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心理变态要怎样摆脱心理

当前位置:>>正文
中年人如何防治神经衰弱已被浏览1709次编辑:来源:心理网
神经衰弱是中年期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一般脑力劳动者发病较多。一项调查表明,中年期罹患神经衰弱症的人中,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各占86.7%和13.7%。神经衰弱的主要症状为极度疲劳,工作效率低下,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减退。在情绪上往往表现为波动大,易激动,常常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作出强烈的情绪反应。与上述症状相联系的是中年患者感到莫名其妙的疼痛、头晕、身体虚弱、消化不好,时常伴有失眠。——   中年期神经衰弱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大脑活动的过度紧张。一般说来,脑细胞的耐力比较好些,在紧张的活动后只要有适当的休息和睡眠是可以很快恢复的。但如果中年人长期处于强烈和持久的紧张工作状态,脑细胞不能得到持久的休息和恢复,就可能出现神经衰弱。此外,由于精神创伤引起的持续而强烈的忧虑、悲伤、恐惧、痛苦、委屈等也可引起神经衰弱。特殊的性格对神经衰弱的产生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胆怯、敏感、缺少自信或较任性、易急躁、自制力差的中年人较容易患神经衰弱症。&  &  中年人如果发现良己已有某些神经衰弱的症候,应及时到医院和心理门诊进行治疗,避免神经衰弱的进一步发展。一般说来,对中年期的神经衰弱可以采取以下疗法。&  &  (1)药物治疗。服用一些抗焦虑剂和其它协调兴奋与抑制之间平衡的药物以消除中年人的紧张、疲劳、焦虑和失眠等症状。&  &  (2)活动疗法。即让中年患者参加一些适当的体育活动和劳动锻炼,特别是那些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中年人,更应该多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达到调节高级神经活动功能的目的。实践表明,让病人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参加一些短期的集体劳动,对于治疗中年人的神经衰弱是有益的。而不少体育活动,诸如长跑、练拳等等活动对于稳定中年人的情绪,改善睡眠,减轻神经衰弱是有帮助的。&  &  (3)心理疗法。心理疗法可以减轻甚至消除中年人的神经衰弱。心理咨询人员通过启发性教育、因果性疗法、脱敏疗法,可以消除引起患者紧张的心理因素,调整中年患者的生活规律,摆脱不良情绪对中年人的缠绕,达到治愈心病的目的。欢迎搜索微信公众号:“525心理网”关注我们!更多精彩内容与您分享![转载请注明来自525心理网和本文链接,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最近访客数据加载中...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浏览630次浏览664次浏览582次浏览571次浏览651次
大家在看什么心理文章热门城市:TA的最新馆藏[转]&[转]&中年男性怎么摆脱五大心理危机
中年男性在事业上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却又开始对社会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工作节奏过快以及对自身期望值过高,精神压力较大。特别是经历一些挫折之后,往往处事开始变得优柔寡断,顾虑重重。久而久之,会变得日间忧郁寡言,夜间千思万虑,导致大脑皮层兴奋,抑制功能失调。如果心理素质较差或不善于自我疏解则易患心理疾病。
中年男人怎么摆脱5大心理危机?
由于生理上的变化,使中年男人在心理、思维和工作等方面都发生显著变化,出现了信念危机、生理危机、事业危机、职业危机、人性危机、心理危机、情感危机和亲子危机等8种危机,其中心理危机有:
心理危机一:孤独
中年男人忙忙碌碌,负载着家庭和事业。由于一头扎在自己的天地里,很少有时间与别人进行交流,中年男人会备感孤独。竞争空前激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冷漠,彼此产生警戒之心。成功的中年男人有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事业进展不顺的中年男人难免会产生沮丧、压抑的感觉。
心理危机二:敌意
敌意的产生大都与自卑感有关。当中年男人有了一番建树后会变得和蔼、富有同情心和慷慨大方;而失败之后,却又变得容易恼怒。虽然敌意对中年男人来说是十分普遍正常的现象,但它毕竟是种消极情绪,过多的敌意很容易使一个人的心灵扭曲,习惯戴着变色眼镜看人,以至于经常牢骚满腹、痛苦不堪。
心理危机三:沮丧
沮丧情绪常会扩大生活的不幸,所以对被持续强烈的沮丧情绪困扰的中年男人来说,很有必要接受心理治疗,但这些人又常常不愿承认自己心理有问题,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对他们的工作、生活、婚姻造成进一步的破坏。
心理危机四:压抑
现代社会强调竞争,尤其对中年男人来说更是要建功立业,从而给他们带来了无穷的心理压力,这就造成了许多中年男人的抑郁症状,深化了情感危机。
心理危机五:焦虑
由于工作和家庭的压力以及对事业成功的渴望,中年人的心理压力往往很大,很多人由此而焦虑不安。中年男人要想摆脱心理危机,就应调整心态,培养快乐的心态,形成积极的自我,挖掘潜能,重新调整自己人生奋斗的目标,学会关心自己,抓住机遇走向成功。
分享该新闻到微信朋友圈:1、打开手机软件“微信”--“发现”--“扫一扫”。2、对准左边二维码进行扫描3、识别成功后,弹出是否浏览该页面,点击确定。4、点击手机右上角分享按钮,分享到朋友圈。
[责任编辑:
12345678910版权所有:北京华夏赛科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中年人如何摆脱抑郁症
不惑之年的刘先生家庭美满、事业有成,在外人看来堪称“完美人生”。然而,刘先生自己知道,经常夜不能寐,有时觉得工作压力大得喘不过气,活在世上了无生趣。几次三番无法调节好情绪,刘先生来到医院问诊,最终被诊断为抑郁症。前不久,一项针对全国四个省市的调查显示:普通人群中约有5%患抑郁症,另有5%患焦虑症,两者往往相互影响。像刘先生这样的中年人,是抑郁症高发区。那么,到底抑郁症是怎么得的?有办法摆脱抑郁症吗?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施慎逊教授。抑郁症状≠抑郁症心情不好、心绪烦躁、偶尔睡不着觉……这样的抑郁心情,人人都会遇到。施慎逊介绍:人皆有七情六欲,抑郁也是情绪中的一种。这种偶尔的“心理感冒”,并不能称之为抑郁症。那么,什么才叫抑郁症?他解释,首先,抑郁的严重程度、情绪的低落程度与环境因素不一致;其次,抑郁症状已影响到了基本生活能力;再有,病人出现反应迟钝、早醒、自责、悲观等。上述三类症状持续两周以上无法得到改善,就应该警惕患上了抑郁症。一些人误以为,抑郁症不过是“想不开”,疏导疏导就行了,其实,抑郁症的危害相当严重。现有数据显示,所有自杀案例中40%至50%是抑郁症患者。专家表示,抑郁症绝不仅是心理上出现问题。目前,国际医学界已将抑郁症列入慢性病范畴。抑郁症确实存在生物学基础,但到底是哪个基因出现缺陷,哪个位点有异常,人类尚未找到“谜底”,这也导致许多人片面地将抑郁症等同于单纯心理疾病。心病不能只用“心理”医在抑郁症发病人群中,女性与男性的比例大致为2比1,城市人群发病大于农村人群。发病同时呈现两个高峰:20岁左右的青春期、40岁左右的中年期。事实上,抑郁症与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发病基础包括两个因素:遗传学因素和环境因素。专家举个简单的例子,不同个体因遗传差异,犹如不同的“铁块”,遇到重重一击后,“熟铁”没有太大损伤,“生铁”却碎了一地,这就可以解释为何有些人会患抑郁症了。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内有家庭琐事、外有工作压力,这种“三明治”般的生活,为抑郁症的发作提供了环境因素;若是本身再有易感基因,抑郁症便会找上门来。施慎逊说,常会有人劝抑郁症病人“别钻牛角尖”、“想想开”,但病人有如此情绪,可谓身不由己。专家补充说,轻度的抑郁症通过心理疏导,确实可以产生效果;但中重度抑郁症如不服药干预,仅心理疏导,起效速度不及发病速度,很可能导致抑郁症延误治疗,继而危及生命。为此,“心病”只用“心理”方法来医,绝非科学治疗方法。中年人怎样摆脱抑郁症施慎逊说,所谓“茶不思、饭不想”,这一俗语映射出情绪波动与生理反应相辅相成,相互影响。从临床角度来看,从下丘脑到肾上腺轴(HPA轴)再到大脑皮层,抑郁症的发病与这一“身心构架”密切相关,治疗也应有的放矢。对中重度抑郁症病人,定期正规服药,方可使紊乱的大脑功能神经网恢复秩序;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疏导等辅助手段,可以得到临床痊愈效果。需要强调的是,中重度抑郁症病人不宜,出远门、看风景,在病人眼里或许只能诱发更悲观、更绝望情绪,加重自杀倾向,这点值得家属警惕。抑郁症与其他慢性病一样,无法彻底根治,复发在所难免。专家强调,对抑郁症的复发应科学对待,不要假想成“恐怖的魔鬼”,一旦复发,积极用药治疗同样可以获得较好疗效。目前看来,抑郁症的易感人群包括家族史人群、遇到两件或以上的生活事故者、产后人群等。专家介绍,摆脱抑郁症先要认知自身,如属易感人群,应提高警惕,出现无法扭转的悲观情绪,应及时到专科医师处诊断治疗。对于其他非易感人群来说,提高自身适应生活环境的能力、拓展认知层面等,都有利于摆脱抑郁情绪,走出心理阴影。名医档案施慎逊 主任医师,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精神医学科 (心理咨询)主任,擅长抑郁症、狂躁症等心理障碍,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等焦虑障碍以及神经衰弱、睡眠障碍、心因性障碍的诊断和治疗。先后发表论文55篇,主编和参加编写专著、教材20部。参与《中国精神障碍诊断和分类第3版(CCMD-3)》编写和研究工作。门诊时间:周一上午(专家门诊);周四下午(特需门诊)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用户名&&密码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性福潜规则:少妇的招数
读书名博: |
&&&&&&&&&& |
一周图书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年人的心理特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