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什么也没得到 中美百日计划是什么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战略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在线投稿邮箱:
值班电话:工作日 010-:00-18:00)Copyright (C)2002-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110164号 京ICP备号习特会 川普为何说:我什么也没得到
习特会 川普为何说:我什么也没得到
  这是一场最受全球期待的会晤。美国东部时间4月6日下午起,世界进入“习特会”时间。为迎接中国领导人,美国总统夫妇盛装亮相。这抹“中国红”似富含深意——特朗普佩戴了一条大红纯色领带,“第一夫人”梅拉尼娅则身着一袭红色长裙。而几个小时前,在佛罗里达州西棕榈滩国际机场迎接中国领导人的美国国务卿蒂勒森也佩戴了红色领带。仪式很重要,内容更关键。在“习特会”开始前,主管亚太事务的美国代理助理国务卿董云裳在媒体吹风会上表示,这次中美元首会晤旨在为未来40年到50年的双边关系确立新方向。“我们希望两国能达成高水平的协议,这是一种非常重要且十分广泛的关系。”她说。中美元首会晤地海湖庄园素有“冬季白宫”之称。这场会晤虽然不到24小时,但在外界眼中意义非凡。“这处总统私人房产的豪华将不会掩盖两位领导人将要讨论的众多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包括朝鲜核问题、中美贸易问题、南海问题等。”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4月6日发文这样说道。特朗普“主动伸出了右手”中美领导人在海湖庄园进行了第一次握手、第一次会晤,以及首次共进晚餐。“‘习特会’开局融洽。”法新社7日报道称,特朗普在言谈中充满热忱,完全不见此前的一些对华强硬论调。特朗普是这么开场的——“中国国家主席和他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才华的夫人,你们来到美国,我想说,我非常荣幸。”特朗普在欢迎致辞中说道。他同时表示:“我认为,从长远看,我们能建立非常、非常好的友谊,对此我非常期待。”特朗普还连用了三个“great”(了不起),对习近平夫人彭丽媛夸赞有加:“在中国,她是了不起的大明星,是杰出的歌唱家。”面带笑容地致辞后,特朗普即主动侧过身和中国领导人握手。有细心的网友注意到:“比起会见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日本首相安倍,特朗普此次握手很规范。”事实上,两国领导人的第一次握手是当天早些时候在海湖庄园的正门。当时,特朗普也是主动上前一步,伸出右手,握住了中国领导人伸过来的手。在晚宴现场,中美领导人并肩而坐。夫人彭丽媛坐在习主席的右侧。梅拉尼娅坐在特朗普总统的左侧。出席晚宴的还有特朗普的女儿伊万卡、女婿库什纳以及三名孙辈。在场的美方官员包括商务部长威尔伯·罗斯、白宫首席战略师史蒂夫·班农、财政部长姆努钦等人。“目前我什么也没得到”走红中美社交网络特朗普总统欢迎习近平主席的这段视频,很快在中美社交网络上被网友们热传。打开猎豹浏览器,查看更多时政图集其中备受中外网友热议的,是特朗普的一段幽默自嘲。他在表达了对中国领导人一行的欢迎后,又说:“我们(刚才)已经交谈了很久,不过到目前为止,我什么也没得到,绝对什么都没有。”这个即兴玩笑引得在座的宾客和媒体报以笑声。商人出身的特朗普此前曾在多个场合声称要和中国“做交易(make a deal)”,此次终于等来了和中国领导人面对面的首次会谈,即便“什么也没得到”,也要赶紧向媒体汇报进展。随后他补充道:“不过我能看出来,我们已经结下了友谊,我期待将来的发展。”对于美国总统的“主动汇报”,在YouTube视频网站上,美国网友敦促特朗普:“是的,你很荣幸。但是赶紧谈出些成果来吧。”更多网友对两国领导人的首次会晤报以厚望:“希望他们能好好相处,把废话放一边。”在微博上,中国网友提出,特朗普所说的“现在我什么也没得到”是不是应该翻译为“目前还在相互了解阶段”?还有网友则调侃说,和中国打交道,特朗普有点太心急了:“功利心好强啊,刚见面就想得到。”“不是得到了友谊吗?”有意思的是,一些台湾网友通过特朗普在会面中对中国领导人态度积极的表现,感受到了森森的“背叛”。“(特朗普是)一个想方设法帮自己赚钱的商人。”一位台湾网友如是评论道。“全程都是微笑”的会晤说明了什么一些外媒也认为,友谊,或许正是中美双方对此次会晤寄予的期待之一。“当特朗普和中国领导人在同一张桌子上共进晚餐时,他提到了双方‘产生了友谊’。”英国BBC网站发文称,尽管特朗普在竞选期间曾多次将矛头对准中国,但是在海湖庄园的晚宴上,他“全程都是微笑”。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则表示,从晚宴规格上就能看出特朗普对此次会晤的重视程度。他曾在2015年建议奥巴马总统不应用国宴接待中国领导人,“带他们去吃麦当劳就行了”。“但这一次,特朗普很爽快地‘食言了’,他在自家私人庄园用顶级牛排款待中国领导人。”对此,路透社分析称,中美双方决定在特朗普上任不久后就举行这样一次会晤,这本身就表明华盛顿和北京意识到了领导人之间建立个人关系的重要性。6日晚宴结束后不久,北京时间今天下午媒体发布的消息称,特朗普接受了中国国家领导人发出的访华邀请。“可以说,这一次美方精心安排,气氛既庄重又亲切。”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苏格告诉参考消息网-锐参考。他表示,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夫妇亲自接机中国领导人,“这是相当高的美国礼宾规格”。“此外,6日晚宴上,不只特朗普的女儿女婿出席,他的三名孙辈也来了。这也给两国领导人的会面增添了一缕暖色。”苏格说道。据他介绍,中美双方会在佛罗里达州的棕榈滩分别举行大范围和小范围的会谈。其中,两国领导人会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广泛深入地交换意见,也会对地区国际周边一些突发事件,国际安全局势等进行深入讨论。苏格表示:“领导人的讨论更多是从战略的高度,对两国关系进行顶层设计。两国领导人的会谈有务实、也有务虚,但更重要的则是把握大的方向。具体的实施方案会由职能部门进一步研究落实。”中美应怎样相处,这位中国老大爷的话获美国网友怒赞事实上,对于世界两个最大经济体的首脑会晤,中美两国的普通民众也有话要说。在“习特会”开幕之前,英国BBC网站记者兵分两路,分别前往北京和华盛顿的街头采访。在华盛顿,记者问一位美国妇女:“你认为特朗普应该对中国领导人说什么?”这位大姐脱口而出的回答是:“(我想他应该说:)对不起,我表示道歉。我过去对你们可能有一些不公平。”当镜头转到北京,一位中国老大爷则站在了更高的角度看待两国关系:“他们两人要互相谅解(尊重)。你也不欺负我,我也不欺负你,为了人民安全。”这位老大爷的淳朴直言随即赢得了美国网友的“点赞”。有网友在脸书上评价说:“这个中国老人的话是对的,他们应该互相尊重。而且我还要补充一句:你永远都不应该压迫欺负你最大的商业伙伴,这显然不是最好的战略。”“不论外界怎样评价,当中美两国领导人坐在一张桌子上的时候,这可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会谈。”BBC记者总结说,这不仅有关贸易、经济,而且还会关系到气候变化、朝核等问题的解决,在这些方面,美国都需要中国。苏格告诉参考消息网-锐参考,虽然特朗普一直强调“美国第一”,把美国国内事务放在第一位,“但是,如果美国确实要把贸易和就业放在第一位,应该看到中美之间还是有很多的合作的机遇。”他认为,两国经济有多重互补性。美国作为经济最大的存量国,中国作为最大的增量国,已经成为了一个利益共同体,经贸关系应该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如果两国要打贸易战,则不会有赢家。“中美两个大国国情不同,难免有分歧,关键在于如何处理问题。而合作是两国唯一正确的选择。”苏格说,中美的合作不能解决全世界所有的问题,但对解决所有世界性的问题都必不可少。因此,“中美之间应该择宽处行,谋长久计,不因一时一事而动摇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基础。”知青习近平读书:煤油灯下认真读书到深夜资料图:习近平(左二)核心提示:那年他16岁,在黄土高坡上,开始知青生涯,读书不辍。“爱看书”、“好学”,是他留给陕北梁家河村老乡们的印象之一。他们记得,他“带一箱子书下乡”,在煤油灯下看“砖头一样厚的书”,“有时吃饭也拿着书”。习近平爱读书至少可推溯到1969年。那年他16岁,在黄土高坡上,开始知青生涯,读书不辍。“爱看书”、“好学”,是他留给陕北梁家河村老乡们的印象之一。他们记得,他“带一箱子书下乡”,在煤油灯下看“砖头一样厚的书”,“有时吃饭也拿着书”。习近平在谈到自己的爱好时说:“我个人爱好阅读、看电影、旅游、散步”,“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40余年后,已是国家主席的习近平,用自身经历激励新时代青年。2013年青年节,他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习近平忆知青岁月在中国的民间语境中,将亲戚称谓用于国家领导人的例子,非常少见。毛泽东去世后有时会被称为“毛爷爷”。而起自网络评论和草根微博,习近平在十八大之后不到一周,就有了“习大大”这个称呼。“大大”之称来自陕西省,在这个中华民族始祖发祥之地,它用来称呼父亲的兄弟。习近平老家在陕西省中部,他本人又曾在陕西省北部的黄土高原抛洒青春。这片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位于中国腹地,深厚的黄土层,在陕北区域可厚达150~180米。这里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生态脆弱,流水侵蚀之下,地表破碎,年均向黄河泻下十多亿吨的泥沙。从15岁到22岁,沟壑纵横、山梁如刀削斧劈的黄土高原,见证了习近平的成人礼。日,距离农历新年还有5天,习近平带着夫人彭丽媛重回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他特意用当地方言向乡亲们介绍:“这是我的婆姨(即妻子)。”“近平回来了”——当地乡亲习惯这样称呼他。习近平自己掏钱给全村置办了年货,有饺子粉、大米、食用油,还有春联、年画,还在当年的入党介绍人、老支书家吃了一顿陕北农家饭。新华社通稿标题是《黄土地的儿子回家了》——22年前,正在福建工作的习近平也曾回到这里,后来他撰文详述青春岁月,题目就是《我是黄土地的儿子》。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片手的海洋翻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诗人食指的诗句,描述的正是1968年末至1969年初北京知识青年启程下乡的情景。15岁的习近平,就在其中一列开往陕北的火车上。“文化大革命”中由毛泽东号召的“上山下乡运动”,让本应在学校中接受教育的近1700万城市青年走向偏远乡村,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因此迁移,几乎所有城市居民家庭都被波及。1968年至1969年的大规模下乡,目的之一是为了结束失控的红卫兵运动,同时缓解城市就业压力。但这些连中学课程都满目空白的“知识青年”,却错失了受教育的机会。不过,在1969年1月这个隆冬,对于15岁的习近平来说,离开他的出生地北京,却像是一次“胜利大逃亡”。他在回忆文章中写道,“文化大革命”中被抄家后,他跟随母亲住在中央党校,“因我有一股倔劲,不甘受欺负,得罪了造反派”,被作为“黑帮”家属揪了出来。“他们说,枪毙够一百次了!我想一百次跟一次没什么区别,都一百次了还怕什么?”念《毛主席语录》,天天熬夜,被送到派出所门口又被拉回去,甚至要被送去少管所,但当时少管所床位满了,要排一个月才能进去。恰在此时,1968年12月,毛泽东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习近平马上报名,他选择了父亲当年所在的根据地陕北。“他们一看,是到延安去,基本上属于流放,就让去了。”2004年接受延安电视台“我是延安人”栏目专访时,习近平说,在北京火车站,知青专列上下哭声一片,只有他在笑,因为如果留在北京,有命没命都不知道。15岁的北京少年住进了陕北土窑洞坐一天一夜的火车,再换乘大卡车,最后步行10里山路,习近平到达梁家河,住进了土窑洞。他随身带了满满一箱子书,同来的15名知青中,他的行李最重。和习近平同时到达延安地区的是26800多名北京知青,他们被分配到12个县的2667个生产队。为了管理北京知青,北京市后来还派出了1200名插队干部。而四五年后,超过98%的北京知青都通过招工、招干、参军、考学离开了这里。在2009年纪念上山下乡运动40周年时,《延安日报》刊登了一位地方干部的回忆文章,特别提到了北京知青中的一些佼佼者,其中排在前列的就有习近平。文章说,当地老乡对习近平特别关爱,先是推荐他做赤脚医生、记工员、农技员,又推选他出席延安地区第二届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受到表彰奖励。但事实上,初到乡村的北京少年习近平心中茫然。梁家河并没有河,只有一条沟渠,雨季时流淌着泥水。沟渠两侧是陡峭的山坡,土窑洞就依着山坡顺势挖出,200多名乡民世代居住于此。习近平回忆说,在陌生环境中,周围又是不信任的目光,最初感到十分孤独。父亲习仲勋曾给他讲团结的道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给人方便,自己方便”。但习近平说,上山下乡之初,他因为“没有长期观念”、忽视了团结他人而有挫折和教训。“别人下去天天上山干活,我却很随意,老百姓对我印象不好。”他曾在2004年面对延安电视台的专访中回忆,当时人们对他议论最多的一件事是拿面包喂狗——清理书包的时候,发现剩下半个面包,已经变质,就随手喂了狗。“老百姓看到了,问那是什么东西,我说那是面包,他们吃都没吃过,见都没见过,那么一传十、十传百,就传的整个延川县都知道了。”他还说,当地的劳动强度令他感到震撼。爬到山上,“跟爬北京的香山鬼见愁差不多”,已经气喘吁吁了,还要干活。除了吃饭,中间只能休息一次,就是抽一袋烟,“我们抽烟就是这么学会的,老想去偷懒”。他曾在三个月后回到北京,又被送到从前的太行山根据地。在那里,他的姨姨、姨父以自己革命生涯的经验告诫他,要找机会往群众里钻,往老乡那里跑,“你现在不靠群众靠谁?”而当时在城市,经常要清理“倒流”人口。习近平曾撰文回忆说,他和其他被清理的人一起,被关进派出所,一关就是四五个月,还要干重体力活,“海淀一带的下水管,都是我们埋的”。习仲勋的家乡陕西富平县的亲属也记得,大约在1969年冬天,因为在陕北吃玉米糁子吃不饱,腹中饥饿而衣衫单薄的习近平回过富平,亲戚给他做了一套棉衣,他很快又回了延安。他融入成就了父辈的土地城市既不可留,而回到梁家河,几乎又临绝境——最初同来的知识青年大都是军队干部子弟,半年后大部分都当兵走了。后来的近两年时间里,只有习近平一人坚守。这时,16岁的习近平开始真正融入这片养育并成就了父辈的土地,和农民不分彼此,自觉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砺,并从中品味出充实和快乐。他曾数次回忆插队生活中跨过的“五大关”:一是跳蚤关。梁家河的夏天,几乎是躺在跳蚤堆里睡觉,浑身都被咬肿,皮肤过敏,水泡溃烂。但两年之后就习惯了,无论被如何叮咬,照样睡得香甜。二是饮食关。没有精米细面,主食是粗粝的杂粮,玉米面窝头。曾经几个月吃不到肉,分到一点猪肉,顾不上做熟,就切下一片生肉放进嘴里。而后来陕北乡村的饭菜是他经常怀念的。三是生活关。自己学着捻毛线,缝衣服、缝被子都是自己做,生活自理能力很强,就是在那时打下的基础。四是劳动关。习近平起初拿的工分还没有妇女高,两年后就拿到了壮劳力的10个工分,成了种地的好把式。在陡峭的山梁上放羊,下雨刮风在窑洞里铡草,晚上看牲口;春天担粪,一担猪粪、牛粪有七八十斤重,挑到几里外的山上;夏天担麦子,200斤,10里山路一口气走完。五是思想关。学到了农民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精神。曾经嫌弃乡民身上有虱子,后来常常和他们睡在一个炕上,甚至合盖一床棉被。习近平说,在陕北,让他受益终生的是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比如,刚到农村时很教条,听说老乡是富农就会将其轰出去,后来才知道所谓富农只是因为养了几十只羊;看到要饭的就认为是“坏分子”“二流子”,不知道当时因为农业凋敝,家家都是“糠菜半年粮”,妇女儿童出去讨饭,才能把粮食留给壮劳力吃,让他们忙春耕。这些是在农村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才了解,让他感慨很多。到梁家河一年之后,与农民日益亲近,习近平的窑洞已经成了村里的中心,每天晚上老老少少络绎不绝,听这个16岁的少年摆开书场,讲古今中外,渐渐地就连支部书记有什么事都找他商量。父亲还在监管中,尚无明确结论,这是习近平始终难以摆脱的阴霾。为了加入中国共青团,他写过8份申请书。为了入党,他写过10份申请书。1973年,同去的知青在准备进入大学读书,而习家的背景仍是难以逾越的障碍。那一年,除了习近平,梁家河的北京知青已经全部离开,而习近平“下定决心不走了,要凭自己的本事,给村里做点事”。沼气专家20岁的习近平被推选为大队(行政村)党支部书记,这是构成中共组织体系的“细胞”。他和社员一道打井、打坝、修公路,将陕北认作第二故乡。打坝淤地时,他身穿一件蓝色的旧棉袄,腰里系一根点炮时用过的导火索,卷起裤管、光着脚,站在初春刺骨的冰水里。至今,习支书带领社员打坝造出的良田,还年年长出颗粒饱满的玉米。1974年1月,《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介绍四川推广利用沼气的报道。习近平在小油灯下读到后,立刻想到要将沼气引入交通不便、缺煤缺柴的黄土高原。他步行50多里山路来到延川县城,告诉县委想去四川学习制取沼气,而县委也正想推广沼气。3个月后,6名延川人前往四川“取经”,习近平是其中之一。很快,梁家河成为沼气试办点。习近平带着人挖沙子,背水泥,烧石灰,备齐材料;沼气池漏水跑气,需要及时清理出水粪,他们连夜用桶往外吊水粪,在炎热的盛夏,干了一天一夜。他曾面对延安电视台的镜头回忆,第一口沼气池不出气,原因是导气管堵塞,“最后一捅开溅得我满脸是粪”。梁家河的沼气池是陕北的第一座沼气池,也是全陕西省的第一座沼气池,而习近平治下的村庄,后来成为全省第一村,70%以上的居民用上了沼气。“那个时候我是天天到处督导,又是支部书记,又是沼气专家。”他说。今天的梁家河村口立有一块碑,碑文记录着,习近平曾带领村民修建沼气池60口。现在,经过更新技术,沼气池仍在使用。陕北作家曹谷溪,应该是最早将习近平写进新闻报道中的人。日,他在《延安通讯》上发表长文《取火记》,描述了习近平引进沼气的全过程。后来,他又在博客中记述,当年去梁家河采访习近平,进村时路陡不平,吉普车打滑上不去,习近平和几个后生,一起用力将车子推进知青居住的院里。人生罕见的两次痛哭《取火记》刊出之时,习近平却要告别梁家河了。当年清华大学招生,延川县有两个推荐名额。尽管此前因为父亲的原因,习近平曾被这座中国最好的理工科大学拒之门外,但这次他的三个志愿仍旧都填了清华。“你让我上就上,不让我上就拉倒。”县领导仗义执言为他力争,在得到时任清华大学党委第一副书记刘冰首肯后,习近平终于能够走进大学之门。在梁家河村人的记忆中,习近平不仅能干活、有主意,而且“爱看书”“好学”,经常在煤油灯下看“砖头一样厚的书”,有马列书籍,也有数理化。新华社记者曾随同习近平在2015年2月重返梁家河。在当年住过的窑洞前,总书记说,我那时爱看书,晚上点着煤油灯,一看就是半宿,第二天早起,吐出来的痰都是黑的。延川县作协主席张思明在2002年赴福建拜访时任省长的习近平时,曾听他谈起,一次从北京返回延川,因路途遥远,先顺路找到熟识的一位北京知青借宿一夜,两人合盖一床被子。当时习近平带着一本经济方面的书,被这位知青给留了下来。这位北京知青多年后也成为中共一名高层领导。习近平的“书友”不只是北京知青,还有不少当地的年轻人。梁家河村民武辉比习近平小一岁,在习近平的窑洞里,他看到了《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静静的顿河》等中外名着。习近平还曾给村里年龄相仿的青年剃头,教他们蛙泳,并且把自己的鞋子送给家境贫困的乡下伙伴。在这片土地上,性格刚强、几乎从未哭过的习近平,却曾两次洒泪。第一次是他的大姐不幸去世,“我正在那儿挖防空洞,接到信以后,那个时候哭了”。第二次就是在日,告别梁家河的那个早晨。推开门,外面站满了乡民,他们只是静静等着,并没有叫醒他。习近平当众落泪,他说:“你们对我这么好,我不想走,就在这里扎根农村一辈子吧。”一个和他非常要好的青年农民大声对他吼:“你快走,你上了清华大学,我们就有条件去北京,要不然去北京没有人管我们的饭。为了我们将来看北京,你非得走。”这一天,全村人都没有上山干活,他们排着长队为习近平送行,足足送出十多里。有13个和他要好的年轻人,甚至步行60里,和习近平一起来到延川县城,晚上一同挤在国营旅馆的一间平房里,打地铺睡。第二天,他们到照相馆照了纪念照——除了习近平,那是青年农民们第一次照相,花了5元5角。习近平要付钱,大伙儿不让,最后你三角他五角凑够了这些钱。这张黑白照片在中共十八大后为很多中国人所熟悉。14个人分成两排,前排坐后排站,所有人表情严肃。22岁的习近平在前排正中,他的头发略有点长,脸庞瘦削,外衣的扣子一丝不苟地扣到了脖子。而他的同伴们,有些穿着对襟衣服,还有人头上包着毛巾。后来,新华社曾用这张照片制作了新媒体动画,逐一介绍习主席当年的“小伙伴”,他们几乎全部在黄土地上做了一辈子农民。而在延安生活过的这一批北京知青,在1993年时就出了省部级干部8人,厅局级干部两三百人,处级干部有3000多人。脚踏在大地上,脱胎换骨习近平曾坦诚地说,在他的一生中,对他帮助最大的“一是革命老前辈,一是我那陕北的老乡们”。在陕北将近7年,少不了周围人的保护和关键节点上的助力。比如当时延川的县委书记申昜,顶着压力拍板让他入党,推荐他上大学,因为他是“陕北的孩子”“南梁的后代”——这位县委书记的父亲是习仲勋、刘志丹等创建的南梁陕甘边苏维埃革命根据地的红军。比如跟他意气相投的公社知青办主任,冒着风险把他档案中的“黑材料”付之一炬。习近平曾经直言,他有“黄土地情结”。在中国政治文明史上,陕北是个特殊的地点。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在这里起事,称王不久又失去了政权。陕北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命运转折之地,中共冲出国民党的“围剿”,在这里收拾人马、赢得民心,最终夺取政权。毛泽东与黄炎培关于“兴亡周期律”的着名讨论也发生在这里,“我们已经找到了这条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毛泽东说。而习近平则多次表示:“延安是我的生命之源,是我人生的转折点。”做人要有理想和信念,对群众要有真感情,实事求是,艰苦奋斗——这些人生信条,都是在延安的岁月中深深融入他的血液。还在梁家河时,北京曾奖励给知青先进人物一辆带斗的三轮摩托车,那时在当地是十分稀罕的,习近平却设法换成手扶拖拉机和磨面机、扬场机、抽水机等农具给乡亲们用。离开这里后,他帮村里通了电、修了桥,并联系捐资兴建了一座希望小学。任福州市委书记时,他专程回到梁家河挨家挨户看望,为贫穷老人带去了慰问金,给孩子们带去了新书包、文具和用来提醒上学时间的闹钟。2009年,已经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到陕西调研考察,也去了延安,他亲自写下9个老友的名字,让秘书请来相见。离开陕北40年,习近平和这片土地的“脐带”从未中断。“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会使人感到非常踏实,很有力量;基层的艰苦生活,能够磨炼一个人的意志。而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想起在那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还能干事,就有一股遇到任何事情都勇于挑战的勇气,什么事情都不信邪,都能处变不惊,克难而进。”他在回忆文章中这样写道。15岁来到黄土地时,他曾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他已经脱胎换骨,有了坚定的人生目标。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删除或申请收录,请联系本站邮箱
Copyright©201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美撞机中国得到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