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企业管理软件软件风险管理模式都有哪些

项目管理(1)
转自:/liang--liang/p/3613815.html
1. 边做边改模型(Build-and-Fix Model)
  好吧,其实现在许多产品实际都是使用的“边做边改”模型来开发的,特别是很多小公司产品周期压缩的太短。在这种模型中,既没有规格说明,也没有经过设计,软件随着客户的需要一次又一次地不断被修改。
  在这个模型中,开发人员拿到项目立即根据需求编写程序,调试通过后生成软件的第一个版本。在提供给用户使用后,如果程序出现错误,或者用户提出新的要求,开发人员重新修改代码,直到用户和测试等等满意为止。
  这是一种类似作坊的开发方式,边做边改模型的优点毫无疑问就是前期出成效快。
  对编写逻辑不需要太严谨的小程序来说还可以对付得过去,但这种方法对任何规模的开发来说都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其主要问题在于:
  1) 缺少规划和设计环节,软件的结构随着不断的修改越来越糟,导致无法继续修改;
  2) 忽略需求环节,给软件开发带来很大的风险;
  3) 没有考虑测试和程序的可维护性,也没有任何文档,软件的维护十分困难。
2. 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
  瀑布模型是一种比较老旧的软件开发模型,1970年温斯顿·罗伊斯提出了著名的“瀑布模型”,直到80年代都还是一直被广泛采用的模型。
  瀑布模型将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制定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写、软件测试和运行维护等六个基本活动,并且规定了它们自上而下、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级下落。
  在瀑布模型中,软件开发的各项活动严格按照线性方式进行,当前活动接受上一项活动的工作结果,实施完成所需的工作内容。当前活动的工作结果需要进行验证,如验证通过,则该结果作为下一项活动的输入,继续进行下一项活动,否则返回修改。
  瀑布模型优点是严格遵循预先计划的步骤顺序进行,一切按部就班比较严谨。
  瀑布模型强调文档的作用,并要求每个阶段都要仔细验证。但是,这种模型的线性过程太理想化,已不再适合现代的软件开发模式,几乎被业界抛弃,其主要问题在于:
  1) 各个阶段的划分完全固定,阶段之间产生大量的文档,极大地增加了工作量;
  2) 由于开发模型是线性的,用户只有等到整个过程的末期才能见到开发成果,从而增加了开发的风险;
  3) 早期的错误可能要等到开发后期的测试阶段才能发现,进而带来严重的后果。
  4) 各个软件生命周期衔接花费时间较长,团队人员交流成本大。
  5)&瀑布式方法在需求不明并且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可能变化的情况下基本是不可行的。
3. 迭代模型(stagewise model)(也被称作迭代增量式开发或迭代进化式开发)
  ,是一种与传统的瀑布式开发相反的软件开发过程,它弥补了传统开发方式中的一些弱点,具有更高的成功率和生产率。
  在迭代式开发方法中,整个开发工作被组织为一系列的短小的、固定长度(如3周)的小项目,被称为一系列的迭代。每一次迭代都包括了需求分析、设计、实现与测试。采用这种方法,开发工作可以在需求被完整地确定之前启动,并在一次迭代中完成系统的一部分功能或业务逻辑的开发工作。再通过客户的反馈来细化需求,并开始新一轮的迭代。
  教学中,对迭代和版本的区别,可理解如下:&迭代一般指某版本的生产过程,包括从需求分析到测试完成;&版本一般指某阶段软件开发的结果,一个可交付使用的产品。
  与传统的瀑布模型相比较,迭代过程具有以下优点:
  1)降低了在一个增量上的开支风险。如果开发人员重复某个迭代,那么损失只是这一个开发有误的迭代的花费。
  2)降低了产品无法按照既定进度进入市场的风险。通过在开发早期就确定风险,可以尽早来解决而不至于在开发后期匆匆忙忙。
  3)加快了整个开发工作的进度。因为开发人员清楚问题的焦点所在,他们的工作会更有效率。
  4)由于用户的需求并不能在一开始就作出完全的界定,它们通常是在后续阶段中不断细化的。因此,迭代过程这种模式使适应需求的变化会更容易些。因此复用性更高
4. 快速原型模型(Rapid Prototype Model)
  快速原型模型的第一步是建造一个快速原型,实现客户或未来的用户与系统的交互,用户或客户对原型进行评价,进一步细化待开发软件的需求。通过逐步调整原型使其满足客户的要求,开发人员可以确定客户的真正需求是什么;第二步则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开发客户满意的软件产品。
  显然,快速原型方法可以克服瀑布模型的缺点,减少由于软件需求不明确带来的开发风险,具有显著的效果。
  快速原型的关键在于尽可能快速地建造出软件原型,一旦确定了客户的真正需求,所建造的原型将被丢弃。因此,原型系统的内部结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迅速建立原型,随之迅速修改原型,以反映客户的需求。
  快速原型模型有点整合“边做边改”与“瀑布模型”优点的意味。
5、增量模型(Incremental Model)
  与建造大厦相同,软件也是一步一步建造起来的。在增量模型中,软件被作为一系列的增量构件来设计、实现、集成和测试,每一个构件是由多种相互作用的模块所形成的提供特定功能的代码片段构成。
  增量模型在各个阶段并不交付一个可运行的完整产品,而是交付满足客户需求的一个子集的可运行产品。整个产品被分解成若干个构件,开发人员逐个构件地交付产品,这样做的好处是软件开发可以较好地适应变化,客户可以不断地看到所开发的软件,从而降低开发风险。但是,增量模型也存在以下缺陷:
  1) 由于各个构件是逐渐并入已有的软件体系结构中的,所以加入构件必须不破坏已构造好的系统部分,这需要软件具备开放式的体系结构。
  2) 在开发过程中,需求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增量模型的灵活性可以使其适应这种变化的能力大大优于瀑布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但也很容易退化为边做边改模型,从而是软件过程的控制失去整体性。
  在使用增量模型时,第一个增量往往是实现基本需求的核心产品。核心产品交付用户使用后,经过评价形成下一个增量的开发计划,它包括对核心产品的修改和一些新功能的发布。这个过程在每个增量发布后不断重复,直到产生最终的完善产品。
  例如,使用增量模型开发字处理软件。可以考虑,第一个增量发布基本的文件管理、编辑和文档生成功能,第二个增量发布更加完善的编辑和文档生成功能,第三个增量实现拼写和文法检查功能,第四个增量完成高级的页面布局功能。
6. 螺旋模型(Spiral Model)
  1988年,巴利·玻姆(Barry Boehm)正式发表了软件系统开发的“螺旋模型”,它将瀑布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结合起来,强调了其他模型所忽视的风险分析,特别适合于大型复杂的系统。
  螺旋模型沿着螺线进行若干次迭代,图中的四个象限代表了以下活动:
  1) 制定计划:确定软件目标,选定实施方案,弄清项目开发的限制条件;
  2) 风险分析:分析评估所选方案,考虑如何识别和消除风险;
  3) 实施工程:实施软件开发和验证;
  4) 客户评估:评价开发工作,提出修正建议,制定下一步计划。
  螺旋模型由风险驱动,强调可选方案和约束条件从而支持软件的重用,有助于将软件质量作为特殊目标融入产品开发之中。但是,螺旋模型也有一定的限制条件,具体如下:
  1) 螺旋模型强调风险分析,但要求许多客户接受和相信这种分析,并做出相关反应是不容易的,因此,这种模型往往适应于内部的大规模软件开发。
  2) 如果执行风险分析将大大影响项目的利润,那么进行风险分析毫无意义,因此,螺旋模型只适合于大规模软件项目。
  3) 软件开发人员应该擅长寻找可能的风险,准确地分析风险,否则将会带来更大的风险
  一个阶段首先是确定该阶段的目标,完成这些目标的选择方案及其约束条件,然后从风险角度分析方案的开发策略,努力排除各种潜在的风险,有时需要通过建造原型来完成。如果某些风险不能排除,该方案立即终止,否则启动下一个开发步骤。最后,评价该阶段的结果,并设计下一个阶段。
7. 敏捷软件开发&(Agile development)
  敏捷开发是一种以人为核心、迭代、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在敏捷开发中,软件项目的构建被切分成多个子项目,各个子项目的成果都经过测试,具备集成和可运行的特征。换言之,就是把一个大项目分为多个相互联系,但也可独立运行的小项目,并分别完成,在此过程中软件一直处于可使用状态。
  敏捷开发小组主要的工作方式可以归纳为:作为一个整体工作; 按短迭代周期工作; 每次迭代交付一些成果,关注业务优先级,检查与调整。
  敏捷软件开发要注意项目规模,规模增长,团队交流成本就上去了,因此敏捷软件开发暂时适合不是特别大的团队开发,比较适合一个组的团队使用。
8. 演化模型(evolutionary model)
  主要针对事先不能完整定义需求的软件开发。用户可以给出待开发系统的核心需求,并且当看到核心需求实现后,能够有效地提出反馈,以支持系统的最终设计和实现。软件开发人员根据用户的需求,首先开发核心系统。当该核心系统投入运行后,用户试用之,完成他们的工作,并提出精化系统、增强系统能力的需求。软件开发人员根据用户的反馈,实施开发的迭代过程。第一迭代过程均由需求、设计、编码、测试、集成等阶段组成,为整个系统增加一个可定义的、可管理的子集。
  在开发模式上采取分批循环开发的办法,每循环开发一部分的功能,它们成为这个产品的原型的新增功能。于是,设计就不断地演化出新的系统。 实际上,这个模型可看作是重复执行的多个“瀑布模型”。
  “演化模型”要求开发人员有能力把项目的产品需求分解为不同组,以便分批循环开发。这种分组并不是绝对随意性的,而是要根据功能的重要性及对总体设计的基础结构的影响而作出判断。有经验指出,每个开发循环以六周到八周为适当的长度。
9. 喷泉模型(fountain model, (面向对象的生存期模型, 面向对象(Object Oriented,OO)模型))
  喷泉模型与传统的结构化生存期比较,具有更多的增量和迭代性质,生存期的各个阶段可以相互重叠和多次反复,而且在项目的整个生存期中还可以嵌入子生存期。就像水喷上去又可以落下来,可以落在中间,也可以落在最底部。
10. 智能模型(四代技术(4GL))
  智能模型拥有一组工具(如数据查询、报表生成、数据处理、屏幕定义、代码生成、高层图形功能及电子表格等),每个工具都能使开发人员在高层次上定义软件的某些特性,并把开发人员定义的这些软件自动地生成为源代码。这种方法需要四代语言(4GL)的支持。4GL不同于三代语言,其主要特征是用户界面极端友好,即使没有受过训练的非专业程序员,也能用它编写程序;它是一种声明式、交互式和非过程性编程语言。4GL还具有高效的程序代码、智能缺省假设、完备的数据库和应用程序生成器。目前市场上流行的4GL(如Foxpro等)都不同程度地具有上述特征。但4GL目前主要限于事务信息系统的中、小型应用程序的开发。
11. 混合模型(hybrid model)
  过程开发模型又叫混合模型(hybrid model),或元模型(meta-model),把几种不同模型组合成一种混合模型,它允许一个项目能沿着最有效的路径发展,这就是过程开发模型(或混合模型)。实际上,一些软件开发单位都是使用几种不同的开发方法组成他们自己的混合模型。
大致列举部分常用软件过程模型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简单,分阶段,阶段间存在因果关系,
各个阶段完成后都有评审,允许反馈,不支持
用户参与,要求预先确定需求
需求易于完善定义且不易变更的软件系统
快速原型模型
不要求需求预先完备定义,支持用户参与,
支持需求的渐进式完善和确认,能够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
需求复杂、难以确定、动态变化的软件系统
软件产品是被增量式地一块块开发的,
允许开发活动并行和重叠
技术风险较大、用户需求较为稳定的软件系统
不要求一次性地开发出完整的软件系统,将软件
开发视为一个逐步获取用广需求、完善软件产品的过程
需求难以确定、不断变更的软件系统
结合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和迭代模
型的思想,并引进了风险分析活动
需求难以获取和确定、软件开发风险较大的软件系统
参考知识库
* 以上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CSDN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访问:423204次
积分:4175
积分:4175
排名:第5962名
原创:42篇
转载:158篇
评论:32条
(2)(1)(1)(1)(1)(1)(1)(6)(1)(1)(1)(3)(1)(1)(6)(2)(8)(2)(9)(2)(1)(9)(2)(3)(6)(4)(1)(5)(14)(4)(1)(4)(4)(4)(9)(6)(40)(33)软件工程化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24期
软件工程化管理中的风险管理
【摘要】:软件项目的风险管理是软件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文章论述了风险管理的主要过程,比较了几种经典的风险管理模型,针对需求风险类型,提出原型法的解决方案,最后提出了一种实用的项目风险管理方法。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TP311.52【正文快照】:
1引言软件项目开发和管理中一直存在着种种不确定性,这就是软件开发的风险所在。Boehm认为,软件风险管理指的是“试图以一种可行的原则和实践,规范化地控制影响项目成功的风险”,其目的是“辨识、描述和消除风险因素,以免它们威胁软件的成功运作”。业界对软件风险管理在理论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本建;方勇;杨延峰;;[J];微计算机信息;2010年03期
靖小伟;侯梅芳;冯梅;杨蔼萱;;[J];微计算机信息;2012年02期
张敏;;[J];微计算机信息;2012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斌;[D];天津大学;2012年
董文剑;[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张宇;[D];江苏大学;2008年
胡慧;[D];苏州大学;2007年
郑军威;[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贾宗宣;龚晓峰;;[J];微计算机信息;2006年06期
孙延海;李振坤;梁海健;袁宜英;;[J];微计算机信息;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费丽;何玉敏;吴超英;武银涛;;[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李爱东;;[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年26期
庄国强;胡为民;;[J];福建电脑;2009年01期
谷海彤;刘育权;熊文;黄欣;尹宜宜;;[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18期
朱征宇;;[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8年15期
邵雪航;王大鹏;;[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18期
赵丽;赵春江;吴华瑞;李美英;杨宝祝;;[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年05期
马永军;贾玲;;[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申艳光;张胜;韩晓鸿;;[J];微计算机信息;2006年34期
温旭辉;刘曼平;;[J];微计算机信息;2008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永红;[D];南昌大学;2010年
温妙洋;[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高晓红;[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卓启海;[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张杰锋;[D];浙江大学;2011年
张保国;[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张旸;[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沈玮;[D];天津大学;2006年
孙天晗;[D];吉林大学;2007年
赵明宇;[D];吉林大学;2007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志和;凌云;;[J];长沙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王淑蓉;赵晋松;;[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7年01期
莫湘群;[J];电脑与信息技术;2002年04期
陆伟;[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5年08期
王强;;[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年11期
王宝,高秋梅;[J];低温建筑技术;2005年02期
张垚;;[J];福建电脑;2007年05期
邱树伟;;[J];福建电脑;2008年07期
段鹏建;[J];福建建筑;2001年03期
陈家福;;[J];硅谷;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韩万江;[N];计算机世界;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康;[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史亮;[D];重庆大学;2004年
沐晓馥;[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彭沙;[D];北京化工大学;2007年
吕呈悦;[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龚维强;[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郭金全;丁晓明;肖帅飞;;[J];广西轻工业;2010年11期
黄涛;;[J];宁波大红鹰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金全;[D];西南大学;2011年
王佳;[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凯锋,颜运昌;[J];微计算机信息;2005年02期
林枫,王月忠;[J];微计算机信息;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邓超;;[J];科技传播;2010年07期
陈天平;郑连清;张新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年06期
张俊飞;;[J];项目管理技术;2009年S1期
裴玉良;;[J];科技信息;2010年35期
龚明雷;庞小红;;[J];微计算机信息;2008年12期
周瑞华;;[J];商场现代化;2009年09期
卢伟;;[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01期
陈国云;;[J];档案管理;2008年01期
仲里;刘从越;孙刚;;[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年28期
张俊光;杨芳芳;;[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贾世耀;;[A];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沿海航标学组、无线电导航学组、内河航标学组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陈赤坤;杨雄;郑长青;;[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杨峰;邵培基;宗莲松;;[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信息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张连喜;;[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张敏;;[A];中国航海学会船闸专业委员会2006年论文汇编[C];2006年
姜蓓蕾;刘恒;耿雷华;李爱花;陈炼钢;黄昌硕;;[A];中国水利学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王铁成;李新华;;[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一)[C];2006年
程艳;陈会明;张静;于文莲;周新;宋乃宁;王立峰;李晞;李蕾;孙鑫;王琤;;[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卢友发;朱晓东;;[A];天气、气候与可持续发展——河南省气象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毛捍东;陈锋;张维明;黄金才;;[A];中国信息协会信息安全专业委员会年会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徐杰;[N];中国石油报;2010年
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安全副总监、HSE部主任
田国发;[N];中国石油报;2009年
付德友 孔博昌;[N];中国石油报;2007年
;[N];中国纺织报;2009年
陈军 吴建武
李湘;[N];泰州日报;2009年
董利平 本报记者
宋黎胜;[N];健康报;2011年
本报记者 王世鹏 实习生 王莹 通讯员 赵俊明 王维;[N];联合日报;2009年
风帆 马丹;[N];宝鸡日报;2010年
简工博;[N];解放日报;2011年
刘菁;[N];经济参考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明;[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兰荣娟;[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金泉源;[D];沈阳药科大学;2006年
刘经伟;[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仇广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商迎秋;[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侯刚;[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刘宏业;[D];天津大学;2004年
李彤;[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陈李宏;[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强;[D];吉林大学;2007年
李玫;[D];辽宁科技大学;2008年
梁旦;[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聂坤;[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徐晓倩;[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高进;[D];山西大学;2005年
张兴飞;[D];吉林大学;2007年
夏良杰;[D];沈阳工业大学;2008年
周传俊;[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安中杰;[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摘 要:石油天然气管道是城市现代化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的基础设施,为了有效防止出现管道泄漏、管道损害等故障,对可能出现"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风险管控模式及风险管理工具的应用
2015年7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石油天然气管道是城市现代化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的基础设施,为了有效防止出现管道泄漏、管道损害等故障,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安全防范,需要建立健全管道应急措施,创新风险管理模式;这篇文章从天然气石油管道的风险特点出发,从工艺、管道建设、自然灾害、人为损害等方面对石油天然气管道的风险事项进行科学评估,并提出科学合理的管控模式,从风险预警、准备措施到应急反应、事故恢复这几个方面提出风险管理基本措施,对于确保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安全运行有重要作用。 中国论文网 /4/view-6882416.htm  关键词:石油天然气;风险管控   0 引言   石油天然气属于易燃易爆物质,在正常运输过程中,经历复杂的地质、环境、气温、社会条件等多变的外在条件。为了确保石油天然气的管道安全问题,社会各界人士都在积极为其做出努力,虽然说管道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有严格的要求和施工标准,不管是在建筑工艺还是在施工材料的选择上,都有越来越严格的要求,但是由于管道运行受多重因素的影响,致使影响安全的因素也有很多,其中包括运行中的自然损耗,如风雨侵蚀等;自然灾害,如泥石流、地震等;人为损害,如社会中的不法分子对石油天然气管道进行恶意破坏等;还有就是管道在施工过程中问题,如出现的设计缺陷等问题,这都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因素。石油天然气管道一旦出现危险,造成的人员伤亡是不可估量的,事故之后的补救措施都是“马后炮”,只有真真切切的做好事前预防,创新管道管理控制模式,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才更加重要。   1 石油天然气运输管道的风险分析   石油天然气管道是一个十分繁杂的工艺集合,它将石油天然气的保存、运输和分配集中到一起,由于石油天然气是当今社会的两大能源之一,因此,其管道设计到的区域也越来越广。沿途中一旦出现泄漏,很有可能造成保障,导致工作人员的伤亡,影响管道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主要有材料本身的缺陷、焊接过程的缺陷以及管道的自然腐蚀。   1.1 管道腐蚀   石油天然气管道在长时间使用后,难免会因为受到风吹雨打的侵蚀而发生腐蚀,腐蚀之后就会使石油天然气的管道壁变薄,抗压能力变是发生泄漏的主要原因,也是发生爆破、腐蚀穿孔的主要原因。   例如,我国四川省从一九六九年到二零零三年期间发生的输气管道事故,下表是将其严格分类之后的总结,由于四川省天然气管道使用时间较长,早已进入或者是超出服役期,再加上早期施工材料、施工技术滞后,致使管道本身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腐蚀导致的管道损失是输气管道事故原因的第一位,百分比高达三十九点五。   根据管道发生侵蚀的部位不同,可以将侵蚀分为外部侵蚀和内部侵蚀,以天然气管道为例,管道事故中,内部腐蚀要比外部腐蚀更加严重,内部腐蚀主要是化学成分对施工材料的侵蚀,其中包括应力腐蚀开裂等,当应力腐蚀开裂和电化学腐蚀同时产生作用时,就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管道的侵蚀程度。   这里提到的腐蚀开裂主要是指,施工管道的金属材料在受到外部拉伸应力的同时,如果也受到外部特定介质的侵蚀,就很容易发生脆性断裂,这种侵蚀的发生往往不会有预兆,可能是突然发生的,对管道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与电化学腐蚀和线腐蚀相比,应力腐蚀的易控性更差、风险更高。   外部侵蚀是指管道外部的防腐层受到外力的破坏,或者在管道的保护工具失效之后,管道表面直接和空气或地面、土壤接触,甚至是接触到硫化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等而产生的化学侵蚀,化学侵蚀是一种强有力的侵蚀类型,危害十分强大,与管道穿孔、局部腐蚀相比危害甚大。所以说,石油天燃气管道埋设附近如果有电气化铁路、平行电力线或者平行的石油天然气管道、电力设备等,就要特别注意石油天然气运输管道会受到电流的影响,而对管道产生侵蚀,发生泄漏甚至是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   1.2 管道施工材料的不足和焊接技术问题   材料的整体性能是确保管道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管道焊接同样也是防止石油、天然气发生泄漏的重要方法,其中在美国,材料性能差、焊接技术不稳定是造成管道损害的第三大因素。而根据表1可以发现,施工设计的不足和材料的不足在1969年到2003年之间,事故所占比例仅次于侵蚀,高达33.6%,而导致施工材料缺陷或者导致焊接发生问题的因素又是多种多样的,不仅包括材料性能的问题,同时也包括焊接技术的高低、焊接工作人员的焊接技术等,下表是1991年到2010年美国管道材料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总结。   1.3 地质灾害   如果石油天然气管道处于滑坡泥石流地区,这属于斜坡作用下的土壤移动,会使土体下滑,对管道造成冲击,使石油、天然气泄漏,进而导致火灾的产生,其中滑坡的具体方向是影响管道安全的关键。在平原地区,地面下沉导致的管道埋设是影响管道正常运行的关键,而地面下陷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化建设中,建设活动的展开使路基下降,导致石油天然气管道失去强有力的支撑,从而极易发生弯曲下沉,甚至是断裂。   2 石油天然气管道的风险管控模式   风险管控阶段主要是对石油天然气管道进行风险预警,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对风险进行有效防范,把危险系数降到最低。在此我们将管控模式分成四个阶段,分别是风险消除阶段、计划阶段以及反应阶段和风险恢复阶段。   首先,风险消除阶段主要是尽可能的降低事故产生的危害,把人员伤害、资金损失降到最低,并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措施以消除管道运行的潜在风险,与其他阶段相比,风险消除阶段用时长、见效慢,但却是防范风险的关键环节。这一阶段要求工作人员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管道进行维护检修,特别是人口密集区,确保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其次,准备计划过程主要目的是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防灾减灾的工作效率,这个过程不单纯是喊口号,而是需要贯彻落实,贯穿管理全过程,满足安全防范要求。   另外,这一阶段的工作,还可以具体分为管道应急评价、应急计划、应急准备以及工作评估等,并根据管道的运行实况,及时更新应急预案,形成全面的、最新的应急预案。   再者,应急反应阶段,这是在石油天然气管道发生事故之后,需要迫切进行的工作,即对事故现场进行救援,组织管理人员井然有序地参与到救援活动中,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到人员转移,最大程度上降低损害程度。   最后,就是事故恢复阶段,这个过程是事故恢复过程,可能很快就进入,也可能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才能进入,它和应急反应阶段没有十分明显的界限,需要根据事故类型和事故实况而决定,后期工作主要包括救援人员的安置、人员的伤害以及事故损害评估等工作。   3 结束语   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安全、高效运行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天然气、石油等属于危险物质,一旦管道介质发生泄漏,其影响程度难以估量,为了充分确保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安全高效运行,就必须对管道系统进行完善的风险管理,本文通过对管道材料、地质灾害等因素的分析,对石油天然气管道的风险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制定出风险消除、准备计划以及应急反应和事故恢复这四大方面的管控措施,构成全新的风险管控模式。   参考文献:   [1]梁瑞,张春燕,姜峰,叶芳,王贵仁.天然气管道火灾危害范围定量评价模型分析[J].石油机械,2008(04).   [2]张华兵,冯庆善,郑洪龙,税碧垣.油气长输管道定量风险评价[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3]魏利军,多英全,于立见,刘骥,吴宗之.化工园区安全规划方法与程序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09).   [4]赵永涛.油气管道风险评价现状及对策研究[J].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07(01).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拍拍贷风险管理模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