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诗句解析……

如何分析诗句的意境-有意境的诗句
您现在的位置:&&>>&&>>&如何分析诗句的意境
如何分析诗句的意境来源:&&&&关键词:
  如何分析诗句的意境     意境是古代诗人创作时孜孜以求的形象,写景诗,意境就是融入了作者所构造的人化环境。清代王国维《人间词话》专论了“境界”。“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还认为“境界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故诗词的意境实含意与境两个因素。因而品味诗词意境也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一、意境=意+境  分析意境就是寻景、探情的过程。由外化可观之景捕捉内在虚化之情。各种风格的诗句意境便不同。一类境意(情)  山水诗自然、平淡闲适、愉悦  婉约词清空、绮丽哀愁、惆怅、伤痛  例:“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自然之境,闲适之情)“宝帘闲挂小银钩”(清空之境,落寞之情)二类境意(情)  边塞诗雄伟、粗犷豪迈、高亢  豪放词雄健、阔大悲凉、旷达  例:“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粗犷之境,豪放之情)“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雄放之情,乐观之情)  二、分析:寻景———构境———析情  分析诗句的意境,应把握“三部曲”:A、寻景:寻找写了哪些物?B、构境:这些构成了怎样的画面?C、析情:这个画面渗透出怎样的情调?分析意境最终归到“情”(志)上。  例:分析苏轼《南乡子·送陈述古》中画线句的意境。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旧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析:抓住“荧荧”残灯和“泪不晴”,描绘了秋雨乍停之夜,诗人在朋友别离后残灯明灭中眼泪涟涟的情景,表达了挚友情深而别后的孤寂伤感情怀。  如何鉴赏诗歌的意境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98  如何鉴赏诗歌的意境  师蕾  的内容在诗中是没有的,这是在诗歌鉴赏中的创造想像的表现。如此吟诵着这诗句,读者就仿佛被带入神奇美丽的北方大草原,领略千里草原、牛肥羊壮的绮丽壮阔的美;审美的主客体有机地融和在一起,人和自然达到了最美妙的和谐。
第二,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意象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或说是指经作者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客观物象)。意象对于意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读者进入诗歌的意境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的。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是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写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曲叠用九个名词,描写了富有特征而又互有联系的景物,并以概括而巧妙的艺术构思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暮色思归的乌鸦,安逸自适的人家,旅途劳顿的老马,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彷徨悲苦的情怀。曲中的九个名词正是九个意象,每一个意象都牵连着作者的那份羁旅愁思,它们有机地组成了密集的意象群,这种看似简单的意象组合,却出人意料地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成为元曲中的绝唱。  在诗歌鉴赏中如能充分地把握住抒情主人公的性格形象,则能有助于进入诗歌的意境。“诗而有境有情,则自有人在其中”(《围炉诗话》),这个人便是抒情主人公的性格形象,所谓“风格就是人”。所谓“诗品出于人品”。我国历代都非常重视和强调人品与诗品的关系,一个成熟的伟大的诗人,其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往往就是他的人格的自我写照。这里,我们可以从毛泽东的《咏梅》词和陆游的《咏梅》词的比较中深入地认识这一点。毛词:“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陆词:“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在毛词中,借梅作喻,树立起了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的英雄形象,创造出了时代先驱者的崇高意境,而在陆词中,虽表现了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但只是封建士大夫作个人奋斗,遘悯受侮后的哀怨牢骚,顾影自怜,孤芳自赏,流露着伤感,表现出脆弱。同是咏梅,为什么创造出了两种迥然不同的意境?由于诗人所处的时代不同,所站的立场不同,诗人的心胸气度不同,品格修养不同,审美标准不同,结果诗篇的意境也便不同。  原作者:师蕾  如何挖掘教材名篇中艺术美的意境     钱华     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现实进行创造性反映的产物。文学作品中的艺术美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偏重于再现的叙事类,二是偏于表现的。  偏于再现的叙事类艺术,侧重于客观具体地描写一定时代的生活,着力塑造形象的艺术典型。例如忠贞刚烈的刘兰芝、命运凄惨的琵琶女、爱财如命的葛朗台、愚昧麻木的祥林嫂等等,对这些形象的把握,可以调动学生的同情、厌恶、赞美等情绪,自然地与过去的经验经历联系起来,使审美主体(学生)沉浸在浓烈的情绪氛围之中。  偏于表现的抒情类艺术,一般没有情节描绘和性格刻画,而是侧重于作家主观情志的抒发,以创造真切感人的艺术意境为目的。本文重点想就某些偏于表现的艺术名篇如何从艺术美意境挖掘的角度来简要谈一些教学体会。  挖掘意境首先是要善于挖掘形神兼备的艺术形象。因为这是作家创造意境的基础,生动传神的艺术形象可以是一物之动,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所言的“春意”本是不“闹”的,然而红杏爬满“枝头”,便仿佛显出“闹”意来,所以正是这一“闹”字使形象生动传神,“境界”全出。其它诸如“云破月来花弄影”、“春风又绿江南岸”、“数只船横渡口”等均有异曲同工之妙。对这些几经锤炼或看似信手拈来却是匠心独运的动词,我们很有必要仔细揣摹,才能让学生体会所传之神。传神之形象也可以是一物之形。如刘禹锡写莲“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娇,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仅形态逼真,更重要的是写出了莲的内在神韵来。以形写神,突破一览无余的有形实体的局限,创造出蕴蓄深厚的景外之意,味外之旨。如果我们能通过“形”的分析使学生领悟到深刻的哲理与无穷的意趣,才真正了解了作品的神韵。其它,诸如朱自清笔下的白杨树,壶井荣的蒲公英等都可以通过由形及神的分析,去把握美的意境。当然形象的生动传神不仅止于一物之动,一物之形,还有可能是作品所营造的画面具  有令人怦然心动的效果。这主要是作家把他的立意与所描写的物象进行完美的组合。所以对于此类作品,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组成画面的各意象所包含的意蕴,再现它们组合所营造的画面,提示渗透于其中的物象的立意。例如《过故人庄》诗人选择的意象有绿树、青山、场圃、桑麻、酒、菊花和一对友人。这些意象均是农村田园中常见的,最能体现田园生活的朴实的美来,经过诗人的排列组合,在我们面前就展现了一幅熔自然美、生活美、友情美于一炉的朴实田园生活画。透过这幅画面,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内心世界的朴质和谐与安宁。作家总是要寄“意”寓“境”之中的,总力图能找出神形兼备的艺术形象,我们只要把握住那活脱脱的形象、画面,总是能挖掘出作家所要寄寓的无限深广的社会现实生活的神髓韵味。  其次,要善于挖掘能融“情”与“理”为一体的“意”,“意”是作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评价,必然包含着作家浓郁的感情浆汁的。只有当这“意”符合“情”(与人民、与时代相通的感情)与“理”(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在作家头脑中的正确反映)统一这一条件时,作品的意境才能开拓得更为深远。因此,优秀的作品总是情与理的完美统一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扣住读者的心弦,激起他们的艺术联想,进入广阔的艺术天地。例如李白的《静夜思》短短20个字,却开拓了一个广阔深远的意境,这里除了形神兼备外,更重要的在于“情”与“理”的统一了。又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诗人用“冰心”“玉壶”这两个简单意象叠加起来表现自己对洛阳亲友的真挚感情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纯洁的情操。而这种感情正是基于作家对现实生活的正确认识之上的。如果我们能这样去挖掘,同样能理解美的意境。此外,作家在创造开拓意境时,总是从无限广阔的艺术天地中寻觅最能表情达意的艺术语言,如各种表现手法、修辞方法的使用。我们若能从艺术手法着眼,必能有助于意境的深刻挖掘,下面略举几例。  ㈠从摹形、绘色、绘声的表现手法中挖掘意境美。眼睛耳朵是人类的两种主要的审美感官;形体、色彩和声音是构成形  式美具有审美意义的三种自然属性。注重培养学生具有音乐感的耳朵与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很为重要,这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贯穿渗透。例如茅盾名篇《风景谈》中总共展示了六个画面,几乎每个画面都能构成一幅绝妙的艺术作品。如第一个画面“沙漠驼铃”,这里有构成形体美的线条:地平线上的“黑点”、“更多的黑点成为线、成为队”、“昂首阔步的骆驼排成整齐的方阵”;有构成色彩美的颜色的和谐搭配:在“纯然”“茫茫一色”的沙漠里,一队黑色的骆驼,一杆长方形猩猩大旗,这种形态(点线面)、这种色彩(黄红黑)组合成的画面的确是庄严与妩媚,确实能体现出“风景”的特有内涵来。绘声是对音响的描写。比较简单的天籁之声,可以直接摹拟。比如“萧萧”像马鸣,“唧唧”之像机杼声,“嘀嗒嘀嗒”为时钟声,但有些声音专用象声词或简单的形容词却不足以表现其精妙,特别是音乐声,是故诗人或作家常借助于贴切奇妙的比喻加以摹拟。如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琵琶女的精湛奏技,第一句用急雨比喻粗弦的低细绵密。当粗细弦交错杂弹时,音响互为补充,使人听起来象大大小小的珠子在玉盘滚动,清脆悦耳。“间关”两句形容琵琵声一时象莺语从花底下发出来宛转流畅,一时象缓慢的泉水在冰下暗流,幽咽低沉。接着声音变得又像冰泉水那样冷涩。到后来,弦丝似乎凝住不动了。令人沉闷的静寂过后,突然迸发的乐声像是银瓶顷刻破裂,水浆迸射;又像是铁骑突出,刀枪齐鸣。诗人写到这里,真是将音乐与诗融成一体,演奏者沦落天涯如泣如诉,如怒如慕的情思与诗人同情她的不幸遭遇的痛楚心情,全部通过音乐把诗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时若能结合音乐教学把《琵琶行》的音乐带进课堂,不仅让同学们有机会感受到古典的高雅艺术,了解祖国文化的精髓,同时又把诗人所寓以的感情挖掘出来,可谓一举两得。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为了体现出故都秋之“清”、“静”、“悲凉”,只选取了皇城人海中一栋破屋,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看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底下,朝东细数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  然而然地也能感到十分的秋意。”寥寥数语,从形、音、色三方面来描写院中见到的景象,渗透了浓浓的秋意。  ㈡从作者虚实隐现的艺术处理中挖掘意境美。实是直接性的形象描绘,虚是间接性的内在寓意,实中有虚,虚处见实,虚实并生,相得益彰,就能通过有限的个别形象开拓无限深厚的“意境”来。巴金的《灯》中,由眼前的灯到回忆中的灯,是实写,以露为胜;而“我并没有在雨中摸夜路,但是看见灯光,却忽然感到安慰,得到鼓舞。难道是我的心在黑夜里俳徊,它被噩梦引入迷阵,到这时才找到归路。”这几句由实转虚,把眼前之灯虚化,从而提示了“灯”的储蓄内涵来,突出其象征义,就是以隐为主。文章又继续出发,虚写古代神话,实写现代,这样虚实相映,古今参照,使文章内容显得更为深刻。  ㈢从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中挖掘意境美。最佳的修辞方式适合最好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荷塘月色》中通感、比喻使意境更显素淡朦胧;《天山景物记》中映衬手法的运用,直到烘云托月之妙;回环动听的叠字,在许多诗文中广泛运用。朱自清中就爱用叠字,古典诗词中则运用更广,它或能造成一种走月流云的音韵美,或能造成一种反复回环的抒情气氛,挖掘此中真意,更能领悟意境之妙处。其它如排比、双关、对偶、夸张等均能从不同方面挖掘出无限的意境来。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对意境的开拓艺术颇丰,不仅有通感、比喻、拟人、叠字等修辞手法,还通过动与静的映衬来丰富意境内涵。先以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来提示全文之旨。接着写小路的“静”,月色朦胧的“静”,以此反衬心里的颇不宁静。继而又写荷塘四周蝉声和蛙鸣的“闹”,突出荷塘月色的“静”,联想到江南采莲的“热闹”,含蓄揭示“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所在,作者于动与静的艺术手法的运用与处理之中,通过生动传神的艺术形象,表达出自己对现实强烈不满的感情,而这种感情又是与这样的规律联系在一起的,现实的罪恶愈重,人们对罪恶的仇恨愈深,对幸福、安宁的向往也就愈强烈。可见,分析各种艺术手法的综合运用,必能有助于挖掘出广褒深远  的意境来。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在对作品形神兼备,情理统一分析的基础上,再从艺术手法运用上进行挖掘,必能让学生感受到境界明晰而意趣无穷的美的意境,醍醐灌顶似地领受美学教育  谈诗歌意境的欣赏     谈诗歌意境的欣赏  山东垦利一中
魏名宝  诗歌,是通过形象思维,用凝练、形象和有韵律节奏的语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文学形式。优秀的诗歌,形象鲜明具体,意境深邃阔大,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诗歌的赏析,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诗歌赏析是一种艺术认识活动,始终伴随着活生生的形象和内心的情感反应。因而,赏析诗歌的意境,必须把握艺术形象,领悟诗人的情感。  诗歌最具抒情性和形象性。抒情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的方式又可分为叙事抒情、借景抒情、借联想抒情、类比抒情等。可见,抒情总要借助一定的形象。而诗的形象塑造与意境的开拓紧密关联,通过描绘形象创造意境,表现主题。所谓意境,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强烈的感情与生动的客观事物契合交融,从而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形神兼  备的艺术境界。诗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往往以精练的语言,创造出鲜明、独特、内涵深远的意境,去反映生活,感染读者,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诗人正是借助“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一艺术形象,看似平淡无奇的描绘,却把那种田园情趣,闲适恬淡之情,淳朴诚挚的情谊溢于言表,呼之欲出,与恬静秀美的风光融成一片。这种景与情的融合,便构成了诗的意境,所以读诗要从把握诗的艺术形象入手,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  那么,如何把握诗歌的艺术形象呢?具体地说,把握艺术形象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抓住画面,二是抓情感。下面举两例加以分析。  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重点描绘了两幅画。一幅是上阕所写与情人话别时的情景,寒蝉、长亭、烟波、幕霭,构成了一种悱恻凄哀的气氛,烘托出“帐饮无绪”,奈何“兰舟催发”以及“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的那种离别时的无限惆怅而又难舍难分的心情。这是实写。另一幅是诗人想象别后伤离的情景。特别是“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那景那情,更是凄楚哀婉,这是虚写。这首诗由实而虚,以虚衬实,层层深入,尽情铺陈,情景交融,把离情别绪表达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  再如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  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中前两句描写的是一幅江南春色画。千里江南,处处是莺歌燕语,处处是绿叶红花,处处是水村山郭,在熙和的春风中,还有随风招展的酒旗,这是置身于江南所能耳闻目睹的一片春光明媚,生机盎然的景色。这也正是整个江南春色的缩影。这两句诗共写了七件事物: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这七件事物有的是从听觉上感受,有的是是从触觉上感受的,有的从视觉上感受的。多角度的描写景物,形成一种立体感,构成诗歌的艺术境界。七件事物颜色、情状各异,都和题目“江南春”相适应,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后两句写掩映于蒙蒙春雨中的寺院、楼台,似乎仍是在描述江南春天的景色。这些寺院楼台,穿插于水村山郭和红花绿叶之中。这里的“烟雨”笼罩的不仅是寺院楼台,也笼罩着水村上郭,红花、绿叶、酒旗,使江南春色呈现出烟雨迷茫的神秘美。通篇写景,但实际上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诗人借“四百八十寺”抒发了自己的感慨:这么多的寺院,它们需要多少民脂民膏才能建造起来啊!抒发了兴亡之感。这首诗词采清丽,画面鲜明,在旖旎、凄迷的机关暖色中富有委婉的讽喻,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流露出对时事的忧伤。  总之,赏析诗歌,就要对诗中典型的画面,炽热的激情进行描绘和渲染,再现艺术形象,剖析感情,欣赏诗歌的  意境,准确把握诗的主旨、风格,品味遣词用语几表达的妙处。     诗歌鉴赏  评价主旨类  咏物言志、怀古伤今、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羁旅生活、深化主旨、意味深长、言近旨远、言简意丰 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含蓄蕴藉、富有哲理、画龙点睛。  意境类  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娴静、雄伟壮阔、明快高旷、深化意境、意境深远、意境优美。  思想感情类  哀怨忧愁、激愤憎恶、欣喜欢快、离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坚守节操、忧国忧民。  情感载体类  杨柳——惜别 圆月——思念 落叶——失意 春风——得意 大海——开阔 流水——叹惜 古迹——怀旧 梅花——傲骨。
抒情方式类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缘境生情、状物移情、感情细腻、感情真挚、托物言志。
语言风格类  平淡、清新、绚丽、质朴、明快、含蓄、简洁、洗炼。
使用典故类  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借古言志。  诗歌风格类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含蓄、清新、风趣。  诗歌的个人风格类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诗画一体、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孟)郊寒(贾)岛瘦、“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  文章结构类  自出机杼、别具一格、不落窠臼、不落俗套、颇具匠心、新颖奇特、浑然天成、层层铺垫、巧埋伏笔、前呼后应、层次分明、曲折有致。  表达技巧类  卒章显志、托物言志、象征衬托、烘托渲染、起兴寄托、状物移情、以小见大、点面结合、对比描写、虚实相生、以动写静、想象联想、粗笔勾勒、浓墨重彩、诗情画意。     诗歌鉴赏---了解诗歌鉴赏题的提问方法及答题基本模式  1、
问:“这是一首什么诗?”  体裁上:律诗、绝句  内容上:托物言志诗、边塞诗、怀古咏史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  2、问:“塑造了什么形象?”(形象包括人物、景物、事物等) 回答此题需要答出什么样的什么形象。     3、问:“理解思想感情”  回答的方式一般是:通过……表达(说明、揭露)……有时也直接答什么感情。     4、鉴赏诗中的语言(某个词语)  解答时一般从两个角度分析:一是艺术角度,二是思想内容角度。  5、问“景与情的关系”  回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以乐景写乐情(正衬),哀景写哀情(正衬),乐景写哀情(反衬)等。     6、笼统问“分析鉴赏本诗的艺术技巧”  首先,注意抓总体,抓典型,其余可稍作一提。  其次,心中要知道从哪些方面去思考艺术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  再者,动笔作答时,先总括,再具体展开分述,给人以醒目、清晰之感。     7、问“表达感情的方法”  可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借景、借事)。  8、问“写景有什么作用“  可以从渲染气氛、烘托环境、表达感情或比喻、、象征角度作答。     古诗词大都是抒情诗。抒情方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之分。古诗词的抒情方法以间接抒情为主,即通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方法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以情景交融为最高境界。  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描写赤壁古战场的“如画”景色,下片由景而人,想到在此建功立业、年轻有为的儒将周瑜,又由周瑜想到自己被贬谪的处境,从而抒发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的无限感慨。所以我们鉴赏古诗词的时候,一定要弄清楚:1、这首诗写了什么———什么人(包括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作者)?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写了什么“物”“景”?抒发了什么“志”“情”?2、怎样写———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这些“物”“景”?3、为什么这样写———运用这种手法写这些“物”“景”,对抒发这种“情”“志”有什么作用(效果)?     常用修辞方法的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3、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4、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7、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加强语气。  
本文★★网址:/yuedu/8575.html
好文大家读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如何分析诗句的意境
下载积分:30
内容提示:如何分析诗句的意境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33|
上传日期: 14:38:3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如何分析诗句的意境
官方公共微信古诗分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共10个文档怎样分析诗歌--《中文自修》1996年12期
怎样分析诗歌
【摘要】:正
现代诗歌是一种运用形象思维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样式,诗歌的语言精炼、含蓄,富有音乐性,采用分行排列的形式,具有鲜明的节奏。依据反映生活的方式不同,现代诗歌可以分为抒情诗与叙事诗。抒情诗以倾诉作者感情为主,通过作者对生活感受的直接抒发来反映生活,如《回延安》;叙事诗
【关键词】:
【分类号】:I207.25【正文快照】:
知现代诗歌是一:,卜运用形象思维表l达思想感情的文学器样式,诗歌的语言l精炼、含蓄,富有音l乐性,采用分行,卜:列的形式,具有鱼羊l明的节奏。器依据反映生活器的方式不同,现代l诗歌可以分为抒情:诗与叙事诗。抒情吕诗以倾诉作者感情器为主,通过作者对l生活感受的直接抒l发来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卫;陈茜;;[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焦文彬;[J];中国京剧;1993年03期
吴玉琴;[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年03期
张传彪;;[J];外国语言文学;1985年01期
李正民;;[J];民主与科学;1993年05期
李怡;[J];诗探索;1997年04期
张松建;;[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01期
古远清;[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苏珊娜·格莱文;张海英;;[J];诗刊;2005年16期
刘保安;;[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向辉;;[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一届教学设计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马俊华;;[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孙玉石;;[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唐晓渡;;[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三辑)[C];2007年
陈应耀;;[A];2006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06年
钟如森;王成武;;[A];婚姻·家庭·老人论文集[C];1994年
钱志富;;[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王永;;[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三辑)[C];2007年
朱法彰;;[A];婚姻·家庭·老人论文集[C];1994年
王洪君;;[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范典(书评人);[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黄毓璜;[N];文艺报;2005年
本报记者 
苏军;[N];文汇报;2005年
雪刀;[N];安庆日报;2005年
虞箐;[N];文学报;2006年
叶延滨;[N];中华读书报;2006年
深圳商报记者 聂灿;[N];深圳商报;2006年
;[N];文艺报;2007年
韶文;[N];无锡日报;2007年
吴满珍 周少华;[N];人民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峨;[D];复旦大学;2007年
瓦库迪;[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李亚峰;[D];苏州大学;2008年
包澄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华荣;[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陆红颖;[D];浙江大学;2006年
许志斌;[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周丹;[D];中南大学;2012年
荣光启;[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邓招华;[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韩贞;[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李漪雯;[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殷艳焕;[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欧阳继梅;[D];云南大学;2010年
曹春梅;[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王海玉;[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周娟;[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李小利;[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赵子寒;[D];西南大学;2012年
王景坤;[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诗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