,再次验证海明威的写作原则“冰山”理论。
"Iceberg Theory", one of the important writing theories advocated and well developed by Ernest Hemingway, is best demonstrated in his short stories, including one of his best ones, Up in Michigan.
通过对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在密执安北部》的文本细读,从词汇、句式、对话、视角表现等方面对作品进行分析研究,说明海明威在写作时所遵循的“冰山理论”在本短篇小说中得到完美体现。
This iceberg theory, which Hemingway propounded and employed in his literary works, interests many readers and critics in the world.
这个由海明威提出的有关文学创作的“冰山”理论吸引了世界上许多读者和评论家。
Since I read Hemingway when I was 19, I have been attracted by his witty and charming way of writing, especially his "Iceberg Theory".
自从我19岁那年开始读海明威,我就被他那智慧又富有魅力的写作手法所吸引,特别是他的“冰山理论”。
Yet this novel is a culmination of Hemingway's famous iceberg theory. There are many undiscovered ideas and thoughts hidden in the story and waiting for people to explore.
然而,这部小说是海明威冰山原理的代表作之一,其令读者思考和挖掘的思想是广袤无边的。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introducing the brand culture includes Path Dependence and Theory of Brand Iceberg.
高校图书馆引进品牌文化的理论基础包括路径依赖理论及品牌冰山理论。
The paper briefly explains the Tacit Knowledge Theory and explicit knowledge based on the Iceberg Model.
通过对默会知识理论的简要阐述,结合冰山模型对明确知识和默会知识进行直观的理解;
Since Hemingway sticks to his iceberg theory, the narrating self in his novel must be appropriately detached from the experiencing self.
由于他坚持“冰山”理论,其笔下的叙事自我必然要同经历自我保持恰当的距离;
The application of symbolism is also the best footnote for Hemingway"s famous iceberg theory."
另外,这部小说也是其“冰山原理”的一个注脚。
Hemingway's novels are of a distinctive and artistic writing style with a plain language, which presents his Iceberg Theory with deep implications, varieties of implied meanings and symbol colors.
海明威作为一个具有鲜明个性和强烈独创意识的作家,他的作品艺术风格独特,既简洁、凝炼,充分体现了他的“冰山”写作原则,又含蓄深厚,具有多重寓意和象征色彩。
Hemingway's writing is characterized by iceberg theory. What readers usually see is the 1/8 part of the iceberg, namely, the text, which is the medium of the exchange between the writer and readers.
"冰山"原则是海明威的写作风格,但读者看到的只是冰山的八分之一,即文本,它是作家和读者交流的媒介。
Hemingway's writing is characterized by iceberg theory. What readers usually see is the 1/8 part of the iceberg, namely, the text, which is the medium of the exchange between the writer and readers.
"冰山"原则是海明威的写作风格,但读者看到的只是冰山的八分之一,即文本,它是作家和读者交流的媒介。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明威冰山原则选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