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棋棋谱大全怎么运用联想记忆法

您当前位置:&->&&->&
更新时间:
文件大小:40.6MB
语言要求:简体中文
浏览次数:人浏览
同类热门资料
资料下载地址
(确认已经开启迅雷或电驴)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 词汇量不足会严重制约一个人听、说、读、写各方面的水平。同时,在应对考试时,如果词汇不过关,任何应试技巧都犹如隔靴搔痒,收效甚微。
学单词有很多方法,对于应试者而言,利用词汇书进行短期突破无疑最直接、最有效。但是要想在短期内突破词汇关,考生必须要找到一种科学、 系统、高效的学习方法。
本书旨在围绕六级考试中经常出现的核心词汇考点,通过合理的单词分类、行之有效的&词根+联想&记忆方法和实用有趣的语言点扩充,来帮助考生在短时间内轻松记住六级。
白光盘用户请关注电驴主站一楼评论有下载链接
相关学习资料
友情链接:
&&&& &&&&&&&&&&&&&&&&
学习资料库,由广大资源爱好者通过共享互助而共享各种学习资料,但学习资料库无法保证所共享资料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版权所有 Gzip enabled&>&&>&&>&&>&正文
棋手个人可以通过汇编其棋谱获得著作权
  门诊问题:  棋谱有著作权吗?  门诊专家: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法官 袁博  北京中伦律师事务所律师 舒海  专家观点:  ◇单纯的棋谱,是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实用性方法和技巧。但是,如果他人在记录棋路之余,还配以生动形象的解说、描述,那么整本棋谱就可以构成具有独创性的作品。  ◇将思路、方法、技巧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等同于将生动形象描述思路、方法、技巧的图书也排除出著作权法的保护范围,显然是片面的。  ◇棋手个人可以通过汇编其棋谱获得著作权,使其智力成果获得法律保护;围棋协会这样的组织也可以协助棋手或者与棋手共同开发,将其棋谱加以汇编出版,将其智力成果转化为可以获得法律保护的作品。  近日,据媒体报道,某出版社在国内某知名围棋手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将他人汇编的该围棋手的棋谱出书牟利。此举引发该围棋手的不满。那么,对于比赛中的棋 谱或者与他人对弈的棋谱,围棋手能否主张著作权,他人将棋谱汇编成书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呢?记者采访了上海市第二中级法院法官袁博、北京中伦律师 事务所律师舒海。  棋谱有著作权吗  记者:什么是棋谱,棋谱有著作权吗?  舒海:棋谱,是指用图和文字 记述棋局的基本技术和开局、中局、残局下法的书和图谱,按棋种,可分中国象棋谱、围棋谱、国际象棋谱、五子棋谱等。从定义不难看出,棋谱实为对对弈双方每 一落棋位置的记录,多为对已经发生的比赛回合的“复盘”。例如,典型的象棋棋谱,记录了每个回合双方的出招,如“兵四进一,士5进6”等等。单纯的棋谱没 有著作权,也没有作者;但是配以生动形象的解说、描述的棋谱书籍可以构成具有独创性的作品。  记者:棋手难道不是棋谱的作者吗?  袁博:棋类比赛中的任何一方棋手均无法成为作者。在判断作品的标准中,有一项重要的参考内容就是作品的独创性必须反映出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个人印记。如果 创作意图缺失或不足,即使客观上完成了某种艺术成果,也不能认为构成作品。在棋类比赛中,没有对方选手的互动,单独的一方棋手是无法完成比赛及相关棋谱 的。因为比赛实际上是一场双方的博弈,而这种随机性的博弈会导致没有哪一方可以按照自己事先的“意图”来“创作”某个棋谱。单独的一方由于“创作意图缺失 或不足”,难以认为是其独立完成了比赛以及相关的棋谱。  舒海:棋类比赛及棋谱也不能被认定为双方棋手的合作作品。  对 合作作品而言,必须能反映出合作作者某种共同的创作意图,即合作作者对于共同创作的过程和结果有基本的掌控和大致相同的目标。然而,棋类比赛双方追求的比 赛结果是截然相反的,双方棋手彼此对比赛的进程和结果有着截然相反的目标和追求,根本谈不上创作意义上的一致合作和结果意义上的一致追求。因此,从这一角 度而言,双方棋手同样不应被认为是棋谱的作者。  单纯的棋谱其实不是作品,所以就也谈不上有作者。单纯的棋谱不过是对已经发生的博弈过程 的客观记录,而客观事实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即使从棋谱中可以反映出博弈双方的思想成果,那也属于一种智力层面的规则、方法,而任何实用性的因素,包括操作 方法、技术方案和实用功能都不在著作权法的保护范围之内,这已经成为世界上著作权法的共识。  著作权法发展到今天,单纯的思想不受保护已经人所共知。因此,棋谱中反映的棋路虽然是棋手宝贵的思考成果,但是他人在看到棋谱中记载的某个残局的棋路后,在日后与别人的对弈中也可以走出同样的招数,这本身并不构成对著作权的侵犯,因为这是对“思想”的复制。  棋谱被汇编成书后有无著作权  记者:棋谱不受著作权法保护,那么,是不是记载棋谱的书籍也不受著作权法保护?  袁博:这是一种典型的误区。将思路、方法、技巧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等同于将生动形象描述思路、方法、技巧的图书也排除出著作权法的保护范围,显然是片面 的。例如,在2009年3月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审理的岳德宇与某出版社著作权纠纷案中,原告在其《奇思妙想记单词》《三三速记英语词汇》系列丛书及《全国 公共英语等级考试词汇自然速记王》中收录了部分英语单词的汉字记忆法,如“judge”的记忆法为“大义灭亲的法官,拘捕有罪的 哥哥”,等等。而被告的图书收录的“judge”等193个英语单词的记忆法与前述图书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法院认为,原告关于英语单词记 忆法的表述构成作品,被告的行为构成著作权侵权。不难看出,就英语单词的汉字记忆法本身而言,是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方法、技巧,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使用,但 是,一旦将记录这些方法的文字表达擅自复印、发行,就可能侵犯他人的著作权。  舒海:同样,就单纯的棋谱而言,是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实用 性方法和技巧,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使用这种方法对弈。但是,如果他人在记录棋路之余,还配以生动形象的解说、描述,那么整本棋谱就构成具有独创性的作品。例 如,棋谱如此记录:“红方的小兵试探性地过了河,黑方的马立刻从斜刺里杀了过来,红方赶紧把车从底边调了回来,吓出一身冷汗,黑方迅速观察到了局势的变 化……”。对于这样的棋谱书籍,如果未经作者许可擅自复制发行,仍然构成对他人著作权的侵犯。此外,即使是不含有解说、描述的书籍、图谱,全书仅仅是对各 种比赛棋谱的汇编,但只要作者对内容的编排体现了个性化的选择,则仍然可以构成汇编作品,他人未经许可复制、发行,同样构成著作权侵权。  棋手权益如何保障  记者:棋谱是棋手智力的结晶,如果不受法律保护是不是太不公平了?  舒海:很多文化产业中的优秀智力成果,都面临着保护的困境,然而著作权法遵循“权利法定”原则,智力成果要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必须要合乎“作品”的类型 化。很多智力成果如果没有及时受到法律保护,的确会带来巨大损失,但是,劳动成果受到著作权法保护的前提仍然是作品的符合性判断,而不是无视权利构成分析 的“保护必要至上”,那样只会使得作品独创性的标准和作品类型的规定沦为虚文。有鉴于此,相关法律对此没有予以规定。  袁博:在我国,围 棋协会这样的组织可以协助棋手将其棋谱加以汇编,使其智力结晶获得著作权法保护。国家体育总局官网显示,我国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有研究和制定项 目的发展规划、计划和方针政策;负责和指导所管项目的普及和优秀运动队建设以及后备人才的培养,指导所管运动项目俱乐部的建设与发展,管理所管项目的国家 队;组织所管项目的科研工作,进行器材的研制和开发,组织宣传和出版刊物;负责棋牌文化的挖掘与推广工作的职能。并且,其也负责中国围棋协会、中国象棋协 会、中国国际象棋协会、中国桥牌协会和中国国际跳棋协会的组织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所以,一方面,棋手个人可以通过汇编其棋谱获得著作权,使其智力成果获 得法律保护;另一方面,围棋协会这样的组织也可以协助棋手或者与棋手共同开发,将其棋谱加以汇编出版,将其智力成果转化为可以获得法律保护的作品。  记者:围棋协会和棋手将棋谱共同汇编完成,属于什么性质的作品?  袁博:这将构成合作作品。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合作作品是指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或者自然人与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两个以上的法人、其他组织共同创作的作 品。此外,如果棋手与协会之间存在实质意义的劳动或雇佣关系,而该汇编作品系棋手为完成所在协会的工作任务而产生,则该汇编作品属于职务作品。
免责声明: 本文摘自互联网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进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何从新手到大师?刻意练习!
我的图书馆
如何从新手到大师?刻意练习!
今天要讲的这本书特别棒——《刻意练习》,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本书已经改变了我的世界观、人生观。各位有没有听说过一本名叫《异类》的书?
这本书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1万小时原理。也就是说,一个人做一个专业的练习,如果达到1万小时,则可以成为一个专家,或者至少1万小时,才可以成为一个专家。清华大学校长在一次毕业生典礼致辞中,就提到了1万小时的理论,所以,它的接受度还是蛮高的。
一万小时定律的谬误之处
大家知道,格拉德威尔是一名畅销书作家,畅销书作家有一个习惯:因为要畅销,所以有点夸张。一个东西要流行,被更多人接受,一个简单的办法是把所有的东西讲到简单化,告诉他非黑即白。只有简单化,普通的大众就可以接受。因为我们的头脑当中喜欢简单化,看电影的时候就问:“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因为它迎合了大众的简单式想法,所以他们从学术著作里获得一些灵感,去写有下定论性质的书籍。
格拉德威尔当时在写《异类》的时候,读了《刻意练习》的作者写的报告,所以写了这本书。今天《刻意练习》这本书的作者特别正式地写这本书,是说《异类》中1万小时理论是不对的,不对在哪呢?很多人练习一个事早就超过1万小时了,但是也没有成为大师。不是所有人练习超过1万小时就可以成为一个专家。
看大门的大爷,看大门的时间早超过1万小时了,但是没有成为全世界最好的保安。有的老师讲课也超过1万小时,但是也没有成为最好的老师。
1万小时理论更大的问题,当他说任何事情都需要1万小时的时候,是一个大而化之的概念,很多人都会被吓到,觉得做不到,1万小时太长了。但是学术专家经过研究以后发现,很多事情经过几百小时、几千小时,就绝对可以让你跟别人有很大的差别。所以门槛设在1万小时,会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今天我们来学习真正的刻意练习是怎么样的。
天才真的存在吗?莫扎特们的独到之处。
大家相信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天才存在?很多人我想是相信的。因为人和人的天分不一样,你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很多人会去做看手相啊,基因啊,最好基因就可以测病,可以少走很多弯路,等等。我们这本书的作者专门研究这件事情,找了很多被人们认为是有天分的人来考察,但是发现,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天分这件事。别提前置疑,我们先看看几个事例。
大家都会认为莫扎特是一个天才,莫扎特4岁可以谱曲,6岁可以演出,写了很多曲子,而且有完美音高。
完美音高就是只需要一个音,叮一声就知道是A调,还是B调,C调,听音听得很准,大家觉得一定是天分。实际上作者追踪了莫扎特成长的经历,他之所以成为一个音乐神童,是因为爸爸培养他之前,已经培养了他的姐姐和哥哥,积攒了很多经验,然后全身心培养莫扎特。
4岁的曲子是爸爸替他写的,6岁的曲子是对别人曲子的改编,所以并没有这么神奇。他的成功最大原因是足够勤奋,比别的孩子投入练习要早得多,两三岁就开始学习,所以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音乐家。
至于完美音高这件事更有意思了。原来的人认为能够具备完美音高是天生的,在人群当中大概万分之五,说这是天生的。但是作者找了很多小孩,然后给他们训练,让他们听声音、弹琴,听声音,不断地练,不断地练,书里写大概几百小时,还是几千个小时。
练完以后,60%的其他人都出现了完美音高,60%的孩子都能够听清楚这个音是什么调,剩下40%不是完全听得不着调,而是差一点点。这就证明完美音高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勤奋努力练习可以做到的东西。
说完了莫扎特以后,还有另外一个让人特别崇拜的对象:小提琴的天才,帕特尼尼,小提琴应该是全世界最难学习的乐器,不像钢琴一样有一个个键,完全是靠手的感觉去拉那四个弦来。
帕特尼尼有一次超凡脱俗表演,拉着拉着突然一根弦断了,周围人惊呼弦断了,按理说就应该停了,但是他没有,他就用三根弦接着演出。
然后拉着拉着又断了一根,就剩了两根。按照故事的发展,又断了一根,剩下一根弦,然后他用剩下的一根弦演奏完了曲子,结束以后,大家看到他的左手都是血。
所有人被折服了,说太可怕了,这就是天才,弦断了都没关系。我在家里给儿子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儿子就问:“他这么厉害的人,怎么用这么烂的琴呢?”
实际上,儿子的怀疑是不是没有道理的,作者去研究帕特尼尼的成长历史,研究他为什么一根弦都能够演奏曲子,才发现这不是突然的。
什么是刻意练习?为何又如何发挥作用?
前面讲的这些例子告诉我们,首先不要对天才这件事情有太多的执着,因为当你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天才、天分的时候,就给了自己不努力的理由,觉得自己不是这块料。
你一次性可以记住多少个数字?比如说现在跟你说1478963,你能够记住多少位?普通人一次大概记住7-8位数字就了不起了,使点劲记到11位的手机号码,时间一长,可能就忘记了。你看电视上的《最强大脑》,存不存在一下子记住很多位呢?天生的。
我上次在教育部论坛上见到了《最强大脑》,大家最喜欢的、很帅的北大教授,他说:“有人有这个能力,有人过目不忘,这是脑子受到了重创,一个人受伤以后,很可能后遗症就是过目不忘,看到什么都忘记不了,任何多的数字都可以记住,但这是一种病,患这种病的人没法有逻辑性思维,就算记住所有的东西,但不创造任何的价值,因为无法有效地组织起来。所以很痛苦,除了上电视表演以外,没有别的作用。所以这不属于我们常规人的范畴,他是大脑受了伤。“
一个教授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招募了一个学生,付费让他每周训练一个小时,记数,看看最终能够记住多少个数字。这个孩子一开始十位、十几位就卡住了,没关系,给他工资,慢慢练。
他不断地寻找规律,联想记忆法,等等,用了各种办法以后,最后练了两年时间,每周才一个小时,两年时间也就1百多个小时,1百多个小时以后,这个大学生能够记住别人说的80个数字。80位啊,现在想想都要疯掉了,但是他能够记住80位,不是因为他的大脑跟别人不一样,也不是他比别人更聪明,而是用系统的刻意办法去做到。
当他把这个秘籍公布出来之后,很多人请教他来学习,后来这个记录很快被打破了,一百位、两百位、三百位,更厉害的是,3.1415926??这个世界记录是多少呢?最早是美国人做的,到小数点后5百位,后来印度人打破了,小数点后1万位,我想那个帮他记数的人肯定特别苦恼。后来那1万位又被打破了,现在世界纪录被日本人打破的,小数点后10万位。
在1908年的时候,当时有一场马拉松比赛被称作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比赛,那时候有一个叫海耶斯的人,他不仅夺冠了,还创造了当时的世界纪录,是2小时55分18秒。但是在现在呢,如果你的年龄是18到34岁的男性想要参加波士顿马拉松比赛,那么你的成绩不能够低于3小时5分钟,也就是说,1908年的时候的世界纪录,
在今天才刚刚够获得资格。
我一个同学路一鸣是中央电视台《道德观察》的主持人,他爱好跑马拉松,刚开始是玩的,后来请了专业教练,跟人家练,结果他的成绩都跑进了3小时。
一个完全没有过运动经验的普通人,经过一两年的运动训练以后,竟然可以参加专业的马拉松比赛了。而人类已经早早地超过了当年的世界纪录,这就是人体。
国际跳水联合会曾经禁止过运动员做向后翻腾两周半的动作,因为这个动作曾经把一个人的脖子给翻断了,觉得这个动作太危险了。但是你看现在的奥运会,人的身体会不断地突破自己的极限,人的大脑也是一样。这就是刻意练习的一个重要前提,你要相信,大脑能够被锻炼的。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实验,孩子们分为两组,两组小孩都是数学成绩很差的,然后用同样的方法辅导他们,出的题目、辅导方式都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给其中一组小孩讲一句话:孩子们,你们知道吗?人的大脑像肌肉一样,只要运动,是会长大的。
你们猜结果怎么着?讲了这句话的这组小孩,数学成绩大幅提高,而没有讲这句话的孩子,尽管辅导方法一样,但是成绩远远没有那组来得快,首先得相信自己的大脑可以锻炼的,如果不相信的话,你真的学不会。
后来他们从生理的角度来考察,教授做事还是蛮严谨的,他们去找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群体,就是伦敦的出租车司机,伦敦的出租车司机是一个特殊的人群,因为伦敦的交通特别地复杂,用GPS甚至都没法开,因为层层叠叠的,他们考试的时候给你一个地名,就要报出线路,而且报出好几条线路,笔试,经过严格考试的人才可以成为伦敦的出租车司机。
他们用伦敦出租车司机的大脑来进行大脑扫描,和公交车司机和普通人的大脑进行扫描对比发现,结果发现,所有这些出租车司机的海马体要比普通人长一截。海马体是管空间想象和立体的东西,经过长时间练习以后,海马体比普通人要长。所以,你通过一定的练习,一定会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无论是出租车司机,还是跳水,还是下国际下棋。
如何在工作与生活中应用刻意练习?
为什么很多人在一件事情上的确下了很长时间的工夫,但是还没有成为专家?比如富兰克林,他是一个特别有热情的人,是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遗憾的是,他一直想成为国际象棋的棋手,但是一直没有成功。他觉得自己很聪明,应该没问题。结果在他每次练了这么多国际象棋,但是始终没能成为专业的国际象棋棋手。
为什么不能成为一个专业选手呢?答案是因为他是在享受下国际象棋这件事情,就是他在玩,他每次下象棋都是吃好饭,找一个朋友来,喝着茶、咖啡在玩,而不是练习。这是你在过多地寻找里边的乐趣,而没有刻意地训练。所以下来下去,水平就只比开始高一点点,而没有跨入专业的领域当中。
最贴切的地乒乓球,我刚开始打乒乓球的时候是中学,没事就跟人打比赛,我们打球的目的就是为了玩,打乒乓球就打比赛,还排着队,接波。所以在中学打得不错的,打比赛还得过奖,但不是一个专业选手,因为总是在跟别人练习。
到大学以后,我们西安交通大学还是挺重视体育的,我们有专业的乒乓球选手,我挑战人家,哇,21比0。我觉得自己打得很好,然后发过去一球,对方扣过来就没有了,但是对方发球一接就飞。怎么搞的啊,这帮人这么厉害。后来熟了以后向人家请教,人家说你基本功不行,怎么才能练基本功劳?然后他们把我拉到他们队里边。
就像你们在网上看爱将,日本特别可爱的小女孩,爱将在打乒乓球的时候,她妈妈正手快攻1千个不能断,这是很枯燥,但是很专业的。一定要把正手的弧线球打到1千个都不断,这是一个本事。然后又反手1千个。
不知道你们在奥运会期间有没有看过刘国梁的一个小视频。说刘国梁是怎么训练张继科的。刘国梁训练他的时候,拿一盆乒乓球,然后飞快地扣过去。因为刘国梁本身就打得很好。
所有的人都看到了,张继科在对面使劲地打,一盆子球打完以后,张继科已经喘不过来气了。然后刘国梁说:这节奏还差不多。这才是刻意练习。过两天专门训练反手,这才是刻意练习,通过刻意练习以后,就可以从一个业余的人成为一个专业的人。
因此,富兰克林训练的方法就是我们普通人训练的方法,没办法形成一个有效的心理表征,所有的刻意练习当中,最重要的概念是心理表征。
你们开车的时候,假如开过两三年车以后还需要看油门刹车在哪吗?或者是念下口诀吗?上车开车就走,根本不需要过脑子,这是因为你建立一个心理表征。
最浅显的心理表征,比如人会认识狗,你看到一条狗,想都不用想,就知道这是一条狗。如果是一个刚刚学认识东西的小孩子,他就一定要判断说这个东西是不是狗,尾巴怎么样,耳朵什么样的,要把狗和猫区分开来,要去判断。所以当一个人对这个东西产生即时性反应的时候,根本不需要思维来判断,这时候就形成了心理表征。
比如说我每周需要上台演讲,千人演讲得讲一次,我刚刚结束深圳的千人演讲,才回到酒店。我已经讲了一下午的课。我在演讲方面慢慢形成了心理表征,上台就可以讲,而且不怯场。这个心理表征是慢慢建立起来的。我们有一个会长,要上台致辞5分钟,他对于演讲这件事情没有形成心理表征,要准备很久。
有一个哥们是北京重案支队的中队长,我曾经看到他抓犯人,有一次我们在烧烤摊吃东西,那个人打砸抢,欺负人。周围的群众吓得纷纷躲闪,他说:“你别闹,回家吧”。
那人不行,就要打人。就在我们任何人都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他已经把对方按在地上,将对方的皮带抽出来,把人都已经捆好了,这就是心理表征,他做这个事情是一气呵成的。
因此像莫扎特也好,帕特尼尼也好,国际象棋的大师也好,他们做事的时候根本不是通过自己的记忆第一步该怎么做,第二步该怎么做,是一上来完全就驾轻就熟地把这件事情按照既定的心理表征处理清楚。
有没有人会觉得国际象棋的盲棋的选手会比普通人记性好呢?这些人同时跟一百个人下,根本不看棋盘。然后人家告诉他怎么走的,他回复,他跟1百个人下,还可以赢80%。
这些人根本不是人,对吧?他们的记忆力是不是比我们普通人强很多呢?实际上,他们一定要通过科学的训练才可以。后来把这些下盲棋的选手找来跟小孩子比记性,他们在棋盘上胡乱摆棋,不是按照正常、有规律的下棋方式摆,而是乱摆。结果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他们乱摆这个棋子以后,这些盲棋大师,当年记住这么多棋局的人,他们的记忆力跟小孩子的记忆力没有任何的区别。
说这个案例是什么意思呢?国际象棋的大师,盲棋的棋手,他们为什么一下子能够复盘,很配合下围棋复盘的人,一个个摆回去,因为符合他们心中建立的心理表征,他下多次了,是专业的,不是业余的。
普通人看足球赛和专业人士看足球赛也不一样。普通人看足球赛是看谁帅,而专业人看是看布局,各方面,因为心理表征。所以各行各业要想成为一个高手,最重要的事情是得在这个行业里边,在这件事情上建立属于你的心理表征,你得对这个事极其熟练,熟练到想都不用想就可以出手,这时候就可以成为各行各业的高手。
刻意训练的3F原则
怎么才能够建立这样的心理表征,让自己成为行业里的高手呢?这时候要从富兰克林为什么成不了国际象棋高手说起,因为他是当成玩,没有刻意训练。刻意训练有三F原则。
第一,专注,专注地去做这件事情。
比如说可汗学院的孩子,为什么他们的成绩都挺好的,原因就是他们每次出的十道题,都是只针对这一个知识点的,要想把这个知识点搞明白,就必须要把这十道题做会,这叫专业地针对一个问题来进行训练。像我打乒乓球的时候,今天一下午就练正手指以后攻球,后天就是推打,这样可以快速地提高专业方面的技能,专注。
有一个高尔夫选手,他在球场打球,练习发球。教练走过来:“你在干吗?”他说:“练习”。教练说:“你根本没有练习,心不在焉。”真正的教练一眼可以看出来你有没有专注,有没有认真地调整自己的姿势和动作。
这里边有一个感人的例子,老虎伍兹。老虎伍兹在得了自己的个人全美大满贯高尔夫之后,竟然推翻了自己过去的击球动作,认为自己的击球动作是错的,然后练习新的击球动作,这叫专注力,认真对待。
有时候人们学数学、学物理学不好,是因为某一个点没有认真地攻克它,所以导致一直稀里糊涂,用这种稀里糊涂的方式来学习,没办法学好。必须得针对这个难题,认认真真地思考,认真地去攻克它,才可以做到专注。这是第一步。
第二,反馈。
刻意练习一定要有反馈。最好的办法找一个私人教练,找一个有经验的高手。需要先引进门,然后找厉害的,慢慢变得更强。但是每次需要找一个可以得到帮助的人,这个人的水平比你高,并且专业度,知道怎么专业训练的人。你做事好不好,会告诉你这个动作有什么问题,应该怎么调整。如果没有人的话,拍下来录像也可以,请人来指导,看什么地方便变扭。
我们学演讲的时候,就是用摄像机,然后看到觉得说怎么这么怪,然后找问题,不断地找反馈的东西,尤其是有高手指路,如果真的想成为某一方面的高手,最佳的方法,真的需要去寻找专业的教练,投入时间、精力。
你说我没时间找专业的教练,我没钱,找不到专业教练,怎么做呢?也可以。就想想看,为什么每一个减肥的人都要在家里放一把称,这台称就是给你反馈的东西,你真想减肥,你得看看自己今天瘦了没瘦,如果今天没瘦,明天怎么补回来。这就是记录反馈。
这里有个让我印象特别深的案例。马戏团的小丑最尴尬,上半场的马戏演完了,下半场还没开始,他需要出来转移大家的注意力,大家有的买爆米花了,或者是上厕所了,这时候又没有人作为一个什么讲笑话的大师来指导他,怎么办?
这个哥们直接拿一个秒表上去了,他在繁华的街道上拦住一个路人,就跟别人讲笑话。他就掐表,跟第一个人聊了10秒,第二个人聊了20秒,不断地看时间看可以把时间撑到多长,练到最后,他在曼哈顿这样的街头,可以跟一个人一路聊下去,对方特别愿意听他说话,这样以后,他就自然而然成为了讲笑话聊天的高手。必须要用记录来记录下自己的进步。
高考做题,老师每次都要排名、看成绩,这就是反馈,让我们知道处在什么阶段,需要怎么努力。作为儿童心理学来说,排名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但是要想成绩这件事情上比别人厉害,还是需要知道大概排在什么样的位置,这是我们所说的第二步。
富兰克林虽然没有成为下象棋的高手,但是他成为了其他方面的高手。比如说富兰克林写作是高手。他身边没有一个大文豪来教他,怎么办呢?
他找来一本特别喜欢的杂志,然后把这个杂志里的一篇文章读完以后,就把杂志合起来。合起来以后自己默写一遍,就是把刚刚看完的杂志、文章重新写一遍,重新写完以后再打开杂志对照,看哪一句多了,哪一句少了,然后就研究作者为什么在这里要多,或者是少这一句,这就是不断地给自己找反馈,用这一篇杂志给自己找反馈,然后让自己的写作能力越来越强。
最近金庸告江南,实际上可以看出来这些年轻作家在写金庸致敬。新手刚起步还不会写的时候,学别人的笔锋去写,这是刻意练习的过程。富兰克林都有刻意练习的精神,而下象棋当成了休闲和娱乐,而没有成为高手。
第三,改进。
找到了弱点之后,就要想办法改进它。就想发现你的正手发球没劲,一下午就练正手发球。所以用这样的方法去做刻意练习,任何一个行业都可以成为专家。
比如说学意大利语3百小时,或者5百小时,你足够可以掌握意大利语。刻意练习的过程当中,人有一个发展过程,人不是一上来就能够把刻意练习做得很好。所有要想成为高手的人,都有这么一个阶段。
第一步,产生兴趣。
一开始是跟我们院子里的人打乒乓球,慢慢形成兴趣。一开始是让孩子接触各种各样的事就好了,这是第一步,产生兴趣。
第二步,变得认真。
你觉得这个事应该好好学一下,就像我儿子一开始学跆拳道是觉得好玩,练了以后,考了一个个带,现在每周不练就不行了,这叫变得认真。
第三步:全力投入。
就是你进了专业队,想备战一个比赛,比如说有人上奥数班,认真学习,练跆拳道练到黑道,全力投入。虽然很辛苦,但是很幸福。最后成为一个真正的专业选手。
第四步:开拓创新。
开拓创新属于什么人呢?就是像乔丹这样的人,丁俊晖这样的人,已经是高手了,他可以把这个变得不可思议,可以创造各种各样的新花样。这是一个人从刻意练习,从一个普通人到再到一个高手简单的四个阶段。
刻意练习,对工作与生活的启示
为什么《刻意练习》这本书会让我特别激动呢,是因为它给我带来强烈的想象力,如果你能够把工作视作是一场刻意练习的话,你会希望发现工作有意义、有趣得多。
如果你是一个写PPT的人,觉得工作特别无聊,上班就是给给老板写PPT,那你能不能把PPT的背景变得更漂亮,下次尝试一下,一打开PPT,下面的人先笑起来,慢慢地,你就成为全世界做PPT的顶尖高手。如果做成这样的话,太赚钱了,这是一个非常棒的事业。
如果你是一个推销人员,能不能把自己训练成推销之神?让你每一次的销售都成为挑战自己极限的过程,然后不断地练习。
乔吉拉德的故事还是值得借鉴。他每天出门之前,喜欢躺在床上,但是还得起床上班,所以必须得人为之付出代价,见人就发名片,把车子卖得很好,成为全球巡讲的大师。甚至你是一个警察抓小偷,或者是一个老师讲课,我现在就在尝试着做这样的刻意练习。
大家知道我做刻意练习最重要的方向就是演讲,因为读书会,经常跟书友见面、讲课。我就要求自己每次演讲的时候,都要跟上次有点点不一样。比如说这次讲的时候更好玩一点,讲完以后评估一下,下一次讲的话,会想说这次试试我演讲的亲和力,然后我能不能很轻松地讲完,不要在台上大声疾呼,不要这么使劲,使劲的风格不是我所喜欢的,我想淡淡地讲就可以把人吸引过来。
然后看上台的时候能不能不紧张,心不要跳得这么快,刻意地练习之后,觉得自己的进步非常大。我现在上台之前,几乎没有心跳加速的情况。这样会让人非常开心,甚至和孩子的互动,训练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妈妈,更负责任的爸爸,要学会和孩子互动的方法,然后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是乐趣。
这里有两个让人特别有激励作用的案例,有一个老人家70岁了,跑来找到作者:“根据你的理论,觉得我现在练空手道可以吗?”
他想80岁成为空手道的黑带,这个教练说:“行,试试看吧”。他每天练好几个小时,还跑步。按照这个进展下去,80岁完全可以拿到黑带,不要太早放弃自己。
有一个哥们,36岁,突然想做高尔夫球选手,别人问他:“会打吗?”他说:“还没摸过”。别的体育运动也没玩过,就想成为一个高尔夫球的选手。同样的道理,找私人教练,拿出时间来认真学习,后来这个人在高尔夫的水平大幅度上涨,过几年就可以去参加高尔夫球的专业比赛了。
所以你去看路易明的案例,原来他是身体很弱的普通人,人近中年,快40岁,整天练马拉松,练练练,现在成为了专业选手跑进了3小时以内。只要你下定工夫,就一定可以突破。
我们讲这本书的理念有什么好处希望?让每个人生活得更有希望、更有激情。现在开始想学油画?去学。现在开始想学音乐?去学,想学心理咨询?去学,想学武术?去学,任何时候,只要愿意拿出时间来做刻意练习,完全可以进入专业的领域。
对社会的影响是什么?过去很多人不相信练习,相信天分,导致大量的人庸庸碌碌,现在通过刻意练习来提高自己,我们走在路上,可能都是一个超人,你想想看,可以后空翻几周半的,然后马拉松一跑很快,满街都是超人,会大幅提高人类的水平。
最后一个话题:难道天分真的一点用都没有吗?还有一个人说:为什么自闭症的人数学都这么好呢?难道不证明天分有用吗?自闭症的人为什么数学特别好,他不是遗传了对数字敏感的特征,而是自闭症的人更容易集中注意力。自闭症的特别容易对一个事情认真,一旦沉浸在一个数字里面,沉浸在一个公式里出不来,因为太专注,所以导致大多数自闭症人都会对数字敏感,就是这个道理。
为什么在家里,爸爸是音乐家,儿子也是音乐家,因为提供了最早的基础,因为家里这个氛围,有这个文化传统,所以他们家的孩子从小就可以接触这些东西,爸爸就是专业的,所以他就很容易变成专业选手。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有很多人的爸爸不是音乐家,但是他是音乐家。齐白石、张大千就是仿别人的画,最后成为自成一派的大家,这不就刻意练习吗?
很多人问我演讲、讲课是不是天生的?没有。这全是刻意练习的结果。我刚开始做主持人的时候,我的老师全中国最会开玩笑的人,每次做节目,他都指点说这块不合适,这块应该怎么说。他做节目的时候让我看,然后一起讨论,这是非常严格的刻意练习过程,真的没有人在天生在某些方面是专长的,最重要的是有兴趣。
而且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毅力。孙扬这么有毅力的人还退赛,没有一个东西一定叫毅力。如果有一个东西叫毅力的话,你体内有毅力,你干什么事情都可以。但不是,有的人这件事情表现特别有毅力,有的事情特别没毅力。核心是动机。一个人能够把一件事情保持下去,做很好,核心是因为你有想把它做下去的动机。所以希望自己刻意练习,不断地挑战自己的动机才是重要的事情。这里有几个方法。
新手和大师,隔着真正的练习
第一,给自己规定时间。
比如说每天雷打不动两个小时写作,这就是作家,并且不断地修改、进步。每天雷打不动地练球、健身,打乒乓球,背英语单词,全是大学的时候。所以固定的时间是一个保持动机的方法。
第二,找到一个外在的动因。
比如说为了追求一个女孩,所以让自己瘦下来,大量的男孩一谈恋爱就变胖,因为很多男孩谈恋爱以后,就没办法让自己变得很瘦、很帅了。
第三,建立自己的圈子。
富兰克林为了研究科学、人文,专门有一个圈子。七八个人的圈子,每次见面,都讲自己的新发现。如果讲不出来,慢慢就被人排斥掉,所以,建立这样的圈子,互相进步。
如果想让自己保持持续的进步,我建议你可以给自己建一个小圈子,然后找志同道合的人来学习。
富兰克林这么小的举措,可以保证他做出大成就。我觉得做读书会个人最大的收获:我逼迫自己每周读一本书,而且讲给大家听,读给大家听,差不多要读一本半,才可以筛选出好书。它可以让我把刻意练习变成真正的习惯。所以我现在可以批判地抓住重点,这是读书会为什么能够给大家提供这么多书籍、产品的原因,因为我们在做刻意的练习。
发表评论:
馆藏&87813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象棋开局棋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