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化钠溶解放热和HCL反应会放热吗

当前位置:
>>>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1)为证明中和..
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1)为证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某小组进行了如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根据如图实验,甲同学认为:NaOH与稀盐酸发生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不科学,理由是______.(2)为探究影响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多少的因素,他们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在编号为A、B、C、D、E的五只烧杯中各装入36.5g&溶质质量分数为5%、10%、15%、20%、25%的盐酸,再向上述五只烧杯中分别加入40g20%&的氢氧化钠溶液,最后测量其温度,数据记录如下:
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反应后溶液温度(℃)
54℃【实验结论】影响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多少的因素是______.【交流反思】反应后,烧杯内溶液pH最小的是______(2分,填烧杯编号).
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奉贤区二模
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答案为:NaOH+HCl═NaCl+H2O,(1)稀盐酸在没有加入氢氧化钠前的温度时16℃,加入氢氧化钠反应后,温度变成了52℃,溶液的温度虽然升高了,但是氢氧化钠溶于水也要放热,是中和反应的热量还是氢氧化钠溶于水的热量,故答案为: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也会放出大量的热,(2)【实验结论】从A到E盐酸的质量分数逐渐的增大,加入相同的氢氧化钠后,从A到E溶液温度的改变也是由小到大,故答案为:反应物的浓度,交流反思&& 加入的纯净的氢氧化钠是相同的,A中盐酸的溶质:36.5×5%,B中的溶质:36.5×10%,C中的溶质:36.5×15%,D中的溶质:36.5×20%,E中的溶质:36.5×25%,根据比较可知,E中盐酸的溶质最多,中和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最多,现在氢氧化钠的质量相同,根据计算&&& NaOH+HCl═NaCl+H2O&&& 40&& 36.540×20%&& 36.5×20%可知D中的恰好完全反应,A、B中氢氧化钠有剩余,E中的盐酸有剩余,故答案为:E.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1)为证明中和..”主要考查你对&&中和反应及在实际中的应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文字表达式,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中和反应及在实际中的应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文字表达式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
中和反应:(1)定义: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2)实质: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作用生成水的过程。&概念理解:①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Fe2O3+6HCl==2FeCl3+3H2O不是中和反应②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但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二者的关系是复分解反应包含了中和反应。 探究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中和反应一般情况下没有明显的外观现象【H2SO4+ Ba(OH)2==BaSO4↓+2H2O除外】。探究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以HCl和NaOH反应为例): 1. 指示剂法。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2. pH试纸法。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多次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 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3. 热量变化法。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所以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中和反应的应用: ①改变土壤的酸碱性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人适量酸性或碱性物质,调节土壤的酸碱性,以利于植物生长。如: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的酸雨,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显酸性,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人们通常向土壤中撒适量熟石灰中和其酸性。 ②处理工厂的废水工厂里排出的废水有一些显酸性或碱性,直接排放会对水体和环境造成污染。通常在排出的废水中加入适量的碱性或酸性物质中和。如:废水中含有硫酸可向其中加人适从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Ca(OH)2==CaSO4+2H2O。 ③用于医药人体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过多,会造成消化不良,甚至会产生胃病,通常服用呈碱性的物质来消除症状,如氢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HCl+Al(OH)3== AlCl3+3H2O。被蚊虫叮咬(蚊虫能分泌出蚁酸)后,可在患处涂上显碱胜的物质,如:NH3·H2O。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设想、主观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二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方程式两边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必须相等。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1)写: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物在左,生成物在右,中间用横线连接,如: H2+O2——H2O,H2O——H2+O2。 (2)配: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的原则,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在反应前后相等,然后将横线变成等号。配平后,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是最简整数比,如:2H2+O2=2H2O,2H2O= 2H2+O2。 (3)注:注明反应条件【如点燃、加热(常用“△”表示)、光照、通电等〕和生成物的状态(气体用“↑”。沉淀用“↓”。)。如:2H2+O22H2O,2H2O2H2↑+O2↑。 化学计量数:化学计量数指配平化学方程式后,化学式前面的数字。在化学方程式中,各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是最简整数比,计数量为1时,一般不写出。书学化学方程式的常见错误:
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条件和气体、沉淀符号的使用:(1).“△”的使用 ①“△”是表示加热的符号,它所表示的温度一般泛指用酒精灯加热的温度。 ②如果一个反应在酒精灯加热的条件下能发生,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就用“△”,如:2KMnO4 K2MnO4+MnO2+O2↑。 ③如果一个反应需要的温度高于用酒精灯加热的温度,一般用“高温”表示;如:CaCO3CaO+ CO2↑&(2)“↑”的使用&①“↑”表示生成物是气态,只能出现在等号的右边。 ②当反应物为固体、液体,且生成的气体能从反应体系中逸出来,气体化学式后应该加“↑”。如Fe+ 2HCl==FeCl2+H2↑。 ③当反应物是溶液时,生成的气体容易溶于水而不能从反应体系中逸出来,则不用“↑”,如:H2SO4+ BaCl2==FeCl2+2HCl④只有生成物在该反应的温度下为气态,才能使用“↑”。 ⑤若反应物中有气态物质,则生成的气体不用标 “↑”。如:C+O2CO2 (3)“↓”使用 ①“↓”表示难溶性固体生成物,只能出现在等号的右边②当反应在溶液中进行,有沉淀生成时,用 “↓”,如:AgNO3+HCl==AgCl↓+HNO3③当反应不在溶液中进行,尽管生成物有不溶性固体,也不用标“↓”,如:2Cu+O22CuO ④反应在溶液中进行,若反应物中有难溶性物质,生成物中的难溶性物质后面也不用标“↓”。如:Fe +CuSO4==FeSO4+Cu.化学方程式中“↑”和“↓”的应用:①“↑”或“↓”是生成物状态符号,无论反应物是气体还是固体,都不能标“↑”或“↓”; ②若反应在溶液中进行且生成物中有沉淀,则使用“↓”;若不在溶液中进行,无论生成物中是否有固体或难溶物,都不使用“↓”; ③常温下,若反应物中无气体,生成物中有气体.提取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书写信息型化学方程式是中考热点,题目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科技等各个领域,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并考查了同学们接受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日的关键是掌握好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可按两步进行:首先正确书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注明反应条件及生成物状态;第二步就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概念:用文字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步骤:(1)写:根据反应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2)注:注明反应条件:[点燃,加热,光照,通电等] 定义:&&&&& 化学反应不仅有物质的变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有些化学反应会放出热量(称为放热反应),如燃烧、镁和盐酸反应等;也有些反应会吸收热量(称为吸热反应),如碳与二氧化碳反应(C+CO22CO)。 常见的吸热反应:化学上把最终表现为吸收热量的反应叫吸热反应,初中化学所涉及的吸热反应主要有以下几种:①C+CO22CO C+2CuO2Cu+CO2↑ CaCO3CaO+CO2↑ 3CO+Fe2O32Fe+3CO2 可见,一般反应条件为高温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化学上把最终表现为放出热量的反应叫放热反应,初中化学所涉及的放热反应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燃烧:所有燃烧均会放热,如CH4+2O2CO2+2H2O,H2+Cl22HCl;②酸碱中和: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同时放出热量,如H2SO4+2NaOH==Na2SO4+2H2O③活拨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H2,同时放出热量,如Mg+2HCl==MgCl2+H2↑,Zn+H2SO4== ZnSO4+H2↑。 ④缓慢氧化也是放热反应,如铁生锈、食物腐烂过程中均放出热量。 ⑤其他:如双氧水分解是放热反应人类生活对能量的利用: ①生活燃料的利用:做饭、取暖等; ②利用燃料烧烧产生的能量:发电、制陶瓷、冶炼金属和发射火箭; ③利用爆炸产生的巨大能量:开山炸石、拆除违规建筑; ④食物在体内发生缓慢氧化放出热量,维持体温概念:&&& 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扩散的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和分子(或水和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物质溶解过程中的两种变化:扩散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是物理过程,吸收热量水合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是化学过程,放出热量 溶解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a.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降低,如:NH4NO3溶解于水。 b.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摄,溶液温度升高,如:NaOH、浓硫酸溶解于水。 c.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几乎不变,如:NaCl溶解于水。常见冷冻混合物:&&&& 在生产、生活中常用冰作冷却剂,但冰只能提供 0℃左右的低温。一些医疗和研究单位常需要更低的温度,提供低温较方便的方法是用冷冻混合物。下表是几种常见冷冻混合物的组成及所能达到的最低温度。
发现相似题
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1)为证明中和..”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760257080291996277894259419266968小木虫 --- 500万硕博科研人员喜爱的学术科研平台
&&查看话题
【求助】柠檬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放热是多少?
柠檬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放热是多少?知道的人给个具体的数字啊,谢谢
研究生必备与500万研究生在线互动!
扫描下载送金币
浏览器进程
打开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聊科研知识点梳理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知识点的认识】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其实质是酸溶液中的{{H}^{+}}和碱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水.如图所示:.常见的中和反应有:NaOH+HCl=NaCl+{{H}_{2}}O、NaOH+HCl=NaCl+{{H}_{2}}O具体的操作步骤:以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为例,如图所示:.
也就是,首先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试液(使溶液成红色),再用胶头滴管慢慢地向其中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其中,酚酞试液的作用是根据酚酞的颜色逐渐变浅至消失,既可以说明中和反应的进行,也可以说明反应的完全;但是不可说明是否滴入过多的酸性溶液而使试液呈酸性(因为酚酞溶液无法使酸性溶液显色).其实,检测中和反应是否在进行(或是否完全)的方法,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例如:1.用pH试纸来检测:一般在中和反应进行时,反应前后溶液的pH会变化.用pH来检测中和反应是否进行是最直接的方式. 2.用探测的方法:一般来说,中和反应都是放热的反应(但是放热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燃烧等).所以,可以通过探测溶液的温度是否升高,来推断中和反应的进行和完全. 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主要有如下四点: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利于植物生长.例如,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还有有机物在分解的过程中会生成有机酸,并且矿物的风化也可能产生酸性物质,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呈酸性,不利于作物的生长;于是人们将适量的熟石灰撒入土壤中,以中和其酸性.同时,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并且土壤中的钙离子增加后,能促使土壤胶体凝结,有利于形成团粒,还可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钙元素.如图所示:. 2.处理工厂的废水:工厂里的废水常呈现酸性或碱性,若直接排放将会造成,所以需进行一系列的处理.碱性污水需用酸来中和,酸性污水需用碱来中和.例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适量的熟石灰来进行中和处理(生成硫酸钙沉淀和水).3.用于医药: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的盐酸(即胃液的pH值为0.9~1.5),可以帮助消化食物;但是如果饮食过量时,胃会分泌出大量胃酸,反而造成消化不良,会使人感到不适,这时医生就会让你口服一些碱性药物,使碱与过多胃酸反应生成无毒的中性物质.例如,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片可治疗胃酸过多,生成氯化铝和水. 另外,被蚊虫叮咬后,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如果在患处涂一些含有碱性物质(如NH3oH2O)的药水,来中和蚊虫分泌出的蚁酸,就可减轻痛痒. 4.调节溶液酸碱性:在科学实验时,经常要把溶液的pH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果溶液的酸性或碱性太强,就可以用适当的碱或酸调节溶液的pH.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某同学欲探究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是否放热,设计了如下方案:向试...”,相似的试题还有:
化学调研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探究中和反应,请你参与以下探究:(1)甲组同学取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用酸度计测得该溶液的pH_____(选填“<”、“>”或“=”)7,同时插入一支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如图所示).用胶头滴管吸取稀盐酸,逐滴加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边滴加边搅拌.此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酸度计上显示的数据逐渐_____(选填“增大”、“减少”或“不变”,下同),温度计上显示的数据逐渐_____.由此可知,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属于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2)乙组的同学改用固体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来探究中和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情况,你认为该方案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3)丙组同学用另外一瓶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时,当往烧杯中滴加稀盐酸时,发现有少量的气泡冒出,小组同学根据这一现象进行讨论,一致认为其原因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变质的原因是_____,由此,同学们建议实验室保存氢氧化钠时应注意_____保存.为了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变质产生的碳酸钠,你认为可选用下列物质中的_____(填序号).A.稀盐酸B.氢氧化钙溶液C.氯化钙溶液D.氯化钠溶液(4)丁组同学借助酚酞试液来判断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酚酞试液.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组的同学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他们得出了“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你认为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理由是:_____.请你帮助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2008o兴化市模拟)化学调研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探究中和反应,请你参与以下探究:(1)甲组同学取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用酸度计测得该溶液的pH______(选填“<”、“>”或“=”)7,同时插入一支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如图所示).用胶头滴管吸取稀盐酸,逐滴加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边滴加边搅拌.此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酸度计上显示的数据逐渐______(选填“增大”、“减少”或“不变”,下同),温度计上显示的数据逐渐______.由此可知,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属于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2)乙组的同学改用固体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来探究中和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情况,你认为该方案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3)丙组同学用另外一瓶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时,当往烧杯中滴加稀盐酸时,发现有少量的气泡冒出,小组同学根据这一现象进行讨论,一致认为其原因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变质的原因是______,由此,同学们建议实验室保存氢氧化钠时应注意______保存.为了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变质产生的碳酸钠,你认为可选用下列物质中的______(填序号).A.稀盐酸B.氢氧化钙溶液C.氯化钙溶液D.氯化钠溶液(4)丁组同学借助酚酞试液来判断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酚酞试液.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组的同学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他们得出了“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你认为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理由是:______.请你帮助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实验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论
(2008o兴化市模拟)化学调研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探究中和反应,请你参与以下探究:(1)甲组同学取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用酸度计测得该溶液的pH______(选填“<”、“>”或“=”)7,同时插入一支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如图所示).用胶头滴管吸取稀盐酸,逐滴加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边滴加边搅拌.此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酸度计上显示的数据逐渐______(选填“增大”、“减少”或“不变”,下同),温度计上显示的数据逐渐______.由此可知,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属于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2)乙组的同学改用固体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来探究中和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情况,你认为该方案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3)丙组同学用另外一瓶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时,当往烧杯中滴加稀盐酸时,发现有少量的气泡冒出,小组同学根据这一现象进行讨论,一致认为其原因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变质的原因是______,由此,同学们建议实验室保存氢氧化钠时应注意______保存.为了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变质产生的碳酸钠,你认为可选用下列物质中的______(填序号).A.稀盐酸B.氢氧化钙溶液C.氯化钙溶液D.氯化钠溶液(4)丁组同学借助酚酞试液来判断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酚酞试液.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组的同学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他们得出了“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你认为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理由是:______.请你帮助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实验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