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dtddlte和fddlte的区别共站为什么用户数差这么多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3788|回复: 13
经验790 分贝0 家园币2384 在线时间:786 小时最后登录:帖子:精华:0注册时间:UID:956851
军衔等级:
四级通信军士, 积分 79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 积分
注册时间:
有木有同学说一下FDD和TDD的差距到底有多少?频段差不多,覆盖应该差不多,不就是tmd手机品种多少的区别?我觉得不应该算作实质差别。再者一个基站给100个人用,TDD和FDD谁好谁坏?
经验507 分贝0 家园币1192 在线时间:11 小时最后登录:帖子:精华:0注册时间:UID:927187
军衔等级:
二级通信军士, 积分 507, 距离下一级还需 93 积分
注册时间:
1,同样频点,TDD的覆盖面积只有FDD的1/4-1/2;因此造价高、成本高。
2,TDD在局端和终端,软件都不够成熟,CSFB依然要5秒以上延时。
3,很多TDD的功能是模仿FDD,只是出于刚刚有的阶段,还远没有优化成熟。
4,TDD的中低端终端贵。
5,TDD的耗电大。
等等等。。。
&你跟水王有得一拼&
经验1397 分贝0 家园币3646 在线时间:1292 小时最后登录:帖子:精华:0注册时间:UID:928500
军衔等级:
四级军士长, 积分 139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 积分
注册时间:
看到移动用户心急如焚的样子真是开心!想着当年用着移动的优质网络的优越感,现在因为使用弱势TD的网络而荡然无存,熬到TDD的时候终于失去理智,选择自我麻醉,对TDD建立了坚定的信心。
经验1498 分贝0 家园币3802 在线时间:2124 小时最后登录:帖子:精华:0注册时间:UID:762132
军衔等级:
少尉, 积分 149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2 积分
注册时间:
技术上的差异总是有利有弊,片面地放大缺点或者过分炒作优点都是不可取的。
从标准上看,TDD/FDD Lte的差别远小于一只白猫和一只黑猫的差别,都走到今天了,能抓住耗子就是好猫。只要是技术成熟度的问题最终都能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孰优孰劣留给市场去检验吧。
整天黑着黑那的,闲着蛋疼吗?
[media]/v_show/id_XNTY2NzU4NjY0.html[/media]
经验168 分贝0 家园币612 在线时间:192 小时最后登录:帖子:精华:0注册时间:UID:937695
军衔等级:
下士, 积分 1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2 积分
注册时间:
本帖最后由 李菊服 于
11:21 编辑
CDMA和TDD能互操作了么
经验5201 分贝0 家园币11560 在线时间:1994 小时最后登录:帖子:精华:0注册时间:UID:937984
军衔等级:
大校, 积分 5201, 距离下一级还需 799 积分
注册时间:
基站越小,覆盖用户越少,网速越快!
经验113 分贝0 家园币1638 在线时间:162 小时最后登录:帖子:精华:0注册时间:UID:208886
军衔等级:
下士, 积分 1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87 积分
注册时间:
就从上下行速率,覆盖来说,TDD比FDD差的真不是一点半点的.
经验3055 分贝0 家园币6446 在线时间:38 小时最后登录:帖子:精华:0注册时间:UID:814226
军衔等级:
上校, 积分 3055, 距离下一级还需 945 积分
注册时间:
jjlf 发表于
基站越小,覆盖用户越少,网速越快!
这是扯淡了,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
&站在消费者角度,一个基站就为我一人服务才好。有点懂&
经验857 分贝0 家园币2546 在线时间:3725 小时最后登录:帖子:精华:0注册时间:UID:972743
军衔等级:
一级军士长, 积分 857, 距离下一级还需 43 积分
注册时间:
jekkyy 发表于
1,同样频点,TDD的覆盖面积只有FDD的1/4-1/2;因此造价高、成本高。
2,TDD在局端和终端,软件都不够成熟 ...
你跟水王有得一拼
【客户为根&&服务为本】
经验5201 分贝0 家园币11560 在线时间:1994 小时最后登录:帖子:精华:0注册时间:UID:937984
军衔等级:
大校, 积分 5201, 距离下一级还需 799 积分
注册时间:
zhengsheng 发表于
这是扯淡了,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
站在消费者角度,一个基站就为我一人服务才好。有点懂
经验1178 分贝0 家园币4079 在线时间:1504 小时最后登录:帖子:精华:1注册时间:UID:360363
军衔等级:
三级军士长, 积分 117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 积分
注册时间:
(转发自c114)浅谈“LTE TDD比FDD的覆盖小40%甚至80%(高通报告)&
标签: TD-LTE
前一阵子高通公开了一个TD-LTE的PPT(见附件),里面第14页有一句话&FDD covers ~80% larger area (than TDD)&,在国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本帖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该问题进行一些尽量客观的分析,希望对某些对该话题有疑问的网友有所帮助。
1)高通的40%(甚至80%)的数值是怎么得到的?
高通14页slide的底部标准里有一段小字给出了提示:
&Assuming same transmit power and 2.6GHz. The main reason for~ 80% reduced coverage is that the uplink device power is used part of the time for TDD but continuously for FDD . Even a 1:1 UL/DL allocation means a duty cycle of ~40% in the uplink which contributes to a ~3dB reducedlink budget and ~40% reduced coverage area&
首先,FDD和TDD的发射功率一致,都基于2.6GHz且总带宽一致,例如TDD上下行20M,FDD 10+10M分别给上下行,因此这些前提条件是比较公平的。
其次,当TDD上下行子帧配比为1:1(实为2:2,还有一个特殊子帧只能做下行,这样上行只占2/5(~40%)的子帧),TDD上行有效带宽只有20Mx2/5=8M,而FDD上行有效带宽是10M。因此在一样的频谱效率和一致的环境和条件(如每小区用户数)下,TDD的上行吞吐量只有FDD的80%,为了补偿与FDD 20%的上行数据覆盖差异,在UE发射功率和带宽均确定的情况下,只能靠提高SINR(覆盖受限情况下忽略小区间干扰因此等效于SNR)进而提升MCS水平来补偿,而N又是固定的,因此需要减小TDD的link budget(减小覆盖范围)来达到提高S的目的。20%的吞吐量差距基本上对应着~3dB的SINR差距即3dB的link budget。利用2.6GHz的路损模型 pathloss=40*(1 - 0.004*17)*log10(0.001*_dDisM) - 18*log10(17) + 21*log10(RadioFrequency) + 80;其中dDisM是UE到基站的距离(单位m),而RadioFrequency=2.6GHz。考虑到LTE典型小区半径都是几百米的情况下,通过计算可以得到,3dB的link budget可以使得覆盖距离相差1.2倍左右,对应着覆盖面积相差1.4倍左右(pi*r*r)。以上就是高通的TDD上下行子帧配比为1:1覆盖比FDD小40%的详细过程。
再次,TDD 2:1 DL/UL allocation(实为DL:UL=3:1)的计算方法应该与上面的类似,不再赘述。需要注意的是,高通这里讲的都是上行数据的覆盖。
2)从该PPT看高通对TD-LTE的态度
第1)点分析出的TDD上下行子帧配比为1:1覆盖比FDD小40%的根源是TDD的上行有效带宽低,这也意味着TDD的下行有效带宽高(20Mx3/5=12M&FDD的10M,假设特殊子帧全部做下行),因此高通在第14页说到,TDD can provide more downlink capacity,同时FDD provides better coverage。更重要的是这句:Comparable end-user data rates as LTE FDD。
纵观整个PPT,高通对TD-LTE的态度显然是积极的,光从题目上也可见一斑(LTE TDD, The Global Solution for Unpaired Spectrum)。
3)TD-LTE的覆盖到底怎么样?
谈到覆盖,首先需要说明覆盖的标准是什么。是上下行控制信道的解调性能指标还是数据信道的最小吞吐量限制?以LTE为例,其能正常工作,首先PDCCH,PHICH,PUCCH等关键控制信道要能正常解调,然后才是上下行数据信道的最小吞吐量要求。仿真和分析都可证明,LTE TDD和FDD的PDCCH,PHICH,PUCCH,SS,PBCH等控制信道的覆盖基本相当。至于上下行数据信道,其与TDD的上下行子帧配比息息相关,前面分析的两种配比的TDD的上行吞吐量都不如FDD,但是下行吞吐量比FDD大;若认为上行数据覆盖是短板的话,DL:UL=1:3的TDD的上行覆盖面积可以比FDD好40%,但其下行吞吐量比FDD小。因此,综合来看,LTE TDD和FDD无论在控制信道还是数据信道上的覆盖性能基本相当。理论上,可以综合考虑上下行业务的比例和上下行的覆盖来决定使用哪种上下行配比的TDD。
值得注意的是,要达到的相同的性能,TDD的带宽是FDD上行带宽的两倍(20M vs 10M, or 40M vs 20M),在上行每子帧调度用户数相同的情况下,每用户占用的频率TDD是FDD的两倍,但是UE功率一致,因此此时TDD的上行功率谱密度是FDD的50%。好在站间距几百m的时候大部分UE功率达不到最大发射功率,因此对性能的影响很小。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高通的材料只是从上行用户速率的角度分析得出TDD和FDD在上行覆盖面积的差距,其整体态度显然是支持TD-LTE的。因此,任何断章取义混淆视听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好的技术都会经得起事实和时间的检验。
总评分:&家园币 + 10&
经验69 分贝0 家园币153 在线时间:15 小时最后登录:帖子:精华:0注册时间:UID:317366
军衔等级:
上等兵, 积分 6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1 积分
注册时间:
用户还是理性点,看看疗效吧
&看完了,细节没咋看懂。顶了。&
经验113 分贝0 家园币401 在线时间:292 小时最后登录:帖子:精华:0注册时间:UID:738937
军衔等级:
下士, 积分 1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87 积分
注册时间:
syzcbwxz 发表于
用户还是理性点,看看疗效吧
看完了,细节没咋看懂。顶了。
经验3316 分贝0 家园币7568 在线时间:986 小时最后登录:帖子:精华:0注册时间:UID:129054
军衔等级:
上校, 积分 3316, 距离下一级还需 684 积分
注册时间:
本帖最后由 marcotse 于
10:15 编辑
CSFB依然要5秒以上延时??
看到这条我就笑了,去年在与apple、高通的工程师交流中,人家测试下来的数据大约是1秒多点。
好久不来!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移动TDD-LTE/FDD-LTE网络融合策略探讨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石家庄分公司,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要】首先探讨了中国移动TDD-LTE/FDD-LTE融合发展目标及互操作思路,随后通过分析当前国际LTE发展状况、运营商频率资源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等,确定了FDD900M/1800M与TDD的多网融合方式及操作策略。
【关键词】TDD-LTE & &FDD-LTE & &融合发展 & &操作策略
doi:10.3969/j.issn.16.11.016 & & &中图分类号:TN929.531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11-0084-05
引用格式:周健. 中国移动TDD-LTE/FDD-LTE网络融合策略探讨[J]. 移动通信, ): 84-88.
& & LTE产业链已逐步走向成熟,据全球移动设备供应商协会(GSA)统计,截止2015年底,全球共有611家运营商投资LTE网络。而在LTE网络迅速部署时,许多电信运营商早已将重心放在了下一代演进之上。&
& & 在进入商业运营的360张LTE网络中,有312张仅使用FDD技术进行部署,31张仅使用TDD模式进行部署,剩下17张则采用FDD和TDD混合组网模式进行部署。2015年TDD部署有了提升,如今已有12.5%以上的LTE运营商采用TDD模式部署LTE网络。 LTE-TDD/FDD融合组网已经成为全球移动宽带的重要演进方向。
& & 中国移动在取得TDD-LTE网络牌照后明确了终端多模多频段需求,并将长期发展目标定为支持五模十频段的TDD/FDD融合终端。因此,文章接下来将探讨中国移动如何踏向LTE融合发展之路。
2 & LTE融合发展驱动力
& & (1)TDD-LTE和FDD-LTE网络技术差异小
& & 除了在物理层帧结构上有所差异之外,TDD-LTE和FDD-LTE网络在其他技术有着一致性。据统计,两者技术差异仅有约10%,如此一来,对于终端以较少成本同时支持两个系统非常有利。另外,两者间的互操作也能认为是系统内的互操作,二者在组网技术层面同样具有极大的通用性。
& & (2)终端产业链已趋于成熟
& &&截至2015年7月,全球共3253款LTE终端,手持智能终端的比例在50%以上,达到1783款。其中FDD1800M终端达到1543款,TDD-LTE终端1210款,绝大部分同时支持FDD1800M。FDD900M终端迅猛发展,一年内终端数由335增长到668,智能手机由161增长到372,增长均超过一倍。配合FDD和TDD网络的高低频段组合,标志着用户体验界面的终端也在不断融合演进。&
& & (3)频谱资源相对缺乏
& & 目前,中国移动的手机用户数约是其他两家运营商的4倍,但在频谱方面中国移动频率资源缺相对缺乏,仅TDD网络中国联通单用户可用频谱是移动的3.6倍,中国电信是移动的5倍;在LTE-TDD/FDD融合网络方面,中国联通是中国移动的1.9倍;中国电信是中国移动的2.7倍。中国移动数据体验方面处于劣势,尤其是上行速率的不足极大地限制了上下行对称型业务的发展;覆盖方面,中国电信稳步推动FDD800M建设,中国联通推动UorL900M建设,中国移动的优势也在不断被缩小。
& & (4)目前LTE频谱使用状况
& &&LTE网络使用最广泛仍是1800M频段,达到了44%。而使用1800M频段部署的LTE网络也有着最为庞大的用户终端生态系统,能在该频段运行的LTE终端超过42%。除此之外,同样被广泛使用的频段还有2.6G和800M,使用2.6G频段的LTE网络超过25%;全球约有20%的运营商用800M频段部署LTE网络。
& & 800M&900M也逐步成为LTE网络Refarming建网的考虑频段,FDD与TDD高低频段组合,完善覆盖。&
3 & LTE融合发展目标
& & 国际上,有超过1亿的FDD网络用户,比之TDD网络,LTE-FDD有着更为可观的发展前景。国内TDD网络已占有2.6G频段,预计FDD网络将占用的是1.8G和2.1G频段,因为频段更低,因此也有更好的覆盖效果;FDD的时延比TDD低;TDD的频谱利用率比FDD高。因为两者都是扁平结构,因此也都有助于进行组网。
& & 对TDD和FDD网络的融合,采取分层建网、各有侧重的策略,发展目标如表1所示:
表1 & &LTE融合发展目标
◆数据和语音的主力承载;
◆语音和数据的深度覆盖网络;
◆保障基础语音
◆数据和语音的主力承载;
◆语音和数据的广覆盖网络;
◆保障基础语音
◆确保农村语音和数据广覆盖;
◆保障基础语音;
◆保障农村热点区域覆盖
& & 2G/3G网络:2G定位为话音补充网络,城区作为VoLTE的补充网络,TDS作为过渡网络,语音和数据业务被逐渐分流到TDD-LTE网络。&
& & 4G网络:定位为精品网络,LTE900M作为移动宽带和VoLTE语音接入的基础网,LTE1800M与TDD-LTE作为移动性能网,开通过TDD+FDD融合构建4G全覆盖全业务的优质网络;FDD900M+TDD F频段满足农村需要,对于城市,采用FDD900M+FDD1800M双层网络进一步补强LTE上行容量。&
& & 在主流背景为LTE融合发展的基础上,基于各种因素,不难看出中国移动想要实现融合组网依旧是非常曲折的。文章探究的主要内容是融合发展的策略。
4 & 中国移动LTE发展面临的问题
& & (1)农村覆盖
& & 中国移动TDD已下乡解决热点覆盖,但广覆盖成本太高,对容量要求低,优先使用FDD900M,频段优势明显,在5 MHz带宽下,想要使小区的边缘用户能拥有2 Mbps的宽带业务,可以利用现有的GSM900M站址资源和天馈系统。
& & (2)城市的深度覆盖
& & TDD由于频段较高,在城市的深度覆盖明显不足,影响对2G网络的卸载和将来VoLTE的体验,采用FDD900M/1800M,900M频段有覆盖优势,1.8G频段有容量与终端优势。
& &&(3)国际漫游接纳
& & 漫游终端对TDD支持能力相对较差,部分漫游终端支持FDD1.8G。
& & (4)对称及分享业务的承载
& & TDD非对称特性导致对称业务容量受限以及影响VoLTE覆盖,通过FDD1800M融合,解决了对称业务的上行容量问题。
& &&(5)TDD上行容量
& & TDD上行容量受限影响视频监控、分享等业务容量与体验,FDD1800M有上行容量优势。
& & (6)可用4G频谱
& &&中国移动可用4G频谱与用户数比远小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FDD1800M可以弥补差距。900M/1800MHz频段频谱是中国移动战略资源,FDD网络不仅仅是对TDD的补充,而且是一张和TDD同等重要并深度融合的战略,核心竞争力是频谱,需要将优质的、宝贵的、稀缺的FDD频谱资源充分利用好,建设融合的LTE精品网络。
5 & FDD与TDD F频段的下行覆盖对比
& & 在某地市试验网中,分别进行了FDD900M和TDD F共站对比、FDD1800M和TDD F共站对比、FDD900/1800M和TDD F共站对比。
& & 根据测试结果得出:(1)覆盖能力:FDD900M&FDD1800M&TDD F频段;(2)覆盖接收电平:RSRP:FDD900M比TDD F频段高7~10 dB;FDD1800M比TDD F频段高2~3 dB(天线增益FDD1800M高2.5 dB)
6 & 中国移动LTE-TDD/FDD融合组网的实现及成本分析
6.1 &在现有网络基础上FDD组网的实现
& & (1)网络架构及改造方案&
& & LTE-TDD/FDD融合组网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 &LTE-TDD/FDD融合组网网络结构图
& &&1)核心网部分
& & TDD/FDD LTE在核心网层面的接口和协议完全一致,可实现共享核心网、共享用户数据、共享网络数据、共享核心网互操作策略。核心网不会区分小区是TDD还是FDD模式,同时需要支持IMS。
& & 2)传输部分
& & LTE FDD采用全IP化传输,一般要求空载情况下基站到核心网络的迟延小于20 ms,时延抖动小于7 ms,丢包率小于0.05%,每个BBU各自接入传输环,也可以汇聚后共用一个传输端口。5M LTE FDD的峰值下载速率可以达到36M/单小区,考虑实际网络单站不同小区的业务波动,以及测试需求单站传输按照CIR50M、PIR110M提供,10M翻倍。
& & 3)基站侧
& &&升级现有GSM基站,升级主控板或基带板,升级或替换射频单元,可共用天线。
& & 基于TDD共BBU FDD改造,新增FDD基带板,新增FDD RRU,升级CA板。
& & 单BBU同时支持GSM/TD-SCDMA/TDD-LTE/FDD-LTE制式;TDD-LTE和FDD-LTE可配置在一块主控板上,实现TDD/FDD负荷分担、话务均衡和跨制式多载波聚合。
& &&RRU选择2T2R/2T4R/4T4R设备类型。
& & 4)天馈部分
& & 在原GSM基站新建两端口天线或四端口天线,部署2T2R FDD或者2T4R FDD。在原GSM基站把两端口天线替换成一副四端口天线,部署2T2R FDD。在原GSM基站把两端口天线成一副六端口天线,部署2T4R FDD。
& & 对于无法新增天馈也无法替换的场景(已经是GSM900M和GSM1800M共天馈),采用合路方案。
& &&(2)FDD900M/1800M组网及GSM/DCS网清频方案
& & 通过FDD技术特点可以得到:
& & 1)当带宽为2×5 MHz时,平均吞吐率=8/4 Mbps;单用户最大速率=36/13 Mbps;
& &&2)当宽带为2×10 MHz时,平均吞吐率=18/9 Mbps;单用户最大速率=73/27 Mbps。
& & 可根据业务质量,对FDD900M/1800M组网带宽进行调整。
& & 在部署初期,业务量不高时,可采用5 MHz带宽组网,而当业务量增加时,后期则采用10MHz带宽组网。
& & 另外,可通过设置隔离带避免网络部署中的干扰,根据占用情况,GSM/DCS基站进行网络翻频,并清理出LTE-FDD所占用的频率,而且不影响隔离带外的GSM/DCS基站。
& & 因此,当带宽=19 MHz,由于不同的组网方式,调整GSM网的方案也有所差异,如表2所示:
表2 & &不同组网方式下的GSM网调整方案
常规频率复用,最大载频配置到
常规频率复用,最大载频配置到
常规频率复用,最大载频配置到
常规频率复用,最大载频配置到
6.2 &多网融合操作策略
& & (1)用户驻留策略
& & 1)LTE与异系统,LTE优先驻留
& & 保障4G的最高优先级最高,用户优先享受4G业务,业务分流;4G未覆盖的区域,,通过重选到2/3G网络。
& &&2)LTE系统内,宏覆盖区域,优先驻留高频TDD
& & 宏覆盖应用场景,FDD由于低频段优势,能实现更好的覆盖;用户优先驻留高频TDD网络,基于网络覆盖重选到FDD网络。
& & 3)LTE系统内,特殊场景,优先驻留FDD分流
& & 体育场馆、地铁等特殊场景,FDD和TDD覆盖相当;4G用户数多负荷高,当前FDD用户的渗透率相对较低;优先驻留FDD网络,起到分流当前TDD网络负荷的效果。
& &&(2)语音业务操作策略
& & 1)CSFB/Fast Return
& & Volte部署前,用户语音业务必须回落到2/3G网络;业务结束后,终端建议采用Fast Return快速返回4G网络,保障用户体验效果。
& &&2)SRVCC切换
& & Volte部署后,支持VoLTE终端,用户在进行语音业务时,移动到4G未覆盖/边缘弱覆盖区域,通过SRVCC切换到2G/3G网络;业务结束后,通过重选返回4G网络。
& & 3)VoLTE双向切换
& & VoLTE部署后,支持VoLTE终端,用户进行语音业务过程,可能发生由TDD网络移动到FDD网络,或者LTE小区之间的移动;VoLTE支持基于覆盖/负荷双向切换。
& &&(3)统一负荷均衡技术
& & TDD、FDD在高层协议栈完全统一,仅在PHY/MAC稍有区别,先天具备TDD/FDD互操作一致性;通过X2接口交互其他基站相应的FDD/TDD邻区的负荷信息;基站级别综合考虑FDD/TDD的服务小区、邻区的负荷信息;负荷均衡模块统一进行策略判决,从FDD/TDD邻区中选出合适的小区,并将其作为负荷均衡的目标小区。
& & (4)FDD/TDD CA载波聚合
& &&1)载波聚合的商业进展
& & 协议方面,对于T+F双连接基本功能上标准已经支持,但是对于具体的T+F频段组合还有待标准后续进一步完善,而且对于三载波F+T,标准上目前主要定义了F+F+T的组合,F+T+T的组合还在标准化中。
& & 终端方面,高通等主流终端芯片厂商对于T+F的载波聚合在Q2已经有部分平台芯片支持,但是频段组合较少,且仅支持FDD为主载波,对TDD为主载波场景高通计划2016年支持,而对于T+F三载波高通计划年底开始陆续支持部分频段组合。&
& & 2)载频聚合的建设要求
& &&基站:将FDD和TDD同厂家建设、共站,将FDD和TDD建设为同一个基站,实现跨制式载波聚合;终端:同时支持聚合的FDD和TDD频段以及跨制式载波聚合功能;传输:满足FDD和TDD带宽需求;相对于双连接,对于带宽和时延要求方面更高。
& & 3)应用场景和频段组合
& & 应用场景:结合运营商组网中的实际组网和传输条件,对于站内(集中式BBU)场景建议采用载波聚合技术;&
& &&频段组合:FDD900M+TDD2.6G高低频段组合,最大化发挥FDD低频段覆盖优势和TDD高频段的容量优势;&
& & FDD1800M+TDD2.6G组合,利用产业链成熟性,提高用户感知。
参考文献:
[1] 3GPP TS 36.213.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 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 Protocol Specification(Release 8)[S]. 2008.
[2] 3GPP TS 36.306.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Radio Resource Control Protocol Specification(Release 8)[S]. 2008.
[3] 马玉松. 国外运营商LTE发展经验与启示[J]. 邮电设计技术, 2012(1): 25-27.
[4] 吴慧敏,杨骅. TDD-LTE多模多频终端发展分析[J]. 移动通信, 2013(13): 56-59.
[5] 孙永杰. 数据流量爆炸式增长 LTE以融合应挑战[J]. 通信世界, 2013(31): 12-13.&
[6] 周广琪,段红梅,王加义. 中国移动LTE-TDD/FDD融合发展路径探讨[J]. 移动通信, 2014(15): 19-23.
[7] 高頔. LTE-FDD与LTE-TDD混合组网研究[J]. 电信技术, 2014(6): 66-68.
[8] 朱红梅,李宝荣. LTE-FDD和LTE-TDD的融合发展研究[J]. 移动通信, 2008(16): 38-42.
[9] 章文卿. FDD-LTE技术和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 无线互联科技, 2015(8): 23-24.
[10] 杨永祯. FDD-LTE网络DT测试下载速率提升浅析[J]. 移动通信, 2015(22): 14-18. ★
周健:中级通信工程师,研究生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现任职于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石家庄分公司,研究方向为MIMO通信技术。
Loading...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移动通信》杂志社
粤公网安备 12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fdd和tdd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