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常萍围棋老师招聘的反聘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口碑教授”折射高校职称评聘机制弊端等
下载积分:2800
内容提示:“口碑教授”折射高校职称评聘机制弊端等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2:47:39|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28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口碑教授”折射高校职称评聘机制弊端等
关注微信公众号我校为退休教师常萍举行副教授聘任仪式
信息来源:河南大学
副校长刘志军(左)向常萍老师(右)颁发聘任证书1月7日上午,我校在新闻与传播学院二楼会议室举行聘任仪式,聘请退休教师常萍为河南大学副教授。副校长刘志军出席聘任仪式并讲话,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新闻与传播学院领导班子成员、教师和学生代表参加了聘任仪式。聘任仪式由人事处处长尚富德主持。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严励介绍了常萍老师的情况。常萍出生于日,1983年从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来校任教,为本科生讲授古代文学等课程,于2015年10月退休。常萍坚守讲台三十多年,虽职称仅为讲师,但深受学生喜爱,每次上课教室总是座无虚席,讲课充满了激情和才气,思想价值极高,也吸引了众多校内外人士慕名前来听课,其语录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刘志军向常萍老师颁发了聘任证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马晓静向常萍老师献上了鲜花。常萍发表受聘感言。她对校领导的关注、院领导为此做出的努力以及众多同仁、学生对她的尊重和欣赏表示感谢。她说,学校给她提供了成就教书梦想的舞台,正是河南大学百年老校独有的宽松环境和厚重的人文底蕴,才使她能够坚守梦想,教书育人,才敢、才能、才会自由的驰骋。她认为聘书不仅仅是发给她个人的,希望这只是一个聘书,而不是压力,也希望能不辜负聘书背后的所有含义。新闻与传播学院编辑出版系主任王志刚作为教师代表发言。他说,只要听过常萍老师的课,一定会惊讶于她在课堂之上所迸发的强大力量。正是常老师的执著与坚守,才使得我们可爱的学生们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中享受到了那么一小块净土,也使学生的河南大学生活打上了永恒的“常萍老师”印记。常萍老师用生命去讲课,甘于平淡、执著探索的敬业精神,为河南大学的学生们留下了更多的难忘记忆。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常老师是一面镜子,时时提醒大家回归一个教师的本真。如果我们也能够达到常老师的境界,也能够做到统统放下,可能会有很多牺牲,但收获一定是非常甜美的。教务处副处长刘克辉对常萍老师的教学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常老师将人生的感悟涵盖到教学中去,在授课中不只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以自己的思想引导学生,她把教学当成事业去做,去掉功利,把学生利益放在首位,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在教学中坚持 “先感后思”,对学生的人生必将产生极大的影响。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王文科代表全院教职工生向常萍老师表达了敬意,对校领导、职能部门表示了感谢。他说,常萍老师三十年如一日,在教学一线默默无闻、发光发亮,影响了一代代青年教师和学生,希望 “常萍精神”能够影响新闻与传播学院乃至河南大学的更多教师,今天的聘任仪式,是对河南大学教学一线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希望常萍老师重返讲台后,在教学岗位上继续奉献才华和智慧,学院也将在各方面为常萍老师做好服务。刘志军代表学校向常萍老师表示祝贺并向她为学校发展作出的贡献表示由衷的感谢。他表示,在常萍老师以讲师职称办理了退休手续之后,学校对常萍老师高度关注,经学校研究,决定聘任常萍老师为副教授,继续为本科生授课,这是对常萍老师迟来的认可。这个聘书不仅仅是发给常萍老师个人的,也是发给以常萍老师为代表的、长期以来潜心教学、研究教学并得到师生认可的一线教师的。正是有以常萍老师为代表的这样一批教师的辛勤工作,才支撑了百年河大不断的发展。常萍老师长期以来淡泊名利、潜心教学的人生境界和追求值得我们学习。对常萍老师的聘任,体现了河南大学对教学的高度重视和对辛勤工作在教学一线教师的鼓励和认可,学校也将更多地关注真正投入教学、并得到师生认可的一线教师,给予这些教师应有的荣誉和尊重。他衷心祝愿常萍老师在新的一年健康愉快!聘任仪式结束后,校领导和与会师生与常萍老师合影留念。
上一篇::
下一篇::
文章热词:  
18月11日,鹤壁市委书记范修芳、市委秘书长王......
2201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于8月9日至12......
38月6日至11日,新乡市计算机应用职业教育“双......
47月29日至8月12日,信阳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58月10日,应台湾师范大学东亚文化与汉学研究......
1与会领导嘉宾与演职人员合影主持人林泉和孙...
26月1日至7日,由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军...
36月8日下午,省委第三巡视组专项巡视河南大学...
46月13日-18日,河南省高校“华光”体育活动第...
5日—27日,由ScienceBulletin编辑...大学教师常萍拒《百家讲坛》邀请 被学校返聘为副教授|大学教师常萍拒《百家讲坛》邀请
欢迎光临湖北鄂东地区第一门户网站--鄂东网!!!!
湖北鄂东地区第一门户网站--鄂东网!
当前位置:&>& >
大学教师常萍拒《百家讲坛》邀请 被学校返聘为副教授
&时间: 12:24:44编辑:来源:www.xianzhaiwang.cn
  【大学教师常萍拒《百家讲坛》邀请 被学校返聘为副教授】
  日,河南大学内一场特殊的聘任仪式引发社会关注。退休3个月后,教师常萍被学校返聘为副教授,继续为本科生授课。成为&传奇&的是常萍从不出书、不写论文、不申报职称,甚至&两拒《百家讲坛》邀请&。
  不出书、不写论文、不申报职称的常萍成为&传奇&
  日,河南大学内一场特殊的聘任仪式引发社会关注。退休3个月后,教师常萍被学校返聘为副教授,继续为本科生授课。在此前32年的教学生涯中,常萍的职称一直都只是讲师,河南大学也从未为某一位教授单独举办过聘任仪式。
  上过常萍古代文学课的学生大多会被她震撼:知识渊博、语言精彩且诗意,而她授课时的激情澎湃,专注投入更是鲜有老师可比。
  成为&传奇&的是常萍从不出书、不写论文、不申报职称,甚至&两拒《百家讲坛》邀请&。她的讲课实录被总结成&常萍语录&流传于网络,民间则一直称呼讲师常萍为&口碑教授&。
  &我只希望回归到本然&,&不喜欢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常萍曾如此婉拒媒体的采访。
  学生们则认为这位身有古风,甚至脱节于时代的老师是至纯至真之人,她的&黑白两色世界&唯有教书和读书。只此两事,尚嫌时间不足。
  不出书、不写论文、不申报职称 被称为&三不&老师
  &常老师这件衣服,穿了至少有6年了吧。&1月中旬,学生崔冰心看到身着粗布格子外套的常萍,参加受聘仪式的照片时感慨地说。
  &岂止,至少十几年了,教我时她就常穿这件。&2003级的一位学长回复崔冰心。
  时光似乎不曾流逝,粗布外套,米黄色纸质折扇,分辨不出颜色的老款女士自行车,这些物件陪常萍一起度过了大部分教师岁月。
  让崔冰心铭刻脑海的还有文史学院那间颇有些年头的老教室:砖墙木窗,桌椅斑驳,她在这里听了常萍的第一堂古典文学课。
  &文学是什么?文学是大地通往天空的阶梯,是从苟且的物质世界前往自由的精神世界必不可少的媒介&&&常萍习惯用这句话开始自己的课程。
  她的嗓音极具特色,&像是开了混响,整个教室里回荡着她的&立体声&。&崔冰心这样形容。
  当时,这位&两拒《百家讲坛》&,从不出书、写论文和申报职称的&三不&老师是河南大学风云人物,多数学生未曾上课就以听闻,&但只有当你真正听过她的课后,才会明白即使没有这些事件,凭借深厚的文学底蕴和专业精彩的讲课,她也必定会名扬四海。&常萍的学生们认为。
  常萍讲李白,仿佛她就是李白,激情万丈、潇洒狂放;她讲王维,仿佛她就是王维,宁静淡远、通透旷达;她讲苏轼,她仿佛就是词人苏轼,才华横溢、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学生崔彦玲回忆常萍的古典文学课说。
  学生申冬云则称,艰涩难懂的古代文学课,经过常萍的灵动演绎,整个课堂瞬间变成一个简单明快的诗意道场,让人心旷神怡。
http://www.xianzhaiwang.cn/jiaoyu/189536.html
&&&1&&&&&&&
已有人评论 相关内容阅读
新闻评论(共有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鄂东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鄂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鄂东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鄂东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
12月5日下午,万众瞩目的由够快才畅快vivo X6独家冠名的尖叫2016爱奇艺之夜在北京如期举行。活动当晚,群星璀璨,白百何、胡歌、霍建华、赵...
昨天,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同时拉开艺考大幕。今年艺考,三校迎来8.7万考生,表演、播音等专业均为百里挑一,热度不减...学校特聘的温情反衬职称评聘的冰冷_观点库_观点中国
当前位置:
学校特聘的温情反衬职称评聘的冰冷
中国网时事评论员<st1:chsdate w:st="on" isrocdate="False" islunardate="False" day="7" month="1" year="日,一场特殊的仪式在举行。专门举行一场如此高规格的聘任仪式,只是为了聘任一个副教授。这样的情况在河南大学从未有过。受聘老师名叫常萍,据了解,常老师不写论文、不评职称,但是她的课常常爆满。在常老师以讲师职称办理了退休手续之后,经学校研究,决定聘任常萍老师为副教授。(《人民日报》新媒体<st1:chsdate w:st="on" isrocdate="False" islunardate="False" day="13" month="1" year="日)大学老师,不发论文不出书,只守着三寸讲台认认真真讲课,并且以这样状态保持到退休,这样的大学老师着实少见。常萍自己说,讲师与教授之间的收入差多少,自己现在也不知道。她认为,发论文出书评职称非常没意思。应该说,在常萍身上,流露着一名大学老师最朴素的教书情怀。她不再乎职称与收入,只在乎自己的课堂质量。她是一名教书之人,但未必就不是学术中人。在大学里,我相信学术做的好的未必有学生粉丝,但是学术做的不好的一定会被学生讨厌。屠呦呦不是院士却得了诺贝尔奖,陈寅恪先生没有任何学历和文凭却可以成为“教授的教授”与“四大国学导师之首”。因此,常萍虽然没有论文和专著,但其学术水平未必比其他人低。也正基于此,才有了“趋车几百里路来听课”、“许多研究生也来听课”的盛景。面对退休时寒碜可怜的讲师职称,学校表现出了温情的一面——特聘其为副教授,继续为本科生上课。应该说,学校这样的做法,虽然有些越界逾规之嫌,但也体现出了对这位“网红”讲师的关照,有很强的人文色彩。但是,既然是“特聘”,就仍然说明当下的大学职称评聘制度更加注重形式上的假大空。学校越是温情,制度就越是冰冷。发论文出书然后评职称,就是大学老师这一职业的终极目标,这很容易造成两个方面的恶果:一是,评聘职称工作很容易出乱子,徇私舞弊者、权力寻租、学术造假者,举不胜举;二是,一旦晋上高级职称,等退休、不上讲台、直接在外面跑来跑去做兼职赚钱,就成为了许多大学教授的工作常态,高级职称的大学老师离一线学生尤其是本科生越来越远。为了逼迫教授上讲台,教育部还曾专门发文制定制度,要求所有的教授必须上讲台;如果是副教授不上讲台,就不能评教授。“教授”两字,从字面上理解,是教给学生知识,是授以学生道理。说白了,教授就必须要教学。职称不是大学老师的归宿,越应该是教授,越应该离学生越近。虽然说,如何改变死板僵化的职称评聘制度以及过度依赖职称进行的评价体系,长期以来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教育部门还是各所高校,都更应该侧重教学,侧重于那些和学生走得更近的老师。至于职称,还是少在上面绑架利益为好。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33_143233.html
本站原创,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观点中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怎样看待常萍老师的反聘
&科学网赵美娣老师的博文《退休女讲师被隆重聘为副教授》,讲河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返聘常萍老师的事儿。精选后,评点不少。正反都有。我对其中的几条作了评论,意有未尽,自己写博文说几句吧。
先说常老师的讲课。我与常老师是认识的。她是79级山东大学毕业分配到河南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工作的。时在1983年。那时的重点大学毕业生,从数量来说,比现在的博士还少,所以重点大学毕业生如果学业尚可,到地方大学工作是没问题的。我在1982年考入河南大学,师从华钟彦教授学习先秦文学。当时研究生是社会的宠儿,在教研室里地位“高于助教、低于讲师”(白本松教授语,白老师是文革前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曾长期担任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那一届河南大学中文系全系只招了我一个研究生,真是天之娇子。平常眼高于顶,常萍老师又比我低一届,自然看不到眼里。但她为人低调,在教研室话不多,讲课又不错,所以对她印象还可以。2004年,我被母校聘为省级特聘教授,连续几年在中文系的古代文学教研室教课。同教研室的牛人有王立群兄,但他也不惹我,因为自读研起,我就是学校里的刺儿头,平时牛哄哄的,校长也让我几分(绝非夸张,校友都知道,现在的人难以理解),常老师更不在话下。不过,这次见常老师,我却没有了读研时的牛气,因为她课讲得好,一个女老师,如此卖力地站讲台,真是不易,甚至可以说值得敬佩。她到新闻传播学院,也是得其所哉。如果在中文系的古代文学教研室,大家争着发文章,她显得不合时宜。到新闻传播学院,上的是基础课,同学们喜欢,能够学进去,就是上上签。现在各大学基础课,有多少课能让同学们听进去的?
&&再说常老师的科研。“科研”,“科学研究”之谓也。这个词儿现在挺时髦,但用在文科上,往往不得当。象我的研究,叫科研也便罢了,如谎狗之类的那种狗屁文章,既不能推进学术丝毫,又无任何艺术价值,叫“研究”已属不当,再加“科学”,不让人笑掉大牙?常老师不写这种文章,评不上副教授。这是体制使然,没人难为她。那几年,我曾私下问过教研室主任白本松老师,看法和我类似。我是好事的。自己暗想,常老师没写文章的原因之一,是无高手指点,她自己又不肯随俗、凑合。我替她策划几篇文章,依她的智力和勤奋,写出能几篇评副教授的文章应无问题。向白老师提起时,他婉转地向我表示,虽是好意,但有干涉人家生活方式之嫌。最终作罢。
&&以上写了我对常老师的一点粗浅认识。我与她在一个单位待过,又认真想过她的工作与生活取向,所以自觉比一般网友随手写的评论还是有内容的。顺便说一下,常老师才五十多岁,依她的身体与精神状态,退休不干活,难道不是社会的损失?她的返聘,我估计是新闻传播学院在推动,既为学生着想,也是常老师的人缘好。依我看,学校在这件事上并无任何作秀之意。
【附言】常老师的事迹,过去几年媒体屡有报道。议论的人也不多。现在河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以副教授的资格返聘她,却引出一些反面评论。事实如此,还望诸友明鉴。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活老师招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