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背《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初中》别的文言文我都会背,读几遍都会背了,唯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9-11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意思(2分)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游:________________ (2)援疑质理 质: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翻译:________________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翻译:________________ 3.选文记述了作者年轻时求学的经历,从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些关于求学的道理。例如,从“尝#from 本文来自 end#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一句中可以感悟到:在求学过程中要不辞辛苦,向名师求教,请你从文中另外找一个记述作者求学经历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悟。(4分) 句子:①___________ 感悟:②________ : 学优网/1、游:交往 质:询问 解析:实词背诵,课下注释。 2、(1)因此人们大多都会把书借给我 (2)所以,虽然我愚钝,(但是)最终都会有所收获 解析:第一个句子中出现了两个“以”,考查了虚词“以”的两个用法:第一个“以”是“因为”;第二个“以”是“把”。 3、句子: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怠也。 感悟:求学的过程中要不辞辛苦,坚持不懈。 句子: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感悟:求学的过程中对老师要毕恭毕敬,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文言文部分与往年中考相比,几乎没有变化。新增的虚词考查,放到了句子翻译中,这样考查是把虚词的考查难度降低了,只要学生们平时背诵了翻译,这道题都能拿满分。 相关文章
看完本文,记得打分哦:很好下载Doc格式文档马上分享给朋友:?知道苹果代表什么吗实用文章,深受网友追捧比较有用,值得网友借鉴没有价值,写作仍需努力相关阅读答案:网友评论本类热门48小时热门送东阳马生序阅读题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题
范文一:龙源期刊网 .cn《送东阳马生序》阅读题作者: 来源:《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13 年第 10 期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第 1~5 题。(18 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 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 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 获有所闻。原文地址:龙源期刊网 .cn《送东阳马生序》阅读题作者: 来源:《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13 年第 10 期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第 1~5 题。(18 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 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 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 获有所闻。
范文二:《送东阳马生序》主题阅读河北省沙河市教师进修学校高江海054100读书的快乐杨建新①我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隔三差五总喜欢逛书店。东翻翻,西看看,有了好书则爱不释手,平时舍不得花的钱,买书可倾囊而出。古人云:“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我则是开卷静坐,杂念皆消,其乐滋滋者也。②读书若登高望远,胸宽视阔。读“史”,仿佛置身历史长河,金戈铁马,是非成败,波澜壮阔;读“文”,时而阴晴圆缺、悲欢离合,时而杏花春雨、明月清风;读“哲”,所述所论,上下千年,纵横捭阖,博大精深。③读书若遨游八方,赏心悦目。一册《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精华》,尽享中国文明的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万种风情;一部《世界奇观》,让你神游天涯,览遍五洲四海,领略异域风光,陶醉于环球乐园而不知返。④读书若出入智宫,神交高朋。书之精华流传千古,为我们建立起一座完整的、奇妙的思想之宫。读一本好书,宛若与先贤对话,同哲人细语,与智者交流,与好友谈心。论世象百态,探人生真谛,心灵为之充实,思想为之豁然,如拂春风,如沐春雨。书可谓真诚的良师,诚挚的朋友,最值得信赖。⑤读书若妙方在手,正心养气。读书净化灵魂、启迪心志,使人高尚。契诃夫一篇小说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银行老板和一人打赌,要求那人关在房间,只是看书,一直住满十五年,他愿意输给此人二百万卢布。此人先是看消遣的书,后来文、史、哲、经、科学类作品无所不读,十五年苦读深思,期满时,不愿意领取银行老板巨款,留下字条一走了之。何故?因为读书让他接受了新的信念和道德,提升了自己的精神与人格。高尚的书引导高尚的境界,高尚的思想引导高尚的行为,当我们读着“子罕不受玉”、杨震“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故事时,当我们读着“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警世名言时,当我们读着“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壮美诗句时,浩然之气在我们心中油然而生。《湖南日报》日练习:1.文章第①②段引用了几个典故,来说明读书的益处。请列举两个说明其出处。
典故一:出自,作者是典故二:出自
(文章),作者是2.在作者看来,读书有什么好处?一是二是三是四是3.请你用一句话概括第⑤段中契诃夫小说讲的故事。4.文章开头说:“开卷静坐,杂念皆消”,试想一下选文中哪个句子是回答这个问题的?5. 文章说:“读一本好书,宛若与先贤对话,同哲人细语,与智者交流,与好友谈心。”你有这种感受吗?请你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答案:1.典故一:岳阳楼记
范仲淹典故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2.一是读书若登高望远,胸宽视阔。二是读书若遨游八方,赏心悦目。三是读书若出入智宫,神交高朋。四是读书若妙方在手,正心养气。3.读书可以提升人格,可以使人变得聪明。4.读书净化灵魂、启迪心志,使人高尚。5. 略
范文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选自《送东阳马生序》)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⑴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⑵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⑶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⑷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B.当余之从师也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隆中对》)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D.足肤皲裂而不知
佣者笑而应曰
(《陈涉世家》)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⑴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3分)翻译:⑵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3分)翻译:4.下列各项内容全都体现作者学习生活艰苦的一组是(
)(3分)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②足肤皲裂而不知
③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④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⑤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⑥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A.①②③⑤
B.②④⑤⑥C.①②④⑥
D.①③④⑥(二)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5—9题(16分)【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高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愠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5.解释加点的词(4分)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⑵俟其欣悦(
)⑶于是遂就书
⑷吾徒相教(
)6.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⑴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⑵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7.宋濂和邴原小时候都是家贫好学,但他们的求学态度有什么不同?(2分)8.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什么?(3分)9.读了上面两则短文,你得到怎样的启示?(3分)一、文学常识:1、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别。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二、重点字词解释。(1)余幼时即嗜学(
) (2)无从致书以观(
) (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4) 弗之怠(
)(5) 走送之(
(6)不敢稍逾约(
) (7) 既加冠(
(8) 无硕师名人与游(
)(9) 尝趋百里外(
) (10) 门人弟子填其室( ) (11) 未尝稍将辞色(
(12) 援疑质理 (
)(13) 或遇其叱咄(
) (14) 礼愈至(
) (15) 俟其欣悦(
(16) 穷冬(
)(17) 负箧曳屣
(18) 至舍(
) (19) 持汤沃灌(
) (20)以衾拥覆
)(21) 寓逆旅主人(
(22)腰白玉之环 (
) (23)右备容臭(
) (24)烨然若神人 (
)(25)緼袍敝衣(
(26)略无慕艳意(
)三、译句: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5、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6、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7、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8、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9、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10、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1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四、理解:(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4)为什么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略无羡艳意”:(5)宋濂年轻时代求学的艰辛都表现在哪些方面:(6)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
”之间的矛盾来决定的。(7)第一自然段着重叙述了自己的求学经历,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自己创造条件读书的。(8)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表现了什么?(9)据你看,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0)作者“缊袍敝衣”处在“被绮绣,,,,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中间,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何评价。你懂得了怎样的道理: (11)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12)与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说说现代中学生有怎样的苦乐观?(13)课外积累。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悬梁刺股:东周时代,苏秦读书欲睡锥刺骨。 西汉,孙敬昼夜苦读,以绳系头悬屋梁。凿壁偷光:西汉,匡衡勤学无烛凿壁偷光读书。囊萤映雪:晋朝,车胤(yìn)囊萤读书。晋,孙康家贫,映雪读书。五、段意与中心(1)少年时求书艰难的情况和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2)成年后,求师难和求师诚恳的态度。(3)远学从师之苦(道路难走,饭食差,衣着破)。中心:作者以自己艰苦且勤奋的读书经历现身说法,勉励马生勤奋学习。《马说》练习试题(中考题复习题)1、 给加点字注音。 骈死( )槽枥( )( )粟( )外见( ) 食马( )祗( )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②骈死于槽枥之间( )( )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3、填空。 ①韩愈,字__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__家,他的著作收在《___________》里。他和 、 、 、 、 、 、 、一起称为“唐宋八大家”。 ②“说”是一种文体,可以 也可以 但都是为了 。 ③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_________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 ⑤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6.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①才美不外见 _____通__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__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通___含义:_____通____ 含义:_____ ③其真无马邪 _____通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1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骈死于槽枥之间:两马并驾,并列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养 C、策之不以其道 策:用鞭子打
D执策而临之 临:靠近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例句: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既克,公问其故。15、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②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16、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一组是( ) A、 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B、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环而攻之而不胜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学而时习之
范文四:《送东阳马生序》阅读专题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 下列词语中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无从致书以观 闲情逸致B 益慕圣贤之道 相得益彰C 故余虽愚
卒或有所闻D 久而乃和
心平气和2)解释下列字字义 礼愈至: 走送之: 腰白玉之环: 不敢稍逾约:3)翻译句子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略无慕艳意援疑质理以中有足乐者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4)根据文章回答问题本文作者“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而最终却能学有所成。作者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他有什么样的思想认识与行为特点?用原文回答。找出表现作者善于向先达请教的语句阅读第一段,说说除了刻苦勤奋好学,作者身上还有哪些值得赞赏的地方
范文五: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下列试题:1.本文作者
,浙江金华人,
(朝代)散文
家,本文是一篇
(序),该文体是指
文字,内容多是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余幼时即嗜学(
(2)无从致书以观(
..(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4) 弗之怠(
..(5) 走送之(
(6)不敢稍逾约(
..(7) 既加冠(
(8) 无硕师名人与游(
....(9) 尝趋百里外(
(10) 门人弟子填其室(
..(11) 未尝稍将辞色(
(12) 援疑质理 (
....(13) 或遇其叱咄(
(14) 俟其欣悦(
....(15) 负箧曳屣
(16) 持汤沃灌(
...(17) 以衾拥覆
(18) 寓逆旅主人(
...(19) 腰白玉之环 (
(20) 烨然若神人 (
...(21) 緼袍敝衣 (
(22)略无慕艳意(
...3,找出本文中的两个通假字并解释:○1四支僵劲不能动
○2同舍生皆被绮绣4.根据要求默写:○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5.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6.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7.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什么?8.文章开头的“ 嗜学 ”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9.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
“10.“ 加冠”一词是什么意思?11.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全面的叙述了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生活,这与他的功成名就有什么关系?12.从文中找出几处形象描写的例句,并写出从什么角度写的?13.对上段中“舍”“腰”“略”“知”解释正确的是(
感觉B.房子
知道C.房子
感觉D.房子
知道14.“日再食”的正确译文是(
)A.每天的第二顿
B.每天吃两顿
C.每天吃第二顿的时候15.“以中有足乐者”是指(
)A.作者认为读书是足以快乐的事B.作者认为自己家贫而能勤奋读书,这是足以快乐的事C.作者认为书中有令自己欣慰的事4.作者写舍生服饰华贵的目的是(
)A.突出自己求学的勤奋
B.侧写自己生活条件的艰苦C.表达对同舍生的鄙夷
D.表现同舍生的不学无术16.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7.“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作者真的愚笨吗?他为什么这样说?此处和文中哪句话照应?18.作者“緼袍敝衣”处在“披绮绣,,,,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之间,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何评价?19.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21.作者并不因衣食住行的条件比“同舍生”差而稍有自卑,足见其内心充实,志存高远。请结合他的生活补充出所缺下联。负箧曳屣求师苦;俯身倾耳读书勤。22.“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概括回答。23.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全文中心论点)这句话要说明什么意思?(通过主旨句的表述,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4.文中“心不若余之专耳”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25.本文为更好的达到启迪,鼓励和教育青年人立志勤学的目的,还功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种写法的作用。25.“太学生”没有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根据全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来回答。26.细读第二段,谈谈在“口体之奉”和“中有足乐”之间你赞成怎样的取舍?27.作者认为太学生德不成业不精的原因在于什么?你是否也同意他的观点,为什么?“28.本文最突出的写作手法是对比,请你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这种手法写一组对偶句(只允许有一个或两个词取自原文)。腹馁袍敝行深谷求师;衣丰食足坐大厦读书。寒冬巨谷中负箧曳屣;暖春大厦下诵诗读书。负箧曳屣入深山求师;披绮食肥居大厦读书。对联(根据文章内容和下列所给的词语属对)上联:昔日宋景濂
下联:今朝太学生
阅读第三段,回答问题。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这段重点写了什么内容?点明了写序的原因和意图,赞扬马生,勉励他刻苦学习。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流辈甚称其贤(同辈的人;称道,赞扬) (2)乡人子谒余( 拜见 )(3)撰长书以为贽(写;信;古时初见面时为表敬意送的见面礼。)(4)言和而色夷(谦和;平和)
(5)自谓(说)(6)论辩 (指谈论道理)
(7)是可谓(是)3,作者对马生的评价是:这样评价的依据是:4.作者写此文的意图是什么?5.文中表明作者的写作缘由的句子是什么?
。6.赞扬马生善学的句子是:7.赞扬马生文章写得好的句子是:8.赞扬马生与长辈谈论时态度虚心,谦恭的句子是:9.本段都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10.说说现代中学生读书应有怎样的苦乐观?11.本文作者写作此文是送给马生的,你认为他读过此文后,会明白一个什么道理?12.读过此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你写出来。13.《送东阳马生序》是传诵了几百年的名篇,勉励后人学习的好教材。宋濂的苦读并不比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更动人,却能流传至今。请从对现实的学习生活有借鉴意义的角度,谈谈本文为人称颂的原因是什么?一 《桃花源记》⒈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缘溪行________
落英缤纷________
便要还....家________
延至其家______此中人语云______ 既出________
便扶向路....________
处处志之_______
寻向所志______
芳草鲜美.....________ 阡陌交通_______妻子邑人________
来此绝境......_______
_⒉ 翻译下列句子。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⒊“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谁叹惋?为什么要叹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⒋ 对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我们应该怎样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⒌“世外桃源”是虚构的,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⒍ 有一些成语就出自作者的这篇文章,请你写出三个来,并说明它们的现代常用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文六:《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一、(2007年福建省宁德市)(四)阅读文言文,完成18—22题。(17分)[甲] 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乙]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弗之怠(
(2)负箧曳屣(
)(3)四支僵劲不能动(
(4)溥幼嗜学(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如是者六七始已。2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余 因 得 遍 观 群 书21、比较[甲] [乙]两文,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4分)22、读了[甲] [乙]两文后,你有什么收获。(3分)一、18、懈怠,放松;背;同肢,肢体;爱好19、能译出主要意思,语言通顺即可。20、余/因得/遍观群书。21、(1)学习勤奋,他们都是亲自手抄笔录。(2)不畏艰辛,克服困难,即使手足皲裂,仍不辍学习。22、能围绕“勤奋”、“学习环境”、“学习条件”中的一点谈感触即可。二、(鄂州市2007) {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⑥给以书,遂成大学⑦。{注释}①匡衡:汉朝人。②不逮: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逮,及、到。③大姓:大户人家。④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⑤佣作:做工辛勤劳作。⑥资:借。⑦大学:大学问家。20、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②礼愈至③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④主人怪问衡21、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门人弟子填其室
弗之怠或遇其叱咄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C
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①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23、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写了哪些事例(故事)?(3分)甲文乙文24、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分)(二、)20、①借 ②周到 ③报酬 ④感到奇怪 21、D22、①我站在他旁边侍侯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②主人被感动了,赞叹他的精神,把书借给他,后来,他就成为大学问家。23、甲文:①“余”凭诚信借书苦读。②“余”毕恭毕敬请教老师。乙文:①匡衡凿壁借光读书。②匡衡劳作不求报酬借书。24、一个人要在学习上有所成就,就应该:①刻苦勤奋 ②博览群书 ③虚心请教。三、(2007年临沂市)文言文阅读(共12分)[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1.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2分)1无从致书以观
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3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4颐既觉2.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2分)(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3.甲乙两文有写作内容和表达感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内容:感情:4.甲乙两都 写了天气的寒冷,其写作目的是否相同?为什么?(4分)三、6.⑴引来,得到;⑵询问,请教;⑶书信;⑷醒,睡醒。7.⑴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⑵以拜师的礼节到颖昌拜程颐为师,师生之间相处十分融洽。8.⑴都写到“求师”这一内容(1分);⑵都体现出求师的诚恳和老师的尊重。(2分)9.不相同(1分)。甲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自己学习的刻苦,其目的是为了鼓励马生刻苦努力学习(1分);乙文从侧面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杨时对教师的虔诚、恭敬(或尊重)的态度,表达尊师重的思想(2分)。四、(2008年怀化市)阅读文言文答题。(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④)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注:① 昏怠:昏沉困倦。② 辄:就。③ 沃:浇。文中有“洗”之意。④ 重:兼有两种(事物)。1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语。(4 分)①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③ 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谪:② 录毕,走送之
④ 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妻子:17.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 分)答:18.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 2 分)答:四、16.① 假:借;② 走:跑;③ 谪:降职远调;④ 妻子:妻子和儿女。17.读书的人(贤德的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18.家境贫寒;刻苦读书。(每点1分,共2 分)五、(2008年泉港区)读文言文,完成5—10题。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5、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2分)A、无从致书以观
B、益慕圣贤之道
益多弊少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未尝稍降辞色
婉言辞谢6、下面句子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2分)例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A、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B、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C、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7、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8、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2分)9、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答:五 、5、(2分)C
6、(2分)D
7、(6分)①(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尝、趋各0.5分,句意2分) ②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的意思。(其、略无各0.5分,句意2分)
8、(2分) 嗜学
家贫 (顺序可换)
9、(4分)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从师奔走之艰,住读生活之苦。六、(2008年南京艺术学院附属高中招生)[甲] 既加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注解]
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⑥ [勉]勤勉,努力。8、以下4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A.既加冠
若既不出户
B.故余虽愚
虽有子羔、原宪之贤C.俯身倾耳以请
夫以孔子之圣,
D.益慕圣贤之道
曾益其所不能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A.或遇其叱咄
B.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若既不出户1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2分)(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11、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 (2分)六、8、B
9、A有时 B地方区域等
D门10、(1)曾经跑到百里之外,追随本乡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长者,拿着经书向他讨教。(2)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或一天天地)进步,那就会每天退步。11、共同之处:①要勤勉好学,②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七(2008年湖南常德市中考试题)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1~4题。【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今诸生学于太学,……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乙】黄生借书说(节选)清o袁枚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作者)授以书而告之曰:“……予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做官)后,俸去书来,落落(堆积)大满,素蟫(书中蠹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同人共用)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A.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B.撰长书以为贽 C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D.其借书亦类予2.甲文中哪一语句的“诸”字与乙文中“归而形诸梦”的“诸”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答:这一语句是“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予幼好书,家贫难致。(2)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4.综合与延伸。 (1)甲文作者借到书“手录”,乙文作者借不到书“形诸梦”,这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共同心态?两文写作意图的共同点是什么?(2)假如你是马生或黄生,读到前辈的赠文,你心中会涌起哪些感想?七1.A.朝廷 B.长信 C.平和 D.像 2.假诸人而后见也 3.(1)他们的学业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德行如果有不成器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2)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家里穷,很难得到书(读)。4.(1)示例:要求读书学习的迫切心情。劝勉后辈珍惜当下条件,刻苦读书学习。(2)要点:一是敬佩或感谢;二是决心,不辜负希望。!八、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5题。
【甲】既加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宋濂尝与客饮,帝(明太祖朱元璋)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礼愈至((3)濂具以实对
(4)间召问群臣臧否2.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诚然,卿不朕欺。3.宋濂对乡之先达持怎样的态度?你怎样评价这种师生关系?4.甲、乙两段文字分别写了宋濂的什么故事?由此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品质?5.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八、1.(1)担心 (2)周到 (3)全,都 (4)好坏 2.(1)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2)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 3.对乡之先达,宋濂毕恭毕敬,"色恭""礼至"。对师道尊严赞成与否,言之成理即可。 4.艰难求学和答皇上问两件事,可以看出他的谦恭和诚实。 5.示例:甲文:虚心求教才能学有所得。乙文:只有坦诚相待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信任。九、[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②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③,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④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注]①怠:懈怠。②箧:书箱。③舍:学舍,书馆。④媵人:服侍的人。(乙)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③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④,削荆⑤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⑧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注)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或:有时。④庵:茅草小屋。⑤荆:这里指荆的枝条。⑥麻蒿: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⑦悦:敬佩。⑧易:交换。1.请用“/”为下面两个句子标明朗读停顿。(2分)(1)手指不可屈伸 (2)夫人好学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媵人持汤沃灌 汤: (2)以衾拥覆 衾:(3)负笈从师 负: (4)编茅为庵 为:3.翻译下列两个句子。(4分)(1)录毕,走送之。(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4.〔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哪些共同点?(3分)九、1.略2.(1)汤:热水
(2)衾:被子
(3)负:背(背着)
(4)为:做(做成)3.(1)抄完了,赶紧(或跑着)把书还给人家。
(2)人如果不好好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成就事业)?(关键词翻译准确,语言通顺。)4.都表现了人物勤奋好学(嗜学、勤学)和求学不怕险阻(艰辛)的精神。《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一、(2007年福建省宁德市)(四)阅读文言文,完成18—22题。(17分)[甲] 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乙]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弗之怠(
(2)负箧曳屣(
)(3)四支僵劲不能动(
(4)溥幼嗜学(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如是者六七始已。2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余 因 得 遍 观 群 书21、比较[甲] [乙]两文,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4分)22、读了[甲] [乙]两文后,你有什么收获。(3分)一、18、懈怠,放松;背;同肢,肢体;爱好19、能译出主要意思,语言通顺即可。20、余/因得/遍观群书。21、(1)学习勤奋,他们都是亲自手抄笔录。(2)不畏艰辛,克服困难,即使手足皲裂,仍不辍学习。22、能围绕“勤奋”、“学习环境”、“学习条件”中的一点谈感触即可。二、(鄂州市2007) {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⑥给以书,遂成大学⑦。{注释}①匡衡:汉朝人。②不逮: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逮,及、到。③大姓:大户人家。④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⑤佣作:做工辛勤劳作。⑥资:借。⑦大学:大学问家。20、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②礼愈至③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④主人怪问衡21、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门人弟子填其室
弗之怠或遇其叱咄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C
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①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23、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写了哪些事例(故事)?(3分)甲文乙文24、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分)(二、)20、①借 ②周到 ③报酬 ④感到奇怪 21、D22、①我站在他旁边侍侯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②主人被感动了,赞叹他的精神,把书借给他,后来,他就成为大学问家。23、甲文:①“余”凭诚信借书苦读。②“余”毕恭毕敬请教老师。乙文:①匡衡凿壁借光读书。②匡衡劳作不求报酬借书。24、一个人要在学习上有所成就,就应该:①刻苦勤奋 ②博览群书 ③虚心请教。三、(2007年临沂市)文言文阅读(共12分)[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1.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2分)1无从致书以观
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3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4颐既觉2.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2分)(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3.甲乙两文有写作内容和表达感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内容:感情:4.甲乙两都 写了天气的寒冷,其写作目的是否相同?为什么?(4分)三、6.⑴引来,得到;⑵询问,请教;⑶书信;⑷醒,睡醒。7.⑴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⑵以拜师的礼节到颖昌拜程颐为师,师生之间相处十分融洽。8.⑴都写到“求师”这一内容(1分);⑵都体现出求师的诚恳和老师的尊重。(2分)9.不相同(1分)。甲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自己学习的刻苦,其目的是为了鼓励马生刻苦努力学习(1分);乙文从侧面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杨时对教师的虔诚、恭敬(或尊重)的态度,表达尊师重的思想(2分)。四、(2008年怀化市)阅读文言文答题。(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④)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注:① 昏怠:昏沉困倦。② 辄:就。③ 沃:浇。文中有“洗”之意。④ 重:兼有两种(事物)。1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语。(4 分)①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③ 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谪:② 录毕,走送之
④ 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妻子:17.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 分)答:18.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 2 分)答:四、16.① 假:借;② 走:跑;③ 谪:降职远调;④ 妻子:妻子和儿女。17.读书的人(贤德的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18.家境贫寒;刻苦读书。(每点1分,共2 分)五、(2008年泉港区)读文言文,完成5—10题。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5、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2分)A、无从致书以观
B、益慕圣贤之道
益多弊少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未尝稍降辞色
婉言辞谢6、下面句子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2分)例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A、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B、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C、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7、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8、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2分)9、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答:五 、5、(2分)C
6、(2分)D
7、(6分)①(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尝、趋各0.5分,句意2分) ②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的意思。(其、略无各0.5分,句意2分)
8、(2分) 嗜学
家贫 (顺序可换)
9、(4分)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从师奔走之艰,住读生活之苦。六、(2008年南京艺术学院附属高中招生)[甲] 既加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注解]
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⑥ [勉]勤勉,努力。8、以下4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A.既加冠
若既不出户
B.故余虽愚
虽有子羔、原宪之贤C.俯身倾耳以请
夫以孔子之圣,
D.益慕圣贤之道
曾益其所不能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A.或遇其叱咄
B.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若既不出户1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2分)(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11、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 (2分)六、8、B
9、A有时 B地方区域等
D门10、(1)曾经跑到百里之外,追随本乡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长者,拿着经书向他讨教。(2)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或一天天地)进步,那就会每天退步。11、共同之处:①要勤勉好学,②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七(2008年湖南常德市中考试题)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1~4题。【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今诸生学于太学,……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乙】黄生借书说(节选)清o袁枚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作者)授以书而告之曰:“……予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做官)后,俸去书来,落落(堆积)大满,素蟫(书中蠹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同人共用)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A.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B.撰长书以为贽 C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D.其借书亦类予2.甲文中哪一语句的“诸”字与乙文中“归而形诸梦”的“诸”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答:这一语句是“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予幼好书,家贫难致。(2)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4.综合与延伸。 (1)甲文作者借到书“手录”,乙文作者借不到书“形诸梦”,这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共同心态?两文写作意图的共同点是什么?(2)假如你是马生或黄生,读到前辈的赠文,你心中会涌起哪些感想?七1.A.朝廷 B.长信 C.平和 D.像 2.假诸人而后见也 3.(1)他们的学业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德行如果有不成器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2)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家里穷,很难得到书(读)。4.(1)示例:要求读书学习的迫切心情。劝勉后辈珍惜当下条件,刻苦读书学习。(2)要点:一是敬佩或感谢;二是决心,不辜负希望。!八、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5题。
【甲】既加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宋濂尝与客饮,帝(明太祖朱元璋)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礼愈至((3)濂具以实对
(4)间召问群臣臧否2.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诚然,卿不朕欺。3.宋濂对乡之先达持怎样的态度?你怎样评价这种师生关系?4.甲、乙两段文字分别写了宋濂的什么故事?由此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品质?5.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八、1.(1)担心 (2)周到 (3)全,都 (4)好坏 2.(1)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2)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 3.对乡之先达,宋濂毕恭毕敬,"色恭""礼至"。对师道尊严赞成与否,言之成理即可。 4.艰难求学和答皇上问两件事,可以看出他的谦恭和诚实。 5.示例:甲文:虚心求教才能学有所得。乙文:只有坦诚相待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信任。九、[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②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③,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④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注]①怠:懈怠。②箧:书箱。③舍:学舍,书馆。④媵人:服侍的人。(乙)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③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④,削荆⑤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⑧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注)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或:有时。④庵:茅草小屋。⑤荆:这里指荆的枝条。⑥麻蒿: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⑦悦:敬佩。⑧易:交换。1.请用“/”为下面两个句子标明朗读停顿。(2分)(1)手指不可屈伸 (2)夫人好学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媵人持汤沃灌 汤: (2)以衾拥覆 衾:(3)负笈从师 负: (4)编茅为庵 为:3.翻译下列两个句子。(4分)(1)录毕,走送之。(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4.〔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哪些共同点?(3分)九、1.略2.(1)汤:热水
(2)衾:被子
(3)负:背(背着)
(4)为:做(做成)3.(1)抄完了,赶紧(或跑着)把书还给人家。
(2)人如果不好好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成就事业)?(关键词翻译准确,语言通顺。)4.都表现了人物勤奋好学(嗜学、勤学)和求学不怕险阻(艰辛)的精神。
范文七:文言文阅读需要在顺利翻译的基础上理解全文内容,体味古人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为增加同学们的文言文知识积累及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走进文言文,浸润其中,涵咏体味,提升审美能力,增长人生智慧。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计日以还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乃悟前狼假寐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者也D.或遇其叱咄 或以钱币乞之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之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辍耕之垄上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C.肉食者谋之 D.无丝竹之乱耳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译文:4.请你从选文内容的角度设计一个问题,并拟好参考答案。(2分)答: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1.A(2分)2. B(2分)3.抄写完毕,跑着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2分,意对即可)4.示例:问题:作者在求学过桂中遇到哪些困难?答案:无书、无师。(2分,从内容角度准确拟题1分,拟定的答案合理得1分)这篇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是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希望通过这些阅读练习和答案,能帮助同学们把握语文阅读的特点,进而提高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范文八:《送东阳马生序》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5分)[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①!”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②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节选自《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注】①当涂:当权。
②博士:古时专掌经学教授的学官。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②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③蒙乃始就学
.④及鲁肃过寻阳
.9.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2分)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2分)10.甲文是通过
两件事来反映宋濂求学经历的,乙文则是通过
从侧面反映了吕蒙的学习效果。(3分)11.细读甲乙两文,谈谈宋濂、吕蒙两人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发?(4分)(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7-9题。(12分)(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太宗①朝②,有王著学右军③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④。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持书法问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⑤称善,恐帝不复用意。”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千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王辟之《渑之燕谈录》)[注释] ①太宗:宋太宗。②朝:一代君主的统治时期。③右军:指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④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⑤遽(jù):匆忙。7、解释加点的词。(4分)①礼愈至
②媵人持汤沃灌
.③腰白玉之环
.④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8、翻译划线的句子。(4分)①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译:
②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译:9、宋濂和太宗共同的治学态度是 。甲乙两文在写作方法上各具特色,甲文主要采取 的写法,乙文则采用平铺直叙的写法。(4分)(三)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回答问题。[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慕,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鸣机夜课读记(节选)
蒋士铨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②。母微笑曰:“病少差③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注释】①铨:蒋士铨,清代著名学者。②争药鼎沸:与烧滚的汤药争着发出响声。③差(chài):同,病愈。9、第一段选文的文体是
,第二段选文的文体是
。(2分)10、下面每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请解释其含义。(2分)①手自笔录
暇更录唐宋人诗
..②尝趋百里外
..11、第一段选文中“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表现了宋濂什么优秀品质?(2分)12、第二段选文中“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感人至深,表达了母亲什么样的情感?(2分)13、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两段选文的大意。(3分)14、对待师长,宋濂“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对待母亲,蒋士铨“坐枕侧不去”,“诵声琅琅然”,“持书诵于侧”。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验,谈谈在做人方面你所得到的启示。(4分)(四)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0~14题。(16分)[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②。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注]
①游:交往,求教。②辞色:言辞和神色。[乙]王羲之常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其信然耶?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①,出沧海②,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③肆恣④,而.又尝自休于此耶?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耶则学固岂可以少哉
况欲深造道德者耶?[注]
①东方:东方(的名胜)。②沧海:这里指东海。③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④肆恣:也作“恣肆”,意思是放纵、任情。⑤精力:竭尽全力。(曾巩《墨池记》节选)9.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4分)(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先达德隆望尊
.(3)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4)羲之之书晚乃善
.1O.下列句子加点词与括号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狐假虎威)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硕果累累)
..C.此为其故迹,其信然耶?——(信以为真) ..D.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强弩之末) ..11.用现代汉语写出[甲]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2分)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译文:12.用“/”给[乙]文中画“~~~~”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耶则学固岂可以少哉13.两段文字都写出了宋濂、王羲之走向成功的过程,请概括出他们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2分)14.根据下列题目要求,回答问题。(4分)(1)请写出两个能表现艰难求学或勤学苦练精神的成语典故。答:A.
:(2)作为一名当代的中学生,你是如何评价古人这种勤学苦练精神的?(五)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5—19题(17分)[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①②③④
[乙]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⑤⑥章。及其稍长,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⑦。自幼所作诗赋文字⑧,下笔已如成人。(选自《欧阳公事迹》)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孤]幼年丧父。③[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④[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⑤[闾里]乡里。⑥[士人家]读书人家。⑦[惟读书是务]即“惟务读书”。务,致力,从事。⑧[文字]文章。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②无从致书以观
...③弗之怠
④家贫无资
..16.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假”字的几种解释,判断哪一种解释最适合“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字。(只需填序号)...(2分)假
①借。 ②宽容。 ③如果,假如。 ④非正式的。17.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余幼/时即嗜学
B.手指/不可屈伸C.欧阳/公四岁而孤
D.多诵古人/篇章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②及其稍长,家无书读。19.简要回答下面问题:(5分)(1)平时我们说话、写文章常引用名人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你认为[甲]段宋濂的事例可以用来印证下面哪一个观点呢?(只需填序号)(2分)A.崇尚科学、消除愚昧,社会才能进步。B.虚心请教、经常复习,有助于巩固知识。C.诚实守信、刻苦学习是成才的重要条件。(2)你怎样看待“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这种做法?请结合[乙]段内容谈谈。(3分)参考答案(一)8.①走:路 ②尝:曾经 ③乃:才 ④及:到,等到9.①因此,人们多(愿意)把书借给我。②吕蒙用军中事物多(为借口)推辞10.借书抄录:奔走求师;鲁肃的言行11.要想学有所成,必须不畏艰辛,虚心求学,刻苦读书;学习的起步晚了,只要坚持不懈,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二)7、①周到 ②热水 ③腰上系着 ④受益8、①寄居的旅店的主人每天给准备两顿饭,从没有鱼肉这样的美味可以享用。②(他的)字本来写得不错了,如果立刻称赞(他的字写得)很好,(我)担心皇帝不再用心练了。9、虚心请教或持之以恒(三)9、序或赠序;记。(共2分,每空1分)10、①抄写②曾经(共2分,每小题1分)11、围绕“勤学苦读,不畏艰难”回答即可。(共2分)12、围绕“望子成材,期望殷切”回答即可。(共2分)13、围绕“第一段选文宋濂回忆自己年少时刻苦求学的经历”和“第二段选文蒋士铨回忆自己年少时得到母亲悉心培育的经历”回答即可。(共3分,内容2分,语言表达1分)14、围绕“尊师勤学”和“孝敬父母,不辜负父母的殷切期望”回答即可。(共4分,启示2分,结合经历和体验谈1分,语言表达1分) (四)9.(1)大
(2)声望,名望
(4)好,完善(答对一个得1分)10.B11.我虽然愚钝,但最终有所收获。(意思表达接近即可,句中“愚”翻译错误扣1分)12.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耶/则学固岂可以少哉(断对两处,一处1分;断三处,两处正确得1分;断四处不得分)13.执著、勤奋。(答对一点得1分)14.(4分,每小题2分)(1)成语典故可选填“程门立雪”“凿壁借光”“头悬梁”“锥刺股”等,写对一个得1分(.2)略。(观点的表达允许多元化,但必须合理有据才能得分)(五)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5—19题(17分)15.①因此
③懈怠,放松
(4分,各1分)16.
(2分)17.
(2分)18.(4分)①抄写完毕,(跑着)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②到了他稍稍长大些,家里没有书可读。要点与评分:扣住基本字词,译句要通顺。每句2分。19.(1)
(2分)(2)(3分)例一:欧阳修母亲在家境贫困的情况下,画荻教子,使孩子不致因贫穷而放弃学习。使儿子体会到即使条件再差,只要不畏艰难、刻苦学习还是可以学好知识的。例二:欧阳修的成才,除了自身的发奋努力之外,与其母亲注意对他的启蒙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可见,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子女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要点与评分:可从母亲的角度说,也可从欧阳修成长的角度说。结合文段说出看法2分,语言表达1分。
范文九:阅读文章,回答问题。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1.对下面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人弟子填其室(塞满,充满)B.四支僵劲不能动(肢体)C.右备容臭(臭味)D.同舍生皆被绮绣(穿)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以与以中有足乐者中的以意思和用相同的一项是( )A.以衾拥覆,久而乃和B.无从致书以观C.以塞忠谏之路也D.以其境过清3.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段讲述了作者年少时求学之艰难和用心之诚恳专一。B.选文第二段中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与第一段行深山巨谷中去求学形成对比。C.选文最后说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是为了进一步勉励马君则更加刻苦向学,实际上也是向更多的年轻人进行告诫。D.本文主旨在劝学,写法上叙议结合,主要采用议论方式,直接表明观点,收到了很好的说理效果。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1)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选文多次提到太学生学习条件优越,其用意是什么?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C2.D3.D4.(1)又苦于没有大师、名人交游,(向他们请教)。(2)我求学时辛勤艰苦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5.业有所精,德有所成,关键在于用心专一。(用原文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回答亦可)
范文十:24、《送东阳马生序》比较练习试题集锦一、【甲】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乙】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弗之怠
四支僵劲不能动
溥幼嗜学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1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2分)无从致书以观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颐既觉.(2)如是者六七始已
2 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余 因 得 遍 观 群 书 4比较【甲】【乙】两文,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4分) 5读了【甲】【乙】两文后,你有什么收获。(3分) 二、【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⑥给以书,遂成大学⑦。【注释】①匡衡:汉朝人。②不逮: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逮,及、到。③大姓:大户人家。④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⑤佣作:做工辛勤劳作。⑥资:借。⑦大学:大学问家。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
..2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门人弟子填其室
或遇其叱咄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C邻舍有烛而不逮
以书映光而读之
D衡乃穿壁引其光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4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写了哪些事例(故事)?(3分)甲文 乙文5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分)三、文言文阅读(共12分)1(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
内容:3 甲乙两文有写作内容和表达感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分)感情:四、【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①,辄以水沃面②;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③,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①昏怠:昏沉困倦②辄:就。沃:浇。这是“洗”的意思。③食不重肉:不多吃肉。 1解释加点的词。(4分)①余幼时即嗜学(
②录毕,走送之(
) ..③益慕圣贤之道(
④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 ...2下边加点词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B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
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肉食者谋之 ..3翻译句子(6分)4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2分)5甲段中写人物读书刻苦的语句是:(2分)6甲文中“人多以书假余”的原因是:受贬”的原因是:
(都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7、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 2 分)4甲乙两都写了天气的寒冷,其写作目的是否相同?为什么?(4分)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六、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一文选段,完成题目。(15分)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2分)A足肤皲裂而不知
B执策而临之
C学而不思则罔
D出淤泥而不染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烨然若神人
B腰白玉之环
D主人日再食
再接再厉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①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②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4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5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
七、 【甲】既加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⑥勉:勤勉,努力。1以下4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若既不出户
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 C俯身倾耳以请
夫以孔子之圣
D益慕圣贤之道
曾益其所不能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或遇其叱咄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若既不出户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八、 【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今诸生学于太学,,,,,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乙】黄生借书说(节选)清?袁枚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作者)授以书而告之曰:“,,,,予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做官)后,俸去书来,落落(堆积)大满,素蟫(书中蠹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同人共用)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撰长书以为贽
....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其借书亦类予
..2甲文中哪一语句的“诸”字与乙文中“归而形诸梦”的“诸”字的意义、用法相同?
这一语句是“”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予幼好书,家贫难致
(2)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4综合与延伸。(1)甲文作者借到书“手录”,乙文作者借不到书“形诸梦”,这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共同心态?两文写作意图的共同点是什么?九、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5题。
【甲】既加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宋濂尝与客饮,帝(明太祖朱元璋)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②礼愈至
③濂具以实对
...2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诚然,卿不朕欺3宋濂对乡之先达持怎样的态度?你怎样评价这种师生关系?(2)假如你是马生或黄生,读到前辈的赠文,你心中会涌起哪些感想?(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4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
甲、乙两段文字分别写了宋濂的什么故事?由此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品质?25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答案】 一、3余/因得/遍观群书。4学习勤奋,他们都是亲自手抄笔录。\不畏艰辛,克服困难,即使手足皲裂,仍不辍学习。 5能围绕“勤奋”、“学习环境”、“学习条件”中的一点谈感触即可。 二、1 ③报酬 ④感到奇怪
2 D3 ②主人被感动了,赞叹他的精神,把书借给他,后来,他就成为大学问家。4甲文:①“余”凭诚信借书苦读。②“余”毕恭毕敬请教老师。乙文:①匡衡凿壁借光读书。②匡衡劳作不求报酬借书。5一个人要在学习上有所成就,就应该:①刻苦勤奋 ②博览群书 ③虚心请教。 三、6引来,得到 询问,请教 书信 醒,睡醒。7以拜师的礼节到颖昌拜程颐为师,师生之间相处十分融洽。 8 ⑴都写到“求师”这一内容;⑵都体现求师诚恳和老师尊重。9不相同。甲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自己学习的刻苦,其目的是为了鼓励马生刻苦努力学习;乙文从侧面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杨时对教师的虔诚、恭敬(或尊重)的态度,表达尊师重的思想。 四、1爱好、特别喜欢\跑\更加\妻子和儿女
2 A3读书的人(贤德的人)应当忧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 4家境贫寒与刻苦读书。5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27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五、1降职远调
妻子和儿女。2读书的人(贤德的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3家境贫寒;刻苦读书。 六、 1 B2 A
9\围绕勤学苦学,览群书,尊师好学,家贫嗜学,乐以忘优等。3七、 1 B2有时 地方区域等 交往 门3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或一天天地)进步,那就会每天退步。4共同之处:①要勤勉好学,②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 八、1朝廷 长信 平和 像
2假诸人而后见也4示例:要求读书学习的迫切心情。劝勉后辈珍惜当下条件,刻苦读书学习。\要点:一是敬佩或感谢;二是决心,不辜负希望。 九、1担心、周到、全,都、好坏
2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3对乡之先达,宋濂毕恭毕敬,“色恭”“礼至”。对师道尊严赞成与否,言之成理即可。 4艰难求学和答皇上问两件事,可以看出他的谦恭和诚实。5示例:甲文:虚心求教才能学有所得。乙文:只有坦诚相待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信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译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