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的三视图画法的记忆口诀中的左视图的画法怎么画它的左视图

【图文】机械制图课程--三视图的画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机械制图课程--三视图的画法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804.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三视图的画法
查看: 741|回复: 1
该用户从未签到
本知识准备包含了以下三部分的内容:三视图的形成、投影关系、作图步骤。& && && &&&◆ 三视图的形成
& && && && &
一、视图的定义& && &
& && & 在行业中,通常把互相平行的投射线看作人的视线,而把零件在投影面上的投影称为视图。
 & && && && &&&
& && & 在正投影中,一般一个视图不能完整地表达零件的形状和大小 ,也不能区分不同的零件。如下图中三个不同的零件在同一投影面上的视图完全相同。因此,要反映零件的完整形状和大小,必须有几个不同投影方向得到的视图。& &
& && &&&二、三投影体系
& && && && && &
& && && && &&& 在工程图样中通常采用与零件的长、宽、高相对应的三个互相垂直的投影面,分别是:
& && && && &&&
& && && && &&&正立投影面--直立在观察者正对面的投影面,简称正面,用V表示;
& && && && &&&水平投影面--水平位置的投影面,简称水平面,用H表示;
& && && && &&&侧立投影面--右侧的投影面,简称侧面,用W表示。& && & 三、三视图的形成 GB/T规定:零件的图形按正投影绘制,并采用第一角投影法。 如下图所示,将零件置于第一分角内,并使其处于观察者与投影面之间分别向V、H、W面正投影,可分别得到该零件的三个投影:
& && &&& 由前向后投影,在正面上所得视图称为主视图;
& && &&& 由上向下投影,在水平面上所得视图称为俯视图;
& && &&& 由左向右投影,在侧面上所得视图称为左视图。
 为方便绘图与读图,三面视图应画在同一张图纸上,可将三投影面展开。正面V保持不动,水平面H绕OX轴向下旋转90°,侧面W绕OZ轴向右旋转90°,使三面共面,展开过程如下图所示:
 在投影面展开时,OY轴一分为二,在H面上的标记为OYH,在W面上的标记为OYW。展开后得到如右图所示的投影图。
& && &&& 画图时,通常省去投影面的边框和投影轴。在同一张图纸内按图示那样配置视图时,一律不注明视图的名称。
& && &◆ 三视图的投影关系一、位置关系 以主视图为准,俯视图在主视图的正下方,左视图在主视图的正右方。画零件的三视图时,必须按以上的投影关系配置,主、俯、左三个视图之间必须互相对齐,不能错位。 二、尺寸关系
& && && && &
 由右图可见,主视图反映了零件的长度和高度,俯视图反映了长度和宽度,左视图反映了宽度和高度,且每两个视图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由此,可得到三个视图之间的如下投影关系:
1.主、俯视图都反映零件的长度--长对正;
2.主、左视图都反映零件的高度--高平齐;
3.俯、左视图都反映零件的宽度--宽相等。三、方位关系& && &&& 零件具有左右、上下、前后六个方位。其中:& && &&&
& && &&&主视图反映上、下和左、右的相对位置关系,前后则重迭;& && &&&
& && &&&俯视图反映前、后和左、右的相对位置关系,上下则重迭;& && &&&
& && &&&左视图反映前、后和上、下的相对位置关系,左右则重迭。
 从上可知,以主视图为准,俯、左视图中靠近主视图一侧均表示零件后面,远离主视图一侧均表示零件的前面。◆ 三视图的作图步骤一、初学者在画三视图时,应先把零件放在零件正放在三个投影面组成的投影箱(也可借助于黑板、地板、侧墙)内,如右图所示。& && &&&二、画三视图的步骤:
& && && && &&&
确定各视图位置,作基准线(如对称线、轮廓线等);
画出底稿,一般从主视图画起;
过主视图引垂直线和水平线,根据宽度尺寸,完成俯、左视图,借助分规或45°辅助线实现;
检查底稿,描粗加深图线,完成三视图。
TA的每日心情奋斗 09:49签到天数: 88 天[LV.6]常住居民II
基础的知识,楼主讲解的非常到位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杰呈科技&&Powered by Discuz! X3.2&&>> >> >>第61讲:6.2.3 三视图绘制步骤
【】【】【】
看不了这样解决:
1.黑屏状态请换默认浏览器IE打开;
2.无同步课件,请安装插件
3.视频无缓冲,请修复WMP
《机械制图》视频教程在线学习HTML&
第61讲:6.2.3 三视图绘制步骤
《机械制图》视频教程介绍
01.02.03.04.
课程性质及内容简介
      1、课程性质
《机械制图》是工程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是工程技术界通用的一门特殊语言。
本课程主要研究物体空间结构的表达方法,通过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掌握其原理、方法和技能,进而直接指导以机械制造为主的社会生产。
设立本门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熟悉工程图样有关的国家标准,了解各种机械的制造工艺过程。
它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绘制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以及应用尺规绘图、徒手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技能,并对一般工程图样能够进行读图分析,确定机械的结构、大小和技术要求,从而初步具有工程师的基本素质。
     2、内容简介
课程包括制图技术、正投影方法、机械图样和计算机绘图四个部分。
制图技术主要介绍绘制平面图样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国家标准有关工程图样的基本规定,使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熟练画出任意位置的直线和圆弧,掌握用圆弧和直线构成的几何图形的作图方法,做到作图准确,图线分明,字体工整,图面整洁美观。会标注平面图形的尺寸,会分析图形和尺寸的关系,从而初步掌握绘制平面图形的方法。
正投影方法是制图基础,是学习用平面来表达空间的思维方法,用投影的基本理论来研究三维空间的点,直线、平面等抽象的几何要素的相互关系,用三视图来完整表达几何体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应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对几何体进行构造――画图;对三视图进行分析――读图;并能在三视图上正确、完整、合理的标注尺寸,确定其结构大小。通过学习中的设计实践,初步掌握实际表达物体的四种视图,即基本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斜视图;三种剖视图,即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两种断面图,即重合断面、移出断面的画法和其他规定画法。让学生做到用平面图形表示产品结构时,做到视图选择恰当,位置配置清晰,投影表示简洁,尺寸齐全合理。培养学员的工程师的基本素质。
机械图样主要包括标准件、常用件、典型结构(螺纹)、零件图和装配图等内容,阅读机械图样的技能是本课程的最主要内容之一,根据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按照形体分析等方法进行读图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
计算机绘图不同于手工仪器绘制的图样,强调精确的高效的绘制平面图形,绘制一般零件图和装配图,它们所具有的图线,符号,文字都是学员要会处理的内容,对任意曲线等也应该能够处理。
教材及参考资料
《现代机械制图》.祖业发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第2次印刷
《现代机械制图习题集》.祖业发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第2次印刷
参考教材:
1、《机械制图(第四版)》.刘朝儒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年
2、《图学应用教程》.陆国栋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
3、《机械制图》.焦永和.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5
4、《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冯开平等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
5、《机械制图》.钱可强主编.高教出版社.2003年5月
绪论§0.1 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0.2 课程的内容和要求§0.3 课程的学习方法第一章 机械制图基本知识§1.1 《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中的部分规定1.1.1 比例1.1.2 字体1.1.3 线型1.1.4 尺寸注法1.1.5 图纸幅面及格式(自学)1.1.6 技术制图标题栏(自学)1.1.7 技术制图明细栏(自学)1.1.8 剖面符号(自学)§1.2 计算机绘图的有关规则(自学)1.2.1 图线(自学)1.2.2 字体(自学)1.2.3 线型与图层的编码(自学)第二章 尺规绘图§2.1 绘图工具及仪器的使用方法2.1.1 绘图铅笔2.1.2 图版、丁字尺、三角板2.1.3 绘图仪器§2.2 几何作图2.2.1 圆周等分和正多边形2.2.2 椭圆画法2.2.3 锥度与斜度2.2.4 圆弧连接的画法2.2.5 圆的渐开线画法(自学)§2.3 平面图形的画法及尺寸标注2.3.1 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2.3.2 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2.3.3 平面图形的画图步骤2.3.4 平面图形的尺寸标注第三章 投影法的基本知识§3.1 投影法的建立及其分类3.1.1 投影法的建立3.1.2 投影法的分类§3.2 正投影法的基本特性3.2.1 直线3.2.2 平面第四章 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4.1 点的投影4.1.1 直角三投影面体系4.1.2 点的三面投影规律4.1.3 三面投影与直角坐标4.1.4 点的轴测投影4.1.5 两点相对位置的确定4.1.6 重影点及可见性§4.2 直线的投影4.2.1 直线的投影图4.2.2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征4.2.3 直线上的点4.2.4 二直线的相对位置4.2.5 直角的投影§4.3 平面的投影4.3.1 平面的表示法4.3.2 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征4.3.3 平面内的点和直线4.3.4 平面和直线关系第五章 基本立体及其表面交线§5.1 基本立体5.1.1 平面立体5.1.2 圆柱体5.1.3 圆锥体5.1.4 球面体5.1.5 环面体5.1.6 回转体§5.2 截交线5.2.1 基本概念5.2.2 平面立体截交线5.2.3 圆柱体截交线5.2.4 圆锥体截交线5.2.5 球面截交线5.2.6 回转面截交线§5.3 相贯线5.3.1 基本概念5.3.2 两圆柱相贯5.3.3 圆柱与圆锥相贯5.3.4 圆柱与球面相贯5.3.5 圆锥与球面相贯5.3.6 求相贯线的方法第六章 组合体§6.1 组合体的组成分析6.1.1 组合体的定义6.1.2 组成方式6.1.3 相邻表面的关系§6.2 组合体三视图及绘制6.2.1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6.2.2 三视图投影规律6.2.3 三视图绘制步骤§6.3 组合体三视图的尺寸标注6.3.1 尺寸标注基本要求6.3.2 基本立体的尺寸标注6.3.3 组合体尺寸标注方法§6.4 读三视图6.4.1 概述6.4.2 读图要点6.4.3 用形体分析法读三视图6.4.4 用线面分析法读三视图第七章 轴测投影§7.1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7.1.1 轴测图的形成7.1.2 轴测图的基本参数7.1.3 轴测投影的性质§7.2 正等测轴测图画法7.2.1 正等测轴测图的参数7.2.2 平面立体的正等测7.2.3 回转体的正等测7.2.4 组合体的正等测§7.3 斜二测7.3.1 轴间角和伸缩系数7.3.2 斜二测的画法7.3.3 斜二测的适用情形第八章 物体的表达方法§8.1 视图8.1.1 基本视图8.1.2 向视图8.1.3 局部视图8.1.4 斜视图§8.2 剖视8.2.1 基本概念8.2.2 全剖视图8.2.3 半剖视图8.2.4 局部剖视图8.2.5 投影垂直面剖切产生的剖视图8.2.6 几个平行剖切面产生的剖视图8.2.7 几个相交剖切面产生的剖视图§8.3 断面8.3.1 基本概念8.3.2 重合断面8.3.3 移出断面§8.4 其他表达方法8.4.1 局部放大图8.4.2 规定画法§8.5 图示原则§8.6 第三角投影法简介8.6.1 第三角投影(自学)8.6.2 第三角投影法与第一角投影法的比较(自学)8.6.3 两种投影法的识别符号(自学)第九章 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标注§9.1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和标注9.1.1 互换性9.1.2 尺寸公差概念9.1.3 配合概念9.1.4 尺寸公差与配合的标注§9.2 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的标注9.2.1 形位公差的概念9.2.2 形位公差的代号及含义9.2.3 形位公差的标注9.2.4 形位公差标注中数值及有关符号的说明第十章 标准件§10.1 螺纹10.1.1 螺纹参数10.1.2 外螺纹画法10.1.3 内螺纹画法10.1.4 螺纹标记10.1.5 螺纹旋合§10.2 螺纹连接画法10.2.1 螺纹连接件10.2.2 螺栓连接10.2.3 螺柱连接10.2.4 螺钉连接§10.3 销连接10.3.1 圆柱销10.3.2 圆锥销10.3.3 开口销§10.4 键联结10.4.1 键联结的结构和类型10.4.2 键联结的参数确定10.4.3 键联结的画法和标注第十一章 零件图§11.1 零件图概述11.1.1 零件图的作用11.1.2 零件图的内容§11.2 零件的结构分析11.2.1 零件的结构分析方法11.2.2 零件的铸造结构11.2.3 零件加工工艺结构§11.3 零件表达方案的选择11.3.1 零件主视图的选择11.3.2 其他视图的选择11.3.3 典型零件的分析§11.4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11.4.1 零件图上尺寸标注的要求11.4.2 尺寸基准的选择11.4.3 尺寸标注的形式11.4.4 合理标注尺寸的原则11.4.5 常见结构要素的尺寸注法§11.5 表面结构表示法11.5.1 表面结构表示法11.5.2 表面结构符号的画法及含义11.5.3 表面结构评定参数与术语11.5.4 表面结构参数选用11.5.5 表面结构在工程图样中的标注§11.6 零件图的阅读11.6.1 基本要求11.6.2 读零件图步骤§11.7 零件测绘11.7.1 画零件草图的要求(自学)11.7.2 零件测绘步骤(自学)11.7.3 画零件工作图(自学)11.7.4 螺纹和圆柱齿轮的测绘(自学)11.7.5 测绘注意事项(自学)第十二章 齿轮、弹簧§12.1 圆柱齿轮12.1.1 圆柱齿轮12.1.2 轮齿参数12.1.3 齿轮画法§12.2 弹簧12.2.1 圆柱螺旋弹簧的种类12.2.2 圆柱螺旋弹簧参数12.2.3 圆柱螺旋弹簧的规定画法第十三章 计算机绘图§13.1 AutoCAD基本知识13.1.1 进入AutoCAD13.1.2 AutoCAD绘图界面简介§13.2 AutoCAD绘图环境设置13.2.1 图幅设置13.2.2 图层设置13.2.3 模板图的存储§13.3 二维绘图13.3.1 直线绘制13.3.2 圆的绘制13.3.3 多段线的绘制13.3.4 圆弧的绘制13.3.5 椭圆的绘制13.3.6 样条曲线的绘制13.3.7 正多边形的绘制13.3.8 图案填充§13.4 图形编辑13.4.1 图形的擦除13.4.2 图线的切断13.4.3 图线的修剪13.4.4 图线的延伸13.4.5 图形倒圆角13.4.6 图形倒角13.4.7 图形的映射13.4.8 图形的阵列13.4.9 图形的复制13.4.10 图形的偏移13.4.11 图形的旋转13.4.12 图形的平移13.4.13 命令取消和恢复13.4.14 对象属性编辑§13.5 文本注写13.5.1 文本样式设置13.5.2 文本的注写13.5.3 特殊字符的注写13.5.4 文本的编辑§13.6 尺寸标注13.6.1 尺寸式样设置13.6.2 线性尺寸标注13.6.3 径向尺寸标注13.6.4 角度尺寸标注13.6.5 引出标注13.6.6 尺寸标注的编辑§13.7 零件图绘制步骤§13.8 立体的生成13.8.1 基本立体生成13.8.2 实体的布尔运算13.8.3 三维实体的编辑13.8.4 立体的造型第十四章 装配图§14.1 装配图概述14.1.1 装配图的作用14.1.2 装配图的内容§14.2 装配图的表达方法14.2.1 规定画法14.2.2 特殊画法14.2.3 简化画法§14.3 滚动轴承14.3.1 滚动轴承的构造和种类14.3.2 滚动轴承的代号和标记14.3.3 滚动轴承的画法§14.4 常见装配结构14.4.1 接触面与配合面的结构14.4.2 螺纹连接的合理结构14.4.3 轴上零件的装配结构§14.5 装配图中的尺寸标注14.5.1 性能尺寸14.5.2 装配尺寸14.5.3 外形尺寸14.5.4 安装尺寸14.5.5 其他重要尺寸§14.6 零部件序号和明细栏14.6.1 编零件序号的方法14.6.2 序号标注中的一些规定14.6.3 明细栏§14.7 装配图的绘制14.7.1 了解部件的工作原理14.7.2 装配图的表达方案14.7.3 画装配图的步骤§14.8 读装配图14.8.1 读装配图的要求14.8.2 读装配图的步骤§14.9 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14.9.1 拆画零件图的要求14.9.2 零件尺寸处理14.9.3 拆画零件图的方法 
网友针对《机械制图》视频教程的评论、留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视图画法规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