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左传.宣公二年中哪个公

A1版 新闻-头版
A2版 新闻-要闻
A3版 新闻-要闻
A4版 新闻-文化周刊
A5版 新闻 -文化周刊
A6版 新闻 钩沉-文化周刊
A7版 艺术-文化周刊
A8版 视觉-文化周刊
 A5版 新闻 -文化周刊
中山萌妹在东莞“玩”烘焙
温馨提示:  如想浏览高清晰的电子报刊原版,请查阅PDF版。  阅读PDF版需要Adobe Acrobat Reader才能浏览。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系列报刊数字报导航:
有奖新闻热线: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第7838期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诗经》经典句(21)  大凡接触过中国古代史的都知道有这样一种历史表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此话出自《诗经?小雅?北山》:  陟彼北山(登上北山),言采其杞(去采山上的枸杞)。偕士子(健壮士子),朝夕从事(从早到晚忙做事)。王事靡W (王的差事没完了),忧我父母(父母在家我担忧)。普天之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没有是王的疆土)。率土之滨(四海之内),莫非王臣(没有不是王的臣民)。大夫不均(大夫不公劳逸不均),我从事独贤 (唯有我的工作最艰辛)。――《北山》一、二章  西周时期,其“天下”和“四海”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就是当时存在的所有国及其国土。中国古代“国家”的概念是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形成的,而商周时期“国”指的是城邑,往往一座城邑就是一国。《说文解字》曰:“邑,国也。”那时人们要表示“国家”的意思,一般用“邦”字。西周实行分封制,国则是诸侯所受封地域,有土地、人民和政体。西周初年,大小不等的国约有上千个,至春秋时期,经过轮番兼并后只剩一百多个。  西周实行的是封建土地国有制,周王以家长制君临天下,为最高统治者,也是全国最高的土地所有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对西周时期政治、社会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是基本的写照。  可谁又会想到,这句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经典描述,竟然出自《北山》这首诗中的小士之口。士是当时贵族中最低的阶层,诗的表述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哦,原来是小士在发牢骚:都生活在王的国,都是王的臣民,都是王的差事,为什么你大夫分配工作如此不公,给我安排的差事又多又苦?《北山》描述了一个日夜忙于王事的小士对社会劳逸不均表达的怨恨,是一首抨击周幽王重用大夫的政治讽刺诗。此诗对后世影响较大,人们在表述自己的观点时,往往征引该诗予以论证,也带出了另外一个蛮有意思的话题。《孟子?卷九》就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咸丘蒙说:“……《诗经》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舜已做了天子,请问瞽瞍(舜之父)怎能不做他的臣子?”  孟子答道:“这首诗不是这个意思,说的是抱怨为王事而不能奉养自己的父母。……所以,解说《诗经》的人,不能因为文字影响了对诗的辞句的理解,不能因为辞句影响了对诗的主题理解。”孟子回避了“为什么舜之父就不是舜之子的臣民”这一问题,但他强调了征引《诗经》要先理解全诗的主题,不能仅仅停留在辞句的表面意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引用的准确性。可孟子怎么也没想到,他的一番话,却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千古话题:断章取义。  “断章取义”作为一句成语,出自于《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章”指诗歌的段落,其意是指截取《诗经》的某一段落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只会取需要的部分。时下,断章取义已沦为贬义词,但如果了解了它的产生和演变,你会觉得有点冤。  断章取义,自古就是《诗经》一个有效的传播形式。《诗经》在春秋时代影响很广,学习、背诵《诗经》已成为贵族人士必需的文化素养,特别是在与人交流或外交场合,常常摘引《诗经》,直接、曲折或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叫“赋诗言志”,想言什么志则引什么诗,或许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不学《诗》,无以言”。至两汉时此风更甚,或引《诗》之事、或引《诗》之意、或引《诗》之辞,或美、或刺、或和、或战、或讼、或断。如董仲舒以《诗》决狱,汉皇帝据《诗》废立妃后等。断章取义之风俨然成为社会时尚和一门学问,有着强大的政治和社会功用,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后人的思维和表述。  断章取义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你现在说它是贬义词,但为了更好地实现交际功能、追求最好的表意形式和最佳的表意效果,你又在自觉或不自觉当中频频摘引诗词、文章句子或别人的观点,以此传神达意。其实没有人或文章能远离断章取义,而这种“取义”往往又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演变过程。如“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其原义应是:最早以陶俑象征活人埋进死人墓中的人,难道他们断子绝孙了吗?但现在很多人都把这句话理解为:第一个制作陶俑的人,难道会没有追随者吗?如果上下文能贯通达意的话,你能说他错吗?这就是约定俗成。  近年来,在微博、微信朋友圈不时看到一些好像发现惊天大秘密似的转发文章,深痛恶绝地质疑如今人们常用的一些经典名句正确性,尽诉被古人、前人愚弄之不快、之不满。殊不知,名句、成语一旦离开了初显语境文义,就有了一定的独立性,其发生义变也就在所难免,或许这就是语言学和文学的张力和魅力。  当然,万事都不能随意而为,应该有规矩可循,唐人张|在《游仙窟》中给了我们答案:“断章取义,唯须得情,若不惬当,罪有科罚。”当然,我们还要加上“约定俗成”。
来源:中山日报 作者:杨国儒 字数:1968
本版第 2/3 条文章&&
网站技术热线:(15 | 传真:(10 | 技术及合作QQ:
本站归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取转载授权,请致电 2 联系刘小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左传隐公元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