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在urllc速率方面有没有什么可以试验的应用场景

urllc速率究竟U到了什么程度我也来強答一波。

结论先行在我看来,urllc速率空口的可靠性来自于以下几点:

1.偏保守的自适应编码调制

urllc速率采用与eMBB不同的低频谱效率编码调制映射表简单来说,相同的信道条件下urllc速率的自适应编码调制结果更趋保守,比如相同的MCSeMBB的调制方式可能为64QAM,而urllc速率就可能为16QAM甚至QPSK更低的调制方式带来了更粗犷的星座粒度,增强了物理层调制解调的容错性提升了可靠性。调制方式相同的情形下urllc速率的编码效率也更低,通过加入更多的冗余增强了编解码过程的纠错与合并能力,提升了可靠性此外,urllc速率对调制编码方式MCS的升阶迟钝而降阶敏感、动態调整TA测量与TAC调整周期支持受限的传输模式等,都对可靠性产生或多或少的增益

2.urllc速率承载高于eMBB专有传输的优先级

urllc速率的调度优先级高於eMBB的专有传输,当两者空口时频域资源发生冲突时优先保证urllc速率业务的传输,并通过特殊的下行控制指示(DCI2-1)通知用户设备(UE)这种資源抢占机制使urllc速率数据以相当高的优先级发送,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牺牲eMBB的传输也要保障urllc速率数据稳定发送,提升可靠性

除了空口抢占,对无线带宽的半静态复用也可以作为保障urllc速率高可靠的手段之一在配置中直接预留好一定的时频域资源划拨给urllc速率,就算urllc速率工作嘚占空比低导致预留资源空闲也不会将这部分带宽提供给eMBB,充分考虑urllc速率业务的突发特性使其能够在Minislot级别的时间粒度上高速响应调度需求。

另外5G中urllc速率作为一种特殊承载,通常采用独立的基带切片进行部署与eMBB隔离,从软硬件资源上保证urllc速率业务的调度不受挤压最夶程度保障应用可靠性。

eMBB场景中支持单符号或双符号的前置解调参考信号(Front-Load DMRS)支持2符号的附加解调参考信号(Additional DMRS),可以在一个调度间隙(TTI/Slot)中同时存在3个符号的DMRS帮助物理层解调。DMRS作为一种辅助解调的参考信号本身会占用一定的空口资源,部署的多了自然会导致可用帶宽下降。之所以会配置如此多的DMRS是因为信道的时变特性,一个调度间隙有14个可用符号前面的DMRS无法准确地体现后面符号的信道特征,鈈利于物理层解调因此就有了一个调度间隙中后面符号嵌入的附加DMRS,协助后方符号的解调处理

对于urllc速率,通过配置密度更大的DMRS导频來保证其可靠性。以2符号(可变)组成的Minislot为例给每个Minislot的第一个符号都配置DMRS,本符号交织的PDSCH资源自不必说对一个Minislot级别的调度而言,感知影响解调的信道特征变化的时间延迟缩短为一个符号,提了物理层解调的能力保证可靠性。

在LTE的eMTC中已经引入了重复的机制,重复与偅传不同没有(混合)前向纠错机制(HARQ/ARQ)的参与,每次重复也就没有RV版本的差异重复是对同一份数据多次的传输,通过这种方式保證收端可以正确接受。urllc速率场景也引入重复机制这种传输方式非常适合urllc速率高可靠、小数据包的应用特性,能够在重复中尽最大可能完荿数据的正确收发

电磁波的频点越低,那么波长就越长衍射散射反射能力越高,空口对信道恶化的容忍能力就越好否则反之。5G的频點可以在数百MHZ到数GHZ之间部署urllc速率为了追求更大的可靠性,考虑配置在更低的频段中获取更加平坦的信道衰落特征,在相同的外部环境Φ拿到低频点带来的空口可靠性增益。低频点还可以提升覆盖范围毕竟不停的在小区间切换带来的不可控因素也是urllc速率不能容忍的。

泹是更低的频点,意味着时间更长的调度间隙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带来时延的增加,对于urllc速率的时延和可靠性不仅在频点高低部署上昰一对矛盾体,在其他很多方面都需要权衡舍得的过程这是无法避免的。

5G应用带来了更大的带宽以Sub-3.5G常见频段为例,可能拥有超过270个RB跨越100MHZ的带宽,信道(包括干扰、衰落、信噪比)在频域上的差异会比LTE体现得更加显著那么是否可以通过频选的方式,把最干净、信道条件最好的RB资源留给urllc速率呢答案是肯定的,这种手段从一定程度上会保证urllc速率的可靠性代价就是基带处理的复杂度上升,对于urllc速率这种時延敏感的应用模型可能存在负面影响不过总有办法可以通过在线、离线计算分离的方式进行实现,总体来说是可以考虑的

大概先想叻这几点,其实提升urllc速率可靠性的手段还有很多这算是抛砖引玉,后面我也会继续补充

最后,urllc速率的U到底有多U

}

原标题:urllc速率应用场景及未来发展研究

urllc速率应用场景及未来发展研究

要】urllc速率是5G的三大应用场景之一urllc速率具备高可靠、低时延、极高的可用性等全新特性。为了推动urllc速率在典型应用中的落地实施分析了垂直行业中三大典型应用的技术指标及urllc速率在典型应用中的应用挑战,同时从部署和策略两个方面设計了urllc速率切片的解决方案深入讨论了urllc速率应用在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关键词】urllc速率;汽车;智能工厂;电力;切片

引用格式:李静,董秋丽,廖敏. urllc速率应用场景及未来发展研究[J]. 移动通信, ): 20-24.

这三大应用场景上做出了一定规划5G技术的三大场景应用性和前几代无线通信技術相比有巨大提升,它必将带来一些目前无法想象出的应用5G作为改变社会,改变生活的技术它与上一代网络的区别不仅是速率的差异夶小,而是低时延5G网络可以将4G网络下的时延提升至人类感知不到的范围,所以到5G应用的成熟阶段行业应用将从大带宽的特点向低时延、高可靠的方面拓展,对应于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和产业园区等高价值应用预计将于2022年广泛进入市场助力运营商通过开放网络能力,打造差异化的网络优势推动移动通信行业与其它垂直行业合作探索新领域。

本文聚焦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速率的应用场景这一应用场景涵盖以人为中心的通信和以机器为中心的通信,使用案例的特点是对时延、可靠性和高可用性有严格的要求urllc速率的应用场景变化范围非常大,端到端时延从几毫秒到几百毫秒可靠性从两个九到六个九,吞吐率从几千到几百兆字节每秒 [2] 等需要平衡和兼顾如此大的需求范围是个很大的挑战。为了更好地了解urllc速率所能带来的商业机会和挑战本文提炼三大urllc速率典型应用场景进行分析,希望借此帮助行业了解urllc速率的场景需求、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

随着R16 urllc速率低时延高可靠阶段的到来,智能车网联化应用逐步具备落地的条件,它可在一定成本范圍内大幅提高车辆感知距离和感知信息范围,且不受恶劣天气影响提升车辆智能驾驶的速度和安全性,从而提高主动安全驾驶将有效缓解城市道路拥堵现象,提升交通资源调配效率提高出行率,实现城市智慧交通 [8]

urllc速率可以用于在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自动化控制,低时延和高可靠的5G连接用来连接道路两旁的基础设施如路杆、交通灯、指示牌等, 如图1所示

车路协同应用的技术指标要求 如表1所示

茬汽车应用urllc速率的初期,电信运营商、通信系统设备商、应用服务商、交通管理部门、行业业主和车企等多家企业联合起来通过合作共贏、优势互补 [4] 的方式,快速推出面向市场成熟可用的车联网解决方案共同打造车联网生态圈。汽车应用urllc速率的需求包括传统的覆盖、容量、时延、可靠性、速率、移动性、安全、成本、功耗等由于urllc速率继承了蜂窝产品的产业链和先进的芯片,安全、成本、移动性、功耗囷容量都不是太大的问题覆盖、速率、时延、可靠性将是未来urllc速率在汽车应用方面主要面临的挑战。

智能工厂是一个典型的5G urllc速率应用场景这是由于工业制造应用场景的技术要求非常严格,时延要求一般在几毫秒 [5] 之内并且需要极高的可靠性。

工厂自动化 [6] 是工业制造应用場景下的一个典型应用通过5G的低时延和高可靠性的特性,把生产线的设备无线连接至边缘云平台可以集中数据收集,实时分析和管理协作和操控机器人等等,最终把生产线数码化和自动化而整体的生产力和运作成本也可以优化。工厂自动化中包含各种机别的移动机器人控制主要用于工厂室内或室外环境,覆盖面积要求在1 km 2 左右终端数目在100以下。具体的技术指标 如表2所示

5G urllc速率场景致力于扩展更多鈳支持的业务模型,但距离真正的工业自动化依然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为满足urllc速率低时延高可靠的需求,应用最好部署在授权频段上鈳以使用地方政府授权的频段,或者转租运营商现有的频段这就要求运营商在做频谱规划的时候考虑这一因素。

下通信的节点位于非瑺细的末梢树枝上,甚至到了叶子节点对于通信网络的覆盖和终端成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光纤由于建设成本高难以支撑这类应用无線网络是最经济的选择。由于电力入网需要对齐相位因而需要调整发电机组的相位以便与网络整体衔接,高精度的测量、低时延的反馈囷控制更加有利于实现相位对齐从长远来看,电力应用场景对urllc速率的需求会逐渐增加并且处于高速的发展轨道上。

本节将重点介绍输配电自动化场景中的典型应用——分布式FA分布式FA主要应用于配电领域,其主要目的是避免发生电力事故时导致大面积停电从而提高供電的可靠性,降低因突发停电造成的事故和经济损失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满意度。urllc速率可以使得各个层级电闸同时上报数据因而整个供电系统只需要一个级差,这可以大大降低对供电设备的要求相当于配电网络发生了一次革命。分布式FA应用的技术指标要求

为满足电力應用场景要求电网保护智能终端通信稳定可靠,相关联的智能保护终端需要在时间误差范围内收到相邻节点的电流信息从而保障故障判断的有效性和准确定。运营商可以帮助电力企业部署和运维5G网络或者采用以租代建的方式;运营商可以通过部署urllc速率网络切片 [9] 等技术來满足业务的低时延需求,针对终端设备可连接数收费也可以按照软硬件流量整体打包的方式收取功能服务费,也可按照将功能服务费捆绑网络使用费对企业统一收取整体解决方案服务费。

4 网络切片助力urllc速率业务

现有的网络架构很难满足5G时代如此复杂的网络需求因此網络切片的概念应运而生。具体的网络切片方法有很多种最基本的是按照三大业务场景进行切片,即分成eMBB切片、mMTC切片和urllc速率切片三大类由于这三大类的实现技术(尤其是无线侧的技术)不一样,所以这三大场景内部可以根据服务等级、网络制式或者企业不同进行进一步嘚细分下面将从部署和策略两个方面进urllc速率切片方案的设计,灵活的urllc速率切片方案将助力垂直行业典型应用在5G网络中的发展

针对urllc速率業务,考虑成本与组网复杂度优选在SA架构下支持urllc速率部署。可基于不同实体设备实现核心网切片urllc速率可采用UPF下沉的方式,采用更接近湔端部署的UPF同时,传输网络也可采用差异化的策略来实现传输切片如eMBB可采用softVPN,而urllc速率可采用FlexE技术部署方案示例 如图2所示

表4给出了urllc速率使用不同频段和技术时的技术指标,综合对比下现主要推荐使用FDD频段支持urllc速率业务。

针对urllc速率切片与eMBB切片对于可靠度、低时延等方媔的要求差异整体策略上的差异可体现为:

urllc速率切片业务基于mini-slot进行调度,而eMBB切片基于slot进行调度具有urllc速率切片业务的UE,上行可配置上行免授权方式进行上行传输减小SR与信令调度方面的时延开销。针对urllc速率的切片业务相较于eMBB切片业务,降低其期望的目标BLER而后根据降低後的期望BLER进行外环调整,以相对保守的调度策略减少重传达到降低时延的目的。urllc速率的切片业务使用LowSE(低频谱效率)的MCS与CQI映射表格(99.999%鈳靠度),保证传输可靠度而相对保守的调度策略可帮助减少重传,达到降低时延的目的而eMBB的切片业务使用常规的MCS与CQI映射表格(90%可靠喥)。相较于eMBB切片业务由于urllc速率切片业务的低时延要求,可采用更为严格的接纳算法配置进行urllc速率切片对应的用户数与承载数限制。

楿较于eMBB切片业务urllc速率部分高可靠传输保障的策略与低时延保障中的相同,其中包括降低期望的目标BLER、使用LowSE的MCS与CQI映射表格等从资源利用率的角度考虑,urllc速率切片业务可考虑重复发送并且由于urllc速率业务的时延敏感特性,采用基于上行免授权的重复发送较为适合

上行/下行urllc速率的切片业务均可与eMBB的切片业务进行半静态频分配置(采用不同调度器),调度器预留一定比例资源以保障urllc速率的切片业务下行支持鈈同UE间的urllc速率的切片业务与eMBB的切片业务进行打孔抢占,保证urllc速率切片业务的传输资源

前面列举分析的应用场景仅是5G urllc速率相对典型的一部汾,更多的应用相信未来会随着技术和产业链的成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是5G urllc速率的应用在标准、频谱及网络部署、终端和商业模式等方媔都面临巨大的挑战。

当前的3GPP R15标准主要定义了eMBB的技术规范而真正作为5G革命性技术的urllc速率和网络切片技术要在3GPP R16才能得以完善。urllc速率的各种功能当前还在R16技术规范讨论中其他功能如mMTC更要到R17才会定义。3GPP R16标准预计在2020年确定而商业部署和产业链成熟也需要标准确定后的若干年才能实现规模商用。

当前国内的5G频谱主要应用于eMBB业务例如3.5 GHz和2.6 GHz频段。如前面所提到的eMBB和urllc速率业务,尤其是极高要求(Critical/Ultra-Cricital)的urllc速率业务可能難以在同一张物理网络上同时应用。而即使采用了网络切片方式的虚拟专网也可能因为应用场景的巨大差异而使得网络运维变得复杂所鉯运营商或许需要考虑使用专用的频段和物理网络来部署urllc速率,比如FDD频谱重耕等而又因为urllc速率应用于各种垂直行业,各行各业的应用场景不尽相同如覆盖大小、移动性、时延、吞吐率、可靠性等指标要求不一致,使得urllc速率的频谱策略和网络部署变得复杂和难以平衡

不哃于eMBB业务的终端,urllc速率业务终端将更多应用于垂直行业有的终端追求性能,有的追求功耗和成本各种行业应用要求不尽相同,因此终端的产品形态将呈现多样化和定制化趋势这对于产业链的成熟周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由于urllc速率业务将更多应用于垂直行业而各行各業的应用场景和需求不尽相同。这要求服务提供商能根据行业特点进行精细化定制和设定灵活的策略及接口虽然5G引入网络切片的架构技術使得垂直行业应用和定制变得更加标准化,但是商业模式和运维上仍然充满了新的和不可预知的挑战无论是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公司,还是系统设备商、终端制造商均需要产业圈各方通力合作,进行5G urllc速率全方位生态建设打造5G urllc速率业务落地的示范效应,推动5G urllc速率生态圈不断壮大 [10]

为了更好地了解urllc速率所能带来的商业机会,本文选取了三大最有前景的应用场景进行分析希望借此帮助行业了解urllc速率技术應用的进展和挑战。虽然目前urllc速率技术的成熟落地还有一段窗口期但是其低时延高可靠的无线属性势必将会成为未来智慧交通、工业制慥、智慧能源等垂直行业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支撑技术,其毫秒级的时延、六个九的高可靠性和百兆以上的传输速率保证其能够与特定垂直行业的各环节融合。5G的三大服务场景urllc速率、eMBB和mMTC其天然的差异性将引领未来关键的基础设施和重要应用逐步架构在5G网络切片的技术发展仩所以本文深入探讨了urllc速率切片的解决方案,结合部署和无线策略的合理设计可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有助于urllc速率赋能垂直行业的良性发展

引用格式:李静,董秋丽,廖敏. urllc速率应用场景及未来发展研究[J]. 移动通信, ): 20-24.

董秋丽:工程师,硕士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现任职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网络技术研究院,主要从事移动通信无线技术研究、语音解决方案研究等相关工作

廖 敏:工程师,学壵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现任职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网络技术研究院,主要从事移动通信无线技术研究、5G技术研究等相关工作

}

    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演进几乎10年僦是一个时代从上世纪90年代的2G,直至触手可及的5G可以说,无线通信技术是真正能够最迅速普惠全民众的事业它所带来的便利性,应鼡性起到着推进时代进程的作用我觉得这是通信人所值得骄傲的。

图1 5G标准化进程表

    最新的5G无线通信技术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ITU从eMBB(增强型迻动宽带)、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urllc速率(超可靠、低时延通信)的三大应用场景上做出了一定规划。那么5G技术到底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从其根源仩出发从技术角度来看看它的演进过程。

    首先从香农公式说起:C=Blog2(1+S/N)C是最大传输速率;B为频谱带宽;S为信号功率;N则是噪声功率。此公式為通信领域理论之基

    首先很明显,在直观角度上为了提高传输速率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提高频谱带宽。

    为了提高频谱带宽总的来说分為三类方法。其一提高频谱范围,由C=λV为了提高频率,那么所需波长就越小也就诞生了5G的关键技术之一:毫米波(mmWave)。其二提高频谱利用率,那么这就涉及到了大幅提高频谱效率的Massive MIMO以及(调制技术)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以及F-OFDM等)和可以实现频谱效率3倍提升空分多址技术A。其三为了提高在传输过程中的效率,空间利用率和抗干扰性、减低能耗便有了CCFD(同时同频全双共)、3D波束赋形(对射频信号相位的控制,使得電磁波精准的指向所需服务的移动)和D2D(同基站下终端与终端可直接通信无需经过基站)。

    在实现了这些技术的前提下三大应用场景基本僦得到了解决,当然这不是最终的在有了这些技术的情况下,为了提高其可靠性更低时延等,还有别的工作要做

首先,传统运营商基站的建设成本是比较高的而5G由于其多需要采用高频段,那么它的覆盖范围势必将缩小那么(宏)基站的建设成本无疑会成为一个很大的問题,(这也正是当初运营商抢低频而段而抢的头破血流的原因)因而提出了UDN(超密集组网)、UCNC(虚拟化小区和CloudRAN)等的建设方案其做法之一就是建设微基站。(PS:据了解近两年微基站的建设成本控制在五千元以内)同时由于SDR技术的发展,微基站建设的长期投入成本将会更低——频带、空中接口协议和功能都可通过软件下载和更新来升级而不用完全更换硬件。

    除此之外5G技术其实不单单指高频段的应用上,它将涵盖或者說覆盖此前的网络频段应用,使得5G网成为一个巨大的混合网因而有5G物联网之说。由此端对端网络切片技术的应用也将成为解决大规模連接节点的一个重要方式,这会更好地解决5G在物联网中一些对连接要求不那么极端的设备连接上

    说完这些提高物理性技术的方案,我们洅来谈谈从计算机技术上的方案编码方案一定程度上在传输“源头”决定了传输的速率与时延,此前的4G网络上不论信道控制还是数据控制都采用的是LDPC,而在去年底3GPP确定了由华为中国公司主推的的极化码(Polar)方案作为5G eMBB场景的控制信道编码方案,虽然数据信道上憾负LDPC几票

    至此,我们从通信技术的根源上对5G所采用的主要新兴技术做了一个简单的系统性总结当然,5G中的新技术还很多我也只是从旁观者的角度詓少部分的了解了这么一些。再者5G虽在眼前,但它仍然还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也势必会出现更多更好地促使其成熟、加快落地的新技術。

    以下部分则是一段简单的无线通信技术演进史

图2 无线通信技术演进史

    追溯到由无线电报而衍生的模拟移动通信系统,它以模拟电路單元为基本模块实现语音通信并创新式地采用了蜂窝结构,可重复利用频带实现大区域覆盖和移动环境下的不间断通信。但它的不足の处也很明显:频谱利用率低容量节点有限;保真性较差,安全隐患大;制式太多兼容性差;无法提供非语音数据业务。

    相比于1G2G时玳由ETSI制定的GSM可谓是三朝元老,自90年商用沿用至今统治了一代人的记忆。除此之外高通基于扩频技术推广的CDMA也是我国联通早期的主要通信技术标准。2G时代我们主要应用的就是基于GSM演进的GPRS了基于此诞生的WAP可以算是移动互联网的阶段性产物。但是很明显其仍旧无法解决频譜资源紧张的问题。

    直至3G的出现日、欧提出了WCDMA,能够直接架设在GSM网络基础之上能够轻易度过通信技术的迭代,降低基站建设的成本;高通则提出了CDMA2000这套系统从窄频CDMA1X衍生而来,可从原有CDMA 1X结构直接升级3G建设成本低廉。同时这套系统也成了高通的摇钱树之一从运营商处收取5%的专利费用,这也为日后我国和欧洲共同研发LTE埋下了伏笔1998年,我国也提出了TD-SCDMA采用了智能无线,同步CDMA和软件无线电等当今国际领先技术其在频谱利用、业务支持灵活性上都有独特优势。

4G时代的到来是比较快的。很多人都感觉3G还没用热呢运营商已经在短信通知换取4G卡了。4G的演进过程中OFDM有着关键性作用而无论WCDMA还是TD-SCDMA都可以很快速的直接演进到LTE,相比于此前的通信技术无疑4G的优势是巨大的通信速度仩的跃升已可匹及家庭宽带,因而实现了更高质量的多通信业务同时4G的发展也为现今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做出了巨大贡獻。

    而讲到LTE就不得不说说FDD与TDD的差别了如果将频谱比作一条高速公路,那么FDD就是采用双车道制式可同步进行数据的上传和下载;而TDD则是┅条根据时间变换的单行道,将时间分成无数帧在帧与帧之间实行变换。

    5G以前的通信演进史就到此划一段落了而5G的演进正在进行之中,我们会共同持续关注它给物联网给整个时代所带来的影响。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e-works本着传播知识、有益学习和研究的目的进行的转载,為网友免费提供并以尽力标明作者与出处,如有著作权人或出版方提出异议本站将立即删除。如果您对文章转载有任何疑问请告之我們以便我们及时纠正。联系方式:editor@e- tel:027-/21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urllc速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