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大数据产业联盟的数据来源能落实到哪个程度

客服热线:010-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刻关注我们
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信息简报〔2016〕第16期总第16期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 & & & & & & & &日【政策要闻】1.中关村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行动计划正式发布【联盟动态】1.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十几个人如何撬动一个产业2.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分设机构)7月工作报告【活动通知】1.CDAS2016 中国数据分析师行业峰会2.引领智能数据生态新纪元,T11 2016智能数据峰会进入倒计时【会员资讯】1.美林数据携两化融合能力管理平台亮相“2016中国两化融合大会”2.盐城大数据产业园简介3.论见 | 奥维云网2016年中国智能电视运营大数据发布会——行业大咖圆桌论坛 【政策要闻】 中关村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行动计划正式发布8月29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正式印发实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行动计划(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今天上午,中关村管委会在北京市“以功能疏解促创新发展”新闻发布会上,对《行动计划》进行了政策解读。快跟随小编来看看《行动计划》里面都有哪些亮点和主要内容吧。为加快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进一步发挥中关村示范区的引领支撑和辐射带动作用,中关村以需求为导向,广泛征求了北京市相关委办局、各区政府以及中关村顾问委、企业、高校院所、产业技术联盟及津冀合作区域等近百家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完成了《行动计划》的编制。《行动计划》阐述了行动的总体思路、工作原则和发展目标。到2018年,在“4+N”重点区域,初步形成以科技创新园区链为骨干,以多个创新社区为支撑的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一是协同创新机制和支持政策取得重点突破;二是跨区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初步构建;三是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作用进一步增强;四是跨京津冀科技创新园区链形成合理布局;五是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为了实现发展目标,《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六大工程”,核心是高效聚合政策、人才、金融等创新要素资源。一是实施政策先行先试工程,打造区域体制机制创新高地。二是实施创新社区共建工程,建设跨区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三是实施重点园区建设工程,构建跨京津冀科技创新园区链。四是实施新兴产业培育工程,共筑区域高精尖产业主阵地。五是实施京津冀人才圈建设工程,推进高端人才集聚和跨区域创新创业。六是实施金融服务一体化工程,推动三地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有机衔接。想知道更多详情吗?一起来看图片吧: 【联盟动态】 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十几个人如何撬动一个产业北京报道/本刊记者 宫玉玲每天晚上无偿组织大家来交流探讨,而且主讲人都是各领域的大咖。积极促进会员间各种合作、交易行为,并且不收取任何中介费。创造N多项目机会,却决定不会做任何以赢利为目标的业务。在企业战略、经济发展、组织变革三大思想领域系统性提出“联盟三论”,引领企业实践、区域经济与学术研究。给你一个十几人的团队,你能做到吗?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做到了,且做的有声有色。对接产生价值8月16日,在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下简称联盟)与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合作开办的市长研讨会上,多名院士、专家及代表行业发展前沿的企业家为3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市长们做了理论演讲与案例分享,为其治国理政水平的提升奠基,经济改革助力。研讨会同时也成为政府与行业企业互动交流的平台,会后直接带来了总价值5000万的政府企业订单。8月11日,联盟针对一家会员企业的发展问题专门召开了私董会,相关企业的董事长、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投资人,学术界的专家等人参与,献计献策,为企业面临的问题,发展的症结,及发展方向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您来做我们的独立董事吧?”私董会结束,该公司的董事长向联盟发出来了这样的邀请。联盟秘书长赵国栋将以上的成功解释为对接、对接、还是对接。对接对助力企业成长真的如此有效吗?微信连接了人与人,人与企业,服务与商业。在这座连接的商业帝国中,微信不仅能够帮助企业、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和非政府组织建立与员工、上下游供应链及内部IT系统间的连接,还能有效简化管理流程,提高信息的沟通和协同效率,提升对一线员工的服务及管理能力。联盟对接了什么?在官网上不难发现,政府、资本、行业企业和学术界皆在其中。如何让这些资源产生合力?一些很常见的模式,就是把一些人召集到一起喝喝茶、聊聊天,或出台一些规章制度,开几次联盟会议。事实上这些模式并不能真正起到聚合的作用,大家最终依然各自为战,联盟也形同虚设。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则不然,它探索出了一条更加落地的途径,针对不同的合作伙伴,提供“智库”、“资本”、“传播”服务,是这条路径的核心。资本进入有门槛智库方面,联盟感受到中国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思想在发生着巨大变革,很可能孕育着第三次管理革命。因此,联盟首先创新并构建了三大原创理论,分别是以数据资产为核心的企业战略发展理论,以产业互联网为统摄的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发展理论及以中间市场为特征的组织变革理论。他们是智库的灵魂,团结和凝聚着大数据产业的专家和精英,引领行业不断发展,推进管理思想逐渐转变。联盟成立了大数据治国理政研究院,前文提及的市长研讨会,便是它与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等机构合作开办。从这个角度上讲,研究院就是智库的支撑。人才是大数据得以发展的根本。为了团结人才,联盟不仅跟清华、北邮、北航、北理工等多家顶级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还帮助成立了北京大数据研究院,作为科研的主要研发基地。资本方面,金融资本给行业企业提供血液,社会资本,包括政府、行业企业、学术界等,拥有巨大的力量,往往起着重新引导和配置金融资本的基础性作用。因此,聚集社会资本,吸引金融资本成为联盟的准则。起初联盟做财务顾问,帮一些好的企业对接优秀的资本。今年,联盟成立了自己的基金,开始自己投资一些优秀企业,或跟伙伴联合投资。目前像大成资本、宽带资本等领域里活跃的基金都与联盟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联盟秉承航空母舰投资论,先投航空母舰类型的企业,再与航空母舰一起投资战略舰,巡洋舰类型的企业,最终组成一个舰队,抱团发展。“目前这种航空母舰级别的公司我们发现了3家。”赵国栋表示。据了解,其中一家很多投资机构都在关注,想要注资。“因为没有太多市场份额,我们还做起了帮助企业拒绝投资人的事情。” 这么看来,联盟的工作不止对接资本进入,还包括防止资本进入。资本具体会进入到哪些公司?用什么方法甄别出企业的优劣?联盟的做法是设置门槛,收取会费。联盟的会员有400多家,收费会员却仅有30多家,会费30万/年。从这些企业的具体情况来看,那些业绩不好的企业的确不在收费会员之列。所以说,联盟的这种会费过滤机制确实能够起到甄选的功能。这也应了很多专家的那句判断,“市场的力量最简单有效”。传播方面,联盟秉承对接各方资源,开放促进交易的原则,通过各种传播手段为行业企业提供了多种平台。首先鉴于一些企业本身有很强的行业影响力和传播能力,联盟就把这种能力利用起来。靠企业家的口碑进行传播。其次联盟的微信公众号是大数据领域最具影响力的自媒体,拥有50万粉丝。微信公众号的传播促成了多种合作。第三,举办多种类型的会议。既有像贵阳数博会、1212大数据峰会这样大型的展会,也有像私董会、地平线、大数据100分这样的主题沙龙。为了将对接落实到各个行业,联盟还成立了诸如农业大数据专委会、汽车大数据专委会、民生大数据专委会等10个行业专委会,对各行业大数据的发展形成了不小的凝聚力。借力和公益助力企业成长在智库、资本和传播的服务中,不难发现其中的开放、共享、合作与共赢。开办市长研讨会,它连接了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进行行业对接,它连接了各行业专委会。理论研究,它与北京大数据研究院合作。贵阳数博会,有贵阳市政府大数据顶层规划设计部门作支撑。联盟做任何事情,都不是单靠自己的力量,而是连接一切可以连接的力量,合作共谋,共同推进事情的有效达成。“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 三年以来,联盟广泛参与了多地政府的顶层设计政策建议,帮助政府设计大数据产业规划,促进当地经济转型升级,全面助力大数据产业规划及地方经济的发展。三年以来,联盟为旗下的会员企业,设计了一套完善的落地服务体系,通俗直观点说,就是尽一切可能帮助企业“找方向、找资源、找项目”。联盟十几个人的团队,借助大数据联盟这个平台,的确推动了企业的快速成长。他们匹配了信息的不对称,实现了政府、资本市场、行业企业和学术界的有效对接。身处这种对接关系的会员,不仅可以获得政府的订单,金融机构的资本,也能与自己上下游的企业互通有无。毕竟,联盟中的会员,不仅有大数据企业,也有传统的企业。他们形成了一种很好的互补关系,传统企业要转型,可能需要大数据公司的支持,大数据公司也可能需要传统企业的业务机会。除此之外,学术界前沿的理论支持和行业引领也给各方不断前行的道路指明了方向。正所谓实现了彻底跨界、频繁交流、系统总结、致力打造政府、学术界、产业界的“桥梁”。对这种成功,很多人可能不以为然,认为大数据各个城市需求都很旺盛,但能真正提供服务的企业又很少。这样的大环境,成功对接就是很容易的事情。最新的数据显示,大数据联盟全国有50多家,能够真正对接成功的却唯独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做到了。这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少不了它的公益性和独立性。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是全国唯一一家在民政局合法注册的社会法人。它从自成立之日起,便将推动产业生态发展作为唯一的目标,不管是大数据教材,还是展开、沙龙,联盟无偿给会员提供。当然,还有30万/年的会费问题,但那也只是一个过滤机制,收取的对象也是个别企业。那些未能成功注册的大数据联盟,从根本上说大致分为2类,一类是由企业运作,最终成为企业的市场部;另一类是政府支持,最终成为政府的招商工具。这些联盟不具有独立性,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公益效能自然会大打折扣。聚合社会资本,助力企业成长。为了使这一宗旨得到有效贯彻,联盟坚信,轻内容、强链接才能沉淀社会资本。所以,联盟不断构建系统性的原创思想,连接各领域、各层都需要的“代言人”。代言人、粉丝聚合成社区,多维度高频度活动增加向心力。“联盟最为闪耀之处在于,可以用这种社会资本力量,敲开任何企业的门。” 对于联盟的价值,一位联盟会员投资人做出了这样判断。 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分设机构)7月工作报告——西南分盟机构介绍: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西南分盟于日正式发布成立,由融尚集团董事长王长青担任会长,崇州大数据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韩林华兼任秘书长。月度工作进展:本地会员管理及服务工作:1.四川省本地企业梳理:已对接四川省上市公司协会及四川省工商业联合会,梳理四川省两百多家上市公司名录,筛选有意向大数据转型的优质企业。2.政企对接:安排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沈阳东网科技与崇州市政府会谈交流,促使双方达成初步合作意愿。活动策划及组织:3.联盟活动筹备:采取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大数据私董会”模式,拟定由融尚集团发起,在8月下旬举行一次活动,进行金融大数据领域方面的专业探讨。4.举行“智慧法务”主题沙龙活动:沙龙由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西南分盟、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大数据法律研究院、崇州大数据产业创新联盟发起,联合大数据金融行业、法律行业及大数据技术领域专家共同参与,重点探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对未来法律服务的影响。充分发挥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大数据法律研究院的功能,联合相关领域专家,从不同维度采集、梳理、分析法律服务本身存在的问题,法律行业管理中的问题,形成课题进行研究。市场对接成果:5.促成融尚集团联合沈益民教授的大数据技术团队开发一款产品在崇州试行。对外合作:6.参加亚信集团C3安全峰会,向亚信集团董事长田溯宁汇报报告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西南分盟的成立及服务宗旨。通过在中兴通讯股份政企全国巡展等类似高端社会活动,宣传联盟品牌,扩大联盟西部影响力,沉淀资源。配合总盟及总盟会员单位:7.为总盟高级会员单位提供西南相关本地服务,帮助完成政企对接、优惠政策、业务拓展等诉求。8.分盟起步期以总盟核心业务延伸为导向,配合总盟产业基金、高端干部或企业高管培训、高端会员招募和行业高端峰会为主,布局全国,打通数据,推动数据流动,做好全国性服务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西南分盟 & & & & & & & & & & & & & & & 日 【活动通知】 CDAS2016 中国数据分析师行业峰会2016中国数据分析师行业峰会将于日至4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数字冰雹将出席本次峰会,展示“情报分析可视化平台&,更有“数据可视化与商业BI”主题板块的精彩演讲与大家分享。峰会介绍中国数据分析师行业峰会以「万象尽揽,慧聚未来」为主题,采取1+18形式,拟设定一个主论坛和18个分论坛, 涉及物联网、VR/AR、人工智能、大数据金融等热点话题,深层剖析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峰会议程数字冰雹主题活动展位信息时间:-4日地点:北京国际会议中心 二层 6号展位演讲时间:日 下午地点:北京国际会议中心 会议室二 “数据可视化与商业BI”分会场可视化情报分析数字冰雹可视化情报分析平台,是一个面向数据调查和分析人员的可视分析专业产品。平台针对多元异构的海量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存储管理、可视化交互分析等技术,实现图形化情报信息查询、可视化关联分析、证据链和情报线索发掘等功能。平台旨在利用人的洞察(价值判断)把人的思想和计算机的运算能力结合,通过直观的可视交互手段,帮助用户捕捉到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平台可广泛应用于网络安全、反诈骗、案件侦查、情报分析、国防等领域。·平台功能 多类型数据源支持系统支持整合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多源的海量数据,真正实现的“大数据”分析。数据集成处理系统将来源庞杂的数据通过数据清理、数据集成、数据变换、数据归约等手段进行处理,以达到可以用于数据分析的状态。数据存储管理系统无缝集成分布式、云存储等多种数据存储和管理平台,实现海量批处理和高速流处理。全域数据搜索高效的全域数据搜索机制,支持更全面、快速的数据关联检索,为分析人员提供强大的能力支持。数据筛选通过可视化展现、交互手段,帮助分析人员快速实现多维筛选,排除干扰信息,聚焦关键线索,实现高效信息发掘。可视化关联分析基于可视化分析技术,将数据对象之间的相关性以图形化的方式进行描述和展现,同时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线索和情报进行研判。关联关系分析 &空间位置分析 &统计关系分析 &时序/时域分析证据链发掘通过对多源数据关联的可视化展现、交互分析,帮助调查人员将分散隐蔽的证据、信息有效衔接,完整呈现。业务定制支持根据特定行业需求定制接口,甚至开发专有的数据关联、分析、检索模型以及可视组件,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分析。引领智能数据生态新纪元,T11 2016智能数据峰会进入倒计时由国内领先的独立第三方智能数据平台TalkingData主办的,智能数据领域一年一度的行业盛会——“T11 2016暨TalkingData智能大数据峰会”将于9月13日、14日在北京中国大饭店隆重召开。本届峰会将以“智能数据生态”为主题,邀请国内外各领域的数十位数据专家、行业精英、知名学者共同围绕一系列在业内既存在广泛共识又有较大话题性的议题展开深度沟通、交流探讨。作为智能数据领域最具影响力的行业盛会,本届T11峰会呈现出五大亮点:顶级的嘉宾阵容截至目前组委会已邀请到了包括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教学副主任、卡内基梅隆大学兼职副教授朱军,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专家合伙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客席教授车品觉,国泰君安网络金融总经理毕志刚,玖富财富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陈理行,卓越集团战略与运营管理部总经理李文涛,花样年社区金融集团CEO周锦泉,Google大中华及韩国区数据洞察与解决方案总经理郭志明,环球旅讯首席商务官王京,华住集团CIO刘欣欣等行业领军人物在内的数十位大咖共襄盛举。引领行业方向峰会将特设一系列在各领域引起广泛关注的议题,如“大数据引领房企战略转型与创新实践”、“金融行业从数据运营到运营数据的转变”、“大数据生态驱动城市智能化升级”、“零售业的大数据时代”、“中国不同城市人群画像特征报告”、“新技术改变人类出行方式、也带来更多数据、引发商业模式创新”等,以大数据的视角提纲挈领畅谈相关行业趋势、畅谈行业未来。海量的商业机会峰会邀请到包括国泰君安证券、上海脉策科技等在内的十数家在各自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参展商、服务商,共同展示产品服务、分享成绩案例、洽谈业务合作。涉及领域众多本届峰会在主会场和技术分会场之外,还设置了“大数据与金融”、“大数据与地产”、&大数据与城市&“大数据与零售”、“大数据与出行”、“智能数据营销”等6个分会场,基本涵盖了大数据领域最新实践和最热门的行业应用。传播方式多元在往届的基础上,T11 2016智能数据峰会传播矩阵再次升级,囊括了包括央视新闻中心、央视财经中心、北京新闻采编、BTV首都经济报道、乐视、优酷、爱奇艺、土豆、钛媒体、虎嗅、36氪、新浪、搜狐、网易、腾讯、凤凰在内的超过200家主流媒体全方位报道共同见证。更值得一提的是,T11 2016智能大数据峰会时值TalkingData五周年庆,作为对过去5年高速发展的经验总结和对未来发展战略布局的集中展示,主办方倾注了极大的精力、投入海量的资源,经过组委会的精密筹划安排,相信必将为广大受众呈现一场数据与科技并驾、智能与业务齐飞的视觉盛宴。T11 2016智能大数据峰会期待您的参与! 【会员资讯】 美林数据携两化融合能力管理平台亮相“2016中国两化融合大会”8月26日,由工信部指导、中国两化融合服务联盟主办的“2016中国两化融合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作为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咨询服务机构推荐名单”企业之一,美林数据受邀出席并携企业研发的“两化融合能力管理平台”亮相大会,受到广泛关注。本次大会为期两天,以“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转型”为主题,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作部署,总结交流两化融合创新模式和实践成果,分享制造业与互联网跨界融合、“双创”的典型经验和主要做法,研讨融合创新发展新路径,加快制造强国建设。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新的历史时期下我国对工业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新要求,两化融合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各地都在大力开展两化融合工作,以期达到企业“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构建,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当前,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业务管理的有效手段,两化融合更要求信息化成为企业业务变革和能力提升的重要支撑。美林数据对于两化融合的理解,不仅是技术、设备等的融合,而且是包括企业的愿景、目标、商业模式、管理体制、文化等的融合。简而言之,企业两化融合就是在信息化条件(环境)下,企业实现全面现代化的进程。美林数据遵照国家推进两化融合的要求,以“构建两化融合体系、形成能力管理机制”为目标,以平台管控的建设思路,形成美林两化融合能力管理平台,推动企业完成两化融合工作三大任务,即”策划新型能力、设计新型能力、管理新型能力”。两化融合能力管理平台将实现企业两化融合过程中的流程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同时,能够帮助企业对自身当前的信息化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为企业战略目标落地提供支持,不断推进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提升企业新型能力。在推进两化融合方面,美林数据不仅拥有“两化融合能力管理平台”,而且对于工业、制造业业务有着深刻的理解。美林数据十多年来持续深耕电力、军工制造领域,为众多企业提供两化融合咨询服务与实践工作。通过对企业数据的开发利用,推动企业业务流程、组织机构、技术产品的持续优化,帮助企业获得信息化条件下的可持续竞争优势。未来,美林数据将进一步加深对国家两化融合战略的理解,履行贯标咨询机构的使命和职责,依托持续积累的行业经验和大数据技术优势,不断总结提炼和推广最佳实践,帮助各行业企业实施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为国家两化深度融合工作贡献力量。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怀进鹏,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谢少锋,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系统工程司司长卞志刚,中国工程院邬贺铨院士,中国工程院吴澄院士等专家领导出席了本次会议。盐城大数据产业园简介盐城大数据产业园位于盐城市城南新区,是江苏省唯一的部省市合作共建大数据产业园区,是国家战略中韩自贸协定——中韩(盐城)产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纳入江苏省互联网经济、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已获批江苏省大数据产业园、省级软件园、省级留学生创业园、省级众创集聚区。园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以“城市智慧化、智慧产业化”两化融合发展为总体思路,按照国家智慧城市的示范标准进行规划设计,空间布局为“一核三园”,一核即核心区,三园分为智能装备制造园、数字生态应用园、高等职业教育园。园区围绕互联网+产业生态,结合大数据产业链涉及的硬件基础支撑、软件技术开发、大数据应用、大数据衍生产业、大数据交易等五个层面,重点主攻数据存储及云计算、数据应用分析、数据交易、端产品制造等产业方向。园区围绕打造数据资源高地、数据应用高地、数据平台高地“三大高地”,建成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千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全力创建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基地、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级软件园等三个国家级平台,努力打造国家级绿色数据中心、华东地区重要的行业数据开发服务中心、大数据交易中心等三个中心。计划到2020年,培育引进大数据相关企业500家,实现大数据产业产值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3000亿元,建成覆盖全省、承接上海、辐射华东、连通全国的国家级大数据产业集聚区。自2014年底启动建设后,园区从无到有、从零起步,现已取得初步发展成效,实现了载体面积、项目数量、总投资额“三个100”的目标。累计建成和在建各类载体面积达 100万㎡,落户华为、软通动力、华夏脉络、中润普达等大数据项目219个,其中世界500强、行业100强、国内前10强企业达到26家,形成了“以存储为基础、技术为支撑、应用为引领”的大数据全产业链条。南京邮电大学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甲骨文(盐城)技术人才创新中心、微软大数据创新中心、国家可信嵌入式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等15个研发机构相继落户园区,华东首个大数据交易中心成功上线,集聚倪光南、顾国彪、何积丰等“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3人。 论见 | 奥维云网2016年中国智能电视运营大数据发布会——行业大咖圆桌论坛日,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与奥维云网联合举办的2016年中国智能电视运营大数据发布会在金茂北京威斯汀大酒店隆重举行。在发布会的圆桌论坛上,多位行业大咖就OTT内容、互联网电视、OTT营销、大屏趋势等话题进行了深度探讨。参加圆桌对话环节的阵容是:主持人:秒针系统 副总裁 李希翔嘉宾:爱奇艺 数据研究院院长 葛承志; & & & &乐视 OTT商业创新中心高级总监 管倩; & & & &剧星传媒 执行总裁 俞湘华; & & & &优朋普乐 副总裁 韩怡冰;昌荣传播集团 昌荣数字副总经理 杨康。圆桌论坛亮点圆桌论坛火光四溅,激情满满,各大咖唇枪舌剑,说广告!下面是本次圆桌论坛的聊天实录:李希翔:非常荣幸,感谢包冉刚才的精彩主持,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希望大家能够畅所欲言。首先作为智能电视,我认为也是传媒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先做一两个小问答。我是一个传统的媒体,最传统的媒体我想到是报纸,大家想一下最早的一份报纸大概是什么时候诞生的。是17世纪初,1609年。接下来我想到的是杂志,杂志是差不多在报纸以后30年就出现了,再接下来的一个飞跃是电台,是1904年,用眼前很潮流的一句话说,鬼知道这300年发生了什么。电视的产生差不多是一九三几年的事情,互联网的诞生是1970年左右,到了20世纪所有的事情都开始加速发展。到今天为止,智能电视逐渐成为了我们主流媒体或者是互联网媒体的一个产物。接下来我想问问在座的各位,作为OTT电视或者智能电视,怎么融入现有的媒体环境?葛承志:我是这么看待这个问题的,也可能和我的经历有关,我从大学毕业之后一直从事互联网行业,我个人的观点认为,不是OTT要融入传统媒体,而是传统媒体迟早要接入互联网。我们不敢说叫融入,因为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技术平台,本身并不分任何形态,图片、视频、文字都可以进行传播,历史上也都证明了这一点。传统媒体触网,我觉得这个才是大势所趋。网络接入和交互会是未来所有媒体生存所必须的技能,无论你的名字是叫报纸还是广播,我觉得这个并不重要,但是网络接入和交互这两者都会是越来越非常重要的特点。管倩:其实我觉得OTT不是融入现在大媒体。家庭场景没变,终端也没变。因为我觉得从原来的传统电视到现在的OTT,最大的变化其实是,从原来一个只是被动收视的媒体,变成了一个可以提供很多内容和服务的平台而已。从这个角度上他带来的变化,刚刚其实很多演讲里面也看到了,其实用户属性变了,年轻人群重新回归电视,使用行为变了,因为原来大家都是看电视,现在变成玩电视,我们还会听音乐、购物、玩游戏。因此广告也会有一些营销上的变化,从传统的电视广告变成了以用户服务为中心的营销广告模式。我们面对的家庭场景是变化了,终端也是要变的。所以我个人认为,现在不是说OTT是一个新媒体,而是它已经是一个现存的媒体,只是像手机一样,从一个非智能机向智能机一个升级的过程,大家只是需要重新换一个视角去审视它,而不是说让它要融入到这个大媒体的环境里面,这是我的一个观点。李希翔:你的意思是说,从传统电视变成智能电视。俞湘华:因为我是做传播层面的,所以我想你提这个话题的意义可能是现有的广告投放和互联网投放怎么样做一个融合。从操作上来讲,我觉得第一个层面可能是目前正在初步完善的监测、数据这些服务的东西可能是一个前提。第二个层面,是数据整合。前两天跟一个广告主在吃饭,他也提到了,怎么跟电视数据的打通,怎么跟网络视频数据打通,因为他可能更多考虑的是整合的传播效果。我也借这样一个场合做一个呼吁,因为我们下午有很多的OTT的从业竞争主体上台发言,我想OTT这个市场整体规模刚才也提到有95亿元,但是我们要做到几千亿的份额。在这个行业的发展初期,我觉得需要所有的从业者有一个相对开放的合作心态。因为目前对于广告主来说,所有个体的量都还不够。所以我们更多地要以开放的心态来协同和合作,满足广告主的这样一些需求。这样可能在后期OTT流量变现的层面,会走得更快一些。李希翔:其实我问的这个问题,从各位而言理解的角度肯定是不一样的,因为大家在这个生态中都处于不同的角色。韩怡冰:这个市场还是一个刚刚开始的市场,其实作为用户来说,遇到最大的问题还真不是融合的问题,是先让这个市场了解OTT,包括我们所说的互动电视价值到底是什么。所以从用户的角度来说更关注两件事,首先要观察用户在想什么。现在的用户是一个在新媒体环境下多重消费的用户,不受媒体的左右。因为消费者在选择通过手机、移动、PC、Pad,刚才很多的专家都讲了。刚才俞总讲的我非常同意,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另外一件事就是协同,产业链发生变化以后你会发现,不是我融入他和他融入我的问题,而是在面对新的用户需求产生的前提下,大家如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说这个也叫融合的话也可以这么说。但是我们更愿意把它看成一个协同的、创意的、共同发展的大环境,我相信这个环境已经到来了,谢谢。李希翔:韩总的意思用一句歌词来表达,叫“没那么简单”。杨康:我觉得是不需要融入的,因为融入的概念是我们假想的。我家就有智能电视,但是我每天回去之后还是同样的姿势,还是同样的遥控,还是点开同样的东西,对于我来说,电视和智能电视没有差别。只是我们在想的是,电视跟视频,跟智能电视之间有什么关联。本来就是自己人,现在说你怎么融入我们,给他冠了这样一个概念。刚才也讲到,现在因为智能电视规模毕竟比较少,从我们的立意方,不管是硬件、牌照、广告代理还是监测方来说,我们需要考虑怎样融入大传播,融入到整个媒介的使用里面去。到2020年,可能OTT终端规模会到4个亿,我们要把价值感做出来,这是利益相关方的想法。但是刚才李晔也分享,到2020年整个终端规模超过4亿,这样的规模,就不牵扯到我们融入他们了,是他们要融入我们,包括电视传统的制作团队,广告公司,怎么样融入到智能电视的生态里面来。所以我觉得,融入是他怎么融入进来,不是我们融出去,因为事情本身就没有变化。李希翔:杨康的意思就是说,其实就是一个自然的改变,不存在融入,随着消费者的行为慢慢的变化以后,其实从渐渐的非主流就变成主流了。杨康:我以前看电视,广告在第一时间播出一下而已,现在阿里的同事告诉我可以直接看广告购物了;我以前接入设备,现在告诉我不用接了,直接在电视上买就可以了,本质上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李希翔:科技给人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其实在座的都是营销人,最近有一个新闻我相信大家都应该关注,宝洁说他们会大幅度的减少在数字媒体,尤其在精准营销上的一个广告投入,而更多的回归到传统媒体,我想这则新闻大家都有所耳闻。我觉得切合今天的智能电视或者是贴合今天的大屏,宝洁更愿意的是回到一些大屏上去,而不是更多的只局限于这些手机、PC。从这个角度,你们觉得在传统的直播电视与现在纯互联网的PC/移动端之间,你觉得智能电视的优势更多地体现在哪里?管倩:其实我认为智能电视和PC屏、移动屏有比较大的区别,我们也做了非常多的研究。首先说屏幕大,它大一定会有大有不同的地方。不同在哪儿呢?我们研究了多次以后发现,首先在品牌的元素和产品元素以及文案抓取的吸引力、注意力和记忆力上都是远远高于PC和移动屏的,这一块是我们在多个研究里面看到的一些洞察。再有是这个品质感给客户带来的品牌好感是不一样的。其实大家看到现在品牌都会有一个比较大的现象,就是大家都会去做很多的内容植入的广告,或者是去做一些创新的广告。原则上其实都是因为客户发现我希望跟我的用户产生交互,我希望我的用户对我的品牌有好感,而不是强迫使用一些他不喜欢的广告给他。在智能电视上,刚刚其实我们乐视在分享的时候也在讲,我们也用了一些精准技术,我觉得这个东西其实只是一个营销工具和手段。他能够帮用户去推荐一些用户感兴趣的广告或者内容的话,对用户来说这就是一种服务。所以我觉得我们的营销观点就是,我们要从被动的推送广告这种真正意义上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我们怎么能够给用户提供他想要的服务和产品。不是说所有的广告用户都很反感的,包含我们之前做的广告,为什么那么多用户看了会去买?因为这个东西是他感兴趣的。现在我们在大数据标签体系上已经可以做到这样的千人千面,包括我们现在的乐视儿童板块上面,当你输入你的宝宝年龄在6岁以下的时候,你看到的所有推荐的内容和你输入宝宝年龄在6岁以上看到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的观点是说,不管精不精准,只是一个工具和手段,怎么找到用户的需求所在,而通过我们的营销去提供用户真正需要的服务,这个是未来的一个关键。李希翔:我刚才听到管倩说千人千面,我记得爱奇艺是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媒体之一,所以葛老师你看看在这方面智能电视或者OTT的优势,相较于其他两类媒体,一个是更偏传统的电视,一个是偏互联网的PC和移动端,您的观点是什么?葛承志:其实OTT比较好的价值就是在于它结合了传统电视和互联网视频的优点。互联网视频的优点一个是接入,另外一个是交互。传统电视的优点一个是比较轻松的观看,另外一个是客厅的大屏,是这样比较轻松的家庭式的环境。前面讲到宝洁会向传统电视转移,我觉得也有它一定的道理。宝洁这些年也不断在对自己的品牌进行瘦身,把很多个性化的高端品牌都变卖出去了,留下的是一些非常基础的品牌。这种品牌在做广告的时候会看到,广告里面出现的就不止是一个人,往往都是一个家庭。在这种情况下,从这个角度来讲,向客厅大屏转移也好,回流也好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不同类型的产品以及不同类型的广告创意分别适合大屏和小屏。虽然我们到今天为止还几乎没有什么客户能够做到在大屏和小屏上的创意是不一样的,比如在小屏上的创意里面的演员不超过两个人,在大屏幕的创意演员不低于5个人。没有人尝试这样的做法,但是我认为这样的做法是有我们的空间的。因为在客厅的生态环境之下和个人的单独的生态环境之下,人的心理感受是不同的。相对私人化的屏幕更适合于用于那些激励自我、标榜个人价值这样的广告创意和主题。对于大屏,因为有一些群体性观看的特性,更适合那种表达爱心、表达家庭温馨的主题。所以我觉得,这个跟产品和创意本身是有关联的。并不是说宝洁回归大屏就所有的都用大屏。李希翔:葛老师的想法非常独到,就是说不同的屏,最终和消费者沟通的产品和理念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俞湘华:我提两点。我觉得第一就是精准和大众的概念,因为我作为传统的老电视人,进入互联网以后听得最多的就是所谓的精准营销。但是其实这里面有一个悖论,也不能称之为悖论,比如说我偶尔上淘宝买了一次家里的墙纸,我只是一次性需求。未来我上淘宝,未来的两个礼拜之内我看到的都是墙纸。所以这个你说精准吗?我已经没有这个需求了,你说精准吗?精准和大众之间需要有一个量的基础。中场的时候我跟葛老师还聊到,觉得以前OTT的日活覆盖有1000万终端,我们觉得就已经有广告价值了,在100万的时候根本没有人理你。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可能1000万还不够,可能到1500万甚至是更高才会有这种传播的价值。所以有时候不能为了说精准而精准,我觉得在精准和覆盖量之间要达到一个平衡。其实我们现在与OTT或者是智能电视对标的媒体,他们的体量已经相对来说比较大了。所以在我们没有更好的找到一个点之前,其实很多客户还是比较谨慎的做这个决策的。第二个观点,刚才提到大屏的效果和PC屏、移动屏的效果。我提一个概念,就是说消费者接受广告时候的状态,会直接影响到这个广告的效果。我们都知道智能电视的屏是在客厅的,我们是躺在沙发上看的。那种状态是相对比较舒适的,比较安定的。我经常抨击,我不知道现场有没有做火车站大屏的,我经常抨击一个广告形式,我说那个时候消费者是着急要离开的,他的那种心态,包括他对广告的理解都会受影响。所以我觉得这个是天然的优势,家庭大屏的一个天然的优势。还有一个, OTT的广告记忆效果那么好,电视是24%,OTT超过70%,为什么这个数据会出来。OTT广告少,现在只有一套广告,忽然蹦出来一个,你就会觉得怎么出来一个广告?你就会很新鲜。所以这是这个行业成长的红利期所在。所以越是早的去尝试这个事情,得到的效果其实越好。我记得最早的时候,当移动端崛起的时候,那个时候PC端的点击量大概在千分之一,移动端和Pad的点击率可以在5%或者是10%。这一块时间很短,过了一个窗口期,马上大家习惯了就不去点了。李希翔:所以俞总还是鼓励大家勇于尝试的。俞湘华:广告上有一个术语,叫熟视无睹,你逐渐习惯了这种广告形式之后,广告效果是在下降的。韩怡冰:我觉得这个事特别有意思,宝洁这家公司目前已经开始在OTT上做测试了。OTT也好、智能电视也好,它提供一种新的可能,大家这两年一直在说,说玩电视、看电视、用电视,刚才跟多的案例已经都说明了。就是智能了以后,这个电视的玩法更多了。客户的参与度,包括广告主想得到的传播效果也在增强,传播机会也在增多。到目前为止,我不认为这个事前面一片光明,而是非常艰难。我是做广告运营的,我就发现什么呢?我们到今天为止还在跟一些广告主,包括大的4A公司,从一二三开始做起。如果说在他整个预算里面,包括广告主的预算里面还没有把OTT或者是互动电视放到一个单独的品类去做选择的时候,你谈什么大发展?现在还从数字媒体预算里面拨,或者是从传统电视预算里面拨。这件事我觉得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韩怡冰:优朋普乐愿意和大家携手并进,但是一定要干实事,一定要真把这件事做成了,这个事情很重要。李希翔:这个也是刚才俞总说的,现在的OTT日活终端是5000多万。电视机现在的存活时间太长了,可以使用5到7年。如果我们电视机厂商能够一起推动,把这个存活期从5到7年变成2到3年。那么你就会发觉,2018年的时候就已经到了1.8亿了,这个时候韩总不用担心,智能电视必然是一个类别。韩怡冰:我从来不担心,而且我充满信心。为什么我觉得现在开始了?包括宝洁,它在今年欧洲杯的时候,第一次在OTT终端上全面植入了一个我们自制的节目,就是某电视厂商的一个节目,这在过去是没有的。因为完全是一个点播行为,我们无法估计这个节目播出去以后谁看,这个时候广告主说我要投这个项目,他就要下很大的决心。因为他觉得人靠谱,事靠谱。当然事后的测量,包括结果来看,他也很满意。我想这种东西都在不断地、一点一点地推动智能电视或互联网电视生态市场在发展,这一点我是有信心的。李希翔:我觉得智能电视是先进生产力。杨康:我先说一下我的背景,我是从传统的媒体代理过渡到数字媒体代理,从原来做媒体运营的过渡到了媒体代理这样一个三栖的背景。刚才说到规模这个事情,我没有见过谁放弃了规模化的推广,反而大家可能放弃了精准化的推广,这是第一点发现。首先在这个规模跟精准上,他只是用枪打和用炮打的问题,未必规模推广的转换效率就不高。比如有一个广告都在电视上砸,每一条都要用转化去算,他也试过一些网络平台。所以说规模未必就不精准,精准的未必就一定是该放弃的,我就说这个东西是两个选择而已。从媒体的角度来说,我见过大多数的媒体是从规模开始卖,没有见过哪个媒体上来就说我该玩精准。这里面举一个例子,如果说我们按照视频网站,现在视频网站开始提PDP、PMP精准化的卖法。但是事实上据我了解,这个技术不是这几天才出现的,之前就有,只不过之前迫不得已,要按照大剧、按照剧场那样去卖,因为要生存,是一个妥协。而之后更多的是从经营方来说做出溢价,把剩余流量,把库存占满了,所以精准是一个升级化的办法。当然另外从规模角度来说,如果这中间是按照规模化的方法去做,势必要跟电视PK。刚才有同事说那会儿10块钱一个CPM,10块钱都买贵了,所以这里面必须做一个选择。最后我的结论是,同理它是一个妥协,是一个商业企图和甲方接受程度的妥协,而先后顺序,我觉得还是先解决规模。因为我们来之前我跟同事也讨论过这个事情,三个因素:第一是技术成熟度,现在差不多了;第二规模够不够,现在可能还差一点;第三是广告主愿意吗?媒体方愿意吗?厂商愿意吗?这个利益是谁来协调的?所以我觉得最后是一个妥协的结果,而不是我们谁能预判出来的,或者是行业统一推动的一个结果,不是一家推动的结果。李希翔:我非常同意这个看法,这正好是到了我下一个问题,您可以先回答,其实我们现在撇开广告不说,也接受现在这个市场规模,现在的市场规模就是这么大,除了广告以外,从营销的层面,你觉得还有哪些洪荒之力,对于哪些类别的客户你觉得还是有非常大的空间的?我觉得它的存在,我们也能够做营销,也有很多客户认同它,就说明这个东西是有价值的,有很多客户是认同这个价值的。就是除了广告以外,有些其他的什么应用,其他什么东西?你觉得你有想法?当然大家也可以自由发言,有谁想到也可以先举手。我觉得这个对于现实而言更有意义,因为我们是来让大家一起探讨,如何能够将这个营销,或者是将这个市场在现有的情况下做得更繁荣。杨康:其实在整个营销当中,赚广告的钱是最苦的事。家庭娱乐中心,这块屏放在那里是一个大的娱乐中心,从内容的收费现在已经逐渐的成熟了,爱奇艺的同事讲过体育的或娱乐中心这个概念,可以把电影院的钱划过来,这是一个可以探讨的,而且现在逐渐成熟的一个事情。刚才也讲到了叫家庭生活中心,可以把你的其他家庭设备融合在电视终端。我看到有些冰箱企业也在做智能化,事实上没有必要每个产品上都有一个屏。包括我的一些客户,比如做厨电的也在做这个屏,包括手环什么的,事实上是需要一个聚合的,电视其实是最可以承载这个事情的。同理他带来的一个价值就是家庭的数据交互中心,多维的数据放在一块可以产生一个结果。有些数据比媒介代理费和返点还贵。我也看到某友商的活跃度已经恐怖做到千万级别了,就是用这个数据交互中心。那样的话,你的Pad、电视、手环,其他的一些终端的数据完全可以交互起来。这里边我觉得可以产生很多的商业价值,哪个都比苦哈哈的干广告强。李希翔:杨总的意思就是为用户,另外一个从我的感觉是互联网的概念,就是把互联网作为一种承载所有家电的一个方式,它可能创造的价值就远远超过营销了,也不会吃广告和生态的。杨康:这个乐视的同事一会儿可以补充一下。韩怡冰:我是做销售的,是广告运营,所以我就不愿意画饼了,要真说起来就说得很远了。其实回过头来说这个行业的发展,我自己体会,还是说要建立规则。起码有一个东西必须第三方应该梳理一下,建立一个好的系统。现在看得云山雾罩,面对那些数字我们有时候都发晕,就是不知道是真还是假,广告主其实有时候也挺乱,闹心。明明我们智能电视用户的激活用户或者说覆盖用户的存量,比如说只能占1.4亿,他说月活用户可以达到1.5亿,我说哪儿来的?月活是什么概念?这种东西在商业上来说是属于信天游。信天游的东西对行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包括我们给在座客户介绍行业发展数字的时候,我就发现我们本来做了这么多年,有这么多的存量用户,包括月活用户、日活用户,却永远比不上他们的数字发展得快。这个事情我觉得,如果说日活、月活、季活,这个东西总得有一个标准,这是第三方来说的,不是我说的,是你们说的,你们要建立这个标准,我会协助做这件事。价值的竞争,在新媒体刚刚开始的阶段,刚才说10块钱一个CPM。我们是做销售的,因为本身优朋普乐有很好的广告产品和平台,我们在市场上会发现,很多的公司会出比我们还低的价格卖我们的产品。这件事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其实这些问题我觉得在新常态下,这个东西没办法。但是回过头来说,行业在健康发展的过程当中,希望能够有一个非常良性的发展。我们也希望携手全产业链的各个伙伴,包括剧星,包括昌荣,我们一起来把这个业务做好,把这个产品做好,把这个服务做好,起码是一个公允的价格。刚才上面老段也讲了,一个OTT,包括IPTV,一个用户的获取成本,再加上运营成本,是PC、手机的多少多少倍,36倍我觉得不一定够。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一定要考虑到,如果说是一个恶性价格竞争的话,这个市场不会太好,不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一定要把这个事情说清楚,所以我们一定要真才实料去做这件事。当然总的来说,我们还是充满信心的。李希翔:韩总是揭开这个不愿意让大家看到的相对比较丑陋的那一面,但是为了行业的发展,我觉得这一面也必须现在放在阳光下,让大家知道。我觉得最有利的办法就是像三大视频网站,还有硬件厂商以及像优朋普乐这样的,成立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行业协会来解决这件事情。因为从我的角度这样的问题,客户也非常不愿意看到,更不要说媒体和硬件厂商,尤其像优朋普乐这样的机构。我觉得这件事是能够被解决的,但是可能要多方携力。而且我相信奥维和勾正在这方面提供的数据,也是提供给OTT市场的一个天时地利条件。我相信这件事能被解决,但是需要大家一起努力。俞湘华:我再讲讲广告这点事,关于这个屏未来是一个入口,未来的畅想留给两位媒体来说。我刚才提到了一个概念就是需要合作的概念,因为现在个体都很小,行业比如说1.5亿户,覆盖9000多万户的量,已经达到那个门槛了,但是个体都很小。所以对客户来说投放很麻烦,我投优朋也好,投乐视也好,或者是投爱奇艺也好,从单个来讲很难改变我大预算的分配,这是一个。我提一个可能在座的媒体人都不太愿意的想法,我觉得现在这个阶段需要大量的客户来尝试,即使你卖得很便宜,也需要大量的客户端。这个行业发展的初期,我先要把我的这些人气做起来,我要客户大量的来尝试,然后得到好处。李希翔:你的意思是说,媒体必须付出一点相对的获客成本?俞湘华:对。李希翔:获得客户的尝试,付出一定的获客成本。俞湘华:刚才提到10块钱的问题,我觉得这个确实是太过分了。但是比如说我们能不能在现阶段,起步阶段,我们能卖到比如说跟PC、移动、Pad差不多的价格?我们先把进入OTT这个广告投放客户的队伍扩大。现在比如说有50家,我们到年底能不能变成150家?变成250家?变成1000家?然后随着这个行业的逐渐壮大,个体的逐渐壮大,逐步来提高这个价格。如果你永远是200、300块钱的,客户永远会觉得,你的价格那么贵,这个效果不可预知,我没投过,我的尝试成本很高,所以他就放弃了。李希翔:俞总是从传统媒体来的,你们说服客户进入,媒体会有比较合适的价格。俞湘华:我们在操作过程当中,我们的方法是永远会找一个对标的媒体,比如我们5年前做网络视频的时候,我们就告诉他,以前大家都在电视机前面看电视,现在大家都在电脑前面看电视,所以你把网络视频当成是电视的补充就好了。所以这个行业这几年成长起来。我们在介绍OTT的时候我们说,它是电视的屏,互联网的核。有电视的效果,但是你投放的时候全部都是互联网式的,你各种设定,各种定向都可以实现,客户一听就明白了。管倩:接着俞总的话说,其实我想刚刚大家都在谈价格,我觉得乐视价格上真的是很艰难,但是我们真的挺过来了。我想乐视一个CPM能够卖到100元以上,现在全市场只有乐视一家了。我们谈到很多的价值,我们如果自己对这个市场没有信心,媒体的价值没有那么认可的情况下,我们怎么把这个市场做得更大?其实是我在思考的。说实话,我认为广告是有天花板的,我刚才其实特别同意赵总他们说的,我们现在乐视为什么讲平台这个概念?平台的目的是什么?其实是把现在割裂的一些应用,还有我们的终端全部打通。打通了以后,给到用户是一个什么样的统一的体验和服务呢?广告是里面的唯一一个,我们卖得很艰辛,但是实际上广告的目的是什么?绝对不是为了让客户看到我的东西而已。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希望把所有的视频应用、游戏应用、购物应用全部在平台上打通,这才能够发挥真正的合力,我们说洪荒之力。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我在一个场景下去做,我既可以看教育的内容,也可以随时买到教育类的书籍,同时我可以下载儿童教育类、益智类的游戏,我们买到儿童类的玩具。在这个垂直类的场景下,所有的闭环都能够得到满足。现在健身很热,但是大家工作比较忙,也没有时间去健身房。如果我们搞一个家庭健身房的概念,我的电视上日历可以给你提供每天的健身课程,而你从我的屏保的入口点进去,就能直接按时间点上你在线上想上的一些瑜珈课,你其实可以把健身房也搬到家里。我觉得这样的话,我们的后向收费的服务,当然我们说我们是吃软饭的,我们希望通过后项服务来收取更大的营收价值,我们可以给广告主或者是客户,如果在上面是上的运用类的课程,我们可以来给你做销售,这个没有任何的问题。所以我所有做的事情,是让每一个曝光和每一个触达到用户的节点产生最大的一个营销效果来转化,这是我们希望能够通过乐视这个平台去帮大家做到的。包含我们能够做可追踪,其实刚才也讲了,阿里有很多的数据,我们投完了以后可以看阿里的搜索指数有上涨。其实同样的,乐视也在做这样的事情。我们能够看到,是不是曝光后的用户在百度的搜索指数上,在阿里的搜索指数上都能有一定的提升。这样是我们真正觉得带给广告主的一个价值,这个其实是我觉得OTT现在被低估的。而且我们现在不同意这个市场说,一提到OTT首先想到的是OTV的概念,智能电视永远而且绝对不可能只是OTV的概念,这是我希望大家能记住的一个点。葛承志:其实这个问题很好,我们充分的看到了产业链上各种角色,各个市场状况,对于市场做出判断和期望值。从爱奇艺的角度来讲,我觉得首先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作为一个新兴的平台,其实我们在做移动端的时候也经历过这样的时期,就是一开始的时候,希望把自己的移动端价格能够守在一定的成本上。后来发现,在你规模小的时候客户不认可这个状况。客户可以等,而销售每个季度都要拿出来成绩的,那个不能等。人家能等,你不能等,很简单,你怎么往下走?我们这一点没有什么可以回避的,但是移动端做到今天,现在也有一些东西是明显做起来的。比如说Pad、苹果手机广告费用的要高,客户端选这个平台就愿意付出更高的价格。当这个规模上来以后的话,就可以对规模内容进行细分化,对于那些高价值的内容,或者高务虚度的内容就可以涨价。但是在你没有形成规模的时候,没有形成客户预算固定的一块要给你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就没有那么多的预算。所以我认为这个事情是一个过度,我既不否认现在的价格我们把它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是有困难的,我也不否认未来没有到这个水平的可能。我觉得这一定要辨证地来看。 然后再讲营销,确实营销不止广告,爱奇艺这两年在做的很多东西也都是在做贴片广告之外的东西。可能在座的各位都知道,就是所有的视频网站的会员都是免贴片广告的。但是你应该明白,免贴片广告的意思是什么。反过来讲就是别的广告我不免,在视频广告之中,会有其他营销的方式触达,前面讲到创可贴等内容。我们这种价值空间发挥到最大,因为有家庭收视的环境。所以我觉得,想说洪荒之力的话,觉得这洪荒之力很简单,平均爱奇艺每个用户每天花费的时间在两到三个小时。前面的广告最多的只看一分多钟,一分多钟对于平均每次半个小时以上的这样播放时长来讲,洪荒之力所发挥的空间就是在那半个小时,在用户视频播放的过程当中做到交互,这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李希翔:比较人文,比较理性。感谢在座的发言,就刚才的那三个问题,我希望你们每个人总结一下,有哪一句话你觉得是你最希望传递给在座的所有嘉宾的?俞湘华:我觉得就是要合作,所有的OTT参与主体在现阶段一定要合作,才能够满足客户大预算过来时候的那些CPM的需求。比如说我在北京,比如说我要买一万个CPM没有一家能够完成,只有几家合作能完成。只有几家合作能完成,这个行业可以跟湖南卫视、浙江卫视相抗衡的时候,你的体量才能起来。逐渐放大了以后,这是非常好的一点,就是说你可能不可以和整个电视行业抗衡,但是合作你就可以和很多单个电视台对标。李希翔:差不多体量吗?你这个行业95个亿,人家湖南卫视今年100多个亿。韩怡冰:沟通,加强沟通,互相了解,不要像隔着一层玻璃一样,大家彼此之间信息不对称,现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信息不对称,我们也不断的在各种场合跟我们的客户,跟我们的广告主和我们的合作伙伴谈我们现在到什么程度了。实实在在地做生意,真真切切地去谈,价格都好商量,抓紧时间早下手。李希翔:你的信息已经被很清晰的传达出去了。管倩:刚才我说的OTT绝对不OTV,这是我希望大家都能记住的一个点。就是如果做一个OTV来说,它的价值真的被低估太多太多了。当然就是跟大家的合作,跟所有生态合作伙伴的合作非常重要。因为我们需要这个行业真正意义上建立一套公正、公平、透明的一套衡量标准,这也是我们一直希望跟大家一起来合力推进的一个事情,而且也是广告主急切想看到的东西。杨康:我想说我们今天能来这个会场的人可能之后5年、10年都吃这碗饭。所以这个行业横向参与的企业特别多,纵深参与的企业也特别多。但是最大的问题,我觉得现在限制它的是因为没有统一标准,大家在往不同的地方使劲。有人说卖贵了,有人说卖便宜了,其实我知道还有人送。所以大家一块把这个饭碗端起来,既然是饭碗,我们保护好它,因为有甲方的人在,也不太不切实际了,当然也是需要卖出来它的价值才能有一个封闭的心态,将来是一个大的生意,聚宝盆。葛承志:可能这个话题比较尖锐,我还真不太同意今天坐在这个场景下的所有人未来10年都会吃这碗饭。因为媒体行业的集中化,是所有我们现在看到的、能够做到大影响力的媒体的支持。而中国OTT行业现在为止是完全的不够,我在这里也不是说爱奇艺今天获了什么奖,我说这种大话。爱奇艺本身也是一样有危机感,不是说今天是老大,年年都会是老大。但是这个市场的集中化程度是一定会提高的,我们看到凡是不集中化的平台,比如像传统的报纸平台就会过得非常艰难。凡是集中化提高的平台,包括传统电视,它的竞争力还能够有所保持。李希翔:集中化并不代表大家不能够吃这个饭,我们都可以投身到集中化的企业里去,大家还是可以吃这碗饭的。其实集中化也好,透明也好,合作也好,或者是我们把这个饭碗变成聚宝盆也好,其实我们要把广告这个词当成OTT的一部分也好,这都表明我们希望一起把这个行业做得更好。感谢奥维云网今天能够提供这么一个场所,让大家在这里发表一些自己个人或者是代表企业对这个行业的一些认识,非常感谢各位嘉宾对这个话题的贡献,谢谢。
客服热线:010-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刻关注我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关村石墨烯产业联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