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回收对你空间的点赞心理学,没.必要,他什么心理

朋友圈的评论交流渐少 点赞的背后是什么心理?
扫描到手机,看更多国搜资讯
您可以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您可以在手机国搜客户端继续浏览本文,并可以分享给你的好友。
核心提示:点赞虽然被视为虚拟世界中人际互动的必备利器,却也出现了质疑声。有人说,点赞难免有敷衍之嫌,人们点赞越来越多,评论交流却越来越少;也有人认为,点赞这样动动手指就能完成的事,如果别人都对你吝啬,那你就该检讨下自己的人际关系了。
上周,美国社交网络公司Facebook(脸书)终于上线测试此前宣称的新按钮。根据媒体的报道,新按钮包括愤怒、难过等6个感情,但和预期的“不喜欢(dislike)”按钮有出入。
从2009年社交网络平台Facebook在页面中加入“Like”按钮,点赞功能就在各类社交网络中沿承下来,不管是在朋友圈还是微博上,无论好事还是倒霉事,人们都习惯性地去点一下赞留个印记。点赞已成为人们在网络交流互动中离不开的工具。
不过,点赞虽然被视为虚拟世界中人际互动的必备利器,却也出现了质疑声。有人说,点赞难免有敷衍之嫌,人们点赞越来越多,评论交流却越来越少;也有人认为,点赞这样动动手指就能完成的事,如果别人都对你吝啬,那你就该检讨下自己的人际关系了。小小的点赞按钮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对于点赞,你怎么看?
点赞背后,藏着什么心理?
点赞虽然是网络世界中人际互动的必备利器,但该功能的许多特性和人际交往原则是相吻合的,尤其体现在这个“赞”字上。
活到今天,相信大量的经验已经告诉你,赞美人是人与人之间增进感情的重要手段。称赞到底有多重要?重要到大脑里专门有一块地方掌管你在被称赞后的行为,这个区域叫做纹状体,只要你被赞,它就会被激活。
点赞是你情我愿的交际手段
日本科学家发现,不断地刺激人体大脑的纹状体,确实能够刺激人类更好的执行任务。于是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称赞跟现金一样,可以促使人们努力地表现。所以就会产生一种现象:有时候做事情最大的目的不是完成某件事,而是得到赞美。
人们在朋友圈发出一条状态的目的是想引起互动,可以说每一个状态都是一张点赞的邀请函。一般善良的人实在不忍心无视你的新发型自拍和精心摆好的美食让你冷场,那么,点个赞吧。
此外,心理学上有种现象叫“曝光效应”,意思指的是我们会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只要某个人或物经常出现,就能增加我们对他/它们的喜欢程度。
应用在人际交往上,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早就从实验中得出结论:人们更倾向于和离自己较近、经常有机会接触的人发展亲密关系。他们把近300名大学生安排进有17栋楼的宿舍区生活数月后,发现大多数人在此期间结交的好朋友都是同一栋楼的,再细分,发现好朋友里又有很大部分就住在仅隔几个门之外。
所以说,增加你在别人眼中的曝光度有助于人际关系的维持,越熟悉越喜欢。在网络平台,用评论来增加曝光度显然更麻烦,点赞既不费工夫又达到目的,何乐而不为?
面对面的鼓励远比点赞更重要
点赞几乎就是简化版的交友技巧,但它起到的作用到底和真正面对面的人际互动一样吗?这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
加州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Larry Rosen认为,每天沉溺在社交网络上的年轻人,通过数次“小啜”式地与人沟通,就像喝水一样,虽然小口喝水不能满足你,次数多了,口渴的症状仍会得到缓解。
而麻省理工学院的Sherry Thurkle发现,点赞行为对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了解并不起作用,点赞式社交里,亲密感并不完整,因为它不一定能转为现实中的人际联结。而在这点上Rosen的研究也发现,朋友之间面对面的鼓励性话语和线上的“点赞支持你”相比,前者在人们心中要重要得多。
古有点头之交,今有点赞之交。对人生而言,还是得回到真实社交才是正道。
点赞意味着什么?
点赞者虽然什么也没说,但是一个赞包含的内容可以有很多,比如
“好久不见来打个招呼,嗨,你好!”
“你发的这个说得对!没错!”
“我没有忘记你,我在关注你哦!你也不要忘了我哦!但是我没啥话对你说,不用回复。”
“哇!这个酷!”
点赞,你怎么看?
@我不想静静:人在很多时候有互动需求,但没有表达需求。总的来说,点赞功能拯救了这个尴尬时刻的人类。虽然不言不语,小小的点赞对于维持人际关系还是很有作用的。
@June皮:有句话说,点赞不语非朋友,“哈哈哈哈”见真情。不过“哈哈哈哈”见到的可是真情?你别骗我。泛泛的点赞之交,没有现实的碰撞,意义只不过是贡献了又一个“赞”而已。而其恶性结果是,让原本方便我们表达的工具,如今反而让我们变得不善表达。
@莞尔杀:点“赞”不需要你付出多少感情,甚至时间成本也可以忽略不计。点赞又不要钱,当然可以很大方啊,谁要就送一个呗,顺手人情,记住最好,记不住也罢,有枣没枣打一竿。
@叶子:很多时候,点赞可能是因为自己心地太善良,很难对朋友上传的美食或旅行图片视而不见,表示下“朕已阅”,要么是因为好久不见,无话可说,表示一下关注,只有少数时候的支持是因为确实说得不错。
责任编辑:刘鑫
免责声明:
本页面呈现之信息,如无特别注明的,均来源于网页搜索结果,中国搜索呈现这些内容之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证实其真实性。如中国搜索呈现的稿件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
王柏荣曾经是香港大学学生会主席,非常了解学生在香港如何迎新。“建立朋友圈,首先要融入北京,为什么不找北京的新生来一起玩呢?我想让这些同学都能感受香港的大学文化。”
据说在丹麦有个超级招人嫌的漫画组合WuMo,之所以招人嫌是因为他们所画的内容,一针见血地揭示了人艰不拆的情景,看后让人膝盖中箭。
“人生就像微信‘朋友圈’,你永远不会知道身边的哪一个好友,会成为下一个代购。”这个段子在网上广为流传,调侃的正是当下流行的“朋友圈”代购现象。
一名在丹阳工作的安徽籍年轻女子封皎(化名),因没有抵挡住微信朋友圈营销“广告”的诱惑,去朋友圈微友私人“美容店”打了4支玻尿酸美容针,本想变得更漂亮的她,现在却面临着几近“毁容”的可怕后果。
10月15号晚上九点多,在扬州连运路江扬尚东国际小区门口,一名酒驾男子突然冲向路中人群造成约10多人受伤,其中一名路人危急时刻及时推开老婆舍身救妻,所幸肇事车及时刹住。
免责声明:
凡发布在本网上的内容,除标注为“中国搜索”或“国搜”的稿件外,其他均转自第三方网站,是为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不意味着本网认可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如有意见建议,请点击页面下方的“对国搜说”,欢迎及时反馈。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互联网热搜词
黄金周哪些景点最受欢迎,会不会被挤成饼干?他从不给我朋友圈点赞,所以我拉黑了他 - 简书
他从不给我朋友圈点赞,所以我拉黑了他
期待值不同会产生不公平感
昨天和朋友聊天,她说了自己的一个苦恼。“不管我朋友圈发什么,都得不到他的点赞,可是那个人却时常出现在我们共同好友的评论列表和点赞头像中。”“显然这个人是男生,而且你很喜欢”“没错,曾经暗恋过,现在也很关注。我该怎么办”“很好办,要么无所谓,要么屏蔽拉黑”“可是有可能他不经常看朋友圈,也有可能他关了朋友圈功能,所以没有看到我的状态”“那就不用问我了,继续苦恼去吧”你身边一定有人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或者问问你自己有没有出现过这样的状态。自己发的朋友圈的每条状态那个人都不会评论也不会点赞,可是他的动态你总是会在评论里刷存在感。有没有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不是他不开朋友圈,只是他对你来说很重要,你对他而言无所谓。这个结果出现不是为了让你伤心,只是我们每个人潜意识中都不想承认。其实好多时候,我们内心是有质疑的声音存在的。只是不敢去接受,也不愿意下手去清理掉这个影响你心情的人。像我的朋友,现在也不肯把那个人屏蔽或者拉黑。口里总是煞有其事的说我明明和他关系很好啊,为什么他会这样对我。其实那个不点赞不评论的人什么都没做,他只是没有态度而已,对,只是对你没有态度而已。这个杀伤力对朋友那种认真感性的女生来说,的确很残忍。你有没有听过这样的对话:我对他那么好,可是却得不到一丁点的反馈?或者是我把他哥们、当朋友可是他却这样对我?当然最后还会有一句铁打的抱怨语或者劝说语收场:这对我不公平。哪儿有什么完全的公平和平等的关系啊?所以你会发现不管是朋友圈他没有给你点赞还是你把他当哥们的那个人最后出卖了你,归根到底,你痛苦的根源不是他做了什么,而是你为他做了什么却没有得到同等的回报。其实就是一种不等价回馈心理在作祟。他发朋友圈我总是看到就评论或者点赞,可是我发动态,他什么反应都没有,在别人的动态里他却时常出现。其实这是典型的以自我心理情绪带入形成的判断公平的内在标准,自然得到的是符合心理诉求的结论:他对我这样根本不合理。我们在下结论的时候,有必要多想一步。比如,你有没有想过,你对他的过分关注造成了对他回馈指数的期望值也变的越来越高,而对另一个人来说,他对你关注倾向自然没有回馈期望值。简单来说,就是他的状态你评论或者点赞,不能带来任何兴奋度,你不评论点赞对他来说也OK,因为这些都不在他的关注期望里,所以有或没有对他来说都是一样的兴奋指数,而对于另一方来说,期望指数和兴奋指数都会因为反馈效应不足呈现较大起伏。所以造成了心理落差也就是朋友的不公平感和失落感,以及由此引起的心理伤痛和不满。因为双方对同样的事情采用了不同的标准。这是不公平感产生的主要原因。为什么会听到:我对他那么好,他却这样对我的抱怨?或者我把他当哥们,他却在背后说我坏话?其实都是因为言说者和被言说者心里对同一言说对象设定的标准尺度不一样。上周我一个弟弟找我来抱怨,说自己非常伤心。我问了具体原因,他说他一直视为哥们和朋友的人居然在主管面前说他的坏话,他进公司是这个朋友引荐的现在离开公司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这个朋友。然后我问了他三个问题:1 你为什么相信你的主管说他背后说你的话是真实的?2 从主管口中得出的背后言论,这些缺点你是否真的有?3 你现在伤心是因为你已经相信了你的主管而不是你口中的那个哥们。所以其实你和他的关系并没有那么好,这只是你的心理假设。对吗?然后他低下头默不作声,像犯了错的小孩不停地搓手指。显然,我的回答并没有让他满意。他的期待答案应该是我站在他的那一边,颐指气使的和他一起对他的那个所谓朋友大卸八块, 并告诉他你很优秀,做自己就好,不要理这些背后说别人坏话的小人。我并没有那么做,因为我不了解他口中的那个朋友到底是什么样子,弟弟说的话是否完全属实,这些我都不能确定,当然也就不能轻易下结论。因为我知道他们两个人对公平感的预设标准不同,自然我就不能听弟弟的一面之词并且迅速让不理智的情绪站队。事实上也得到了其他人的证实,弟弟身上确实有他朋友说的那些缺点。如果我不理智的指出来,他还会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在对方身上,忽视掉过程中重要的细节,拿着他出卖我的不公平感博得周遭同情,那么他永远会遇到第二次第三次不公平感的出现和由此引起的焦灼不安。每个人对另一方亲密关系的朋友或者家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期望值,这种期望值随着自己关注度的提升呈现正相关走势。而对另一方而言这种关注度大部分都是不能等同的,带来的期望值回馈反应也不能划等号,这样就造成了一方可以带来心理满足的公平感的预想无法实现而引起的痛苦不安情绪。那么当我们自己因这种不公平感抑郁痛苦的时候,该怎么做呢?首先我们要想下这种引起不公平感的源头是什么,是不是喜欢他太多,关注他太多造成的?其次想一下自己是否可以处理掉这种消极情绪?如果可以那就继续聚焦自己的注意力在积极主动的方面,比如工作技能的提升或者兴趣爱好的培养。如果不可以,仍然会因为得不到对方的点赞而异常苦恼,那么就清理掉源头,屏蔽他或者拉黑他。最后,当有一天,你也有朋友因为这种不公平感找你倾诉的时候,请先舍弃掉感性站队的立场,不要相信他的一面之词,然后再教他怎么做清理。当然,请先清理自己,而后是他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朋友圈点赞心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