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公众还能相信政府“辟谣”吗

让公众健康素养的提升跑到谣言前面 | 烟台网络辟谣平台 | 胶东在线
您当前的位置 :
让公众健康素养的提升跑到谣言前面
责任编辑:王冬梅
文章来源:工人日报
发布时间: 08:49:29
  最大程度消除信息的不对称,需要政府部门和权威机构用更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更灵活多元的沟通手段,帮助公众增强辨别真伪的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健康认知水平。
  据4月18日《人民日报》报道,有数据显示,网络谣言中“舌尖上的谣言”占45%,食品安全领域成为网络谣言的重灾区。食药监总局新闻发言人表示,要加大对食品安全谣言制造者的处罚、追责力度,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使谣言无处遁形。
  “真相还在穿鞋的时候,谣言已经跑遍半个地球。”通过耸人听闻的标题、刺激性语言、歪曲的加工,谣言往往具有“吸睛”的特质,当它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借助微博、微信等传播载体蔓延,其传播力和破坏力呈几何级数增长。食品安全谣言因其高社会关注度,往往“跑”得更快。这不仅会引发焦虑甚至恐慌情绪,还会给相关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日前网上流传的“塑料紫菜”谣言,据估计对福建晋江等地的紫菜产业造成近亿元的损失。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0.25%,即每100个15岁到69岁的人中,约有10人具备基本健康素养。尽管这一数字较之前几年已在稳步上升,不过整体水平仍然较低。国家卫计委联合九部委发布的《关于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要达到20%。从“小龙虾实为小虫虾”“无核葡萄抹了避孕药”到“吃大盘鸡能感染禽流感”“紫菜是塑料做的”,食品安全谣言之所以层出不穷、“圈粉”无数,不仅与造谣者违法成本低有关,也与广大民众缺乏辨识真伪信息的素养、对这类谣言的危害性认识不够有关。要击碎“舌尖上的谣言”,亟待提升公众健康素养。
  要实现提升健康素养的“小目标”,在面对食品安全信息特别是耸人听闻的信息时,不轻信、不乱传是每个人应有的态度。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饮食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统计显示,微信用户平均每天在微信平台上阅读5.86篇文章,排名第二的就是健康养生类文章。而由于相关知识的匮乏,大部分人对手机上疯传的食品安全类信息多抱以“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甚至乐于分享“致癌提醒”“养生信息”等链接。这样一来,很容易助长谣言的扩散。事实上,很多谣言得以大肆传播,钻的就是受众关注健康但又难辨真伪的空子。
  谣言止于智者。公众健康意识的培养、健康知识的积累,更有赖于政府部门、专业人士、相关企业、新闻媒体等形成合力。科普的内容本身往往是枯燥的,远没有忽悠人的谣言那般吸引眼球。最大程度消除信息的不对称,需要政府部门和权威机构用更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更灵活多元的沟通手段,帮助公众增强辨别真伪的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健康认知水平。
  让食品安全专业知识走近大众,各方正在努力。国家食药监总局在2016年发布了500多条科普知识和辟谣信息,并且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开通专栏回应提问,还与其他政府部门合作建立谣言批驳机制,与媒体合作建立谣言批驳平台,收到不错的社会效果。还有一些专业人士利用自媒体快速回应网络相关谣言,比如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建立了近400个微信公众号,总粉丝超过2亿人。一旦出现谣言,这些自媒体会及时发出科学、权威的声音辟谣。
  食品安全无小事。治理食品安全谣言,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提升民众健康素养,让公众健康素养的提升跑到谣言前面,需要政府部门及各界人士协同努力,我们要做的事还有很多。民调:印尼公众相信佐科-卡拉政府今年表现会更好
&&&&来源:&&&&
原标题:民调:印尼公众相信佐科-卡拉政府今年表现会更好
资料图:印尼总统佐科。中新社发 顾时宏 摄
  民调显示:印尼公众相信佐科-卡拉政府今年表现会更好   中新社雅加达1月6日电 (记者 顾时宏)印尼主流媒体《罗盘报》最新的民意调查显示,大部分受调查者对佐科-卡拉政府在2016年解决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问题的能力表示乐观。   在政治方面,大部分受调查者坚信,言论和表达自由,不同宗教教徒之间的包容和社会治安情况,在2016年会更好。在经济方面,一半的受调查者也同样持乐观态度。在司法方面,过半受调查者认为今年肃贪会比去年更好。   对公众而言,佐科-卡拉政府在2016年应尽快解决一些问题。受调查者关注生活基本必需品价格的继续飞涨,34.1%的受调查者认为,物价稳定是政府必须立即解决的大问题。受调查者关注的另一个问题是就业机会。22.7%的受调查者认为,政府必须立即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以改善目前的失业状况。22.2%受调查者关注的又一个问题是确保肃贪不能择木而伐。   有关2016年国家机构的工作业绩,公众对国警、最高检查署和肃贪委等执法机构会表现得更好,表示乐观。72.4%的受调查者表示,国警的工作业绩将保持良好或更好;69.9%的受调查者认为肃贪委的业绩将保持良好或更好;63.6%的受调查者认为检查署的业绩将保持良好或更好。   除了政治领域,公众认为佐科-卡拉政府成功地稳定此前几个月不断滑落的盾币汇率,这两项表现是政府在今后的建设计划中获得人民支持和同情的资本。   进入施政第二年,公众希望佐科-卡拉政府的工作取得重要的突破,以回应人民的意愿。人民希望总统和副总统在决策方面,更加坚决果断,无论是针对部长或施政团队,还是在涉及人民利益的问题上。   此间政治评论家认为,去年佐科政府执政不久便执行了对多名毒枭的死刑,虽遭到有关国家的抗议,但新政府关心民族前途与坚决维护民族利益,排除国际干扰果断处决毒枭的措施,受到民众的欢迎,提高了新政府的威望。   2016年前夕,印尼总统佐科视察巴布亚省时,写下了他自己的七个愿望藏入“时间胶囊”之中。这些愿望包括:印尼的人力资源较世界其他国家取得更大的优势;印尼全社会能继续在文化、宗教和道德方面坚持多元主义;印尼发展为世界教育、技术和文明中心;全面根除腐败;全国实现基础设施发展平衡;印尼在亚太地区成为独立发挥影响力的国家;印尼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晴雨表”。这个胶囊预计将于2085年被打开。(完)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巴西代理总统号召民众相信政府恢复经济能力
特梅尔对全国发表讲话,号召民众相信政府恢复经济的能力。(网页截图)
国际在线专稿:据BBC5月13日报道,巴西参议院5月12日凌晨投票通过了针对总统罗塞夫的弹劾案,罗塞夫将被强制离职最长达180天,副总统米歇尔&特梅尔(Michel Temer)将出任代总统。特梅尔已经对全国发表讲话,号召民众相信政府恢复经济的能力。
“请大家相信人民的评价,相信政府恢复经济的能力,”特梅尔表示。他已经组织了一个对商业活动友好的内阁,其中财政部长正是前巴西中央银行总裁亨里克&梅雷莱斯(Henrique Meirelles)。
特梅尔表示,当前政府最紧急的任务是稳定局面,让巴西重新团结起来,必须组建一届“能够拯救整个国家的政府”。而他认为,要想达成这个目标,最重要的就是搞好经济。“恢复巴西政府在国内和海外的信用度是吸引新外资、让经济重新运转的最重要的的一步,”但他同时也表示,巴西仍然是一个相对贫穷的国家,因此他会尽力保护并扩展社会保障系统。
“让我们不要再谈论这场危机,而是埋头苦干,”特梅尔号召道。
米歇尔&特梅尔现年75岁,出身法学教授。他是罗塞夫手下最左倾的副总统,也是巴西最大党派“巴西民主运动党”的领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政府如何走出辟谣怪圈
日 01:45来源:
□ 卢阳旭虽然,每个个体、机构都可能成为谣言指向的对象,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相比于其他机构,政府更可能被各种谣言所缠绕。关键原因在于,政府对个体、机构拥有数量最多、力度最强的干预权。对于政府,人们既期待它能够履行好各项设定的职责,又担心它滥用权力。当人们对政府的担心或期待快速上升时,围绕政府的谣言就会增加。大致说来,谣言,可分为忧患型谣言和心愿型谣言,前者指由于忧虑、恐惧而产生的谣言,后者指出于希望、期待而产生的谣言。虽然忧患型谣言和心愿型谣言在内容上存在很大差别,但它们的传播,却都是由于其迎合了某种社会情绪。比如,在当下的中国社会,公众非常容易传播、相信涉及“警察刑讯逼供”、“强拆住房”、“官二代火箭提拔”等内容的谣言,因为它们符合公众中弥散的仇官、仇权情绪。大量关于人类认知行为的研究发现,人们对信息的吸收是选择性的,更倾向于从异质性的信息中选择与自己现有认知相一致的信息。换句话说,人们会倾向于保持长久以来形成的观点,而不是快速、全面的评估新信息。与此同时,个体的观点,通常会受到周围群体观点的影响,产生从众行为。这就意味着,辟谣不是一时一地的事情,它需要努力改变人们对政府的行为预期模式,让足够多的人对政府的公信力保持信心。但是,多年来由于一些矛盾冲突处理不当,一些公共服务滞后、不公,使得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的社会公信力受到很大损害。一部分公众甚至对政府产生了习惯性的不信任。更糟糕的是,目前,政府太急于“平事”、“防止事态扩大”和“维稳”,常常为之越过基本的程序和规则。但是,一个不遵守规则的政府,人们又如何敢相信呢?现实中,我们看到,在政府公信力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公众更难容忍政府在回应上的迟缓,逼迫政府快速地“向公众做出交代”。与之相应,缺乏公信力保护的政府,变得更加敏感,急于越过基本的程序和规则,回应公众的诉求。一些地方政府自知公众对自己的信任程度不高,谣言一出,还没进行任何调查,即仓促地给出“结论”——或者直接否认,或者草率地处理所谓的责任人。然而,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蕴藏着很大的风险。前者的风险在于,如果事情是真的,那么政府相当于自己给自己抽了个耳光。后者实际上鼓励了造谣者,它以通过破坏基本的行为程序和规则的方式,增加了造谣者获得成功的概率。可见,没有合理、严格的规则的约束和支撑,会助长政府和公众的机会主义。对政府的期望和忧虑,注定政府是一个谣言缠身的主体。对运作透明度偏低、权力缺乏有效监督的政府而言,更是如此。不要让鸵鸟心态作祟,高估自己的公信力,拿“身正不怕影子歪”来安慰自己,也不要用“流言止于智者”去指责公众的“不智”。作为辟谣者,政府需要明白,谣言,最怕的是稳定性、可预期性;辟谣,并不是一个简单地回答是真还是假的问题,它需要一个弄清真相的过程,好的辟谣行动,不仅在于回应的及时性,更在于回应的准确性。建立合理、严格的规则,同时约束政府和公众的行为,在逐步累积政府受损的公信力的同时,调适公众的行为预期,如此,才能把政府拉出谣言的泥淖。
[责任编辑:robot]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用户名&&密码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503 Service Unavailable
No server is available to handle this request.}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