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业有机废弃物再利用资源化利用支持政策是什么时候开始提出的

关于有效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建议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要求“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明确提出“大力推进机械化深松整地和秸秆还田等综合利用,加快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支持高效肥和低残留农药使用、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有机肥、推广高标准农膜和残膜回收等试点“。加快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步伐是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具体体现。农业废弃物主要是指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被丢弃的有机类物质主要包括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两大类。农业废弃物产生与农产品的生产过程相伴而生,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农业资源,其资源化利用对于缓解农业资源不足,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综合效益,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省是农业大省,农业废弃物的种类多,总量大。据,2011年农作物秸秆总量为3968.95万吨,主要来源于稻谷、麦类、玉米和油料的种植。上述四种作物产生的农业废弃物占秸秆总量的88.06%。2011年江苏省秸秆总养分含量达98.31万吨,农作物秸秆中的养分以含钾量最多,为
58.54万吨,含氮量为
33.84万吨,含磷量为5.92万吨。2011年江苏省化肥施用量折纯量为337.21万吨,作物秸秆中的氮、磷、钾养分数量占到当年化肥施用量的29.15%。
假定所有秸秆能完全实现能源化利用,江苏省2011年秸秆总量转换为能源相当于1913.03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同期江苏省能源消耗总量的6.93%(2011年江苏省能源消耗总量为27588.97万吨标准煤);可转化为沼气87316.90万立方米。
江苏省2011年禽粪便总量为5402.64万吨,总营养成分含量为67.34万吨(氮含量
33.49万吨,磷含量14.19万吨,钾含量19.66万吨),占到当年化肥施用量的19.97%。
近年来,江苏省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把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节能减排、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着力推进农业废弃物的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基料化和工业原料化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利用。
为减少乃至消除夏秋两季农作物收获季节农民禁烧秸秆造成的大气污染,我省各级政府除采取一系列强硬措施禁烧农作物秸秆外,还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年三年省财政分别安排专项资金8180万元、1.9亿元、2.4亿元和3亿元,重点扶持秸秆机械化还田、秸秆能源化、肥料化、基料化以及秸秆收集贮运体系建设。在全面禁止农作物秸秆焚烧、畜禽粪便排放的同时,我省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加快向广度和深度转变。
一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领域不断扩大。采取机械化还田、稻麦双套还田、覆盖还田、快速腐熟还田、堆沤还田等多种方式,扩大秸秆全量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转变畜牧饲养方式,实施秸秆粉碎畜养工程,加快秸秆饲料化利用;利用农业废弃物作为基料的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由沼气向气化、固化成型、炭化和秸秆发电发展;秸秆工业化加工发展势头良好。
三是涌现一批农牧结合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典型,如兴化市联富食品有限公司实行“种植蔬菜——蔬菜加工下脚料喂猪——猪粪入沼气池生产沼气——沼气发电——沼液残渣肥田”
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实现了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高。
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面临的难题
现阶段,我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利用水平较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还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
主要表现在:,如机械化收割不规范,农民不得不进行高茬废弃物的就地焚烧;农业废弃物粉碎、腐烂问题需要有新突破;农业废弃物高密度压缩、打包及预加工过程中的难题亟待解决;秸秆的饲料化加工转化技术需要提高,以改善适口性,提高消化率和营养价值;沼气发酵技术仍有待改进。(3)收集贮运难度大、成本高、效益低,废弃物收购者和经纪人无利可图。(4)秸秆气化作为农村居民清洁能源效果并不理想。(5),如政府的扶持政策和措施不到位,农业废弃物的利用与处置措施缺乏宣传推广机制。对农民的思想发动与职业道德教育力度不够。
三、加快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与保障措施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系到“生态环境可持续、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和“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大问题,必须有正确的思路和切实的保障措施。
(一)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基本思路
1、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方向与目标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方向与目标应该是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由废弃物的生态循环开始,以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为切入点连接种植和养殖业,逐级发展到循环农业和循环社会,最终实现生态环境与农村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达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的重点
我省农业废弃物主要是以稻麦为主(占全省秸秆资源总量70%)的农作物秸秆和以猪禽为主的畜禽粪便,根据这两大类资源化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今后一个时期,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重点是抓好以秸秆全量还田为主的肥料化利用,积极提高秸秆的饲料化、基料化、工业化利用水平。畜禽粪便的资源化以生产有机肥和农牧结合的“畜禽养殖-沼气发电-种植业肥料”循环利用。
3、用农业循环经济理念催生农业废弃物利用产业
一是“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有机肥——有机农业”循环利用模式,大力发展商品有机肥产业,促进有机农业发展。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有机肥的需求将大大增加,特别是商品有机肥越来越成为“三品”(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主要用肥。以面广量大的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的商品有机肥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二是“秸秆——饲料——畜牧业”循环利用模式。国务院办公厅2008年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意见》中,明确秸秆饲料化利用是当前秸秆综合利用的重点内容之一,并提出2015年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80%、每年增加饲料化设施6000万立方米和年增加饲料化处理能力3000万吨的目标。把秸秆变成猪牛羊可以吃的饲料,让秸秆变成“草原”,将会使我省的农业大市、农业大县变成畜牧业大市、大县,这等于是给我省农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三是“秸秆(木材锯末)、沼渣——基料——食用菌”循环利用模式。农作物秸秆的碳氮含量丰富,是制作食用菌培养料的最佳原料。各类秸秆经切割、粉碎并配以一定比例的米糠、玉米粉、畜禽粪、石灰、过磷酸钙等辅料后,均可制作成各类食用菌的栽培原料。由于食用菌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投入小、见效快、收益高,是农民增收致富和提高农产品质量的短、平、快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四是“畜禽粪便——沼气——发电——沼渣、沼液——肥料——种植业”循环利用模式。从农业废弃物利用产业化的发展趋势来看,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生物质能源(生物酒精、沼气、发电等)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秸秆发电和秸秆气化从目前各地实践结果看,由于投资大、成本高、运作难,利用效果不佳,不宜发展。
4、要以政府财政支持为导向,企业参与、农民增收推进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进程。
通过技术创新、政策创新、制度创新,构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长效机制,形成多途径、多层次的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格局,有效解决农业废弃物弃置污染环境问题,促进低碳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实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保障措施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难在可持续性。在明确和突出政府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主要责任的基础上,强化市场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的作用,以市场化理念认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价值,看待其发展前景,以产业化制度推进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拓宽其开发利用的途径。政策支持与市场化、产业化相结合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途径。
1、建立激励补偿机制,加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扶持力度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高额的费用和先进技术的高额投入远远超过出了农民的承受范围,政策支持对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难点之一是农业废弃物收购、储藏、运输,存在技术和装备研发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收购缺乏相关管理,价格混乱、竞争无序;农民无利可图缺乏主动收集出售的积极性等问题。迫切需要在明确农民和农村集体组织在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中的任务和责任的基础上,建立激励补偿机制,加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补贴范围和扶持力度。将农业废弃物纳入农产品市场管理范围,规范价格机制,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加大禁烧补贴、青贮补贴、沼气菌种费补贴、反应堆技术补贴等专项补贴实施力度;将农业废弃物还田、打捆、青贮等机械纳入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范围,加大农业废弃物机械化还田作业及相关收集储藏运输机械的补贴力度;增加农业废弃物收购价的提升空间,调动农户出售农业废弃物的积极性。政府设立农作物农业废弃物收储运技术专项资金,并引导社会和企业自筹资金,用于支持技术和设备研发、设备和设施购置、体系建设和试点示范项目的建设。
2、引导和激励工商企业投资农业废弃物利用产业,大力发展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化发展
要引导和激励工商企业投资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通过构建利益同共体,实现利润共享、风险共担,采取“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促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扶持一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龙头企业,以延长农业产业链,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逐步向工厂化、规模化、标准化、高效化的深度发展,实现农业废弃物的产业化发展。社区范围内集中抓一批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合作组织,促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作向纵深发展,如秸秆捡拾打捆专业合作社,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推广农业废弃物直接粉碎还田模式,疏松土壤,培肥地力,增加土地产出率。
3、健全市场化利益分配机制,完善以企业需求为龙头、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农民为基础的收集贮运体系。
农业废弃物原料集中收集与持续均衡需求的矛盾比较突出,量大轻泡的农业废弃物,晾晒、存储需要占用大量空闲地方。目前,我省农业废弃物收储运体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相关技术和装备,缺乏规范高效的收储运典型。实践中要注重农业生产组织、资源管理模式和服务供给模式的创新,实现田间收集处理、收购站点、储存运输等环节的有机衔接,满足秸秆产业化利用的需求。
发展农业废弃物利用的经纪人团体或组建专业公司,积极促进农业废弃物供应的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以“经纪人+农户”的分散式收储运方式,主要优点是将收储运分散问题转移到广大农村和农户,将收晒储存问题化整为零解决,企业不需投资建设收储运系统,降低了企业投资、管理和维护成本。理想的方式是农业废弃物利用企业成立农业废弃物利用开发公司,根据需要原材料的多少,与政府合作,租用老百姓的土地,实现集约化收储运,自己掌握50%以上的原材料供应,剩余部分由政府牵头成立农业合作社,由合作社提供,这样原料有保障,价格可控制,利用分配有生产决定。
4、加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发
科研部门和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应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的基础上,加大实用技术开发。
首先,研发秸秆饲料加工利用技术,改善适口性,提高消化率和营养价值。秸秆经氨化处理后,粗蛋白由3%~4%提高到8%左右,有机物的消化率提高10%~20%,并含有多种氨基酸,可以代替30%~40%的精饲料。此外,还可杀死野草籽,防止霉变。氨化秸秆喂羊、牛等,效果很好。
其次,“麦套稻”秸秆全量还田低碳耕作法。秸秆还田是目前秸秆肥料化利用的最佳方式,要在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的同时,积极推广“麦套稻”低碳耕作法。“麦套稻”低碳耕作法是指在三麦(小麦.大麦、元麦)灌浆或油菜结角中后期,将处理后的稻种直撒麦田(油菜田),三麦(油菜)收割时留高茬,脱粒后的秸秆(菜壳)就地入田任其自然腐解还田,改良土壤的一种仿原生态水稻栽培新技术,实现了水稻种植不耕地、不耙地、不育秧和不插秧。它不但具有机械粉碎还田的优点(秸秆可以就地大量利用、增加土壤有机质等),而且还具有省工、节能、减排、增加复耕指数等优点。对“麦套稻”秸秆还田技术各方面评价不一,但据我们的调查,这一技术优于机械化秸秆还田,农民是欢迎的,只是政府有关部门不认可。
再次,农业废弃物机械化处理新型技术,如农业废弃物收集打捆机,农业废弃物直接粉碎还田机械等的研发。要依托农业科研单位与农产品加工企业联合,通过试验、示范得出切实有效、可行的技术模式并予以大力推广,保护土壤生态平衡,增加土壤有机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5、大力发展农牧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实现农业废弃物的区(农业园区)内循环利用
统筹规划,发展农牧结合的生态畜牧业。针对畜禽生产由过去分散经营向规模化发展的特点,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城镇化建设要求,建设一批与土地肥料消纳量相配套的畜牧养殖小区,按生态农业发展的要求,进行统一规划,明确环境敏感区,如城镇、风景区、饮用水源头区周围不宜建设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把畜牧养殖场与农田、鱼塘、园地一并规划,并合理调整畜牧业产业布局。养殖场(或小区)建设应提倡与农田(水田、旱地)、茶(果、桑)园、养殖水面和山林进行结合规划,统一布局,力争粪尿全部就近消化的农牧结合的生态模式。原则上按1亩(耕地、园地、水塘)2头猪(0.2头牛、4只羊、60只肉禽、40只蛋禽、30只兔)的标准配套规划建设畜牧场(畜牧小区),通过畜、渔、果、蔬、粮、草等有机结合,不断延长生物链,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均衡发展。据测算,一头猪一年排放粪便所含物质折算含氮14.7公斤、磷9.2公斤、钾15.1公斤,经堆沤、发酵等处理后生态还田既可减少化肥使用量,改善化肥施用过度造成的土壤板结、地力下降等问题,又可减少粪污、化肥等带来的农村面源污染。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专 业: 农业推广?农村区域与发展关键词: 农业废物 废弃处理 废弃利用分类号: X71形 态: 共 63 页 约 41,265 个字 约 1.974 M内容阅 读: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的推广应用。通过利用定性、定量与对比分析方法,作者分析了政府的政策、我国及海南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农业废弃物的主要资源化利用途径。同时,针对我国,特别是海南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发达国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本文主要从宏观的角度研究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讨论如何通过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及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的认识、引导公众资源化利用废弃物,并从法律上、制度上规范管理农业废弃物,技术方面只是作为辅助论述,不是本文的重点。
当前我国存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数量不清、对其“双重”性认识不够,技术装备落后、缺乏技术支持、难以形成产业化,缺乏系统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和农村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太少等问题。海南也存在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的认识不足:有资源化实践、缺乏资源化理论知识;政府重视不够,缺乏相关的农业废弃物的统计数据;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的实践仍停留在推广技术层面上;缺乏明确目标的政策、中长期规划和保障机制;缺乏明确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投入渠道与管理体制。
针对以上所提的我国和海南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
农业废弃物产业的发展方向与目标:废弃物循环利用-循环农业-循环经济。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的总体发展战略思路:“三环循环理论”,即按循环经济理论,以人为本,由废弃物的生态循环开始,逐级发展到循环农业和循环社会。
发展思路与对策;一是用农业循环经济理念催生农业废弃物产业;二是因地制宣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三是发展生态农业,使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四是加强生物质能源综合开发以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
保障措施:其一是加强立法。利用法律保障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的实施;其二是政策引导,通过政策引导逐步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其三是规划起步,发挥规划导向和推动作用;其四是鼓励科研和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升级和产品拓展,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其五是加大投入,并通过政府投入引导企业投资;其六是加大宣传,提高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识,提高国民环保意识;其七是培育市场,为企业投资农业废弃物资源产业创造条件..……全文目录文摘英文文摘论文说明:图表目录第一章 总论1.1研究背景1.2研究目标1.3农业废弃物对环境、农业生产等的影响1.3.1农业有机废弃物污染在我国已成为紧迫的环境问题1.3.2对农业生产产生严重影响1.3.3城乡居民的饮用水和健康安全受到严重威胁1.4选题意义1.5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1.6本文的创新与新颖之处1.7研究范围与局限性1.8论文结构第二章 国内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相关研究2.1有关定义及概念2.2循环经济理论综述2.2.1发达国家循环经济产生的背景与理论特点2.2.2中国循环经济理论分析2.3现代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2.3.1有机农业模式2.3.2绿色农业模式2.3.3精准农业模式2.3.4不同生物共生互利、资源多层次循环利用模式2.4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2.4.1肥料化2.4.2沼气化2.4.3栽培食用菌2.4.4饲料化2.5发达国家对农业废弃物处理的实践2.5.1发达国家养殖污染的防治对策2.5.2发达国家农业废弃物处理实践给我国的启示第三章 中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的相关情况3.1我国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的必要性与重要性3.1.1农业废弃物的不可避免性及“双重性”3.1.2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必然要求3.1.3节约型社会的一个具体体现3.1.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1.5发展循环经济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3.2当前中国农业废弃物处理现状3.2.1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实践分析和政府相关的政策3.2.2中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的实践3.2.3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3.3中国处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存在的问题3.3.1资源总量不清3.3.2对农业废弃物的“双重性”认识不清3.3.3技术装备落后,缺乏技术支持,难以形成产业化3.3.4缺乏系统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法规3.3.5农村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不多3.4中国沼气发展历程第四章 海南废弃物管理的现状4.1海南省情简介4.2海南的生态环境概况4.3海南进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的必要性及作用4.3.1农村环境的污染问题正在威胁生态省建设4.3.2避免产业循环有害排放4.3.3修复土壤有机质,促进生态农业发展4.3.4可以实现热带高效农业的效率型增长,大幅度扩大经济总量4.4海南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的基本情况4.5海南农业废弃物沼气化取得的成绩4.5.1以沼气为纽带的农村能源与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已得到广泛应用4.5.2启动了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4.5.3农村沼气建设点亮了农业循环经济,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生态建设4.6海南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存在的问题4.6.1政府重视不够,缺乏相关的统计数据4.6.2认识不足,有资源化实践,缺乏理论知识4.6.3偏重推广技术层面上4.6.4缺乏明确目标的政策和长期规划4.6.5缺乏明确投入渠道与管理体制4.7海南农村沼气项目建设情况介绍4.7.1项目特点4.7.2生产流程4.7.3历年投资情况4.8海南沼气项目的综合效益4.8.1提供了清洁的做饭和照明替代能源4.8.2保护了生态环境4.8.3提高了农村卫生条件,因而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4.8.4农民收入提高了4.8.5增强农民体质,特别是妇女的体质4.9海南省农村沼气建设发展阶段第五章 总结与研究结论5.1研究结果总结5.1.1有关农业废弃物处理的相关理论、政府政策与措施5.1.2农业废弃物的影响5.1.3当前我国农业废弃物处理的实践和存在的问题5.1.4海南农业废弃物处理的实践和存在的问题5.2结论第六章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策略建议6.1总体发展方向与目标6.2发展战略重点6.3发展思路与对策6.3.1用农业循环经济理念催生农业废弃物产业6.3.2因地制宜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6.3.3发展生态农业,使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6.3.4加强生物质能源综合开发以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6.4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的保障措施6.4.1加强立法,利用法律保障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的实施6.4.2政策引导,通过政策引导逐步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6.4.3规划起步,发挥规划导向和推动作用6.4.4鼓励科研和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升级和产品拓展,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6.4.5加大投入,通过政府投入引导企业投资6.4.6加大宣传,提高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识,提高国民环保意识6.4.7培育市场,为企业进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产业创造条件附件1缩略语和单位符号附件2主要以考文献相似论文,96页,X7,144页,X7,76页,X7,54页,X7,80页,X7,68页,X7,59页,X7,69页,X7,69页,X7 TQ4,47页,X7 TQ4,65页,X7 TS2,80页,X7 X703.3,45页,X7-62,55页,X70,50页,X70,89页,X70,60页,X70,61页,X70,47页,X70
F279.243,69页,X70 F061.3中图分类:
> <font color=@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 农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 2012 book.}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