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大面积雾霾现象().这篇文章值得反思

[最近几年]为什么感觉雾霾是近几年突然爆发了?_最近几年-牛宝宝文章网
[最近几年]为什么感觉雾霾是近几年突然爆发了? 最近几年
[最近几年]为什么感觉雾霾是近几年突然爆发了?我家住安徽,去年听说PM2.5飞入时候以为只是北京上海的问题,而且家在小镇上,绿化很充足。这两天忽然就看到安徽雾霾橙色警报了,我家这边也是迅速进入了“寂静岭”模式。凡事有个契机,这两年到底是发生了什么导致雾霾异军突起的呢?下面就看看www.niubb.net小编为您搜集整理的参考答案吧。网友唐文韬对[最近几年]为什么感觉雾霾是近几年突然爆发了?给出的答复:1. 大气污染情况正在逐渐改善以跟雾霾天气直接相关的悬浮颗粒为例,我国从2003年开始检测PM10,世界银行2012年统计的南方城市和北方城市PM10浓度。2003年之前,环保总局统计了总悬浮颗粒物(TSP)浓度,很多研究提出了PM10-TSP之间的转换因子,MIT全球变化科学与政策联合项目2011年在HealthDamages from Air Pollution in China报告中选择了其中最小值0.5和最大值0.65分别计算,结果如下其他的污染物中,二氧化硫近十几年基本维持动态平衡,近几年小幅下降,氮氧化物此前一直上升,近两年基本稳定,且按照环保部的统计也是小幅下降。2. PM2.5一直都很高且在降低PM2.5 此前国内只有少数研究检测过,虽然跟PM10不是严格的线性关系,但是基本呈正相关,一般认为PM2.5占PM10的50-80%。F. Wai et al.(1999) Ambient Concentrations and Elemental Compositions of PM10 and PM2.5 in Four Chinese Cities 研究了广州、武汉、兰州、重庆的情况(Fine PM 即 PM2.5),下图着重地方一为几何平均数,一为代数平均数,明显高于现在的浓度。K. He et al (200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M2.5 in Beijing, China. 研究了1999年9月至2000年9月清华校园和车公庄两个监测点的PM2.5情况,年平均值分别为115和127 ug/m3。Wang Y. et al.(2005) The ion chemistry and the source of PM2.5 aerosol in Beijing. 报导了年北京PM2.5年平均浓度甚至高达154.3 ug/m3。作为参考,轰轰烈烈的2013年,北京PM2.5年平均值是89ug/m3。PM2.5或者说悬浮颗粒是雾霾天气的重要成因,但不是决定因素,气候状况和地面状况(如高层建筑)会大大影响其发生3. 雾霾很早就有目前关于雾霾天气的统计资料是基于能见度的。D. Chang et al.(2009) Visibility trends in six megacities in China . 研究了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以及西安能见度的变化,图中实心点是能见度平均值,空心点是dry extinction coefficients(扣除相对湿度影响的消光系数),实心三角能见度大于19千米的天数,空心三角是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天数。其中北京、成都、广州、上海的平均能见度从八十年代开始略有降低但变化已经不大,成都、广州、上海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天数上升明显,北京则维持在180天左右,而能见度大于19千米的天数几乎为零。X. Y. Zhang et al.(2012) Atmospheric aerosol compositions in China. 统计了全国自1960年开始每五年平均能见度的变化,能见度整体趋势是下降的,但是大部分城市自80年代开始能见度已经很低且变化不大,这与D. Chang et al.(2009) 的观测大致相符。J. Quan et al.(2011) Fog and haze in North China Plain. 统计了华北平原十六个观测点1954年至2009年的雾霾天气频发次数,在这里能见度小于等于5千米且相对湿度小于95%定义为霾,而能见度小于等于2千米且相对湿度大于等于95%的定义为雾。其中八个城市观测点为北京、石家庄、济南、保定、廊坊、潍坊、邢台、塘沽,图中红色为“雾”天气,黑色为“霾”天气。北京、石家庄、保定、邢台、济南都是在八九十年代霾的频发天数达到峰值,后呈现下降趋势。这与上面两个研究的结果看似矛盾,其实是统计范围的不同,上面两个研究只分别统计了能见度小于10千米和能见度小于5千米的天数。所以虽然平均能见度下降了,但是极端天气频发天数也下降了。做为对比,201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布的统计是全国平均霾日数为35.9天,比上年增加18.3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中东部地区雾和霾天气多发,华北中南部至江南北部的大部分地区雾和霾日数范围为50~100天,部分地区超过100天。就频发天数而言,京津冀等地在2000年的基础上有所上升,但是并未高于八九十年代的峰值。但是霾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则是大大超过。4. 回到题主的问题,PM2.5是因为雾霾的原因被炒热的,其实一直很高。而雾霾也是很早就存在,这两年会突然觉得“爆发”是因为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超过以往,且通过微博等媒介迅速扩散。另外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出现转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后,会更关注现实和未来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对高环境质量的需求,我想这也是雾霾受到这么多关注的一个重要因素。网友cOMMANDO对[最近几年]为什么感觉雾霾是近几年突然爆发了?给出的答复:我最近十几年一直在北京,所以仅能谈谈北京的情况,我的感觉是:雾霾最近几年没有突然爆发,只是我们知道了 “雾霾” 这个现象。从2011年左右开始,美国大使馆持续播报 PM2.5 的行为终于引发了社会关注,加之政府终于承认了 “雾霾” 一词,导致我们对雾霾更加关注了。在03年以前,北京并没有雾霾(对不起这儿我可能说错了,事实上03年之前我也不记得是否有雾霾了),主要狠辣的是春天刮大风。大风带着内蒙古的沙尘涌过来,天昏地暗飞沙走石。每年春天总有那么一两周北京街头就和《碟中谍4》里沙尘暴的迪拜街头一样。有当年先锋纪录片为证:北京的风很大 (豆瓣)03-08年,雾霾特别严重,但没人知道这玩意儿叫 “雾霾” ,只是觉得总见不到晴天。我记得严重的时候一年都难见几次蓝天,天总是灰灰的。有时候站在街上抬头看,10层以上的楼层都看不到。出去玩儿鼻子马上畅通,回到北京出了航站楼2分钟鼻子就开始堵――好在1小时之后就习以为常了。但当时也没多想,觉得就只是简单的 “大城市空气不好” 而已。虽然谁都知道雾都伦敦,但是根本想不到身边的污染能达到这种程度。直到08年前,北京申办奥运,一些官方报导中才羞答答地提到有空气污染问题,但仍然是丧事喜办的路子,只说搬出了多少工厂空气变好了,不提之前空气有多差。08年的时候洋人运动员跑到我国,因为怕空气污染戴了口罩,被我国政府连带爱国青年一顿猛骂,直斥其居心叵测。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群众虽然没有痛斥,但心里想的是洋人真多事儿,怕死怕到这种程度。有当年为证:北京环保局回应国外运动员欲戴口罩参加奥运会(我特别喜欢这个新闻后面的投票,选项设置充满智慧,以及要是有闲心的话,推荐把这篇新闻后面的评论作为扩展阅读,非常生猛。)美国运动员戴口罩侮辱了谁?(原创首发)--强国社区--人民网北京环保官员:口罩只能给外国运动员行囊增重美戴口罩来京运动员向中国人民致歉现在回头看看这些报导,再想想国际友人看到这些报导后会怎么看待我们,我们是个什么国际形象,就觉得十分丢脸……我并不确定美国大使馆是从何时开始实时播报pm2.5指数的,大概是2011年?最早播报的时候大家都不太在乎,还带着点儿糙不怕死的感觉,但播报超过半年之后,人们逐渐认可了pm2.5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另外,政府在此事上的表现十分下等。最早指责美国人干涉内政,然后耻笑美国人怕死、然后是说pm2.5不重要啦pm10才关键、然后沉默、最后才承认pm2.5对环境影响很大――而在此之前,政府一直试图用 “蓝天数量” 这个糙到无边的评判标准说服我们北京的环境很不错。有当年各种报导为证:关于指责“某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干涉内政”:天涯专题:PM2.5,美国干涉中国内政的又一根大棒?美国人不可信,还是听我的:北京环保局:美使馆设置不规范致PM2.5值不一致--时政--人民网快乐的否认:北京环保局:空气质量数据不能看美国使馆监测神秘的逻辑:美大使馆为何只盯着北京空气
而不公布新德里PM2.5?(图)――你她妈管我公布不公布新德里数据呢……这种神秘逻辑是我最受不了的……更正:有朋友指出这篇文章刊发于新华网的个人博客内,所以不能代表官方或新华网的态度,特此说明一下。当然领导现在开始继续表决心:科学网―[转载]北京将投7600亿治理PM2.5 市长:不行也得行豪言我听了当然很感动但是一想到是被洋人揭穿之后才不得不说这种话,就有些别样的忧伤。实事求是地说,就我来北京这十几年,北京的环境的确在逐渐变好,尤其是2010年之后,蓝天天数增加的速度肉眼可见。虽然每次坐飞机看到笼罩在北京城上空像结界一样的灰壳儿都觉得触目惊心,但我也能理解治理污染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我相信我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决心,所以我相信再过10年,至少在北京,空气质量一定会很好。但我也清楚地知道,在这件事上,我欠美国洋大人一份情,我也欠薛蛮子、潘石屹等现在已经污名化的所谓 “大V” 们一份情,也欠那些敢于直言的媒体一份情。如果不是美国使馆率先开始公布PM 2.5指数,如果不是潘石屹等人在微博上进行积极转发把事态炒热(尽管他们的目的可能只是为了自己的健康),我们可能到现在还在猛吸饱含PM2.5的空气。虽然最后下狠力气的是领导同志,但是他们在之前展现出的手法……您怎么让我相信政府呀?评论中有很多朋友建议我找一下相关数据,我今天找了一下。下图是NASA 2010年发布的 年全球 pm2.5 污染地图(原文见:NASA - New Map Offers a Global View of Health-Sapping Air Pollution)点击可放大。当然这张图超过80就已经红到发黑了。当然这张图超过80就已经红到发黑了。以及网易有一张图片(原文见:危险的PM2.5颗粒):如果数据无误的话,04-06年,北京大学院内年均 pm 2.5的浓度是120。2013年北京年均 pm 2.5 浓度为89.5(见北京今发布首个PM2.5年均浓度:超标近两倍--能源--人民网)。当然这个对比不是特别严谨,而且实际上我也不知道这个数据的可靠度有多大,仅供参考。网友孟德尔对[最近几年]为什么感觉雾霾是近几年突然爆发了?给出的答复:我得跟祝老师唱个反调了。北京的空气污染是一直都有,而且比现在要严重。但是雾霾这种东西过去北京绝对没有。雾霾的出现不会早于2005年,爆发时间就是2010年,一点都没错――那年北京的机动车突破了400万。我中间有很多年不在北京,所以回到北京后简直被吓了一跳。可以说现在北京的气象规律和20年前是完完全全相反的。10年前谁要说环保基本靠风,会被抓去精神病院。我因为观星,对天气的关注远超一般人。我买相机后从来不拍天空和塑料小人以外的东西。过去,在秋季,如果没有风,天肯定是晴的,绝对不会说几天不刮风天气转坏,而是正好相反,几天不刮风天气才好。北京的大雾出现在春冬,而现在的雾霾是四季都有。如果说是雾气,好,大夏天,湿度低于20%,晴天,30多度,居然有雾?如果说是沙尘,好,风力低于3级3天就有沙尘,4级风刮5个小时就消失,这是哪门子沙尘?北京污染最严重的时期确实不是现在,改革开放初期重工业复苏时期,石景山的煤灰是有名的,而强制车改之前的汽车尾气之夸张也远超新北京人想象,我印象最清晰的是98年夏天见过蓝色的空气,逆光可见非常清晰。北京过去最招人恨的是沙尘暴,春天是每天有,夏天是偶有但很厉害,全城就和傍晚一样,因为色谱吸收的缘故,日光灯看上去是蓝色的。北京灰大这是一直就有的,但是过去是风越大灰越大,现在?北京空气污染的规律就是:颗粒越来越小。最开始是大沙粒,打到脸上生疼,后来是黄土,屋里桌子一天不擦变黄色,西边煤灰也很严重但东边的人基本体会不到。现在论灰尘总量是比原来小了,但是灰飘在空中下不来,简直见鬼。PS:说北京过去不报道空气污染的朋友肯定是宅的太过头了,沙尘和煤灰问题在20世纪一直是北京的重点问题,到了春天几乎是唯一话题,两会问题在那时候根本排不上号,当年为了三北防护林还爆发全国人民大论战。网友陈醉对[最近几年]为什么感觉雾霾是近几年突然爆发了?给出的答复:雾霾引起广泛关注确实是近几年的事。但在中国大范围频繁发生也是很晚近的,这点南方和中部地区的同学可能感受更深。首先申明,追求严谨的话这个问题没法谈。太大了。各地情况不同,无法一概而论。大家给出的回答多是基于个人对所在地的主观印象,难免不靠谱。我手头也没有翔实的数据,在家不便查文献库,只能凭借大概的了解谈一谈,可能有错(以下因素无序排列):与城市家庭的私家车持有量剧增有关与中部城市玩命追求GDP,开始大规模搞扩城建设(比如题主提到的安徽,其省会合肥近五年的PM2.5来源中建筑尘含量大增,类似的还有河南郑州),并引入许多沿海发达城市淘汰的工业企业有关与气候变化有关。冬季变得温暖,(尤其是南方)少遇强冷空气光顾,静稳天气往往可维持很长时间,污染物得以不断积累其它诸如内蒙草原沙化加剧(扬沙和远程沙尘传输会造成我国大片地区的春季灰霾)、生物质燃烧量(如秸秆焚烧)增加、能源因素等,都有一定关联覆巢之下无完卵,雾霾虽是个本地化程度较高的问题,但细颗粒物在合适的气象条件下可以远程传输,导致地区之间相互影响。或可猜想,发生灰霾的地域越广,其进一步扩增的速率就越快。本国政府对于公众视野的把控的确是异常谨慎的,但不代表阴谋笼罩了全宇宙。我看过的研究北京市大气颗粒物来源的论文最早是1983年的,知网上有关PM2.5的文章00年有150多篇,08年开始就破千了。都是中国人在中国写的,发在中国的刊物上,也没见被谁封杀。只是进入公众视线较晚而已。----------------拜托别举着探照灯尽往旁人脸上打好吧。一说到汽车尾气,个个一跳三尺,我们是无辜的这一定有阴谋!一说到工业污染,立刻如释重负,纷纷大骂政府不作为。总之,责任都是人家的,我等都是受害人怎么能怪我们呢你是坏蛋嘤嘤嘤!网友Hualong Mei对[最近几年]为什么感觉雾霾是近几年突然爆发了?给出的答复:@唐文韬 先生花了很多时间的帖子,寥寥数人认真阅读。最受赞赏的,却是那些情感牌。诚然,答主的数据未必是最新最全的,但提及了pm2.5这一中国刚刚开始监测两年的数据在开始普遍监测之间的一些资料,这资料本身的十分可贵的。然而,这个问题显然已经变成了感性战胜理性,印象敌过数据的嬉笑怒骂贴了,令人感到无奈。楼主作为环科专业的从业者,跑断腿,怕是也抵不过柴静等媒体人的几句话。我想,大家应该能分清数据和个人印象之间的基本区别吧。人的印象,受到外界、媒体、身边人的影响太大了。而人的记忆,本身就是选择性的。有些人潜意识里觉得雾霾必然是突发的,为什么呢?举例,有可能或许只有“突发”才能满足一些人对中国现状及未来的总体“公式”――即越来越差,并且这种恶化,是经济发展难以弥补的。如果是这样,那么很可能在下意识里就重组了记忆,回忆过去,自然是一片响晴白日的美好印象。数据我没有更多了;专业性自然和唐先生没办法比,也就不班门弄斧了。那么我也可以提一提自己的个人印象,所谓anecdotal,趣闻轶事级别的“证据”。我从小生活在天津。工业城市,华北第一大工业城市(北京已经去工业化了);曾经全国第二大工业城市,现在恐怕也是前三或至少前五。小时候的空气是怎么样的?1. 我初一的是周记常爱用一句话:望着窗外苍白的冬日天空。那是2001年-2004年。没错,我有段时间以为冬天的天空就该是白色的。“那时候天空很白,风很清澈,从头到脚趾都快乐”。那时候住的是四楼,看不见什么“雾霾”,只知道天就是白的而已。2. 八月底到十月,加上四月,是唯一看得见天是蓝色的证据来源。其中,春秋季节,天津还刮大风,天是蓝了,天天上下学骑自行车基本静止。3. 初中高中,每年十一月份必然多日大雾。大雾中大家仍然在踢球。至于霾,恐怕记忆都直接忽略了――毕竟不担心骑车掉沟里啊!能见度不足五米的大雾才真给我留下了印象。4. 2008年前后空气好了一些,天津是分赛场。那年暑假天天在外面转,也没那么多蓝天白云,不过大家都说空气好了。我在北京上大学,也没觉得好了多少,但北京人也说空气优良。我也不知道,自己没什么感觉。5. 说说心里暗示对观察力的影响。我现在在美国上学,空气质量自然优于华北。所以我不会特别关注;也没有人关注。所以你问我昨天是不是蓝天白云,一个月有几天蓝天白云,我也不会特意去记住;相反,假期回国就特别关注了。甚至于从2013年冬天,我终于在冬天的天津观察到蓝天,湛蓝的蓝天(没有白云,因为有蓝天的时候,风特大……)。才算是打破了自己冬日白白的天空的言论。想起来并不是说空气质量好转,而是雾霾爆红造成的注意力变化。想来之前的冬日也有不少蓝天吧,但当时谁在意这种小事?6. 自从雾霾爆红,我就养成了不论身在天津还是波士顿,都每日关注天津、北京的pm2.5的习惯。还读空气质量月报什么的。在家的时候喜欢昼观天色:我不懂这方面的科学背景,只好学古人用眼睛规律。发现还挺准的,根据从阳台向外看的举例基本就能判断是优良还是污染。一般看不到京津城际的高架时,就起码轻度污染了……此外,发现越污染的时候,天空白与蓝的交界处就越高。如果是重污染,基本是一片惨白了。在楼上,会看到一片白茫茫,在地面上,只体现为向远处看不清。但是,当你真的看不远的时候,下意识里你会觉得那边可能没有物体――所以这或许是我小时候觉得天很白的原因,因为觉得天地相接之处太近了吧……7. 加一句。还是说关注度对印象的影响。2012年11月,雾霾好像还没特别火起来。当时去芝加哥开会,早晨烟雾缭绕,到九点,晴了。我当时的认知就是:早晨有些雾气有些阴,然后就放晴了吗,很正常。结果回到波士顿,同去开会的同学问我,你看芝加哥的smog严不严重。什么smog?有吗?很显然我当时觉得这是“普通”的气象情况,没觉得“我靠好污染啊”。但上个学期有一天,波士顿有些雾气,我立刻跑过去查pm2.5。总之,平均这些个人经历,什么都大趋势都无法说明。有时候只是希望,大家可以信专业人士。无论如何,个人看法到某一步就变成了迷信:除非你掌握一切知识,而这不可能。迷信专业人士还是迷信媒体呢?看着砖家叫兽这种词横行,让人感觉很可悲。网友霍真布鲁兹老爷对[最近几年]为什么感觉雾霾是近几年突然爆发了?给出的答复:虽然看了 @cOMMANDO 老兄很多美食方面的东西,受益良多,但是这件事必须反对一下。空气确实是在变坏,不存在以前没有pm2.5就比现在更坏的情况。--------------------------------------------------------------------------------------------------------------其实大家和媒体更关心的都是首都的空气污染问题,无论记者也好,自媒体也好,总是帝都的声音最大,给人一种印象是,首都是雾霾最重的,其实有一个地方更严重,河北。北京甚至有时挤不进排名前十,但是河北几乎总是能稳占六七席。@cOMMANDO 老兄的印象其实不对,雾霾确实是最近几年才忽然加重的,为什么?看这里2013年中国钢产量首超世界一半中国建筑业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四万亿以来,中国特别是河北的钢铁业获得井喷式的发展,雾霾也就是这么来的。这就是工业党小将们最喜欢吹嘘的中国工业化成绩,以为可以告慰先贤了,可惜雾霾来了。世界一半的钢产量在中国,中国四分之一产量在河北,河北一半产量在唐山,所以世界钢铁产量的排名是这样的,1、中国2、河北3、唐山4、日本。你说超过全美国的钢产量聚集到一个省,污染小的了吗?更罔论中国多为长流程炼钢,资源消耗和污染本来就比发达国家严重。更罔论大量应该淘汰的落后产能存在。我相信以中国政府一贯的雷厉风行,北京的雾霾是可以治好的。只不过我不确信河北的雾霾是可以治理好的,首都人民关心的只是雾霾,河北的问题不只是雾霾,还有贫困。讽刺的是,作为雾霾罪魁祸首的钢铁、水泥、建筑,却同时也是河北赖以改变经济现状的手段,是北京长期对河北吸血后的无奈。现在在谈京津冀一体化,目前来看,无非是关掉河北的重污染企业,然后把北京的重污染企业搬到河北和周边。更有甚者,廊坊已经在限行保障首都大气质量。所以首都人民其实不用担心,空气质量一定会好的。但是河北,在当年四万亿的疯狂之后,河北许多地方已经积重难返,有些村子集资建钢厂,严重的污染已经导致土地不适宜耕种,然而,中央的压力和市场的不景气双重袭来,很可能这些人要沦为环境难民,当然中国不可能有难民。河北削钢:高炉被炸后遗症爆发 波及唐山10万人就业唐山不是孤立的,河北很多城市都是这样。如此之近的距离,雾霾之后,本就是环京津贫困带的河北不知要何去何从?同样因为这样近的距离,河北若不能从根本解决发展和环保的困境,帝都环境问题的解决,又从何谈起?网友蒙面大侠对[最近几年]为什么感觉雾霾是近几年突然爆发了?给出的答复:为什么大城市的空气一直很差,而在媒体的嘴里却好像是突然爆发的样子?为什么2011年死不承认美使馆的PM2.5数据,2013年又自打耳光疯狂报导,央视亲自上阵,用罕见的力度宣传雾霾概念,这是就是“喉舌”的作用:在需要你知道的时候让你知道你需要知道的信息。中央电视台《新闻1+1》1月15日报道,我国中东部的大部分地区被雾霾笼罩。南方周末 - 【新能源十年反思(六)】新能源开始姓“国”了这两条连在一起看就知道他报与不报以及什么时候报的逻辑了。当年媒体渲染碘缺乏病的时候,正是我国确立食盐专营制度的时候。当媒体集中报导工业盐危害的时候,往往是盐业总公司面临“盐改”威胁的时候。当媒体集中报导矿难和黑煤窑的时候,国有资产正在吞食民营煤矿。这也不是天朝的专利。When it suits his purposes, President Obama still makes the economy seem worse than it is so that he can both blame President Bush and justify more policies he wants to implement. Conversely, when President Obama hopes to avoid blame or get credit (like during his re-election campaign) he makes the economy seem much better than it is. If, in a complete change in behavior, President Obama began to tell the economic truth, it might go something like this.摘自If President Obama Told The Truth About The Economy尔虞我诈还好,尔虞尔诈就不好玩了。网友Zhifei Shi对[最近几年]为什么感觉雾霾是近几年突然爆发了?给出的答复:虽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雾霾的爆发的原因。但是我觉得肯定不是像楼上一些知友说的是因为现在报道的多了给人的错觉。我家在杭州,自己的感受是骗不了人的,这地方以前哪有可能整个冬天几乎天天灰蒙蒙(大雾/雾霾)的?市民的感受根本不可能是媒体不报道就会消失的东西。起码到09年为止,杭州上海等地的空气是绝对没有这么差的。所以肯定是有集中爆发的原因的,而不是仅仅是因为媒体开始重视报道,所以给人的错觉―――――――――――――――――――――――――――――――――――――――――――修改一下:我也知道这个回答对问题的解决没有什么帮助,但我只是想让大家别再往媒体曝光率上扯了。看了一些其他知友的回答,我感觉可能这个问题对于一些在北方生活的同学的确没有太大的差异。不过对于在南方生活的人差异感真的很大。要说机动车的数量大,那么美帝的机动车保有量比中国大多少这个事情已经不用再提了吧。要说重工业很多,那么起码像杭州这个在地理书上都注明了是没有重工业的城市是怎么来这么多的雾霾的。即使是从别的地方吹来的,那是从哪儿吹来的,以前为什么没有?这些肯定应该有个原因的吧,希望厉害的知友可以予以帮助。毕竟这个是和每个人健康都相关的问题。网友leon对[最近几年]为什么感觉雾霾是近几年突然爆发了?给出的答复:原因有多个方面:首先是污染源,过去污染源主要是燃煤,污染域相对较小,现在燃煤比例下降,而汽车尾气、建筑粉尘等来源增加,而且集中爆发的情况变得越来越多,给人的直观感受比较明显。其次是民众和媒体的重视,这些年大家都能体会到经济增长带来的收入增加和生活水平提升,但是,周围的环境却仍如此,与经济增长的反差太大。过去资讯渠道有限,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周围的空气污染和全球平均水平比是高还是低,这些年随着对国外情况的进一步了解,民众发现发达国家的空气污染比国内轻很多。而且媒体们也恰到好处地把以前大家不了解的空气污染知识普及开来,一些重磅的研究结果,比如淮河北的华北地区比长江流域居民平均寿命低5.5岁,这种报道更给了大家空气污染问题极严重的直观感觉。相比之下,印度主要城市的空气污染一点不比中国轻,但民众似乎一点都不关心,对于收入相对低的印度民众而言,增加收入才是当务之急,如若空气质量改善虽然印度人也会拍手叫好,但带来的效益远不及生活质量的改善。目前中国大城市pm10的主要来源:北京的空气污染来源上海的空气污染来源其实我国的空气污染长期来看是逐年下降的,和全球趋势相同。未来可持乐观态度我们看到美国的污染物排放自80年代起快速下降,但不影响其经济增长,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会缓慢改变。日本的情况,自70年代起,大气污染也是显著下降趋势。其他参考资料:PM2.5排放源:二氧化硫排放源氮氧化物排放源,汽车占比较高氮氧化物排放源,汽车中主要是重型卡车,普通乘用车占比极小。网友平宁对[最近几年]为什么感觉雾霾是近几年突然爆发了?给出的答复:1.嗯,学过气象,学过环境。也曾想写过相关论文。然后咨询了我导师,学科带头人,地理学会的。他建议,这种东西呀第一得去研究环境化学,第二学术味太重,第三不好发。他建议我去做调查,公众对雾霾的态度。他说这个呀没人做,牛逼的人还不屑做,发出来也没人卡。那是在2012年年底我记得。不过那时候玩物丧志,乃作罢。2.我的观点:雾霾这玩意早就有了,而似乎是去年兴起的。什么霾头苦干自强不吸,所以大家才关注。很多时候你不去关注,都不会想到这些。而真正学过环境的有多少?……即使学了,老师不教你你知道那是雾霾还有形成机制?至于怎么做,呵呵,那得看政府。3.上个星期我的宏观教授(美国人,来过浙大教书)跟我说:“中国很好,只是有一点不好。污染。不过你们会治理的,我相信,我们当初也是先污染后治理的……”然后我回答他:你错了,我们早就承诺过绝不走你们西方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我们是先污染,不治理。-----------------------------------------4.说点正经的。当初是美帝大使馆因为测PM2.5标准不同而引起关注的。那么相关文献拿来Evidence on the impact of sustained exposure to air pollution on life expectancy from China’s Huai River policy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Th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据这项研究估算,华北的空气污染已在上世纪90年代总共减少25亿年的人类预期寿命。该研究是首个完全基于中国国内收集的数据来评测这种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是基于对生活在淮河南北的人口群体的分析。淮河位于长江与黄河之间,并与这两条河流走向相同。多年来,在淮河以北,中国政府一直坚持为锅炉提供免费煤炭以供冬季供暖。该政策及北方随处可见的用煤作为燃料的工厂,使得南北之间的燃煤污染物排放差距巨大。文章作者是北京大学陈玉宇教授,清华大学李宏彬教授,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的Ebenstein,麻省理工大学的Greenstone。文章发表在PNAS(美国科学院院报),2012年影响因子为9.737。PNAS: Yuyu Chen, Avraham Ebenstein, Michael Greenstone, and Hongbin Lie, Evidence on the impact of sustained exposure to air pollution on life expectancy from China’s Huai River policy,May 28, 2013. MIT:中国的空气污染使北方人少活5.5年陈玉宇和李宏彬的这项研究巧妙地利用中国独特的淮河取暖分界线,解决了准确估计因果关系的难题。中国的空气污染有一个有趣的模式,由南到北,污染水平平滑地变化,但是由于南北方供暖政策不同,在淮河附近有一个巨大的跳跃。冬季大量燃煤供暖使得淮河北岸空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比相邻的南岸跳跃性地高出200 微克/立方米,同时期人均预期寿命也在淮河南北两岸表现出突变,北方比南方少5.5年之多。这一突然的跳跃为研究空气污染与健康的关系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自然实验,几位经济学家运用间断点回归方法估计污染对健康的因果影响。同时,由于在上个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城市居民很难跨城市迁徙,这使研究样本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人的选择性迁徙带来的偏差。--------------这篇文章真的很值得读一下。逻辑上无懈可击。当然也有很多人持反对意见。--------------5.后记:题主说为啥感觉雾霾是近几年爆发了?试想一下,你从小生活在美帝,一次去北京玩。你根本不知道有雾霾这个词。看到能见度那么低,会感慨:哇,好大的雾。然后你回家看到了北京被污染了的新闻(如果你没去过你可能都不会在意,你以前也绝对不会关心这种新闻)所以,你懂了,他叫雾霾,爆发了。我觉得这个类比应该能解答。网友蒙面大侠对[最近几年]为什么感觉雾霾是近几年突然爆发了?给出的答复:特别不想说反对排名第一,但事实让我必须反对。。在北京住十几年说明不了任何问题,我是北京人,85后,小时候乃至大学毕业时候都是冬天阴天大风春天沙尘夏天桑拿秋天爽死了的节奏,直到10年底11年开始才出现类似现在的雾霾天气网友暗香浮动月黄昏对[最近几年]为什么感觉雾霾是近几年突然爆发了?给出的答复:@霍真布鲁兹老爷 老爷已经说的很好了,河北大量的钢铁企业分布,是现在华北地区严重雾霾的重要原因。【根据我认识的一个骑行爱好者的说法,他从北京出发,一直到邯郸安阳,雾霾都比较严重,但是过了黄河就好些啦。】我在这里补充一个情况,北海道室兰市也是一个钢铁企业集中地,甚至被认为是新日本制铁和日本制钢所两家制铁公司的企业城下町。该市的支柱产业就是钢铁,造船,炼油等重工业。来源:室m市在此设厂的企业包括:钢铁业新日本制铁室兰制铁所日本制钢所室兰制作所三菱制钢室兰特殊钢室兰制作所石油相关产业新日本石油精制室兰制油所造船业A崎造船函馆Dock室兰制作所但室兰市的环境是这样的:夜景是这样的如果这几张图片还不够有说服力的话,那么还有一个事实:室兰市的和天朝著名海滨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日照 是姊妹市关系。所以天朝真的得在环保方面下大力气。网友苏沫对[最近几年]为什么感觉雾霾是近几年突然爆发了?给出的答复:看到这个问题感觉挺悲观的。都二十一世纪了,雾霾这个东东让成千上万百姓关注得不得了,政府还能成天往天气,厨房油烟上忽悠。怎么就不能组织一下靠谱的科学研究?对公众的疑问有点像样的回应?我本科03年学环境的,那时候我们环境监测课里面就会讲PM2.5, PM10了,所以这个科学基础国内是很早就有的。至少环境科学界不存在说需要美国大使馆来科普。美国大使馆和一些微博人士最大的贡献是把这个PM2.5的概念推向了中国的民众。让中国政府不得不面对世界上还存在用科学方法测量空气质量这一事实。之前北京市政府用“蓝天数量”之类的指标衡量空气质量,顿时感觉唯心得不得了。我03年到07年在北京待,感觉那时候北京的空气质量就不是很好,特别是春季。很多时候人们把原因归结于沙尘暴,那时候还在讨论的是怎么植树造林,怎么防风固沙。我们学院还组织过到北京郊区山头上植树。09年之后我再没有去过北京,所以没有发言权。但据我很多北京的朋友讲(都是在北京待过时间比较长的,跨度从2000年到最近),北京近几年的空气的确变得很差。从前的空气不好大多可以预期在春季,也比较明显,的确是沙尘暴的影响比较大。因为可以感觉到黄色的颗粒物,有时候风大刮在脸上还疼的那种。而近期PM2.5爆表的结果是,空气质量差能让人感觉到身体不舒服,并且一年四季不定期。典型表现为胸闷,咳嗽,有时能闻到刺鼻的味道(可能是SO2和NOx)。有一个美国籍华人朋友跟我讲过,他每年都是北京洛杉机两头跑,最近一两年觉得空气不能再忍了,有点感觉像慢性自杀。他没办法想象那些在户外锻炼的人有多大的勇气,他自己是能不出门就不出门,尽量带口罩。可是室内空气终究也是户外进来的,PM2.5专业清除仪器也不能随身携带。直到前些日子,他跟我讲说不想再回北京。我不知道这样逃离北京的外国人士有多少,但从他们身上多多少少能感觉到北京做为帝都(娱乐消费饮食文化)的吸引力在下降。微信上经常看到很多人发雾霾的照片,从一开始的北京,到最近蔓延到南方的上海,南京,苏州。我其实很好奇雾霾对应的英文词是哪个,haze? or smog? 在中国,一件事情要引发广泛的关注很简单,把矛头指向政府,指责政府的不作为,在网络上立刻能引发大片围观。不管赞成与否,群众的愤怒得到了发泄,结果便是一波又一波的事件在网上热炒,却鲜有得到合理解决的例子。从四川地震时校舍质量,动车相撞,到海内外都义愤填膺的朱令事件,再到今天的雾霾。关注者如果回头看看的话,会发现这些事情的发展起因经过结果都是惊人的相似。微博在这些事件当中起到的传播作用令人吃惊,但很少有事情的热度能维持,更不用说能有组织和计划去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朱令的事件有一些例外,因为受害者只有她和她的家庭,相对于其他事件来讲,组织筹划补偿和捐赠机制更加容易,也没有利益分配的争论。其他的事件,受害者分布很广,受害者也可能是未来的你,我,他,或者是你的,我的,他的孩子,再到如今的雾霾,受害者可以是在那些城市里生活的每一个人。教育,公共交通,和环境,都是典型的公共物品,很难由市场提供有效的配制。而政府的责任很大一部分便是解决这些市场失灵。中国政府对这一项职责历来理解很有限。在我看来,it doesn't care at all. 因为在他看来,首要的任务是维稳,不是维持GDP增长,不是强国富民,而是legitimize itself as the official political scheme in China. 这一点孟非说的没有错,责任是在政府。这个职责上的偏差使得中国政府历来在配置公共物品上表现很差。只要不是触及到社会稳定的事件,在政府日程表上的位置便很低。如今的雾霾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因为像央视网的评论:雾霾让中国人更平等。其实中国的环境 问题由来以久,在2000年左右,中国的各大流域水污染就已经相当严重,基本上全国能达标的水域只在中西部能找到了。可是环境问题在中国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在我看来,水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引发的食品安全,都带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或者是阶层性。富人或特权阶级可以通过钱买到更安全的食品,可以搬到环境更好的地方。生活在北京使用ipad的人们看不到广东贵屿的电子垃圾的污染。而这一次的雾霾的介质是空气,其他物品替代空气的可能性基本上为0.即使你可以花钱在家里安装空气清洁系统,在室外仍然和其他人呼吸的是同样的空气。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不论富贵贫穷,有权没权。在我看来,环境保护主义者应该抓住这一次的契机,因为广泛的社会不满情绪,触及到稳定的事件,才能真正引起政府的重视。不管引起雾霾的原因是什么,首先一步是让政府认识到要解决环境问题的必要性。接下来才是思考如何解决的问题。--------------------把评论里的一段加进来,因为想让更多人知道为公众争取利益的勇者们的存在。以下---------------其实呼吸新鲜的空气,享有干净的水源,和用上电,都是基本人权,在国际上,比如联合国,是一直呼吁的应该保有的公民权利。可是在中国,讲到人权 问题又是一种禁区。我所知很多默默工作的环境NGO人,在政治所能允许的夹缝中奔波,很多做到最后,都不免地涉及到公民意识和人权,因为能在一个干净安全 的环境里面生存,真的只是最基本的人权问题而已。可是这一波人被捕的被捕,被迫离开中国的也很多,像之前的胡佳,还有最近的玉闪和寇延丁。大众可能都不知 道有这样的一些人的存在,很悲哀。所以我说雾霾是一次契机,并不是无恐天下不乱的想法,而是觉得环境保护者在国内的声音实在是太小,力量又太微薄了。借着 这样一次好不容易的“人人平等”,或许能够唤醒大众的意识。环境这一块,真的是毁了再重来就难了。网友引言对[最近几年]为什么感觉雾霾是近几年突然爆发了?给出的答复:哼哼???作为一名学环境科学的标准学渣,兼且上学期完成了一篇关于雾霾的论文作业,看到这个稍能让自己装装X的题目,怒答之!(其实关于雾霾的相关问题都可以用这个来回答,看这里关注度比较高,就选择在这咯。)--------------------------------------------------------------分割线--------------------------------------------------------------------现在说到空气质量,都离不开雾霾、PM2.5 之类的词了。其实雾霾不是近几年才爆发的,这是一个量变的渐进过程,所以不如说是近几年才被大众爆发式地关注起来。[雾霾天气自古有之,刀耕火种和火山喷发等人类活动或自然现象都可能导致雾霾天气。]------百度百科那怎么就突然冒泡,是个路人都能说几句PM2.5%&*%#*X??????排名第一的答案里也提到了,主要是美国想捞一笔,说了中国PM2.5很严重之类云云,引起中国老百姓的强烈关注,要求空气检测中要有PM2.5的数据,可惜中国还没有自产出能检测PM2.5的仪器(有检测PM10的),只能向美国大量收购。(老师告诉的,具体多少钱一台忘了????)这里就基本回答完问题了。下面为科普扩展。-------------------------------------------------------------分割线---------------------------------------------------------------------大家都这么关心雾霾,那你们知道雾和霾是有区别的吗~霾: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PM2.5指的就是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一毫米等于1000微米,可想象到底有多小,小到连鼻毛,呼吸道纤毛、粘液都不能完全阻隔,直接进入肺泡,黏在肺泡上)雾: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而空气中霾粒子的吸湿增长(水滴吸附在颗粒物上),有成为雾滴的可能性。具体公式一大串,看都看不懂?????(其中一条)主要区分看水分含量,雾的含水量高,霾的含水量低。比如一天出门,你觉得能见度很低,白蒙蒙一片,地面湿湿的,那就是雾;如果地面没湿,空气脏黄脏黄的,就是霾咯。的确这几年的雾霾越来越严重,严重到现在每天我都会看看空气质量指数。身处在广州读大学,天气好的话,在宿舍远眺就能看到小蛮腰。不过2013年秋冬季节,看不见小蛮腰的日子很多。如果连续几天没什么风又不下雨的话,那就肯定看不见小蛮腰了。大家都盼着政府能治理一下,但了解的其背后的祸根后就知道任重而道远了???????这里谈谈最主要导致雾霾天的原因:一、悬浮颗粒物的增加:近些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机动车数辆的猛增,污染物排放和城市悬浮颗粒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二、静风现象: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大楼越建越高,增大了地面摩擦系数,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不利于大气污染物向城区外围扩展稀释,并容易在城区内积累高浓度污染。三、逆温现象: 正常情况下,空气温度是随着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的,随着污染物增多,城市上空出现高空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变得更多,下层冷空气被上层高温空气压着(热胀冷缩),使颗粒物不易扩散。逆温一般发生在傍晚至清晨,所以很多日子不宜晨练。(伦敦烟雾事件的主导原因之一,死了一万多人??????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上面内容看起来文绉绉的,因为我直接引用了论文?????)只要一天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得不到改善,雾霾就不能很好的解决。产业结构怎么解决我不懂,能源结构方面的改善最好的方法就是开发环保经济的新能源。不过!颗粒物最主要的贡献者是汽车尾气,没错,就是说大家想出一份力的话,可以选择少用私家车出门,坐坐地铁,坐坐bus?????????或者走路????????我一般选择宅在宿舍or图书馆?????主要干道尤其是PRT之类的地方,那PM2.5含量肯定是杠杠的~都知道雾霾不好,那不好在哪里呢?一、对身体不好:灰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它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另外,紫外线是自然界杀灭大气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的主要武器,灰霾天气导致近地层紫外线的减弱,易使空气中的传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强,传染病增多。二、影响区域气候:灰霾加快了城市遭受光化学烟雾污染的提前到来。(光化学烟雾_百度百科也致使很多人死亡?????)三、影响交通安全:雾霾发生时,飞机难以正常起降,高速公路容易出现车辆追尾或相撞事件 ,水上运输也会受到影响。 (我又引用论文again????)在雾霾天,我们最好就是躲!少出门、戴靠谱的口罩(N95型口罩、不宜久戴)千万别相信之前微博传得厉害的往鼻孔塞香烟滤嘴,不单像个傻X,还有一股烟味,真的没用,百害无一利。还有就是饮一些滋阴润肺的汤水(广东人喜欢喝汤哈~)(一些人觉得汤水不科学,请自动屏蔽)好吧,学渣抛砖,学霸修正~网友蒙面大侠对[最近几年]为什么感觉雾霾是近几年突然爆发了?给出的答复:严重不同意@cOMMANDO 的说法。我96年到北京,03年出国,之后北京美国两边跑,对比感受很明显。05-08年北京冬天是灰蒙蒙的,但是夏天绝对不会。那会儿冬天灰蒙蒙,但是也绝对到不了空中埋楼的程度。而且那会儿真是扬沙扬尘很大,一天下来鼻子是黑的。现在不是,鼻子不太会是黑的,所以现在的东西可能真不一样了。我可以清楚地感觉到,情况恶化就是2011年冬天开始的。还有,那会儿上海杭州哪见过这架势啊!现在呢?网友蒙面大侠对[最近几年]为什么感觉雾霾是近几年突然爆发了?给出的答复:@霍真布鲁兹老爷 说的河北的情况,身为一个河北人深有同感。我家在河北著名的风城,山城,张家口。张家口的地理位置在内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交界的地方,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号称北京西北大门,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解放战争中的新保安战役都是在现在的张家口境内打起来的。这么一个地方,按道理说,经济发展就一个字形容:“穷”。由于穷山恶水,张家口人民是领着八线城市的薪水,享受着一线城市的消费标准。但穷归穷,谁让你在北京周边呢,还得给帝都做贡献啊,早年张家口人民一到冬天就靠大白菜和腌酸菜过活,一车一车的反季蔬菜往北京送过去;张家口人民一天断一次电的时候,张家口最大的火电厂的电力源源不断的供应给北京。没办法,穷啊,张家口人民的生活都快过不下去了,只能成群成群的往帝都跑……帝都人民可以去六里桥和永定门的长途汽车站去看看,一到节假日,买张到张家口的汽车票多难……按说呢,这么一个穷地方,全市范围内还在开工的工业企业不超过二十家,而且天天刮风,一年刮两次,一次刮半年;春夏东北风,秋冬西北风的城市,是怎么也不可能有雾霾的吧?可是,偏偏,张家口还就真有了。前几天,北京正雾霾严重的时候,我姐给我打电话说:“你们大北京的雾霾都飘到张家口来啦,你外甥女呛得治咳嗽。”我心里说你这是扯淡啊,张家口市区海拔比北京高出将近五百米,大北京的雾霾怎么也不可能飘到张家口国去啊。但是这个疑问一直萦绕在我心头啊,到底为啥张家口国也有雾霾呢?直到前几天,我看到那张河北钢铁占全国1/8的图,我才恍然大悟,张家口这地方有钢铁厂啊,一个既不怎么产煤,又没啥铁矿资源的城市,还有个大钢铁厂啊,我都把这事儿给忘了啊。如此说来……帝都的雾霾,肯定是有我大宣钢贡献的力量了。我身在帝都,居然能呼吸到来自我家乡的雾霾了,我不禁流下了深情的泪水。--------------------------------------------------给我大张家口国吹牛逼的分割线-----------------------------------------------------------------------------------------------给我大张家口国吹牛逼的分割线---------------------------------------------其实我大张家口国空气质量很好的,在京津冀城市圈里,我大张家口国夹在汽车保有量世界第一的北京和山西产煤大户大同之间,空气质量稳步保持在年平均PM2.5数值不超过60的水平,已经是很难得了,而且,你们造吗?我大张家口国的天气,一般情况下是这样的――(请自动忽略IP4S渣像素)看见最后一张了吗?你们见过蓝的发紫的天吗?!网友匿名用户对[最近几年]为什么感觉雾霾是近几年突然爆发了?给出的答复:城市规模不同,城市乡村产业不同,季节不同,南北方地理条件也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从全年情况来看,一、二线大城市的重工业外迁对空气质量提升起了很大作用,近十多年来情况逐渐好转。大城市汽车数量增加,以及排放标准低,监管不力是目前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一些中型城市周边有矿区,导致严重空气污染。许多小城市重工业少,污染少,但近年汽车数量猛增,空气质量略有下降。冬季北方城市取暖会大量燃煤,导致空气质量严重下降。南方城市不存在取暖燃煤问题,冬季空气质量相比要好很多。夏季秋季乡村会大面积焚烧秸秆,也会形成雾霾。冬季空气流动慢,降水少,容易形成雾霾。夏季降水多,空气质量较好。最重要的,自从美国人开始给中国人民科普PM2.5之后,沉睡的巨龙才慢慢的睁开了半只眼睛。网友匿名用户对[最近几年]为什么感觉雾霾是近几年突然爆发了?给出的答复:北京人,说说北京的情况吧并不是突然爆发的,只是以前不知道这是什么,或者就把这当雾了。直到有一天,美国大使馆不顾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开始公布一个叫PM2.5的东西,大家才知道原来这东西是空气污染啊。所以说,这事还是洋大人帮咱的,没有美国大使馆干涉我国内政,这帮傻逼玩意指不定瞒你到什么时候。没有洋大人要来北京看奥运会,指不定北京都被污染的看不到毛爷爷头像了没有洋大人要来北京参加APEC,今年会提出要花7000亿治雾霾吗?所以说,治不治理,最后还得指望洋大人。指望这帮王八蛋是没戏,反正不会立即致死,又不耽误wei稳。网友禾士正对[最近几年]为什么感觉雾霾是近几年突然爆发了?给出的答复:沙尘暴和雾霾不可兼得啊。防护林挡住了沙尘暴,但是北风的速度也降低了,华北污染的空气就不能吹走。网友徐天鸿对[最近几年]为什么感觉雾霾是近几年突然爆发了?给出的答复:快30了,但我印象里从中学开始,武汉一直都是差不多这个样子的:秋冬季一个星期里几天是灰蒙蒙的,几天稍微好点。偶尔也会出现能见度特别不好的情况。街上跑的车子,车门下半截经常是盖着一层土。衣服鞋子,头发都特别容易脏。现在也一样。上月第一次回国,能够明显闻到一股淡淡的烧焦的味道,开始还以为是附近有人烧东西。后来发现到哪里都有这个味。鼻子里感觉有点干。欢迎您转载分享:
更多精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河南为什么大面积雾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