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到底该不该儿童背古诗词

用户等级:大学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544 小时
金币:74268
<em id="authorposton09-11-30 07:08
查看: 6483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文明长河中的璀璨明珠,它历经岁月的冲刷却永远焕发着迷人的光彩,语言精练含蓄,音节和谐明快,&#65279;意境悠远深长。
& && && & 并且,身边已经有不少的朋友同事都曾经教自己的孩子背过古诗词
& && && & 一个语文老师,一个学校的才子,在他女儿一岁多时就教她背了很多唐诗
& && && & 一位数学老师,妻子专门在家教孩子,三岁时他儿子能背下《唐诗三百首》最让我讶异的是他能一字不差地把《长恨歌》背下来!&#65279;
& && &&&要不要教孩子背古诗词?我开始纠结于这个问题
& && && &因为我没有找到充分的理由
& && && &在互联网上一查,发现竟然有许多的早教专家反对&#65279;教孩子背古诗,原因不外乎这几种:
& && &&& 一、三岁之前,孩子对古诗词根本不理解,让他们背,只是机械记忆,根本没有理解,并且最重要的是,三岁之前的记忆对孩子来说只是暂时的,过了三岁,会全部归零,(这应该很有道理,因为我根本记不得自己是怎么吃奶,怎么学走路的。)我的那位才子同事也跟我说:他教女儿背的诗,现在全忘光了!
& && &&&二、孩子的童年最快乐,如果给她们强加这么繁重的学习任务,她们将感受不到童年的美好,这将会成为她们一辈子的遗憾甚至阴影
& && &&&三、就算只为训练记忆能力,可以背儿歌,没有必要背这么深奥难理解的诗词,儿歌简单易教,而且贴近孩子生活,她们乐于接受&#65279;
& && & 四、记忆能力好,是否就可以成才?我的同事给我举了个例子,另外一位老同事,记忆力非常好,过去几十年的历史事件,如数家珍,但却没什么成就。也就是说,仅仅为了训练记忆力而花费大量的时间,浪费孩子最美好的光阴,似乎得不偿失。
& && &&&这些理由,已经足够充分让我赞同不背古诗了。
& && &&&可是,我还是有一些很不成形地微弱的想法:
& && & &#65279; 一、三岁之前的记忆真的被全被抹去了吗?三岁之前的记忆对人以后的学习生活真的没有一点作用吗?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 && && && & 那为什么我们是一岁左右学会吃饭学会走路的,而不用从三岁开始再学一遍?
& && && && & 这应该说明三岁之前的记忆是有的,只是很少有人能记起来&#65279;
& && && && &几个事例或许对我们有帮助: & && && & 钱学森3岁时,显示出非凡的记忆力,已能背诵上百首唐诗、宋词,还能用心算加减乘除。邻居均说钱家生了个 “神童”。钱母善于采取启发教育。她给钱学森每日安排的功课是:清晨准时起床,加强身体锻炼,早饭后就教儿子背诵唐诗。累了,就让儿子看一下儿童读物。下午或者教儿子画画,或者写毛笔字,每日如此,幼小的钱学森从小就树立起良好的读书习惯。
& && && & 钱学森幼年时的背诵对他惊人的记忆力和以后成为新中国最杰出的科学家是否起作用?&#65279;
& && && & 鲁迅先生小时候,父亲对他极其严厉。要求他背诵了许多古诗文。他那时是深恶痛绝的,并认为一点用处也没有,因为以后全都忘记了,或者是根本不理解。但鲁迅先生在小时候背的古诗文对他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是否没有一点作用呢?
& && && & 李白也是六岁能写文章,三岁左右就能背诵许多经典古籍,这对他以后成为诗仙&#65279;是是否起作用?&#65279;
& && && & 我在网上查的资料:
& && && & &#65279;心理学上认为人的记忆一般是在三岁之后。 那么,是不是三岁之前没有记忆呢?回答是否定的!也就是说,三岁之前人是有记忆的,不过这记忆像我们放在箱底的衣裳,很少穿过,所以从来没想起来过
&#65279;& &&&既然三岁之前保留有记忆,而这记忆又回忆不出,是不是这种记忆都是一些无用的信息呢? 回答同样是否定的&#65279;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3 岁前儿童的记忆之所以不能永久保持而出现“幼年健忘”,一方面是因为3岁前儿童大脑皮质细胞的反应性高,他们往往容易识记所观察到的对象的全部细节。另一方面也是因为3 岁前儿童脑皮质的各个区域还没有完全成熟,儿童识记的材料促使了大脑的发育,而发育的脑区的结构又控制了先发育的脑区,妨碍了原先记忆的东西,使人不能回忆起更早发生的事情。    但是这种记忆决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构成大脑以后思维能力的基础。正如我们都知道数学中方根的意思,可是我们都忘了方根的算法,需要时便去查方根表。当我们会算方根时,才有了方根表,可是习惯了方根表后,我们便忘了方根的算法,但是能说方根的算法不重要吗?三岁前的记忆便如这方根的算法!
& &&&也就是说,三岁之前并不是没有记忆的,我们在三岁之前教孩子背诗对孩子来说并不是没有作用的。那么作用大不大,看上面的例子,或许它们能给我们一点启示。&#65279;
& &&&二、背诵古诗词和孩子的快乐生活矛盾吗?
& && &&&试验说明,背古诗词花的时间并不多,并不会因此而让他们整天生活在学习当中,享受不到童年纯真的快乐
& && & 而且,现在孩子们已经会背很多首儿歌了,都是他们非常喜欢的,比如《小兔子乖乖》,教了后,孩子们就能全部背下来,并且还能配合手势,边跳边唱,这是因为他们非常喜欢这首儿歌&#65279;
& & 三、用背儿歌的形式代替古诗词,是否更好?
& && && &应该说两者各有优势。儿歌&#65279;贴近生活,简单易懂,而且内容都与孩子喜欢的动物、生活有关,孩子更喜欢,更容易接受。背诵儿歌的效率可能更高。
& && &&&&#65279;中国文字原本就蕴含着艺术美,周作人先生说,中国汉字具有游戏性、装饰性与音乐性的特点。 而中国古典诗歌更浓缩了我们母语的精华,以其特有的节奏感、韵律感、美观性等特质,从古到今始终散发着迷人而高贵的气质。
&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伊莉老师是这样看待儿歌和中国古诗词的区别的:
& && & 近年看过一些资料,有的人反对在孩子小时候教他们读古诗。认为孩子不理解,只是鹦鹉学舌地记住一些音节,所以提议在孩子小时候应该教他读儿歌,不要背古诗。我个人不太认同这样的观点。
& & 艺术首先需要感知,幼儿学古诗并不重在理解,古诗词平仄押韵,韵律感非常好,良好的感知自然会慢慢形成“理解”。觉得古典诗词陌生难懂,这是大人的事,孩子则没有这种疏离感。儿歌可以教孩子一些,但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取代古诗。每个人的学习时间都非常有限,我们应该把最好的东西教给孩子。如果家长拿出读儿歌的轻松和愉快来教孩子读古诗,孩子是感受不到这两种文字在愉悦感和美感上的差别的。
& & 另外,儿童时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阅读和背诵的东西,真正会刻进脑子里,内化为自己的智慧财富。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童年时代的背诵,不要让孩子把时间浪费在一些平庸之作上。以唐宋诗词为主的古典诗歌,我觉得它值得一个人从小背到老。
& & & && & &&四、记忆能力好和成才是否有必然的联系?
& && && && & 这肯定不是必然的。成才靠的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只有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能成才。现代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比如一个人光记忆力好,没有好奇心、想像力,没有创新能力、没有好的情商,想要成才估计很难。
& && && && &所以,把背诵古诗词当作早教的全部,认为一个孩子能背很多诗词就是很优秀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 && && &&&说了这么多,那么古诗词,背还是不背?
& && && &&&我觉得有几个前提:
& && && & 第一、如果你对孩子的早教根本没有概念,或者是根本不赞成早教,你肯定不会背
& && && & 第二、如果你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顺其自然,无为而治,&#65279;没必要背
& && && & 第三、如果你对孩子的教育没有持之以恒的信心,也没必要背,因为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早教,0到3岁只是开了个头,教育应该是从0岁到18岁贯穿始终的&#65279;
& && && & 第四、如果是为了背诗而背诗,只求得一个背诵了多少诗的结果,更没必要&#65279;背
& && && & 那么,如果背诗词不是为了背诗词,那是为了什么?我想说的是:
& && &&&一、我早教的目的并不是让她学更多的知识,而是希望她长大后有学更多知识的能力
& && &&&二、早教最重要的目的是训练大脑,不仅仅是训练她的记忆力
& && && && & 用中国的古话说:“脑是越用越灵光的,不用是会生锈的。”
& && && && & 用现代的科学理念来说:“普通大脑约有1000亿个神经功能细胞,信息贮藏的理论容量相当于藏书量1000万册的美国国会图书馆的 50倍。 目前我们开发的大脑潜能平均只有5%左右,约有95%的大脑潜能尚待开发与利用,即使像爱因斯坦这些科学精英的大脑的开发程度也只达到13%左右。按照这样的理解,开发大脑潜能,让宝宝变得更加聪明起来并非什么天方夜谭。
& && && && &&#65279;用现代的科研成果来说:人的脑突触越多,记忆力越强。那么脑突触是怎么形成的呢?当人的感觉器官接收到外界的刺激,脑细胞间就会形成突触,传递相应的信息。在脑突触高速发展的阶段,接受到相同信息所产生的突触就比较多;相反产生的突触就比较少
& && & 三、把背诗词当作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入口,让孩子在接触中感知,在感知中熟悉,在熟悉中感悟
&#65279;& && &&&那么,到底应该教孩子背诗词?我的初步想法是:
& && & 不把背诗当作任务,而把它当成一种享受,让孩子爱上诗词
& && & 不硬性规定数量,视情况而定,喜欢背,就多背点,不喜欢就少背点或不背
& && & 从她喜欢的诗入手,慢慢由儿歌过渡到古诗词,或是两者各占一半
& && & 不把背诗当作炫耀的资本,做到动机单纯
& && & 最重要的一点,每天花的时间不能太多,要保证孩子尽情玩耍的时间&#65279;
& && & 开始了就要坚持下去,不论结果,坚持就是胜利!
& && && && &
&#65279;& && & 后记:
& && && &&&关于背不背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有用还是没用,应该还是不应该,也请教过很多孩子的同事,在网上也找了很多资料,这几天,终于把这个问题彻底想透了,就把这个思考的过程记下来,和大家分享。或许你们有不同的见解,希望听到大家不同的意见,我们共同探讨交流
大家好,望好友们多多来串门、访问.
啊.亲,我在使用#华为网盘#!无限存储空间(2T;2000G),照片、音乐、视频、各类型文档永久保存!U盘、电脑损坏、本地文件丢失统统不用怕了!点这链接立即领取:/inviter/
用户等级:小学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9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09-11-30 12:33
本人不赞同背古诗词,但赞同背“国学”中的 xx经之类的,论语、大学、中庸...
但不强迫,年龄越小越好,不求理解,只求会读(背),就可以。
用户等级:大学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171 小时
金币:19068
<em id="authorposton09-12-2 12:41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文明长河中的璀璨明珠,它历经岁月的冲刷却永远焕发着迷人的光彩,语言精练含蓄,音节和谐明快,&#65279;意境悠远深长。
& && && & 并且,身边已经有不少的朋友同事都曾经教自己的孩子背过古诗 ...
zsp88 发表于
07:08 我家女儿从小爱听、爱看故事,不认字但许多她都能背出来。上学后背东西比较快,不烦。现在学校老师让背课文和古诗,她也不反感,而且还喜欢自己读一些诗。朗诵比赛时自己选了3首,那个都喜欢,为只能选一首而可惜。
好习惯,对未来写作很有利。
用户等级:初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7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09-12-2 18:21
我孩参加过潘郑学习法,进中级班后老师就让背1000条成语、老子、大学、中庸、笠翁对韵,我觉得还是挺受益的
的确如此。
用户等级:小学五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14 小时
金币:1804
<em id="authorposton09-12-2 21:37
我家闺女一岁三个月的时候已经能背好几首唐诗了,但是没过多久就都忘了。现在幼儿园大班每天教背诗,以前背过的也都想不起来了。
只要背过,早晚会起作用的,虽然,一时的 ...
用户等级:大学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377 小时
金币:16992
<em id="authorposton09-12-3 13:33
我赞同背古诗,小时候不懂,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慢慢理解。
用户等级:初中三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20 小时
金币:11821
<em id="authorposton09-12-9 11:31
赞同背诵经典的国学著作,古诗之类的倒不一定
只要背诵,多少起作用的。
用户等级:小学五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26 小时
金币:4823
<em id="authorposton09-12-14 14:26
我赞同背古诗,小时候不懂,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慢慢理解。
对的。的确如此。
用户等级:小学四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27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09-12-28 11:36
人各有异,根据孩子的天性来了,高兴时背背,不高兴就暂时的放下,经常反复的朗诵,就不会忘了。我经常朗朗上口的诗,女儿都能记下来,所以要反复的播放,让孩子在娱乐中学习,不要枯躁机械地背。
教育也要讲究策略
用户等级:高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76 小时
金币:5383
<em id="authorposton10-1-4 19:44
严重赞成背,多背,一点也不会成为孩子的负担!但是现在幼儿园的背法有点问题,所以收获有限。
孩子多背诵很有好处
用户等级:大学四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047 小时
金币:14371
<em id="authorposton10-1-10 14:55
“素读”,就是用对同一文字内容清晰而高频地进行不做任何理解地重复朗读。世界上深谙“素读”奥秘的莫过于犹太民族,占世界人口0.3%的犹太民族却拥有30%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与犹太民族一个保持了3000多年的教育传统密切相关:那就是每个犹太人的孩子自一岁半起就开始“素读”《旧约》:日本筑波大学的加藤荣一教授在其著作《天才满世界》一书中写道:“战前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科学家有10个人,他们在小的时候全都受过“”素读”的教育(主要是用汉语“素读”中国的《论语》);比尔·盖茨在7岁的时候也曾“素读”了三万多单词的《马太福音》。
用户等级:幼儿园大班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0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0-1-11 19:41
儿时的记忆最牢固,我那时背下的唐诗现在还记得,反倒是上学时背的大多忘了。
用户等级:高中三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536 小时
金币:16623
<em id="authorposton10-1-12 13:47
要背的哦,长大就记不住啦!
许多许多的熏陶就是这样的!
用户等级:大学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356 小时
金币:44296
成都初一年级版主
<em id="authorposton10-1-18 16:20
只要孩子不烦,喜欢就可以。不喜欢就别勉强
用户等级:大学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544 小时
金币:74268
<em id="authorposton10-1-18 19:20
“素读”,就是用对同一文字内容清晰而高频地进行不做任何理解地重复朗读。世界上深谙“素读”奥秘的莫过于犹太民族,占世界人口0.3%的犹太民族却拥有30%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与犹太民族一个保持了3000 ...
麒麟妈 发表于
14:55 极为赞同!!! 这个方法很重要
长期支持论坛,在线时间、发帖数、页面访问量达到一定程度可以申请杰出贡献勋章
大富翁勋章
金币数达30000时,可申请该勋章
祝大家元旦快乐,12年事事顺心!帖子数量≥50,主题数≥5,金币大于1000申请即可免费领取!
访谈嘉宾纪念章
参与社区访谈活动可以获得(暂无活动)
用来给家长帮社区的小鬼颁发的勋章
在线时间等级2
在线时间满1500小时将自动发放,之前等级勋章将收回。
论坛元老勋章
论坛元老勋章,申请最低条件:发帖数≥2500并且注册天数≥700
Powered by独家揭秘:教幼儿背唐诗利大还是弊大(图)_新浪教育_新浪网
独家揭秘:教幼儿背唐诗利大还是弊大(图)
扫描关注少儿英语微信
教幼儿背唐诗好不好
  孩子在上学前就能背唐诗,貌似不错,可是,这种做法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是弊大于利的。   你是否热衷于教你的宝宝背唐诗?并以他小小年纪就能熟练背诵为荣?每每有朋友到家里来玩,还一定要小宝贝背两首来炫耀炫耀?
  真相分析:
  教育专家说,孩子在上学前就能背唐诗,貌似不错,可是,这种做法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是弊大于利的。
  唐诗是古代文人墨客的佳作,遣词造句极其精练、含蓄,有时为了行文的需要,颠倒字词正常顺序的事常有,这与现在人们的语言习惯大不相同。幼儿尚处于学习语言的初始阶段,凝练的唐诗,要让幼儿读熟、读懂,并受到教育,谈何容易?
  科学做法:建议年轻家长让孩子多吟诵一些儿歌。幼儿感知事物是从表象入手的,他们乐于听取具体形象的话语。儿歌正是以其生动活泼的语言方式,迎合了孩子们的口味,容易切入幼儿的心灵,可发挥出多方面的作用。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放假在家,闲来无事,便教今年刚满五岁的小侄女背唐诗。从“清明时节雨纷纷”到“飞入寻常百姓家”,无论是五言的七言的,古体的近体的,咏物的抒情的,全都一字一句念给她听。
  小家伙静不下来,满屋子乱跑,却也能摇头晃脑地跟着背,偶尔自己接上一句,还要高兴地原地转个圈儿庆祝。
  休息的时候,小姑娘突然凑过来,用乌黑的圆眼睛望我,说:姑姑,我们为什么要背诗呀?
  是啊,我们为什么要背诗呢?
  诗不能当饭吃,不能当酒喝,不能带来实质性的物质回报,不能成为一门赖以为生的手艺(当然有极少数人做到了),我的孩子将来从理从工从商从医,他的生活可能根本再用不到一句古诗。
  即使这些短短几十字的篇幅内包罗万象,可是孩子又能懂得多少呢,他们怎么知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背后的国破家亡,怎么知道“道是无晴却有晴”下萦绕的朦胧情愫?
  那么,我们到底为什么要让年幼的孩子背诵古诗?
  有助于增强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诗是什么?《毛诗序》里说,“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孔老夫子亦有云,“不学诗,无以言”。虽然这里的诗仍指的是《诗经》,然而其中的含义却有深远的影响。
  古诗词是当时人们抒发内心情感的出口,是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富有中华文明特有的美感。它们或是铿锵,或是婉转,风格各异,皆耐人寻味。
  背温庭筠的诗词,字里行间是“画屏金鹧鸪”般的华美精致,背白居易的诗,是“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浅白直接,等到背了陶潜,又是“夕露沾我衣”里说不尽的淡然可爱。
  当孩子背了诗,这些字句牢牢印在了记忆中,当下一次尝试表达自我甚至是写作的时候,他便不经意间多一份美感。比如以前听见晨起鸟叫,他只称这是“鸟叫”,然而背过了“两只黄鹂鸣翠柳”,他便懂这也是“鸟鸣”;从前他只知绿草绿叶,但记住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也便记住了碧之纯净,翠之欲滴。
  不仅如此,以标准的语音背诵古诗,同样有助于提高普通话的水平。前后鼻音的区别,l、n的区分,都可以在背诵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和纠正。很多多音字、难读字,都可以在背诗中轻松地学会。
  背诵古诗重在感受,是通向未知世界的入口
  孩子年龄太小,理解不了世态炎凉、官场失意、离别之苦、知遇之恩……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绝大多数事物都是未知的。
  诗词是一个通向未知世界的美的入口,让你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有浩浩大漠里的落日,也有耿耿星河的黎明。让孩子知道除了过家家和动画片,还有一些更广阔而美好的东西等待他们去理解。
  等到他逐渐长大,那些幼时背诵的古诗便将逐一展开在眼前:春天,看到了盛开的桃花,突然明白什么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夏天,泛舟西湖,从层层叠叠的荷叶中穿过,知道了什么是“接天莲叶无穷碧”,什么是“水光潋滟晴方好”;愁的时候,心底冒起“伫倚危楼风细细”;乐的时候,脱口而出“春风得意马蹄疾”;熬个通宵爬上泰山,只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颠簸数日踏上西北之地,不过想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他终会在某个瞬间与儿时记忆的古诗相遇,“金风玉露一相逢”,发现原来诗里是这样的美;也终会为了曾经萦绕嘴边的那简单的五个字,去见识更广的天地。
  诗是文学,是未来生活的能量来源
  电影《死亡诗社》里有这样一段台词,让我印象深刻:
  We don’t read and write poetry because it’s cute. We read and write poetry because we are members of the human race. And the human race is filled with passion. And medicine, law, business, engineering―these are noble pursuits and necessary to sustain life. But poetry, beauty, romance, love ― these are what we stay alive for.
  (我们读诗写诗,非为它的灵巧。我们读诗写诗,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员.而人类充满了热情。医药,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高贵的理想,并且是维生的必需条件。但是诗,美,浪漫,爱,这些才是我们生存的原因。)
  每次看到基丁老师朗诵起“Oh,Captain! My Captain!”,就忍不住热泪盈眶,诗歌是他们打破陈腐、禁锢的思想的突破口。然而诗的意义不止于此。
  背诵古诗,让这些字字句句在潜意识中成为孩子的一部分,他会因此而更加热爱生活。失意时记起李白“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大气,孤单时听张九龄“天涯共此时”的宽慰,就算潦倒,也有杜工部诗中的佳肴鼓励,我们离不开诗,离不开文学,因为他同样扎根这个世界。
  让孩子背诗,便是将这个世界所有美好与不美好,悄悄种在他心中。于是任风起云涌,他自宠辱不惊,这是诗的力量。
  让孩子背诗吧。不是为了高考时的五六分默写题,也不为了与旁人谈起时的炫耀,只是想把这个蕴藏大美的世界铺展在他眼前。等到终有一天,他亲眼见到那些童年记忆中的字与词,跟眼前的情与景重叠在一起。真美好啊,不是么?
  “美食愉悦生活 生活尽享美食” 盘龙冷水鱼庄期待您的光临!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社会化媒体
了解更多>>
桂ICP备 号-1
桂公网安备 36号
阅读下一篇
Hi,看起来你很喜欢这些内容,但是你还没有登录!在你登录以后,就可以收藏感兴趣的内容,关注感兴趣的作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儿童背古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