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新买的镜头下垂时里面的tube lens镜筒透镜会自动滑下来

扫一扫,上赶集群组
扫码使用“赶集群组”
交友&&寻爱&&找工作
聊天&&聚会&&不寂寞
宾得k30,原厂18-250镜头,焦距足够,不用换镜头。国行套机机身,无暗病,无拆,无修,无磕碰。使用次数不多,闲置状态。避免争议,自定义85新到9新...
回头拍几张
其他人还在看
其他人还在看
二手镜头相关:
网友热搜:扫一扫,上赶集群组
扫码使用“赶集群组”
交友&&寻爱&&找工作
聊天&&聚会&&不寂寞
宾得k30,原厂18-250镜头,焦距足够,不用换镜头。国行套机机身,无暗病,无拆,无修,无磕碰。使用次数不多,闲置状态。避免争议,自定义85新到9新...
回头拍几张
其他人还在看
其他人还在看
二手镜头相关:
网友热搜:再论我用过的尼康镜头:
昨日写了个我用过尼康主机的使用结论,被蜂拥而至的IT编辑和摄影圈达人狂喷一顿,仿佛全世界的尼康主机被韩路一说就彻底定性了一样、又仿佛这些设备我压根就没用过的胡喷一样,临近今日傍晚,太平洋电脑网还专门写个文章喷我这个微博,真心培训IT编辑们的选题取材能力。
我觉得摄影圈的摄影师喷我,我能认,因为人家常年就用着这设备,属于真实用户,真实用户的观点,多激烈、多主观、多攻击,我都认可。
不过对于IT编辑喷我,我觉得,IT编辑要喷得喷对地方。我昨日写的那堆主机,50-60%我自己买过、剩下的40%多公司大量采购也天天在用,也就说我是个标准的这些主机的常年使用者身份在聊这些主机,哪怕是过于主观、哪怕是带了脏字都无可厚非,因为我踏实用过,这是个使用者的心得总结。这些年里里外外,买尼康设备起码20万元往上了,试问自己花了钱,能不仔细体验么?再试问那个IT编辑自己花钱购买这么多尼康设备,常年横向使用?太平洋编辑说我喷D3s竖拍时候没有调焦点的摇杆不方便,不合理,试问您测试D3s拍过几张竖拍照片?再试问,你扛着D3s和70-200镜头爬上过4500米海拔的七一冰川并竖拍过时?你在-5°气温的抹黑的环境下用D3S拍银河么?那时候竖拍中你扣扣索索不能准确摸到调焦十字按键的痛苦你经历过么?我猜估计是没有。
不过,这个情况我也很理解,就像IT圈编辑对于相机的使用,一般也就是借到机器后,拿到楼下拍拍评测图,回家路上、回到家把玩阵子,你汽车之家也一样,借个测试车就几天时间,每天忙于表面的测试,无法深入使用,你汽车之家测试车时候也是个屌丝小编辑,和IT编辑测试相机没啥区别。但我们编辑部从来不会对、也不敢对买了这个车用户的言论继续进行任何的评价,车是人家买的,只要人家踏实开一个月以上,心得就是比你借测试车开3天要细致、视角要独特。我举个例子,奥迪某些运动车型后扰流板达到120km/h自动开启,同时也可以手动开启,编辑一致认为手动开启是装逼用的,自己买了车的资深用户写作业说,那个手动开启最大意义是洗车时候可以手动抬起后扰流板,这样轻松就冲掉聚集在里面的尘土和树叶子了,换你汽车之家编辑,你拿个测试车几天,你能想到么?不买这个车你一辈子想不到这个视角。所以,我们认了用户一定比我们视角独特、一定比我们细致、一定比我们主观,只不过IT编辑还不认用户的声音而已。
如果我是IT编辑,我昨日看到韩路聊那些主机,我怎么喷丫韩路让丫心服口服呢?我会这么做:我先回复问韩路,你不是说你都是使用心得么?你告诉我,这些机器你100%全部常年用过?我等待韩路回答,哪个他没仔细用过,然后我往死里喷韩路他没用过的那个机器,例如他说的那些主机里他唯一没用过的D5200,如果是我,我就往死里喷丫韩路关于D5200的言论,因为你没用过,那你下主观结论就没依据了,没依据你丫瞎写,然后往死里喷,喷到他哑口无言。至于你们喷他说D90和D7100什么的,没意义,都是人家自己买的,爱怎么说怎么,就是个用户的言论而已,我就是不喜欢7100、就是更喜欢D90那时候的感觉,因为我买过。
至于韩路是不是有这些设备、拍过什么照片,真是像你说的各种环境下常年在用,你去百度搜:韩路游记。出来的结果都是。
前面哇啦说了一堆,接着说今儿的整体:关于我用过的尼康系镜头。
我自己亲自买过+常年用公司的镜头群是:(早年间的狗头就不提了)标*号为自己购买
尼克尔的:
18-200(I/II代)*
70-200(I/II代)*
16mmfisheye*
另外,分析和推荐镜头之前,我先说个前提,一般用户买了设备主要是出去旅行+拍摄家里孩子用,所以以下的优劣势分析是基于这两个出发点分析的。
先说副厂的:
腾龙的镜头,17-50当时还是机械马达变焦,不过对焦和色彩还都说得过去,只不过手动变焦胶皮太脆弱,我记得天天自己粘了、腾龙的70-200跑焦严重,我那支,去了客服人家给了死刑,最后以3000元价格卖掉,从此再也不用腾龙镜头。
适马的70-200当年常年套在公司的D200上使用,皮实、勤勤恳恳的对焦,没发现跑焦,并且使用环境极为恶劣,上刀山下火海的,今日依然在编辑部分站同事那里服役,对适马的印象分大增。我有个镜头采购心愿就是个得买个适马的300-800,不到5万的价格也说得过去,用不用另说,也算基本满足了极限的心愿了。
再说尼克尔的镜头:
DX画幅下的17-55虽说是什么DX镜皇,不过我当时用的时候,也许套的主机是D90或者D300s,高感能力差,外加拍摄游记什么的环境也过于苛刻,经常有复杂光线,所以那时候给我最大感觉是没什么感觉,完全没有用9000元镜头的喜悦,唉,现在看看,是拍摄环境过于苛刻及机身性能不够导致的。用了半年很快就卖掉了。
公司的镜头,感觉很重很重、并且对焦很慢,自动、手动对焦环总是开裂,修了好多次,后来一日看到这玩意还有卖的,很惊讶...不值得推荐,现在有的是比它好的玩意。
DX画幅年代,我最舒服的镜头就是10-24,虽然不是全程2.8光圈,不过10mm超广还是可以出很多震撼的片子,外加我印象里价格也不贵,也就4000多吧?非常适合DX用户们使用,超广这个东西就是你不用你不会爱上,用了就离不开了。
18-200(I/II代)
因为我常年外出游记,如果经常带了小变焦的镜头,咔咔咔换镜头太痛苦,并且其实我不怕重量,我最担心的错过景色,所以,DX画幅年代,我最喜欢的镜头之一就死活18-200系列旅游头,画质虽然真心不咋地,不过从来不错过事,不过这玩意两个问题,一个是200mm焦段并不足,拉到头约莫着也就等于真实的150-175mm焦距,缩水挺严重的、另外18-200I代在广角端不能锁止镜头,镜头稍微往下垂,镜筒就往下自己滑,特别没有档次感。因为这个镜头塑料质地,本身并不结实,用时间长了,对焦就不行了,并且很容易就跑焦了,大概强度是一年出去4-5次游记这镜头基本上就性能下降,所以我给它定义为消耗品,我记得里里外外,我买过3支18-200,从I代买到II。
14-24、24-70、70-200(I/II代)
尼康大三元,是我升级到FX机身后直接购买的3支镜头,慢慢的,因为游记关系,我用的最多的就是14-24,大鱼眼真心好用,并且我劝您一次到位就上这14-24,千万别买什么16-35过度,心里永远还痒痒着14-24,值。慢慢的,还是游记关系,焦段比较中性的24-70就放家里落灰了,因为游记,要么广角大场面、要么拉远了拍特写,没什么机会费劲换上24-70的时候,于是这镜头沦为婚庆头,也就是拍朋友婚礼时候用一用,嘿,焦段很不错!好用!但是一年拍婚庆没几次,于是成了一标准跟家落灰头。另外,镜头我真心不推荐买二手的,我的第一支24-70二手的,所谓成色特别棒,但是对焦完了后,无论如何,画面都是糊的,不是跑焦,是全画面都糊,客户评估需要换x个镜片+精细调整,报价5000元,次日我就给卖了,又入了一个新的24-70,现在想想,真不该再入24-70跟家落灰。70-200I/II代都买过,没用出什么区别,一代外观细长更好看,并且镜头算上遮光罩比II代要长一点点,以我得瑟的心里,我更喜欢I代外观,哈哈。70-200II代是我现在除了28-300旅游头之外最常用的镜头,2.8光圈下成像依然非常锐,并且非常棒,我十分喜欢70-200,程度不压于14-24。如果让我推荐大三元购买的话,并且您的需求跟我差不多,旅游为主,我建议您先采购一个14-24,然后观察自己需求,第二支入70-200,如果没有那么多室内人像、或者你不喜欢拍婚庆的话,没必要入24-70,问了周围一圈朋友,24-70反而是使用率最低的镜头,因为焦段太没特点。
倍儿轻,不是恒定光圈,不过防抖做的不错,是个非常不错的入门长焦头,并且价格极为便宜,没记错是3000左右,挂在个D600什么的,很适合过度,因为价格太低,所以建议采购。我一般是这么推荐的,要是小几千的镜头,就推荐大家拿来练练手,因为这不是强努努就能够到万元镜头的,如果你想买的镜头是个大几千元的镜头,例如什么16-35的8400元,你就真不如再攒2月工资买个1.3万的14-24。
28-300 24-120
我知道太多人看不起全画幅旅游头了,觉得全画幅画质必须得好,弄个JB旅游头你丫不懂行,绝交吧!这可能是你没常年旅游,到时候你就知道常年换镜头的痛苦,一路行程飞驰,很多在车身、就算不在车上,每个景色也千变万化稍纵即逝,对于完全拍不到、对于拍得到但是画质不佳来说,我选择后者。当你在尼斯湖岸边闲逛时,一架狂风战机擦水面飞来,你赶紧放下包去掏70-200换上、并且开始拍,战机基本上都飞到坦桑尼亚了,从看到、开机、拉镜头、对焦、拍照,最多2秒钟,如果你手里没个全能的镜头,这些事全完犊子,这就是常年旅游人的需求。28-300焦段长,画质也那么回事,你要是觉得相对需要这种,入个24-120,F4.0恒定光圈,只不过焦段没那么长,画质比28-300略好那么一点点而已。不过,我真心劝你买28-300,能拍到比拍不到重要,对于旅游。
再说定焦群:
手感不错,金属的,显得特值钱的样子,只不过我那个有问题,中心对焦没问题,边缘对焦就失焦,怎么调也不行,去了客服,客服又给判死刑了,于是卖了。另外,这焦段和14-24重叠太严重,很不推荐。
新出的玩意,塑料的,便宜,还凑合事,焦段很尴尬,买了后悔,不推荐。
万元的定焦镜头,机身不如24定焦扎实,不显好,不过对焦没有24边缘失焦的问题,并且35焦段很常用,是个不出去旅行时候很好的挂机头,稍微前后走走,焦段就和24-70覆盖焦段差不多了,啊哈哈哈。
很便宜啊,才3000多,千万别买50/1.8,省那1000块钱干嘛,直接上1.4,并且焦段很棒,竖着拍人很不错,特别的小清新,五星推荐,必入的定焦头。
不咋地,没啥特点,卖了阵子就卖了,让人没欲望的镜头。
16mmfisheye
使用场景不多,视角是180°的,我只用在超宏观的室内建筑拍全景时候、还有拍银河时候,会用上它,但是因为它体积小,随便找个地方就能塞相机包里,所以我一直随身带着它,没准什么场合就用到了。
借用别人的,用了好一阵子,太NB了,那么大光圈极为锐利,但是价格太贵了,我不会给200焦段投资一个70-200然后再一个200/2.0的,这个价位再加点钱我更喜欢200-400。
总结下,如果你的需求是旅游+拍孩子的话,并且预算一般,我建议您这么搭配:
DX机身:10-24、18-200(现在出了18-300了)、35/1.8定焦。
前两个旅游用,18-200挂机、到了地方需要拍大场面换10-24,35/1.8跟家屋里拍孩子,光圈大,室内光线弱成像更好点,并且35的焦距在DX画幅上折算完等于50mm视角,拍人物合适。
FX机身:14-24、28-300、50/1.4定焦。
前面个旅游用,28-300挂机,到了地方需要拍大场景换14-24,并且14-24恒定在2.8光圈,超广拍银河很不错。回到家套上50/1.4做挂机头,拍拍孩子,镜头也不贵3000多而已。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扫一扫,上赶集群组
扫码使用“赶集群组”
交友&&寻爱&&找工作
聊天&&聚会&&不寂寞
宾得k30,原厂18-250镜头,焦距足够,不用换镜头。国行套机机身,无暗病,无拆,无修,无磕碰。使用次数不多,闲置状态。避免争议,自定义85新到9新...
回头拍几张
其他人还在看
其他人还在看
二手镜头相关:
网友热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镜头镜筒卡住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