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痢疾不拉稀了但是胃总帐根不消化似的怎么回事

拉肚子吃止痢疾的药不管用,吃肠胃宁现在不拉肚子了,但是肚子痛没好,满肚子痛,受不了了。_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拉肚子吃止痢疾的药不管用,吃肠胃宁现在不拉肚子了,但是肚子痛没好,满肚子痛,受不了了。
拇指医生提醒您: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女27岁|科室:消化内科
柳林县柳林镇卫生院
现在需考虑是有急性肠胃炎,认为是由于饮食不当,感染了细菌或病毒后引起的疾病,出现了人体的腹痛,腹胀,排便异常等,需用肠炎宁胶囊,左氧氟沙星片治疗。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为您推荐: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急性和痢疾如何区分,有什么明显的区别吗?
急性肠胃炎
一般来说急性肠胃炎好发于盛夏,由于气温高湿度大,食物易腐败,极易吃坏肚子。常见症状有:
细菌性食物中毒:由吃了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引起的。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具有潜伏期短、时间集中、突然爆发、来势凶猛等特点。90%以上发生在7、8、9三个月,主要是食品在加:正、运输、贮存、销售、制作等过程中,由于忽视食品卫生,引起交叉感染。常见的细菌有沙门氏菌、变形杆菌等。预防的关键是加强饮食卫生管理,防止食品污染。
旅游性腹泻:是在旅游中发生的急性感染性腹泻,常因摄入受污染的食物、饮料和饮水而发病,病源菌主要是各种类型的大肠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常见症状为水样便,并伴发腹痛、腹胀、呕吐等。因此,在旅游过程中要严把“病从口人”关。
大肠杆菌肠炎:主要是吃了大肠杆菌污染的蔬菜、肉类、海产品、自来水、冷饮等而发病,一般起病缓慢,主要表现为腹泻,每日3—5次,为黄色蛋花样便、量多。因此预防该病要搞好饮食、饮水卫生和粪便管理。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是通...
急性肠胃炎
一般来说急性肠胃炎好发于盛夏,由于气温高湿度大,食物易腐败,极易吃坏肚子。常见症状有:
细菌性食物中毒:由吃了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引起的。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具有潜伏期短、时间集中、突然爆发、来势凶猛等特点。90%以上发生在7、8、9三个月,主要是食品在加:正、运输、贮存、销售、制作等过程中,由于忽视食品卫生,引起交叉感染。常见的细菌有沙门氏菌、变形杆菌等。预防的关键是加强饮食卫生管理,防止食品污染。
旅游性腹泻:是在旅游中发生的急性感染性腹泻,常因摄入受污染的食物、饮料和饮水而发病,病源菌主要是各种类型的大肠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常见症状为水样便,并伴发腹痛、腹胀、呕吐等。因此,在旅游过程中要严把“病从口人”关。
大肠杆菌肠炎:主要是吃了大肠杆菌污染的蔬菜、肉类、海产品、自来水、冷饮等而发病,一般起病缓慢,主要表现为腹泻,每日3—5次,为黄色蛋花样便、量多。因此预防该病要搞好饮食、饮水卫生和粪便管理。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污染饮食、饮水而经口感染,还可通过手、苍蝇而传播。由于菌群众多,人体反应性各异,临床症状多种多样,轻重不一,主要有全身中毒和肠道症状,通常起病急骤,先是畏寒发热,后腹痛腹泻等。中毒型菌痢病人可极度衰竭,出现中毒性休克,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
冰箱性肠炎,即耶尔细菌肠炎:随着冰箱的普及,该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耶尔细菌广泛存在于牛奶、肉、鱼、禽以及蔬菜等许多食物中,在—4℃以下的低温下生长繁殖。冰箱冷藏室里的食品污染了该菌就可能引起肠炎。因此,冰箱内的食品要生熟分开,进食前要重新烧熟烧透。
家庭防治措施
●严防病从口入
急性肠胃炎都是起因于食物,因此严把食物卫生关是预防此病的关键。搞好饮食、饮水卫生和粪便管理,大力消灭苍蝇,是预防该病的根本措施。冰箱内的食品要生熟分开,进食前要重新烧熟烧透。饭前便后要洗手,蔬菜瓜果生吃前要消毒,外出度假要选择干净卫生的饭店等都是应注意的有效预防措施。
●用醋和大蒜消毒
如果你外出吃饭,为防止可能的危险,你可以向服务员要一碟醋和几瓣蒜,蘸着醋就着大蒜结束这顿饭会给你的健康上一份相关信息。
●补充液体
如果你不幸被细菌感染,这些细菌刺激你的肠道,并藉由上吐f泻,使你损失许多水分。此时,你需要多喝液体,以防止虚脱。白开水足最佳的补充液,其次是其他透明的液体,例如苹果汁、高汤或清汤。汽水也可以,但是先让气泡散失。赶走气泡的快速方法是用两个杯子将汽水反复地互倒。补充水分时,勿一口气全吞下,以免又引发呕吐。
●补充电解质
呕吐及下痢皆会流失重要的电解质——钾、钠及葡萄糖。可以啜饮电解质饮料,例如口服补液盐来补充。或自己调配,作法如下:将果汁(含钾)与1/2茶匙的蜂蜜或玉米糖浆(含葡萄糖)以及一撮食盐(氯化钠)均匀混合即可。
●避免制酸剂
制酸剂能减少胃酸,但也能减低你的抗菌力。如果服用制酸剂,可能使细菌快速且大量地繁殖。
●勿急于止泻
下痢表示你的体内正试着排出毒素。在某些情况,服用止泻剂可能干扰体内对抗感染的能力。因此,最好顺其自然,让肠内有害的细菌排出体外。如果你觉得有必要服用药物,请先向医师咨询。
●服用抗生素
抗生素主要是帮助消灭细菌,建议一天二次,直到腹泻停止。但使用这些药物前,应先请教医师。
●饮食清淡
通常在下痢或呕吐平息后的数小时到一天内,你便可以开始进食,但需慢慢来,因为受过伤害的胃现在仍虚弱。先从易消化的食物开始。可以吃些麦片、稀粥、布丁、饼干或高汤。避免高纤、辣味、酸性、油腻、多糖、乳品等食物,以免刺激胃。应该如此遵循l—2天,好让胃有时间恢复正常。
●补充必需营养素
①钙加维生素d
每天1500毫克。补充流失的钙质,帮助粪便成形。每天4001u维生素d,帮助钙吸收。
② 消化酶
用餐时服用。富含胰脏酵素,有助于帮助消化。
③ 镁
每天1000毫克。帮助钙吸收,促进ph酸碱平衡。鱼—洋车前子或燕麦麸
睡前服4胶囊。有助粪便成形。
⑤不饱和脂肪酸
用量依产品指示,有助粪便成形。
⑥ 维生素e
每天400—1000iu。保护结肠壁细胞膜。
●危险讯号
若出现下列症状,应立即和医生联络。
*吞咽、说话、或呼吸困难,视力改变,肌肉衰竭或麻痹,尤其当此症状出现在吃过罐头或虾贝类之后。
*发烧超过37.8℃时。
*严重呕吐,甚至无法吞咽任何液体。
*严重下痢,超过1—2天
*持续的局部性腹痛。
*虚脱一严重的口渴、口腔干燥或减少排尿。
*下痢带血。
其他答案(共8个回答)
述:
急性肠胃炎是胃肠粘膜的急性炎症,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本病常见于夏秋季,其发生多由于饮食不当,暴饮暴食;或食入生冷腐馊、秽浊不洁的食品。中医根据病因和体质的差别,将胃肠炎分为湿热、寒湿和积滞等不同类型。
症状较轻时可自我购买药物治疗:
1.恶心、呕吐时可服用吗丁啉;
2.腹痛时可口服东莨菪碱、颠茄浸膏、溴丙胺太林等。
3.腹泻可用黄连素,如效果不够理想可服用洛哌丁胺胶囊。
可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选用以下中成药:
1.属寒湿型的,宜散寒燥湿,芳香化浊。可服用霍香正气丸、六合定中丸等。
2.属暑湿型的,宜清暑化湿,调理肠胃。可服用暑湿正气丸等。
3.属积滞型的,宜消食导滞和中。可服保和丸治疗。
4.属虚寒型的,宜温中散寒,补益脾胃。可服附子理中丸、参苓白术散等
症状表现:
诊断依据:
急性肠胃炎
别:相关信息
述:
急性肠胃炎是胃肠粘膜的急性炎症,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本病常见于夏秋季,其发生多由于饮食不当,暴饮暴食;或食入生冷腐馊、秽浊不洁的食品。中医根据病因和体质的差别,将胃肠炎分为湿热、寒湿和积滞等不同类型。
症状较轻时可自我购买药物治疗:
1.恶心、呕吐时可服用吗丁啉;
2.腹痛时可口服东莨菪碱、颠茄浸膏、溴丙胺太林等。
3.腹泻可用黄连素,如效果不够理想可服用洛哌丁胺胶囊。
可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选用以下中成药:
1.属寒湿型的,宜散寒燥湿,芳香化浊。可服用霍香正气丸、六合定中丸等。
2.属暑湿型的,宜清暑化湿,调理肠胃。可服用暑湿正气丸等。
3.属积滞型的,宜消食导滞和中。可服保和丸治疗。
4.属虚寒型的,宜温中散寒,补益脾胃。可服附子理中丸、参苓白术散等
症状表现:
诊断依据:
预防常识:
别:传染科
述:
阿米巴痢疾(传染科),肠阿米巴病是由阿米巴原虫寄居于结肠内引起的疾病。受感染的人多数处于无症状的病原体携带状态,也有部分由于阿米巴滋养体侵袭组织引起腹泻、粘液血便(果浆样大便)等症状,称为阿米巴痢疾。本病易于复发成慢性,也可发生肝脓肿、肠出血、肠穿孔、兰尾炎、结肠肉芽肿等并发症。 肠阿米巴病主要由病原体污染饮水、食物、蔬菜等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我国各地均有本病分布,农村多于城市。本病有特效的治疗药物,预后一般良好,有严重肠出血、肠穿孔,弥漫性腹膜炎等并发症者预后不良,暴发型患者预后较差。
症状表现:
1.普通型一般起病较慢,全身症状轻微,常有低热或不发热,以腹痛、腹泻为主。粪便呈喑红色或紫红色果酱样,有腥臭味,粪便量中等。腹部有压痛,尤在下腹为甚。
2.暴发型起病急骤,中毒症状显著,常有高热及极度衰竭。腹痛腹泻明显,粪便呈水样或血水样,有奇臭味,大便次数增多以至失禁。有不同程度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出现休克。
3.慢性型常为普通型未经彻底治疗的延续,病程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腹泻反复发作,大便呈黄糊状,带少量粘液或血液,有腐臭味,常伴有下腹部疼痛。常因疲劳、饮食不当或情绪变化而诱发。久病者常伴有贫血、乏力、消瘦等。
诊断依据:
1.起病较缓,腹痛、腹泻,粪便暗红色或紫红色果酱样,有腥臭。
2.粪便检查发现有阿米巴包囊呈小滋养体或大滋养体。
3.选用抗阿米巴药物治疗,疗效确切。
疗:
治疗原则
1.抗阿米巴治疗(首选灭滴灵)。 2.抗生素治疗。 3.中医中药治疗。 4.对症支持治疗。
1.为取得最佳疗效,多采用联合用药。
2.普通型一般采用灭滴灵,其治愈率可在90%,如加用巴龙霉素或四环素更能提高疗效。若有包囊排出,可加用糖脂酰胺或双碘奎琳或奎碘仿。
3.暴发型可采用灭滴灵静脉滴注,同时用抗生素治疗。
4.慢性型可选用灭滴灵或双碘奎琳或奎碘仿。
5.无症状型和轻型可选用糖脂酰胺或双碘奎琳或灭滴灵均有一定疗效。
预防常识:
该病主要通过阿米巴原虫污染水、食物、蔬菜等进入人体肠道而发病。本病容易反复发作,其症状轻重不一,故对慢性腹泻或含糊不清的肠道疾病者,应考虑有本病可能。本病易并发肠出血、肠穿孔、兰尾炎、结肠炎、肝脓肿等肠内、外并发症,应予警惕。对反复慢性腹泻应用单纯的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加用抗阿米巴药物,往往能收到意外效果。
急性肠胃炎,是由于吃了细菌污染的、腐败变质的食物,或有毒的食物引起的
,也有由于暴饮暴食的腹部受凉引起的。发病时恶心、呕吐、腹痛、腹部咕噜咕噜
的响,腹泻,大便如稀水样,或头痛,怕寒,发热。
主治:急性肠胃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便如稀水样。
处方:桉树叶粉5克,凤尾草粉3克,柠檬叶粉2克。
用法:将以上药粉混合分成5包,为一日量,首次服2包,随后每隔3小时服1包
,开水送服。如属小儿,需按年龄酌减,并可酌加白糖或蜂蜜于开水内送服
 。如连服数日,第二日改为日服1包。
主治:同一方。
处方:柚子树叶适量。
用法:将药晒干或焙干研成粉末,每次服1克,开水送服,每日3次。
主治:同一方。
处方:火炭母全草30克,古羊藤根15克。
用法:水煎分两次服,每日一剂。
主治:同一方。
处方:鲜番石榴(鸡屎血、番桃)叶50克。
用法:洗净放锅内,加水浸过药面,煎取300毫升,分三次服,每次服100毫升,每
附注:体质虚寒者,可加少许大米与番石榴共炒至大米变黄后,再加水煎服。
主治:同一方。
处方:山芝麻根、古羊藤根各取鲜品30克。
用法:水煎,分三次服,每日一剂。
痢疾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主要以腹痛、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便次频为主要特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多见。痢疾的传染途径是粪便、手、口,即痢疾病人排出的大便中存在着大量的痢疾杆菌,可以通过污染水源引起大流行,也可以通过苍蝇、蟑螂等污染食物,还可以通过病人用过的餐具、玩具、工具等传染给健康人。无论是通过什么途径,只要痢疾杆菌进入人体消化道,就有可能在肠道内大量繁殖,经数小时-7天左右的潜伏期引起痢疾。
痢疾因进入人体的痢疾杆菌菌型不同,数量多少及每个人的抵抗力不同,所以,症状也各不相同。因此临床上将痢疾分为急性慢性两种。
一、 急性痢疾:急性痢疾根据症状又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中毒型4种。在中毒型中,根据病情又分为休克型和脑型。虽然家长不必对孩子的病况进行严格的分型,但应了解痢疾的基本症状和病情变化的结局。
( 1). 轻型痢疾这是痢疾中最轻的一种,一般只有轻度腹痛、腹泻,大便每天2-4次,呈水样或糊状,无脓血,有时混和黏液,解便后腹痛缓解,多数不发热或只有低热。由于症状不典型,常常被误诊为一般的肠炎。(2). 普通型此型具有较典的痢疾症状,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左右,个别孩子可高达40℃以上。开始可无腹痛、腹泻,只有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因此,开始时常被误诊为重感冒,数小时之后开始出现阵发性腹痛、腹泻。开始为稀便,继而出现脓血便,因为此时肠黏膜已出现溃疡和坏死,故有明显的下坠感。(3). 重型,重型痢疾起病急,有高热,每日大便次数可达20-30次,大便呈脓血样,量少,腹痛剧烈,下坠较重,甚至不想离开便器,四肢发凉,很快出现脱水现象,有的可发生意识障碍。( 4). 中毒型,中毒型痢疾多见于2-7岁的儿童,常突然发病,开始时只有高热,体温可达40℃,精神萎靡,面色青灰,口唇指甲青紫,皮肤常出现花纹,呼吸浅而弱,可反复出现惊厥。多数孩子没有腹痛、腹泻和呕吐,少数孩子只有轻度腹痛、腹泻,大便无脓血。除上述症状外,若出现休克症状的叫休克型,表现为脉膊细弱,血压下降或测不出,少尿或无尿,有呼吸困难、咯血现象,可因发生心力衰竭而死亡。若出现脑部症状者叫脑型。脑型的主要表现是烦燥、嗜睡、血压正常或增高,有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呼吸增快,有时出现呼吸暂停、叹息样呼吸或双吸气,很快进入昏迷状态,而侧瞳孔大小不等或忽大忽小,常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二、 慢性痢疾凡病程超过2个月者,称为慢性痢疾、多数是因轻型痢疾治疗不彻底或孩子患有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寄生虫等病体质较弱所致。这种类型的病儿多无高热,有时可出现腹痛、腹泻、呕吐和低热,大便每日3-5次,可有正常便与黏液便和脓血便交替出现。患慢性痢疾的病儿,因长期营养不良,抵抗力差,易合并其他细菌感染,如肺炎、结核等。
痢疾的临床症状:发热(体温一般在38-39度),腹痛、腹泻、初为模糊壮或稀水样便逐渐转为粘液或脓血便、里急后重及腹部压痛。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中毒性痢疾症状是,起病急,发展快,突然高热,体温常达40度以上,精神萎靡,面色苍白,休克等表现。
(一)急性菌痢的治疗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消化道隔离。给予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对于高热、腹痛、失水者给予退热、止痉、口服含盐米汤或给予口服补液盐(ORS),呕吐者需静脉补液,每日1500ml~3000m。小儿按150~200lml/kg/日,以5%葡萄糖盐水为主。中毒症状严重时可用氢可琥珀酸钠100mg加入液体中静滴,或口服强的松10~20mg,以减轻中毒症状。
( 2).病原治疗 由于耐药菌株增加,最好应用≥2种抗菌药物,可酌情选用下列各种药物:
磺胺类:磺胺甲基异恶唑(SMZ)加甲氧苄胺嘧啶(TMP),即复方新诺明(SMZco),1.02次/日,首次加倍,儿童50mg/kg/日,连用5~7日。喹诺酮类:为人工合成的广谱抗菌药物,作用于细菌DNA旋转酶,阻止DNA合成,有杀菌效果。此外组织渗透性强,少有耐药产生。①吡哌酸(PPA)0.53次/日或1.02次/日,连用5~7日。②氟哌酸(NFLX)0.4,2~3次/日。③氟啶酸(ENX)0.1,3次/日,小儿酌减。抗生素:可适当选用庆大霉素(8万u2次/日,小儿u/kg/日,或卡那霉素0.52次/日)肌注或静滴,疗程均为5~7日。还可选用丁胺卡那霉素、磷霉素及头孢菌素类等。利福平:对痢疾杆菌也有一定杀灭作用。
( 3) .中医中药治疗:①辨证论治:表未解里热已盛者应表里双解,用葛根黄连汤加减;湿重于热者应利湿清热,用胃苓汤加减;热重于湿者应清热利湿,用白头翁汤加减;湿热互滞者用芍药汤加减。②黄连素0.4g,每日3次,儿童30 mg/kg/日,连用5~7日。生大蒜口服。③亦可选用马齿苋、地榆、苦参、地锦草等单方草药煎汤口服,早晚各一次。
(4).针刺:取天枢、气海、关元、足三里或止痢穴(左下腹相当于麦氏压痛点部位)。配止泻、曲地、阳陵泉等强刺激,不留针。
(二)中毒性菌痢的治疗
( 1).抗感染 选择敏感抗菌药物,联合用药,静脉给药,待病属于情好转后改口服。具体抗菌药物同上。
( 2).控制高热与惊厥退热可用物理降温,加1%温盐水1000ml流动灌肠,或酌加退热剂。
躁动不安或反复惊厥者,采用冬眠疗法,氯丙嗪和异丙嗪1~2mg/kg,肌注,2~4小时可重复一次,共2~3次。必要时加苯巴比妥钠盐,5mg/kg肌注,或水合氯醛,40~60mg/kg次,灌肠,或安定0.3mg/kg/次,肌注或缓慢静推。
( 3).循环衰竭的治疗:基本同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主要有:①扩充有效血容量;②纠正酸中毒;③强心治疗;④解除血管痉挛;⑤维持酸碱平衡;⑥应用糖皮质激素。
(4).防治脑水肿与呼吸衰竭,东莨菪碱或山莨菪碱的应用,既改善微循环,又有镇静作用。脱水剂: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1.0/kg/次,4~6小时一次,可与50%葡萄糖交替使用。
地塞米松:0.5~1.0mg/kg/次,加入莫菲滴管中静滴,必要时4~6小时重复一次。
吸氧,1~2立升/分,慎用呼吸中枢兴奋剂,必要时气管内插管与气管切开,用人工呼吸器。
( 5).中药:生脉散或枳实注射液,静脉或肌肉使用,以升高血压,改善微循环,抗休克。
(三)慢性菌痢的治疗
( 1).寻找诱因,对症处置。避免过度劳累,勿使腹部受凉,勿食生冷饮食。体质虚弱者应及时使用免疫增强剂。当出现肠道菌群失衡时,切忌滥用抗菌药物,立即停止耐药抗菌药物使用。改用酶生或乳酸杆菌,以利肠道厌氧菌生长。加用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叶酸等,或者口服左旋咪唑,或肌注转移因子等免疫调节剂,以加强疗效。
( 2).对于肠道粘膜病变经久有愈者,同时采用保留灌肠疗法,可用1~5000呋喃西林液150ml,或加氢化可地松100mg,或5~10%大蒜溶液150ml加强地松20mg及0.25%普鲁卡因10ml,保留灌肠,每晚一次,10~14日为一疗程。
(1)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食不洁瓜果,不吃变质食物,做到饥饱有度,不酗酒,以保护脾胃的正常功能。(2)切生熟菜的刀具及砧板最好能分开。如无条件者,至少在每次使用前用开水烫一下。(3)注意身体锻炼,增强身体素质。(4)夏秋季节不能贪凉过度。(5)保持情绪舒畅,避免抑郁、忧思、恼怒过度。(6)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7)患者应注意隔离与卧床休息。(8)饮食以半流质为主,忌辛辣、生冷与油腻的食品。
急性肠胃炎和细菌性痢疾 (菌痢 )多发于夏秋季 , 高峰季节均在7-9月, 通过摄入不洁食物和污染的水而传播。临床上都有发烧、呕吐及腹泻症状 ,极易混淆或误诊。
但二者各有特点,主要鉴别点有:
1、症状特点:
急性胃肠炎——往往先有呕吐 ,为胃内容物 ,量多 ,呕吐次数也多 ,继开始腹泻 , 无里急后重(下坠感),因频繁呕吐、腹泻,常有明显脱水,可伴有发热,但多无明显腹痛及中毒症状。
菌痢——常先有发烧 ,多为高热 ,随后腹泻,量少 ,少有呕吐 ,但腹痛与里急后重症状明显;脱水症状较轻,而全身中毒症状较严重 ,部分患者可出现高烧不退
,精神萎靡 ,甚至抽搐、休克或昏迷。
2、粪便特点:
急性胃肠炎——大便多为黄色稀水便,水分较多 ,粪质较少,无脓血;大便检查可见脂肪球、粘液及少许白细胞 ,但无脓细胞及红细胞 ;病原菌多为沙门氏菌。
菌痢——大便开始为黄稀便 , 1— 2天内转变成典型的粘液脓血便。菌痢大便镜检中可见大量白细胞、脓细胞及红细胞 ,并有巨噬细胞。病原菌检查为痢疾杆菌。
以上的前辈们讲的太专业了,我说点好懂的吧。急性胃肠炎和痢疾最关键的区别就是细菌的种类不同。急性胃肠炎所吃进去的都是些各种杂菌,而痢疾所吃进去的是痢疾杆菌。所以,理论来说要确诊是痢疾还是普通的胃肠炎,是一定要做大便细菌培养的。如果培养出来的是痢疾杆菌就能确诊为痢疾,如果培养没有致病菌或是杂菌就是肠炎。而在临床上,做大便细菌培养是费时间的,病人来了,当时就要做诊断,怎么办?现在临床上的临床诊断标准是:大便常规检查,白细胞大于15,红细胞有几个,就可以诊断痢疾。白细胞小于15,或干脆没有,诊断肠炎。如果红细胞大量,就不是肠炎痢疾的问题了,那叫出血。如果病人伴随恶心、呕吐、胃痛等胃的症状,则诊断胃肠炎,否则只诊断肠炎。在治疗方面,肠炎,由于是杂菌,经过多次水样的腹泻,就都能排出去了,抗炎不是主要的,应该注意补液、纠正脱水。尤其是伴有恶心吐的病人,根本就喝不进去水,必须大量补液。而痢疾则不同,往往是粘液脓血便,量并不多,里急后重,发烧,这时候抗菌素就非常重要了,而且要正规治疗7天。痢疾杆菌是可以传染的,是传染病,所以,要适当隔离。我这么说应该能明白了吧?如果仍有疑问,可以到我的知识人页再提。
一、急性肠胃炎
急性肠胃炎是入最常见的疾病,一旦细菌、病毒侵入肠胃,常会导致患者上吐下泻、腹痛不已,很是难受。看消化科医生时,医生通常会建议禁食半天或一天,并多多补充水分。
不过,医生也提醒,补充水分并非一味喝白开水,最好饮用含适当盐分、水分的电解质水溶液,如果拼命喝白开水恐怕会导致体内电解质不足,引发抽筋现象。药店里能买到的补液盐也可买回自己冲服。
炎夏渐近,每年夏天除了呼吸道感染外,就属急性肠胃炎最常见,致病源包括沙门氏菌或腺病毒、肠病毒等等,患者会出现上吐下泻、腹痛、发烧等症状,甚至会出现厉害的腹部痉挛性疼痛、高烧畏寒、厌食倦怠等现象。一般来说,治疗急性肠胃炎约需三至七天,除了服药、禁食十二至二十四小时外,患者因为拉个不停,可能会脱水,因此禁食期间必须补充足够的水分。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上吐下泻除了流失水分,还流失电解质,因此最好补充药店出售的“补液盐”冲服,而非纯粹的白开水。有些家长只是一味给小孩喝白开水,结果反而稀释掉体内的电解质,造成抽筋等“水中毒”。市场上的运动饮料虽然也有盐分,不过饮料中的糖分也高,会让腹泻的小孩持续腹泻。至于“补液盐”则含有适量的糖分与盐分,既可补充上吐下泻流失的水分、盐分,又不会因糖分过高造成持续腹泻。
此外,急性肠胃炎患者在恢复期间食欲不振,可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幼儿可吃稀粥、面食、苏打饼干、苹果、香蕉等。至于一岁以下的孩子,以婴儿配方奶粉为主食的婴儿,可将奶粉冲稀一些,或改用不含乳糖的特殊配方,待症状改善再将奶粉调回原来的浓度。
痢疾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主要以腹痛、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便次频为主要特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多见。痢疾的传染途径是粪便、手、口,即痢疾病人排出的大便中存在着大量的痢疾杆菌,可以通过污染水源引起大流行,也可以通过苍蝇、蟑螂等污染食物,还可以通过病人用过的餐具、玩具、工具等传染给健康人。无论是通过什么途径,只要痢疾杆菌进入人体消化道,就有可能在肠道内大量繁殖,经数小时-7天左右的潜伏期引起痢疾。
痢疾因进入人体的痢疾杆菌菌型不同,数量多少及每个人的抵抗力不同,所以,症状也各不相同。因此临床上将痢疾分为急性慢性两种。
一、 急性痢疾:急性痢疾根据症状又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中毒型4种。在中毒型中,根据病情又分为休克型和脑型。虽然家长不必对孩子的病况进行严格的分型,但应了解痢疾的基本症状和病情变化的结局。
( 1). 轻型痢疾这是痢疾中最轻的一种,一般只有轻度腹痛、腹泻,大便每天2-4次,呈水样或糊状,无脓血,有时混和黏液,解便后腹痛缓解,多数不发热或只有低热。由于症状不典型,常常被误诊为一般的肠炎。(2). 普通型此型具有较典的痢疾症状,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左右,个别孩子可高达40℃以上。开始可无腹痛、腹泻,只有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因此,开始时常被误诊为重感冒,数小时之后开始出现阵发性腹痛、腹泻。开始为稀便,继而出现脓血便,因为此时肠黏膜已出现溃疡和坏死,故有明显的下坠感。(3). 重型,重型痢疾起病急,有高热,每日大便次数可达20-30次,大便呈脓血样,量少,腹痛剧烈,下坠较重,甚至不想离开便器,四肢发凉,很快出现脱水现象,有的可发生意识障碍。( 4). 中毒型,中毒型痢疾多见于2-7岁的儿童,常突然发病,开始时只有高热,体温可达40℃,精神萎靡,面色青灰,口唇指甲青紫,皮肤常出现花纹,呼吸浅而弱,可反复出现惊厥。多数孩子没有腹痛、腹泻和呕吐,少数孩子只有轻度腹痛、腹泻,大便无脓血。除上述症状外,若出现休克症状的叫休克型,表现为脉膊细弱,血压下降或测不出,少尿或无尿,有呼吸困难、咯血现象,可因发生心力衰竭而死亡。若出现脑部症状者叫脑型。脑型的主要表现是烦燥、嗜睡、血压正常或增高,有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呼吸增快,有时出现呼吸暂停、叹息样呼吸或双吸气,很快进入昏迷状态,而侧瞳孔大小不等或忽大忽小,常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二、 慢性痢疾凡病程超过2个月者,称为慢性痢疾、多数是因轻型痢疾治疗不彻底或孩子患有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寄生虫等病体质较弱所致。这种类型的病儿多无高热,有时可出现腹痛、腹泻、呕吐和低热,大便每日3-5次,可有正常便与黏液便和脓血便交替出现。患慢性痢疾的病儿,因长期营养不良,抵抗力差,易合并其他细菌感染,如肺炎、结核等。
痢疾的临床症状:发热(体温一般在38-39度),腹痛、腹泻、初为模糊壮或稀水样便逐渐转为粘液或脓血便、里急后重及腹部压痛。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中毒性痢疾症状是,起病急,发展快,突然高热,体温常达40度以上,精神萎靡,面色苍白,休克等表现。
姐姐的肠胃很好,平时经常生冷一起吃,冰的热的一起吃也不会肚子痛或者拉肚子,但最近不知道怎么啦,经常肚...
姐姐的肠胃很好,平时经常生冷一起吃,冰的热的一起吃也不会肚子痛或者拉肚子,但最近不知道怎么啦,经常肚...
姐姐的肠胃很好,平时经常生冷一起吃,冰的热的一起吃也不会肚子痛或者拉肚子,但最近不知道怎么啦,经常肚...
姐姐的肠胃很好,平时经常生冷一起吃,冰的热的一起吃也不会肚子痛或者拉肚子,但最近不知道怎么啦,经常肚...
痢疾,古称肠辟、滞下。为急性肠道传染病之一。临床以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大便脓血为主要症状。若感染疫毒,发病急剧,伴突然高热,神昏、惊厥者,为疫毒痢。痢疾初起,先见腹...
痢疾,古称肠辟、滞下。为急性肠道传染病之一。临床以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大便脓血为主要症状。若感染疫毒,发病急剧,伴突然高热,神昏、惊厥者,为疫毒痢。痢疾初起,先见腹...
痢疾,古称肠辟、滞下。为急性肠道传染病之一。临床以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大便脓血为主要症状。若感染疫毒,发病急剧,伴突然高热,神昏、惊厥者,为疫毒痢。痢疾初起,先见腹...
痢疾,古称肠辟、滞下。为急性肠道传染病之一。临床以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大便脓血为主要症状。若感染疫毒,发病急剧,伴突然高热,神昏、惊厥者,为疫毒痢。痢疾初起,先见腹...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细菌性痢疾课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