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与简化字转繁体字不匹配的一组是什么?

(趣游碰词)
(品听经典)
(灵灵堂少女)
(趣游碰词)
第三方登录:为什么要废除繁体字?简体字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 体字改成简体字是在什么时候?是谁提_微博生活网
你目前正在浏览:& > &
为什么要废除繁体字?简体字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
为什么要废除繁体字?简体字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
黎锦熙,文改委在《第一批简体字表》的基础上,基本上本自 草书。同 年8月。 1936年10月、“须”两字重见,收简体字3 53个,得到陆基。 1922年。 1932年,收字798个,1964年5月,上海文化界组织“手头字推行会”。它提出的 八种简化汉字的方法, 主张把过去只在民间流行的简体字作为正体字应用于一切正规的书面语。同年7月13日,拟出《汉字简化方案 〔草案〕》。以后这个方案根据使用情况而略有改变,而主要在统治区继续发展,钱玄同主持编成《简体字谱》草稿,实际上也就是现行简体字的产生依据,收入不少简体字,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编制《常用简体字登记表》。 1937年,钱玄同在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上提出《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 ,在全国推 行,31日在《人民日报》正式公布,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成立,收字3150个、杨树达的联署,陆费逵在《教育杂志》创刊号上发表论文《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 体字》,陈光尧出版《常用简字表》。也就是在这一年,收字555个, 由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 1954年底。 日。 日,发起推行“手 头字(即简体字)”运动。这是历史上有关简体字的第一个具体方案。 1928年,收 字324个。 1935年,胡怀琛出版《简易字说》,并废除400个异体字,第二表是132 个可作偏旁用的简化字和14个简化偏旁。 日,收字减少为515个,拟出《第一批简体 字表》,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公开提倡使用简体字,虽然在第二年的2月又通令收回。 抗日战争爆发,简化偏旁减少为54个,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采用这份草稿的一部分,把其中的261个字 分3批在全国50多种报刊上试用;共2238字(因“签”、李家瑞合编的《宋元以来 俗字表》,收字达4445,举行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并指出,北平研究所字体研究会发表《简体字表》第一表。同年10月,在上表的基础上,容庚的《简体字典》出版。 1930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刘复,国务院成立汉字简化方案审 订委员会。 而在其他使用汉字的国家。 1922年,《汉字简化方案》经汉字简化方案审订委员会审订,根据“述而不作”的原则,收简体字2400多个:第一表是352个不作偏旁用的简化字,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出版国语筹备委员会编订的《国音常用字汇 》。 1950年,中国图书馆服务社出版杜定友的《简字标准字表》,立即着手继续推行简化汉字。徐则敏在《论语半月刊》发表《550俗字表》,讨论通过《汉字简化方案〔修正 草案〕》,简体字运动才被迫停顿,但毕竟是历史上由政府公布的第一 个简体字表。” 1934年,收字1700 个1909年。 1951年。同年11月,实际为2236字),《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发表,第三表是经过偏旁类推而成的1754 个简化字,一半来自俗体字,共分三表,文改委出版了《简 化字总表》,约一半本自草 书:“现在应该把它(简体字)推行,简化偏旁56个,并把其他笔画多的字也简化。共 产党夺取政权后。钱玄同在国语统一筹备 委员会提出《搜集固有而较适用的简体字案》,使书写处于约易 ,影响深远,反映了一千年来简体字的发展情况,收简体字300多个,建议采用已在民间流行 的简体字,陆费逵又发表论文《整理汉字的意见》,这 就是今天中国大陆的用字标准,同样也在简化汉字...
没有废除它,只是和白银一样不再流通了。新中国成立之后就开始执行了。
因为繁体字太过于麻烦,不好学习。一次简体字取而代之。
回答这个重要的“建设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的理论。
中国大陆是何时取消繁体字开始使用简体字的? ……
隶书是篆书的简化,草书、行书又是隶书的简化,而简体字正是楷书的简化。楷书... ...中国什么时候规定开始用简体字的,那么繁体字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
印刷的书籍上,从而扩大了简体字的流行 范围,数量... 中国大陆是何时取消繁体字...中国是什么时候废除繁体字的 ……
术的发明,简体字由碑刻和手写转到雕版印刷的书籍上,从而扩大了简体字的流行... ...中国什么时候为何要舍弃繁体字搞个简体字出来 ……
中国什么时候为何要舍弃繁体字搞个简体字出来 ...方案》,在报刊上试用很短的一段时间后宣布废除......中国什么时候开始用的简体字?原来不都是繁体字吗!为什么要简化了?为什么只有大陆变了? ……
建国初期,繁体字写起来麻烦,不便于普及! 不过说实话,繁体字真的蛮好看的,而且繁体字形意字象形字居多...繁体字改成简体字是在什么时候?是谁提议的?为什么? ……
繁简字体的明确区分,始于1964年《简化字总表》,之前主要采用的字体为繁体字,港澳台地区一直使用繁体...为什么中国要把繁体字改为简体 ……
中国字体是根据什么慢慢转变的,为什么要把繁体简化...方案》,在报刊上试用很短的一段时间后宣布废除....繁体字简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
简体字的说法是随着1892年【切音新字】一书的问世产生的。20世纪50年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关于繁体字和简体字
我的图书馆
关于繁体字和简体字
\ 加载中...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加载全文 网上或手机短信中看到过这样一个段子:“有位台湾朋友说,汉字简化后:亲不见,爱无心;产不生,厂空空;面无麦,运无车;导无道,儿无首;飞单翼,云无雨;开关无门,乡里无郎;圣不能听也不能说,买成钩刀下人头;轮右人下现匕首,进不是越来越佳而往井里走。可魔还是魔,鬼还是鬼;偷还是偷,骗还是骗;贪还是贪,毒还是毒;黑还是黑,赌还是赌。”这段似乎假托所谓“台湾朋友”之名的“顺口溜”,从表面上看,好像是说中国大陆实行的汉字简化政策,割断了中华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实质上更可能是对当前中国社会现象的不满。如果真的把其理解成是学术批评,那么,我们只能说这位编“顺口溜”的人很不专业,十分不专业!稍有一些文字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在更古老的汉字系统中,“云”是象形字;风云雨雪的“云”,本来就没有“雨”字头。而“导”、“买”则分别是草书“導”与“買”的楷化,故其虽形有变而神还在。在这段“顺口溜”中,最有蛊惑性的、也最容易让人所记住的,可能是“爱无心”。因为在一般人看来,中国人说“爱情”“爱护”“热爱”等,就必须用“愛”;其本字、正字就应该是“愛”。持这种观点的理论依据是,爱是心理行为,所以不能没有“心”。然而,“爱护”的本字一定就是“愛”吗?我们不妨看看老祖宗是怎么说的。《说文解字》:“愛,行貌。”行貌:行走的样子。并指出,这个字的意符是下半节的“夊”(读sui),此字像人行走时两腿相交拖曳之形;而上半节则是其声符,表示“愛”的读音。“愛”的这个意思,古籍中有无其例呢?有。《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见,搔首踟蹰。”愛,就是“走开了”、“躲起来了”,所以美女没看到,以致抓耳挠腮干着急。《说文解字》中另外有一个字——上下结构,上面是“旡”,下面是“心”;解释说:“惠也。”邵瑛《群经正字》:“今作‘愛’。”而且,这个字正是“愛”的上半节(篆文隶变后看不出来了);“愛”以此字为声符,说明两字读音相同。原来,古人表达“仁惠”的意思,亦即我们今天所说的“爱情”“爱护”的“爱”,其本字并不是“愛”,却是这个上“旡”下“心”的字——而“愛”只是一个假借字罢了!汉字简化,只是在这个本字的基础上,将“心”换成了“友”;友爱友爱,如友般爱,应该也符合“仁惠”的意思吧,何必非得要有“心”呢?为了照应文章的题目,附带提一下“爱护”的“护”字。《说文解字》:“護,救、视也。从言,蒦声。”这个“護”,就是“护”原来的本字(有人用“正字”的说法,是不规范的)。现在简化作“护”,从手,户声。从方便学习和理解的角度看,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当然,作为一个具有一定学术背景的人,我并不完全赞同汉字的简化;但事实上,在汉字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不断繁化与简化,又正是其本身的内在逻辑所决定的。撰此小文,我只是想强调,学术批评,不能掺入个人的心理情绪;反过来说,如果谁对社会现象有看法,不应该拿学术说事。而且,真正的学术活动,必须与现实政治保持一定的距离。除非你与学术无关。所谓的学者拿简体字说事,不能说不与其用心有关。再看一篇关于简化字的文章《简化字有什么优劣?》作者:胡吉成一、什么是简化字和繁体字简化字和和繁体字相对而言的,是互相对待的一组概念,没有一方,就没有另一方,没有繁体字,就没有简化字,没有简化字,也无所谓繁体字了。简化字是指原来结构复杂,笔画多,后来人们在运用中,人们对它进行了改造、简化,由此而产生的笔画减少、结构简单的汉字,就是简化繁体字,取代繁体字的笔画结构简单的汉字。繁体字就是笔画结构复杂,被简化字取代,现在在一般场合已经不使用的那些汉字。例如“据、惧、娄、郁、龟、灶、灭”是简化字,而与这些字相应的“據、懼、樓、鬱、龜、竈、滅”是繁体字,这些繁体字今天在我们日常文字工作中已经被简化字取代,不再使用,是现代汉字规范化的对象。注意简化字不一定就是结构简单的汉字,有些汉字,从产生之初至今就是那样简单,没有相应的繁体字,它们不能称之为简化字,例如“人、一、二、十、上、下、旦、手、寸、工、戈”等。笔画结构复杂的汉字也不一定就是繁体字,繁体字的内涵不是指笔画结构复杂的汉字,而是特指为简化字取代了的,已经停止使用的那些笔画结构复杂的汉字,例如“鹪、鹩、蹿、爨、馕、鏊、疆、鼙、鬻、冀”等汉字结构都十分复杂,但不能称之为繁体字。所以不能简单地把简化字理解为笔画结构简单的汉字,也不能简单地把繁体字理解为笔画结构复杂的汉字。二、汉字为什么要简化?古代的汉字属于表意性文字,字形结构的标音表义倾向,使得汉字的笔画、结构日益复杂起来,或者是因为一个字从单义变成了多义,因此,出于字形上分化区别意义的需要,往往也在原有的汉字上增添成分。例如“云”,本来就是表示云彩的象形字,后来表示说话的“云”(如人云亦云)也用这个字表示,为了区别字义,于是人们在原字基础上增加偏旁“雨”,构成形声字“雲”表示云彩意义,原字“云”表示说话的意义,如“古人云”。又如“益”,本字就是表示水在器皿上,表示溢出,会意字,后来表示又产生了更加这样的意义,例如“精益求精、老当益壮”,所以本义就另外创造一个“溢”来表示,这样汉字的结构就复杂起来了。有些字结构上叠床架屋,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繁难。俗话说物极必反,汉字结构繁化到登峰造极的时候,其不便使用的弊端也充分暴露出来了,于是人们又在使用过程中开始简写汉字,省改笔画,形成了一大批的简化字。实际上,汉字简化是伴随着汉字发展始终的,从复杂到简单,这也是世界文字发展的共同规律。从金文到大篆,从大篆到小篆,从小篆到隶书,再从隶书到草书、楷书,汉字每一阶段的发展变化,都伴随着笔画结构的简化。我们今天使用的简化字,大部分已经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例如“云、采、电、面、众、”等都有数千年的历史,即使像《说文解字》这样规范小篆的字书,对于一些俗体字,即民间流行的简化字,也照样收录,比如“礼”字,公元1956年经国务院公布才取得正体地位,可以堂而皇之地使用,但实际上在东汉的《说文解字》中就已经收录了,它在非正体的位置上可以说苦苦挣扎了差不多两千年,终于迎来了最后胜利!今天出土的许多文物,如居延汉简、敦煌汉简、敦煌变文集等都有许多简化字,至于宋元以来,各种写本中的简化字更是满目皆是,虽然没有得到ZF的承认,不能登入大雅之堂,但在民间却非常盛行,与官方文书形成鲜明对照。所以汉字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是两种势力在相互斗争的:从便于区别字义看,汉字需要繁华,结构复杂些,笔画多些,这样多一些区别特征;从有利用人们日常学习使用看,汉字需要简化,笔画结构简单一些为好。在这两种势力的斗争中,简化取得了最后胜利,因为人们创造汉字是为了使用,当然必须顺应民心,适当简化,于是汉字在发展过程中就产生了简化字,简化,是文字发展的必然,简化字,是汉字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今天不简,明天一定要简,这只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我们今天简化汉字,不过是顺应汉字历史发展的要求,把民间流行的简体字搜集起来加以整理而已,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方便人们大众使用汉字。当然,文字是具有社会性的,因此我们使用汉字,必须注意规范,个人不能随意简化,而要由ZF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三、简化字有什么优劣?简化字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第一,减少了汉字的笔画数目,原来的繁体字平均笔画是16画,简化后平均笔画是10.3画;第二,提高了阅读的清晰度;第三,减少了通用汉字的字数;第四,简化后产生了一些新形声字表音比繁体字准确;第五,有些简化字便于分解和称说。但也要注意到,简化字也有其不利的一面:第一,有些字改变了原来的偏旁系统,使得繁简对照关系变得复杂;第二,增加了一些形近字;第三,同音代替减少了字数,但有时造成表意模糊;第四,一些简化字削弱了音符的表音功能;第五,有些简化字的形体不便于分解和称说。而且简化后,在一定场合又需要使用繁体字,汉字总量有增无减,这样无形中增加了学习汉字的负担。同时,汉字的简化也要有度,不能说越简越好,否则区别特征减少,混同的可能性就增大了,这样的结果同样是不便于运用。例如简化字“几”和“儿”,笔形近似,手写体很容易混同,而原来的繁体字就没有这个问题,试比较:“几-儿”、“几-兒”,很显然前一组混同的可能性要大于后一组。又如“千-干-于”、“己-已-巳”、“土-士”,这几组汉字虽然不是简化字,但它们之间的差别足以说明,笔画过于简单,区别特征少,字形近似,是特别容易混淆地,给使用造成混乱。所以简化汉字要视具体的汉字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能简单地说一个字应该简化到多少画以下就好,否则就不好。我们教材《现代汉字学》123页就介绍了一种主张,即把所有复杂的汉字都简化到十画以下甚至五画以下,我们不能不承认这是非常良好的愿望,但良好的愿望就一定会产生良好的结局吗?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不过,也有人认为汉字应该简化到十画以下,理由不外乎这样一些:第一,字体结构的简化是汉字发展的方向,是汉字几千年发展的主流;第二,简化字笔画少,结构简单,同时还提高了阅读的清晰度,优势明显;第三,现代汉字还有很多字结构复杂,笔画多,应该简化到10画以下,便于运用。但是这样的负面影响也是明显的,所以也有反对的意见:第一,现代汉字经过第一次简化后,结构相对已经比较简单,具有相当的清晰度和区别性,不必简化到十画以下;第二,文字简化要循序渐进,保持稳定性,如果不停地简化,反而不利于应用;第三,把汉字都简化到十画以下,势必降低汉字字形的区别,使形近字增多,难以辨认,容易造成使用上的混乱,因此汉字不宜简化到10画以下。无论是支持也好,反对也好,其实都是有其合理性的一面,虽然看起来是矛盾的,但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至于汉字时不是要简化到生画以下,哪些字需要简化到十画以下,既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也不能是几个文字学家关起门来研究一下就可以,这还要看汉字自身发展的情况而定,只能顺应潮流,因势利导,相机行事,不可能一蹴而就,文字毕竟也是现代信息社会须臾也离不开的工具。四、繁体字可以使用吗?怎样使用?首先我们要说明的是,繁体字已经为简化字所取代,属于不规范的汉字(注意不是错别字),因此一般人在一般场合不能随意使用。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当前的一种不良倾向,就是走向简化字的反面,死抱着繁体字不放,不分场合地大肆大量使用繁体字,尤其是现在一些电视剧字幕、商品包装说明等,使用繁体字成风,这是违反我国现行语文政策的,是违反我国公布的语言文字法的,按照有关法规,繁体字只在一些比较特殊的场合使用,一般日常使用简化字,繁体字则属于不规范的汉字,当然不能随意乱用。日,在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工作表彰会开幕式上,当时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柳斌传达了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三点意见:“一、继续贯彻国家现行的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汉字简化的方向不能改变。各种印刷品、宣传品尤应坚持使用简化字。二、海峡两岸的汉字,当前可各自维持现状,一些不同的看法可以留待将来去讨论。三、书法是一种艺术创作,写繁体字,还是写简化字,应尊重作者的风格和习惯,可以悉听尊便”。简化字今天已经是取代繁体字成为正体,属于规范汉字之列,而繁体字则是属于不规范的汉字。我们今天日常使用汉字,字形和笔顺要以《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公布的7千个汉字为依据,而繁体字是不在这7千个汉字之列的。所以一般情况下使用繁体字是于法无据的。只有一些特殊场合,可以使用繁体字,例如古代汉语、古典文学、历史、考古学、古文献学等课程相关的书籍,书法美术作品,已经注册的商标,老字号,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中的涉及汉字的道具,对台港澳的宣传等等。关于简化字和繁体字,还要注意二者不是完全一一对应的,有些简化字合并了别的繁体字的意义,代表了几个字,这个时候,如果需要使用繁体字,就要注意不要简单对应,而要查阅字典辞书,不要弄错,闹出笑话来。例如“面”用于表示面颊、面容、方面这样的意义,“麵”用于表示面条、面粉这样的意思。汉字简化后,“麵”废除了,其意义合并到面字中去了,当需要使用繁体字时,在“面颊、面容、面谈、面对面”这样的词语中要使用“面”,在“吃面、面食、面粉”这样的词语中要使用“麵”。可是有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以为繁体字简化字简单对换就完了,所以就利用现在电脑的自动转换功能把简化字转换成繁体字,结果闹出不少笑话。例如一盘我国古典音乐的CD唱片,将古曲“十面埋伏”写成“十麵埋伏”,按字面意义解释开来就成了十碗面条的埋伏,令人啼笑皆非。类似这样的错误,在商品包装和影视剧字幕上,可以说比比皆是,例如将“皇后”错为“皇後”,“出發”错为“出髮”,“头髮”错为“头發”等等,本想显示水平,结果弄巧成拙,露了大怯。我们学习简化字和繁体字,一定要注意不犯这样的错误。五、简化字在国际上有什么影响?汉语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作为记录汉语的现代汉字,其变化自然会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简化字在国际上已经产生了重大影响,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简化字的公布首先得到了海外华人社会的响应。新加坡1969年公布了502个简化字,绝大部分与我国的简化字相同,不同的只有67个;1974年新加坡教育部又公布了《简体字总表》,收简化字2248个,其中有10个是我国没有简化的,其余的与我国1964年出版的《简化字总表》相同;1976年,新加坡教育部对《简体字总表》进行修订,删除了我国尚未简化的10个汉字和67个异体简化字从而与我国的《简化字总表》完全相同。马来西亚汉字简化工作稍晚于新加坡,于1972年成立了“马来西亚简化汉字委员会”,研究拟订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使用的简化汉字,1981年2月出版了《简化汉字总表》,收简化字2238个,与我国的《简化字总表》完全一致。上述两个国家,改革简化汉字虽然走了一段路,但最后实际上是采纳了我国的简化字。泰国最初一律不准兼教华文的学校用中国的简化字教学,后来联合国接受了我国的简化字,国际上也都承认,于是泰国ZF取消原来的限制,允许部分兼教华文的学校教学使用,1983年12月又宣布所有的华文学校都可以教学。我国台湾省、香港和澳门特区,由于历史的原因没有推行简化字,但是我们相信,随着两岸四地经济文化的越来越频繁的交流,随着交往的加深,汉字早晚会统一起来的,书同文的美好愿望一定会实现。两千年前,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系统的汉字整理工作,大力推行小篆,彻底改变了战国时代“文字异形、言语异声”的混乱局面,一个落后的封闭的封建社会都能做到的事,而在现代信息发达的社会就更能做到了,也更应该做到。面对今天我国几地汉字异形的状况,许多有识之士都发出呼吁,热盼统一汉字,以促进交流,促进中华民族的共同发展!六、现代汉字还可以继续简化吗?关于汉字要不要进一步简化的问题,很多老师和学生都比较感兴趣,这从我们网上讨论的情况就可以看出这一点。而实际上对于简化字与繁体字也有种种不同的观点,我们主张大家结合个人实际来进行研究,深入认识,重在弄清楚这方方面面的观点有没有道理,你自己有什么看法。对于汉字是否需要进一步简化这个问题,其实是有争论的,主张简化汉字的就认为简化是汉字发展的总趋势,现代汉字也不会例外,而且现代汉字结构复杂,笔画多,难记难写,有必要简化,比如像“爨、罐、齉、齑、冀”等汉字,笔画多,结构还比较怪异,难以掌握,而简化字结构简单,有利于学习掌握,所以汉字有必要进一步简化。反对汉字进一步简化的观点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他们认为,为便于运用,文字应当保持相对稳定性,不断简化破坏了文字的稳定,不利于应用,比如现在刚推出的字典辞书就得重新编写,电脑的字符集也需要重新编码,这些工作量都是相当大的;而且简化汉字,使汉字失去了字理,不便于学习,也容易割断汉字的历史传承,不利于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比如繁体字“雲”,上面是“雨”,表示意义,下面的“云”表示读音,两个字符具有理据性,教学十分方便,掌握也不难,而简化字虽然简单,但不象形的象形字就失去了字理,变得不可理喻了;何况,经过上个世纪50年代的简化,汉字结构已经比较简单了,如果继续简化,原来的繁体字没有废除,在一定场合下还要继续使用,汉字总量有增无减,反而增加了学习负担。过去有人主张汉字改革、简化,是因为汉字不便于输入机器,而现在汉字输入机器问题解决了,而且输入速度不亚于拼音文字了,因此他们认为汉字就没有必要改革了。这种观点看似有理,其实不然,汉字输入机器的问题是解决了,可是汉字输入人脑这一关键问题还是没有很好解决,识字写字至今依然占据着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很多时间,影响了其它语文知识的学习。很显然,汉字输入人脑应该是要放在第一位来加以考虑的。我们认为,汉字简化最符合汉字的实际,而拼音化的道路是行不通的,因为汉语方言众多,分歧很大,在普通话远远没有普及的情况下,失去了汉字就失去了沟通方言的有效工具,我们说,汉语方言之所以没有分裂为不同的语言,虽然我国政治上高度统一起了决定作用,但汉字的沟通与限制分化的作用也是巨大的,而且拼音文字恐怕很难解决汉语同音词众多的问题,尤其是汉语语素单音成义的特色是拼音文字无法适应的。在简化的同时,可以对一些部件进一步整理,尽量减少哪些没有构字能力的部件,合并一些易于混淆的部件,例如“脑”和“瑙”,右边偏旁可以统一,“尧”的上面偏旁可以统一为“戈”,“步”的下面可以统一为“少”,这些无伤大局的整理,可以极大地方便汉字的学习与使用,减少错误。因此,汉字的简化与部件的整理,既便于学习使用,又不破坏汉字的本质特点,不影响汉字与汉语的相互适应的关系,汉字照样可以发挥其沟通方言的作用和分化同音字的作用。当然,汉字要不要简化,怎样简化,不是个人说了算的,必须在ZF有关部门统一组织下进行,在没有新的变化的情况下,我们应自觉维护汉字的规范与统一,让汉字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学习简化字,能更好更快更便捷地投入使用,对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服务水平有显著的作用;而在中国大陆,繁体字也并没有绝迹,同样有许多繁体字的爱好者和学习者,很好地对它进行了继承和研究。这正是中国的强大无敌的地方,我们有更博大的胸怀,包容地球村上各种各样的文化、文明和习俗、习惯,学习世界,走向世界。(自铁血社区)
N同时转发到微博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简化字繁体字对照字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