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兰氏阳性与阴性阳性菌与革兰氏阳性与阴性阴性菌大小,排列方式在油镜下的区别

油镜实验报告
油镜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池锝网
本文已影响 人
篇一:微生物实验报告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一、微生物的简单染色思考题
1油镜与普通物镜在使用方法上有何不同?应特别注意些什么?
答:油镜在使用时必须在载玻片与物镜之间滴加镜头油。油镜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两点: (1)、使用后镜头的清洁:镜面只能用擦镜纸擦,不能用手指或粗布,以保证光洁度,用完油镜必须进行“三擦”(观察完毕,上悬镜筒,先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油,然后再用擦镜纸沾取少量二甲苯(或者乙醇乙醚溶液)擦去残留的油,最后用擦镜纸擦去残留的二甲苯,后将镜体全部复原)。 (2)、.观察标本时,必须依次用低、中、高倍镜,最后用油镜。当目视接目镜时,特别在使用油镜时,切不可使用粗调节器,以免压碎玻片或损伤镜面。
2、使用油镜时,为什么必须用镜头油? 答:在使用普通显微镜时,当光线由反光镜通过玻片与镜头之间的空气时,由于空气与玻片的密度不同,使光线受到曲折,发生散射,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若中间的介质是一层油(其折射率与玻片的相近),则几乎不发生折射,增加了视野的进光量,从而使物象更加清晰。 3、镜检标本时,为什么先用低倍镜观察,而不是直接用高倍镜或油镜观察? 答:低倍镜视野比较大,能看到的范围大,容易找到观察的目标,然后在用放大倍数高的高倍镜或油镜有目的的观察。
实验二、革兰氏染色
(1) 为什么必须用培养24 h以内的菌体进行革兰氏染色? 答:24h以内的菌体处于活跃生长期,菌体细胞壁具有典型特征,而处于老龄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壁结构开始发生变化,染色时会被染成红色而造成假阴性
(2) 要得到正确的革兰氏染色结果,必须注意哪些操作?哪一步是关键步骤?为什么? 答:应注意如下几点: 其一,选用活跃生长期菌种染色,老龄的革兰氏阳性细菌会被染成红色而造成假阴性; 其二,涂片不宜过厚,以免脱色不完全造成假阳性; 其三,脱色是革兰氏染色是否成功的关键,脱色不够造成假阳性,脱色过度造成假阴性 (3) 当你对未知菌进行革兰氏染色时,怎样保证操作正确,结果可靠? 答:当要确证未知菌的革兰氏反应时,可用已知菌进行混合涂片,使二者染色条件保持一致,如果已知菌的结果与预期相符,则证明操作操作正确,结果可靠。
实验三、微生物的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1、在显微镜下直接测定微生物数量有什么优缺点? 答:1)优点:直观、快速、操作简单。 2)缺点: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 不适于对运动细菌的计数; 需要相对高的细菌浓度; 个体小的细菌在显微镜下难以观察;
实验四、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1、在不改变目镜和目镜测微尺,而改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来测定同一细菌的大小时,其测定结果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相同;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圆形玻片,其中央刻有精确等分的刻度,有把5毫米刻成为50等分或把10毫米长度刻成100等分。测量时,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来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由于在不改变目镜和目镜测微尺,而改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来测定同一细菌的大小时,物象的放大倍数与每小格目镜测微尺所代表的长度在变化比例上是同步的,故而测定结果相同。
实验五、培养基的配置与高压蒸汽灭菌
1、培养基配好后,为什么必须立即灭菌?如何检查灭菌后的培养基是否无菌?为什么要倒置培养? 答:由于配制培养基的各类营养物质和容器等含有各种微生物,因此,已配制好的培养基必须立即灭菌,如果来不及灭菌,应暂存冰箱内,以防止其中的微生物生长系列而消耗养分和改变培养基的酸碱度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将灭菌的培养基放入37℃温箱中培养24~48h,无菌生长即可证明灭菌后的培养基无菌。 倒置培养的主要目的:??1)由于重力的作用使培养基表面及次层能富集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利于微生物生长;??2)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培养基及培养物:倒置时平板内的空气是不流动的,杂菌不会沉降到培养基表面,如果不倒置,很快平板周边会长起杂菌。 ??3)倒置培养使琼脂里水分不易蒸发出去,而充分的保持琼脂的弹性与细菌容易繁殖和生存的环境。如果不倒置,大概3天左右培养基就会出现龟裂等水分散失的情况。 而一些落菌等试验,需验证培养基无菌,就要先倒置培养48小时才可作为模板做落菌,水分散失是很重要的。??
2、在配制培养基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为什么? 答:一般而言,培养基的配置要注意如下几点原则: 1)、营养成分的配比:碳源和氮源的比例(C/N)要适当; 2)、适宜的酸碱度(pH值):配制培养基时pH的调节; 3)、渗透压:营养物质要有适合的浓度; 4)、培养基不能反复高温灭菌。 5)、称不溶性固形物时,应单独称,若量少的可以与无机盐一起称,但一定要混匀再分 装; 6)、一般情况下培养基用自来水配制。
操作细节上则要注意: 1)、称药品用的牛角匙不要混用,称完药品应及时盖紧瓶盖 2)、调pH值不要调过头,以免回调而影响培养基内各离子的浓度 3)、分装时注意不要污染棉塞、试管口,以免染菌。 4)、及时灭菌,以免培养基及容器里的微生物生长繁殖消耗养分、改变酸碱度。 3、高压蒸气灭菌开始之前,为什么要将锅内冷空气排尽?灭菌完毕后,为什么待压力降低“0”时才能打开排气阀,开盖取物。 答:1)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时,灭菌锅内冷空气的排除是否完全极为重要,因为空气的膨胀压大于水蒸汽的膨胀压,所以,当水蒸气中含有空气时,在同一压力下,含空气蒸汽的温度低于饱和蒸汽的温度。 2)压力未降至“0”便开盖取物的可能后果:压力锅内压力骤然降低,引起容器中的溶液喷出容器口导致污染或导致人员的烫伤。
实验: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1、利用滤纸片法测定化学消毒剂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时,影响抑菌圈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答:微生物的种类; 化学消毒剂的含量; 培养的条件; 滤纸片的大小、厚度; 接种量的大小等。
实验:霉菌的形态观察
1、你主要根据哪些形态特征来区分四种霉菌? 答:1)菌丝特征:青菌与曲霉菌丝与膈;毛霉与根霉则无; 2)菌丝的特化结构:曲霉有足细胞,其它霉菌无;根霉有假根与匍匐枝,其它霉菌无; 3)孢子头特征:青霉的孢子头为扫帚状;根霉与毛霉的孢子头为囊状;曲霉为菊花状孢子头。
实验: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形态观察
1、请你从六个方面描述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的特征。 2、答:总体可从各类微生物菌落的形状、大小、色泽、透明度、致密度、边缘着手描述它们的特征。实验:细菌特殊结构的染色
1、若涂片中观察到的只是大量游离芽孢,很少看到芽孢囊及营养细胞,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 答:1)营养缺乏,培养条件不适宜,芽孢杆菌群体形成抗逆体 2)培养时间太长,营养体已大部分形成芽孢且芽孢囊破裂游离出来。
2.组成荚膜的成分是什么?涂片一般用什么固定方法,为什么? 答:荚膜为粘液状或胶状物质,其成分为多糖、糖蛋白或多肽;因为含水量高,遇热易失水变形,故而固定时采用自然晾干的方法固定。 实验:酸奶
1、如果你利用生牛乳通过细菌自然发酵制造能饮用的酸牛乳,应控制在哪一时期? 答:从牛乳酸败过程中细菌的生态演变过程来看,生牛乳的状态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化: 1、牛乳PH中性,含丰富的乳糖——&乳酸PH下降; 2、引起蛋白质结块———&抑制了乳链球菌的繁殖 3、乳杆菌能耐受低PH,发酵乳糖————&PH更低 4、酵母菌在这低PH环境下利用乳酸生长———&乳糖、乳酸消失,PH上升; 5、假单胞菌、芽胞杆菌能产生蛋白酶,分解凝结的牛乳蛋白,当蛋白质被利用完毕,牛乳的分解也就完成了。
在第三阶段,也是生牛乳中乳糖被天然微生物充分发酵生成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的乳酸的时期,故而应控制在第三阶段。篇二:油镜的使用 实验一油镜的使用、革兰染色及特殊结构的观察 细菌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其形态结构。但是活细菌为无色半透明状态,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易观察清楚,常用染色的方法使细菌着色,使之与背景形成鲜明对比,再在显微镜下观察,可清晰的看到细菌的形态、大小、排列和某些特殊结构。观察细菌的形态与结构是进行细菌鉴别的方法之一。 目的和要求: 1、熟悉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2、学习使用显微镜油镜观察细菌的特殊结构 3、学习革兰染色法实验材料: 标本片、显微镜、香柏油、擦镜纸、二甲苯。 实验原理: 使用油镜时,需在玻片上滴加香柏油。这是因为油镜的放大倍数较高,而透镜很小,光线通过不同密度的介质物体(玻片→空气→透镜)时,部分光线会发生折射而散失,进入镜筒的光线少,视野较暗,物体观察不清。如在透镜与玻片之间滴加和玻璃折射率(n=1.52)相仿的香柏油(n=1.515),则使进入油镜的光线增多,视野亮度增强,物象清晰。 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1、用油镜时,勿将镜臂弯曲倾斜,以免油滴或菌液流淌外溢,影响观察造成污染。 2、用低倍镜对光,自然光线用平面镜(光源不宜采用直射日光,因直射日光的强度太大容易刺激眼睛),人工光源用凹面镜,同时调节集光器和光圈以获得最适亮度。染色标本油镜检查时,应将光圈完全打开,集光器上升至载物台相平,使光亮度很强。 3、标本片放在载物台上,用标本推进器或压片夹固定。 4、低倍镜找出标本的范围,然后在待检部位上加一滴香柏油,转动镜头转换器,将油镜头置于工作位置,从侧面观察并缓慢转动粗调节器,使油镜头浸没在油滴内,当油镜头几乎接触玻片时停止转动,然后眼睛移至目镜,缓慢向上移动粗调节器(只应上升,不能下降,以免压碎标本和损坏镜头),待看到模糊物象时,再用细调节器转动至物象完全清晰为止。 5、观察完毕,取下标本片,立即用擦镜纸顺一个方向旋转擦拭镜头上的油。若油已干,应先用二甲苯滴在擦镜纸上擦净镜头,再用另一干净擦镜纸拭去镜头上沾有的二甲苯。 6、显微镜擦净后,降低物镜并将其转成八字形,集光器下降,反光镜推平,光圈关上,归还显微镜室。革兰染色法(Gram stain ):革兰染色法是丹麦细菌学家革兰(Christain Gram)于1884年发明的。至今已逾百年,但仍在广泛使用,是细菌学中最为的染色法。 原理 革兰染色法的原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主要有三种学说; ①等电点学说:革兰阳性菌等电点(pH2~3)比革兰阴性菌(pH4~ 5)低,一般染色时染液的酸碱度在pH7.0左右,电离后阳性菌所带负电荷比阴性菌多,因此与带正电荷的结晶紫染料结合牢固,不易脱色。 ②通透性学说: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结构比较致密,肽聚糖层厚,脂质含量少,乙醇不易透入,反而可使细胞壁脱水而形成一道屏障,阻止染料向细胞外渗。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疏松,肽聚糖层很薄,而外膜、脂蛋白、脂多糖均含有大量脂质,易被乙醇溶解,致使细胞壁通透性增加,细胞内的结晶紫一碘复合物容易被乙醇溶解而脱出。 ③化学学说:革兰阳性菌细胞内含有某些特殊化学成分,一般认为是核糖核酸镁盐与多糖的复合物,它和染料与媒染剂复合物相互结合,使已着色的细菌不易脱色。 革兰染色的意义:将细菌染成两大类,即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可用于鉴别细菌;研究细菌的致病性,革兰阳性菌可产生外毒素,革兰阴性菌可产生内毒素;选择敏感的抗生素,革兰阳性菌可使用青霉素等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革兰阴性菌可使用红霉素、链霉
素等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 材料 1、菌种: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培养物。 2、染液:结晶紫染液、碘液、95%酒精和稀释复红。 3、其他:玻片、接种环、酒精灯等。 方法 1、涂片:左手持菌液试管,右手持接种环,用接种环从试管培养液中取一环菌液,于载玻片中央涂成薄层(事先在背面做好标记圆圈)即可,或先滴一小滴无菌水于载玻片中央,用接种环从斜面上挑出少许,与载玻片上的水滴混合均匀,涂成一薄层。 注意:拔或塞试管塞时,应将试管口通过火焰略加烧灼,最后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烧灼灭菌。 2、干燥:涂片后在室温下自然干燥,也可在酒精灯上略加温,使之迅速干燥,但勿靠近火焰。 3、固定:常用高温进行固定。即手持载玻片一端,标本面朝上,在灯的火焰外侧快速来回移动3~4次,共约3~4秒。要求玻片温度不超过60℃,以玻片背面触及手背皮肤不觉过烫为宜,放置待冷后染色。 固定的目的是: ①杀死微生物,固定其细胞结构; ②菌体能牢固地粘附在载玻片上,以免水洗时被水冲掉; ③改变菌体对染料的通透性,一般死细胞原生质容易着色。4、染色 ①初染:在已固定的细菌涂片上滴加结晶紫染液2~3滴,染1min,用水冲洗。 ②媒染:滴加媒染剂碘液数滴,1min后用水冲洗。 ③脱色:滴加95%酒精脱色,轻轻摇动玻片几秒钟,使均匀脱色,直至无紫色脱落为止(约30Sec),并立即用水冲洗。 ④复染:滴加稀释复红复染约30Sec种后用水冲洗。 5、用显微镜的油镜观察染色结构,并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1. 革兰染色的步骤 2. 革兰染色结果绘图(注意细菌的大小、比例关系:葡萄球菌直径1?,大肠杆菌0.45~0.75×1~3?)。 3. 革兰染色的意义 某些细菌具有特殊结构,如荚膜、鞭毛、菌毛和芽孢。染色后,在显微镜油镜下,可清楚观察到荚膜、鞭毛及芽孢,菌毛必须使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清楚。 材料 1、破伤风梭菌示教片(示芽孢) 2、肺炎链球菌示教片(示荚膜) 3、伤寒杆菌示教片(示鞭毛)篇三: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染色与形态观察 第一部分:显微镜的使用 一、目的要求 1.熟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油镜的使用原理和显微镜的维护方法。 2.学会正确使用油镜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特殊构造。 3.了解各种显微镜的主要特征。 二、实验原理 (一)光学显微镜的构造 微生物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是普通光学显微镜,它的构造可分为机械部分和光学部分。 1、机械部分 普通复式光学显微镜的机械部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目镜、镜筒、基座回转器、物镜、载物台、光圈、聚光器、光源、镜臂、细调节器、粗调节器等。 2、光学部分:目镜、物镜、聚光器、光圈、光源。 (二)放大倍数 标本首先经物镜放大,在目镜的焦距平面上形成一个实像,再经过目镜放大成最终的虚像。总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物镜的放大倍数愈大,其工作距离(物镜镜头到标本片之间的距离)愈短,这时光圈就要打开得愈大。显微镜的性能受物镜的分辨距离或分辨力所限制。分辨距离即透镜所能分辨的两个物点之间的最小距离,分辨距离愈小,透镜的分辨力愈高,物像也就愈清晰。因此常以分辨距离来衡量显微镜的分辨力。 R=0.61λ/N.A 式中:R-----分辨距离; λ------作用光的波长; N.A------数值口径。 一些介质的折射率介
质 空气 水 玻璃 香柏油 折射率 1 13 55 1.56 三、实验内容 (一) 材料:显微镜,香柏油,擦镜纸。 (二) 方法: 细菌很小,须使用油镜方可观察到。油镜是显微镜上最重要的部件之一,观察时与玻片非常接近,稍不小心即可压碎玻片,更严重的是损坏镜头,故必须极其仔细地学习油镜的使用方法: 1、为使低倍镜取得最适之光源,可将低倍镜头调节到离载物台约1cm的高度,将聚光器提高,光圈完全打开,然后调节电压旋钮至视野最合适。 2、 滴一滴(原文来自: 池 锝范 文网:油镜实验报告)香柏油,固定于载物台上,用推动器调节到载物台正中。在双目侧视下,下旋粗调节器,使油镜头浸入油中几乎与标本片相接触。然后眼睛从目镜观察(如光线不足,可适当增大电源电压),徐徐上旋粗调节器至看到模糊物像之后,再用细调节器调节以使物像清晰。如镜头已离开油面还未看到物像,则再重新操作。 3、更换标本时应先提高油镜头,再更换玻片,切勿随意移动显微镜的位置。 4、油镜观察完毕后,按“显微镜保护”中(6)项处理。 5、最后将油镜各部分还原,聚光器下降,反光镜垂直于镜座,镜头转成八字形,以免与聚光器发生碰撞。 四、思考题 1、使用显微镜时为何调节下列构造?反光镜,光圈,聚光器,粗调节器,细调节器,镜头回转器。 答:聚光器的位置之升降可影响视野的明亮度,上升则视野明亮,下降则光线减弱。光圈的放大或缩小也可控制视野明亮程度。粗调节器和细调节器均是调节焦距的装置。镜头回转器为装置物镜和转换物镜之用。 2、使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时,工作距离与光圈的关系。如何利用这一原理用好显微镜? 答:物镜的放大倍数愈大,其工作距离(物镜镜头到标本片之间的距离)愈短。标本首先经物镜放大,在目镜的焦距平面上形成一个实像,再经过目镜放大成最终的虚像。总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3、为何要选用与玻璃折射率相似的香柏油作为油镜的介质?油镜的原理是什么? 答:香柏油只在使用油镜头时(100倍物镜)使用,因为当镜与装片之间的介质为空气时,由于空气(n= 1.52)的折射率不同,光线会发生折射,不仅使进入物镜的光线减少,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而且会减少镜口角。当以香柏油(n=1.515)为介质时,由于它的折射率与玻璃相近,光线经过载玻片后可直接通过香柏油进入物镜而不发生折射,不仅增加了视野的照明度,更重要的是通过增加数值孔径达到提高分辨率的目的。可见光的波长平均为0.55μm。当使用数值孔径为0.65的高倍镜时,它能辨别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0.42μm;而使用数值孔径为1.25的油镜时,能辨别两点之间的距离则为0.22μm。选用香柏油是因为它的折射率是 1.515 4、显微镜有哪几种?各自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光学显微镜中除明视野显微镜外,还有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除光学显微镜外,还有电子显微镜。 暗视野显微镜:在普通光学显微镜载物台下安装一个暗视野聚光器即成暗视野显微镜。 相差显微镜:相差显微镜成像的原理和普通光学显微镜一样,所不同的是相差显微镜包括有环状光阑、装有相板的相差物镜和全轴调整望远镜三个特殊部分。 荧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的主要特征是以紫外线为光源,当照射到用荧光素标记的细菌时,荧光素吸收了紫外线的能量后,再发射出可见的橙、黄、浅绿色荧光。由于用荧光素标记的菌体各种结构中的溶解、吸附或化合情况不一,于是发出不同色调和亮度的荧光,从而可以观察细菌的不同结构。 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与普通光学显微镜非常相似,不同的是用电子流代替光线,用电磁圈代替透镜聚焦。 第二部分:细菌形态学检查方法 一、目的要求 1、 了解不染色标本检查法,用悬滴法观察活细菌及其动力。 2、 熟悉染色标本的制备过程,掌握革兰氏染色法及其结果判断,了解革兰氏染 色法原理。 3、 了解其它常用染色法。 二、实验原理 检查细菌形态的主要工具是显微镜,可根据不同目的将细菌染色或不染色进行镜检。常用的碱性染料有结晶紫、美蓝、碱性复红等。 染色法又分单染色法和复染色法两大类。单染色法即仅用一种染料着色,所有的细菌均被染成一种颜色,无鉴别细菌的作用。复染色法又称鉴别染色法,通常用二种或二种以上的染料着色,由于不同种类的细菌或同种细菌的不同组成结构对染料有不同的反应性而被染成不同的颜色,从而有鉴别细菌的作用。 2、 最常用的细菌复染色法是革兰氏染色法(Gram stain)。通过革兰氏染色法操作,可把细菌分成两大类: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凡能使第一种染料结晶紫保留蓝色的细菌叫革兰氏阳性细菌,凡被洒精脱色后染上对比颜料沙黄或稀释复红而呈红色的细菌叫做革兰氏阴性细菌。 三、实验内容 (一)染色标本的制备及观察 1、复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 材料:葡萄球菌琼脂培养物1支 大肠杆菌琼脂培养物1支 革兰氏染液一套:结晶紫、95%酒精、路哥氏碘液、稀释复红各1瓶。玻片,接种环,酒精灯,吸水纸等。 方法: (1)涂片用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涂片。 ① 取玻片一块,拭净。 ② 用无菌接种环取生理盐水一滴,放在玻片中央(如被检材料是液体,可不加生理盐水)。 ③ 左手斜持菌种试管,右手将菌种试管棉塞稍加转动,以便拔下。 ④ 右手持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用右手小拇指拔开菌种试管棉塞,试管口通过火焰,将接种环插入试管中取菌少许(切不可多,更不可将培养基刮下)。 ⑤ 试管口再通过火焰,塞好棉塞。 ⑥ 将接种环上的细菌加入玻片上之水滴内,磨匀,涂成直径为1cm大小的薄菌膜。 ⑦ 接种环经火焰灭菌。. (2)干燥涂片置于空气中,使其自然干燥。 (3)固定干燥后将涂片在火焰上缓缓通过三次,此为“固定”。目的是使细 菌粘于玻片上,染色和水冲时不易脱落;且细菌为蛋白质,被热凝 固可保持完整形态。 (4)染色初染→媒染→脱色→复染 ① 加结晶紫染液于标本上,使其覆满标本,染1~2分钟。 ② 细水冲洗。 ③ 加路哥氏碘溶液经1分钟。 ④ 水洗。 ⑤ 加95%酒精于玻片上来回流动,倾去酒精。如此重复2~3次(约30秒钟)。 ⑥ 水洗。 ⑦ 加稀释复红染液,染约1分钟。 ⑧ 水洗,用吸水纸吸干。 (5)镜检革兰氏阳性菌在结晶紫着色后不易被酒精脱色,故仍为深蓝色或紫 色;革兰氏阴性菌在结晶紫着色后易被酒精脱色,故经稀释复红复 染后成红色。 三、实验记录 革兰氏染色过程:取玻片一块,在玻片上滴三小滴水(有一定的距离),分别用接种环取EC(大肠杆菌)和BS(金黄色葡萄球菌)与两边的水滴上,并混匀,灼烧接种环后再分别取EC和BS于中间的水滴上混匀(即中间水滴是两种菌的混合物),并在酒精灯下灼烧至干(小心不要将玻片炸裂),用结晶紫进行初染,细水冲洗后,加路哥氏碘液进行媒染,水洗后加酒精脱色2~3次,水冲洗后加稀释复红染液复染一分钟,水洗,并用吸水纸吸干。 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染色后呈紫红色。普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阳性菌,染色后呈现蓝紫色。 以下为实验观测图: 四、思考题 1.染色法在微生物学上有何实际意义? 染色法可以更方便的观察细菌的具体形态,更方便观察细菌,革兰氏染色法有更重要的意义,可以鉴别细菌,把众多的细菌分为两大类,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在实验方面,可以通过杀死阳性或阴性菌而得到目的菌。 2.比较复染色法与单染色法的优缺点。 答:单染色法: 优点:仅用一种染料着色,所有的细菌均被染成一种颜色,简单方便,可用来观察细菌的形态和排列方式。 缺点:但无鉴别细菌的作用。 复染色法: 优点:用二种或二种以上的染料着色,由于不同种类的细菌或同种细菌的不同组成结构对染料有不同的反应性而被染成不同的颜色,从而有鉴别细菌的作用。 缺点:使用试剂较多,过程较单染色法更复杂繁琐。 3.以革兰氏染色法为例,它至少要涉及几种试剂?各起何作用? 答:至少用到4种试剂。结晶紫溶液进行初染,路哥氏碘液进行媒染,95%酒精进行脱色,稀释复红染液进行复染。 4.要确证一个未知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性质,你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你的结果是可靠的? 答:通过在显微镜下的菌体被染的颜色可以判断,凡能使第一种染料结晶紫保留蓝色的细菌为革兰氏阳性细菌,凡被洒精脱色后染上对比颜料沙黄或稀释复红而呈红色的细菌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篇四:实验一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基本实验技术 实验一 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基本实验技 术
实验一 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基本实验技术 一、实验目的 1. 复习显微镜低倍镜和高倍镜的使用技术。 2. 了解油浸系物镜的基本原理,掌握油浸系物镜的使用方法。 3. 掌握微生物实验的操作技能。 二、实验内容: 1.学习油浸系物镜的使用方法。 2.用油镜观察细菌和酵母菌染色装片。 3. 学习微生物实验的操作技能。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 细菌三型、酵母菌染色装片;显微镜、香柏油、擦镜液、擦镜纸;试管、培养皿、移液管、纱布、棉花等。 四、操作步骤 (一)显微镜油浸的使用 1.将显微镜置于平稳的实验台上,镜座距实验台边沿约为4cm,坐正。 2.调节光源:将低倍物镜转到工作位置,把光圈完全打开,聚光器升至与载物台相距约1mm左右。转动反光镜采集光源,光线较强的天然光源宜用平面镜,光线较弱的天然光源或人工光源宜用凹面镜,对光至视野内均匀明亮为止。观察染色装片时,光线宜强;观察末染色装片时,光线不宜太强。 3. 低倍镜观察染色装片 首先下降镜台,将酵母菌染色装片置于载物台上,用标本夹夹住,将观察位置移至低倍镜正下方,镜台升至距装片0.5cm处,适当缩小光圈然后两眼从目镜观察,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下降至发现物像时,改用细调节器调节到物像清楚为止。移动装片,把合适的观察部位移至视野中心。 4. 高倍镜观察染色装片 眼睛离开目镜从侧面观察,旋转物镜转换器,将高倍镜转至正下方,注意避免镜头与玻片相撞再由目镜观察,仔细调节光圈,使光线的明亮度适宜。用细调节器校正焦距使物镜清晰为止。将最适宜观察部位移至视野中心。不要移动装片位置,准备用油镜观察。 5. 油镜观察染色装片 提起镜筒约2cm,将油镜转至正下方。在玻片标本的镜检部位(镜头的正下方)滴一滴香柏油;从侧面注视,小心慢慢降下镜筒,使油镜浸在油中至油圈不扩大为止,镜头几乎与装片接触,但不可压及装片,以免压碎玻片,损坏镜头; 将光线调亮,从目镜观察,用粗调节器将镜台徐徐下降(切忌反方向旋转),当视野中有物像出现时再用细调节器校正焦距。如末找到物像,必须再从侧面观察,将油镜降下,重复操作直至物像看清为止。仔细观察并绘图;再次观察提起镜筒,换上细菌三型染色装片,依次用低倍镜、高倍镜和油镜观察,绘图。重复观察时可比第一次少加香柏油。 6. 镜检完毕后的工作 下降镜台,取出装片;清洁油镜,油镜使用完毕后,须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香柏油,再用擦镜纸沾少许擦镜液擦掉残留的香柏油,最后再用干净的擦镜纸擦干残留的擦镜液;擦净显微镜,将各部分还原。将接物镜呈“八”字形,不可使其正对聚光器,同时降下聚光器,转动反光镜使其镜面垂直于镜座。最后套上镜罩,对号放入镜箱中,置阴凉干燥处存放。 (二)微生物基本实验技术 1.用单层报纸螺旋包扎移液管。 2.用两层报纸包扎培养皿。 3.用四层报纸包扎试管。 4.做棉棉塞 五、注意事项 1.使用油镜必须按先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再用油镜观察。 2.上升镜台时,一定要从侧面注视,切忌用眼睛对着目镜,边观察边上升镜台的错误操作,以免压碎玻片而损坏镜头。 3.使用擦镜液擦镜头时,注意擦镜液不能过多,以防溶解固定透镜的树脂。 4.注意保持显微镜的洁净,对金属部分要用软布擦拭,擦镜头必须用擦镜纸,切勿用手或用普通布、纸等,以免损坏镜头。 六、 分别绘制油镜下观察到的三类细菌的形态,注明物镜放大倍数和总放大率。七、问题和思考 1.用油镜便于观察细菌的依据是什么? 2.使用油镜应特别注意哪些问题? 3.当物镜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和油镜时,对照明度有何要求?应如何调节? 油镜的基本原理
一、实验目的 1. 复习显微镜低倍镜和高倍镜的使用技术。 2. 了解油浸系物镜的基本原理,掌握油浸系物镜的使用方法。 3. 掌握微生物实验的操作技能。 二、实验内容: 1.学习油浸系物镜的使用方法。 2.用油镜观察细菌和酵母菌染色装片。 3. 学习微生物实验的操作技能。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 细菌三型、酵母菌染色装片;显微镜、香柏油、擦镜液、擦镜纸;试管、培养皿、移液管、纱布、棉花等。 四、操作步骤 (一)显微镜油浸的使用 1.将显微镜置于平稳的实验台上,镜座距实验台边沿约为4cm,坐正。 2.调节光源:将低倍物镜转到工作位置,把光圈完全打开,聚光器升至与载物台相距约1mm左右。转动反光镜采集光源,光线较强的天然光源宜用平面镜,光线较弱的天然光源或人工光源宜用凹面镜,对光至视野内均匀明亮为止。观察染色装片时,光线宜强;观察末染色装片时,光线不宜太强。 3. 低倍镜观察染色装片 首先下降镜台,将酵母菌染色装片置于载物台上,用标本夹夹住,将观察位置移至低倍镜正下方,镜台升至距装片0.5cm处,适当缩小光圈然后两眼从目镜观察,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下降至发现物像时,改用细调节器调节到物像清楚为止。移动装片,把合适的观察部位移至视野中心。 4. 高倍镜观察染色装片眼睛离开目镜从侧面观察,旋转物镜转换器,将高倍镜转至正下方,注意避免镜头与玻片相撞再由目镜观察,仔细调节光圈,使光线的明亮度适宜。用细调节器校正焦距使物镜清晰为止。将最适宜观察部位移至视野中心。不要移动装片位置,准备用油镜观察。 5. 油镜观察染色装片 提起镜筒约2cm,将油镜转至正下方。在玻片标本的镜检部位(镜头的正下方)滴一滴香柏油;从侧面注视,小心慢慢降下镜筒,使油镜浸在油中至油圈不扩大为止,镜头几乎与装片接触,但不可压及装片,以免压碎玻片,损坏镜头; 将光线调亮,从目镜观察,用粗调节器将镜台徐徐下降(切忌反方向旋转),当视野中有物像出现时再用细调节器校正焦距。如末找到物像,必须再从侧面观察,将油镜降下,重复操作直至物像看清为止。仔细观察并绘图;再次观察提起镜筒,换上细菌三型染色装片,依次用低倍镜、高倍镜和油镜观察,绘图。重复观察时可比第一次少加香柏油。 6. 镜检完毕后的工作 下降镜台,取出装片;清洁油镜,油镜使用完毕后,须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香柏油,再用擦镜纸沾少许擦镜液擦掉残留的香柏油,最后再用干净的擦镜纸擦干残留的擦镜液;擦净显微镜,将各部分还原。将接物镜呈“八”字形,不可使其正对聚光器,同时降下聚光器,转动反光镜使其镜面垂直于镜座。最后套上镜罩,对号放入镜箱中,置阴凉干燥处存放。 (二)微生物基本实验技术 1.用单层报纸螺旋包扎移液管。 2.用两层报纸包扎培养皿。 3.用四层报纸包扎试管。 4.做棉棉塞 五、注意事项 1.使用油镜必须按先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再用油镜观察。 2.上升镜台时,一定要从侧面注视,切忌用眼睛对着目镜,边观察边上升镜台的错误操作,以免压碎玻片而损坏镜头。 3.使用擦镜液擦镜头时,注意擦镜液不能过多,以防溶解固定透镜的树脂。 4.注意保持显微镜的洁净,对金属部分要用软布擦拭,擦镜头必须用擦镜纸,切勿用手或用普通布、纸等,以免损坏镜头。 六、实验报告分别绘制油镜下观察到的三类细菌的形态,注明物镜放大倍数和总放大率。 七、问题和思考 1.用油镜便于观察细菌的依据是什么? 2.使用油镜应特别注意哪些问题? 3.当物镜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和油镜时,对照明度有何要求?应如何调节? 油镜的基本原理篇五: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 生 物 学 实 验 报 告
(格式标准参考)
(生命科学专业,生物技术专业) 教 师:黎 勇目录索引
实验一 油镜的使用和细菌的简单染色法 ................................................................................................... 3 实验二 细菌的革氏染色与芽孢染色 ........................................................................................................... 4 实验三 常用培养基的配制 ........................................................................................................................... 6 实验四 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及酵母死活细胞的鉴别 .................................................................... 7 实验五、微生物大小的测定与显微计数 ....................................................................................................... 9 实验六 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和分离纯化 ................................................................................................. 10 实验七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 ................................................................................................. 12 实验八 (综合实验)化能异养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 13
课程名称: 微生物学 实验班级:化生系生命科学本科实验日期:指导教师:黎勇 实验一 油镜的使用和细菌的简单染色法 〔目的要求〕学习并熟练掌握油镜的使用技术;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学习观察细菌的运动性的基本方法。 〔基本原理〕 1. N2A=n2sinα2. D=λ/2N.A 3. 目镜可提高放大倍数,但有效放大率取决于镜口率。已经分辨的物体不放大看不清,未分辨物放得再大也看不清。 4. 用悬滴法或凹玻片法观察细菌的运动性时,可以通过真运动能定向地由一处快速运动来区别于颗粒的布朗运动。 〔器材用具〕显微镜、载玻片、凹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香柏油、二甲苯、凡士林、吸水纸、擦镜纸;细菌、放线菌等固定装片;培养18小时左右的B.subtilis.
S.arueus菌斜面培养物;无菌水、生理盐水。 〔方法步骤〕: (一) 油镜的使用 镜检装片在中倍(或高倍镜)下找到目的物,并使位于视野正中聚光镜上升到最高位置,虹彩光 圈开到最大,镜头转开成八字形 在玻片的镜检部位(光斑处)滴一滴香柏油
油镜转入正下方侧视小心上升载物台(缩短镜头与装片距离,镜头浸入油中,至油圈不扩大为止镜头几与装片接触) 仔细观察并绘图 取出装片,清洗油镜:擦镜纸拭去镜头上的香柏油迅速拭擦一、二次) 用清洁擦镜纸仔细擦干二甲苯(2-3次)。 (二) 细菌的简单染色法:涂片干燥火焰固定染色水洗 干燥油镜观察 (三) 细菌运动性的观察 取洁净盖玻片,四周涂上凡士林 滴加一小滴菌悬液凹玻片的 凹窝向下盖于盖玻片上翻转观察 〔结果分析〕 1、画一圆圈表示视野,选取所观察的微生物绘图,注意特殊结构、形状和排列。(描绘时按视野实际大小5-10倍绘制)
菌名:大肠杆菌菌名:金黄色葡萄球菌 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 特殊结构:无
特殊结构:无 视野观察下微生物的形态 2、油镜使用时为什么必须干燥装片?防止水油分层,光受到折射而影响油镜性能的发挥 〔实验讨论〕 首次实验中有几个要点:一是按无菌操作取用菌;二是涂片技术的掌握;三是油镜使用技术。凡实验中学生的所思所想,如无菌操作技术要点、自行处理实验材料、失败与思考等均可进行讨论(如涂片时蒸馏水不宜过多、取用菌时防止菌被灼烫变形、取菌宜少不宜多等均是可以讨论的内容)。 实验二 细菌的革氏染色与芽孢染色 〔目的要求〕观察细菌菌落的特征;掌握简单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操作步骤;在油镜下观察细菌个体形态;学习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查方法,并加深对微生物分布广泛性的认识 〔器材用具〕E.coli\B.subtilis\S.aureus.的斜面培养物(18-24小时)以及菌落平板各一个;染液:草酸铵结晶紫、划兰氏染液、卢戈氏碘、95%的乙醇、蕃红;无菌水、显微镜、载片、滤纸、液体石蜡是、、擦镜纸、接种环。 〔方法内容〕: (一)实验室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查 (二)革兰氏染色法 涂片固定冷却结晶紫染色1min水洗 碘媒染95%乙醇30-60s水洗番红复染2-3min 水洗干燥 油镜镜检 (三)芽孢染色 涂片固定 孔雀绿加热染色(勿干)5min水洗 番红复染
水洗 镜检 〔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被染成紫色者即为革兰氏阳性,被染成红色者为革兰氏阴性;菌体染成红色,芽孢被染成绿色。
菌名:大肠杆菌
菌名:金黄色葡萄球菌 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 染色反应:红色(阴性) 染色反应:紫色(阳性) 菌名:枯草芽孢杆菌放大倍数:)
染色反应:紫色(阳性) 图1相关热词搜索:
[油镜实验报告]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实验报告】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池锝网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革兰氏阳性与阴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