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个三分鼻祖,他98大口巅峰时期期是什么样的人

清晨起来推开窗户,一阵湿润润的气息扑面而来,一种熟悉的温馨告诉我:春天来了。这睡眼惺忪的一推,打开的却是一扇季节之门。匆匆忙忙走在回家的路上,绷着脸,思绪还未从忙碌后的疲惫中解脱出来。忽听一声喊,原来是数月不见的老友。一挥手,几句亲切的笑骂脱口而出,心中顿觉春意暖怀。那一挥手,一莞尔,心扉的季节之门顿时打开。

季节之门,原来是这样简简单单。毋须刻意追求,毋需四处寻找,季节之门,就在瞬间转换。推开门是冬,微笑着是春,绷着脸是冬。季节之门,就在我们心与心、心与自然的交流对视之时开启。

季节之门,有一把百试不爽的金钥匙,上面刻着:温馨、微笑。

——郑州嵘昌集团董事长王绍峥由普通农民到现代企业家的奋斗历程

“用创业体现人生价值,用创新谋求企业发展。”这是登封市大冶镇王家庄村党支部书记、郑州嵘昌集团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绍峥的人生座右铭,也是他创办公司一贯坚持的发展理念。

农民出身的王绍峥,从一无所有做起,凭着自己超人的胆识、智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通过二十多年的打拼,创办了一个资产三十多亿元的多元化大型企业集团公司,用实际行动演绎了一个白手起家创大业的人生奇迹。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党的富民政策使我走上富裕之路,能够在家乡创业,发展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是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充实了自己人生,自身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这是王绍峥经常说的一段话。王绍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以诚信与品质铸就品牌,企业发展之后又以厚德载物的感恩之心真诚回报社会,谱写了一曲平凡而卓越的人生乐章,在登封经济社会发展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衣着很普通,没有气宇轩昂的派头,经常像普通人一样乘坐城乡客车从登封市区回到他乡下的公司总部,也多次乘坐客车到郑州等地出差办事。若不是熟悉他,很难想象他是一个拥有几十亿资产的企业大老板。

他,与其他农民一样,家里种着5亩多土地。每到农忙时节,他熟练地驾驶着收割机、拖拉机,满身灰土,在收种自家农田的同时,还免费帮助家乡周边父老乡亲收种小麦等庄稼。

他,每天都关注国内外财经动态,时刻把握资本市场脉搏,紧跟时代潮流,对经济新常态了然于心。

他的名字享誉嵩岳大地。他不仅是一位大企业家,还是一位大慈善家;在创业的征程中,他一路打拼,一路奋斗,一路精彩,演绎了一个普通农民到现代企业家的人生传奇,抒发了敢于担当、永远向前的壮志情怀。他就是登封市人大常委、郑州市人大代表、郑州市优秀企业家、郑州市海外联谊会副会长、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南省煤炭协会副会长,现任登封市大冶镇王家庄村党支部书记、郑州嵘昌集团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绍峥。

嵘昌集团一路跨步走来,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然后又冲向新的高度。一家民营企业,缘何有这么大的魄力?缘何连年都有新的突破?集团公司董事长王绍峥给出了答案。

在许多人的眼中,童年是一条五彩的河,是一道七彩的路,是一个无忧无虑的世界。童年是多么美好,但是嵘昌集团董事长王绍峥的童年却是非常的不幸。

童年的王绍峥,经历了太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1958年10月,他出生在登封市大冶镇王家庄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当别人家的孩子承欢于双亲膝下,猝不及防的灾难却早已彻彻底底地摧毁了他懵懂幼年的平静与温馨。就在两三岁时,母亲就因病去世了。由于家庭的不幸,让王绍峥从小便深知每一分钱的来之不易,也培养了他倔强的性格。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家境贫寒,1977年7月王绍峥从登封六中毕业后,十九岁那年无奈地结束了自己的求学之路。这对生性好强者而言,痛苦莫过于此。离开学校没多久,他就扛着铁锤上山砸石头,从一名瘦弱的学生变成了上山采石的矿工。每天天刚蒙蒙亮就起床上山,抡着十多斤重的大铁锤不停地哼哧哼吃砸起石头来。为了生计,他每天不得不一直干到日落西山,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简陋的宿舍里。就是那每天的几毛钱收入,他总是不舍得自己花,而是常常用作补贴家用。

“把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不简单。”王绍峥认为,在人生中,你所从事的是什么职业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够尽你的所能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变成天下最不简单的事。王绍峥的这句话道出了一个人生的真谛,那就是只要坚持到底就能够做出成绩来,甚至能够成就一番大的事业来。

采石砸石是个重体力活,不需要多大的技术含量。但是,精明勤奋的王绍峥,硬是把一块块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的乱石巨石,神奇般地变成了一块块美观大方、棱角分明、整齐划一的垒墙石,受到了采石场老板和客户的啧啧称赞。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神州大地改革开放风起云涌,经济迅猛发展,运力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当党中央提出“有路大家行”“国营、集体、个体一齐上”的政策时,王绍峥敏锐地意识到,我国道路运输业的坚冰定会被彻底打破,催生道路运输业的春天。于是,他东挪西借4800多元钱,购买了一辆二手旧货车,干起以拉煤拉沙为主的物流运输业。

虽然是一名个体运输户,但王绍峥既是一名驾驶技术熟练的货车司机,又是一名能吃苦肯干的搬运工,不怕脏不怕累。1988年底,大冶镇一家煤矿企业的老板,对既吃苦耐劳又勤恳上进的年轻人王绍峥很赏识,请他到自己的煤矿企业工作,并让他担任煤矿的汽车队队长。1994年,王绍峥又被煤矿老板委以重任,由他负责筹建创办一个水泥厂,并担任水泥厂厂长。

王绍峥果然不负众望,各项工作做得有条不紊,新建水泥厂很快顺利投产,并在他的带领下开始研发新技术。在担任水泥厂厂长期间,经常深入生产一线的王绍峥发现,传统的生产工艺成本高,劣质产品多,严重影响了厂里的经济效益。于是,善于观察、敢于吃苦,又敢于创新的王绍峥,大胆利用当地的煤炭作燃料,通过反复试验,终于研制出了“多风道喷管风路配煤”新技术,不仅降低了20%的生产成本,而且水泥质量也大幅度提升,产品一时洛阳纸贵,畅销到山东、湖北等地,并用于武汉长江二桥建设。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担任水泥厂厂长期间,王绍峥既是一名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又是一名扑在生产一线的出色工人,还是一名业绩遥遥领先的销售员。他厚德敬业、知难而上、严谨务实、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品行端正、严于律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的管理才能由此初露锋芒。

拿破仑的一句经典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知激励了多少人奋发向上而成功。20世纪90年代中期,党中央先后出台了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一系列政策,私营经济发展态势强劲。善于把握国家经济发展大势的王绍峥坚信: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自己是一个意志坚强,恒心勃勃,勤劳奋斗的人,定会用双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去创造价值,去改变自己的人生。于是,他萌发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一定办一个属于自己的公司。

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1997年7月16日,这对王绍峥来说,是他人生中极为难忘的一天。经过一番抉择之后,这一天,他毅然决然地辞去了让许多人羡慕的水泥厂厂长职务,从此他的人生翻开了新的篇章。

这一年,王绍峥拿出手中仅有的3.8万多元钱,又从一些亲戚朋友手中借了18万多元,投资20万元,成立了郑州市上街嵘昌贸易有限公司。创业之初,为了节约开支,公司租在郑州市上街区一个相对比较偏僻的地方,环境脏乱差,还紧挨着一个养殖场。当时正值酷暑盛夏,王绍峥和同事一起住在闷热潮湿的小屋里,除了忍受难闻的臭气外,还要忍受蚊虫叮咬,夜里常常无法入睡,再加上伙食极差,他变得又黑又瘦。但是,这些困难在王绍峥眼里都是小事,如何让自己经营的煤炭尽快打开更多更大销路,才是他常常冥思苦想的一件大事。

为了保证供销的煤炭质量,让用户放心,每到一个煤矿买煤,王绍峥都亲自到煤场采样化验,站台上经常能看到他身穿工作服在拣碴块、小木棒等,正是这种实干创业精神,保证了煤质,取得了信誉,才使他的煤炭供销之路越来越宽广,越来越顺畅。

郑州上街铝厂,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在大型国有企业眼里,王绍峥个人创办的煤炭供销公司没有什么实力可言,根本不屑一顾。但是,困难吓不倒王绍峥,他竭尽全力,想方设法让自己经销的煤炭产品打入这家大型国有企业。

“成功往往是属于勇敢又细心的人。”善于思考、敢于创新的王绍峥在观察中发现,若能把自己原先在水泥厂研制发明的“多风道喷管风路配煤”技术加以创新改进,并在铝厂推广应用,就可使铝厂的产品成本大大降低。如果这项新工艺一旦得到铝厂领导的认可,定会使自己的煤炭销售实现一个跳跃式的发展。

于是,王绍峥通过反复对比分析、试验,初步证明了“贫煤、贫瘦煤不仅可以作为喷吹煤使用,有的指标甚至好于外省的优质煤。”随后,王绍峥丰富了回转窑喷吹用煤的技术数据,建立了与实际结果相吻合的回转窑喷吹贫煤、贫瘦煤在风口回旋区的燃烧数学模型,为铝厂、水泥厂等行业各种回转窑喷吹贫煤、贫瘦煤操作和工艺优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实际应用是科研成果的最终裁判者。几个月后,王绍峥改进后的“喷管六风路”技术开始在郑州上街铝厂、水泥厂的多座回转窑上进行工业试验,回转窑容积大小不等,代表性强,贫煤、贫瘦煤回转窑喷吹技术研究终于到达了成功的彼岸。当时,郑州上街铝厂、水泥厂使用外省的优质煤,每吨煤的价格为280元,推广“喷管六风路”技术,使用王绍峥供销的煤炭后,每吨煤的价格降到了185元。若按每年15万吨煤计算,全年可节省开支1400多万元。采用王绍峥改进后的“喷管六风路”技术,还使每吨产品原料用煤下降了18-25公斤,从回转窑喷吹的环保效益来看,还大量减少了废气、废水的排放。

王绍峥改进后的“喷管六风路”技术,以领先的技术性能,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得到了郑州上街铝厂、水泥厂领导和员工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于是,郑州上街铝厂、水泥厂决定,一改长期使用外省优质煤的做法,对王绍峥供应的省内煤炭大开绿灯。

至此,王绍峥的煤炭供销公司销售额一路攀升,连创新高。1997年至2000年三年间,王绍峥共销煤近50万吨,成了远近闻名的“销煤大王”。王绍峥就这样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500多万元,成为煤炭供销行业的一匹黑马。

王绍峥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从小就胸怀大志,想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他具有壮志断腕的决心,从骨子里就不信“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马太效应”,不听从“一分钱逼倒英雄汉”的命运摆布。王绍峥经过多年的摔打和历练,锻炼了思想,磨练了意志,锤炼了本领。他重事业,重成就,虚心好学,不断“充电”,无论平时工作多忙,他都通过党报党刊、央视新闻等权威的信息途径,了解国内外最新的政治动态、财经动态,掌握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他还多次参加首都经贸大学、清华大学、长江商学院等顶尖名校的高级管理培训学习,对企业质量管理、生产过程控制、财务管理相当精通,并在工作中应用自如。

随着知识的积累和工作阅历的丰富,王绍峥对准确把握商机有了更清晰的判断,对创大业的市场环境有了更全面的理解。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突然爆发,使得世界很多地方经济发展速度大减,因此直接影响中国的出口,从而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影响对煤炭等能源的需求。

“危”中寻“机”,逆势飞扬。就在全国煤炭市场正处于“寒冬”之时,他却异乎寻常地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购买一个属于自己的煤矿。

由于受金融风暴的影响,登封市大冶镇的石淙煤矿连续停产近三年,处于破产停业状态,放假在家待业的职工生活困难,经常上访告状,成了当地党委政府一件头疼事。2000年7月7日,王绍峥抱着“为政府分忧,为职工解愁”的态度,以960万元的价格,果断地购下了让许多人发愁的石淙煤矿。当时,他走进石淙煤矿院内时,呈现在他面前的是这样一幅景象:杂草丛生,设备锈迹斑斑,到处是一片破败不堪的景象。

“安全是天,平安是福!尤其对煤矿行业来说,安全就是最大的效益,安全就是最好的生产力!”为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王绍峥要求每名干部职工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煤炭开采规程操作,切实落实探放水和瓦斯监测工作,安全不合格,坚决不允许生产。针对安全防护设施,瞄准新技术、新设备,花大力气投资更新,无论资金再紧,也从不吝惜投入。2001年3月,王绍峥率先在登封市第一个实现采煤工作面使用单体液压支柱及∏型钢梁进行支护,固定大巷采用∏矿用工字钢进行支护,使煤矿安全条件大大提高。与此同时,加强对当班干部职工进行安全培训,强调坑口会、安全例会及安全自查,使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把各类安全隐患及“三违”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了煤矿安全。为掌握矿井安全现状,他经常深入生产第一线。除了出差以外,他几乎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投入了煤矿安全生产,不论白天和晚上,不论是严寒与酷暑,不论是平面岗位及井下,都可以经常见到他的身影。

在王绍峥的精心经营下,石淙煤矿很快扭亏为盈。之后,他又先后购买了朝阳沟煤矿、郑煤集团纸厂煤矿接替井、东村煤矿等6家煤矿,组建成立了郑州嵘昌集团实业有限公司。一家家濒临倒闭的煤矿企业,在王绍峥接管后,在很短时间就起死回生,奇迹般地扭亏为盈。难怪许多人说,王绍峥是会变戏法的企业家,是个屡次临危受命的“救火队长”。

2006年,王绍峥在清华大学工商管理总裁班学习时,从一名学员的口中得知,四川省甘孜州一家水电站,由于资金缺乏,难以为继,造成半拉子工程,当地政府心急如焚,群众怨声载道。王绍峥得知这一情况后,再次果断出手,投入巨资购买下这家水电站的开发权,并很快完成后续工程建设。之后,王绍峥又相继在四川泸定县等地购买了两家水电站的开发权,同样是干得风生水起。至此,王绍峥“救火队长”的美名也由省内传到了省外。

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有的企业因为目光短浅,行动迟缓,最终被淘汰出局。

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有的企业因为未雨绸缪,乘势而上,最终成了行业的翘楚。

改革开放以来,纵观嵩岳大地,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企业家,王绍峥更是当之无愧的其中之一。然而,他们中有的像流星一样一闪即逝,有的却更加璀璨耀眼,现在仍活跃在经济发展的汪洋大海中。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符合“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普遍规律。

自创业以来,一向不甘寂寞,不甘落伍的王绍峥,坚持不懈地走绿色环保、创新转型之路,培养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群体,铸造一个有灵魂的企业。近几年来,王绍峥更是结合企业实际,加大自主创新、转型升级的力度,从而将公司“节土节能,清洁发展;变废为宝,造福社会”的发展理念不断推向新的阶段。

没有最高,只有更高。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制砖不用土,烧砖不用煤”,这曾经是国内外绿色环保人士的“梦想”。如今,以废弃煤矸石和铝矾土尾矿为主要原料的新型环保建筑材料——煤矸石烧结砖生产线在登封市正式投产,从而把昔日的梦想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想不到砖厂也这么漂亮”,走进登封市大冶镇东庄头村的嵘昌集团建材有限公司,看不到烟囱林立、浓烟滚滚、泥土遍地的景象,映入眼帘的是全程自动化的生产车间、规格齐全的系列产品。生产线的进口大量“吞食”煤矸石,隧道窑的出口“吐出”火红的砖块,这得益于先进的全内燃技术,让煤矸石“自己烧自己”,整个生产过程不再需要外投燃料。这一项目为建材行业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创出了一条新路子。据悉,这是王绍峥在登封市最早创办的大规模利用煤矸石和铝矾土尾矿生产烧结砖企业之一。

据了解,登封市是全国15个商品煤生产基地之一、是河南省两个铝矾土基地之一,每年产生的煤矸石和铝矾土尾矿高达1300多万吨。废弃的煤矸石、铝矾土尾矿堆积如山,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还严重污染了周边的环境。凡是到过登封生产煤炭乡镇的人都知道,在矿区,人们看到最多的恐怕不是煤,而是煤矸石,煤矸石长年存放,堆得像山一样,俗称渣子山。大量的煤矸石不仅占用土地、环境污染、增加企业负担,而且已经成了制约企业、地方经济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瓶颈”。

如何解决煤矸石难题,变废为宝?在有关专家的指点下,王绍峥得知,随着国家限制黏土砖瓦制品,鼓励发展新型建材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利用废弃的煤矸石、铝矾土尾矿做原料生产新型建材,可极大地降低建筑墙体材料的生产能耗、资源消耗,很好地解决环境污染等影响可持续发展问题,定是墙材革新与推广节能建筑的必然趋势。

说干就干,雷厉风行。2009年10月,王绍峥利用国家出台的大力提倡节能、节地、利废以及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政策机遇,在登封市环保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迅疾兴建了新型建材公司,引进国内一流先进技术,利用废弃的煤矸石生产新型烧结砖。该项目总投资6800多万元,年产1.2亿块煤矸石烧结砖,每年可消化煤矸石50多万吨。如今,企业年销售额可达到1800万元,安排80多名劳动力就业,也解除了嵘昌集团下属的几家煤矿煤矸石排放和铝矾土尾矿难题。

在全自动生产线旁边,王绍峥介绍说,经过粉碎后的煤矸石按一定比例配以少量黏土、粉煤灰、水,经过陈化、成型、干燥、预热、烘干、烧结等系列工序,绿色、环保、高强度的煤矸石砖就生产出来了。与传统的黏土砖相比,他认为,利用煤矸石制成烧结砖有五大优点:一是复垦土地。据测算,每万吨煤矸石占用土地0.45亩,若每年利用煤矸石3500~5000万吨,则可腾出煤矸石占地1575~2250亩。利用腾出的煤矸石占地,可进行表土回填、土壤改良的复垦工艺,把采煤塌陷区改造成较好的农田,种植农作物或栽种树木。二是节省土地。同样规模的黏土砖厂占地需180至200亩,全年耗用黏土8万立方米,按6米深的土层计算,一年要消耗20亩土地。煤矸石制砖厂只需占用30亩地,不到20年就可节省近500亩土地。三是节能环保。黏土砖需要掺和煤炭烧制,废弃的煤矸石本身含有发热量,一年节约标准煤6000吨左右,减少二氧化硫180吨,还可节约资金500多万元,余热循环利用可以给厂区办公生活及日光温室供暖。煤矸石空心砖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可使居民生活能耗下降35%。四是产品强度高,质量优。烧结砖经过高强度真空挤压和高温窑炉焙烧工艺,强度达到普通黏土砖的两倍以上,形状规整,损耗极低,结实耐用。很重要的一点,烧结砖的毛细管传导能力优于其他新型墙体材料,具有很好的“呼吸”功能,透气性好,能调节室内的温度、湿度,居住的舒适度有所提高。五是消耗了矿山的废料,综合利用效果好。实施煤矸石综合利用规划,消除了废弃巷道安全隐患,置换出了呆滞的煤炭资源。每年的炎夏还会可避免因受暴雨冲刷而毁坏粮田,控制地表沉陷,保证了村庄、建筑物安全,减少动迁成本,改善了生态环境。

一条高科技的生产线就这样实现了变废为宝,把原本污染环境的煤矸石、铝矾土尾矿变成了创造价值的“金砖”。

昔日让企业老板头疼的煤矸石、铝矾土尾矿,竟然摇身变成了“香饽饽”。目前,随着新型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嵘昌集团建材公司的新型烧结砖系列产品在郑州市及周边各个建筑工地,深受业主、承建方、建筑工的共同推捧,而且产品还远销许昌、开封、周口等地。据登封市环保部门介绍,作为资源型城市,登封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大量排放,既白白浪费资源,又严重污染环境。煤矸石、铝矾土尾矿综合利用一举多得,可以逐步替代传统黏土砖,从而解决“矸石堆成山,田地挖成湾”的问题,市场发展前景十分看好,是登封延伸生态工业链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成功典范,值得进一步倡导和扶植,以达到经济、环境、社会效益“三赢”的理想目标。

健康,品质生活之前提,小康社会之基础。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随着“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大健康产业亦成为了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

胸怀坦荡,目光睿智,方可纵观市场风云。对一向坚持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王绍峥来说,再一次嗅到了生物医药产业潜在的巨大商机。“登封地处中原,素有天地之中之称,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上的健康产业,登封都有着巨大优势与诱人前景。”随着河南作为医药大省把生物医药产业确定为优先发展产业,郑州市把登封市确定为生物医药生产基地,登封市也把生物医药产业确定为主导产业,进一步坚定了王绍峥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决心和信心。

阳春三月,嵩岳大地处处生机勃发。2013年3月30日上午,经过精心筹备,作为河南省重点建设项目的慧宝源(登封)生物医药产业园在登封市产业集聚区开工奠基。

慧宝源(登封)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由郑州嵘昌集团与北京慧宝源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兴建,计划投资26亿元,规划占地700亩,其中一期用地330亩,主要产品为化学抗癌新药、中药抗癌胶囊、生物抗癌新药、生物合成原料药及预防“三高”系列保健品等。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3亿元,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将突破百亿元。

生物医药产业被誉为“永远的朝阳行业”。目前,作为行业“新人”的慧宝源(登封)生物医药,已经投入各类资金8亿多元,企业转型之迫切、创新发展之坚定可见一斑。郑州嵘昌集团如此大手笔地转型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实属国内罕见,这次重大举动引起了生物医药界及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

目前,慧宝源(登封)生物医药一期工程的2.1万平方米综合制剂车间、1.8万平方米的药酒生产车间和5000平方米的质检楼已经建成,与其配套的6000平方米专家楼、3000平方米职工餐厅以及6000平方米职工宿舍相继完工,实验室及中试车间设备已经安装到位,设备调试已经完成,所属的武汉实验室已全部搬迁到此。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对于企业而言,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作为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慧宝源(登封)生物医药视科技创新为企业生命的源泉,购置了众多国内外先进仪器设备,不断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努力实现世界级高科技生物企业的发展愿景。目前,慧宝源(登封)生物医药拥有以国际顶级药理学领军人物、耶鲁大学冠名教授、台湾中研院院士郑永齐教授为主席的技术顾问委员会,组建了具有博士、硕士学位高中级技术的20余人研发团队,从事菌种选育、发酵工程、合成提取、生化分析、分子生物改造、中试放大等领域的技术开发与产业转化。

恶性肿瘤是当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且癌症与心脑血管疾病和意外事故一起,构成当今世界所有国家三大死亡原因,慧宝源(登封)生物医药正在研发的一类新药“曲沙他滨”和抗癌—抗乙肝新药“克来夫定”,能够与现有多种抗癌药有协同增效作用,可广泛提升癌症治疗效果,为人民造福。

慧宝源(登封)生物医药科研人员在研究中发现,曲沙他滨对白血病、肺癌、肝癌、前列腺癌等多种癌症,均有显著的疗效。“克来夫定”是慧宝源(登封)生物医药在郑永齐院士指导下,精心研发的另一个对乙肝病毒和癌细胞有双向效果的新药。病人使用该药6个月后可停药,病毒及肝功能反弹复发率很低。目前,“曲沙他滨”和“克来夫定”这两个项目均已进入临床试验,有望在2019年上市销售。

慧宝源(登封)生物医药正在自主开发的生物发酵法生产的聚谷氨酸,是一种绿色生物产品,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保健品、医药、水处理、卫生用品等领域。目前,项目已完成前期技术开发,申报授权了3项国家发明专利,有望于2017年底前投产。同时,慧宝源(登封)生物医药还与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正在合作研发的秸秆生物发酵法制备丁二酸,是生物可降解塑料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的主要原料,被美国能源部认为是未来12种最具发展前景的大宗生物炼制产品之一,且位居首位。

“我们的生物医药项目之所以起名慧宝源,就是要聚智慧之宝,开创新之源。”王绍峥满怀信心地说,慧宝源(登封)生物医药承载着引领中原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职责,置身于这样一个伟大而多彩的时代,郑州嵘昌集团“凝聚产业智慧、服务人类健康”的使命感油然而生,定会在医药行业及生物医药广阔未来的大背景前景下,向着成为“有活力的专业创新者,有实力的行业引领者、有影响力的健康护航者”迈进。

长期居住在城市,满眼都是钢筋水泥筑起的高楼大厦,工作生活如动车一样快节奏的都市人,已经与真正的自然界渐行渐远。在讲究效率至上的今天,都市上班族要面对高强度的工作,整日应付各种生活压力,长此以往大多数人都会有身心俱疲的感受。

而在登封市大冶镇,当你踏上一列古老蒸汽小火车,“哐当哐当”地行驶在群山幽壑、层层梯田之中。蒸汽式动力、窄窄的铁轨,满是煤灰的司炉、每小时只能跑20公里以及全手工操作,仿佛把岁月回溯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是年代更久远、工业革命刚刚萌芽的18世纪,让你情不自禁地穿越时空,想到了史蒂芬孙发明火车的那张老照片,似乎时间也在这里放慢了脚步。坐在火车上慢慢欣赏沿途美丽的田野风景,抚慰你疲惫的心灵,那是何等的惬意呀!

这是河南豫见铁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发展文化体验复合旅游的一个镜头。

“豫见铁路”蒸汽小火车,一列运行在登封市朝阳沟村至新密市大隗镇、一条长38.8公里窄轨铁路上的“老爷火车”,有“工业革命的活化石”“工业革命的绝版景观”之称。

河南豫见铁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是郑州嵘昌集团下属的一个以发展文化体验旅游为主的企业。究竟是什么原因触发了王绍峥强势投身文化旅游产业的念头?

借助“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的巨大影响力,伴随着河南省《关于支持登封市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工程的指导意见》及郑州市支持登封市建设世界历史文化旅游名城等政策的出台,登封市委市政府的发展思路得到了重大调整:树立全市“一盘棋”和“大旅游”观念,用旅游来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引领生态文明体系建设,要以更加开放的理念、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实干的精神,推动全市旅游业的大提升、大发展、大跨越;坚持“全域旅游、城乡统筹、5A登封”发展理念,把全域旅游理念融入城乡建设和产业发展之中,以旅游功能的提升和完善为抓手,通过资源整合,打造旅游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态势;按照“大产业、大环境、大民生”的思路,坚持农业围绕旅游求提升、工业围绕旅游促转型、服务业围绕旅游上规模,推进旅游业与三产融合发展,不断增强旅游业的综合带动作用,努力把登封打造成世界文化名城、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和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家园。

雄心万丈,志存高远,方能立于行业翘楚。“说到旅游业的好处,好多人心中的概念是“旅游业是无烟工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拓展文化交流,有助身心健康。”而在郑州嵘昌集团董事长王绍峥看来,如果把发展旅游业与文化体验有机结合起来,最大好处不单是由“走马观花”向“休闲生活方式”旅游转变,由一日游为主向多日游为主转变,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由景区旅游向旅游目的地城市转变,由观光主导向观光、休闲、养生、度假、商务和文化体验复合旅游转变,而且还能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文化繁荣等诸多方面。

2009年2月,刚刚过完春节,王绍峥把目光投向了已经废弃多年的朝(朝阳沟)杞(杞县)地方窄轨铁路,果断提出与河南中州铁路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利用朝杞窄轨铁路登封市朝阳沟至新密市大隗段,发展以蒸汽小火车为主题的铁路文化旅游项目。

朝杞铁路为河南省窄轨地方铁路,全长61公里。线路始自登封市朝阳沟站,途经新密、新郑、尉氏、通许至杞县。在新郑与京广铁路相交,建有换装线,主要换装外运煤炭。沿线经过登封、新密十几个地方煤矿和石灰石、河沙、石灰、铝矾土等产地,并建有8条专用线。这条铁路是原开封地区为加速登封、新密煤炭资源的开发,改变河南东部平原各县缺煤状况而自行设计修建的,曾经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运输通道作用,为加快铁路沿线地区工业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公路交通网络的加速建设,县与县之间、县与乡之间甚至村与村之间都修了公路,公路运输活力无限,曾经赖以生存、引以为豪的小火车运输业优势消失,运量日益萎缩,在默默无闻中淡出了历史舞台。

岁月流转,四季轮回。奔跑50多年的小火车,犹如国画大师手中饱蘸墨水的毛笔,在中原大地悠悠滑过,浓墨转淡,小火车的身影逐渐湮没在荒草杂树之中,只留下了两条见证50多年中原风情的铁轨。

“我亲眼目睹了朝杞铁路的兴衰,这里有我太多难忘的记忆。作为登封人,有责任有义务让朝杞铁路在时代发展大潮中浴火重生,郑州嵘昌集团要尽最大努力,利用这段铁路,将天中文化、少林景区、自然山水和主题公园相融合,打造一个集观光、休闲、度假、养生等于一体的旅游风景线,成为登封旅游大动脉,成为惠及千万人民的新企业。”面对朝杞铁路锈迹斑斑的道轨,王绍峥不由得黯然神伤,感慨万千。

于是,河南豫见铁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便在2015年8月诞生了。2016年8月,河南豫见铁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河南豫见”)与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巅峰智业”)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了巅峰河南豫见公司,由巅峰智业负责铁路公园的规划、运营。

巅峰智业是中国国内最早专业从事旅游规划设计业务的企业之一。巅峰智业在以旅游规划设计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整体服务,大力发展景区运营管理业务,形成“规划—设计—运营”综合性、一体化的服务体系,是中国旅游全程智力服务的首选品牌,荣膺“亚洲金旅奖·最具品牌影响力旅游规划企业”“一带一路·最具创新力旅游企业”等。

巅峰智业的多位专家在进行了长达数月的实地勘察后,高规格、高品位地做出了《豫见铁路文化主题公园总体规划及重要节点设计》。“河南豫见”投资建设的“豫见铁路”蒸汽小火车主题旅游示范景区朝大(登封市朝阳沟村—新密市大隗镇)窄轨铁路线,全长38.8公里,总投资8.7亿元。根据专家规划设计,项目分三期进行建设:2017年10月一期可满足载客运行标准,二期、三期项目于2019年全部建成。

国内知名设计团队巅峰智业首席顾问、著名旅游专家刘峰博士实地考察后说,登封要构建全域旅游,必须确定一个好的目标和方向,更关键的是必须有一个好的路径和实实在在的抓手、一个准确的突破口。利用朝杞窄轨铁路发展旅游,并把登封现存的输水干渠将火车线路延伸至少林寺,沿线串联观星台、嵩阳书院、中岳庙等景区,实现空间联动,使创意历史文化、自然生态、工业遗存等多元素融合,非常理想地把登封这些散落的珍珠,整体形成了一个很好的串联,形成了一个穿越文明时空的走廊、一个华夏历史文明的走廊。从天下闻名的少林景区,再到嵩阳书院,到观星台,这代表了中华华夏文明的集合部分;朝阳沟是著名戏剧《朝阳沟》的发源地,则代表了中国近代的知青文化;铁路沿线的工矿遗址,则是工业文明的一个代表。然后,再加上一些时尚创意的、面向未来的元素,形成一个流动的、穿越感很强的历史文明走廊和流动画卷,这样的产品是极具吸引力的,定会在旅游行业一炮打响。

中国铁路博物馆詹天佑纪念馆馆长周建昌实地考察后情不自禁地说,当前整个中国,除了四川嘉阳有蒸汽机车外,目前只有在登封可以看到原汁原味的蒸汽机车,其他地方没有了。蒸汽机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虽然可以在全国最大的中国铁路博物馆看到,但人们看到的毕竟是静态的,体验不到蒸汽机车腾云驾雾的气势,目睹不到酷炫的蒸汽火车喷气表演。“豫见铁路”打造铁路文化,打造成全国最大的流动火车博物馆,定会前景广阔。

目前,正在建设中的“豫见铁路”一期已完成投资3.5亿元。朝大窄轨铁路线沿途共设九个站点,铁路换轨换枕已更新改造完成,2016年12月全线已达到通车条件。一期运行所需的6台蒸汽机车、8台内燃机车和6列火车配套车厢的装饰已经全部到位,部分站点的施工、人员招聘、技能培训、旅游产品研发等正在完善中。

如今,世界上窄轨铁路旅游项目只有四川嘉阳、台湾阿里山、瑞士和我们登封豫见铁路四家。而河南豫见铁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同规格线路是里程最长、历史文化景点最多的一条。2019年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可接待游客150万人左右,年实现综合营业收入5亿元,利税8000万元,安置铁路沿线周边社会剩余劳动力6000余人就业。

1765年,瓦特先生在遥远的欧洲大陆发明了蒸汽机之后,世界开始提速,原来依靠风力、水力、畜力来转动的很多机械设备被蒸汽机逐渐代替。

蒸汽机是当时工业时代的核心,它的出现成为工业文明的标志。几百年的时间里,人类由工业时代进入到了信息时代。仅从动力机械来说,已从蒸汽机发展到了磁悬浮时代。当蒸汽火车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淡出人们的视野,成为一种久远的记忆时,豫见铁路——蒸汽小火车开始在中原大地登封启程。

随着各项设施的逐步建设和完善,“豫见铁路”必将进一步激活登封全域旅游,促进新密、新郑、郑州大旅游发展。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自古以来,饮水思源,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不忘本的感恩情怀,而这种情怀在郑州嵘昌集团近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2000年7月,接管大冶镇石淙煤矿后,王绍峥首先想到的是尽可能多安排当地村民就业。他说:“我是农民出身,为煤矿附近的乡里乡亲办点实事,让大部分人有活干,也不枉咱在党旗面前举过手,发过言。”

在煤矿技改扩建期间,王绍峥断然拒绝包工形式,优先使用原有煤矿矿工和当地待业在家的80多个青壮年劳力,想办法安排他们上岗,让大家都有饭吃。

为让当地更多百姓得到实惠,王绍峥接着决定向煤矿附近的村民免费发放煤证:在石淙煤矿所在地,对大冶镇垌头村三组、四组、五组的3个村民组和大冶镇前柿杭村一组、二组、三组的3个村民组,按村民组实际占用地的多少,人均领取200公斤到400公斤不等的煤证。

免费煤证的实施,惠及了石淙煤矿附近2个行政村、6个村民组的2100多口人,当地群众凭王绍峥的煤证到矿上拉煤全部免费。一时间,十里八村的百姓羡慕不已。为使煤证发放更合理,消除一些群众的心理反差,真正把好事办好,及时把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在实施免费发放煤证一段时间后,时任垌头村支书梁铁池、前柿杭村支书李志强和其他一些村民多次找到王绍峥,要求不再实行免费发放煤证政策,可以适当收一些基本费用,最起码能顾得住工人工资。经过商议最终确定,这2个村6个生产组的群众,以后凭石淙煤矿的煤证,只用出40元就可以拉一吨煤。

自2001年7月份以来,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多,王绍峥把优惠发放煤证范围,逐渐扩大到了大冶镇后柿杭村、朝阳沟村、沙沟村、东刘碑村、西刘碑村等7个行政村26个村民组,让当地8500多群众享受到了煤证优惠补助。就这样,40元一吨的优惠煤证一直实施了10多年。其间,无论煤炭价格不管价格怎么上涨,怎么变化,煤证优惠补助却始终保持不变。即是在2008年煤价达到800元一吨,煤矿工人的每班工资也由最初的四五十元涨到了250多元,煤证的优惠价格依然保持40元一吨不变。

现年51岁的大冶镇前柿杭村二组村民李国乾说:“我家共6口人,每人每年可分得400公斤的煤证,共2.4吨。凭石淙煤矿的优惠煤证,只用支付96元即可将2.4吨的煤全部拉走,仅此一项,每年可大概节约开支1900多元。”

十七年来,像李国乾一样,嵘昌集团煤矿企业所在地的群众一直享受着煤证优惠补助,当地许多嫁出去的女儿也依然享受着这样的优惠补助。据不完全统计,王绍峥每年发放优惠煤证约4300多吨,十七年来已累计补助当地群众达3600余万元。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大气污染治理的不断推进,以电代煤、以气代煤等清洁能源已逐渐进入农村家庭,散煤燃煤也逐渐退出百姓的日常生活。如今,依然享受着煤证优惠政策的群众,把到手的煤证转手换成了现金,成了一笔不菲的收入。难怪大冶镇垌头村、前柿杭村等村的许多干部群众说:“王绍峥如此这么持久地让群众得到实惠,实在是难能可贵!”

为解决“三夏”“三秋”期间农民的庄稼收种问题,减轻农民负担,王绍峥投资60多万元,购买了2台收割机、3台大型拖拉机等农业机械,对大冶镇王家庄村和矿区附近农民,每年义务进行收割、耕种,保证农民不误农时。王绍峥每年为大冶镇王家庄村、前柿杭村、东施村等村的群众收割小麦6000多亩,按照市场价收割机收割一亩小麦收费80元计算,一年为当地群众减少开支36万元。连年来,王绍峥用于农业服务累计支出180余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农业生产。

大冶镇东施村二组的李怀超说:“我家6口人,种有9亩小麦,如果靠人工收割,费时费力,遇到阴雨天,还容易导致小麦霉烂,造成收益减少。这9亩小麦本来产量不是很高,加上前期投入的化肥、除草等费用,如果成熟时雇用外地的收割机收割,仅此一项,每年就需要额外多支出费用720多元,算起来几乎是没什么收益。而王绍峥董事长免费为我们收割小麦,等于是变相为我们农户增加了一笔不小的收入。”

为使国家的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更好地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王绍峥为企业所在地附近大冶镇王家庄村、前柿杭村、后柿杭村等村的1.2万余名农民群众办理了农村合作医疗,目前已累计出资800余万元。他还先后投资200余万元,为王家庄村建设了标准化村级卫生所、大戏楼,整修村中道路,挖掘深水井,架设吃水配套设施,安装路灯,让村子亮起来。为响应国家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政策,让农民老有所养,他捐助100余万元,资助大冶镇办理农村居民养老保险。

王绍峥响应党和政府的植树造林号召,10多年来,先后累计捐资400余万元,用于植树造林。2017年春天,他再次捐款200余万元购买树苗,用于植树造林活动,绿化、美化家乡,为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居住环境,促进区域天蓝水清、绿色可持续发展助一臂之力。

在扶弱济困方面,王绍峥同样是不遗余力,他先后资助260余万元,对大冶镇王家庄村、东施村、朝阳沟村、前柿杭村、后柿杭村等村的五保户、贫困户、受灾户、病困户给予帮助。当得知大冶镇沙沟村八组村民赵海水患上肝腹水病后,他主动送去3000元,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当得知大冶镇川口村三组刘旦因重大疾病住院治疗,家境生活十分拮据的情况后,他派人送去4000元。当得知大冶镇垌头村四组村民雷作雨家突遭车祸,造成2死2伤的悲惨事故后,他不假思索地送去了6万元……王绍峥每个企业所在地附近的群众,每当家中临时有急事,或遇到意想不到的天灾人祸时,大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去嵘昌公司寻求救助,而王绍峥为此专门派人做这项群众救助工作,每年像这种帮助救急的贫困资金达200余万元。

王绍峥不仅心系家乡,更将博大的爱心播撒到祖国各地。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在5月13日,王绍峥就召集公司干部职工为灾区进行捐款,收到干部职工捐款30万元,他自己又拿出50万元,共计80万元于第二天就寄向了灾区,比地方政府发出倡议还要早3天,充分显示出了作为一名党员的敏锐性和满腔的爱心。正是王绍峥这样的社会责任感,使得嵘昌集团不断壮大,成为登封乃至河南民营企业的中坚力量。

自2000年拥有属于自己的煤矿企业开始,到2017年的短短十几年时间里,嵘昌集团由一家小煤矿,迅速成长为一家大型集团公司,涉及煤炭、铁矿、水电、网络游戏、投资、物流、贸易、旅游、建材、制药、资源综合利用等众多领域,总资产达30多亿元,从业人员3600余人。令许多人敬佩的是,无论是收购还是新成立的公司,都在王绍峥的“魔手”之下尽显活力。

回望郑州嵘昌集团的发展历程,每一步都镌刻着董事长王绍峥创新创业的印记。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一个创业神话,他的经历让很多人震撼,无数初出茅庐的创业者都以他为楷模。他的影响力绝不仅仅在于创办了多元化的大型集团公司,他骨子里根深蒂固的不服输和不妥协更值得每一位创业者深思。王绍峥作为嵩岳大地颇有影响力的农民企业家,他的传奇故事远未结束,精彩还在不断上演。我们坚信,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生态环保,一定能为嵘昌集团的未来插上腾飞的翅膀,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尽心尽力。

在过去物质匮乏的年代,不断做物质加法确实能给人幸福的感觉。但现在,占有物质很难再刺激我们的感官,让我们获得长久满足。比起金钱和物质,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充实感。从实物中获得的满足感只能持续很短的时间,但是我们宝贵的经历以及从中获得的知识,将永久地入驻我们的生命。

如果一个人清楚了对自己来说什么是最为重要的,就可以干净利落地砍掉那些生活中不需要的东西。

《少即是多:北欧自由生活意见》作者本田直之前往“世界幸福排行榜”前几名的北欧各国,采访当地居民,发现他们都摈弃了旧有的物质至上主义价值观,崇尚物质简朴、精神丰盈的“Less is more(少即是多)”简单生活方式,这并非苦行僧似的节约和忍耐,而是认真思考自己的生活与人生,仔细甄选对自己来说最为重要的东西之后的主动选择,以此摆脱金钱、时间、场所等束缚,享受真正自由的生活。

生活富足的日本人因信奉美式的物质至上思想,人生为物质和金钱所摆布——在经济繁盛时期养成了乐观预期的习惯,相信只要努力,自身的收入会一直增加,喜好用物质标榜自身的富庶,养成超前消费的习惯,热爱攀比……但在日本经济跌入泡沫时期后,一切归零,导致需要心理调适的人群大幅度增加——这对于时下的国人,具有借鉴意味。

1. 与其说是“化繁为简”,不如说是“刻意放手”更为贴切。这样就能清晰地了解自己应该往什么方向行进,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2. 决定了什么事我们“不去做的事”之后,那么剩下的“要做到事”就都是些让人快乐的事了。

3. 搬家建议一定要实行“无条件舍弃”的原则。对于一件事物的去留,考虑的时间不要超过三秒,如果有丝毫的犹豫,那就再多看一眼,把它保存在记忆之中,或是拍上几张照片,留做纪念,然后再果断地舍弃。

4.延续惯性不如重新设定。制定“Reduce(减持)、Rest(重新设定)、Rebuild(重新建设)”的生活主题,至今仍在以其为目标不断践行。

5. 当你想要追求全新的价值观和幸福时,必须否定过去的行为和固有观念,否则你将会被“一直都这样”的既有观念所束缚,如此一来,继续追求旧式喜悦的结果,就会招致不行。

6. 不要在意别人拥有什么,而要看到自己所拥有的东西的价值。

7.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假设“人类是会追求自我实现并借以成长的动物”,并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感与爱的追求”“被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五个阶段。

8. 让我们摒弃必须要“倚仗金钱”的思维,“没有金钱万万不能”的想法,可能让你失去很多花心思、下功夫的机会。要是不改变想法,就很难获得幸福。

9. 想要快乐工作,就得最大化地减少制约。之所以要践行简单生活,并不是我们“迫不得已才这么做”,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主动选择”。

10. 如果不想浪费时间,就要先想好自己到底想做什么。

11.运动的第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我们自我状态变得更好,并督促我们养成练习的习惯;经历各种不同的失败也是运动的魅力之一;有一起参与的伙伴也是很重要的。

达成自由生活“新幸福”的十个条件

这和工资高低没有关系,而关乎工作是否开心,是否觉得有挑战性和成就感,能不能让你学到东西;不断成长、进步,并能为之感到满足。

二、有关系亲密的朋友和家人

如果工作顺利,却没有可以亲密分享的家人和朋友,这谈不上愉快,更没有幸福可言。

三、拥有稳定的经济来源

这并不是说你必须拥有多么庞大的资产,或是必须有相当高的收入,只要可以满足自己安定的生活就可以了。

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灵才能全心全力地去工作、去生活、去奋斗、去进取。

五、拥有富于刺激性的兴趣和生活方式

成年进入社会后,又习惯将人脉圈与利益圈捆绑在一起,但如果没有一两个让自己充分享受的兴趣,就无法拥有纯粹而不带功利色彩的社交圈。

六、拥有一定的时间自由

拥有可以完全自行支配的时间,可以陪伴重要的朋友和家人。

七、选择适合自己的居住环境

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有着怎样的活法,用心挑一个适合自己的居住环境,关乎幸福。

八、具备有效的思维习惯

总是推卸责任充当受害者的人、经常处于消极状态的人、习惯性寻找借口的人、被固有常识局限并难以突破的人,都很难邂逅幸福。

幸福指数下降的第一原因,就在于人们看不到自己的未来,继而心生不安。

十、感觉自己正在向目标迈进

循序渐进而又充满目标感的生活是踏实的,最幸福的感觉是永远在路上。

如何获得新时代的幸福?

所谓新幸福,就是摆脱金钱、时间、场所等外物的束缚,让我们重新拥有自由。

一、从“厉行节约”到“主动选择简朴”

从北欧国家的富裕阶层依然过着简朴的生活就可以看出,这属于他们的“主动选择”。他们在物质上虽然简单,精神上却非常富足。将时间与金钱投入到积累人生体验和感受上,而不是消耗在对物质的追求里,就会收获精神层面的富足。而一旦养成简单的生活习惯,就会享受其中。

二、从“拥有金钱”变成“拥有时间”

无论是渴望金钱还是时间,都要弄明白自己到底“为什么想要”,并能轻松驾驭;如果不知道追求、拥有他们的目的,得到再多也没有意义。

三、与其追逐地位的提升,不如追求自由

如果一个人在公司得到提升,我们一般会认为他拥有了更高的地位,在一个充满竞争性的环境成为最后的赢家,但同时你要知道,他也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工作时间、更复杂的人际关系、更大的业绩压力。如果你换一种思路,只要你的工作能够令你充满成就感,并且可以让你在自己的专业上不断成长,那就是正确的选择。

四、与其在一流企业就职,不如从事自由职业

做一名自由职业者不但在收入上有很好的回报,工作方式还很自由,比上班族要幸福得多。在美国,有四分之一劳动人口属于自由从业者。想要获得幸福,就要贴近工作的本质,从专注于工作本身的投入感和成就感中去寻找满足与自由。我们不是鼓吹大家都辞去公职从事自由职业,而是主张即便是一名上班族,我们也应该尽力创造一种可以自由发挥、决断的弹性工作方式。

五、与其一味推销自己,不如提供帮助

如果在工作中低人一等,想要与更高级别的人平起平坐,就要学会不卑不亢、自爱自信。与其花力气自我推销,不如把精力投放在自我精进上,当自己能够为他人提供帮助时,就意味着你已经成功了一半。

六、做不依赖任何平台、靠实力说话的人

在名企身居高位,自然会让各界人士趋之若鹜,就连邻居都会心生羡慕:“你的工作真不错呢。”但是不是你一旦离开公司,你的光环就会褪去?在当今互联网时代里,如果你能坚持学习,运用新媒体,那么过去你是否拥有地位和名声就变得不重要了。最后能够持续发光发热的人,一定是那些不依赖于任何平台、靠实力说话的人。

七、以愉悦的心态面对辛苦

辛苦的感觉来自“被迫而为”,而愉悦则来自于“主动想做”。只要我们具备调整心态的意识,就可能把他人眼中的辛苦变成我们全新的幸福。

八、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如果我们被固有的常识束缚,就不可能获得新的幸福。因为常识是过去的人所总结的经验,相信常识,自然也就很难从旧式价值观里脱身。每个人都应该好好去想想“幸福到底是什么”,不要让那些物质主义影响到你。

九、小众市场更具消费力

无论是打工还是创业,都应该瞄准小众。小众更能汇聚力量,也更容易感受到品牌的热忱,销售成果当然也更加显著。

十、比起短视的加薪,更应重视个人品牌的积累

不要一味追着眼前的东西跑,而要珍惜随之而来的际遇。在这个缺乏持续性的年代,唯一能够保证持续发展的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以及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促进个人口碑的提升。

十一、在咖啡馆、公园、健身房等场所办公

现代社会的工作方式,并非一定要局限于具象的办公室,成天关在里面做事。只要能按时完成自己的工作,尝试移动办公未尝不可。不要拘泥于办公室的具体形式,可以把所有的场所都当成是自己的办公室!

十二、借助生活方式这个共同语言拓展自己的世界

掌握一门任何人都听得懂的“共同语言”非常重要,比如运动、红酒、美食、文化或是历史方面的话题都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它标榜的是你的生活方式。

十三、比起短暂的大幸福,长久且可持续性的“小确幸”更令人感动

“小确幸”是这样一种幸福——虽然欲望本身并不庞大,但只要能让人确确实实感受到,哪怕真的是微不足道,也足以让人把日子好好过下去。真正的幸福,来自于自己的体验,它是由寻常度日间一点一滴不经意的喜悦感堆积而来。

十四、在方便快捷的时代,刻意追求一些“不便”

在这个方便快捷的时代,人需要刻意去追求一些“不便”。“不便”如果是被迫的,就会非常痛苦;而如果是主动选择,就可能乐趣多多,利于形成新的刺激,让满足感的阈值下降。

十五、比起金钱,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充实感

不管是从团队合作中获得成就感,还是拿着很低的薪水却能不断学习成长,只要工作这件事变得令人愉悦、充实,压力就会被逐渐化解。通过工作来让自己成长,就会不断发现新的挑战,使得工作意趣盎然,对未来充满信心。

十六、提高工作效率,改变“重量不重质”的习惯

高效工作能够带来成就感,而持续的成就感能够造就一个高满意度的生活状态。

十七、从“以他人为中心”转变为“以自己为中心”

在体验人生的过程中,如果缺乏足够的自我判断训练,就很容易被其他人影响。记得在漫长的时光里坚守自己想要的。

十八、改变每天既定的生活模式,享受变化

去寻求变化,喜欢变化,享受变化吧!一定会给你带来无数新的邂逅和全新的发现。

当前的中国,已步入经济增长从两位数到一位数的转变,也就是各类媒体近一年多来一直在提的“新常态”;与之对应的,通过改革开放呈现出的“遍地是机会、只要努力就会成功、暴发户此起彼伏”等现象正逐渐式微。

相比之下,北欧自由生活有着丰富的内容:享受工作、有关系亲密的朋友和家人、拥有富于刺激性的兴趣和生活方式、具备有效的思维习惯、能够放眼未来等。尽管每个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具体情况各不相同,但北欧自由生活方式并非只有住在北欧才能实现。如果现有的生活让你感觉不到幸福,只要放下负担,主动选择,你都可以尝试Reduce(减少)—Reset(重新设定)—Rebuild(重建),去实行一种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一步步迈向真正的幸褔。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领域的这一转变自然属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国人势必需要及时更新观念,适应各种随之而来的各种“新常态”,以细水长流的小确幸、来代替以前拼命赚钱拼命花的大起大落人生。

扔掉不必要的包袱和累赘,才能把更多更有价值的事物请进生活中来

什么都不扔,就是持家有道、会过日子吗?不是的。

扔的过程,其实是进行选择,学会舍弃的过程。扔掉不必要的包袱和累赘,才能把更多更有价值的事物请进生活中来。这是一种生活智慧。

01什么都舍不得扔,只会积累一堆看似有用的垃圾

打开你的衣柜看一看,里面是不是被塞得满满当当的?但其中,真正合身的、入时的、你常穿的,又有多少件呢?

五年前的裙子,十年前的T恤,可能都旧得不成样子了,你舍不得扔;过了期的旧杂志,永远放在鞋柜里积灰尘的鞋,你也舍不得扔;不会再骑的旧自行车,换下来的旧手机,甚至早已被淘汰了的mp3,你还是舍不得扔。

它们也许都没有坏,所以在想要扔掉它们的时候,你总觉得它们还是有用的。

直到你的衣柜再也塞不进更多的衣服,你的杂物间里堆积如山,你才意识到,它们不过是看似有用的垃圾而已。

02要让物为你所用,而不是你为物所累

真正得到使用的东西才有价值。

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条有趣的建议,是“三个月内没有用过的东西,你就该扔了”,也许说得有几分绝对,但还是很有它的道理。

从穿的戴的,到日常用品,我们使用各种各样的东西,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愉悦自己,或是为生活提供便利。这才叫“物为你所用”。

如果一件东西你用不着,不喜欢,那不管它价钱是多少,它对你来说都是没用的累赘。如果你还要勉强着去适应它,将就它,就变成了“为物所累”了。

要成为生活的主人,就是要学会筛选,学会安排,也学会舍弃。

03懂得清理,才能拥有轻装上阵的生活态度

就像一个人去登山徒步,背包里能带的东西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会选择尽量轻便实用的东西。带得太多,只会让自己脚步沉重。

同样的道理,对待生活,更应该如此。太多的杂物只会让生活变得死气沉沉,运转不动。学会清理,生活环境才会变得轻盈,才能让家里的空气流动起来,焕发生机。

把那些不合适的,没用的,甚至是有害的东西统统扔掉,你才能为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腾出明亮宽敞的空间。

这样,你身处其中,会得到更多的舒适感和幸福感,会感受到活力和希望。生活变得简单了,却更有质量。

04清理房间的过程,也是你整理内心的过程

你的生活环境,很大程度上就是你内心的折射。

内心烦乱,负面情绪深重的人,所处的房间也大多脏乱、幽闭;性格开朗,心态积极的人,往往会把自己的家收拾得窗明几净。同样的,一个整洁明亮的环境也会反过来带给你好的心情和活跃的思维。

所以,清理不仅仅是一种外在劳动,也会对你的内心产生很大的影响。

当那些白白占据空间的无用之物被你打包扔掉,你一定会觉得心也和房间一起变得开阔了一些,颓废和消极的情绪自然也减少了。

就如同花园里的杂草,不仅让环境看上去杂乱,还会抢走花需要的养分。学会清理,就是给家除除草,扔掉垃圾和累赘;也给自己的内心除除草,扔掉噬人的负能量。

该扔的时候果断地扔,这也是一种魄力。

在春暖花开、微风拂面的日子,我们不妨到登封走走,在中国第一个朝代夏王朝与花鸟相约,虫草为伴,游于少溪河、书院河及五渡河水,流连少林《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全球最大的山地实景基地,赏周公测影台,观世界遗产中国禅宗祖庭——嵩山少林寺,自会是怡然自得。

到登封走走,不必说多去想历练自己,增长见识,只是心向往之,跟着心走,无意中便会丰富了自己的阅历,豁达了自己的思想。或许我们抛却那种正统的高深意义,亦会发现行走的多姿多彩。

到登封走走,是一种境界。也许我们并没有那样虔诚的信仰,但是我们一样可以到风光旖旎的嵩山走走。有人说,人一生至少应该有两次冲动,一次为奋不顾身的爱情,一次为说走就走的旅行。正值青春韶华的我们,或许真的应该到登封西十公里距少林寺七公里的待仙沟走走,定会颇有收获。“不曾壮游,怎知自由”,在这里,不必去想有何目的,只是去行走,跟着心,是一种享受,享受那种自由,那种心中所徜徉的愉悦,所期望的奢侈,这时你便会有空闲去静静聆听,聆听心跳,聆听心中真正所想。即使行走过程中,沾了泥土,湿了鞋子,也会是带有自然的气息,一种自由的芳香。行走正是这样,愉悦身心或许稍是其次,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对生命和心灵的洗礼,是一种对自由的享受和向往。当爬完待仙沟后,收获的便是内心的平静,波澜不惊,还有这种感受自由的精神享受。

到登封走走,是一种诗意。那神秘莫测的中国道教著名宫观——登封嵩山中岳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2010年8月1日审议通过,将“天地之中”8处11项历史建筑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包括少林寺建筑群,都极具诗情画意。登封的自然风光可以让你美美地享受这里的清新与惬意,见证历史沧桑的国家园林城市,更能让你尽情地感受泱泱华夏的传统文化。跟着心走在登封,做一名真正的行走者,静静地走过,带着虔诚的心去体验路上那些平凡人的生活,去欣赏不一样的风景,去寻找那内心最为宁静的角落,去感受最为淳朴的自由。到登封走走,亦或是一名时间的旅行者,终其一生,走在漫长的旅途上,走过山重水复的流年,笑看风尘起落的人间。

到登封走走,是一种虔诚。你看那些前往少林中岳庙的朝拜者,历尽艰辛,不远万里行走到他们心中神圣的大雄宝殿,只为心中信仰。一次一次的匍匐叩拜,那种虔诚,那种行走的精神或许是我们永远都无法触摸到的。或许他们才是真正的行走者,为了自己心中信仰,不断行走,哪怕千难万险,也要跟着心走。正像唐僧给孙悟空取名“行者”一样,或许也是希望其能够坚守心中的信仰,能为之战胜各种困难艰苦,正所谓“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为了心中信仰,成为一名真正的行走者。又想起那句:“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真正的行走,莫过于此,跟着心走。

趁春暖花开,趁年华未老,带着一颗说走就走的心,到登封走走,洗尽铅华,享受人间!

丙申年农历十月二十五,二十四节气小雪过后的第二天晚上,回到我的小村庄,一弯月牙高挂在天空,皎洁的月光洒满了整个村头村尾。小村庄犹如浑身赤裸的婴儿一般,明静地躺在那里,这样冷清的寒夜下,村子的一位老人去世了叫人心有点痛,按照习俗我得去守夜,为逝去的乡亲送一程,出城前城里雾蒙蒙一片,几乎看不见月亮。

今年的冬天不算太冷,因为阳历年和农历年只差一个月,往往像这样的年月时间似乎就会过得飞快,也显得弥足珍贵,对于一个躯体已经逃离村庄,但灵魂还深深扎在村庄的我来说,每每在踏上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时灵魂和肉体才得以完整。

透过车子的后视镜看到钢筋水泥打造的小城、车水马龙和霓虹灯下的五光十色也许永远不属于自己,多少年来以为只是自己这般困惑,没有想到的是逢年过节时小城的人们总是会问:“你回家去了没有?这个春节回家过还是在城里过?”原来他们和我一样从来都不认为这小小的商品房是家,只是在小县城临时寄居的栖息地罢了。

而真正的家是分布于各地不同的大山和平川,长河和山沟之间,那里有我们的亲人、街坊邻居、儿时的伙伴,还有砸断骨头连着筋的亲戚,就连小村口那几棵很老很老的柿子树和树下被乡亲们屁股磨光的大石头都显得十分亲切,不管多久不曾回去,只要回到小村,就连未曾某过面的小狗小猫都倍感温暖,它们会抬起头睁大眼睛温和的看着你,不停的摇着尾巴,围在你的脚边转圈,这浓浓的情义已经根植于我的骨子里,已经流淌于我的血液中,此生小村与我难以割舍,我是小村人,终究有一天我会回到这里。

曾忆儿时的情景是如此温馨,尤其是在如同今年的冬日,傍晚当村小学校传来清脆的放学铃声后,孩子们在一阵嬉笑打闹声后散开各自回家了,很快小村被腾腾升起的炊烟所淹没;青色的瓦房以及房前屋后的华山松、油松、侧柏、麻栎、刺槐、沙兰杨、泡桐。果树有苹果、桃、李、杏、板栗、葡萄等,还有荆条、酸枣、白腊条、紫穗槐等树木,还有山坡上正在发青的麦苗地、成行的油菜地等等,在烟雾弥漫中若隐若现,犹如画家笔下的绝美画卷。村外小河漫不经心地流淌着,像一位老人,慢慢悠悠曲曲弯弯的一路向东流去。是谁家的伯伯和婶婶还在冰冷的河畔边洗刷着农具,仔细一看原来是六爷家的大伯海军和婶子桂芝,大伯在上海当过兵会开汽车,复员后在家乡跑运输,媳妇是从上海带回来的,江南的女人多了一份娇媚和洋气,在村子里她是中年妇女和小媳妇们争相效仿的榜样,从穿衣打扮到室内家具摆设上,关于他们一家的大小事情总是村上在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就连大人们夸奖男孩子时也会说:好好学习长大了去大城市也带个像桂芝婶子那样的媳妇,生出的娃娃像洋娃娃一样漂亮而且聪明伶俐;他们在村子里是出了名的勤劳和持家,同村干部的家里也比不上他们家的整洁干净,家里还有两个长得像洋娃娃的女孩和一个半岁大的小男孩,与我们这些土孩子一比,我们简直叫泥猴,他们才叫孩子哩,大伯和洋气的婶子从不嫌弃我们,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总会给我们一些意想不到的吃食,甜到心头的糖果,香到骨子里的酥饼干,都是婶子远在天边的大城市娘家寄来的,还有桂芝婶子说的极好听的普通话,充满江南女性温柔的声音,让年幼的我们对城市和江南女人充满了无尽期盼与美丽的憧憬。除了记忆里抹不去的人还有小村的美景,村前村后的小山包、小渠、小沟、小树林都是我和小伙伴们的天堂,小村庄在冬日雾气升腾的同时犹如世外桃源的仙境,而那时我们就生活在里面。

整个小村进入了一天忙碌后的尾声,乡亲们赶着自家的牛,肩扛干活的农具,自家的牛走在前面,男人走在牛后面,女人走在自家男人的后面,带着一脸平静、徜徉着一种幸福、伴随一路笑语回家了,黝黑脸庞上汗水已被风吹干,那是父辈们幸福的写照,而这样的情景却离我越来越远。

路两旁高大的柿子树上挂满红透的柿子,有张家的也有李家的还有我家的,爷爷说:等一等再摘,我知道那是爷爷在等今冬的第三场寒霜,寒霜过后柿子会更红更甜,父亲摘回来后会把硬一些的柿子放在“棚杆”上的“普兰”里(竹子做的两种装粮食的两种农具),而把软的挑出来放到“筛子”里,架在爷爷和奶奶住的东屋的大木柜上,一早一晚,当靠堂屋山墙二门口摆放的高腿火盆燃起熊熊大火时,总能看见一圈火红的柿子围在火盆周围,已经被烤热,不管是家里人还是来借东西的邻居都会拿起其中的一颗柿子,小心翼翼的带皮吃掉,毫不含糊,而那时扬在爷爷和奶奶脸上的是满满的笑容,当时的那个情景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记忆深处,叫人难以忘却,然而那种场面却再也回不来了。

自走出了小村,把父母接进了城里,在外人眼里我似乎尽到孝敬的义务,但实质确是活生生地割舍了父母的乡情,就如把生长在故土的树木连根挖起移植到被钢筋水泥浇筑的城市花园,在大人心里那是一种叫生里死别的痛。每每在返乡之时不是去为乡亲婚丧嫁娶就是为先人清扫祭奠,除此之外自己倒成了村庄的陌生人,陌生的只剩下躯壳在路上来回走动,尤其是今冬几位老人相继去世,那些曾经抱过我,把我如自家的猫啊狗啊的疼爱的人们,已经被岁月无情的带走了,而剩下的都是你不熟悉和陌生的下一代人了。

村里的人们对老人的去世显得平静和坦然,好像田地里生长的庄稼一样自然,并无大喜大悲,这一点没有城市里人过多的恐惧和矫情,生在小村、长在小村、劳作在自家的土地上,最后埋葬于自己劳动了一生的土地里,做到了落叶归根,我想人生最好的归宿就该如此。

按照村子的风俗要给去世的人守三天灵,坐在露天没有搭帐篷的院子里,大家围着几堆煤火,刺骨的寒风吹的我后背冰凉,胸前却被熊熊大火烤的发烫。夜深了,守夜的大多数是老人,年轻人已远走他乡谋生活去了,还剩一帮老朋友最后陪伴先走的人,村子里很多老人一辈子几乎没有走出去过,就在这个小山村终其一生,甚至还有没有去过县城的人,外面的世界似乎与他们毫无关系,简简单单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也无怨言,就这样随着一场寒霜走了。我看着院子里稀稀拉拉的人,有我的儿时伙伴也有爷字辈的、有叔叔伯伯辈的,也有平辈的兄弟,都已经在岁月的年轮下白了头发,已过而立之年的我已经不是当年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子了,感叹之后平静地吸了几口寒夜的冷空气,起身走出了小院,任凭脚带我走动,不再乎去哪里?

不觉中走到小时候最爱玩耍的河堤上,河堤两边是一排叫做“水冬瓜”的白杨树,已经长得很粗很高了,有爷爷种的也有爸爸和二叔栽的,但里面没有我栽的一棵树,被踩的油光锃亮的土路上落满树叶,走在上面树叶沙沙作响,似乎是落叶对我的一种问候,看着月光下被夜色隐没的村庄,顿时唤起了我深深埋藏于心灵深处的乡情,千丝万缕的情愫瞬间涌上心头,涌上的是被岁月无情带走的乡亲的痛,也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村庄凋零和落寂,更是自己少小离家老大还后难以割舍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静静的河水悄悄地流淌着,生怕打搅了今夜的宁静,远处青山默默无语散发着深幽逼人的磁场,让人感到自己的渺小,寒夜中没有半声鸟鸣狗叫,大地万物都收敛了锋芒,安然地沉睡了,而我今夜难以入睡,沉重的心情难以言表,一股力量左右冲斥着我的胸腔,举头望了望明月,千百亿年来散发着柔和的光亮瞬间融化我不安的心,使我慢慢平静了下来,使我明白在我的小村庄要遵循人世间的自然规律,少一些索求和杂念多一份付出和给予,这样的人生才会安然平静,想到这里我释然了许多,不远处有人走过来,老远就喊叫我的小名,原来是二叔,他来寻我,是担心我一路追随而来,我应声叫了声二叔,月色下我和二叔踏着银色的小路走回去了,心头涌出的是满满的温暖,突然发现不管走多远月亮还是故乡的明,人还是故乡的亲!

人间的岁月,走过山花烂漫的三月,走过燕子在梁间呢喃的、充满爱和暖以及希望的四月天,便是春末夏初的五月了,在这春末夏初的暖风中,瓜果香甜的气息已开始弥漫了,每年这个时候,在我的老家登封石道,那个位于少室山南麓之地,那一坡一坡的野草莓开始成熟了。白白胖胖的野草莓,用自己的气息香甜了老家五月的空气,滋润着老家孩子们的童年。

还是在四月的梢头时,老家山坡上的沟沟坎坎,已到处都盛开着野草莓花,翠绿色的长圆形的小小叶子上,有着锯齿状的边,纤纤细细的褐红色花梗顶端,盛开着娇柔的白色小花朵。微风吹过,满坡的白色花迎风舞姿婀娜,小小的白色花瓣在风中轻轻摇逸。小孩子家淘气,看到如此可爱的情景,便想去将那花朵采摘下来,大人看见了,就说:你不想吃野草莓了?轻轻的一句话,小孩子伸向那细细红褐色花梗的手,便缩了回来,开始就咬着小手指头看着那满坡的小白花,憧憬起野草莓成熟时自己的口福,口水忍不住顺着手指头流下来了。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但对于农家来说,春天其实是一个忙碌的季节,春有种,秋才有收。在我的老家,清明时节吃过苜蓿第一茬碧绿的芽尖之后,大人们就开始忙于种瓜种豆,播散玉米。在暮色来临时,荷锄而归时,他们才有闲暇抬眼四望,看一看暮色中的春景,细细的观赏一下早晨曾碰过他肩膀的那株已盛开的粉色野山桃花树。这时候他们的心情是轻松的,劳动后的成就感满盈着心间。这时候,他们也会观看到那小山坡上野草莓花的变化。孩子们则不同,他们的心中还没感受到生活的压力,所以他们的双眼在春天会时时关注着野草莓的变化。随着五月的脚步缓缓走来,孩子们看着那五瓣玲珑可爱的白色小花一瓣一瓣的开始凋零,只剩下中间细细的黄色花蕊,慢慢的,黄色的花蕊变成了米粒大的枣红小疙瘩,小疙瘩慢慢的一天一天长大,变成了大一些的枣红疙瘩,不停增长的体积和重量让细细的红褐色花梗渐渐害羞的垂下头;再后来,枣红疙瘩的颜色渐渐变淡,最后就变成了一个小指头蛋大、胖胖的白疙瘩,这些胖胖的白疙瘩身上长满小窝窝,每一个小窝窝里都有一个褐红色小点,如美人身上的痣。

这时候,老家人就常说一句话:“瓢儿熟得背篼大,没人摘了败了家”。“瓢”是老家人对野草莓的称呼,是它的乳名。“瓢儿熟得背篼大,没人摘了败了家”,这当然是一句带有戏谑性的夸张话,但是为什么会产生这一句话,却是有原因的。老家的山坡上到处都是野草莓,到了野草莓成熟时,大人们要忙着给玉米锄头茬草,给瓜秧搭架,还要时时查看和关心麦田里麦子生长、拔节、扬花的状况,一心一意的都在忙着地里的活计,多没时间去摘野草莓吃,去山坡上摘野草莓吃的大多是馋嘴的小孩子,而那满山满坡的野草莓,就凭那些小孩子,在坡上一边摘一边吃,也摘不了多少,大半的野草莓最后都留在山坡上熟得“败”了。

老家人摘野草莓有很多的“忌牵”,比如孩子们出去摘野草莓时,大人们就会告戒孩子,不要去麻桑木丛下摘野草莓,不要摘食红色的野草莓,不要摘水沟边的野草莓。为什么有这些“忌讳”,大人们也不说明白,也可能是觉得一时间给孩子说不清,也就不说。孩子若问,就说:不用问为什么,记下就对了!大一点的孩子有时领着小一点的孩子出去摘野草莓,这时大一点的孩子就将大人告戒过的那些“忌牵”告诉小一点的孩子,小一点的孩子也会问为什么,大一点的孩子答不出来,就模仿大人的语气对小一点的孩子说:问啥里问,记下就对了!

但是现实的诱惑让一些胆大的孩子会忘记大人们的告戒,因为麻桑木丛下和水沟边的野草莓会长得格外的茂密和大,而同样的问题是红色的野草莓多长得比白色的野草莓大。

后来,有些大一点的孩子通过实践,慢慢发现了大人们没有说出的那些答案:那就是麻桑木丛下的草一般都长得很茂盛,这些长得很茂盛的草叶下有时会藏着长虫(蛇),很危险。而当地的水沟边多长一种叫鱼腥草的植物,这种植物有一种怪味,而且这种味会“串”到它周围的野草莓果中,使野草莓也变味。至于为什么红色的野草莓不能摘食,孩子们没有找到答案,偶而会有大人告诉孩子,说是红色的野草莓吃了会流鼻血,于是就有胆大的孩子偷偷背着大人摘红色的野草莓吃,经过尝试,发现吃了红色的野草莓并不会真的流鼻血,但是如果孩子将这个发现告诉大人,则会遭到大人的呵斥。

那时候,老家的街上没有卖野草莓的,因为出门就是山坡,每个山坡上沟沟坎坎的都长满野草莓,小孩子想吃的话,就自己去山坡上摘,吃多少摘多少。也有家中的孩子太小,大人实在不放心孩子自己去坡上摘野草莓吃,做母亲的就抽空挽个小竹篮,出去一个时辰,然后就笑吟吟的提着满满一小竹篮野草莓走进家门,孩子便欢跳起来。当母亲的盛一小碗白白的还带着山坡上青草气息的野草莓,洒上白沙糖,给孩子吃,这样一来,本来酸酸甜甜的野草莓吃在孩子嘴里,便是满满的甜味了,吃剩下的,细心的妈妈会给洒上白糖或少量白酒捂一晚上,第二天,野草莓颜色会比前一天深一些,但吃起来味更甜。

关于野草莓的记忆会伴随孩子一生。这一生,}

【拳皇98】一波十连胜!鼻祖程龙这下真的好气啊 大口vs程龙 0907

用或其他应用扫描二维码

【拳皇98】一波十连胜!鼻祖程龙这下真的好气啊 大口vs程龙 0907

若未安装客户端,可直接扫此码下载应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98大口巅峰时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