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白是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吗

医学百科提醒您不要相信网上药品邮购信息!
目录附:1 拼音xiè bái sǎn2 概述泻白散同名约有十九首,其中《》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15g、15g、3g、6g,具有清热,之功效。主治证,症嗽,蒸热,日晡尤甚,苔黄,脉细数。本方是用于治疗呼吸道属肺热咳喘证的代表方剂,现代常用于治疗小儿初期、、炎等属肺有伏热者。3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方之泻白散该方剂有一定的抗、止咳平喘、降、扩张周围,但该方剂主治麻疹初期,肺炎及支气管炎等属肺热者,其主要是“、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数细”。从现代角度,该方剂有下列不足:一是支气管炎、肺炎、麻疹初起出现“气喘咳嗽”,常见有、、合胞、,多为、金黄色、肺炎等,另外支原体和也多见,该方剂谱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针对性较强外,对其他病原微生物的针对性较差。二是该方剂只有桑皮、甘草有、止咳等作用,且甘草用量又小,作用力度不大。三是该方剂、降压作用较强,可以减轻的负荷,而且和均可心脏,有减慢的作用,这对麻疹合并肺炎及肺炎一旦并发不利。因此应配合西药大量使用有效,并予解痉止喘治疗为宜。
3.1 泻白散的别名(《小儿药证直诀》卷下)。3.2 处方地骨皮 桑白皮(炒)各30克 甘草(炙)3克。
地骨皮15g、桑白皮15g、甘草3g、粳米6g
地骨皮15g、桑白皮(炒)15g、甘草(炙)3g3.3 功能主治《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方之泻白散具有清泻肺热,平喘止咳的功效。主治肺热咳喘证。症见肺热壅盛,气喘咳嗽,甚则气急,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3.4 泻白散的用法用量上。入粳米一撮,水300,煎200毫升,食前服。3.5 方解方中桑白皮有清泻肺热、平喘止咳的作用,气薄质液,不燥不刚,虽泻肺气而无伤于娇脏,为君药。地骨皮甘淡而寒,助君药以泻肺中伏火,对于有热者尤宜,有之功而为臣药。、粳米和中,以扶,共为佐。清热而不,泻肺而不伤正,使肺气清肃,则咳喘自平。3.6 运用
1.本方是用于治疗呼吸道炎症属肺热咳喘证的代表方剂。凡临床出现以咳喘气急,皮肤蒸热(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午后到傍热较重),舌红苔黄,脉细数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
2.加减法:若肺热甚者,加、增强清泻肺热之效;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者,加、;难解者,加、以。
3.使用:、寒性咳嗽或咳喘者均不宜使用。3.7 现代适应证
证:可用于小儿麻疹初期、肺炎或支气管炎等属肺热者。3.7.1 麻疹初起麻疹是由麻疹病毒经呼吸道及个别者的一种。病毒侵入呼吸道上皮及局部,在此处繁殖,同时少量病毒入血形成全身毒血症。之毒在全身单核-巨噬统活跃后,大量病毒在此人血引起全身广泛损害,麻疹病毒直接侵入并释放抑制性,在麻疹病程中及以后一过性的抑制中起到一定作用,因此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由于病毒对的抑制,又可继发细菌,全身有不同程度的增生,真细血管细胞增生,渗出,相对增多而形成麻疹淡红色斑,疹退后,、角化形成脱屑,肺间质发炎形成巨肺炎,脑初期可有、,少数形成脱髓鞘改变,形成亚急性硬化全脑炎。免疫可造成真皮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皮肤黏膜出疹性损伤,也可造成肺间质损伤及脑的损伤而致麻疹性脑炎。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黏膜Koplik斑。
3.7.2 肺炎肺炎是指终末、和肺间质的炎症,大多是由各种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多种病原微生物侵入所致,也可由理化因素、过敏及以及等引发。正常的呼吸道防御机制管隆凸以下的呼吸道,当抵抗力低下,数量多、强时病原体可经呼吸道侵入,也可流播散,上呼吸道定植菌的误吸等,也可使病原体在下呼吸道滋生繁殖,引起肺泡充血、水肿,肺泡内蛋白渗出及细胞。病理上分、小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3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严重者出现肺部干湿性啰音,;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等。3.7.3 支气管炎大多由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渗出,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支气管收缩,临床出现发热、咳嗽、呼吸音粗糙及少许干。治疗不及时,病情蔓延,即可并发肺炎。并发肺炎时,肺充血、水肿,肺泡内含有纤维蛋白和。临床上除上述症状外,两肺出现较多的。
支气管炎连续咳嗽、咳痰3个月以上,或每年咳嗽2个月以上,连续超过2年并除外心肺和其他疾病者为。其主要是机体和呼吸道局部抵抗力降低,外周常常见细菌等感染,有害、尘埃、过冷过热、空气干燥等,常见感染微生物是腺病毒、流感病毒、、毒、等;常见细菌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衣原体、支原体等。也有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者。同时吸人职业性及如、粉尘或空气中的有毒气体,或-抗失衡等细菌的过敏以及体内的因素等均是常见的病因。病原微生物在呼吸长繁殖及其产物、等作用对支气管黏膜破坏,从而引起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破坏、渗出和原核细胞浸润等,慢性期主要是支气管壁的慢性非炎症。临床上主要以慢性咳嗽、咳痰,两肺支气管内可闻及干湿哕音为主要表现。
3.8 泻白散的药理作用3.8.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君药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杆菌、福氏杆菌有抑制作用,对须发癣菌也有抑制作用。臣药地骨皮对伤寒及甲型杆菌、福氏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为低效,对流感亚洲甲型京科68-1病毒株有抑制作用。甘草所含钠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阿米巴、滴虫均有抑制作用;同时甘草酸类通过对多种病毒颗粒的直接作用和诱生、增强和巨噬细胞的活性等活化的间接作用而发挥广谱抗病毒作用,尤其是对、单纯疱疹病毒、-病毒等疗效确切。甘草对口炎病毒、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病毒有抑制作用;甘草酸能抑制、腺病毒、合胞病毒;甘草酸单胺能HIV;除对上述病毒有抑制作用外还对有抑制作用。3.8.2 解热、镇静、止咳作用君药桑白皮有降温及镇静作用;桑白皮及提取物均有镇咳作用,碱提取物有作用;提取物有乙样作用,能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具有平喘作用。臣药地骨皮有显著的解热作用,其作用相当于、以外的其他合成的解热。甘草有抗和镇痛作用,甘草通过--轴而产生皮质样作用,因而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甘草及能覆盖发炎的咽部黏膜,缓和炎症,从而发挥镇咳作用,同时还能促进、支气管黏膜分泌,使痰容易咳出而呈祛痰镇咳作用;甘草还有解痉、平喘作用。3.8.3 对心血管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君药桑白皮有降血压作用,对心脏有轻度的抑制而使心动过缓,同时还有利尿作用,并伴+、K+、-排出量增加,这可有利地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臣药地骨皮除通过作用于外还可末梢,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地骨皮氯仿提取物对转化酶有抑制作用,环八肽A、B对和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也有抑制作用,其所含枸杞素A、B有抗和肾素的作用;地骨皮在降的同时可减慢心率,可见PR间期延长,T波降低。佐药甘草有抑制聚集、抗、降血脂、防止硬化、抗作用;甘草还有A1剂样作用,能缩机的体积。
3.9 歌诀甘草地骨皮,桑皮再加粳米宜;泻肺清热平咳喘,又可和中与。3.10 摘录《小儿药证直诀》卷下4 《杏苑》卷三方之泻白散4.1 方名泻白散4.2 组成桑白皮2两,地骨皮2两,生甘草1两。4.3 主治《杏苑》卷三方之泻白散主治肺热。4.4 泻白散的用法用量每服2-3钱,以调下。4.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4.6 摘录《杏苑》卷三5 《幼科发挥》卷四方之泻白散5.1 方名泻白散5.2 组成甘草、、、桑皮、地骨皮。5.3 主治《》卷四方之泻白散主治肺热。小儿,两眼黑肿,如血。5.4 泻白散的用法用量,。5.5 摘录《幼科发挥》卷四6 《医统》卷六十一方之泻白散6.1 方名泻白散6.2 泻白散的别名6.3 组成黄芩、、、、各。6.4 主治《医统》卷六十一方之泻白散主治翳膜血筋,一切肺热。6.5 泻白散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为散、为汤任服。6.6 附注五味泻白散(《》卷六十)。6.7 摘录《医统》卷六十一7 《痈疽验方》方之泻白散7.1 方名泻白散7.2 泻白散的别名泻甘汤7.3 组成桑白皮(炒)2钱,地骨皮1钱,甘草(炙)1钱,()1钱,1钱,桔梗(炒)1钱,当归(酒拌)1钱,瓜蒌仁1钱半。7.4 功效主治《痈疽》方之泻白散功在泻肺。主治,咳嗽喘急,,;蕴热,咳嗽,久嗽。7.5 泻白散的用法用量作1剂。水1钟,3片,煎8分,食远服。7.6 附注泻甘汤(《》卷六)。《医钞类编》有粳米。7.7 摘录《痈疽验方》8 《脉因证治》卷中方之泻白散8.1 方名泻白散8.2 组成桑白皮1两,、、甘草、、参、、、桔梗(上2味,痰涎加之),地骨皮7钱。8.3 主治《》卷中方之泻白散主治在下,在上,咳喘呕逆。
8.4 泻白散的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8.5 摘录《脉因证治》卷中9 《济生》卷二方之泻白散9.1 方名泻白散9.2 组成桑白皮(炙)、桔梗(,锉,炒)、地骨皮(去木)、半夏(汤洗7次)、、、杏仁(去皮尖)、甘草(炙)各等分。9.3 主治《济生》卷二方之泻白散主治肺脏,心胸壅闷,咳嗽烦喘,大便不利。9.4 泻白散的用法用量上。每服4钱,水1盏,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食后。9.5 附注方中升麻,《医统》作“陈皮”。9.6 摘录《济生》卷二10 《杨氏家藏方》卷八方之泻白散10.1 方名泻白散10.2 组成桑白皮(炙)1两,1两,(去芦头)1两,1两,甜(微炒)1两,半夏(汤洗7次)1两,(去根节)1两,甘草半两(炙),陈(去白)3分,(汤洗7次,焙干)3分。10.3 主治《》卷八方之泻白散主治肺气上奔咽膈,隘满,喘急不止。甚者,,。10.4 泻白散的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1盏半,生姜3片,煎至1盏,去滓,食后温服。10.5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八11 《玉案》卷三方之泻白散11.1 方名泻白散11.2 组成桑白皮(炒黄)2钱,地骨皮2钱,21个,甘草1钱,贝母(去心)1钱,(去心)1钱,(去心)1钱。11.3 主治《玉案》卷三方之泻白散主治肺经发热。11.4 泻白散的用法用量水煎服。11.5 摘录《玉案》卷三12 《医方简义》卷二方之泻白散12.1 方名泻白散12.2 组成桑白皮2钱,地骨皮3钱,知母2钱(炒),甘草1钱。12.3 主治《》卷二方之泻白散主治肺火喘咳者。12.4 泻白散的用法用量加粳米1撮,水煎服。12.5 摘录《医方简义》卷二13 《麻症集成》卷三方之泻白散13.1 方名泻白散13.2 组成黄芩、骨皮、黑栀、、、蒌仁、、、兜铃、炙桑皮。
13.3 主治《》卷三方之泻白散主治心肺,咳嗽。13.4 摘录《麻症集成》卷三14 《麻症集成》(破愚斋本)卷上方之泻白散14.1 方名泻白散14.2 组成桑皮、骨皮、花粉、连翘、、川连、。14.3 主治《麻症集成》(破愚斋本)卷上方之泻白散主治麻疹喘嗽烦渴,毒在心肺,发未尽者。14.4 摘录《麻症集成》(破愚斋本)卷上15 《症因脉治》卷二方之泻白散15.1 方名泻白散15.2 组成桑皮、地骨皮、甘草、、、、。15.3 主治《》卷二方之泻白散主治,外束,身发,咳嗽带血者。15.4 摘录《症因脉治》卷二16 《张氏医通》卷十三方之泻白散16.1 方名泻白散16.2 组成桑白皮(和)1两,地骨皮1两,甘草(炙)5钱。16.3 主治《》卷十三方之泻白散主治肺热咳,。16.4 泻白散的用法用量每服4-5钱,入粳米100粒,竹叶1把,水煎服。16.5 加减有热,更加知母、黄芩。16.6 制备方法上为散。16.7 用药禁忌如有禁用。16.8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三17 《种痘新书》卷十二方之泻白散17.1 方名泻白散17.2 组成桑白皮(蜜炙)、地骨皮(去梗)、甘草,20片,30根,。17.3 主治《》卷十二方之泻白散主治麻疹咳嗽。17.4 泻白散的用法用量口服。17.5 制备方法上为末。17.6 摘录《种痘新书》卷十二18 《一盘珠》卷八方之泻白散18.1 方名泻白散18.2 组成桑皮、杏仁()、川贝母、黄芩、甘草、各等分。18.3 主治《一盘珠》卷八方之泻白散主治,火郁,声不转。18.4 加减体实塞鼻,气粗,加麻黄2分。18.5 摘录《一盘珠》卷八19 《盘珠集》卷下方之泻白散19.1 方名泻白散19.2 组成地骨皮、杏仁(去皮)、桑白皮(炙)。
19.3 主治《盘珠集》卷下方之泻白散主治肺金盛,克,致患。19.4 摘录《盘珠集》卷下20 《杂病源流犀烛》卷一方之泻白散20.1 方名泻白散20.2 组成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人参、茯苓、知母、黄芩。20.3 主治《》卷一方之泻白散主治晨嗽。20.4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一21 《杂病源流犀烛》卷六方之泻白散21.1 方名泻白散21.2 组成桑皮、地骨皮、黄芩、灯心、马兜铃、、、桔梗、竹叶、、玄参、连翘。21.3 主治《杂病源流犀烛》卷六方之泻白散主治肺盛。21.4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六22 参考资料 [1]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 魏睦新,王刚. 方剂一本通[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3]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4]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8. 泻白散药品说明书相关文献
开放分类:
参与评价: ()
欢迎您对泻白散进行讨论。您发表的观点可以包括咨询、探讨、质疑、材料补充等学术性的内容。我们不欢迎的内容包括政治话题、广告、垃圾链接等。请您参与讨论时遵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
昵称(必填)
电子邮箱(我们会为您保密) (必填)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为开放式编辑模式,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本页最后修订于 日 星期二 16:42:32 (GMT+08:00)
关于医学百科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链接及网站事务请与Email:联系
编辑QQ群:8511895 (不接受疾病咨询)咳嗽怎么正确选择药品
日 15:54 | 来源:
  【导读】秋天可谓&咳嗽季&,有的人咳痰,有的人干咳,有的人更是反反复复常年不愈。大多数人觉得咳嗽就是一时不舒服的感受,随便吃点药就应付了事。但是面对清热、祛寒、化痰、润燥、养阴等各种功效的药品你能选对药吗?
  《生命时报》采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周继朴帮你给自己的咳嗽症状找对药,只需要五步哦!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咳嗽药有很多,如川贝枇杷露、复方鲜竹沥液、通宣理肺丸、小青龙颗粒、蛇胆陈皮口服液、复方甘草片、牛黄蛇胆川贝液、止咳橘红口服液等,具体按功效又分为清热、祛寒、化痰、润燥、养阴等几大类。
  许多患者在种类繁多的药物之中难以选择,常常选错药,延误了病情。专家总结了下面几点意见,帮助大家选对药,治好病。
  一辨寒热
  一般人咳嗽都不是常年如此,而只是受了风寒、风热等侵袭,往往病程在3周以内,属于急性咳嗽的范围。这时,辨明是风寒咳嗽还是风热咳嗽至关重要。
  风寒咳嗽一般会喉咙发痒,痰稀色白,或伴有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痛等症状。这时应当选择疏风散寒的药物,如小青龙颗粒、通宣理肺丸等,痰多者还可选用蛇胆陈皮口服液。
  而风热咳嗽一般比较剧烈,咳声嘶哑,咽喉肿痛,痰黏发黄,或伴有流黄涕、口渴、头痛等症状。这时应当选择疏风清热的药物,如桑菊感冒片、清肺丸、清肺抑火化痰丸、牛黄蛇胆川贝液等。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风寒还是风热引起的急性咳嗽,都不要在早期服用蜜炼川贝琵琶膏、养阴清肺丸等养阴敛肺收涩的中药,因为对于外感的急性咳嗽来说, 咳嗽本身是驱散外邪的过程,如果早期即用收涩药止咳,虽然咳嗽可以很快缓解,但外邪却留在了体内,使感冒病程延长或可能演变成其他慢性疾病。
  慢性咳嗽(咳嗽两个月以上)的人,也不建议单纯使用止咳药来解决病痛,应当首先到医院查明病因,采取长期的对证治疗。
  二听声音
  咳嗽的声音也可以判断出证型的不同。总的来讲,咳嗽声低气怯的属虚,洪亮有力的属实。
  如果咳声重浊,其音不扬,一般是风寒咳嗽或痰湿咳嗽;
  如果咳声音调高,气息粗,频频发作,则可能是风热咳嗽;
  秋季咳嗽常是干呛咳,一般口燥咽干,没有痰,这是燥邪侵犯人体引起的,适合服用养阴清肺丸、秋梨膏、川贝枇杷露等润燥之品;
  如果咳嗽声怯,语音低,加上容易出汗,怕风寒,则常是肺虚咳嗽,方剂常用甘草干姜汤、生脉散、四君子汤等,以巩固肺气;
  如果咳嗽阵发,声音洪亮高亢,伴有口苦,胁肋发胀等表现,则常是肝火犯肺导致的,方剂常用黛蛤散合泻白散等,平时还要注意情绪的疏导。
  三看痰液
  痰常与咳嗽并见,很多人知道白痰属寒,黄痰属热。实际上,不仅是颜色,痰液的质、量、味等都反映了疾病的情况。
  咳嗽者若少痰或无痰,多属燥热、阴虚;痰多者常属痰湿、痰热或虚寒。痰质稀薄者多属风寒,痰质黄稠者多属风热。
  如果咳吐铁锈色痰或痰中带血,多为肺热或阴虚伤络,治疗宜用养阴清肺丸,或银耳百合羹、秋梨膏等;痰中有腥味为痰热,可以选择羚羊清肺丸、牛黄蛇胆川贝液等,或在饮食中适当加入鱼腥草。
  痰味甜多属脾虚,痰味咸多属肾虚,这些都应由专业医师进行辨证论治。
  四记时间
  咳嗽的时间可以帮我们判断咳嗽的证型。一般早上咳嗽加剧者,多咳声重浊,咳痰后减轻,这一般是痰湿、痰热咳嗽,药物可以选择复方鲜竹沥液、蛇胆陈皮口服液、止咳橘红口服液等。午后或黄昏咳嗽加重,咳声轻微短促者,多是肺燥阴虚,治疗常用养阴清肺丸、川贝枇杷露等。
  夜间平躺时咳嗽,坐起来好转者,多是有水饮压迫肺脏,治疗常选苓甘五味姜辛汤(茯苓、甘草、五味子、干姜、细辛)等。
  一年四季也有不同,比如咳嗽冬天严重夏天减轻的,多是寒性咳嗽,治疗常选小青龙颗粒、通宣理肺丸等。秋季发作、口燥咽干,多是肺燥咳嗽,药物常选川贝枇杷露、养阴清肺丸等。
  五审病势
  病势和病程是判断咳嗽属外感还是内伤最直观的特征,一般来讲,病势急(咳嗽突发,频频作咳),病程短(3周以内)的多是外感咳嗽,此时不宜服用诃子、五味子等敛肺收涩的药物;
  病势缓(偶尔咳嗽,不剧烈),而病程长(两年以上)的多是内伤咳嗽,多因本身正气不足,不能及时将邪气排出体外而生,此时不能盲目选择疏散外邪的药,如通宣理肺丸、小青龙颗粒等,否则易耗阴,伤肺气。
  咳嗽在发展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兼证,比如咳嗽伴有两侧胁肋疼痛者,多为肝气化火,可选择疏肝、泻肝的黛蛤散治疗。经常咳嗽伴有鼻塞、汗出者,常是体质不好、肺气偏虚的表现,治疗可用玉屏风散或御寒汤,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三个养肺药膳
  咳嗽的预防,首先应注意气候变化,防寒保暖,饮食不宜太过肥腻、辛辣,嗜酒和吸烟等不良习惯尤当戒除,避免刺激性气体伤肺。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以提高抗病能力。易感冒者,可配合按摩迎香穴,艾灸足三里穴。慢性咳嗽反复发作者,可适当多吃梨、萝卜、山药、百合、荸荠、枇杷等食物,注意劳逸结合。
  针对秋季燥咳频发,向大家推荐三个养肺药膳。
  1&百合杏仁赤豆粥(清肺火)
  百合10克,杏仁6克,赤小豆60克,白糖少许。先将赤小豆洗净,加水适量,与粳米一起,先以大火煮沸,然后在半熟的粳米锅内加入百合、杏仁、白糖,以文火同煮至热即成。适用于肺阴虚,虚火旺盛,素有口干、口苦者。
  2&枇杷梨皮川贝饮(润肺止咳)
  枇杷叶15克,鲜梨皮15克,川贝10克。以水煎煮取汁去渣代茶饮。适用于肺热,口干咳嗽者。
  3&黄芪山药粥(补肺气)
  黄芪30克,山药30克,粳米50克。先用水煮黄芪取汁去渣,再用汁煮山药、粳米做粥,晨起空腹食用。适用于肺气虚,易感冒者。
编辑:赵彦
关键词:咳嗽怎么正确选择药品 养肺药膳发病机理/聚合性痤疮
目前多认为上由雄激素激发引起,青春期雄激素分泌增多,使皮脂分泌亢进,同时使毛囊漏斗部及脂腺导管角化,导致皮脂排出障碍,皮脂潴留,形成粉刺,毛囊有粉刺内的痤疮丙酸杆菌得到大量繁殖,产生常、蛋白分解酶及透明质酸酶。游离脂肪酸蛋白分解酶、透明质酸酶刺激毛囊漏斗部信粉刺壁。引起海绵状变性甚至形成微小裂隙。粉刺内容物通过微小裂隙进入真皮引起毛囊周发生炎症,形成炎性丘疹或脓疱,毛囊炎症进一步的扩大发展,炎症波及到真皮结缔组织引起炎性肉芽肿反应,形成结节、严重时成了聚合痤疮,最严重时愈后留下疤痕。此病与遗传、饮食、胃肠功能障碍、月经、机械性刺激、化妆品等亦可诱发此病。&
临床表现/聚合性痤疮
聚合性痤疮多见于青年,好发于面颊、颈后、胸部和后背等皮脂腺较丰富部位,亦可累及肩部、上臂及臀部。初起可见毛囊口处,并可挤出淡黄色脂栓,即所谓的粉刺。如毛囊口开放,脂栓因氧化及粉尘所染而呈黑色,称为黑头粉刺。如毛囊口闭合,丘疹顶端呈白色故称为白头粉刺。不易挤出脂栓。皮损呈多形性,包括大量黑头粉刺、丘疹、脓疱、结节、脓肿及囊肿。以囊肿性皮损为主,特征皮损是多头(常为2个或3个头)囊肿,通过深在的窦道相连而形成较大的脓肿,表现为暗红色、柔软的半球状隆起性肿块,破溃后流出浓稠的脓、血混合性分泌物,可形成瘘管,愈合后留有凹陷性瘢痕或瘢痕疙瘩。病情顽固,常持续多年,但全身状况轻微,偶见低热和关节痛。当本病与化脓性汗腺炎、头部脓肿性穿凿性毛囊周围炎发生于同一患者时,称为毛囊闭锁三联征,目前倾向于命名为反常性痤疮。胸背部痤疮极易形成瘢痕疙瘩。多无自觉症状,如合并感染则有疼痛。慢性病程,女性月经期皮疹可加重,大部分患者在25岁左右逐渐自愈。
诊断/聚合性痤疮
根据好发于青年男女面部及胸背上部,可见散在丘疹、脓疱及粉刺,特别是黑头粉刺,慢性经过,不难诊断。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鉴别诊断/聚合性痤疮
1、酒渣鼻&好发于中年人,损害见于鼻部及面部中央,患部潮红充血,常伴毛细血管扩张,无黑头粉刺。2、痤疮型药疹&有服用碘、溴、雄激素、避孕药及皮质类固醇等药物史,损害无黑头粉刺。。3、&有接触焦油、机油、石油及石蜡等病史,常伴毛囊角化。好于手背部、前臂、肘等接触部位。
治疗/聚合性痤疮
一般治疗&保持皮肤,少食脂肪、糖类和刺激性食物。常用温水,肥皂水或10%硫磺香皂洗脸,避免用油脂类化妆品和用手挤捏患部。禁用碘、溴化物及皮质激素等药物。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外用药物可外搽、0.5%氯霉素或洁霉素酊、0.01%维甲酸、5%(商品名:)、2%酮康唑洗剂。内用药物1、可用维生素B6、B2、复合维生素B等。2、抗生素:常用药物有四环素(0.25~0.5g,每日2次)美满霉素(50mg,每日2次)约2个月,及喹诺酮类药。3、抗雄激素类药:常用有雌激素(1mg/d 10天)、甲氰咪胍(0.2g,每日3次,4周)、维甲酸(β-顺维甲酸,1~2mg/kg,连服2~3周)。4、其他药物还可用氨苯砜、葡萄糖酸锌。严重结节、囊肿可短期用皮质激素,去炎松局部封闭治疗。中医药常用等。物理疗法&面膜倒膜、按摩、离子喷雾、超声喷雾。
生长部位/聚合性痤疮
前额:代表心火旺、血液循环有问题,可能过于劳心伤神;亦代表肝脏排毒功能不佳,即是体内积聚了毒素。这时期的你脾气比较不好,就要多睡觉,多喝水,减少饮用酒精类饮品。泡一壶,有助清热解毒,对呼吸系统疾病及呼吸系统敏感亦有帮助。 鼻梁:有可能脊椎骨出现问题,快找医生检查。除此之外,油脂分泌过盛、缺水也都是主要因素。多喝清水,多吸收维生素B2、B6也可使症状得到改善;或在一盘热水里滴入2滴洋甘菊精油,先蒸脸3分钟,待水冷后用来洗脸,会改善鼻子油脂分泌过盛的烦恼。 鼻头:长在鼻头处,是胃火旺,或消化系统异常。若长在鼻头两侧,就可能与卵巢机能或生殖系统有关,快找医生检查。 鼻翼:新陈代谢不佳,鼻翼附近会出现黑头、干纹和皮肤破裂,多用婴儿油或加一两滴洋甘菊精油按摩,会有很好的效果。 脸颊:可能是肺部功能失常。吸烟者经常出现双颊浮肿、毛细血管爆裂这些现象,就是因为皮肤含氧量不足之故。 解决方法:戒烟、戒酒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不要吃,平时注意休息。嘴唇:嘴唇脱皮、冒痘痘、溃烂等现象表示你需要多吸收维生素B2或复合维生素B了。 嘴角:嘴角爆裂或许与铁质不足有关,吃苹果、猪肝是个不错的选择。 下巴:表示肾功能受损或内分泌系统失调。女孩子在下巴周围长痘痘或许是因为月事不调引起。 胸前及背后:胸前与背后的皮脂腺分布数量仅次于脸部,因此有些人虽然运气好不长在脸上,但胸前及背部的痘痘却让人不敢穿低胸露背的衣服。治疗与脸部青春痘一样,需要视严重程度,使用外用药物涂抹或加上口服药物。同时也可以进行果酸换肤改善毛孔阻塞现象及痘疤、色素沉着等情形。注意衣物透气性及避免出汗过多的情形都有助于预防身上青春痘恶化。
内治法五则/聚合性痤疮
一、肺热引起痤疮,宜用清泄肺热法&肺热痤疮,多由肺有宿热,复感风邪,遂使肺热不得外泄引起。其症面长丘疹,状如粟米,可挤出白粉色油状物,皮疹以鼻周围为多,亦可见于前额,间或有黑头粉刺,且伴口鼻干燥,大便干结,苔黄,舌红,脉数。当用上法。宜用泻白散(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合枇杷清肺饮(人参、枇杷叶、黄连、黄柏、桑皮、甘草)化裁治之。&二、血热引起痤疮,宜用凉血清热法&血热痤疮,多由情志内伤,气分郁滞,日久化热,热伏营血所致。其症颜面丘疹以口鼻及两眉间为多,面部潮热明显,妇女尚有月经前后丘疹增多,舌红,脉细数等。当用上法。用凉血五花汤(红花、玫瑰花、鸡冠花、野菊花、凌霄花)合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生地、赤芍、川芎)加减治之,其效颇佳。&三、胃热引起痤疮,宜用清泻胃肠法&胃热痤疮,多由饮食不节,过食肥甘之物,使肠胃燥结,中焦积热,郁于面部皮肤而致。其症面部丘疹,状如粟米,能挤出白粉样油状物,间有黑头粉刺,以口周为多,亦可见于背部与前胸,且常伴有口干口臭,饮食较多,舌燥,喜冷饮,大便秘结,脉沉实有力等。最宜上法。用清胃散(黄连、升麻、当归、生地、丹皮、石膏)加减治之,甚验。&四、热毒引起痤疮,宜用清热解毒法&此痤疮多由肺胃蕴热上炎,复感外界毒邪,热毒相结,蕴于面部皮肤引起。其症为面部有散在丘疹,以小脓疱为主,周围常有红晕,自觉疼痛,严重时可火欣红肿痛,伴有发热,舌红苔燥,脉实数等。当以上法治之。用五味消毒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随症出入,其效非常。&五、湿毒血瘀引起痤疮,宜用除湿化瘀法&这种类型的痤疮,多由素体蕴湿,郁于肌肤,复感外界毒邪,致湿毒凝聚,阻滞经络,气血不和而成。其症除丘疹、脓疱外,常以结节囊肿为主,皮肤出油较多。最宜上法。用除湿解毒汤(土茯苓、薏苡仁、萆草解、车前子、大豆黄卷、泽泻、板蓝根、赤芍)加减治之,必收良效。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9次
参与编辑人数:13位
最近更新时间: 10:01:42
认领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抗生素相关腹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