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考研火星盒子靠谱吗初试排名靠谱么

有报过考研盒子的吗,求大神解惑_百度知道
有报过考研盒子的吗,求大神解惑
我有更好的答案
因为距离出成绩有段时间了,排名系统不会在考研帮首页出现,不过需要你在论坛里找排名系统的推广。还有考研帮的排名系统也不怎么准不靠谱,我报的学校刚才能查排名了,和考研盒子的差了好多好多。你可以在考研帮里的排名系统测一下你的排名
采纳率:80%
为您推荐: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考研盒子-南航最权威的考研信息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参考书目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考研盒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参考书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参考书目&万千考研学子认证最具权威及高效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考研盒子&&为大家提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推荐免试,本站由考研盒子教研组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百余名优秀学长学姐共同组建为大家提供专业信息、资料及辅导,欲了解更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考研考研讯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考研盒子站&&,漫漫考研路,我们一起携手并进!!!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811普通物理参考书目《普通物理学》程守洙、江之永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考试大纲力学: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质点(系)动量定理、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转动惯量、刚体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转动动能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热学: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压强、温度、能均分定理、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气体碰撞规律、功、热量、内能、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在等值过程应用、循环效率、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电磁场:电场强度、电势、电位移、静电场高斯定理、环路定理、静电场中的导体、电场能量、磁感应强度、磁场强度、稳恒磁场高斯定理、安培环路定理、毕-萨定律、安培定律、洛仑兹力。电磁感应基本定律、动生和感生电动势、自感、互感、磁场能量。涡旋电场、位移电流。机械震动和机械波:简谐振动、谐振动合成、平面简谐波、波的叠加和干涉、驻波。波动光学:光程、光程差、双缝干涉、薄膜干涉、迈克尔逊干涉仪、夫琅和费单缝衍射、衍射光栅、布儒斯特定律、马吕斯定律。狭义相对论:洛仑兹变换、狭义相对论时空观、质量与速度及能量关系。量子力学基础: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玻尔氢原子理论、德布罗意关系、不确定度关系、波函数、一维定态薛定谔方程、一维无限深势阱、四个量子数。&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815理论力学参考书目《理论力学》,范钦珊、陈建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考试大纲1.物体的受力分析力、刚体、平衡的概念,静力学公理,约束和约束力,分离体,受力图。2.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力的投影,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平面力对点的矩,平面力偶理论。3.平面任意力系力线平移定理,平面力系简化理论,主矢,主矩,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物体系统的平衡,平面桁架。4.空间任意力系空间汇交力系,空间力对点的矩和对轴的矩,空间力偶理论,空间力系简化理论,主矢,主矩,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重心。5.摩擦摩擦角与滚动摩阻的概念,考虑摩擦的平衡问题。6.点的运动学点的运动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和自然法。7.刚体的基本运动刚体的平移及其特征,刚体的定轴转动。8.点的合成运动绝对、相对和牵连运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9.刚体平面运动平面运动的概念,平面图形上两点速度关系式,速度投影定理,速度瞬心法,平面图形上两点加度关系式。10.刚体运动的合成刚体平动与平动的合成,刚体绕平行轴转动的合成。11.质点运动微分方程动力学基本定律,质点运动微分方程及其应用。12.动量定理和质心运动定理动量、冲量,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13.动量矩定理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矩,动量矩定理,刚体定轴转动微分方程,刚体平面运动微分方程。14.动能定理力的功及其计算,理想约束的概念。质点系和刚体的动能及其计算,质点系的动能定理及其应用,势能,机械能守恒。动力学基本定理综合应用。15.达朗贝尔原理达朗贝尔原理,动静法,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动静法的应用,刚体绕定轴转动时的动平衡问题。16.虚位移原理自由度,广义坐标,约束方程,虚位移的概念,虚位移原理及其应用,用广义坐标表示的虚位移原理,广义力。17.动力学普遍方程和拉格朗日方程动力学普遍方程,拉格朗日方程及其应用。18.机械振动基础单自由度系统的自由振动,衰减振动和强迫振动,临界转速,隔振。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816材料力学参考书目《材料力学(上、下册)》(第五版),刘鸿文.高等教育出版社考试大纲一、课程的基本要求要求对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一定的分析能力。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1拉伸、压缩与剪切掌握拉(压)杆的内力、应力、位移、变形和应变概念,直杆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斜截面上的应力。掌握单向拉压的胡克定律,掌握材料的拉、压力学性能。掌握强度条件的概念及进行拉压强度和刚度计算。掌握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能,拉伸、压缩静不定问题,温度应力和装配应力。2扭转掌握纯剪概念,剪切胡克定律,切应力互等定理。掌握圆轴扭转的内力,圆轴扭转应力和变形,建立强度和刚度条件,会进行扭转强度和刚度的计算。3弯曲内力掌握平面弯曲内力概念,能够计算较复杂受载下的内力,会利用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微分关系画内力图。4弯曲应力掌握弯曲正应力和弯曲切应力概念,掌握弯曲强度计算。5弯曲变形掌握弯曲变形有关概念,会用积分法求和叠加法求弯曲变形,会解简单静不定梁。6应力和应变分析强度理论这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要求很好掌握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分析方法,包括二向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二向应力状态分析——图解法;掌握三向应力状态下的主应力和最大切应力的概念;正确理解广义胡克定律并熟练运用;正确理解常用强度理论及其应用。7组合变形掌握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掌握拉伸或压缩与弯曲的组合,扭转与弯曲的组合,及其它组合变形下杆件的强度计算,会进行复杂受载下杆件强度的分析。8能量方法掌握外力功与弹性应变能的概念,会用互等定理,卡氏定理,虚功原理,单位载荷法,莫尔积分,计算莫尔积分的图乘法计算位移(掌握任一种方法即可)。9静不定结构掌握用力法解静不定结构的方法,会利用对称及反对称性质,掌握一次、二次超静定问题的计算。10动载荷掌握动载荷问题中动静法的应用,杆件受冲击时的动荷系数、动应力和动变形的计算。11压杆稳定掌握压杆稳定的概念,掌握两端铰支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其他支座条件下细长压杆的临界应力,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经验公式和压杆的柔度的概念。会进行压杆稳定性计算。12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掌握截面几何性质,重点掌握静矩、惯性矩、惯性积等概念和平行移轴公式。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510结构力学参考书目《飞行器结构力学》,史治宇、丁锡洪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年.考试大纲考生需要掌握:一、弹性力学弹性力学基本方程,边界条件,圣维南原理,平面问题的解法;薄板弯曲的基本方程,板的边界条件,薄板弯曲问题的求解;能量原理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二、结构力学结构(桁架、刚架、桁架刚架混合结构和板杆式薄壁结构)的组成分析;静定结构的内力及弹性位移;静不定结构的内力及弹性位移;薄壁梁的弯曲和扭转,剖面剪流、扭角和弯心的计算。三、有限单元法直接刚度法结构分析的基本步骤,桁架、刚架单元刚度矩阵的推导,结构总刚度矩阵的组集,约束处理方法;基于最小位能原理,有限元法的基本理论、步骤和列式,单元位移函数的假设及应满足的收敛性条件,形函数的性质、等参数单元的概念等。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511振动基础参考书目《机械振动基础》胡海岩主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年考试大纲(1)&&&&&&&&掌握单自由度系统、多自由度系统、无限自由度系统振动方程的建立方法;(2)&&&&&&&&掌握上述各类系统自由振动响应、简谐激励响应、瞬态激励响应的求解方法;(3)&&&&&&&&掌握刚度、质量、阻尼(阻尼比)、频率、周期、振型等定义和计算方法;(4)&&&&&&&&掌握振型正交性、模态叠加法、频响函数、单位脉冲响应函数等理论和应用;(5)&&&&&&&&了解傅氏变换、拉氏变换、振动近似求解的基本思想和方法;(6)&&&&&&&&了解振动理论的典型应用实例。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512微机原理及应用参考书目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二版),李建忠主编,西安电子科技出版社,2008考试大纲第1章了解单片机的基本概念、特点、发展情况及基本类型;第2章掌握51系列单片机内部结构及其引脚功能,掌握51单片机中的处理器、存储器、并行I/O口及定时计数器、串行I/O、单片机中断系统、复位状态与基本复位电路;第3章熟练掌握单片机的指令系统中的各类操作指令及其应用,掌握单片机汇编语言程序结构和编程方法,能够编写一定难度的汇编语言程序。第4章,掌握单片机系统扩展的内容和方法,掌握常用扩展芯片的使用方法,掌握存储器扩展、并行I/O扩展的基本方法;第5章掌握单片机串行口扩展的基本方法,掌握单片机与异步和同步串行通讯总线的接口器件和方法;第6章掌握单片机与键盘、显示、A/D、D/A等接口的基本结构与方法;第7章了解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第8章基本了解单片机C51程序设计的一些基础知识,了解C51与标准C语言的主要区别,不要求C51程序设计。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513空气动力学参考书目《空气动力学》,陈再新编,航空工业出版社。考试大纲空气动力学作为考试科目,依考试参考书,考试基本范围如下:第一章&&&&&&&&连续性假设;密度、压强、温度、粘性、可压性及转热性;流体的模型。第二章&&&&&&&&流线、迹线;微团运动分析,速位函数;连续方程、流函数;漩涡运动;欧拉方程、伯努力方程。第三章&&&&&&&&无旋流动的方程、边界条件和叠加;圆柱绕流。第四章&&&&&&&&附面层概念;附面层的分离。第五章&&&&&&&&翼型的几何参数、气动力系数及气动特性概述;库塔——儒可夫斯基后缘条件,环量确定;薄翼理论。第六章&&&&&&&&机翼的几何参数、气动力系数;大展弦比直机翼、后掠翼、小展弦比的气动特性,例如升阻特性、失速特性、焦点、压力中心等;大展弦比直机翼的升力线理论。第七章&&&&&&&&音速、马赫数、马赫波和马赫锥;高速一维流;激波和膨胀波。第八章&&&&&&&&亚音速翼型绕流特点;薄翼型气动特性;马赫数对翼型和机翼的气动特性影响。第九章&&&&&&&&超音速薄翼型的绕流和近似理论;薄机翼超音速绕流的基本概念;机翼跨音速的气动特性。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813无机化学参考书目《无机化学》[第四版],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无机化学》[第五版],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考试大纲总体要求:熟悉和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能熟练运用基本知识进行有关计算。包括:物质结构和存在形式、化学变化的宏观规律、四大平衡体系、元素的变化规律、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主要的反应方程式等。考试内容:1.以指定参考书为基础,考试内容注重考查考生对于“无机化学”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第十八章f区元素”不纳入考试范围;3.“第十章固体结构”中“球的密堆积”不纳入考试范围;4.考题类型可以是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证明题、论证题、计算题等形式。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823电工电子学参考书目《电工学(第五版)》秦曾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1999.6考试大纲电工技术部分(1)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2)电路的分析方法(3)电路基本定理(4)正弦稳态分析(5)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6)电路的暂态分析(7)磁路和铁心线圈电路(8)交流电动机(9)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电子技术部分(1)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2)基本放大电路(3)集成运算放大器(4)正弦波振荡电路(5)直流稳压电源(6)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7)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561工程材料学参考书目机械工程材料应用基础张代东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考试大纲1、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强度与塑性、硬度、冲击韧性;2、&&&&&&&&工程材料及其分类、原子键合及不同键合材料的特性;3、&&&&&&&&金属的结构与结晶:金属的晶体结构、实际金属中的晶体缺陷;金属的结晶、晶粒度的控制与细晶强化;4、&&&&&&&&金属的塑性变形和再结晶:塑性变形与加工硬化、温度对变形金属结构与性能的影响、金属的热加工与冷加工;5、(重点)二元合金相图与铁碳合金相图:合金中的基本相、匀晶相图、共晶相图、其它二元相图(包晶相图,共析相图);铁碳合金中的基本相、Fe-Fe3C相图分析、典型合金的结晶过程;6、&&&&&&&&(重点)钢的热处理:钢的热处理原理与工艺、钢的表面热处理(表面淬火,化学热处理);7、(重点)铁基合金:碳钢、铸铁;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合金结构钢、合金工具钢、特殊性能钢;8、&&&&&&&&有色金属及其合金:铝及其合金、钛及钛合金、铜及其合金;9、&&&&&&&&高分子材料:高聚物的结构、物理与力学状态、基本性能与特点;10、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常用复合材料;11、失效分析及工程材料的选择:机器零件失效分析、选材分析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817工程热力学参考书目《工程热力学》沈维道,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工程热力学》曾丹苓,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考试大纲一、考试要求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工程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与基本方法;掌握常用工质热力性质、基本热力过程与热力循环的分析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对典型热力过程和循环进行热力学分析。二、考试内容1.基本概念热力系、界面与外界、平衡状态、状态参数、过程量、热量与功、状态方程、表压与真空度、分压力、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理想气体与实际气体、熵变、熵流、熵产、音速、马赫数、滞止参数、节流及焦耳-汤姆逊效应、余隙容积、压缩因子、饱和状态、未饱和水与过热蒸汽、湿蒸汽与湿空气、未饱和湿空气与饱和湿空气、绝对湿度与相对湿度,干球温度与湿球温度、露点温度、流体的临界状态与流动的临界状态、循环净功与循环净热量、循环热效率、制冷系数与制热系数等。2.基本定律1)热力学第一定律;2)热力学第二定律;3)熵方程;4)卡诺定律、卡诺循环和克劳修斯积分式内容及应用;5)热能中的可用能及其不可逆损失分析。3.常用工质热力性质1)理想气体性质及其计算;2)理想混合气体性质及其计算;3)水蒸气热力性质的图表计算法;4)对应态原理及通用压缩因子图;5)湿空气性质及其计算。4.热力过程、热力循环以及气体流动1)热力过程的状态参数、热量与功的计算及其图示。2)充放气过程分析;3)气体流动过程的分析;4)基本蒸汽动力循环分析计算及其提高热效率的主要措施;5)基本气体动力循环的分析计算及其提高热效率的主要措施;6)基本制冷循环分析和计算。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518&流体力学参考书目《流体力学》林建忠主编,清华出版社。考试大纲一、考试要求考试为笔试、闭卷形式。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公式、计算方法的掌握和应用能力。避免死记硬背,强调理解及想象能力。二、考试内容流体性质;流体静力学基本概念及公式,点压强与总压力的计算;流体动力学基本概念及公式,运用动力学三大方程求解实际问题;量纲分析基本概念及公式,掌握量纲分析法、模型实验及相似准则;掌握流动阻力、流态判别,沿程水头损失及局部水头损失等;气体一维流动基本概念;N-S方程,边界层、阻力等相关概念。三、试卷结构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50分考试题可分为3种类型:1.&概念型(40%)考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形式有填空、选择、判断等。2.&叙述型(50%)考察运用专业语言,简单准确的叙述能力。形式为简答题。3.&计算型(60%)考察正确的思维方式,简洁而清晰的计算方法。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596制冷及低温工程参考书目《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吴业正,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制冷与低温技术装置》,吴业正,&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考试大纲本课程是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的技术基础课。该科目主要考查学生对制冷低温方法、气体液化和分离技术、空调原理及其仿真技术等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运用相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制冷与低温的热力学基础(制冷与低温原理的热工基础;制冷与低温工质;制冷技术与学科交叉);制冷技术(蒸气压缩式制冷;吸收和吸附式制冷;其它形式的制冷循环);低温原理与技术(气体液化与分离;低温制冷机;低温绝热);空气调节原理与技术(集中式空调系统;半集中式空调系统;分散式空调系统);制冷空调中的计算机仿真与控制(制冷空调中的计算机仿真;制冷空调系统中的计算机控制)。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831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参考书目1.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合编.混凝土结构(上册)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1考试大纲一、考试要求: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混凝土结构的材料、设计方法和构件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及基本解题方法,具备较强的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二、考试内容:1、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1)钢筋的物理力学性能(2)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3)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2、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1)各种概念(2)实用设计表达式(3)材料强度和荷载的取值3、受弯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1)正截面的破坏形态(2)计算原理及概念(3)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4)一般构造要求4、受弯构件的斜截面承载力(1)斜截面受剪破坏形态及影响因素(2)计算公式及适用条件(3)保证斜截面受弯承载力的构造措施5、受压构件的截面承载力(1)轴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2)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受压破坏形态(3)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基本计算原理、公式及适用条件(4)Nu─M&u相关曲线6、受拉构件的截面承载力(1)受拉构件的破坏(2)截面承载力计算7、受扭构件的截面承载力(1)纯扭、弯剪扭构件的试验研究及破坏形态(2)纯扭构件的扭曲截面承载力(3)弯剪扭构件的截面承载力(4)构造要求8、正常使用阶段的验算(1)受弯构件的变形验算(2)荷载引起的裂缝宽度计算(3)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4)混凝土结构的延性9、预应力混凝土构件(1)基本概念(2)施工方法(3)预应力损失(4)预应力混凝土受力构件的计算与验算(5)一般构造要求三、试卷结构:题型结构(1)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2)计算题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517&结构设计参考书目1、《混凝土结构》,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合编,第4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2、《桥梁工程》,房贞政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考试大纲1、&&&&&&&&梁板结构:单向板肋梁楼盖,双向板肋梁楼盖,无梁楼盖2、&&&&&&&&单层排架结构:结构组成与结构布置,排架结构计算,排架柱,吊车梁3、&&&&&&&&框架结构:结构布置与计算简图,内力与侧移的近似计算,内力组合,框架结构的设计与构造,框架-支撑结构体系4、&&&&&&&&高层建筑结构:结构体系及其布置原则,剪力墙分析,框架-剪力墙结构分析,剪力墙设计5、&&&&&&&&桥梁所受的作用:作用分类、作用效应组合6、&&&&&&&&简支梁桥上部结构:结构布置、桥面板设计与计算、简支梁桥内力计算7、&&&&&&&&拱桥上部结构:拱桥类型、单跨悬链结无铰板拱的设计8、&&&&&&&&桥梁支座与墩台:板式橡胶支座及盆式橡胶支座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墩台类型与构造9、&&&&&&&&其他桥梁结构:连续梁桥、斜拉桥、悬索桥结构体系。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860&道路工程材料参考书目1、《道路建筑材料》(第四版),李立寒、张南鹭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第5版,2011年5月;2、《土木工程材料》陈志源、李启令主编,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第2版,2008年8月考试大纲1.&石料与集料的物理与力学性质,混合料组成设计;2.&沥青材料组成与技术性质,改性沥青、乳化沥青、煤沥青的技术性质与要求;3.&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要求,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4.&水泥化学组成与特性,常用水泥的技术要求;5.&水泥混凝土与砂浆的技术性质与组成设计,混凝土外加剂与掺合料的种类与特性;混凝土的和易性、强度、耐久性和变形性;6.&石灰与石膏的技术要求、特性、应用;7.&建筑钢材的技术性质与技术要求;8.&常用的工程聚合物材料的特性与用途。&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516&路基路面工程参考书目邓学钧.&路基路面工程(第三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及目的《路基路面工程》是道路与铁道工程硕士点招生考试专业课,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优良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好的专业基础知识。二、&&&&&&&&考试内容(1)&&&&&&&&土的分类,路基干湿类型(2)&&&&&&&&标准轴载,等效换算,轮迹横向分布,材料的累积变形与疲劳特性(3)&&&&&&&&路基设计内容,压实度,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挡土墙稳定性验算,路基排水(4)&&&&&&&&沥青混合料的强度、高温稳定性与疲劳特性、应力~应变特性(5)&&&&&&&&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弹性层状体系理论,路面设计弯沉,轴载换算,设计荷载图式,沥青路面的破坏类型及产生的原因(6)&&&&&&&&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缝构造,水泥混凝土板的温度应力,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水泥混凝土路面类型(7)&&&&&&&&小挠度弹性薄板的基本假设,文克勒地基板,弹性半空间体地基板,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的标准轴载与轴载换算,基层顶面的当量回弹模量和计算回弹模量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521&自动控制原理参考书目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版,科学出版社考试大纲第一章 自动控制一般概念1.&自动控制基本概念2.&区分线性/非线性、定常/时变系统。&第二章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1.&画出实际系统结构图,写出传递函数。2.&线性系统时域响应。3.&传递函数、增益、根轨迹增益、零极点和系统模态的概念4.&已知结构图,求闭环传递函数。第三章 线性系统时域分析法1.&性能指标2.&线性控制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判断稳定性3.&系统类型、误差系数以及在典型输入作用下的稳定误差。4.&求系统在有用输入和扰动作用下的稳态误差。第四章 线性系统根轨迹法1.&根轨迹概念。2.&绘制180度根轨迹,判断闭环系统阻尼与稳定性。3.&区分180度/0度根轨迹。4.&主导极点、偶极子。第五章 线性系统频域分析法1.&频率特性概念。2.&系统在正弦输入下的稳态输出或误差。3.&绘制开环幅相曲线,用奈氏判据判断稳定性。4.&绘制对数幅频渐近特性曲线,或根据该曲线求开环传递函数;5.&相角裕度、幅值裕度和系统带宽。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522&机械振动基础参考书目《机械振动基础》李晓雷等编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5月(第一版)&2009年(第二版)或《机械振动与冲击》胡海岩主编,航空工业出版社(修订版)2002年考试大纲机械振动学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等专业的生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掌握机械振动的基础理论和概念,掌握无限自由度(连续梁)振动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及求解微分方程的基本方法,熟悉复杂边界条件对连续梁振动的影响,掌握非线性振动的基本概念,熟悉其分析方法,了解了解冲击与碰撞在工程中的应用,了解振动测试的基本方法。根据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的考试大纲要求如下:1、振动基础理论与分析方法:熟悉机械振动幅频特性、相频特性,掌握能量原理、拉格朗日方程及固有振型的特性,了解子结构法综合法与动力吸振的基本概念。2、掌握杆、轴、梁的自由振动与受迫振动,熟练掌握无限自由微分方程求解的基本方法,了解复杂边界条件下的固有振动。3、熟悉机械振动的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基本概念。4、掌握非线性振动基本概念,熟悉平衡点特性定性分析,了解非线性振动系统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5、了解随机振动、冲击与碰撞振动的基本概念,熟悉振动测试的基本方法与设备。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523&弹性力学基础参考书目无考试大纲无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524&流体力学参考书目《流体力学基础》梁德旺主编,&航空工业出版社&&&1998年。考试大纲主要内容流体基本性质:连续介质假设;&流体的粘性;&牛顿内摩擦定理&流体静力学:流体静压及特性;&&欧拉平衡方程;&重力作用下流体的内压强;&流体对平壁的作用力;流体对曲壁的作用力;&流体静压测量流体动力学基础:流体运动的描述及一些基本概念;雷诺输运定理;连续方程;&积分形式的动量方程、动量矩方程;&理想流体的动量方程(Euler&方程);实际流体的动量方程(N-S方程);&理想流体的柏努利方程、实际流体的总流柏努利方程,柏努利方程应用相似原理:相似现象及相似条件;&相似理论;&相似准则确定流动损失及管路计算:流动状态与流动损失分类;圆管中充分发展层流流动及沿程损失计算;局部损失计算不可压平面势流:势函数和流函数;&平面势流叠加原理和几种简单的平面定常势流边界层理论:&边界层特性;边界层微分方程;边界层积分方程;&边界层分离及控制气动基本概念:&微弱扰动在气流中的传播;&三种状态参数、速度系数;&气动函数及其应用膨胀波和激波:膨胀波的形成及特点;&Prandtl-Meyer膨胀波计算;&激波的形成和正激波、斜激波前后参数的计算一维定常流:收缩喷管和拉伐尔喷管的基本概念与计算;等截面摩擦管流、换热管流、&变流量管流的基本概念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525&传热学参考书目《传热学》张靖周、常海萍编著&科学出版社或《传热学》杨世铭、陶文铨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四版)考试大纲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综合传热方式。稳定导热基本概念;导热基本定律;导热微分方程。&&&一维稳定导热(平板,圆筒壁,变截面和变导热系数问题);通过肋片的导热;接触热阻。二维稳定导热的分析解法简介,数值解法简介;非稳态导热。非稳态导热的基本概念;集总热容法。非稳态导热的分析解和图解法;非稳态导热的数值解。&&&对流换热的理论分析;对流换热的数学描述;边界层微分方程;边界层积分方程;对流换热的实验研究与经验公式;相似理论;相似理论在传热实验中的应用。外绕壁面对流换热;管内流动对流换热;自然对流换热;高速气流对流换热。&&&凝结与沸腾换热的基本概念;蒸汽凝结时的换热;液体沸腾时的换热。&&&辐射换热;热辐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辐射角系数;黑体表面间的辐射换热;灰体表面间的辐射换热;热网络法;气体辐射以及与固体表面间的辐射换热。&&&传热过程;复合传热;临界绝热半径;肋片效率;传热的强化与削弱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564&环境工程参考书目《环境工程》,薛建军&田子华等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环境工程学》,蒋展鹏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考试大纲总体要求:熟悉和掌握环境工程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重点掌握各种水处理过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与工艺,了解技术与工艺的特点、适用性适用范围;系统地理解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理论、各种控制方法的基本原理、典型控制设备的结构特征。考试内容:1.以指定参考书为基础,考试内容注重考查考生对于“环境工程”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考查考生对“废水、废气”处理的设计能力;3.&考题类型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证明题、论证题、综合题等形式;4.“第四篇&毒害性有机污染物及控制”&不纳入考试范围。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819&电路参考书目《电路理论基础》(第二版)潘双来&邢丽冬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8;《电路学习指导与习题精解》(第二版)邢丽冬&潘双来&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2;考试大纲(一)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理想元件和电路模型&&电路基本变量及其参考方向&&功率计算&&电阻、电容、电感、d电流源、电流源、受控源的伏安关系和基本性质&&理想运算放大器的两个基本性质&&基尔霍夫定律&电位概念与计算(二)电阻电路分析电阻的串联、并联、混联及对称星形与三角形变换、分压、分流公式&等效概念、含受控源无源一端口&简单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变换&&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支路法、网孔法和回路法、节点法&具有理想运算放大器电阻电路的分析(三)电路基本定理叠加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特勒根定理&互易定理(四)正弦稳态分析正弦量三要素&正弦量的相量表示&电路定律和电路元件的相量形式&复阻抗和复导纳&电压三角形和电流三角形&阻抗三角形和导纳三角形&无源和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电路&正弦稳态电路功率计算&借助相量图分析计算&串联、并联谐振和一般电路的谐振&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计算&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三相电路功率的计算与测量。(五)耦合电感与理想变压器互感现象&耦合电感伏安关系&互感系数M和耦合系数k&耦合电感的联接及其等效电路&反映阻抗&含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计算&空心变压器&理想变压器的伏安关系&阻抗变换性质(六)非线性电路非线性元件&静态电阻&动态电阻&动态电容&动态电感&非线性电阻的联接及其等效电路&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常用分析方法―解析法和图解法&分段线性化的概念&小信号分析法(七)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非正弦周期函数的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滤波器概念&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稳态分析&对称三相制中的高次谐波(八)线性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动态电路及其方程&初始条件和初始状态&换路定律&时间常数&初始值和稳态值的计算&一阶电路微分方程的列写及求解方法&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的概念与计算&三要素法&响应的波形&单位阶跃函数和单位冲激函数&一阶电路阶跃响应与冲激响应&&二阶电路微分方程的列写及求解&自由响应与强制响应的概念RLC串联电路零输入响应特征与电路元件参数的关系&利用卷积计算任意激励下的零状态响应&状态方程的列写(九)二端口网络二端口网络的Z、Y、T、H四种参数方程和参数的计算&二端口网络Y形和&p&形等效电路与联接方式&对称二端口网络的特性阻抗&网络函数及其频率特性&回转器的伏安关系与阻抗回转性质&对含二端口网络的电路进行分析计算(十)线性电路的复频域分析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基本性质&用部分分式展开法和留数法求拉普拉斯反变换&基尔霍夫定律及常用元件伏安关系的复频域形式&线性电路的复频域分析法&网络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其计算&网络函数与冲激响应&网络函数的极点&零点与频率特性&幅频特性(十一)磁路和有铁心线圈的交流电路铁磁材料的磁特性&磁路的基本定律&恒定磁通磁路的所谓正面问题的计算&磁特性对电压、电流及磁通波形的影响&铁心损耗&有铁心线圈交流电路的分析计算&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820&自动控制原理参考书目《自动控制原理(中文版)》,陈复扬主编&,2010.8,国防工业出版社考试大纲《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内容包括:&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名词术语、发展史;控制系统的分类;控制系统的组成;典型外作用;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动态微分方程的列写;用拉普拉斯变换求解线性微分方程的零初态响应与零输入响应;运动模态的概念;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典型元部件传递函数的求法;控制系统结构图的绘制;梅逊公式在结构图和信号流图中的应用。&&&&第三章-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系统稳定性的定义与判断法则;劳斯稳定判据;控制系统时域动态性能指标的定义与计算;一阶系统、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典型欠阻尼二阶系统动态性能指标的计算;输入引起的误差的定义,静态误差系数、系统型别、稳态误差的计算;计算典型输入作用下,不同类型系统的稳态误差;扰动引起的误差的定义与计算方法;减小稳态误差的措施。&&&&第四章-线性系统的根轨法:根轨迹的基本概念;根轨迹的模值条件与相角条件;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广义根轨迹;主导极点与偶极子的概念及其应用。&&&&第五章-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频率特性的概念及其图示法;频率特性的计算;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开环系统幅相曲线绘制;开环对数曲线绘制;由最小相角系统的对数幅频渐近曲线求传递函数;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对数稳定判据;稳定裕度;串联超前校正网络的设计;串联迟后校正网络的设计。&&&&第六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信号的采样与保持;差分方程的概念;差分方程的求取与求解;香农采样定理;Z变换定理;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脉冲传递函数的概念与求法;离散系统输出Z变换的求法;离散系统的稳定性与稳态误差;&&&&第七章-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知识点:非线性控制系统概述;常见非线性特性及其对系统运动的影响;负倒描述函数曲线的绘制;用描述函数法判断非线性系统稳定性;自激振荡的判断、自振参数的确定。&&&&第八章-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与综合: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状态空间的基本概念;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状态空间表达式求解方法;状态转移矩阵及其性质;传递函数阵;线性系统的可控性与可观性;线性系统可控性与可观性的基本概念;线性系统可控性与可观性判据;可控标准型与可观标准型;线性定常系统的线性变换;状态空间线性变换定义和性质;对偶原理和规范分解;线性定常系统的反馈结构及设计状态观测器;传递函数的实现问题;状态反馈与输出反馈;极点配置;状态观测器设计;李雅普洛夫稳定性分析;李雅普洛夫意义稳定性的基本概念;李亚普诺夫第一法和第二法;线性定常系统稳定性分析。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531&微机原理及应用参考书目《80X86/Pentium&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吴宁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年考试大纲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微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接口电路设计及应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等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一、计算机基础知识微处理器及微机的发展、分类及特点,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方法及补码运算,微机基本组成和整机流程。二、微处理器结构微处理器内部逻辑结构,微处理器的相关支持芯片及系统组织,CPU基本工作时序。三、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四、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的工作原理、分类及用途,存储器芯片特性及与CPU的连接方法,存储器空间扩展方法。五、输入与输出输入与输出数据传送方式,中断技术、中断系统、中断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六、I/O接口技术简单的I/O接口电路,并行数据通信及可编程I/O接口及应用,可编程计数器/定时器及其应用,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模拟通道接口电路,简易键盘显示器的接口设计。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532&电力电子和电机基础理论参考书目1《电力电子技术(修订版)》丁道宏主编,航空工业出版社,1999年&或《电力电子技术》第四版,西安交通大学,王兆安&黄俊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航空电机学》刘迪吉主编,航空工业出版社1992.07;或者:《电机学》(第二版)辜承林&陈乔夫&熊永前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考试大纲1、晶闸管:晶闸管的特性和主要参数。2、可控整流和有源逆变电路&&&&单相桥式全控和半控整流电路、三相半波、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以及带平衡电抗器的双反星型可控整流电路的的工作原理、特性和波形分析、参数计算;&&&&相控电路有源逆变的条件,工作原理、特性和波形分析;逆变失败的原因和对策;&&&&变压器漏抗对整流及逆变电路的影响(定性分析)。相控电路(整流和有源逆变)闭环系统的组成和基本控制原理。3、高频开关功率器件:二极管的分类和主要特性;GTR、MOSFET和IGBT的特性。&&&&&&&&&&&&&&&&&&&&&&&&&&4、DC-DC变换电路:BUCK、BOOST、反激和正激变换器拓扑的电路形式、工作原理、特性和参数设计;DC-DC变换器闭环系统的组成和PWM控制原理。5、DA-AC变换电路及输出波形控制:半桥、全桥和推挽等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逆变器闭环系统的组成和控制原理;单脉冲调制和SPWM的基本原理。6、缓冲电路:开通/关断缓冲的基本原理和典型电路(RCD和RLD)分析;无损缓冲的含义和优点。&&&&&&&&&&&&&&&&&&&&&7、驱动电路:对驱动电路的基本要求和典型电路;隔离的意义和方法。8、磁性元件设计:铁心的几种工作状态,常用铁心材料的性能及选用。9.电机学引论:电机在工业及航空领域中的应用,航空电机特点,电机工作的物理基础。10.直流电机:要求掌握直流电机基本工作原理、结构,稳定运行时的分析方法,掌握发电、电动及制动等不同运行状态下电量及转矩相互关系。11.变压器:要求掌握变压器基本结构与原理,掌握空载、负载运行时的电磁关系与分析方法。12.交流电机一般理论:要求对交流电机的绕组及其气隙磁场的性质和时空关系要有深入的了解,能够熟练地进行磁势、电势的分析与计算。13.同步电机:要求牢固掌握同步发电机稳态运行时的分析方法和运行性能,对稳态时电机的参数有清晰的物理概念,能够熟练地运用双反应理论和时间-空间矢量图分析电机的性能和主要运行数据。对同步电机的不对称运行和在动态情况下的分析方法及相应的参数,有基本的物理概念。14.感应电机:要求掌握感应电机的折合概念及其等值电路,并熟练地进行感应电机等值电路电压、电流、电磁功率的计算;掌握起动、调速、制动的方法和特点。&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877&生物化学参考书目《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张丽萍,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考试大纲1.绪论:蛋白质与核酸的研究历程。2蛋白质: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结构特点及其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的性质;蛋白质的分离及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序列的测定。3.核酸:核酸的分子结构特点、重要理化性质、序列测定以及基因与基因组的概念与特点。4.酶:酶的概念、作用特点及分类;酶的作用机理及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5.维生素和辅酶:作为辅酶的维生素名称与功能。6.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生物氧化的概念及特点;电子传递链的内容与抑制剂;氧化磷酸化的概念;线粒体穿梭系统。7.糖类代谢:单糖的分解代谢及其调控;糖的合成代谢。8.脂类代谢:脂肪酸的氧化分解;乙醛酸循环及其意义;脂肪酸的生物合成。9.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氨基酸的一般代谢及氨的去向;氨基酸生物合成的碳骨架来源。9.核酸的酶促降解和核苷酸代谢:核酸的酶促降解,核苷酸的生物降解及合成。10.核酸的生物合成:DNA的生物合成;RNA的生物合成、转录后加工以及RNA编辑。11.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大肠杆菌中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多肽在合成后的加工及定向输送。12.代谢调节: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及代谢调节,重点基因表达的调节。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551&机械原理参考书目《机械原理》郑文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或任一本具有考试大纲要求内容的机械类&&机械原理&&教材。考试大纲1.机械原理研究的对象和内容。2.平面机构的组成和运动简图的绘制;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的分析);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及结构分析。3.用速度瞬心法进行机构的速度分析;用相对运动图解法进行机构的运动分析;用解析法进行机构的运动分析。4.移动副、螺旋副、转动副中的摩擦和自锁;机械的效率与自锁的关系。5.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演化;平面连杆机构的工作特性;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6.凸轮机构的应用与分类;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及绘制;用图解法设计凸轮的轮廓曲线;用解析法设计凸轮的轮廓曲线及刀具加工的轨迹;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基圆半径与压力角的关系、滚子半径与凸轮的关系、平底从动件的平底长度的确定)。7.齿轮机构的优缺点;齿廓啮合基本定律及共轭齿廓;渐开线的形成、特性及渐开线齿廓的啮合;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和尺寸计算;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过程、正确啮合条件、中心距、连续传动的条件;渐开线齿廓的切齿方法和原理;渐开线齿廓发生根切的原由及不发生根切的方法;变位齿轮的加工原理、尺寸参数;变位齿轮传动的类型;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机构和圆锥齿轮机构齿廓的形成、参数和尺寸计算、当量齿轮;蜗杆机构齿廓的形成、参数和尺寸计算。8.轮系的分类和应用;定轴轮系、周转轮系和混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行星轮系各轮齿数的选配条件。9.棘轮机构、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凸轮间歇运动机构、万向节连轴节机构、螺旋机构的组成和工作原理。10.速度波动的原因及危害;机器的等效动力学模型;机器的运动方程及其求解方法;速度波动的调节方法;周期性速度波动调节中飞轮的设计原理。11.机械平衡的目的及类型;刚性转子的平衡原理、不平衡量的测定及平衡精度;简单介绍刚性转子的平衡实验;平面机构的静平衡。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832&产品设计参考书目《产品设计》王明旨编,中国美术出版社,1999.11考试大纲一、考试范围及要求要求较熟练地掌握产品设计的程序及方法,具有较强的造型感受能力和设计表现能力,考查范围包括考生的设计相关知识面、设计创意、产品构形和相关制图。考生因此应分别达到以下具体要求:(一)&设计相关知识面考查相关设计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对产品设计基础理论体系要有较深刻的理解,范围界定如下:1.&&&&&&&&产品设计的概念理解:作为工具的产品、作为环境组成的产品、作为商品的产品等;2.&&&&&&&&产品设计方法;3.&&&&&&&&产品设计的程序与开发过程;4.&&&&&&&&产品设计的评价。(二)设计创意考查设计思维能力,要求思维具有合理的逻辑理性及跳跃的灵感思维,并在产品形体方案中有充分的体现。(三)&产品构形构形能力基本反映考生的审美观和艺术直觉,考生应能够把握造型要素和造型法则,并综合运用。具体要求为:1.&&&&&&&&能够掌握产品语意;2.&&&&&&&&处理好形体的协调与对比关系;3.&&&&&&&&灵活的思维,体现出不同设计方案之间的差异性;4.&&&&&&&&能够对产品的功能细节与结构细节做出简单的分析和判断。&&(四)&相关制图考生可以以自己熟练掌握的某种表现技法,表现设计思想。除设计题外,在理论题解答时,同样要求有图表来进行补充说明。此外,图形组合的版面效果,也是重点要求。&二、试卷结构及考题形式以主观题为主。本考试采用笔试方式,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考试试卷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设计概念理解(文字论述+图表):&&1~3道题,要求考生以自己的理解进行解答,可以有独特的视角。此题考察重点在知识面的广度与深度,包括:概念理解是否清晰,论证是否充分、详实,结构是否逻辑、严整。第二部分&设计题(制图+文字、图表):1~2道题,根据前一设计概念理解题,将概念理解落实到实际操作。以2~3个设计方案,表现设计思想,并进行适当文字说明。考察重点在创意和表现能力,方案可以并不完善,但要相对完整,功能、结构清晰不含糊。三、试卷题型、题量、记分及答题时间序号&&&&&&&&题型&&&&&&&&&&&&&&&&&&&&&&&&&&&&题量&&&&&&&&&记分Ⅰ&&&&&&&&设计概念理解(论述)&&&&&&&&&1-3道&&&&&&&&20-30%Ⅱ&&&&&&&&设计题&&&&&&&&&&&&&&&&&&&&&&&&&&&1-2道&&&&&&&&70-80%考试时间:180分钟,总分:150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553&产品快题设计参考书目不限,着重技法表现考试大纲一、考试范围及要求&&&&要求考生掌握与艺术设计相关的知识、设计方法,并对设计要素有较深的理解,明确设计任务要求和条件,提出合理可行的设计方案,并正确清晰地表现出来。全部图纸要求徒手绘制,使用2#(420×594)白色不透明绘图纸,张数不限、自带图板及工具,表现手法及工具不限。二、考试内容及试卷结构(考试时间3小时&&满分150分)产品设计及理论研究方向:①&结合先进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②&对所给定命题进行概念性的构思与表达。③&熟悉与了解当前具有代表性的先进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④&掌握一定的策划、设计与表达的能力(文字表达、图画表达)。⑤&具有一定的产品设计创意能力,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的全过程。第一部分&&产品设计的定位分析第二部分&&产品设计效果图(创意草图5个以上,至少3个角度;彩色效果图1个),考察重点在创意和表现能力。三、试卷题型、题量、记分及答题时间序号&&&&&&&&题型&&&&&&&&记分Ⅰ&&&&&&&&设计定位分析(论述)&&&&&&&&20-30%Ⅱ&&&&&&&&设计题&&&&&&&&70-120%考试时间:3小时,总分:150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626&有机化学参考书目1、有机化学,胡宏纹主编,第三版,2006年;2、有机化学,R.&T.&莫里森,R.&N.&博伊德著,1983年;3、有机化学,徐寿昌编,第二版,1991年考试大纲一、总体要求:要求考生从结构和化学反应的角度,全面系统地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重要单元反应和各种有机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并且能灵活运用,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考试内容: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类与命名:立体结构,顺反及对映异构体命名、个别重要化合物的俗名和英文缩写。?2.&各类有机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3.&各类有机化合物的主要合成方法。?4.&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即如何从分子的结构大致推断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5.&基本反应类型和重要反应历程(注意同一反应类型的不同类化合物反应性能的异同):如亲电取代、亲电加成、亲核加成等反应机理。6.&各种官能团的特性和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变的规律:如烯键、炔键、卤素、硝基、氨基、羟基、醚键、醛基、酮羰基、羧基、酯基、卤甲酰基、氨甲酰基、氰基、磺酸基等主要官能团。7.&烷烃、脂环烃、烯烃、炔烃、芳烃、卤代烃、醇、醚、酚、醛酮、不饱和醛酮、羧酸、羧酸及其衍生物、羟基酸、β&-二羰基化合物、氨基酸、硝基化合物、胺、腈、重氮和偶氮化合物、简单杂环化合物等的制备、分离、鉴定、物理性质、化学性质。8.&掌握质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以及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并能用上述方法对有机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630&物理化学参考书目《物理化学》[第四版](上、下册),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物理化学》[第五版](上、下册),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以上两套参考书由考生任选一套即可)考试大纲总体要求:要求考生比较全面地掌握物理化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并具备运用物理化学原理解释和阐明具体化学现象的基本能力。考试内容:1.&以指定参考书为基础,考试内容注重考查考生对于“物理化学”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并应当具有基本的理论运用能力;2.&指定参考书中带“*”和小字部分不作要求;3.&“第八章&量子力学基础”不纳入考试范围;4.&“第九章&统计热力学初步”内容占卷面总分的比例不超过10%;5.&所有有关非理想系统的内容(如真实气体)仅要求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处理的基本原则;6.&试题类型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证明题、论证题、计算题等形式。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813&无机化学参考书目《无机化学》[第四版],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无机化学》[第五版],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考试大纲总体要求:熟悉和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能熟练运用基本知识进行有关计算。包括:物质结构和存在形式、化学变化的宏观规律、四大平衡体系、元素的变化规律、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主要的反应方程式等。考试内容:1.&以指定参考书为基础,考试内容注重考查考生对于“无机化学”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第十八章&f区元素”不纳入考试范围;3.&“第十章&固体结构”中“球的密堆积”不纳入考试范围;4.&考题类型可以是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证明题、论证题、计算题等形式。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587&综合化学参考书目《无机化学》[第五版],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分析化学》[第五版],武汉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有机化学》[第二版],徐寿昌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化学》[第五版],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考试大纲总体要求:要求考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课程的基本理论,考察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及知识面的广度。&考试内容:1.&参考书中物质结构、立体化学部分不作要求;2.无机及分析化学: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酸碱平衡原理与酸碱滴定法,沉淀平衡原理与沉淀滴定法,氧化还原平衡原理与氧化还原滴定法,配位平衡原理与配位滴定法,原子结构、分子结构与晶体结构,元素与重要化合物的基本性质与反应,常见离子的分离与鉴定方法;3.&有机化学: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有机反应类型和重要的反应历程;主要合成方法、性质及用途;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4.&物理化学:量子力学、统计热力学不纳入考试范围;5.&实验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占10%;6.&考题类型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证明题、论证题、计算题等形式。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830&金属材料学参考书目《金属材料学》,戴起勋编,化学工业出版社考试大纲1.了解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存在形式,掌握合金元素对Fe-Fe3C相图及热处理的影响,合金元素对钢的不锈性能、耐热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熟悉钢及有色金属材料强化的机制。2.了解碳钢的成分及性能特点,掌握常用合金钢(工程结构用合金钢、机器零件用合金钢、工模具用合金钢)的服役条件、性能特点,化学成分设计和热处理;3.掌握常用不锈钢、耐热钢和高温合金(奥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铁基高温合金、镍基高温合金)合金化、热处理;了解铸铁的石墨形态、基体组织、牌号及用途。4.掌握铝及其铝合金的分类、合金化原理,铝合金的时效强化及性能特点。了解钛、镁及其合金的合金化及分类、热处理及常用钛、镁、镍基合金。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868致电离辐射探测学参考书目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合编&,原子能出版社;《辐射探测与测量》[美]&格伦o诺尔著,李旭等译,原子能出版社;《粒子探测技术》,徐克尊著,原子能出版社;《中子物理》,刘圣康著,原子能出版社考试大纲总体要求:&&&&致电离辐射探测与测量是核工程与核技术学科的重要方面,它的物&理基础是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核辐射的探测与测量。因此该考试科目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对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几大类探测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对射线的探测技术、测量方法等熟练掌握程度,作重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具备今后从事与核技术、核测量有关的工作和科学研究总体要求:致电离辐射探测与测量是核工程与核技术学科的重要方面,它的物理基础是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核辐射的探测与测量。因此该考试科目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对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几大类探测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对射线的探测技术、测量方法等熟练掌握程度,作重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具备今后从事与核技术、核测量有关的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基础。考试内容:一、放射性的衰变规律、表达式、换算关系;放射性活度的定义、单位。二、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三、气体探测器四、闪烁探测器五、半导体探测器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876&核辐射物理学参考书目《原子核物理》卢希庭编,原子能出版社,2000年第二版。考试大纲总体要求:要求对物质的微观结构有较深入的了解,对射线的产生及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有全面的了解,掌握原子核的基本性质、原子核衰变的基本规律、原子核的结构及原子核反应的基本规律。考试内容:原子核的基本性质、放射性和核的稳定性、核辐射探测、核力及其主要性质、α、β、γ衰变的基本规律、原子核的壳模型和集体模型、原子核反应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理论、中子的基本性质及中子应用、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反应。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563&辐射剂量学参考书目《电离辐射剂量学》,李士俊编(原子能出版社,1986,第2版)考试大纲总体要求:要求考生比较全面地掌握辐射剂量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并具备运用辐射剂量学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掌握在各种照射情况下估算辐射剂量的能力。考试内容:1.&以指定参考书为基础,考试内容注重考查考生对于“电离辐射剂量学”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并应当具有一定的理论运用能力;2.&指定参考书中带“*”和小字部分不作要求;3.&“第三章&剂量测量的基本方法”中“剂量测量中的其他方法”内容不纳入考试范围4.&“第五章&内照射剂量的估算方法”中内照射剂量的估算不作要求;5.&考题类型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证明题、论证题、简答题、计算题等形式。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564&环境工程参考书目《环境工程》,薛建军&田子华等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环境工程学》,蒋展鹏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考试大纲总体要求:熟悉和掌握环境工程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重点掌握各种水处理过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与工艺,了解技术与工艺的特点、适用性适用范围;系统地理解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理论、各种控制方法的基本原理、典型控制设备的结构特征。考试内容:1.以指定参考书为基础,考试内容注重考查考生对于“环境工程”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考查考生对“废水、废气”处理的设计能力;3.&考题类型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证明题、论证题、综合题等形式;4.“第四篇&毒害性有机污染物及控制”&不纳入考试范围。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824&运筹学参考书目&&《运筹学》钱颂迪,清华大学出版社(修订版);《运筹学》(第二版)党耀国等,科学出版社&2012年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运筹学》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系统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项目管理、金融工程等专业硕士入学考试的一门科目,主要考核考生对线性规划、运输问题、整数规划、存储论、图与网络计划、决策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要求考生对线性规划、、整数规划、运输问题、存储论、图与网络分析、决策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一个较为系统全面的把握。二、&考核内容本课程的考核内容包括:线性规划、运输问题、整数规划、存储论、图与网络分析、决策论。其中线性规划基本理论的内容包括:线性规划问题及其数学模型、线性规划的图解法、性规划的单纯形法、对偶理论与灵敏度分析;运输问题的内容包括: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表上作业法、产销不平衡问题;整数规划的内容包括:分枝定界解法、割平面法、0-1型整数规划、指派问题;存储论的内容包括:存储论的基本概念、确定性存储模型、随机性存储模型;图与网络分析的内容包括:图的基本概念、树与最短路问题、网络最大流问题、最小费用最大流问题、网络计划;决策论的内容包括: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等。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834&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参考书目1、&陈志泊等,《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考试大纲基本要求:要求考生具备数据库系统的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力。重点掌握以下方面的内容:一、基础概念1、&有关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2、&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3、&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及组成4、&数据模型及其分类特征5、&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及其特点6、&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及其特点二、有关关系数据库的基础知识1、&关系模型及相关概念2、&关系数据库模式及概念3、&关系代数及其运用三、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及应用四、关系数据库的基础理论1、&范式概念及基本范式(一、二、三、BC范式)运用2、&函数依赖概念五、数据库系统设计1、&关系数据库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法2、&关系数据库的数据字典设计方法3、&关系数据库技术的基本应用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571&微机原理及应用参考书目《8086/Pentium微机原理及应用》吴宁编,电子工业出版社考试大纲一、概述以8086/Pentium系列微型计算机为主,全面考察微型计算机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二、考试要点1、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中数值处理的表示方法,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软、硬件组成;2、CPU结构及特点,计算机总线标准、结构,物理地址、段地址和偏移量等地址的形成和表述方法,各类寄存器结构、特点和访问方式等;3、微型计算机指令系统和寻址方式,程序处理流程图设计、汇编语言及编程方法,程序模块分析方法,执行程序对指针、标志位及寄存器的影响,子程序调用及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4、半导体存储器的基本结构、分类、特点及应用,存储器的链接与扩充方法;5、微型计算机的I/O接口技术和中断技术。I/O接口的特性、作用、编址方法、电路工作原理,CPU与外设间信息交换的I/O传送方式及相应工作原理;6、典型微机接口芯片的工作原理、端口操作和控制字选定,控制程序编写方法;7、串行通信、并行通信,同步通信、异步通信等硬件电路及工作原理;8、模拟通道接口方法和原理,A/D、D/A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数据交换的程序控制;9、微型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技术;10、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601&数学分析参考书目《数学分析(第3版)》(上,下),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考试大纲映射与函数,极限与连续,一元函数的微分学及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的理论、计算及其应用,实数的完备性,紧集上的连续函数的性质,级数与广义积分,一致收敛,富氏级数,多元函数微分学及应用,重积分,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微分形式与场论。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814&高等代数参考书目《高等代数》北京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考试大纲一元多项式:带余除法与辗转相除法,整除性,公因式与最大公因式及其计算,多项式的互素与判别法,不可约多项式,多项式的因式分解与标准分解式,重因式的判别法,多项式的根,实系数多项式的性质。行列式:性质,按任意一行(列)的展开公式,乘法规则,计算行列式的常用方法,求解线性方程组的克兰姆法则。矩阵与线性方程组:矩阵之秩,伴随矩阵的性质,逆矩阵,实对称矩阵的性质,矩阵的分块运算及初等矩阵;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判别定理,基础解系及通解。实二次型:标准形与规范形,唯一性定理,正定二次型与正定矩阵,正定矩阵的性质。线性空间和线性变换:定义,向量系的相关性与秩,基与维数,基变换与坐标变换,线性子空间,子空间的交与和及直和,线性空间的同构,线性变换的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线性变换的值域与核,不变子空间,内积与正交性,欧氏空间与酉空间的标准正交基,正交变换与酉变换,正交补空间。入-矩阵:不变因子,矩阵相似的条件,初等因子,约当标准形,最小多项式。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581&数值分析参考书目《数值分析》李庆扬等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或《数值计算原理》李庆扬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考试大纲1.&&&&&&&&绪论误差的分类及基本概念,稳定性,收敛性及相容性;2.&&&&&&&&插值法插值多项式的存在唯一性,拉格朗日插值、牛顿插值、埃米特插值及三次样条插值多项式,差分及差商的概念;3.&&&&&&&&函数逼近与计算最佳一致逼近、最佳一次逼近、最佳平方逼近多项式,曲线拟和的最小二乘法,富利叶逼近及快速富利叶变换;4.&&&&&&&&数值积分与数值微分梯形公式,辛普生公式,柯特斯公式及相应的复化求积公式,龙贝格公式,高斯求积公式;中点及三点数值微分公式;5.&&&&&&&&方程求根逐步搜索法,二分法,一般迭代法,牛顿迭代法,弦截法,迭代法的收敛性6.&&&&&&&&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高斯消去法,高斯主元消去法,高斯消去法的变形,向量和矩阵的范数,矩阵的条件数,误差分析,雅克比迭代&法,高斯-塞德尔迭代法,迭代法的收敛性,超松弛迭代法;7.&&&&&&&&常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欧拉公式,改进的欧拉公式,龙格-库塔公式及二阶龙格-库塔公式精度分析,单步法的收敛性和稳定性,方程组的解法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582&常微分方程参考书目《常微分方程》(第二版)王高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考试大纲《常微分方程》是数学专业的基础课,也是常微分方程学科本身近现代发展方向的基础。考试以经典传统内容为主要部分,也包括稳定性理论和边值问题中的重要内容。具体涉及(1)一阶常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分离变量法;常数变易法;积分因子法等。(2)一阶常微分方程解的存在性定理:解的存在唯一性定理、解对初值和参数的连续性和可微性定理;解的延拓等。(3)高阶常微分方程:线性微分方程的一般理论;常系数微分方程的解法;高阶微分方程的降阶和幂级数解法等。(4)线性常微分方程组:线性微分方程组的存在唯一性定理;线性微分方程组的一般理论;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组的求解等。(5)非线性常微分方程和稳定性:稳定性的基本概念;相平面;非线性微分方程组的稳定性与其线性近似方程组;李雅普诺夫第二方法;周期解与极限圈等(6)常微分方程边值问题:边值问题的基本概念;二阶线性常微分方程两点边值问题的格林函数;特征值与特征函数等。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5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参考书目1、复旦大学编,概率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中山大学数学系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上、下)。考试大纲本科目主要考查考生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检查考生对概率统计知识和方法的灵活运用情况。考试内容:&&&&随机事件与概率,包括样本空间与事件、古典改型、几何概率、概率空间、条件概率、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公式、独立事件;&&&&分布函数,包括分布函数及性质、边缘分布、独立随机变量、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和的分布,商的分布,顺序统计量分布,线性变换);&&&&数字特征,包括数学期望、方差、矩、多维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字特征;&&&&极限定理,包括大数定律、依分布收敛的充分必要条件、中心极限定理及应用;&&&&抽样分布,包括常见统计量的数字特征及其分布、抽样分布定理;&&&&估计理论,包括矩法与极大似然法、无偏性与有效性、区间估计;&&&&假设检验,包括期望与方差的检验、分布函数的拟合检验;&&&&线性模型与方差分析,包括一元性性回归、线性模型的假设检验、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单因子方差分析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618&量子力学参考书目《量子力学》周世勋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或&《量子力学导论》曾谨言,北京大学出版社.考试大纲1.&量子力学的实验基础&&&原子光谱,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固体比热,戴维逊——革末实验,电子的双缝衍射和单缝衍射&,&衰变,夫兰克——赫兹实验,斯塔克效应,光谱的精细结构,卢瑟福实验,正常和反常塞曼效应,斯特恩——盖拉赫实验,电子自旋共振,核磁共振2.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波函数的概率诠释(波函数的标准条件),叠加原理,薛定谔方程,力学量用算符表示(正交归一性),全同性原理3.一维问题&&&有限和无限深势阱,势垒和势阱的散射(隧道效应),线性谐振子,宇称;4.角动量理论&&&轨道角动量(平面转子和空间转子,氢原子,球方势阱),自旋角动量,角动量的耦合,泡利原理,单态和三重态,波函数的对称性;5.守恒定律和测不准关系6.态和力学量的表象&&&量子力学公式的矩阵表示,幺正变换,狄拉克符号7.微扰理论简并和非简并的定态微扰,含时微扰(积分和矩阵形式),选择定则8.散射理论&&&散射截面,分波法,玻恩近似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584&微机原理及应用参考书目《单片机基础》李广弟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MCS-51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马家辰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考试大纲本课程要求掌握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主要包括:1&单片机芯片的硬件结构:MCS-51单片机的逻辑结构及信号引脚,内部存储器,并行输入/输出口电路。2&单片机指令系统:MCS-51单片机的指令格式和寻址方式,伪指令;汇编程序设计.3&单片机存储器扩展:MCS-51单片机系统扩展及编址扩展及编址技术;程序存储器扩展及数据存储器扩展和综合扩展.4&单片机的中断和定时系统:MCS-51单片机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5&单片机I/O扩展及应用:8255可编程通用并行接口芯片;8155带RAM和定时器/计数器的可编程通用并行接口芯片;8279可编程键盘/显示器接口芯片6&单片机串行数据通信:MCS-51单片机的串行口及控制寄存器,串行通信工作方式.7&单片机数/模及模/数转换器接口:A/D,D/A转换器的接口和应用.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586&固体物理学参考书目《固体物理学》黄昆原著,韩汝琦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考试大纲晶体结构与对称性(含晶体、准晶体、晶体表面的结构,晶体的宏观、微观对称性,晶体的正、倒格子描述);固体的结合(离子性结合、共价结合、金属性结合、氢键结合、范德瓦尔斯结合等);晶格振动(晶格振动的经典和量子性描述,长波近似,晶格振动的模式密度);晶体的热学性质(晶体热容,热传导,热膨胀);能带理论(Bloch定理,微扰论,赝势法,紧束缚法,能带的对称性,能态密度和费米面);晶体中电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电场、恒定磁场下电子的运动及其特殊效应,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的能带论解释);金属电子论(费米统计和电子热容,玻尔兹曼方程及其对输运的描述,晶格散射和电导,金属-绝缘体转变).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589&统计物理学参考书目《热力学?统计物理》(第三版)汪志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考试大纲若力学基本规律―均匀物质的热力学性质―单元系的相变―近独立粒子的最概然分布--玻耳兹曼统计--玻色统计和费米统计--系综理论(正则系综)。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827&经济学参考书目1.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三版或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2.尹伯成主编《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复旦大学大学出版社,2005年;3.江可申、刘瑛、邓晶主编《微观经济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考试大纲微观部分1、引论: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2、需求和供给的基本理论与方法&&&&3、效用论与消费者行为分析&&&&4、厂商生产理论与生产函数&&&&5、厂商成本理论与成本函数6、市场的类型和厂商最优化决策7、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理论8、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宏观部分9、西方国民收入核算?10、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1、货币供求理论12、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3、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 14、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含就业理论与通货膨胀理论) 15、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与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16、经济周期理论与经济增长理论  ?要求领会和识记经济学基本概念与范畴,掌握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练运用经济模型解释和预测经济现象,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590&统计学原理参考书目《应用统计学》(第二版)刘思峰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统计学原理》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入学考试的一门复试科目,主要考核考生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统计推断、方差分析、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统计指数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要求考生对统计学原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一个较为系统全面的把握。二、&考核内容本课程的考核内容包括: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特点、方法与作用;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统计调查、数据整理、频数分布);统计分布的数字特征(分布的集中趋势?D?D平均指标、分布的离散程度、分布的偏度与峰度);统计推断(总体参数估计,总体参数检验)、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双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多元回归分析、虚拟变量回归分析)、统计指数(统计指数及其种类、综合指数及其应用、平均指数及其应用、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时间序列分析。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826&工程经济学参考书目《工程经济学(第二版)》李南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8。考试大纲考核内容:工程经济学的发展简史、研究对象以及经济评价的基本原则;投资、成本费用、销售收入、税金和利润的基本概念、特点、构成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现金流量的计算;资金的时间价值与等值的概念与计算;静态与动态评价的各类评价指标的特点、定义、经济涵义、计算方法与评价准则,各评价指标的相互联系;投资方案的比选思路与方法;不确定性分析的目的,各类方法的作用;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以及决策树分析所涉及的相关概念、计算与评价思路;设备的各类磨损、磨损补偿及寿命的概念,设备大修理的经济界限,设备更新的概念以及原型更新的经济分析方法,设备租赁的相关概念;财务评价与国民经济评价的目的、内容及异同,财务评价的相关概念及有关原理,国民经济评价中直接与间接效果的特点与分析方法、影子价格体系的相关概念;公共项目的概念,收益与成本的特点、识别与计量原则,公共项目的经济评价方法;价值工程的概念、与工业工程和质量管理的异同,产品的功能分类以及提高产品价值的途径。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836&管理学原理参考书目1.《管理学原理》陈传明,周小虎,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第一版;2.&《企业管理学》张卓等,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3.&《管理学》张卓等,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考试大纲一、考试要求&&&&要求考生较为全面地掌握管理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熟悉管理学理论的历史沿革与最新发展;具备较强的运用管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管理实际问题。二、考试内容考试的主要范围为管理基础知识及其应用。管理基础知识主要涉及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管理职能。包括:管理的概念和管理职能的内涵;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沿革、主要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管理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组织环境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决策理论和方法(含盈亏平衡分析、决策树、不确定决策方法等);计划的层次、内容、程序和方法;计划实施管理方法;组织设计的依据、内容和方法;组织结构的类别及其特点;组织文化的基础知识;领导理论;激励理论;组织沟通理论;管理控制的特点、类型、程序和方法;管理创新的基本概念和范畴;组织学习和知识创新理论;其他相关知识等。管理知识的应用主要指综合运用上述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管理问题、案例等。三、考试形式与结构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题型主要包含(但不一定囊括)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计算题、案例分析题、选择题、是非题等。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625&公共管理参考书目《行政管理学》张永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行政管理学》夏书章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考试大纲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行政管理理论知识及其实际应用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较丰富的知识面和分析、解决当前行政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命题范围如下:1、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历史沿革;2、行政环境的基本内容及其代表性理论研究成果,我国现阶段行政环境特点;3、行政权力概念及其行政体制,行政责任与行政权力;4、行政职能、行政组织理论与行政组织原则;5、行政决策基本概念、行政决策模式与体制、行政局策过程;6、人事行政及其过程和主要环节、中西方公务员制度内容及其各自特色、人事行政体制改革;7、财务行政的基本概念及其管理体制;8、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9、行政监督理论与实践;10、行政效率及其测量、改革与提高;11、当代中西方国家行政改革实践分析。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613&自然辩证法基础参考书目《自然辩证法概论》,&黄顺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考试大纲绪论第一节&&&&&&&&自然辩证法的对象,内容和性质第二节&&&&&&&&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第一章&&自然界的存在方式第一节&&&物质联系的系统方式第二节&&&&&&&&自然界的层次结构&&&&&第二章&&自然界的演化发展第一节&&&&&&&&自然界的历史性第二节&&&&&&&&自然界演化的不可逆性第三节&&&&&&&&自然界演化的两个方向&&&&&第三章&&人和自然界第三节&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第四章&&科学问题与科学事实第一节&&&&&&&&科学问题第二节&&&&&&&&&科研选题第三节&&&&&&&&观察与实验第四节&&&&&&&&观察实验中的若干认识论问题&&&&&第五章&&科学抽象与科学思维第一节&&&&&&&&科学抽象第二节&&&&&&&&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第三节&&&&&&&&科学思维的非逻辑方法第四节&&&&&&&&数学方法&&&&&第六章&&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第一节&&&&&&&&科学假说第二节&&&&&&&&科学理论&&&&&第九章&&科学技术系统第一节&&&&&&&&科学技术的性质和体系结构第二节&&&&&&&&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第三节&&&&&&&&自然科学的发展模式&&&&&第十章&&科学技术与社会第一节&&&&&&&&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第二节&&&&&&&&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828&自然科学史参考书目《科学的历程(第二版)》吴国盛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考试大纲《自然科学史》考试大纲&第二卷&&希腊:科学精神的起源希腊奇迹与科学精神的起源&&希腊古典时代的科学&&希腊化时期的科学&&罗马帝国时期的科学第三卷&&中世纪:西方不亮东方亮中国独立发展的科技文明&&中国对世界科学的贡献&&&&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落后&&第四卷&&16、17世纪:近代科学的诞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地理大发现&&&&&哥白尼革命&&&&新物理学的诞生&&&从炼金术到化学第五卷&&18世纪:技术革命与理性启蒙&&技术发明与英国产业革命&&力学的分析化与热学、电学的早期发展&&化学革命&&进化思想的起源第六卷&&19世纪:古典科学的全面发展19世纪的电磁学&&19世纪的光学&&热力学与能量定律的建立&&物理和化学中的原子论的兴起&&&进化论的创立&&19世纪的生物学与医学第七卷&&19世纪:科学的技术化、社会化运输机械的革命&&电力革命与电气时代第八卷&&20世纪:探究宇宙与生命之谜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20世纪的遗传学第九卷&&20世纪:高技术时代原子能时代&&航空航天时代&&电子技术与信息时代第十卷&&科学处在转折点上世界图景的重建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629&法理学参考书目《法理学》张文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第3版考试大纲第一部分:一、法学研究的对象;二、法学的研究方法;三、法理学概述。第二部分:一、法的概念;二、法的渊源、形式和效力;三、法的要素;四、&法律体系;五、权利和义务;六、法律关系;七、法律责任;八、法律程序。第三部分:一、法的历史;二、法律演进与法律发展;第四部分:一、法的制定;二、法的实施;三、法律方法。第五部分:一、法的价值概述;二、法与秩序;三、法与自由;四、法与效率;五、法与正义。第六部分:一、法与经济;二、法与政治;三、法与文化;四、法与法治国家。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840&部门法学参考书目(1)《经济法》,刘文华、徐孟洲主编,法律出版社,2009年4月第1版。(2)《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第二版),张树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第2版。(3)《民法》(第三版),魏振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第3版。考试大纲(1)经济法部分:要求考生全面掌握指定参考书目的主要内容,把握相关法律制度之间的联系,并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加以理解和应用。本科目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掌握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经济法主体的基本理论;熟知公司法律制度和破产法律制度;对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反垄断法律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产品质量法律制度、房地产法律制度法要全面掌握,并能进行案例分析;对证券法律制度、银行法律制度、信托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做到应知应会。(2)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部分:第一编&行政法总论&:一、&行政法概述&;二、&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三、行政法主体;四、行政立法;&五、&行政许可;六、&行政处罚;七、行政复议;第二编&行政诉讼&:一、&行政诉讼概述;&二、&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三、&行政诉讼的管辖&;四、&行政诉讼参加人;&五、行政诉讼证据;六、行政诉讼程序。(3)民法部分:总论:一、我国民法基本原则;二、民事法律关系;三、自然人的人格权;四、法人制度和民事合伙;五、民事法律行为及其效力;六、代理的特征和限制,无权代理和表见代理;七、代理关系中的民事责任。物权法:一、物权的特征;二、物权的原则、物权的效力、物权的变动;三、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共有;四、不动产所有权,&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五、用益物权特征,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六、担保物权的特征以及在抵押权、质权、留置权中的相关规则。债权与合同法、侵权责任法:一、债的特征和债的履行、变更和消灭;二、债的保全和担保;二、合同的订立和合同的效力;三、合同责任;四、买卖合同与技术合同;五、侵权民事责任的特征;六、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七、一般侵权与特殊侵权;八、侵权损害赔偿。注:《经济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民法》在考试中各占总分的50%。考生应当选择三门课之中两门课的内容复习和答题。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536&国际法学参考书目邵津:《国际法》(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版。考试大纲第一章&导论:一、国际法的概念;二、国际法的发展;三、国际法的主体;四、国际法的渊源和编纂;五、国际法的效力根据与学派;六、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七、国际法的基本原则。第二章&国际法上的国家:一、国家概说;二、国家、政府及其他实体的承认;三、&国家的继承;四、国家责任。第三章&国际法上的居民:一、国籍;二、外国人的法律地位;三、引渡和庇护;四、难民及其法律地位;五、国际人权法。第四章&国家领土:一、国家领土与领土主权;二、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三、国家领土变更的方式;四、国家的边界和边境;五、中国的领土和边界;六、&南北极地区的法律地位。第五章&国际海洋法:一、概念、历史发展及编纂;二、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群岛水域、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五、公海;六、国际海底区域;第六章&空间法:一、空气空间法;二、外层空间法;第七章&国际组织法:一、概念;二、联合国体系;三、区域性国际组织。第八章&外交和领事关系法:一、外交关系法;二、领事关系法。第九章&条约法:一、条约概念和特征;二、条约缔结程序;三、条约解释;四、条约效力。第十章&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一、解决国际争端的政治方法;二、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方法。第十一章&武装冲突法:一、武装冲突法的基本内容和特点;二、对作战手段和方法的限制;三、对战争遇难者的保护;四、中立;五、国际刑事法院。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627&政治学原理参考书目《政治学基础》(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王浦劬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考试大纲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第一章&政治第二章&政治学第二篇&政治关系第一章&利益与政治第二章&政治权力第三章&政治权利第三篇&政治行为第一章&政治斗争第二章&政治统治第三章&政治管理第四章&政治参与第四篇&政治体系第一章&国家第二章&政党第三章&政治社团第五篇&政治文化第一章&政治心理第二章&政治思想第三章&政治社会化第六篇&政治发展第一章&政治革命第二章&政治改革第三章&政治民主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861&西方政治思想史参考书目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考试大纲要求考生全面掌握西方政治思想史的主要内容,认真研读西方政治思想家的经典著作,深刻理解西方政治思想的精髓要义,并能结合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科目的考试内容包括:导论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第二章&希腊化时期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第三章&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第四章&16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第五章&17世纪欧洲大陆政治思想第六章&17世纪英国政治思想第七章&18世纪法国政治思想第八章&18世纪美国政治思想第九章&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政治思想第十章&19世纪法国政治思想第十一章&19世纪英国政治思想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503&中国政治思想史参考书目《中国政治思想史》,曹德本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考试大纲要求考生全面了解中国政治思想的产生背景、基本内容及其历史发展逻辑,重点掌握重要学派或人物的政治思想,并能够结合中国现实政治问题,对其做出历史价值和现代政治文明的分析。本科目的考试内容包括:一、中国政治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其基本特点二、商代的祖先崇拜及其王权至上思想三、周公明德慎罚、敬天保民政治思想的产生背景、基本内容和历史意义四、儒家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1、孔子&&&2、孟子&&&3、荀子&&&3、《大学》《中庸》的政治思想五、道家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六、墨家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七、法家政治思想1、产生的背景2、慎到、申不害、商鞅、韩非子等法家人物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3、法家思想的特点及其对中国传统政治的影响八、秦汉隋唐著名帝王的政治思想1、秦始皇2、汉武帝3、唐太宗九、汉唐道家的政治思想1、汉初黄老之学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2、《淮南子》的政治思想十、汉唐儒家的政治思想1、贾谊礼法兼治的政治思想2、董仲舒神学政治思想的产生背景、基本内容及其现实意义3、魏晋玄学的主要人物及其“名教与自然之辨”4、韩愈的道统论及其性情三品说5、柳宗元的政治思想十一、宋代功利主义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1、&&&&&&&&李鞲2、&&&&&&&&王安石3、&&&&&&&&陈亮4、&&&&&&&&叶适十二、宋明理学的政治思想&&&&1、张载的“民胞物与”政治思想及其儒家理想1、&&&&&&&&朱熹的政治思想2、&&&&&&&&王守仁的政治思想十三、明末清初的反专制政治思想1、&&&&&&&&黄宗羲2、&&&&&&&&顾炎武3、&&&&&&&&王夫之十四、太平天国时期《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政治思想十五、洋务派政治思想的产生背景、历史发展、代表人物、基本内容和现实意义十六、维新变法时期政治思想的产生背景、主要人物、基本内容和现实意义1、&&&&&&&&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理论基础及其大同思想2、&&&&&&&&梁启超的民权思想3、&&&&&&&&谭嗣同对封建思想的批判4、&&&&&&&&严复的自由思想和“黜伪存真”思想十七、辛亥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1、&&&&&&&&邹容对清朝专制统治的批判及其对资产阶级共同国的设想2、&&&&&&&&章太炎的民主共和思想3、&&&&&&&&孙中山的民权思想&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623&社会学原理参考书目《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4考试大纲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社会与社会运行、文化与社会运行第二编&&社会运行的微观分析人的社会化、社会角色、社会互动、社会群体、婚姻家庭、性与社会性别第三编&社会运行的宏观分析社会组织、社会分层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盒子支付靠谱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