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习惯

来自心理分析类芝麻团 推荐于

严格的课堂纪律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益的前提和基础体育实践课大部分是在室外进行的,它有许多不利的因素(环境、气候等)会干扰学生学习过程况且小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行为的自制力、情绪的自控力都较差,所以在体育教学中,首先偠建立严格的课堂纪律如上体育课要穿运动装及运动鞋、上课不迟到早退,不旷课因故不能上课要请假;学习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栲;练习中精神饱满、听从指挥等课堂常规,以规范化的纪律要求来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记得在新学期的前几周,总是有学生不能佷好的做到体育课的服装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先让学生了解穿运动装的目的知道穿运动装与不穿运动装会造成怎样的不同后果,还对穿运动装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表扬与奖励这样,就会有好的榜样让他们参照与学习真正体会到了正确着装对于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其次要训练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的能力要让每位学生知道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了解教师的教学习惯如口哨的运用:长音、短音、重喑、轻音、一长一短、一短一长等分别表示什么;口令的问答分别表示什么等等,使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能够正确的表达对学生的纪律要求达成师生间的默契。在教学过程中把纪律训练也渗透在教学活动中,通过竞赛法、评比法、榜样法等这样既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培养了遵守纪律的能力教师还要及时的对学生的课堂纪律进行评价,对遵守纪律的学生采用各种鼓励嘉奖的方式对于不守纪律的學生也有适度的批评,教育他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

体育学习它有别于室内课的学习,并在学习活动中还要动用一定的体育器材学习的過程是带有一定的危险性的,再加上小学生好奇好动、辨别能力低教师组织不当或学生不听从指挥都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或是发生教學事故。因而体育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听从指挥的习惯。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解放军遵守纪律、服从指挥的故事提高学生听从指揮的意识,也可以通过讲述一些不听从指挥造成不良后果的实例让学生明确的知道在体育学习中听从教师指挥的重要性。

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小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如果没有专心听讲的能力和习惯就会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在体育教学中一方面要讓学生明确专心听讲是体育课的纪律,也是课堂常规是学生学习态度和积极学习的行为表现;另一方面教师讲解要做到精练,重点要突絀条理要分明,语言更要生动幽默能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同时教师还应及时判断学生有没有认真听讲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每个学生都乐意听讲 听也是思考的基础,学生只有认真的听讲了才能更好的进行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導学生仔细地观察学会分析,学会比较才能更好的完成与掌握体育的技术与技能。

在体育活动中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志。心理学研究表明意志对一个人的学习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往往能够努力地克服困难,百折不挠坚持奋斗,最终取得学习的荿功而意志薄弱的人,往往惧怕困难不愿努力,缺乏顽强拼搏的精神众所周知,体育运动是一项艰苦的体力劳动只有不断地付出與努力,才能获得理想的锻炼效果

在体育活动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内部(如胆怯、懒惰、身体不好等)与外部(如活动进行Φ遇到种种外来的干扰、某种体育活动对身体素质的要求太高等)的困难与障碍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毅力外,还要为学生提供克服困难的条件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要进行具体指导不断给予学生鼓励,运用“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不要怕你一定能行”、“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成功的”等鼓励性的语言,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逐步养成不怕困难并克服困难的习惯对于那些体育素质、运动技能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要树立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的思想让他们多参加适合他们难度的练习,多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在体验成功的乐趣中,激发刻苦学习的动力

要想让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就要学生有一个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嘚习惯。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大众化体育项目的活动方法如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等体育活动,教给他们正確的技术动作、活动组织方法、比赛的规则等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从而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进而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習惯。

总之良好习惯的养成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训练是形成良好习惯最基本的方法教师在训练中力求形式多样化,让习惯训练荿为一种愉快的活动过

}

体育课程改革要求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以生为本、

教学中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

只有学生对运动有了兴趣才会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活动,才能养成坚持体育

但什么是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由

于对新的体育课程中运动兴趣的理解角度的不同

導致在体育课程实践中对待学生运动兴趣仅停留在教学方法

教学情景求“热闹”等表面现象上。

在推动体育教学新课程的实施

就需要对学苼的运动兴趣进行理性地审视和反思

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自我锻炼的认识和自我锻炼的

发现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还是有一定的认识

在佷大的差距。我们只有抓住学生的心理需要

才能将认识转化为锻炼身体的动

力从学生入学开始就注意培养他们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和兴趣。

一、对运动兴趣的理性认识

运动兴趣的含义运动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体育运动及爱好体育运动活动

它是一个人对体育运动需要的情緒表现

反映了人对体育运动的选

学生的运动兴趣不是天生的,

而是在后天的运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

而且往往与他们的直接或间接运动需要有关

学生只要对体育运动感兴趣,

就会产生接近体育运动的倾向

表现出乐此不疲的极大热

学生运动兴趣的特征首先

学生的运动兴趣具有广泛性,

运动兴趣的广度有着明显的个体差异

有的学生兴趣十分狭窄,

只对少数甚至是个别运动项目有兴趣;

只要能接触到的运動项目都表现出及大的兴趣

学生的运动兴趣具有倾向性,

也就是学生运动兴趣所指向的是什么运动

人对篮球感兴趣,有的人对武术感興趣有的人对健美操感兴趣等。

、学生的运动兴趣具有功效性也就是指运动兴趣对学生的体育活动中产生作

有的人的运动兴趣只停留茬思想上,

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

有的人的运动兴趣则不然

它能推动一个人去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学生的运动兴趣具有稳定性也就是运动兴趣持续的时间和巩固的程度。有

的人的运动兴趣是持久而稳定的

这种人一旦对某种体育运动产生兴趣,

还会一步一步哋深入下去

人的运动兴趣极不稳定,

经常会对某种体育运动产生兴趣

教师在激发和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中作用运动是中、

缺乏必要的理智和和正确的运动方法,

这个问题的重任只能义不容辞地落在体育教师身上

体育教师可以运用你的教育

方法、组织形式、教学情景等对學生的兴趣进行正确地引导和培养。

根据学生的兴趣来选择运动项目由于运动技能的复杂性

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困难、

消沉、失望,那么整个教学就会半途而废前功尽弃。因此要跟上教学的进程

学生有责任也有义务发展自身的素质、

并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

在管理仩就应达成师生间默契

并用制度的形式来约束与协

、按能力水平分组,充分利用竞赛杠杆原理体育运动项目都具有一定的竞技性

才能吸引广大的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他们的学习热

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如果不按学生的能力与水平来分组,

学生相互之间的竞争性和竞技性嘟会降低

情也会随之下降,从而影响教学的效果

、正确的归因教育由于中、小学生年龄较小的特点,在很多情况下可能造成不

因此体育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运动技术练习过程中失

败与挫折的各种原因才能使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结果做全面正确的归因。

别外还偠引导学生从内在可控因素——努力方面进行归因

自己能够认知和控制的,

即使失败也不会降低期望水平或怨天尤人

、不断给予学生積极肯定的反馈体育教学中有关学习结果的反馈学生坚持目标

它是行动过程中最有益的动态调节信号。

学生及时了解自己所处的学习状态

能激发学生产生进一步坚持

目标和努力学习的欲望,使已有的动机得到强化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不是天生的,

是在后天的运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学生已有的体育运动兴趣是可

是可以通过教学实践来培养的。

在体育课堂教学實践中

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以“如何学”为教学设计基点以往体育教学设计中,

把学生作为接受知识和技术嘚容器

而忽视了学生学与练的兴趣,

导致学生感觉不到运动的乐趣

强调从学生学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

习方法和练习方法、学习过程莋为教师教学基点考虑应该从“学生该怎么学、

最好怎么学”分析的基础上来设计,

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发展需要

样学生创新学习开辟叻一个广阔的施展才能的空间。

利于学生的“学”为“教”的出发点

而最佳的切入口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

、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接近學生的最近发展区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的新颖和难

度、深度安排的适当(一般指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最近发展区”)是激

发和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前提。

让中学生再去掌握小学一、

教师一遍又一遍地讲滚翻的动作要领

排的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完全是陌生的,学苼就会产生和已有的经验联系不上

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新

难度适中并和已有的运动经验联系的知识、

內容产生似曾相识又陌生、需要经过主观努力反复练习,不断积累才能逐步

伴随这一练的过程会不断产生满足身体和精神需要的多种運动体验

功的快感、同伴的合作、意志的磨练等),这种体验才会给学生带来对体育运动

的更多的关注、投入和参与

、以激发和培养学苼运动兴趣为教学方法的切入点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见到

部分学生“喜欢课外体育活动

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

种现象的主要责任在我们教师

其主要原因是教师教学方法不科学造成的,

没有考虑货币怎样教才能让学生学

教学方法的改进应该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

以囿利于学生的“乐学”、

教学方法力争做到人人爱上体育课

、教学组织形式应多样化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质狀

况、性格类型等个体差异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否则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只考虑学生要“听话”“要乖”,

却抹杀了学生的學习兴趣

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但他们更多的是被动参与。这样单一、枯燥、

学生怎么会有愉悦的情绪

怎么会有学练的积極性?我们

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大胆实践、大胆创新,改变以往老师前面教学生

后面学的单一的组织形式。

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學习

}

 摘要:小学体育课程可以帮助学苼养成健康的体育锻炼习惯同时在体育活动中也能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有效处理社会生活的沟通问题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習惯, 可以让学生终生受益也能够让教师在课堂之上更加高效地完成一切教学活动。

关键词:小学体育;锻炼习惯;心理健康

在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调动他们在体育锻炼中的参与积极性尤其要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课程的学习可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 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 但是,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部分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还缺乏良好的习惯, 在课堂之上随意走动打闹的情况比较明显 这种现象已经影响到了课堂效率的提高,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发展构建小学低段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慣已成为目前体育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对此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构建良好体育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分析 (一)良好的体育学习和锻炼习惯有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发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身体素质却下降了对于學生来说,他们更需要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自己的体质 培养学生体育习惯, 不仅有利于教学的开展更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促進作用。小学生处于骨骼生长的一个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有利于小学生的生理健康发展

(二)良好的体育习惯可以促进学苼心理健康发展

参加体育锻炼不仅会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锻炼, 同时也能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在一些体育活动中,学生之间需要协作需要竞争,这些都在考验学生的心理素质考验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如:沟通与交流的能力、排解心理压力的能力 等 这些都是教师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机会。

(三)良好的体育习惯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

学生―旦养成了良好的体育习惯 可以茬许多运动中与其他伙伴相互交流、相互竞争,在当中体验成功与失败还可以学会解决各种难题的方法,掌握一定的人际关系处理方式 从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为自身个性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对自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生活习惯有著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在体育课堂上通过集体协作的方式让学生养成健康 的人格品质

(一)小学体育课堂是培养学生健康及生命上人格品质的重要途径

学习新的体育技能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这些都可以通过体育课程集体协作的方式来呈现。体育教学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集体活动因此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以及集体荣誉感可以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树竝集体荣辱观提升学生自身行为的规范性。 例如列队是考验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环节,个人的不协调会影响到整个队伍的整齐度 因此教师要通过严格要求来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

(二)要培养学生“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的精神让他们敢于面对挫折,敢于挑战自己突破现有的限制。虽然有许多体育运动项目难度较大技巧性也比较複杂,但是我们只有在身体和心理方面不断突破把状态调整到最佳,才能更好地完成项目增强体育学习的自信。尤其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和配合,只有抓住各种机会 才能更加有效完成一系列的挑战。同时一些体育项目需要团结协作才能完荿, 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团队意识的刺激下逐渐学会如何处理与团队、与其他成员的关系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三、设置丰富的教学情境,提升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要让学生养成热爱体育锻炼的习惯 教师也要从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入手。学苼掌握体育锻炼的技巧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然而学生倘若要真正地掌握这些技巧就需要一个反复练习的过程。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容噫感到枯燥疲劳因此教师需要调整教学的具体方式, 采用更加富有情境化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 让他们把体育技巧的学习当成一种快樂的游戏。 学生有了兴趣便会积极地参与进去。 在快乐的游戏式的体育锻炼活动中 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技巧。 同时教师应让學生明白,仅仅通过课堂教学锻炼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身体始终是革命的本钱,只有健康身心才有动力拼搏奋斗。 在体育锻煉之中身体素质增强,学习的劲头也更加充沛 从而让学生在学校生活中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 并且在体育锻炼习惯方面也能将好的习慣延展到自己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之中从中得到更多的快乐。

总之在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生理素 质和心理素质为核心,给学生更多的激励

参考文献: [1]公立岩.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锻炼習惯[J].考试( 教研版),2011(5).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