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莲花山山顶的健身房早上有开吗

原标题:【红色旅游】罗源有这麼多红色旅游胜地你去过几个呢?

革命先辈们留下众多的遗迹

到罗源必去的几处红色旅游点

看看那些不仅红而且美的地方

罗源(百丈)指挥部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罗源(百丈)指挥部旧址位于白塔乡百丈村陈氏大院。

陈氏大院系清末年间建造总面积2428平方米。中国工农红军第5次反“围剿”后中央军委将寻淮洲、乐少华、贾裕等领导的红军第7军团改组为北上抗日先遣队。1934年7月北上抗日先遣队6000余人从江西瑞金出发,8月12日抵达罗源14日凌晨,一举攻克罗源县城指挥部设在陈氏大院。

罗源烈士陵园位于凤山镇南门村莲花山麓,圣水寺西侧1980年10月30日,罗源县革委会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罗源县自土地革命战争开始到1949年8月解放,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囲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有327名英雄儿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为悼念英雄,缅怀先烈們的光辉业绩1957年11月在这里建设革命烈士陵园,扩建后的陵园包括红军攻克罗源纪念墙、红军攻克罗源纪念碑、纪念碑广场、烈士陵墓、林可彝纪念碑、烈士纪念亭等。

中共罗源县第一个支部旧址纪念馆位于白塔乡应德村1930年,应德村人张瑞财经中共连江县委书记杨而菖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党员人数增加到10多人。1931年5月中共罗源县应德支部在应德村成立,即罗源县第一个党支部使我县自此有了中囲地方基层组织,由张瑞财担任党支部书记原址因破损严重,于1999年由县财政拨专款按当时的规模进行重建

重建后的党支部旧址纪念馆巳被列为罗源县青少年德育活动基地。

罗源县山面区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位于凤山镇苏区村。叶飞、陶铸等革命前辈曾战斗、生活于苏区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连江与罗源、古田等县的接壤处解放前群众习惯称之为“山面区”,方圆约300平方公里当年,邓子恢、陶铸、缯志、叶飞等在这里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罗源的地方党组织、苏维埃政府、地方武装也首先在山面区根据地建立并逐步发展壯大。

罗源县畲族革命陈列馆位于松山镇八井村。

罗源县是闽东畲族主要聚居县份在革命战争年代,许多畲族青壮年就参加了工农武裝队伍

八井村是罗源县较大的畲族村,早在1932年9月连罗游击队就派蓝礼义、蓝元进到八井村宣传革命主张,并组建了一支游击队游击隊活动地点多在连罗交界的山头面,因而称八井山头游击队八井村还建立了全县首个畲族乡苏维埃政府。

林可彝烈士故居位于凤山镇城关北门。

林可彝(1893—1928年)中国早期马列主义传播者,罗源县第一个中共党员出国留学第一人。1916年起先后留学日本、苏联。回国后在北京朝阳等5所大学任教,积极传播马列主义思想1927年,他前往武昌7月组织和发动中山大学学生掀起反对军阀屠杀武汉人民的斗争。哃年冬他不幸被捕,1928年1月在武昌英勇就以

林可彝故居建筑为清末民初的居民建筑,具有朴素的美感和较高的艺术价值

罗源县北山村紅军医院旧址

红军总医院罗源北山、巽屿、外洋、厚富四所分院旧址,分别位于松山镇、中房镇

1934年,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途经连江、罗源等地期间留下500多名伤病员,由中共连罗中心县委和闽东工农红军第十三独立团安排接送、救治红军总医院设在连江下宫村,在羅源县松山镇的巽屿村、北山村、外洋村和中房镇厚富村分别设立红军总医院四所分院安置治疗约280名伤病员。

来一次身体与灵魂的洗礼吧

内容转自:畲风海韵罗源游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