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aws,国外还有哪些比较廉价的 iaas paas saas

[转载]不做为云而云的IDC
不做为云而云的IDC
& 2013年1月16日是第七届IDC大会开幕的日子,BingoCC品高云在线是除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以外最重要的国内参展商,(参见:http://www.idcquan.com/special/2012idc/partner.html
)名单中,赫然发现,国外巨头已经盯上了中国的IDC市场,telehouse和前面的两大运营商作为大会的重要的三大参展商加入这次会议。当然这次会议,品高也将会有重磅策略让世人再次感觉到品高在云计算领域不断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而带来的震撼,请大家拭目以待。
其实今天写这篇文章的本身目的不是为简单的宣传品高参加的IDC会议,而是总结最近在支持合作IDC的时候遇到挺多的困惑,想通过这篇文章来讲讲个人的一些观点,也为这次参加IDC大会的各类IDC们提供一些讨论的话题,这些话题本身也是在我和其他IDC沟通过程中的不断困惑又不断清晰的过程,希望对大家能有一些启发。
一、传统IDC为什么要上云
很多IDC会有困惑,我们为什么要上云,那我们看看传统IDC现有的业务有哪些
a、带宽业务 &
b、场地、实体硬件租用业务 &
c、类云业务 (虚拟空间、VPS)
d、其他增值(维护、安全、电力保障等等)
这四类大家都做得很好,云有什么好处呢?
这么多年,大家养成的习惯我们发现,我们必须看美国,美国的IDC目前受到大量提供云服务商冲击,美国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我们看看美国会有哪些云服务商,如果是业内人士就知道了主要这几家
1、提供IaaS的亚马逊AWS等(当然谷歌也在服务)
这些云服务是如何冲击传统的IDC业务的呢
a、带宽业务的冲击
目前国内带宽的计量消费市场有两种一种是时间+带宽峰值计量方式,另一种是流量计量方式
而我们IDC一般都选择第一种方式来计量,那么亚马逊和品高云可以提供什么方式呢,根据用户的不同,我们再后台都能够获得准确的流量值,结合不同的计费模式和计费需求,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这样的服务,我们称为弹性网络IP服务(Elastic
IP),能获得准确可靠的数据才可能弹性,行业用户和互联网用户会跟进不同的需求选择最经济的套餐来满足他们的常规需求和突发带宽需求。这样的服务,用户没有道理不心动。
b、场地、实体硬件租用的冲击
云服务上所有的云能力都是一个整体,用户需要多少性能的vm就购买什么性能实时计算或者配额,所有的选择都是自助的,自助的计算能力配置--弹性计算服务(EC2),自助的存储能力配置--弹性存储服务(EBS),用户通过,云监控服务(Cloud
Watch),在获得更详细的底层数据后,既可以用,简单通知服务(SNS),来通知自己,也可以通过不同技术的结合实现弹性:应用负载均衡服务(LoadBalance)、自动伸缩服务(Auto-Scale)、云能力编排服务(CloudFormation)等等,这些都是国际通用的标准,你的软件支持这些标准开发,在每个专业的IaaS商上都能跑起来,甚至我们可以,传统应用的自动化部署服务(Beanstalk),不光是扩展vm而是自动化的扩展出完整的软件三层构架(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层),里面包括各种信息(网络、存储、计算能力等等)等等,这些云上提供的能力,而且远低于传统用户自己购买硬件、维护硬件的成本,这种方式,用户一旦依赖之后,传统的IDC是不是会有危机呢?甚至消亡呢?
c、虚拟空间、VPS等类云业务的问题
这些类型的业务往往被很多小的IDC包装成云业务来忽悠用户,如果用户关注规模很小而且不考虑扩展,这些需求或者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但虚拟空间和VPS,这种批发转零售的业务真的有足够盈利去保证好的用户体验吗?在和圈内的中大型IDC沟通中,可以发现,这类业务,利润低、维护度高、用户自主性差体验性差、安全隔离困难等等,用户附加值小导致他们慢慢把这类业务转给更小的IDC去接手,如果真的关注服务品质的用户也会陆续转到专业的云IDC提供商
d、其他的增值服务
云上会有各种各样的增值业务,很多IDC也被IaaS、Paas、SaaS所困惑失去判断方向。本人曾经拜访过一个省级电信的大型云供应商的云负责人,他对于IaaS一脸的不屑,说这类技术如果2009年来提还很吸引人,现在已经是过气的技术了,还很强势的说,我们这样的企业对IaaS已经没有兴趣了,我们关注的是PaaS和IaaS。对这种观点,我本人保留意见,具体观点我们看看下文。
二、传统IDC要上什么样的云
&国外的云服务商大致三大类,我们看看行业大致划分的IaaS、PaaS、SaaS提供的服务和各自竞争优势定位,然后我们在看看传统IDC适合哪种转型。
提供IaaS的亚马逊AWS,谷歌的GCE&
(廉价、高自动化、高可用、高安全)
作为国内全面兼容AWS服务的云提供商,我们看看目前品高的BingoCC合作的云服务商(目前包括四川电信的天翼云、中通服的广信云等等)可以做什么,他们可以在廉价的、高自动化的IaaS基础上,在开发自己品牌PaaS、SaaS应用,也可以帮助用户构架PaaS、SaaS,苹果的icloud有部分机器就是租用亚马逊的AWS,Salesforce租用的是亚马逊的AWS,Facebook也租用亚马逊的AWS,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对了DropBox的成长也是在亚马逊的AWS上长大的,这是互联网应用。行业应用需要的云服务也可以订制,品高针对行业应用提供的云服务包括:大数据处理服务(Elastic
MapReduce、NoSQL非关系数据库服务(NoSQL)、数据库缓存服务(ElasticCache)、简单存储服务(S3)、3D渲染农场服务(3D
Render)、关系数据库服务(RDS)等等,虽然这些服务不是每一个用户能用上,只能让部分的用户提供自动化程度帮助他们大幅提高生产率或者使这些客户后台更强的高可用性,这些服务无论哪一个服务传统的IDC都不能具备。传统的IDC会进入博物馆吗?
失去廉价、高自动化、高可用、高安全的Iaas做保障、任何PaaS、SaaS都将失去市场竞争力,更像是空中楼阁。
参考:品高云以上可以提供的部分云能力,更多详细内容请参考http://www.bingocloud.cn/?p=718
提供PaaS的Google 的App Engine,微软的&Azure&
(足够的技术沉淀和市场号召力或者行业优势大数据)
看到巨头们也在做这一块,和国内也有新浪的SAE和阿里云ACE,PaaS提供的类似IaaS+通用中间件平台(GAE和SAE),对于PaaS的盈利模式其实是最不清晰的,我们可以看看Google掉头做IaaS和微软在AZure加入IaaS特性的举动,在国外提供PaaS服务的厂家,面对PaaS营造一个封闭生态系统的困难,必定需要有长期坚持下去的决心,(题外话,个人认为,如果要做PaaS,苹果才可能容易成功的,看看雷锋网这个旧闻,http://www.leiphone.com/0415-apple-new-patents.html
,如果苹果把这个开发兼测试平台,打造PaaS,结合苹果消费市场的吸引力,这才是最恐怖的)和替代传统OS的野心,这种不清晰的盈利模式和不透明的计费方式,和各家不同的封闭标准,很难段时间被行业用户所接受。要搭建起一个有客户愿意用的PaaS平台,要不你有足够的技术沉淀和市场号召力(如微软、谷歌等等),要不你有行业优势大数据(如谷歌地图、Salesforce、国内政府准入许可等等,这些数据并非任何公司可以轻易拥有的)。虽然这个市场看上去很美,但在国外仍被认为是块还不成熟的市场,目前要实现盈利非常难。而且真的哪家公司有核心数据的话,如果不是市场足够大,小的PaaS商存在的意义并不是很大,它不如直接去做SaaS,更容易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另外行业中也有iPaas的说法,这里PaaS其实就是IaaS服务的延伸,亚马逊AWS和品高的BingoCC的某些服务也可以定义iPaas范畴。
提供SaaS的Salesforce、微软的Office365等
(专业技术优势、行业细分优势和完整的生态系统)
Salesfarce这样的公司成功不完全是靠技术,他的成功除了技术之外,还有几点
专业技术优势(亲和的界面、高效的数据库优化等等)
行业细分优势(salesforce准确的找到了CRM和HR市场的需求,再中国个人甚至认为大量的市场需求基础,一个五金在线财务软件系统或者一个在线测试系统都可能成为另一个成功SaaS的典范,行业需求分析到位,做得透彻才是优势)
完善的第三方开发商生态系统,这个才是最牛的,每个客户如果都是你自己去订制需求,Salesforce肯定不会有今天的成功。
成本的控制,这一点往往是大家忽视的,我们前面提到Salesforce的服务器租用的是亚马逊的AWS的,他们买不起服务器吗?不是,原因就是成本控制,他们自己做每一个直接用户不是更好吗,原因还是成本控制,了解自己擅长什么,做好第一点和第二点就够了。那么反过来,不具备专业技术优势和行业细分优势的IDC有可能把SaaS做好吗?答案可想而知。
三、传统IDC未来怎么卖云
这个问题其实一直困扰着我,帮助传统IDC转型,品高可以提供几乎云上所有的技术从IaaS(BingoCC公有云方案、品高云私有方案)、PaaS(BingoTouch等)到SaaS(我们的云OA、有我们的云桌面还有地铁云SaaS方案等)这么多的方案是不是每一个都适合IDC去推广呢?最近我也和合作IDC有过交流,面对市场的诱惑他们愿意把所有的方案都打包进去,可是真的就合适吗?
我们看看之前总结的国外做云的服务商各自的优势吧,或者我们能找到一些启发
IaaS服务优势定位(廉价、高自动化、高可用、高安全)
用户迁移的成本最低,用户可以把传统环境直接迁移到云里,除非要使用到云的新功能(如云的弹性、简单云存储等等),否则应用不用做任何应用的改造。同时在迁移之后分布改造部分应用获得云上更多的自动化功能(如云能力编排服务、应用部署服务等)
PaaS服务优势定位(足够的技术沉淀和市场号召力或者行业优势大数据)
用户需要有专业的团队去改造应用,选择任何一家的标准都必然是封闭的,对用户只有成功还是失败两个选择,不是新应用风险肯定不是大中型公司能够承受的。
SaaS服务优势定位(专业技术优势、行业细分优势和完整的生态系统)
这方面的应用更多适合中小型企业,只有做通过的SaaS才可能有广泛的市场,和更专业的产品投入,在生态系统没有形成之前,任何一次大规模的定制开发,都会影响SaaS服务提供的可行性。用户的体验成本是最低的,但一旦选择之后,选择一个合适的第三方服务商才是SaaS服务采购成功的关键。
看了乙方的优势和甲方的风险,我们再看看整合行业,传统IDC是如何划分的呢,参考这篇文章《IDC行业在国内和国外的分类划分》
按照文中把国内IDC划分为电信运营商、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其他服务提供商,或者和之前三类云服务商一一对应,越是有资金优势的企业越具备运营IaaS的优势,而其他服务商如果有行业背景,便可以考虑自建或者购买廉价IaaS基础商搭建SaaS形成自己新的行业优势,云的目的就是提高服务的粘性。IaaS是所有云的基础,无论你是不是做虚拟化,大量服务器的管理和调度,是自建还是购买将是传统IDC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那么对内部云的效益的评估,是不是足够廉价、是不是具备高自动化、有没有考虑多种可能的高可用性、安全方面有没有加固。这些问题你如果不去考虑,用户未来也会去比较,如果你想跳开这些问题,直接去做PaaS和SaaS,不好意思:
你失去了一个扩大优势的机会
你进入了一个目前不具备优势的市场
你还为自己背负了一个随时可能会随着需求上升而随时爆炸的成本炸弹。
你可以不计成本对吗?那我就只好拈花微笑了。
小IDC肯定不会不计成本,那就细分你的行业,或者做市场整合,很多技术可以帮助大家成功,具体内容这次IDC大会,大家可以去品高BingoCC的展位看看,或者会有不少的启发。
回顾一下那次某省电信公司的拜访,我们突然发现国内最大的运营商的省级公司也是为云而云,那对甲方的角度呢?如何采购云、用好云,他们首先考虑的是风险,而不是收益,现在在推广云的服务和应用中,我们往往通过强调收益,甚至制造收益来达到忽视风险目的,以下文章《云计算“售卖”战术 10种方法说服CEO》
这样的文章在百度可以搜到很多,可是很多观点看上去是制造出来的收益,内行看来就是笑话一箩筐,十个说法,九死一生。我先罗列一下他的观点。
1,解释它是如何工作的
云计算不是很好理解。所以一定要向首席执行官解释它是如何工作的。你可以解释说,无论他们在哪里,他们都可以访问来自网络的信息,他的所有员工也能够这样做。
&(这样的解释很可笑,如果移动办公就是云,那我们不用改造应用了)
2,告诉CEO它能省钱
尽管云计算启动时是会花费一些钱的,但你要指出,它也会省钱。因为,有了云计算,你的公司不需要再投资于高性能的计算机,或复杂的桌面软件了。在大多数情况下,云计算解决方案随着使用时间的延续,它的成本比桌面软件更少。这可是一个不错的替代。
&(这样的解释一样有问题,不购买服务器,但一样需要购买IaaS服务,不是所有应用都适合放在运营商的云里,如果是企业核心数据,放入云之前就需要慎重评估,非核心数据,或者经过谨慎评估的基于互联网的应用才可能通过云的方式节省成本)
3,它能让员工的工作更高效
您的员工无论他们在哪里都能够访问云。这也是云计算服务独特的吸引力。使用云计算解决方案,你的员工可以在家里,度假地,或任何其他地方工作。使用云,老板们就可以期待更多的生产力了。
&&(这样的解释是第一个观点的重复,希望作者百度一下,什么叫VPN和专数据线业务,笔者从事数据安全业务6,7年,这种技术已经非常普遍在使用)
4,它还可以在其他地方降低成本
云计算解决方案能从整体上为全公司降低成本。然而,这些成本降低往往是隐藏着的。使用云服务,你可以长期地节省软件费,降低员工的相关开支,并做出更好的硬件采购。但是,如果你的CEO看不到这一点,这就是个问题了。
&&&(这样的解释是挺糊涂的,到底哪方面的软件费用减少了?员工什么开支降低了,就是这样文章肯定让不少CIO们纠结不已,说云的都是忽悠的,云什么时候可以降低成本给几个关键术语大家可以百度一下,去IOE化、传统应用的自动化部署服务、安全管控云,或许会有些启发,但变更成本的代价是风险,所以事先我们分析好风险再伺机而动,才能事半功倍)
5,减少软件供应商的影响
目前,软件供应商是比较强势的。无论你喜欢不喜欢,由于你依赖于某个解决方案来完成你的工作,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无论成本多少,你都被牵制住了,无法改变什么。但是云服务提供一种新的解决途径,在使用过程中,你会发现软件供应商的影响力越来越小了。
&&(这样的解释,问题更大,用IaaS,以前什么软件开发商依然是什么软件开发商,最多你会要求他去做去IOE化的部分工作和iPaaS的有很好支持,这些反而初期会增加你的成本,如果你想降低成本选择SaaS的方案,那么你又必须去面度,服务商提高用户粘度的策略,可以说使用SaaS服务的甲方对软件供应商的依赖程度反而是更高的,采购成功后,成本会有大幅度的降低)
6,灾难恢复
恢复丢失或被盗的数据可能是你和你的首席执行官都非常关注的事了。但由于云计算解决方案把重要信息存储在网络上,所以,如果最坏的情况发生了,你不需要担心你的所有数据都找不回来。网络存储是云服务的一个重要优势。
&(这样的解释,本身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成本问题,云上帮助你有了更廉价的异地甚至异国的灾备中心,但灾难的备份和恢复,传统是如何解决,云上一样需要同样的办法面对,这方面无法节省任何成本)
7,解放IT部门员工进行其他工作
目前你公司采用的许多服务和解决方案都占用了IT部门员工很多时间。他们需要检修故障,更新软件,处理很多突发事件等,这些都占用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使用云,你可以让他们从这些琐事中解放出来,进行其他重要工作,你的公司也将从中受益。
(这的观点确实很重要,随着人力成本的增加,无论那种云服务都会把IT人从琐碎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这点是云的优势)
8,它提供了更多的产品选择
云计算有个很不错的应用就是你可以在广阔的空间里得到更多的解决方案。你是否想从谷歌或IBM得到一个不错的应用,ok,你立刻就能应用它。这样的灵活性一般是首席执行官们的最爱--你应该指出这一点。
(这的观点不是云的优势,而是互联网的便捷,对行业用户而言,不能链接企业自身大数据的应用,都不会有太大的价值)
9,它支持移动互联
云计算还有个非常有利的方面是,它支持移动互联。现在越来越的员工都很依赖移动产品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公司部署了云服务,能让你的员工更多地利用他们的移动终端进行工作。而现在大多数云计算服务提供商都提供移动APPs,这是一个双赢。
&&(这样的解释是第一个和第三观点的再次重复,移动互联不是云)
10,有利于竞争
首席执行官都关心市场竞争的问题。你应该指出,在目前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提供云服务可以大大提高公司的定位。因为云是未来的大势所趋,让它尽快为你的公司赢取市场竞争的胜利吧,因为再过2年,没有使用云计算的公司,就已经out啦。
&(这个解释是整篇胡言乱语最好的总结,为云而云,没有任何的意义,即使是老牌的IT巨头惠普都倒在云的面前,收购Autonomy想做云服务,收购Palm想做云端,云的未来,会有不少IT巨头倒下,更何况是传统公司,甲方需要的是更多是实惠、更大的收益和更小的风险,云服务商必须在用户角度去考虑这些问题。)
通过全文的回顾,建议资金有优势的IDC,推荐提供通用IaaS方案,这样的方案通用化更高,用户迁移成本低,应用改造小,只要评估好合适的专业技术成熟的合作伙伴,对应投入的技术支持也不会太多。在一个有强大优势IaaS平台的基础上,选择更多专业的软件商合作来提供PaaS、SaaS解决方案(如云桌面、云OA和传统应用的云优化等等),使用各种通用云标准,更好的发挥云的优势,逐渐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而专业化度较高的IDC可以采购大型IDC建立廉价的IaaS服务的基础上,依托自己专业的行业优势基础上,构建自己专业的开发和销售团队,提供SaaS服务。
而在政策能够获得政府支持的IDC可以有限的评估一下PaaS的机会,把大数据中心的机会抓在自己手里,但成也政策,败也政策,非市场化的行为总是会有风险,所以底层如果有一个好的IaaS平台,既可以帮助降低自身PaaS的成本,也可以为未来风险的不确定性,把限制的资源释放出来提供通用的IaaS服务(Azure走的就是这样的回头路)。
总结,不做为云而云的IDC很重要,做云之前先分析好自己的优势,客户的细分,用户采购的可能性再开始云IDC的规划,才是对客户,更是对自己最好的承诺!
微博:http://weibo.com/chenzhancn
2013年1月15日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2 Items in my cart
122.38 EUR
& & 根据Synergy Research Group在2017年初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底,AWS云服务在全球公有IaaS市场份额已达45%,高于微软、谷歌和IBM的总和;在全球公有PaaS市场,AWS的市场份额基本与Salesforce、微软和IBM的总和持平;而在私有云管理市场,AWS仅次于IBM,名列行业第二。在亚马逊公布的2016年的业务财报中,AWS 业务全年营收达到 122 亿美元,运营利润为 31亿美元,全年同比增长44亿美元,在大多数厂商仍然艰难的实践云计算业务转型的时候,亚马逊竟然能实现如此之高的业务增长率,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 一、回顾AWS发展之路&& & 早在2006年云计算概念还没有出现的那个时代,亚马逊就推出了AWS(Amazon Web Services)。当年亚马逊为了解决内部各项目团队协同开发的问题,需要构建一套通用基础设施服务的体系,用统一的标准化接口将整个团队串联起来,提升项目团队的开发效率,由此Amazon Web Services应运而生。这套体系在内部应用并得到逐渐完善之后,亚马逊开始对外提供服务。&& & 在实践过程中亚马逊发现,企业除了在基础工具上有需求,在计算、存储资源上同样存在痛点。一个新的想法是,将计算资源、存储资源也作为一种可按照需求动态分配和在线使用的资源提供给广大企业。在这一思路的引领下,2006年8月,AWS推出亚马逊弹性计算云,也就是大名鼎鼎的EC2,成为第一家向市场推出现代云基础设施服务的厂商。&& & 最初,AWS主要是为初创企业提供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随着业务发展,AWS的产品不止于计算、存储、数据库、网络等架构服务,而是逐步扩展到整个云计算领域。客户群体不仅仅是初创公司和开发者,传统大型企业也开始使用AWS的产品。经过十多年发展,AWS的业务变得全面而庞大,提供超过70种产品及服务,是全球云计算产品线最完整的云服务厂商。&& & AWS产品线包括计算、存储、数据库、平台迁移、开发工具、管理工具、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移动服务、应用程序服务、物联网等。与很多行业巨头不一样,亚马逊是一家云计算公司,同时也是一家有着云计算应用需求的企业。亚马逊的云计算业务之所有能实现如此高速的增长,主要原因在于亚马逊的产品都是从自身的需求出发,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能清楚的了解企业目前在云计算应用过程中所面临的难点和问题,因此推出的产品能更贴近企业的需求。&& & 二、自由是AWS最大魅力&& & 在&AWS re:Invent 2015&大会上,AWS高级副总裁Andy Jassy曾提出打造&自由&的云服务这一理念。他认为云服务最终应该实现六大自由,包括使用IT基础设施的自由、挖掘数据的自由、让数据在云间穿梭的自由、选择数据库的自由、选择迁移方案的自由、享受安全的自由。这六大自由不仅仅是AWS的追求,也是广大云计算用户所期盼的。为实现这种&自由&,在过去的四年里,AWS根据成千上万客户的不同需求对系统进行了重塑,大量的ISV公司、上千个系统集成商以及更多的创业公司在AWS上得以高速发展。&& & 具体来说,为实践这六大自由,AWS推出了不少产品:&& & 使用IT基础设施的自由:用户希望云厂商基础设施的支持能力十分强大,希望能有统一的平台提供所有的支持。目前AWS在IaaS云基础设施领域已经做到了全球第一,市场份额比排名后三名的总和还要多。Amazon Web Services 提供了大量基于云的全球性产品,其中包括计算、存储、数据库、分析、联网、移动产品、开发人员工具、管理工具、物联网、安全性和企业级应用程序。这些服务可帮助组织快速发展、降低 IT 成本以及进行扩展。很多大型企业和热门的初创公司都信任 AWS,并通过这些服务为各种工作负载提供技术支持,其中包括 Web 和移动应用程序、游戏开发、数据处理与仓库、存储、存档及很多其他工作负载。&& & 挖掘数据的自由:云计算使得数据的获取和获取更为容易,AWS推出了很多数据库方面的新服务。以前只有技术人员掌握数据分析的能力,现在任何的非技术人员(如业务人员)借助AWS也能够拥有这方面的能力。AWS的Amozon QuickSight能使得数据处理速度极大提升,数据可视化效果大为改观,除此之外用户可以借助掌上设备移动化处理和分析数据。由于采用极简的设计原理,可以实现不同的数据源的自动识别、不同数据类型的自动关联、最佳虚拟化方案的自动选择、分析工具的智能推荐,以及对分析结果的全操作系统支持和团队共享。&& & 让数据在云间穿梭的自由:随着物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数据正在从各类终端产生,这些数据也要不断被传输到云上,所有的过程都应该是自动化的,当然这个过程也得是加密的。你能想象把一个个保险箱大小的盒子快递到AWS就完成了PB级别数据上云传输的难题吗?Amazon Snowball就是这样一个产品!Amazon Snowball之间可以通过100G网络互联,当然也支持加密、防篡改、防撞击等安全特性。通过对250PB数据传输的结果显示,其成本降低了80%。此外,Amazon Snowball还支持传统数据的迁移。&& & 选择数据库的自由:众所周知,数据库的技术变革非常缓慢,在数据移植方面传统厂商对用户有着诸多限制,再加上数据一致性和正确性的要求,尤其是不同数据库引擎之间的迁移变得十分困难。亚马逊推出的Amazon MariaDB可实时监测数据库迁移状况,AWS Database Migration Server可以用最小的时间来完成数据的迁移工作。&& & 选择迁移方案的自由:由于业务的差异,每个公司的云计算迁移方案是不尽相同的。通用电气的CIO Jim Fowler回顾了与AWS合作4年的历史,他坦言,GE的数据中心是分散和独立的,他们2000人的技术团队所开发的软件算法就是GE核心的竞争力,这些庞大的资产都需要入云。借助AWS的云迁移方案,GE把现有的9000多个workload迁移到AWS,只保留4000个在自己的数据中心。此外,如埃森哲、强生等公司与AWS有着深度的合作,不管是私有云、公有云还是混合云,客户都可以自由选择迁移方案。&& & 享受安全的自由:曾几何时,安全和业务是一对冤家。AWS的产品通过了许多安全认证。为保证平台的安全,AWS也发布了WAF防火墙,开发了身份管理软件和广受欢迎的Config模板。AWS也推出了AWS Config Rules和Amazon Inspector来满足用户对安全的需求。让客户不必纠结业务发展和安全问题的平衡。&& & 三、AWS支撑制造业转型&& & 通用电气CIO JIM Fowler曾对媒体表示,通用电气公司内部有9000多个应用系统、300多套ERP系统、34个数据中心,截止2015年底,已经有过半的系统部署在AWS上。将传统IT架构上的业务系统迁移到AWS上,使得通用电气在过去的一年中IT投入成本总体减少成本52%。&& & 就此他举了一个例子:在通用电气公司内部,原来维护一个系统配置及应用需要60万美元每年,部署到AWS后成本降低到6000美元,部署时间从20天缩短到2分钟。因此,未来三年通用电气将会把9000多个应用减少到4000个,并且全部迁移到AWS上。原有的34个数据中心将缩减到4个,发挥云计算的价值。其实,除了支撑传统制造企业将IT系统向云平台迁移之外,AWS还有物联网产品及解决方案。&& & 在工业物联网领域,除了我们所熟悉的GE、西门子这些工业级设备厂商的工业物联网平台之外,亚马逊这也有非常不错的物联网产品。在2015年10月举办的&AWS re:Invent&大会上,亚马逊就针对工业互联应用发布了全新AWS IoT平台,依托该平台,汽车、涡轮机、传感器和灯泡等设备都能够通过网关设备方便地连接到AWS服务,从而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存储、处理、分析联网设备生成的数据并采取行动。目前,AWS IoT在美的集团得到了应用。&& & 在大数据领域,AWS 提供了一套全面且完全集成的云计算服务产品组合,可帮助您构建、保护和部署大数据应用程序。借助 AWS,您无需购买硬件,也无需维护和扩展基础架构,因此可以将您的资源集中用于发掘新的洞察。AWS的大数据服务能够构建几乎任何大数据应用程序,方便帮助您收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可视化云中的大数据,包括数据仓库、点击流分析、欺诈侦测、推荐引擎、事件驱动 ETL、无服务器计算和物联网处理等多种典型应用。&& & 在人工智能领域,Amazon AI 服务让每位开发人员均能使用自然语言理解 (NLU)、自动语音识别 (ASR)、视觉搜索和图像识别、文本转语音 (TTS) 及机器学习 (ML) 技术。Amazon AI 服务采用由数千名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专家通过亚马逊构建的高度可扩展的产品和服务,来提供可扩展且富有经济效益的高质量、高精准 AI 功能。此外,借助 AWS Deep Learning AMI,AI 开发人员和研究人员能够在 AWS 的大规模计算基础设施上,快速简单地开始使用任何主要深度学习框架来开发复杂的自定义 AI 模型,体验新的算法并了解新的深度学习技能和技术。&& & 四、总结&& & 随着制造业转型的深入,特别是智能制造战略的持续推进,传统IT基础架构已经难以适应企业对高效灵活的业务应用的需求。云计算的优势是可以将企业的固定资产转为一个可持续的成本,不用花太多钱进行前期投资,让企业将更多的资金用于运营。云计算系统部署周期短,可能几分钟或几小时内就能完成,不会像传统IT系统部署那样动辄几周、几月甚至一年。AWS已经在通用电气、美的集团等国内外大型制造企业中得到了部署和应用,并得到了这些企业的高度认可。未来AWS将强化与中国制造业的深化合作,支撑中国的智能制造转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aas怎么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