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车后轮快拆图解自行车为什么后轮总能听到泄气的声音

山地车基本知识
山地自行车知识大全&&
21:08:45|&&分类:&&|&&标签:&&&&&&|举报|字号&订阅
选购好的单车选择自行车的主要是一看是不是好的车架,二看是不是好的零件组成,三看组装技术好不好。将这三个因素科学地加以组合后,才能算是一辆好的自行车。
一、车架:
1.车架是什么?
车架相当于人的骨架、有了车架才能装上各种自行车零件。车架由铁、铝合金等材料组成、根据管材的长短构成的角度等影响整体自行车的特性。比如,直线骑行较好的自行车、易转的自行车、骑行舒畅的自行车等,决定这些因素的很多都来自于车架。
2.怎样才能算是好车架?
轻、牢、弹性好等是车架追求的目标之一,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还要看各个车架生产厂家的工艺。如设计的车架是否根据材料的强度和特点来设计、焊接工艺是否成熟。这些都直接影响到车架的外观、强度和弹性。还有较重要的就是喷漆,好的车架喷漆均匀,而且喷3-4层的漆。别小看喷漆,好的喷漆可使自行车容易保养、不易生锈。如果使用不符合以上要求的车架来装车的话、就有可能生产出不能直线骑行或不易转弯的自行车,或很快就退的自行车。
3.车架是由哪些材料组成的?
最多的是铁车架,但是,铁车架也分成铬钼钢、高强钢、普通钢等在铁中加入其它万分的车架,加入了这些其它成分后,可以做成比如较薄的管材,使得整体车架变轻。最近,在不减低强度的基础上,出现了采用铁以外的材料的车架,比如铝合金材料。以自行车比赛中有使用钛金属炭纤维材料的车架。
二、零件组成
1.什么是自行车零件
装在车架上各种各样的零件都有其各自的作用,比如,刹车是为了让自行车安全停止;脚踏是为了将动力传到车轮等等、生产和销售这些零件的专门工厂称为自行车零件制造厂商、有名的零件厂商每年都开发新的产品、这些产品又提供给各大自行车制造厂商、然后出现在市场上。
2.怎样才是最好的自行车零件?
简单的讲就是既轻又牢固,而且性能要好。因为具备了这些条件自行车骑起来才轻松、安全、方便。但是要达到所有的以上条件,就需要好的材料。所以,自行车零件往往是左右自行车价格的一个具体因素。最好的就是能够参加奥林匹克自行车比赛的零部件。不管是强度性能还是重量上都采用了最好的材料。
三、组装技术
1.组装技术
好的零件如果组装不好,就会象既没经过建筑设计师经心设计,也没有经验丰富的工匠来建的房子一样,使您整天提心吊胆,生怕它会倒塌。所以,如果你不想买了以后后悔,就应该了解这些知识。(在以后的帖子我会给大家分享关于组装车的一些知识)
2.自行车的舒适功能
A.变速器?
很多人错误地认为自行车装有变速器是为了可以加快骑行速度,其实人能够发出的力最大只有0.4马力。变速器是为帮助人们将这最大马力轻松地发挥出来的工具而已。
B.变速器有什么好处?
一般自行车都在城市内使用,城市内其实也有很多斜坡。比如有时您骑车时会感到脚踏突然变沉,用眼睛无法判断的斜坡往往比较多。在此时,变速器的作用就能充分的体现出来,如果有变速器的话,此时只要能换成较轻的齿轮即可轻松自如的骑行。当然,同样可使用在逆风的时候。
变速器的优点还在于,它可帮助您在体力不佳的情况下,有效的减少您的体力消耗。比如感冒时,体力消耗不能过大,所以如果您骑车时选择较轻的齿数比骑行时就会很轻松。还有女性身体不佳时、学生应试疲倦时、年纪较大者都可灵活地使用变速自行车。所以变速车的好处确实是太多了。
C.以前的变速系统需要微调整(现在也有一部分的变速车需要微调)、但随着SIS(SHIMANO INDEX
SYSTEM)机能的开发成功,使得很多的自行车上都装配了SIS系统,变速时只要按动变速把即可随着“啪啪”的响声而完成变速,所以已经不用再担心如何操作了。
D.骑行时不知道现在在第几变速段?
现在在变速把上都有数字显示器、只要看一下数字显示器即可,最新产品中还有采用了电脑液晶显示的FLIGHT
DECK电子显示系统。此显示系统还可显示时间、平均速度、骑行总距离等17种的功能。
E.内变速和外变速
在了解他们之前,有必要知道内变速和外变速的概念。简单的讲外变速是指将变速器装在自行车的外部作为一个单独的零件存在,而内变速是指暗藏于后花鼓中的内藏式零件。
外变速直接呈现于外部,直接接触外部空间。内变速却暗藏于内部,不直接接触外部空间。这样,外变由于设计的空间较大,变速的范围也较大,多用于山地车。但由于接触外界雨水、泥土、油污等,所以必须定期地清洗保养,而内变速就不用定期的保养,但内变速由于设计的空间有限,所以,变速的范围较有限,一般都用于在城市内骑行的轻便车为多。
F.为什么内变速车现在还未普及?
国内市场由于消费者还未能体会到内变速的魅力,所以现阶段还未普遍,但在日本和西欧发达国家内变速已经是非常普遍了(在日本50%的自行车都是内变速车)。当然理由就是不用维修。最近的新产品中还有通过电脑感应和微型马达来自动进行变速的全自动内变速系统。
G.刹车很重要的零件
刹车的好坏关系到您的安全和他人的安全,刹车力和刹车的制动时间是决定刹车好坏的主要因素,所以刹车制动性能好,所用操作力轻是很重要的。在日本市场有一种较普遍的罗拉式刹车,除在雨天也能象平时一样得到满意效果外,刹车时不会有噪音,并且不维修。
四、什么样的自行车最适合您呢?
首先是看您骑自行车的目的是什么,一般上班、上学、买东西的话使用一般的轻便车即可,最好是比较大的篮子,可放书包什么的。还有如有条件可买内变速的车或外变速的自行车。
如果您骑的路上有斜坡或桥,您又觉得上坡、上桥得累很麻烦的话,您不应该选择有变速器的自行车。
如果您骑的路上不是平坦的铺装道路时,您就应该选择较宽的轮胎和有变速器的自行车。
如果您一天骑行的距离很长的话,您就应该选择带变速器且轮胎较窄的自行车。如果是短距离的话就应该选择轻便车。
如果您所处的地方经常下雨,您就应该选择带挡泥板的自行车,如果夜间骑行机会较多的话,就应该选择带车灯的自行车等等。
在自行车店往往有很多种的外观、颜色的自行车,所以,在您去自行车店前,最好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将自己需要什么样的自行车确定焉,然后再到自行车店去购买。&
变速器调整
前后拨调试的简单理解及前拨的安装
前拨调整(以SHIMANO DEORE LX为例):按以下简单规律进行反复调试。
H螺丝——用来调整链条在最大盘片时的定位。逆时针(旋出):前拨臂远离坐管;顺时针(旋进):前拨臂靠近坐管。注意:逆时针(旋出)要掌握好尺度,太过,会导致链条脱盘,卡在曲柄与大盘之间,很危险。
L螺丝——用来调整链条在最小盘片时的定位。逆时针(旋出):前拨臂靠近坐管;顺时针(旋进):前拨臂远离坐管。注意:逆时针(旋出)要掌握好尺度。太过,会导致链条脱盘,卡在五通与小盘之间,很危险。
后拨调整(以SHIMANO DEORE LX为例):按以下简单规律进行反复调试
螺丝1——用来调整链条在最小飞时的定位。逆时针(旋出):后拨臂远离轮组;顺时针(旋进):后拨臂靠近轮组。注意:逆时针(旋出)或顺时针(旋进)要掌握好尺度,确保最小飞与后拨导轮在同一平面。螺丝附近可以发现附件有h的字样,这代表high,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速档限位螺丝,这个螺丝的作用是调整后拨向最小齿方向收缩的距离,这个螺丝太紧会造成链条7速,8速,9速的系统,档位显示到7,8,9时,链条不能到位,而在最小飞片和第二小飞片间跳动,如果将这个螺丝逆时针调整到太松,那又可能产生下到最小齿以外的地方(脱链),所以这个螺丝是专门控制链条在最小齿的左右最终位置的。
螺丝2——用来调整链条在最大飞时的定位。逆时针(旋出):后拨臂靠近轮组;顺时针(旋进):后拨臂远离轮组。注意:逆时针(旋出)时,要掌握好尺度,太过,会导致链条脱飞,夹在辐条与飞轮之间,很危险。螺丝附近有L字样,那个螺丝是代表low,是我们所说的低速限位螺丝,那个螺丝控制这链条上最大飞的位置,调整到位时,链条可以轻松进入大飞片,并且不会向内侧脱链在飞于辐条之间的空间中,也不会让后拨直接接触辐条,那个螺丝过松会造成上面的这两种情况,而过紧会产生无法拨上最大飞片,或者控制飞轮的变速器在1档时,链条在最大和第二大飞片之间跳动。
螺丝3——微调。逆时针(旋出):后拨臂靠近轮组;顺时针(旋进):后拨臂远离轮组。
这是我们常说的线路张力调整螺丝,张力的调整通过逆时针和顺时针旋转那个部位就好,而调整的结果是让控制后变速器的指拨动作时,链条准确的停留在相应的档位上,调整的方向是逆时针将线路拉力加大,顺时针将线路拉力减小。
另外,分体指拨上也有与螺丝3相同的微调螺丝,可以对前后拨进行微调
这里就是第4个螺丝的功能,而这个螺丝是一些在小齿产生噪音的原因,在没有收紧这个螺丝时,会令链条包裹小飞片,产生噪音。
还有一个后拨收缩张力螺丝,就是在h螺丝的在上面顶在爪钩上面的那个,那个螺丝对于变速也是有一定影响的,在喜马诺系统中不明显,仅仅是放松了摩擦加大磨损减小,而上紧更容易跳链而已,但是在sram的那种单弹簧系统,这个螺丝没有调整好,就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定位不准,尤其是上大盘时。
问:我的前拨在使用最小盘片的时候,链条和前拨有轻微的摩擦。我应该怎么调整呢?是不是调整h螺丝?
答:不知前拨在使用最小盘片的时候,链条在后飞的什么位置?如果链条是在最小飞(当然也极少有这样配合的),链条和前拨有轻微的摩擦是难免的;如果链条是在最大飞,链条和前拨有轻微的摩擦,可以逆时针旋出L螺丝(细微调整)。当然,前拨是否换挡准确到位也与前拨最初安装在坐管的位置有直接关系。因为不是很清楚你的具体情况,只是从原理上作以说明,主要还是靠你自己去体会和实践。
问:还想问一下,昨天骑车的时候发现:从1号(最小的)牙盘调整到2号牙盘的时候,链条挂不上去。但是,从1号牙盘调到3号(最大的),链条可以准确的挂上。然后从3号牙盘调整到2号的,链条就能准确的挂上去了。这怎么调整呢?
答:根据你的描述,好象是说链条无法从小盘挂到中盘,其他升降没有问题。
看看这样行不行:将链条挂在小盘上,顺时针调L螺丝(细微)或逆时针调分体指拨上的微调螺丝(逐格细调),你会发现,前拨臂会慢慢远离坐管(前拨臂向外移动),边调边试,直到可以顺利挂链。同时,还要照顾到其他挡位的升降顺畅。如果因为调整反而影响了其他各挡位的升降,我估计可能是起初安装前拨钢丝的松紧有误差,或前拨在中轴的安装位置有误差。
问:还想问一下,昨天骑车的时候发现:从1号(最小的)牙盘调整到2号牙盘的时候,链条挂不上去。但是,从1号牙盘调到3号(最大的),链条可以准确的挂上。然后从3号牙盘调整到2号的,链条就能准确的挂上去了。这怎么调整呢?
答:您好,这个事由于线路稍微的偏松了点,只需要在图三的右侧红圈那里进行逆时针轻轻调节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是山地车,那这样的1上2,而3下2容易,是最好的,因为爬坡时遭遇高压,链条往往是不好下,而1上2时相对稍微重压拨杆,也很容易上去,如果在平地都调整的3档上下自如,相反真正在爬坡时反不容易退下,而爬坡时退不下那是会使得你下车的,所以能顺利退下才是前拨调整的关键。
前面的帖子里我也提到前拨在坐管的初始安装位置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前拨在各盘片间的拨链效果(自如、准确升降挡位)。
1、前拨初装:将前拨安装在坐管上,稍微紧固箍圈固定螺丝,使之与坐管既有一定的摩擦力,又可以较自如地在坐管上上下移动和左右转动。
2、间距定位:用前拨附带的预置对准块(也可用牙刷把等代替)将前拨导板垫起,使外导板板面与大牙盘盘面在同一平面上。顺坐管上下移动前拨,使外导板与牙盘齿之间的距离保持在1—3MM范围内。此时,再稍微上紧前拨箍圈固定螺丝,等于前拨在坐管上的上下位置已确定。
3、平面定位:把握力度,在坐管上左右转动前拨(注意不要使前拨上下移动),更精确地使前拨外导板板面与大牙盘盘面在同一平面上,即确定前拨在坐管上的左右位置。此时,彻底上紧前拨箍圈固定螺丝。
至此,没有拉钢丝的前拨就完成了在坐管上的定位工作。
4、钢丝固定:按钢线固定螺丝所示的位置将钢丝穿过,内六方扳手放于螺丝中,准备上紧;用线钳夹住钢丝头顺势用力拉,此时垫前拨导板的预置对准块可能会掉,没关系,继续掌握力度和方向用力拉,待前拨外导板板面与大牙盘盘面在同一平面上时,迅速上紧钢线固定螺丝。这里要提醒的是,操作这个步骤时,负责前拨的指拨一定要定位在2(即定位在中盘)。之后的细微调试就又回到前面的描述中了。
个人体会:一般情况下,终有几个挡不好用,主要调好常用的就行了,上次我得3*7不蹭,骑了一段时间开始蹭了,估计牙盘有点变形,慢慢来,不要一步到位,需要慢慢体会。
前后变速异响(变速不到位)徒手调节方法[图解]:&
变速自行车在行使一段时间后,:由于线管受到长时间的挤压和变速拉线受到拉伸,会影响变速的效果,甚至异响和变速不到位(最明显在新车磨合期).但这些问题只要找到方法,花上十来分钟自己就可以解决的.方法如下:
(1)后拨调整
1:用支架或找帮手把自行车的后轮抬起,方便后轮转动和变速.然后把牙盘挂到中盘上.
2:把右指拨调到最大档(如图)
一般情况下
(正拉后拨)链条会跳到最小齿.
然后转动曲柄,同时挂一档(八段边速变到7档,九段变速变到8档上)如图.马上观察链条是否跳到指定的档位上去.
如果只是发出异响而不到位
,或没有反映(证明需要调整).保持曲柄转动,逆时针扭转调节螺母,直到变速到位(刚刚到位马上停止扭转调节螺母)
只要第一个能变上去
(基本上后面几个没什么问题了),再往上变,观察后几档的情况.往下变如果有下档很勉强,或下不来的现象就把调节螺母顺时针扭转(1/4
圈为一单位)直到变速顺畅.(如果调整中出现要不下不来,要不上不去,可能是由于线管阻力太大,需要把线管上油或更换.)&&
山地自行车补胎教程(图文)[耍山地车?搞懂这些算入门]
1、补胎工具
补胎必备工具:
6.水(水盆/或其它盛水器具)
选择工具:
7.扳手(一般为15)
8.螺丝刀(帮助撬胎)
9.尖嘴钳(钳出外胎锋利物)
PS:必备工具为常规必备,当然在一些特别时候,是可以省略掉1、2、6、7、8、9五项的。
补胎的正式第一个步骤:撬开外胎。不然,没办法补胎哦。
外胎是由橡胶构成,外胎封边内有钢丝(紧固作用),所以在撬外胎的时候,单靠手力是不够的(除非你真的很有力气。。),我们需要辅助撬开外胎的工具——撬棒。
在专用补胎组合工具中,一般包含有撬棒。但在没有组合工具的时候(比如我们这次展示的),可以由其它工具代替。我们这里选择了一字螺丝刀。
注:在撬开外胎的时候,需要小心谨慎,小心把螺丝刀(撬棒)插入泄完气的外胎边缝(不要插入太多,一般为一公分左右就可以了,如果太多,可能会戳烂内胎。)用一定的力气往外拉开外胎,当外胎拉开一个缝隙的时候,可以把撬棒向一边滑动,从而把外胎完全从自行车钢圈里脱离开来。(滑动撬棒时,需要小心,不然一样可能二次戳穿内胎,如果那样,就太得不偿失了——撬棒如果顶烂内胎,一般都会是一个大窟窿。。。)
另外提醒下:由于外胎的钢边成分,所以在撬外胎的时候要小心自己的手哦,很有可能会背坚硬的外胎夹出血泡哦。。。小心!)
3.拉出内胎
在完全使外胎脱离钢圈后,我们这一步需要做的,就是从钢圈内拉出内胎。
拉出内胎时,需要从气针(加气口)处进行。道理是这样:气针是内胎的一部分(不可分割),而气针为了便于我们给自行车充气,所以是从钢圈内伸到外边的。所以在我们取出内胎时,第一步需要做的,是先拉出插在钢圈里的气针。
拉出气针后,内胎就没有什么阻拦了,接着完全把内胎从钢圈内(外胎内)拉出来。
注:拉出内胎的过程不宜用力过大,内胎通常是很柔弱的。如果力气过大,或者操作太过粗糙,可能会因此二次损伤内胎。
成功从钢圈里取出了内胎,接下来,我们要进行补胎的正式环节了——检漏。
检漏的办法有很多,比如:看、听、鼻测(感受气流)、水淹等。在常规的补胎过程中,一般选择水淹的方式。水淹:直接把内胎放在水中,看哪个位置冒泡,如果冒泡,就说明这个地方有泄气点。(前提,需要给内胎加上气。)
水淹的方式固然可取,但在我们的长线旅行中,水不是说来就来的;尤其当我们走在川藏线、新藏线、或者其它无人地带的时候,水资源的宝贵,注定让我们不能有这种奢侈的想法。当我们没有水资源的时候,我们一般还可以选择:看、听、鼻测法。
看:把充满气的内胎调转过来(内胎外侧——和地面接触的一侧),仔细看外胎是否有针孔状的漏孔。
听:把充满气的内胎放在耳边,慢慢移动,听内胎的气流声。如果听到了“嗤嗤”的气流声,说明这个地方是泄气的地方。
鼻测:鼻测法可以结合“看”“听”,在发现漏气的地方时,把内胎贴近鼻子,感受气流。(这种方法一般多用于微弱的泄气检测。)
在以上诸多的方法中,唯有水淹的方式最直接、最直观、也最具有效率。下面我们说下水淹法的具体步骤:
找个脸盆(或其它盛水器具)打来半盆水,把充好气的内胎放入盛好水的器具中。一般放入15——20公分左右(具体放入水中的多少,视你的盛水器具的大小。)。把内胎放入水中后,不要动,仔细观察水中的内胎,观看水中是否会起气泡。(仔细!因为有些泄气孔很小,可能很久不冒一个泡。)当确认放在水中的这部分没有漏气时,换下一段放入水中。以此类推,直至把整个内胎都检测完。
取出内胎,并成功检测出泄气点后,这一步我们要做的,就是用锉刀把泄气点周围锉干净。
什么是锉内胎?
答:锉内胎就是用锉刀在检测出的泄气点锉出一个粘贴的区域来。
为什么要锉内胎?
答:由于内胎表层出厂后是平滑的,如果不锉一下,会造成和胶片的接触不牢固,不易于胶水的黏贴;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内胎表层太多污垢,如果不锉,直接涂胶水粘贴胶片,效果是非常不好的。甚至完全没有效果——充气后仍旧泄气。
锉内胎的注意事项:
1.轻。锉刀的种类有很多,有些锉刀上的齿痕比较平,而有些锉刀上的齿痕很陡峭(锋利),所以在锉内胎的时候,一定要轻,如果用力过大,可能会把内胎锉破。
2.准。用锉刀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看准泄气点下刀。另外有些锉刀是宝剑式(顶尖下宽),在下锉刀的时候,要考虑泄气点的位置,还有胶片的大小。不要盲目下刀,一味进行蛮锉,这样不但锉出来的效果不好(厚薄不均),另外锉出来的面积也不合理,造成粘贴效果不好。
PS:这个锉刀有点另类,大概山地车友不会用到吧。。这是典型的乡下补胎人用的。。在一些特别时候,可以省略掉锉刀,改用小刀,用小刀刮,一样可以把胎补好。(小刀要锋利,推荐瑞士军刀。刮的时候注意别把胎弄破了。)
在泄气点上锉出来一个和胶片面积大小相等的平面后,这一步要做的,是往锉出来的内胎上涂抹胶水。
在锉刀锉出来的位置上涂上胶水,然后用手把胶水涂抹均匀(手需干净)。涂抹胶水不宜过多,也不宜太少,胶水以均匀覆盖锉出面积为宜。
涂完胶水后,等待胶水晾干(一般为3分钟左右)。
注:如果时间比较紧迫,可以用嘴吹气,帮助快速风干。胶水晾干的过程中,保持涂抹区干净清洁,不要沾染灰尘或水,尤其在野外遇雨的天气(可以把涂上胶水的内胎藏在雨衣下)。如果时间忒紧迫,涂抹胶水后1分钟也可粘贴胶片(经验谈)。
7.压紧胶片
胶水风干后,我们需要把胶片粘贴上去。
把胶片从封装上撕下来,侧边对准锉口粘贴下去(不要太急,胶片一旦粘贴下去,不能再扯下来),所以粘贴时要对准位置,一次成功。
胶片和内胎平面接触后,用手压胶片,使胶片和内胎完美闭合。
把胶片完美贴到内胎上后,并非补胎任务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们还需要把内胎重新装回钢圈中。
在安装内胎之前,我们还有一个关键的任务要做,不然所有的努力都可能前功尽弃——找出刺破外胎的尖锐物。
通常情况下,刺破外胎的多为:钢丝(细钢丝/刹车绳那种、短且韧,很容易刺破外胎;另外是尖锐的石头;第三是植物的硬梗/或者尖刺。)这些东西刺破外胎后,很多时候并不是就此了事,而是残留在外胎上,如果忽略了它们就装回补好的内胎,很有可能再次被扎破。
装回补好的内胎之前,要先检查是否有尖锐物残留在外胎上。办法是:把补好的内塔和外胎重叠在一起,对应补粘的位置检查外胎,看是否残留尖锐物,如果有,进行清除。
注:有不少时候是细钢丝刺穿的,细钢丝残留在外胎上,用手拔下非常困难,甚至根本无法做到。(本人在川藏遇到多起这样的事,细钢丝露出的部分很短,用手基本不能拔出,最后借别人的钳子方解决问题。)建议:骑行带一把尖嘴钳。
排除外胎隐患后,装回内胎。步骤:
先把内胎气针穿入钢圈,然后把其余部分依次放入外胎中。
内胎完全放入外胎后,把外胎钢边复位,重新压回钢圈。步骤:
先用力压下外胎一点,把这点压入钢圈后,逐次把整个外胎钢边压回钢圈中。
下面进行充气。充气时不要一下子把气充到额定气压,因为内胎在外胎内的位置不一定很理想,如果一下子充入太多的气压,会对内胎造成不好影响。
方法:对补好的车胎充气,气压顶起车架为止。然后用钳子或者其它工具敲打车胎,使内胎复位到最佳位置(可以边转动车轮边敲)。如果没有一定重量的工具,可以直接提起车子,再放下,用车子自身的重量使内胎复位。
而后,检查整个车胎有无不良现象,如车胎是否凸凹不平、外胎是否存在破裂等;如果一切无恙,则补胎流程完成。
其它补充:以上部分为补内胎的方法和流程,如果迫于时间或者其它因素需要更换内胎,则需要拆除轴螺丝,取下整个轮子。拆除轴螺丝需要扳手(一般轴螺丝为15),这就需要我们带一把合适自己车子的扳手。目前,关于自行车轴螺丝的问题,已经转换为快捷压扣,这种装置取代了螺丝,而且对整个车子维护起来更方便、快捷。同时,也省去我们工具中的一把扳手,减轻旅途的行军辎重。
山地车骑行技术
登山车骑乘技巧 by Julien Lallemand
钢铁马厩致力于推广登山车运动,同时也希望能您更妥善与安全地使用你的装备,
才能在骑乘时享受更大的乐趣~这次承蒙原作者Julien Lalleman(很巧的,他也是个Yeti
fan)的首肯,
与HKMTA(香港爬山单车协会)的居中牵线,钢铁马厩将连载与翻译 Mountain Bike Skills
Fundamentals的中文版,
这些基本的技巧相信能对您的骑乘技巧有很大的帮助,也希望藉此能让更多人来加入这项有趣的运动。
------------------------------------------------翻译原文分隔线----------------------------------------------------
再学一次怎么骑车吧!想要把林道骑的更好更顺,又不想让自己受太多伤吗?
很简单-只要再学一次如何骑车!
没错。孩提时代你就会骑车了,而且也有足够的技巧来应付不算太难的地形。但是要把登山车骑好、骑的快又
骑的安全,那就不只是会”应付”就够了。登山车会带着你向你的极限推进。我们现在谈的都还只是基本的林道技术,
而不是特技花式动作。速度,地面的类型,天候状况,路径的坡度以及各式各样的障碍会联合起来考验你保持骑
在车上不摔下来的能力。好消息是不需弄的浑身是伤才能进步;只要把基础从头学好,接下来你就可以
一步一步地精进你的技术。这份技术指导会帮助你学习或复习你的骑乘技术,而且能系统性地帮助你的技术升级。
我们更希望你能因此躲过雷残与受伤之苦,更不要因为骑不好车而沮丧。
何时何地练习你的技术?
技术的养成是要花时间的。骑车遇到障碍物时先停下来,反复练习一直到你可以完美顺畅地通过这个障碍物为止。
试着找人与你同骑,而且要确认这些人都愿意花时间练习技术,我们太常看到初学者花时间去追赶领先集团。
只是”跟着”高手后面骑是学不到什么,因为你根本看不到他们怎么骑。
应该找一位技术更好的车友同行,但反过来由你骑在前面,让你能停下来观察他们行进路线与姿势。
所有登山车在林道骑乘时的动作都以五大核心技术为本,这五大核心技术是观察力、平衡、煞车、
转向与踩踏。
遇到任何障碍时,第一件事一定是辨识它的难度(观察力运用),接着运用正确的技巧;
例如:平衡、煞车、转向或是踩踏。
在很多高难度的骑乘状况下,你必须综合这些技巧;比方说:同时间平衡、煞车又要转向。
当我们提到”障碍”时,我们指的是任何可能让你落马的事与物:路面凸起、碎石路面、急弯…等。换句话说,
障碍是任何一样只是会”骑车”是不足以通过的东西。透过这五个技术来检视登山车技巧的目的,是让你将通过
障碍的反应动作分解成一个个你将会学成的技术。如此一来,当你面对吓人的路线时,你会把它看成你已经会
做的动作串连在前方,只是你还没能把这些动作依序安排好。无法克服某个障碍往往意味着某个特定的技术不足。
举例来说:过弯时冲出弯外而摔车,可能是因为你没有看着路径而是看着路旁的落差(观察力运用),
或是过弯时无法平衡进而滑胎失控(平衡),或是进弯速度过快,煞车过度造成滑倒(煞车)。
图片解说:鉴定迎面而来的障碍,做好预备动作,接着采取行动。
渐进的练习
要安全地骑好林道就一定要一步一步地把这些技术练好。在安全的环境下,由最基础的动作练起,再慢慢地提高难度。
务必要先找个地形和缓的环境把基本技巧练到纯熟为止,再去挑战较难的岩石、陡坡、树根与湿滑地形。
当然你也可以跳过这些程序,直接挑战最难的路线。幸运的话,你会带着小伤全身而退;
更有可能发生的是你几乎整路推车,最后沮丧不已;
或者不是沿路紧张不已,就是被惊险的路况吓的半死。
核心技术:观察力
每一个登山车的动作执行前,务必要观察清楚你的骑乘环境以及你跟你的车要如何通关。
随时警觉你要往哪个方向走、你能怎么骑、你的车对路况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些本身就是个技巧。
视线向前看着你要走的路线听起来再简单不过,但是大部分因为路线错误而导致的摔车都是起因于看着路径外的东西,
向前注视着轮子该去的方向是重点。骑车时看着别的东西,头部的倾斜会导致你失去平衡,
接着整个人会往那个方向偏移过去。所以不要理会不在路线上的东西,专注地向前看着你要走的路线。
图片解说:红色箭头代表煞车的距离;往远一点的地方看,不然就等着雷残。
把视线拉远到你可以煞停的地方
保持视线在你可以煞停的距离,这样在你撞上无法克服的障碍前才能及时停下。到各种不同的路面练习煞车,
久而久之你会对要看多远比较有概念。
但是普遍原则是,高速下坡时看远一点;
速度较慢时向前注视的距离可以缩短点;
林道上过弯时则能看多远就看多远。
先做好计划
永远计划眼前障碍之后的动作。如果你只盯着眼前的障碍,而没想到下一步,你可能在还没准备好的状态就
碰上下一个关卡,或是你没预期的困难地形。
图片解说:像乱石区这样崎岖的地形会把你的速度吃光光。
保持抓地力
你的轮胎,在状况良好的条件下,能提供令你惊讶的抓地力,但是先决条件是要有足够的重量施加在轮胎上。
不管任何外力施于轮胎,轮胎依然有附着在地面的能力,这就是抓地力。但是这些外力大于抓地力时,
轮胎就会开始滑移。路面的不同会大大地影响轮胎抓地力的表现。因此辨识路面土质状况非常重要。
下面叙述最强抓地力到最差的状况:
? 理想的状况:微湿且札实的土质提供最佳的抓地力,这种土质容许胎块紧紧地耙住地面。
? 札实干燥的土质与干燥的石头:这类紧实的土壤或石头路面提供轮胎橡胶良好的附着条件。
&& 但是要小心硬质路面常见的松土堆。
? 松散的路面,松土或沙:松散的路面通常提供非常少量的抓地力,但是只要轮胎在过弯或是煞车时往地面耙,
瞬时抓地力会大量涌现。这种特性让松散路面不易掌握。
? 碎石,残砾路面:林道常有碎石像落叶般满满地覆盖路面的状况。这种碎石层跟松散路面一样,没有抓地力可言,
&& 只能勉力骑行通过。
? 泥巴地:潮湿的黏土就像是肥皂。这种状况下,你必须施压让轮胎向下贴近下方较硬的土层。
覆盖在地表的泥浆非常滑溜。遇上泥浆覆盖的石块与树根路段时要更小心。
? 砂砾:布满砂砾路段是最不稳定的路面。砂砾可比拟成滚珠,硬质地表上覆盖一层薄薄的砂砾是最危险的组合。
砂砾层较厚实的时候,你必须尽力让轮胎往下贴紧地面才能取得抓地力。
重心的运用
所有骑乘登山车的挑战都在于重力的平衡。当你的前轮撞上岩石的时候,你的身体是被向前抛的。再仔细研究点,
你将了解你的车子被这个岩石阻挡下来的同时,你的身体其实仍在向前位移。身体位移力量过度时,你就等着发射吧!
骑车的时候,你必须不断的预测车子何时会受到冲击,并且提早做好准备。你必须采取能让你的身体吸收冲击的姿势,
否则你会时常尝到车子越过平衡的临界点的恐怖感觉。
图形解说:你的身体跟车子是相互独立的。当你的车子停下时,你的身体会继续向前位移。
笔直地向障碍物撞上去吧
想象每一颗石头都向你的前轮踹一下的感觉。有时候这一踹的力量可能非常巨大。障碍越大,踹的越大。
当你障碍物直直的撞上你的前轮时,你与车子所有的质量会成一直线来对抗它。但是如果你用偏角去撞障碍物,
它也会把你的轮子踹向旁边-此时你不可能将车拉回原来的在线,你只能等着摔车,所以尽量保持正向地撞上障碍物。
路线越直越好一旦碰上路面崎岖的的区域,尽你所能的找出直线路径通过。
在越过乱石区域时转向只会增加龙头转倒的机率,或是让前轮卡入两颗石头间的缝隙。
牢握车手,摆出正确的姿势,身体放松,接着让车子做好它该做的事。
只要确认沿路上没有障碍是大到你的轮子越不过去的。
实地演练:
检视路径练习煞车滑下一段有些许障碍的路径。把路线看成是一连串你可以辗过的斜坡、弯道及障碍所组成的。
即使是最困难的路段里,也有比较轻松的区块-在这些轻松的区块里,你不用费力平衡也可以煞车,
还有些区块平坦到让你可以猛烈过弯。
以下的例子示范如何检视挑战性的路段:
扫瞄路径:
发现这条路径比平常窄小而且旁边就是超陡的斜坡(你绝不会想在这里跌下去)。
两旁有大颗的石头,路面上也有些浮出的石块,还有两组阶梯。整段路线约20公尺长。
现在只许看着你的路线;千万不要去看那又陡又吓人的边坡。&
扫瞄路线上可能的障碍,检查一下是不是可以骑过或闪过每一个障碍,踏板或身体会不会障碍被卡到。
检视你必须骑过的障碍:一组两阶的阶梯,接着是一颗大石头,再来又是一组三阶的阶梯。&
现在想着: 这条路径只有斜坡跟路面凸起-你的车子将随着地形到处上倾下斜,或是承受一些的冲击。
这也是唯一要你专注的事情,因为你得修改你的姿势去配合地形,并且在必要时煞车。&
此时路线不再像一开始你看到的那么吓人;拆解后,就只剩下两短段阶梯(斜坡)跟一个路面凸起。
注意事项:
由於单车旅行是兼具有运动功能,故体力的消耗、血糖、水份及电解质的补充,是不可缺失的。
(二) 注意卫生。留意餐点的新鲜度,不要暴饮暴食,以少量多餐为佳。
(三) 食物依日期早中晚餐打包,节省麻烦或准备不全。
随身有备份乾粮,零食……等在身边,并适时补充。若前往高山地区,出发前别忘了检查食粮齐全与否。
骑单车的附带用品,专用车裤、手套、安全帽、太阳眼镜、鞋子、小帽、头巾等,可使骑乘更舒适。
(二) 多带一套换洗衣物,外加一件风衣、长运动裤及雨衣,以应付多变的气候。必要时雨衣也可防寒。
衣物的选择除了显示出个人专业外亦可轻松上路,牛仔裤及厚重外套避免携带,以免增加束缚力及重量。
需於出发前事规划住宿地点,国外不比国内住宿点的确定是很重要的,并要有配套措施以免到时没有地方住宿。
(二) 可直接询问当地人休憩地点或骑车绕行找寻顺便熟悉缳环境。
(三) 可考虑有规划的营地、山区工作站、农场、救难小屋等。
(四) 中午如可以小憩一下回复体力,以应付下午的行程。
至於洗澡问题,夏天拉水管洗冷水将就,冬天可在中午温度较高时洗,至少要「乾洗」(用水擦)。
公路的路况查询是你通行无阻的前提。
(二) 火车或公车是你在有限的时间内能玩遍很多地方的交通工具,至於船只或飞机是你到离岛或小岛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三) 随身带著当地地图、公路地图及GPS将可让你在行进中不会迷路。
(四) 无论如何夜晚绝对不要赶路,以免发生危险。
安全方面:钱财不要漏白,证件随身携带。对陌生人的热心适度反应,不要失去戒心。&
突发状况:
旅途中难免发生各种状况,只要冷静处理应都可顺利解决,而你也可以从中学到许多经验。
(二) 除了外来的车祸外,单车本身的零件耗损或故障要随时注意。所以补胎工具及维修工具都需准备。
(三) 由於环境、气候及饮食所带来的疾病都是需注意的。
心理障碍也是旅途中一个很大的问题。一般来说出发后的两三天是最难捱的,如果可以撑过这段时间那你就可以享受一趟愉快的单车之旅。
每个人在旅行当中所得到的及所看到的都不同,并不是一篇文章或一张照片就可以描述的。唯有自己亲身去体验及感受才能了解其中的奥妙。&
附中国国道详细资料,里程!&
北京—沈阳 全线长:909 km&
102线国道 北京—哈尔滨 全线长:1337 km&
103线国道 北京—天津新港 全线长:162 km&
104线国道 北京—福州 全线长:2420 km&
105线国道 北京—珠海 全线长:2717 km&
106线国道 北京—广州 全线长:2466 km&
107线国道 北京—深圳 全线长:2698 km&
108线国道 北京—昆明 全线长:3331 km&
109线国道 北京—拉萨 全线长:3901 km&
110线国道 北京—银川 全线长:1357 km&
111线国道 北京—加格达奇 全线长:2123 km&
112线国道 高碑店—高碑店 全线长:1228 km&
201线国道 鹤岗—旅顺口 全线长:1964 km&
202线国道 黑河—旅顺口 全线长:1818 km&
203线国道 明水—沈阳 全线长:720 km&
204线国道 烟台—上海 全线长:1031 km&
205线国道 山海关区—广州 全线长:3160 km&
206线国道 烟台—汕头 全线长:2375 km&
207线国道 锡林浩特—海安 全线长:3738 km&
208线国道 二连浩特—长治 全线长:990 km&
209线国道 呼和浩特—北海 全线长:3435 km&
210线国道 包头—南宁 全线长:3097 km&
211线国道 银川—西安 全线长:691 km&
212线国道 兰州—重庆 全线长:1302 km&
213线国道 兰州—景洪 全线长:2796 km&
214线国道 西宁—磨憨 全线长:3542 km&
215线国道 红柳园—格尔木 全线长:641 km&
216线国道 阿勒泰—巴仑台 全线长:857 km&
217线国道 阿勒泰—库车 全线长:1117 km&
218线国道 伊宁—若羌 全线长:1067 km&
219线国道 叶城—拉孜 全线长:2342 km&
220线国道 滨州—郑州 全线长:585 km&
221线国道 哈尔滨—同江 全线长:668 km&
222线国道 哈尔滨—伊春 全线长:363 km&
223线国道 海口—三亚(东) 全线长:323 km&
224线国道 海口—三亚(中) 全线长:309 km&
225线国道 海口—三亚(西) 全线长:429 km&
226线国道 楚雄—墨江 全线长:288 km&
227线国道 西宁—张掖 全线长:347 km&
301线国道 绥芬河—满洲里 全线长:1680 km&
302线国道 珲春—乌兰浩特 全线长:1028 km&
303线国道 集安—锡林浩特 全线长:1263 km&
304线国道 丹东—霍林郭勒 全线长:889 km&
305线国道 庄河—林西 全线长:815 km&
306线国道 绥中—克什克腾旗 全线长:497 km&
307线国道 歧口—银川 全线长:1351 km&
308线国道 青岛—石家庄 全线长:637 km&
309线国道 荣城—兰州 全线长:2208 km&
310线国道 连云港—天水 全线长:1613 km&
311线国道 徐州—西峡 全线长:748 km&
312线国道 上海—伊宁 全线长:4967 km&
314线国道 乌鲁木齐—红旗拉甫 全线长:1948 km&
315线国道 西宁—喀什 全线长:3063 km&
316线国道 福州—兰州 全线长:2915 km&
317线国道 成都—那曲 全线长:2043 km&
318线国道 上海—友谊桥 全线长:5476 km&
319线国道 厦门—成都 全线长:2984 km&
320线国道 上海—瑞丽 全线长:3695 km&
321线国道 广州—成都 全线长:2220 km&
322线国道 衡阳—友谊关 全线长:1039 km&
323线国道 瑞金—临仓 全线长:2915 km&
324线国道 福州—昆明 全线长:2712 km&
325线国道 广州—南宁 全线长:868 km&
326线国道 秀山—河口 全线长:1562 km&
327线国道 菏泽—连云港 全线长:424 km&
328线国道 南京—南通 全线长:300 km&
329线国道 杭州—普陀区 全线长:292 km&
330线国道 温州—寿昌 全线长:327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地自行车后轮偏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