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组容量的测量容量 是算组 还是算单只

& &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荷电状态SOC(StateofCharge)来表示蓄电池的剩余容量。SOC是直接反映蓄电池的可持续供电能力和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参数。由于VRLA蓄电池有着不同的类型、用途以及外部环境,SOC的影响因素众多,因此其预测采用的方法各种各样,使用的电池模型也不尽相同。一般蓄电池的建模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理建模方法;另一类是系统的辨识与参数估计建模方法[3]。
& & 2物理建模方法预测SOC
& & 2.1放电试验法
& & 放电试验法是大家公认的最可靠的SOC估计方法。按某一放电倍率的将电池进行连续放电至规定的SOC零点,放电电流与时间的乘积即为剩余容量。
& & 放电试验法主要用于实验室计算电池组充电效率、检验SOC估算精度或者用于蓄电池的检修,适用于所有电池。但是,该方法有两个明显的缺点:(1)需要大量时间和人力;(2)电池正在进行的工作不得不中断,无法实时在线预测。对于静态后备蓄电池可以采用,但对于重要场合,用此方法则要冒一定的风险,因为放电期间,系统在没有电池备份下运行,一旦主出现问题或者市电中断,整个系统都将瘫痪,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文献[4]详细描述了放电试验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但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文献[5]则采用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实现远程对蓄电池组的放电试验管理,省时高效,但是精度很低,只能定性判断蓄电池组的性能,而无法准确估计剩余容量。
& & 2.2安时计量法
& & 安时法是SOC估算最常用的方法,计算公式为:
& & 其中:SOC0为充放电起始时刻荷电状态,CN为额定容量,&为充放电效率且不是常数(假定充电电流方向为正,放电电流方向为负),SOC为当前时刻的荷电状态。
& & 安时法实质是将电池看作一个黑箱,认为流进电池的电量与流出电池的电量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而不考虑电池内部的结构和外部的电气特性,因此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电池。同时从式(1)可以看出,安时法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1)要求标定SOC初始值;(2)需要精确计算充放电效率;(3)需准确测量电流,电流测量不准,将造成SOC计算误差,长期会存在电流积分的累计误差;(4)在高温状态和电流波动剧烈的情况下误差较大。
& & 因此,在实际应用场合采用安时法时,一般根据使用环境和条件考虑对充放电率、温度、电池老化以及自放电率等因素进行补偿。
& & 文献[6]采用安时法、Peukert方程、温度修正以及SOH相结合的方法来估算静态后备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SOC,以蓄电池容量为零到容量为满这两个状态为一个,在此周期内,测量蓄电池折算到在标准温度下以标准电流放电或充电的总容量计算SOH。其SOC计算精度可以达到0.1%以内,计算公式为:
& & 文献[7]考虑了对蓄电池充放电率、温度、电池老化以及自放电率进行补偿,通过自整定对累计误差进行纠偏,并利用大量实验得到的单电池电压值与容量关系系数,对电池的不一致性进行修正,修正公式见式(4)。其中:Ks为关系系数,△U为电池组中电压最低的单体电池电压与所有单体电池平均电压的差值:
& & 文献[8]则利用开路电压法得到初始SOC,之后对安时法进行各种补偿,其SOC估算精度达到6%以内。此外,安时法还常常与卡尔曼法结合使用(卡尔曼法中详细论述)。
& & 2.3密度法
& & 密度法主要用于铅酸蓄电池。由于电解液密度在充电过程中逐渐变高,放电过程中逐渐降低,且蓄电池容量与密度呈一定的线性关系,因此,通过测量电解液的密度可以预测SOC的大小[9]。由于密度法需对电解液进行测量,主要应用于开口式铅酸电池,若能够开发出更高精度的密度&容量,在极其重要的场合,可将其在生产时就植入密封蓄电池。文献[10][11][12]分别利用传感器、低能&射线、铅酸蓄电池容量传感器对铅酸蓄电池电解液密度进行测量,同时文献[11]利用模糊神经网络对密度进行了预测,效果较好,但均未给出电解液与SOC之间的确定关系。
& & 2.4开路电压法
& & 开路电压(OpenCircuitVoltage)是指蓄电池在开路状态下的端电压,在数值上接近电池。开路电压法是根据电池的剩余容量与开路电压有一定的线性(正比)关系而建立起来的,通过测量开路电压就能够直接得到剩余容量的大小。其优点是不依赖蓄电池尺寸、大小和放电速度,只以开路电压为测试参数,相对比较简单[13][14][15]。文献[16]描述了铅酸蓄电池开路电压、剩余容量和电解液密度的关系,并给出了SOC与开路电压之间的计算公式:
& & 其中:VBO为电池的开路电压,V&为充满电时的开路电压,Vb为充分放电时的开路电压,其大小对应关系随不同的蓄电池生产厂家而略有不同。
& & 使用该方法时,通过测量电池的开路电压,一般查表就可得到估计的SOC值。但是开路电压法也存在着明显的缺点:(1)电池需要长时静置才能达到稳定状态,且静置时间如何确定也是问题;(2)随着电池老化、剩余电量下降时,开路电压变化不明显,因此也就无法准确预测剩余电量;(3)对于传统使用的串联电池组,所用电池处于有载状态,一般无法测量开路电压,不能实现在线测量。从目前文献来看,一般不单独使用开路电压法,由于开路电压法在充电初期和末期SOC估计效果好,常与安时法、卡尔曼法结合使用。
& & 针对电池需要长时静置这一缺点,文献[14]利用蓄电池在各种状态下开路电压的恢复曲线几乎相同这一试验结果,得出开路电压的预测公式进而计算SOC,预测值与测量值相对误差在6%以内。
& & 文献[17][18][19]对VRLA蓄电池在不同放电率下的放电曲线进行归一化,发现放电曲线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且放电模式、放电率、环境温度及放电终止电压等因素的变化对这种一致性影响非常小,提出只利用放电电压预测SOC,其计算公式如下:
& & 其中:tT为整个放电时间长度,Vend为放电终止电压,Vp为放电初始电压。在任意时刻,当知道蓄电池的放电电压V(t)时,可计算VU(tU),对照归一化曲线求得归一化的tU,进而得到荷电状态(其估计精度在10%以内,适合一些要求不高的场合)。
& & 文献[20][21]则利用不同的初始放电电压对应不同的放电时间这一规律,通过对处于工作状态下电池周期性地外接一恒流,测得一系列工作电压,建立以电压、温度为输入,剩余时间为输出的SOC模糊估测系统,从而得到单体动力电池的SOC,其相对误差在1%以内,此方法也称为负载电压法。该方法可在线估算蓄电池的SOC,在恒流放电时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不适用于变电流或者剧烈波动的放电工况。
& & 2.5内阻()法
& & 蓄电池内阻有交流内阻(impnce)和直流内阻(resistance)之分,他们都与SOC有密切关系,可实现在线测量。电池处于不同的电量或不同的使用寿命状态下,它的内阻值都是不一样的,内阻(电导)法就是通过测量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内阻(电导)的变化来预测SOC的变化[22]。
& & 在应用内阻法预测SOC的问题上还存在争议。文献[23]利用电导测试仪对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的电导进行测试和统计,发现放电时间与电导值存在线性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达到0.825;在IEEE标准中,也提出了测量内阻的必要性,明确规定了电池内阻测试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24]。但是文献[25][26][27][28]分别通过实验测试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对蓄电池内阻(电导)与剩余容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阀控密封铅蓄电池SOC在50%或40%以上时,其内阻(或电导)基本没有变化,只是SOC低于40%时,蓄电池的内阻才很快升高;(2)对于容量在80%以上的在线使用VRLA蓄电池,不能根据内阻(电导)值去在线检测蓄电池的SOC;(3)根据蓄电池电导值或者内阻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定蓄电池性能。
& & 争议的出现除因统计方法的不同外,主要与试验用蓄电池本身以及内阻(电导)测试仪的精度有关。因为即使同厂家、同批次、同规格的蓄电池,其内阻(电导)也存在不一致性,这是由蓄电池生产厂家的技术水平决定的。且蓄电池内阻极小,SOC大范围变化时,内阻的变化也不大,测量仪器的精度如果达不到要求,将很难得出内阻与剩余容量的对应关系。文献[29]通过谱测量,指出欧姆内阻的变化可以正确反映SOC的变化,只是当SOC从16%递增到91%时,其欧姆内阻变化很小,约为0.6m&O。并提出了利用当蓄电池内部阻抗从容性变到感性时,对应的激励信号与其SOC之间存在单调函数关系,且频率变化范围大这一发现,采用VRLA蓄电池的谐振频率来作为蓄电池SOC的传感参量,这一理论还处于研究阶段。同时,文献[30]提出在大规模使用蓄电池的情况下,以内阻(电导)作为蓄电池剩余容量及健康状况的(SOH)的指示器,通过选择内阻(电导)稳定的蓄电池来规范厂家的生产,而不是直接作为蓄电池荷电状态的精确指示器。
& & 从目前的文献、资料以及内阻(电导)检测产品来看[31][32][33][34],主要将内阻(电导)法应用于蓄电池失效预警,直接应用于SOC预测的很少(一般作为SOC影响因素之一与电压法、神经网络等方法结合使用)[36]。且文献[30]经过大量实验得出结论:单体电池的电导值为参考值的80%以上时,蓄电池正常,且容量在80%以上;当电导值为参考值的60%&80%时,其容量很可能不足80%,蓄电池处于&普通危险&状态,需要做全放电测试;当电导值为参考值的60%以下时,蓄电池处于&严重危险&状态,需要及时更换。
& & 3系统辨识及参数估计模型方法预测SOC
& & 2000年左右,系统辨识及参数估计模型方法开始被应用于蓄电池SOC估计,目前在国内外研究中比较热门。它主要是应用一些新的方法(主要是人工智能算法)对蓄电池进行系统建模,将影响SOC的各种因素综合到电池模型中,通过大量试验对模型进行系统辨识和参数估计,得到蓄电池某些参数与SOC之间的关系,进而估算SOC。比较常用的人工神经网络法、向量机法、模糊推理法以及卡尔曼滤波法等。
& & 3.1神经网络法
& & 由于蓄电池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对其充放电过程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难度较大。而神经网络具有分布并行处理、非线性映射和自适应学习等特性,可较好地反映非线性的基本特性,在有外部激励时能给出相应的输出,因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蓄电池动态特性,估算SOC[36][37]。
& & 估算蓄电池SOC大多采用典型的3层人工神经网络[38][39]。一般直接采集蓄电池的放电电流、端电压以及温度或采用变电流组合测量方法,确定电动势和内阻作为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SOC作为输出。其中输入、输出层神经元一般为线性函数;隐含层节点数目取决于问题的复杂程度及分析精度,可根据网络在训练过程中的收敛速度和训练完成后的误差来确定。人工神经网络法适用于各种蓄电池,但该方法的误差受训练数据和训练方法影响很大,而且实际使用中存在干扰影响网络的学习与应用。从目前的文献来看,神经网络主要是理论方面研究。
& & 文献[40][41]将另一种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SVM)方法用于蓄电池SOC估计,避免了传统神经网络在训练时间、局部最优以及收敛速度方面存在的缺陷。而文献[42]则进一步提出利用相关向量机(RVM)对蓄电池SOC进行预测,比支持向量机预测精度更高,预测模型也更加稀疏,不过算法也更加复杂,需要占用较大的计算机资源。
& & 3.2模糊逻辑法
& & 模糊逻辑法是对蓄电池进行模糊建模,以系统的输入、输出测试数据为依据,不受先验知识,经验与行为所限制。该方法通常对作为模型的输入变量的参数(如电压、电流、温度、内阻等)进行模糊化处理,根据大量的蓄电池特性试验数据得到SOC与电流、电压、温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设计模糊规则并进行模糊推理,经反模糊化处理估计电池SOC[43][44][45]。
& & 模糊逻辑方法的主要缺点是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获得模糊推理规则和经验公式。目前该方法主要应用于仿真和理论分析,尚未应用于实际。
& & 3.3卡尔曼滤波法
& & 卡尔曼滤波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对动力系统的状态作出最小方差意义上的最优估计,它既适用于线性系统也适用于非线性系统[46]。
& & 在运用卡尔曼滤波法估算SOC时,首先要建立适合于卡尔曼滤波估计的电池模型,且模型须具备两方面特点:(1)能够较好地体现电池的动态特性,同时阶数不能太高,以减少处理器的运算量,便于工程实现;(2)模型必须能够准确反映电池电动势与端电压的关系,从而使闭环估计有较高的精度。常用的等效模型有Randle模型(见图1)、MassimoCeraolo模型、Thevenin模型、Shepherd模型等,其中各个参数都为待定参数,需要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47][48]。
图1Randles电池模型
& & 在实际应用中,卡尔曼滤波法通常与开路电压法以及安时法结合使用。其基本过程为:将模型中上的电压作为系统的状态,经卡尔曼估算出该电压后,利用模型中的数学关系求出电池电动势(或开路电压),最后由电动势与SOC的关系求出SOC。电池模型的卡尔曼数学形式为:
& & 状态方程:
& & 观测方程:
& & 安时法方程:
& & 系统的输入向量uk中,通常包含蓄电池电流、温度、剩余容量和内阻等变量,系统的输出yk通常为蓄电池的工作电压,蓄电池SOC包含在系统的状态量xk中,Ak、Bk由试验得到的参数确定,&k、vk为系统噪声。估计SOC算法的核心,是建立一套包括SOC估计值和反映估计误差的、协方差矩阵的递归方程,协方差矩阵用来给出估计误差范围。方程(11)是电池模型状态方程,将SOC描述为状态矢量的依据。
& & 卡尔曼滤波在估算过程中能保持很好的精度,并且对初始化误差有很强的修正作用,对噪声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目前主要应用于电流变化较快的混合动力汽车蓄电池的SOC预测。在卡尔曼滤波的基础上,文献[49][50][51]又将扩展卡尔曼与无色卡尔曼滤波方法用于估计SOC。卡尔曼滤波法最大缺点在于,其估计精度严重依赖于蓄电池等效电路模型的准确性,建立准确的电池模型是算法的关键。另一缺点是运算量比较大,必须选择简单合理的电池模型和运算速度较快的处理器。
& & 3.4其它方法
& & 文献[52]提到的线性模型法,利用线性模型对测量误差和错误的初始条件有很高的鲁棒性,以大量的电池充电放电实验为基础,建立SOC及其变化量电池端电压、电流的线性方程,见式(12)、(13)。该方法适用于小电流、SOC变化缓慢的情况,但这一特点也限制了其使用范围,目前实际应用中还未见到。
& & 其中,SOC(k)为当前时刻的SOC值;△SOC(k)为SOC的变化值;v(k)和i(k)为当前时刻的电压和电流。&B0、&B1、&B2、&B3是利用参考数据通过最小二乘法得到的线性模型系数。
& & 文献[53]提出利用非线性自回归滑动平均(NARMAX)模型逼近精度高、结构简单、收敛速度快等特点,以蓄电池工作电压和电流为模型输入,SOC的其它影响因素作为系统噪声,对蓄电池SOC进行实时估计,相对误差仅为1%,该方法的适用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其辨识模型见式(14),其中y(t)为SOC序列,u1(t)为电流序列,u2(t)为电压序列。
& & 文献[54]针对蓄电池内阻与剩余容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采用了在线的灰色GM(1,1)模型群方法对混合动力汽车蓄电池单元的SOC进行预测。文献[55]则以安时法为基础建立SOC状态方程,提出应用鲁棒滤波算法来预测蓄电池的SOC。
& & 由上面所介绍的各种方法可以看出,无论是物理建模方法还是系统辨识与参数估计模型方法,都是根据蓄电池的可测量参数(主要是电压、电流、内阻以及温度等)与剩余容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大量的实验建立稳定的蓄电池系统模型来预测SOC。
& & 综上所述,SOC预测方法由于受众多因素(放电电流、电压、温度、放电深度、内阻、电解液密度、自放电、老化等)影响,VRLA蓄电池剩余容量的预测技术及其建模相当复杂,目前,还没有一种准确通用的预测方法。上述各种SOC预测方法各有利弊,但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不同的预测精度下,采用单一的预测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因此设计高精度的数据检测电路,使用多种方法进行组合预测SOC,特别是采用多种智能算法和新理论相结合的手段对SOC进行实时、在线、准确的预测,已经成为蓄电池剩余容量预测的发展方向。
& & 参考文献
& & [1]JinlongZhang,ChaoyingXia.ApplationofStatisticalParameterIdentificationinBatteryManagementSystem.Proceedingthe8thWorldCongressonIntelligeontrolandAutomationJuly6-92010
& & [2]张秀玲,朱春颖.基于遗传算法的Elman神经网络在镍氢电池容量预测中的应用[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102
& & [3]詹宜巨.神经网络方法在蓄电池建模中的应用[J].太阳能学报).
& & [4]刘开培,雷鸣.安全地进行蓄电池放电试验[J].通信电源技术.).54-55
& & [5]胡元清.通信基站蓄电池远程实际负载在线核对性容量测试[J].通信电源技术.).83-84
& & [6]王伟.铅酸蓄电池管理系统实现的软硬件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 [7]郑杭波.新型电动汽车锂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 [8]Kong-SoonNg,Yao-FengHuang,Chin-SienMoo.AnEnhancedCoulombCountingMethodforEstimatingState-of-ChargeandState-of-HealthofLead-AcidBatteries.TelecommunicationsEnergyConference,2009.INTELEC2009.31stInternationalIssueDate:18-22Oct.2009
& & [9]刘广林.铅酸蓄电池工艺学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 [10]罗凯.基于的铅酸蓄电池剩余容量在线检测系统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 & [11]熊文强.铅酸蓄电池电解液密度超声波测量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 & [12]侯跃新,李钢,宋常青.蓄电池电解液密度测量仪的研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735-738
&&&&&往下看有更多相关资料
本网站试开通微、小企业商家广告业务;维修点推荐项目。收费实惠有效果!欢迎在QQ或邮箱联系!
试试再找找您想看的资料
资料搜索:
查看相关资料 & & &
   同意评论声明
   发表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匿名 发表于 不错,值得看看
不错,值得看看
copyright & &广电电器(中国梧州) -all right reserved& 若您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请mail: & &
地址: 电话:(86)774-2826670& &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锂电池 容量我们知道,市场上巨无霸电池容量是2000mAh,为了电压需要,如果4个电池串联,容量是2000还是8000呢?两位,貌似我说的不清楚,是总容量应该算是2000mah还是8000mah呢?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串联电池容量不变~电动势增加,总的输出增加 2000mAH 这两天想到点新的东西,在此记录,回头发博客.AA镍氢电池容量很大,一般都是2200mAH,而AA的锂电池容量都不超过800mAH,为什么差距这么大,但是在使用上锂电池表现的并不比镍氢差(比如,两节2200镍氢串联,与两节14500锂电600mAH并联对比,并没有太大的差距,锂电甚至好于镍氢)在这里举个简单的例子,同样一桶水,从淋浴器里放出来,只能洗个澡,而加压到400MPa,就可以切割金属了,这中间有个势能的关系,AA电池的容量是以毫安时为单位,2200mAH的确比800mAH“存”的电多,但是镍氢电压低,势能小,要达到一个同样的功率需要输出更大的电流,而3.7V的锂电只需要输出镍氢1/3的电流即可驱动电器,这中间的公式很简单,就是初中物理的P=U*I,功率等于电压乘与电流,功率不变,电压小了,电流自然就会变大,这样解释应该比较清晰了~那么800mAH的锂电到底相当于多少mAH的镍氢呢?首先看容量mAH的计算方式,800mAH的意思就是说,这块电池以800mAH的电流放电一个小时,正好放完!镍氢的2200mAH也是如此,也就是说时间都是一个小时,时间因素可以刨除,那么只要用放电的电流乘上放电的电压,就是放电的功率了,看看在单位时间内,锂电和镍氢哪个的功率高!=2750mW(这里的单位是毫瓦,因为电流的单位是毫安)800*3.7=2960mW结果出来了,800的锂电要超过2200的镍氢功率~下面是电池组的计算方法,电池组的规则是,串联电压加倍,容量不变,并联电压不变,容量加倍我们来算下,一般数码相机上多用两节AA电池,两节镍氢串联,与两节锂电并联的计算方式(crv3就是两节锂电的并联方式)镍氢:(1.25*2)*锂电:3.7*(800*2)=5920OK,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了,800mAH的锂电基本相当与一节2200mAH的镍氢电池,稍高一点.总结:根据以上的计算,用锂电的还是比较合算,因为锂电毕竟充电快,无记忆效应,随用随充,但是锂电电压高,如果电器没有电池选择的话,最好有电压显示的功能,在提示掉电的情况下就要更换电池了,因为锂电放电截止电压是2.7V,而2.7V是很多3V电器的正常电压值,电器以为锂电池还能放电,如果继续使用就会造成过放电,而锂电最怕过充过放,轻则电池受损,重则起火爆炸,所以选择锂电一定要用带保护板的锂电!作者:疙瘩7033,本人不保留版权,可以随意转载此文...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ABCA.采用高温&&&&&&&&&&&&&&&&B.采用高压C.寻找更高效的催化剂&&&&&&D.减小体系内CO2浓度(2)合成尿素的反应在进行时分为如下两步:第一步:2NH3(l)+CO2(g)?H2NCOONH4(氨基甲酸铵)(l)△H1第二步:H2NCOONH4(l)?H2O(l)+H2NCONH2(l)△H2.某实验小组模拟工业上合成尿素的条件,在一体积为0.5L密闭容器中投入4mol氨和l&mol二氧化碳,实验测得反应中各组分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I所示:①已知总反应的快慢由慢的一步决定,则合成尿素总反应的快慢由第2步反应决定,总反应进行到55min时到达平衡.②第二步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如上图II所示,则△H2>0(填“>”“<”或“=”)(3)在温度70-95℃时,工业尾气中的NO、NO2可以用尿素溶液吸收,将其转化为N2①尿素与NO、NO2三者等物质的量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NH2)2+NO+NO2=CO2+2N2+2H2O.②已知:N2(g)+O2(g)═2NO(g).△H=180.6kJ?mol-1N2(g)+3H2(g)═2NH3(g)△H=-92.4kJ?mol-12H2(g)+O2(g)═2H2O(g)△H=-483.6kJ?mol-1则4NO(g)+4NH3(g)+O2(g)═4N2(g)+6H2O(g)△H=-1627.2kJ?mol-1(4)尿素燃料电池结构如上图III所示.其工作时负极电极反应式可表示为CO(NH2)2+H2O-6e-=CO2+N2+6H+.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2009?龙岩一模)测定平衡常数对定量认识化学反应具有重要意义.已知:碘单质能与I-反应成I3-,并在溶液中建立如下平衡:I2+I-?I3-.通过测平衡体系中c(I2)、c(I-)和c(I3-),就可求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I、某同学为测定上述平衡体系中c(I2),采用如下方法:取V1&mL平衡混合溶液,用c&mol?L-1的Na2S2O3溶液进行滴定(反应为I2+2Na2S2O3=2NaI+Na2S4O6),消耗V2&mL的Na2S2O3溶液.根据V1、V2和c可求得c(I2).(1)上述滴定时,可采用淀粉做指示剂,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溶液由蓝色变无色.(2)下列对该同学设计方案的分析,正确的是C(填字母).A.方案可行.能准确测定溶液中的c(I2)B.不可行.因为I-能与Na2S2O3发生反应C.不可行.只能测得溶液中c(I2)与c(I3-)之和Ⅱ、科研实践中可采用下述方法来测定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室温条件下进行):已知:①I-和I3-不溶于CCl4;②一定温度下碘单质在四氯化碳和水混合液体中,碘单质的浓度比值即2(CCl4)]c[I2(H2O)]是一个常数(用Kd表示,称为分配系数),且室温条件下Kd=85.回答下列问题:(3)操作Ⅰ使用的玻璃仪器中,除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的仪器是分液漏斗(填名称).(4)下层液体中碘单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085mol/L.(5)实验测得上层溶液中c(I3-)=0.049mol?L-1,结合上述有关数据,计算室温条件下反应I2+I-?I3-的平衡常数K=(用具体数据列出计算式即可).
科目:高中化学
铜单质及其化合物在很多领域有重要的用途,如金属铜用来制造电线电缆,五水硫酸铜可用作杀菌剂。 (1)Cu位于元素周期表第I B族。Cu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 (2)右图是铜的某种氧化物的晶胞结构示意图,可确定该晶胞中阴离子的个数为&&&&&&& 。 (3)胆矾CuSO4·5H2O可写成[Cu(H2O)4]SO4 H2O,其结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在上述结构示意图中,所有氧原子都采用sp3杂化&
B.在上述结构示意图中,存在配位键、共价键和离子键 C.胆矾是分子晶体,分子间存在氢键 D.胆矾中的水在不同温度下会分步失去 (4)往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可生成[Cu(NH2)2]2+配离子。已知NF3与NH3的空间构型都是三角锥形,单NF3不易与Cu2+形成配离子,其原因是&&&&&&&&&&&&& 。 (5)Cu2O的熔点比Cu2S的&&&&&&&&&&& (填“高”或“低”),请解释原因&&&&&&&&&&& 。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模拟题
题型:填空题
光伏组件采用高效率单晶硅或多晶硅光伏电池、高透光率钢化玻璃、抗腐蚀铝合多边框等材料,使用先进的真空层压工艺及脉冲焊接工艺制造。(1)钢化玻璃的成分为____________(写化学式)。(2)光伏电池的能量转换形式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化学能转换为电能 b.光能转换为化学能再转换为电能 c.光能转换为热能再转换为电能 d.光能转换为电能(3)下图是太阳能电池板经太阳光照射前后内部电子的变化情况,图乙中灯泡变亮,其中___(填写“N” 或“P”)是正极。
(4)下图是一个太阳能路灯,图中的④是蓄电池。镍氢电池就是这样一种与太阳能电池配套使用的蓄电 池,白天用于充电,夜间供电。这种蓄电池容量大,充电放电循环寿命也较长。该蓄电池的总反应为:Ni(OH)2NiOOH+1/2H2↑。
镍氢电池的电解液采用30%的KOH溶液,白天充电反应时的阳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夜间放电时,负极附近溶液的pH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蓄电池容量怎么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