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太阳升起落下视频落下的时候有折射吗

阅读正文 :
太阳光环出现在日本东京天空 由大气中水分折射太阳光形成
[导读]&太阳光环出现在日本东京天空,由大气中水分折射太阳光形成(神秘的的地球报道)据中新网:近日,由大气中的水分折射太阳光形成的光环,出现在日本东京各处上空。
太阳光环出现在日本东京天空,由大气中水分折射太阳光形成
(神秘的的地球报道)据中新网:近日,由大气中的水分折射太阳光形成的光环,出现在日本东京各处上空。
日本气象厅对此表示,这种现象被称为&光环&或&日华&,是由于来自南方的潮湿空气在约1万米的上空与冷空气交汇,凝结成冰晶或薄云后所形成的大气现象,特别在春季容易出现。
为此,日本气象厅天气咨询处也向该国民众呼吁,&不要直视太阳,以免引起眼睛疼痛&。
<div style="float: width:255 margin:1px 0;"}
精彩科技视频
厂商投稿 产品评测/网站合作/010-84383 友情链接:029- 京公网安备55号
Copyright@
驱动中国 All Rights Reserved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太阳是全部落下才算日落时刻吗?
宵夜仈蹌91
太阳开始落到地平线上时算日落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不是/应该是重日落开始-到最终落尽时刻/
应该是重日落开始-到最终落尽时刻吧
是的,就是这样的。
不好意思,这个我真的不太懂了。但是我有一个非专业的想法,或许可以: 因为已经知道太阳的纬度,你就可以推算出现在的季节,或者更精确的可以某几天,然后根据太阳所在的时差和经度,就可以知道所处的位置或者说是国家地区,最后根据这个地区这个特定日期的日出日落情况,你就可以知道日落时间了。这只是我个人根据经验所想的方法,我不确定是正确答案……真的不好意思!...
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是以假设地球为球形,并允许大气折射影响存在的条件下,圆盘形太阳的上沿刚好到达地平线的时刻。相当于以观察者所处的地平面为参考系,太阳处在-0.883°的高度角的位置时的时刻。日出日落时间都这样计算。
扫描下载二维码太阳光线在宇宙中会发生折射吗? | 问答 | 问答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太阳光线在宇宙中会发生折射吗?
我知道光线在经过大气层的过程中会发生折射,那么在光线没有到达大气层之前,在宇宙中穿梭时会有折射或者散射的情况出现吗?
如果在宇宙中遇到一个引力足够大的天体 是会发生光的偏折的 因为光本质上还是物质
(C)2016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  以前这个时候,4,5月份的时候太阳落日点一般是西南方向,也就是说不是正西面,而是偏南一点。现在呢? 都竟然是正西偏北了! 而且,继续往北的方向偏! 由于本人不才,家住一栋楼的最西面,也就是西晒那一面,而且我家西边没有高大建筑物挡住,只有一个西山,所以能看到太阳落山点的变化! 30多年来,我记得只是在夏天最热的那2个月,太阳才是西边偏北一点下山的,现在倒好,才5月出个头,就这样了,不敢想象,到7月份8月份的时候,太阳不知道要偏到哪里去了。    我估计这里很多的人,都没注意到这一点。可能住在城市也没机会看到太阳落山点,所以也没机会观察到这一点。     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变化,而天文台从来没有告诉我们这个现象。            友情提醒:     1.请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发布违法违规信息,并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民事和刑事责任。     2.请尊重网络道德,不污言秽语,不侵犯他人的权利和个人隐私。     3.请遵守社区规则和版规,不进行刷屏、恶意顶贴、恶意灌水等影响他人阅读的行为。广告发布到分类信息。    4.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社区立场。    5.转载文章请注明出自“天涯社区( )” 并署上作者姓名,商业用途须获得作者和本社区授权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是的。月前一日傍晚注意到太阳落下的方位很奇怪。
  地球自转过程中同时陀螺摆动的幅度加大了么?
  你的意思是指地球的中轴变化了??还是太阳系的运转变化了?我没能注意到,重庆看日落相当不好看!
  今年自然灾害特别多,跟这有关么?
  西北偏北.....
  LZ 细心。    大家都静静的等待那一天吧。太阳落下就不会再升起。
  住在黑龙江的和住在海南岛的看到的能一样吗?SB
  没观察过
  变化真的很大,我也记得每年这时候太阳落下不会照到楼北面,现在下午就能照到,太阳落下现在明显偏西北。北京
  楼主应该是北京的。我在北京。
  是这样的
  震惊。原来楼主也注意到了。我还纳闷以前我家后院没阳光的,现在怎么一到傍晚就堂亮起来了。
  比黄色网站更爽的地方  一边打飞机  一边斗地主  一边视频看美女成人免费交友论坛  更多精彩尽在www点886av点info  主要这一切都是免费
  南方暴雨百年一遇……
  LZ在哪个城市?
  南方暴雨百年一遇……
  lz你在哪个城市?
  你要这么多心,这日子还怎么过啊
  现在的自然灾害很多啊。南方一边水灾一边干旱......
  2012看来确有其事了,这两年奇怪的事多得太不寻常
  这可如何是好?
  我也想到了2012....  怕怕中~    ----------------------------------------------  天儿小店~  无利润进价冲心中~  全部真人实物拍摄,所看即所得!MM们不要错过了哦~  网址:/
  真的吗?没留意,今天傍晚上楼顶看下!那以后太阳会不会真的从西边升起?
  下午一过四点太阳就都被大楼挡住了,就没见过落日是什么样的  
  顶顶,我没注意到,但是我确信说的
  是不是哦???莫吓我
  春分秋分,太阳从正东出来,从正西落下。夏至,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东至,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越向北越明显,直到北极圈。    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 会有直射 斜射的情形  春分(3/20前后) →太阳直射「赤道」  夏至(6/22前后)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秋分(9/23前后) →太阳直射「赤道」  冬至(12/21前后)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  记忆这东西容易受主观影响,当你觉得往年没这么偏时,记忆就会适当的说个谎。  还有,地球是个椭圆状物体,绕日轨道并不是绝对的平直,它有个周期性,每隔七八年都会偏一点点,再慢慢偏回来。
  没注意这个问题哦!
  常识很重要。
  是的。
  诶,楼主说的是啊!  前几天晴天还不到傍晚的时候,我就觉得奇怪太阳怎么这么早偏到西北去了呢;
  上周末我也注意到了,但是没在意。  我家客厅面东北方向,以前只是上午10点前有太阳,但是上周末都11点多了,太阳还在照射,只是纳闷了一下,认为地球的自转造成的,因为每个季节都有变化了。
  楼主观察有误了吧,夏季来了,日落点当然要往北靠了,因为太阳高度角变大了,北半球的在赤道以北的都是这样的,冬季要往南考点,不知道也没有地理老师上来详细的解释一下,学过地理的都知道吧,在下不才,如有得罪,还请海涵,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是的我也注意到了。正打算在北边窗户外装一个晾衣架,下午4.5点太阳正好晒衣服。。。。。原来大家都注意到了
  地震造成地轴偏移,一天的时间同时也减少了
  楼主说的是30多年来  肯定是每年的同一季节比较啦    有的人没明白 竟然还骂人 真是太不好了    而且那个黑龙江海南岛的人 你脑子咋回事  难道楼主黑龙江观察一天海南岛观察一天就上了发帖子?      不知道国家天文台有没有注意到  应该肯定是注意到了吧  只是数据没披露。。。
  结论是?     ★ 发自天涯专用iPhone软件-百读不倦
  夏天到了天变长了而已。冬天你看看肯定是西南
  该来的终于要来了
  我靠,真的呀  楼主说的是30多年来    肯定是每年的同一季节比较啦        有的人没明白 竟然还骂人 真是太不好了        而且那个黑龙江海南岛的人 你脑子咋回事    难道楼主黑龙江观察一天海南岛观察一天就上了发帖子?            不知道国家天文台有没有注意到    应该肯定是注意到了吧  
  这个现象最近下班时有时会注意到。我还以为是我自己多心了。没想到有不少人也这么认为的。  我还发觉近些时候自己周围的时间好像过得比以前快了。比如说原来吃完一顿简单的晚饭,大概用半个小时。现在有时一吃完饭发现已经过去了一个多钟头了。是我越来越老了,还是怎么回事?
  等下下班回家看真像,以前观察过日落时的方位,快一年了没观察那个。今天正好做个比较,希望楼主是多心了。
  我的感觉是日期变短〔时间加快〕和太阳东南升西北落。上面有人搬出地理知识责问楼主的,请你搞清楚,我国大部分国土处于北回归线以北。
  天倾西北,地陷东南
  我是广东珠海的
  我国大部分国土处于北回归线〔太阳直射最北端〕以北,即使夏季也不应该看到太阳从西北落的情况。唯一有可能的是,面对太阳,地球右倾了。
  时间很快了…现在的1秒相当于过去的1年吧,当然,人是感觉不出的…知道为什么吗?不想说…
  学习了
  请各地的网友观察三个点:太阳升起点、中午12点太阳直射角、太阳落下点。由于我国东西跨度大,请中午12点使用国际时区。表明地点。
  终于可以说话了,
  还真没注意,今天去看看
  你甭指望天文台和地震台能做什么有意思的事情~
  这个正常啊,春分日在正东和正西方向,过后,太阳升起在东北,下山在西北,日照时间变长了,直到夏至6月23日,会达到极至,过后就会往南面偏,在秋分日和春分日的位置一样,过后就会继续向南面偏移,直至冬至日,然后周而复始 春夏秋冬。。。
  静等那一天。。。
  不知道
  是这样的没错。  我一个朋友住北京,北面,昌平区吧?她住的是北屋,住了三年了,楼盖得很好,方向是标准的正南正北,前几天还跟我说,刚搬来的时候也是夏天,北屋是一点阳光都见不到的,挺荫凉,前几天下午她在窗边坐着,忽然发现阳光照到腿上了。我还跟她开玩笑,说到了七月份,会不会她的北屋就变成西屋了。
  ?跟进……
  记号,有意思,应该还可以更深入的八,等高人答疑解惑。
  作者:何曾笑
回复日期: 9:40:00 30#       常识很重要。  ==============  这位,常识只是最基本的“一些”知识,关于地球,你有很多只是没注意到,比如“章动”,比如大地震,冰山融化,海水密度改变,性行为之变化,都能改变地球陀螺运动的摆角和自转周期等等。反过来,如果从人的角度观察到某种空间和时间规律改变了,是不是也可以由此推论其他宇宙空间变化呢?把“常识”当作不变得真理,科学就无法进步了:P:      地球的自转        太阳系是一个比较稳定的旋转系统。地球在太阳系形成过程中获得的一 定的角动量主要分布在地球的自转、公转和地-月转动系统中。地球的椭球 体形状与离心力的作用有关,而离心力又只在物体旋转时才可能产生,可见 地球是旋转的。科学实验早已证明了地球旋转的事实。  1851 年,傅科在巴黎众神殿上以长度为 200 英尺的一条绳子悬吊一个 60  磅重的铁球,做成摆,并在铁球下装一细针,球摆动时,针可在地面铺的沙 层上划出记号。根据力学定律,摆动物体都力图保持它原有的摆动平面。傅 科在实验中却发现,摆总是逐渐向右偏转,在 49&#176;N 的巴黎,每小时偏 11  &#176;多,每 32 小时偏转一周(360&#176;)。后来的研究表明,在极地摆动平面每  小时偏转 15&#176;,每 24 小时偏转一周。但在赤道上却不发生偏转。既然摆动 平面是固定不变的,这种偏转就只能是视偏转了,它说明不同纬度上的经线 方向在不断变化。地球是自西向东旋转的。在赤道上,经线的切线平行于地 轴,因此它的方向不因地球旋转而变化。在两极,经线的切线与地轴相互垂 直,因此它们的方向每天变化 360&#176;,每小时变化 15&#176;,与地球旋转角速度 相同。摆动平面的视偏转与地球旋转方向相反,即在北半球向右或顺时针, 在南半球向左或逆时针。    不同纬度上,摆动平面每小时偏转的角度α等于地球每小时自转的速度 与所在纬度正弦的乘积,其公式为:  α=15&#215;sin?  地球绕地轴旋转,称为地球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即自转周期,叫做一            日。但由于观测周期采用的参考点不同,一日的定义也略有差别。如果取春  分点为标准,则春分点连续两次通过同一子午面的时间,叫做一恒星日。如 果取太阳为标准,则地球上同一地点连续两次通过地心与日心的连线所需的 时间,叫做一个太阳日。但是地球不但自转,还绕太阳公转,公转轨道又呈 椭圆形,所以一年中的太阳日并不是等长的。取一年的平均值就得到一个平 均太阳日,即 24 小时。这是地球平均自转 360&#176;59′的时间,其中 59′是 地球公转造成的。所以,它比一个恒星日长 3 分 55.909 秒平均太阳时。  地球自转速度包括线速度和角速度两种。赤道上线速度最大,为  464m/s,到 60&#176;N 和 S 处几乎减少一半,到两极则为零。不同纬度的线速度  L 可用下式表示:  L=464&#215;cos?  自转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到处都是每日 360&#176;,每小时 15&#176;。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地球自转速度非常稳定,因此把它作为计算时间的  标准。实际上,地球自转速度并不是永远固定不变的。据推测,在地球形成 的初期,自转周期仅有 4 小时。而现在已经计算出,距今 5&#215;108 年前的寒武 纪晚期,自转周期为 20.8 小时,至泥盆纪增至 21.6 小时,石炭纪 21.8 小 时,三迭纪 22.7 小时,白垩纪 23.5 小时,始新世 23.7 小时,目前为 24 小 时。我们知道,活的珊瑚每天分泌碳酸钙,形成躯壳上的细小日纹。现代珊 瑚每年有 365 条日纹,而五、六亿年前的珊瑚化石每年却有四百多条日纹。 这就说明当时地球自转速度比现在要快得多,即当时的一天要比现在短。  地球自转速度并不是一直变慢,也有以变快为主的阶段,但减慢是主要  趋势,而减慢的原因则是多种多样的。早在二百多年前康德就已指出,月球 和太阳引潮力造成的潮汐从东向西冲击地壳,而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 潮汐与地壳摩擦产生的阻滞地球自转的力,将减慢地球自转速度。也有人认 为地球自转速度减慢是太阳活动的影响和地球不断膨胀和增大的结果。但 是,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根本原因仍然在地球的内部。地球上比重大的物质 在重力作用下不断向地心集中。据估计每秒钟有 5&#215;104 吨铁从地幔进入地 核,这种运动将使地球自转加快;而火山爆发、岩浆活动等过程使地幔物质 流向地表,当然也会引起自转速度的变化。  除了长期的变化之外,地球自转还有季节变化。每年 3—4 月,地球自  转速度最慢,8 月最快。但季节性日长变化不超过 0.5—0.6 毫秒。自转的季 节性变化可能与地球上纬向风速、洋流和冰雪分布的季节变化有密切关系。 因为它们影响地球质量分布于转动轴线间的距离,因之影响到地球的转动惯 量。当转动惯量增大时,转速将减慢;反之,转速将加快。    地球绕轴自转这一事实是确定地理坐标的基础,如果没有两个极点,就 几乎不可能建立统一的地理坐标。地球自转的重要的地理意义表现在以下几 方面:  1.地球自转决定了昼夜的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一昼夜的节奏。            地球是不透明的,任何时候,太阳都只能照射地球的一半,使地球表面产生  昼和夜的区别。如果地球只有公转而没有自转,那么昼夜更替的周期将不会 是一日而是一年。在这种情况下,与地表热量平衡相联系的一切过程,包括 气压、气流、蒸发、水汽凝结以及有机界的状况,都将发生和现在全然不同 的变化。比如,巨大的昼夜温差将会引起十分强烈的风暴,过度的炎热和严 寒将会造成生物的死亡,等等。但由于地球有自转,而且既不象金星那样慢, 也不象木星那样快,昼夜更替适中,地表增温和冷却不超过一定的限度,生 物才得以生存,其他许多过程才不朝极端方向发展。    2.由于地球自转的结果,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 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假设在北半球任何一点的地平面上有南北线 N—S 和东西线 W—E,有四个物体从这两条线的交点 C 分别向 CN,CW,CS 和 CE 四 个方向运动,由于地球自转的缘故,地平面按反时针方向旋转。因此,经过  一定时间以后,南北线和东西线分别落到了 N1—S1 和 W1—E1 的位置(图 1-  5),而四个物体按惯性规律力图保持其原来的运动速度和方向,从而向右 偏离了位置(图 1-5),而四个物体按惯性规律力图保持其原来的运动速度 和方向,从而向右偏离了地面的基线。      
  抱歉,改正一下上面的错字:   常识只是最基本的“一些”知识,关于地球,还有有很多知识您没注意到,比如“章动”,比如大地震,冰山融化,海水密度改变,行星位置关系变化等等,都能改变地球类陀螺运动的摆角和自转周期等等。反过来,如果从人的角度观察到某种空间和时间规律改变了,是不是也可以由此推论其他宇宙空间变化呢?把“常识”当作不变得真理,科学就无法进步了:P:      ====  继续补充:    这一现象可以用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来解释。物体自 C 点向北运动,是从 线速度较大的纬度转移到线速度较小的纬度,由于惯性的作用,它必然超越 其出发点 C 的经线;向南运动时,情况正相反,它自线速度较小的纬度转移 到线速度较大的纬度,所以便落后于其出发点的经线,结果仍然是向右偏 转。当物体沿东西方向运动时,实际上是沿纬线的切线方向运动,即仍由高 纬向低纬运动,故运动方向仍将发生偏转。    科里奥利首先发现地球自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偏转力,因此称为科里奥 利力。科里奥利力 D 可用下式表示:  D=2vWsin?  式中 v 为运动物体的速度;w 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运动物体所在纬度。 地表某一点的角速度和纬度正弦值的乘积,只影响运动物体的方向,而            不影响其速率;而运动物体的速度却决定着偏转力的大小。当物体静止不  动,即 v 等于零时,偏转力也等于零。科里奥利力对气团、洋流、流水的运 动方向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有着明显的影响,例如北半球河流多有冲刷右岸 的倾向,高纬地区河流上浮运的木材也多向右岸集中。    3.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一个地方 正当正午的时候,距它 180&#176;经度的地方却正当午夜。这说明,地球表面每  隔 15&#176;经线,时间即相差 1 小时。人们据此划定了地球的时区。全部经度  360&#176;,分为 24 个时区。以本初经线为中心,包括东西经各 7&#176;30′的范围 为中时区。东西另外各 15&#176;经度为东一区、西一区;如此类推,至东西十二 区,即是以 180&#176;经线为中心的时区。这样,如中时区为正午,东一区为下 午一时,而西一区则为上午十一时,东西十二区正在午夜。午夜是前一日与 后一日的分界。在同一时刻,180&#176;经线以东是前一日的结束,以西却是次 一日的开始。经过国际协议,把 180&#176;经线定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局部地方 有所调整)。自西向东越过这条线,即从东半球进入西半球,应把日期减去 一日;自东向西越过这条线,即从西半球进入东半球,则应把日期加上一日  (图 1-6)。      4.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地球体发生弹性变形,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 汐。而地球自转又使潮汐变为方向与之相反的潮汐波,并反过来对它起阻碍 作用。潮汐摩擦阻力虽然要 40000 年才能使地球的一昼夜延长一秒,但对地 球的长期发展却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5.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例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  大气运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大陆漂移、地震、潮汐摩擦、洋流等现象都 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    此外,当地球自转加快时,离心力把海水抛向赤道,可以造成赤道和低 纬区的海面上升,而中高纬度区海面则相应下降。    二、地球的公转    地球按照一定的轨道绕太阳运动,称为公转。地球公转的周期为一年。            “年”的时间也因参考点不同而有差别。地球连续两次通过太阳和另一恒星  的连线与地球轨道的交点所需的时间为 365 日 6 时 9 分 9.5 秒,称为一个恒 星年。而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平均时间为 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则称为 一个回归年。  地球公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高空看来,地球公转和自转都 如图 1-7 所示,呈反时针方向。实际上,围绕太阳旋转的绝大多数行星和几 乎所有的卫星都按同样方向运动。                                      地球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两个焦点之一上。椭圆的最长直 径叫长轴,最短直径叫短轴。长短轴之差称为焦点距。1/2 焦点距与半长轴 之比,称为椭圆偏心率。偏心率愈接近于零,椭圆即愈接近圆形。地球轨道 偏心率约为 0.017 或 1/60。  图 1-8 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从图上可以看到,大致 1 月 3 日,地球最接  近太阳,此时的位置称为近日点;大致 7 月 4 日,地球最远离太阳,此时的 位置则称远日点。根据开普勒定律,在单位时间内,地球与太阳的连线在地 球轨道上扫过的面积相等。所以,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最大,在远日点时 最小。                                  地球轨道面是在地球轨道上并通过地球中心的一个平面。地轴并不垂直 于这个轨道面,而是与它成 66&#176;33′交角。这就是说,对地球轨道面而言,              地轴是倾斜的(图 1-9)。太阳位于    地球轨道面上,从地球上看来,太阳好像终年在这个平面上运动,这就是太 阳的视运动。太阳视运动的路线叫做黄道,黄道所在的面就是黄道面。实际 上,黄道面和地球轨道面是重合的。地轴与地球轨道面约成 66&#176;33′交角, 因而赤道面与黄道面约为 23&#176;27′交角,后者就是黄赤交角。赤道和黄道面 相交的两个点称为春分点和秋分点。地轴的倾斜方向是固定不变的,因此, 太阳光只能直射地球上 23&#176;27′N 和 S 以内的地方。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结 果,使太阳光线直射的范围在 23&#176;27′N 和 S 之间作周期性变动,从而形成 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  在任何地点,太阳在天空的位置都以当地正午时为最高。太阳光线与地  平面间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角。当太阳位于春分点和秋分点时,光线与地轴 垂直。如图 1-10 所示,赤道上任一地点 B 的正午太阳高度角都是 90&#176;。因  为 X 角等于 X′角,所以赤道以北 A 点的太阳高度角 50&#176;等于 90&#176;-X,即是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南向的夹角。赤道以南 C 点的太阳高度角 34&#176;,则是太阳 光线与地平面北向的夹角。                                  春分(3 月 20 或 21 日)和秋分(9 月 22 或 23 日),太阳位于春分点 和秋分点。由于阳光直射赤道,阳光的照射圈,即昼夜分界的晨昏圈,正好 切过两极,而且所有纬线圈都被晨昏圈等分为二,因此南北半球各纬度上的 白昼和夜晚长度都是 12 小时。              冬至(12 月 22 或 23 日)和夏至(6 月 21 或 22 日)的情况却有所不同。  图 1-11 中的箭头表示太阳光线,A 角为 53&#176;N 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冬至日, 太阳直射 23&#176;27′S 线(即南回归线),切                                    过南极圈(66&#176;33′S),南极
  三、岁差、章动和极移        月球和太阳对地球引力产生的力矩,使地球赤道面向黄道面趋近。由于 地球不断自转,按照陀螺运动原理,自转轴必然绕着黄道轴旋进,而黄赤交 角保持不变。当地球自转轴旋进时,春分点西移,故地球自转不到一周即可 两次经过春分点。这就是岁差。春分点每年西移 50″2564。由此可知,地球 自转轴旋进周期约为 25700 年,也就是说,它每 25700 年描绘出一个圆锥形  (图 1-12)。                但是,月球、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动的,因而引力方向也是 不断变化的。太阳每年两次,月球则每月两次通过地球赤道面,这就在地轴 旋进的平均位置上附加了一个短周期的摆动,使地球自转轴在空间扫过的轨 迹成为荷叶边形的锥面,而不是一般的圆锥面。天文学把附加在圆上的这种 短周期摆动叫做章动。摆动的最大振幅只有 9″206,其主要部分的周期为  18.6 年。    地球的形状轴(对称轴)和自转轴并不重合,而形状轴和地面的交点才 是真正的地极。自转轴以 425—440 天的周期绕形状轴旋转,产生振幅约 0.  ″1—0.″2 的摇摆运动。从真正的地极看来,地球自转轴大约在 3 米距离处,  每 14 个月绕这个点旋转一周。而由于地球质量分布不均匀,真正的极点位 置常常发生变化,因此自转轴又将围绕新极点旋转。这种现象就是极移。实 际上也就是地球的自由章动,或者按发现者的名字,称为钱德勒章动。据近 年研究,世界上的大地震和极移轨道的突然转折在时间上是相关的。所以, 地震很可能是造成这种摆动的重要因素。此外,大气扰动也可能有一定影  响。      ====  以上文字来源:  http://www.lantianyu.net/pdf5/ts090036.htm    自然地理科学
  地球自动轴与公转轨道并不垂直;地轴也并不稳定,而是像一个陀螺在地球轨道面上作圆锥形的旋转。地轴的两端并非始终如一地指向天空中的某一个方向,如北极点,而是围绕着这个点不规则地画着圆圈。地轴指向的这种不规则,是地球的运动所造成的。     科学家还发现,地球运动时,地轴向天空划的圆圈并不规整。就是说地轴在天空上的轨迹根本就不是在圆周上的移动,而是在圆周以外作周期性的摆动,摆幅为9〃。     由此可以看出,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是许多复杂运动的组合,而不是简单的线速或角速运动。地球就像一个年啊老体弱的病人,一边时快时慢、摇摇摆摆地绕日运动着,一边又颤颤巍巍地自己旋转着。   ============  /html/10/573228.shtml
  啊。。。很杯具滴在城市。。没有方向感。。。  八过,,太阳啊。。我爱你。。你可不能落下不再升起  南无阿弥陀佛!
  坐等真相帝
  111111
  不猜想不恐慌,地球形成时间很漫长,天灾人祸几千年不断,人类依旧繁衍生息。了解灾难,只是作为预防,为了更安全的生活下去。但是千万不要,杞人忧天,神经过渡,只能徒增更多烦恼。    继续转载相关数据资料报道,大家同学。    ====    汶川经纬度为:北纬31度 ,东经103.4度。  相应地球另一端的经纬度为:南纬31度,西经76.6度。    智利的康塞普西翁(发生里氏8.8级特大地震)坐标南纬36度,西经73度。    智利震中与四川盆地震中几乎完全对穿。     回答者: zhouliang_1983 - 二级
11:49     西经72.7度,南纬35.8度    与海底地震基本在一条经线上,因此这个平面与赤道面基本垂直    ====  智利地震导致地球自转周期缩短1.26微秒(图)      --------------------------------------------------------------------------------    .cn    07:05:05     据美国科学日报报道,日前,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2月27日发生的智利8.8级地震导致地球每天的24小时周期变得缩短了。  .cn/52993.shtml  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理查德-克罗斯(Richard Gross)计算了当2月27日智利地震发生时地球的旋转变化状况,使用一种复杂的模型,他和科学家同事初步计算出这场地震将缩短每天1.26微秒(1微秒相当于1秒的1百万分之一)。      很可能智利地震将更大程度地改变地球旋转,克罗斯计算此次地震移动了地球旋转轴,使之偏移了8厘米,地球旋转轴能够平衡地球质量。通过对比,克罗斯称这一模型评估2004年苏门答腊岛9.1级地震将缩短每天6.8微秒,地球旋转轴偏移7厘米。      克罗斯称,即使智利地震比苏门答腊岛地震震级小一些,但它向我们透露了至少两个改变地球旋转轴位置的重要因素。首先,它不同于2004年苏门答腊岛地震,这次地震靠近地球赤道,而2010年的智利地震位于地球低纬度区域,它将更显著地改变地球旋转轴;其次,智利地震比苏门答腊岛地震在垂直角震幅上变化更大一些,这将使地球质量垂直角度震幅更大,因此更有效地移动地球旋转轴。  
  没注意
  期待传说中的2012,人类是该净化一下了!小人当道,妖孽作祟,战争不断,贫富不均,劳者不获,不劳者富!    我们本从虚无中来,回到虚无中去。想想不知道之前有多少个万亿年,也许更久,都不曾有我们,死了之后更长的时间也不再有自我了。怕不?和这些相比,啥主义、思想、理论、代表之类的说辞很是苍白!最干净、最纯粹的虚无。。。
  如果太阳落下偏西北的话,应该比往年更热啊
  全球变暖可致地球倾斜角度改变   生物谷盘点2009  2009年,国内生物医药的突破之年。不仅有干细胞发现的新突破,还有转基因作物政策的新举措。      更多会议   一项新研究显示,气候变化对地球运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尤其是海洋变暖对地轴倾斜角度的影响远比人们过去预想的要严重,在研究地球运动时必须将此因素考虑在内。地球围绕地轴旋转,目前其倾斜角度为23.5&#176;。但由于地球质量分布情况并非一成不变,因此地轴的倾斜角度也不会永远固定不变,而是随着质量分布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就如陀螺,当一端的重量高出另一端时,陀螺的旋转轴就会发生偏移。气候变化对地轴偏移的影响早已为科学家知晓。例如:受北美、欧洲和亚洲的大量冰原影响,地球北极点以每年大约10厘米的速度向西经79度方向移动。  
最近,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菲利克斯&#183;兰德尔的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对地轴倾斜角度的影响远比过去认为的要严重。冰川融化后大量淡水注入海洋会造成地球倾斜。据兰德尔估计,目前格陵兰冰层融化会导致地轴以每年2.6厘米的速度倾移,并且这个速度在未来还会加快。  
兰德尔的研究小组估计,因温室气体排放而引起的海水变暖,也会造成地球倾斜。为此,他们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所作的中度预测,即在2000年至2100年间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会增加一倍,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发现,随着海水变暖,海洋会不断扩张,越来越多的海水将被推到海洋大陆架浅区。在下世纪,将使地轴北极点每年向阿拉斯加和夏威夷方向移动1.5厘米。兰德尔指出,虽然这种影响还相对较小,地球极点还不会因此而疯狂地渐行渐远,但这种运动在研究地轴偏移时必须加以考虑。而跟踪地球两极的运动有助于在未来几十年限制海平面的总体上升水平。  
德国波茨坦地球科学研究中心的迈克&#183;托马斯表示,该发现颠覆了人们以往的观念。过去曾认为,海洋温度变化引起的海平面升高不会引起地球质量分布的变化,也不会影响两极运动。托马斯同时强调,两极运动并不能作为测量海平面上升的信号。因为导致两极运动的因素很多,如地壳和地幔的运动、厄尔尼诺的周期性影响等。  
气候变化不仅会影响地球的自转角度,也会影响地球的自转速度。兰德尔和同事此前的研究曾表明,全球变暖将导致地球的质量向更高纬度堆积,导致地轴附近质量增加,进而会加速地球自转速度。(生物谷)    /trends/news/408534.shtml
  位于智利大地震震中的构造板块活动对地球质量的重新分配起到一定作用。(图片提供:NASA Earth Observatory)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宇航局3月1日宣布,智利2月27日发生的里氏8.8级大地震冲击力巨大,可能移动了地球轴心,缩短了一天的时长。     地球一天缩短1.26微秒     美宇航局下属喷气推进实验室地球物理学家理查德&#183;格罗斯(Richard Gross)通过电脑模型评估了智利大地震造成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由于加快地球自转速度,智利大地震可能使地球一天的时长缩短了1.26微秒(1微秒等于百万分之一秒)。为进行比较,格罗斯利用相同的电脑模型,对2004年12月发生的苏门答腊9级大地震进行了估计,结果显示那次地震使地球一天的时长缩短了6.8微秒。     格罗斯的研究还显示,智利大地震使地轴移动了大约3英寸(约合8厘米)。地轴是一条人为想象出来的线,偏离地球自转所围绕的南北轴约33英尺(约合10米),依照这条线,全球分布不均衡的质量也因此变得均衡起来。     为解释这种不同之处,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地震学家基思&#183;斯维尔德鲁普(Keith Sverdrup)将地球比作一个手里握着块石头、身体不停旋转的花样滑冰选手。这名选手的旋转轴依旧处于身体中央,但她的轴心会随握石头的手的方向而稍微移动。斯维尔德鲁普未参与美宇航局的最新研究。     如何缩短地球一天时长     智利大地震是怎样给地球注入一点涡轮推进力的呢?斯维尔德鲁普再次用身体旋转的花样滑冰选手来说明这一点:“当她收紧手臂的时候,身体旋转的速度开始加快。”同样,在智利大地震期间,由于地球的部分质量被更快地吸引,地球的旋转速度开始加快。智利大地震是所谓的逆冲地震(thrust earthquake),即在地球大部分表面(智利大地震是纳斯卡板块)滑入相邻板块下面时发生的地震。     这一过程被称为潜没,能够引起地震和火山喷发。斯维尔德鲁普说:“纳斯卡板块的岩层沉入地球内部,这就像是花样滑冰选手将双臂向身体缩回一样。”由于向内移动,只有逆冲地震能缩短地球一天的时长。其他类型的地震则不会影响地球自转,比如水平滑移地震,这时,一个板块会水平移过另一个板块。     当前,科学家虽然可以测量地球一天的时长,但精确度只能达到20微秒左右,所以,智利大地震造成的一天时长缩短是估计出来的,而不是测量出来的。斯维尔德鲁普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智利大地震的影响不存在,虽然这种影响稍纵即逝。”智利大地震引起的地球一天时长缩短并不会永远持续下去,而这种影响的准确持续时间也无法进行测量。逆冲地震并不是能够缩短或增加地球一天时长的唯一现象。火山喷发或月球的潮汐作用也能产生这种影响。     大地震源于1960年?     美国科学家3月1日在另一项研究中表示,最新地轴移动可能源于1960年智利9.5级大地震产生的压力积聚。马萨诸塞州伍兹&#183;霍尔海洋研究院地质学家林建(音译)在一份声明中称:“智利大地震的成因故事与日的苏门答腊里氏9级大地震非常相似,那次地震发生以后,苏门答腊断层南端又在日发生了里氏8.7地震。”     “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1960年智利大地震北面相邻部分是在50年以后裂开的,而2004年苏门答腊地震南端相邻部分只用了三个月便断裂了。”林建表示,目前尚不清楚智利断层为何用了远比苏门答腊断层更长的时间“重复上一次的事件”。他说:“即便是50年发生一次大地震,我们在一生当中仍有可能遇到一次。因此,我们应该认真考虑地震接连发生的可能性。”  
  我北屋,下午太阳好大,莫非也是这个原因
  不猜想不恐慌,地球形成时间很漫长,天灾人祸几千年不断,人类依旧繁衍生息。了解灾难,只是作为预防,为了更安全的生活下去。但是千万不要,杞人忧天,神经过渡,只能徒增更多烦恼。  
位于智利大地震震中的构造板块活动对地球质量的重新分配起到一定作用。(图片提供:NASA Earth Observatory)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宇航局3月1日宣布,智利2月27日发生的里氏8.8级大地震冲击力巨大,可能移动了地球轴心,缩短了一天的时长。     地球一天缩短1.26微秒     美宇航局下属喷气推进实验室地球物理学家理查德&#183;格罗斯(Richard Gross)通过电脑模型评估了智利大地震造成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由于加快地球自转速度,智利大地震可能使地球一天的时长缩短了1.26微秒(1微秒等于百万分之一秒)。为进行比较,格罗斯利用相同的电脑模型,对2004年12月发生的苏门答腊9级大地震进行了估计,结果显示那次地震使地球一天的时长缩短了6.8微秒。     格罗斯的研究还显示,智利大地震使地轴移动了大约3英寸(约合8厘米)。地轴是一条人为想象出来的线,偏离地球自转所围绕的南北轴约33英尺(约合10米),依照这条线,全球分布不均衡的质量也因此变得均衡起来。     为解释这种不同之处,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地震学家基思&#183;斯维尔德鲁普(Keith Sverdrup)将地球比作一个手里握着块石头、身体不停旋转的花样滑冰选手。这名选手的旋转轴依旧处于身体中央,但她的轴心会随握石头的手的方向而稍微移动。斯维尔德鲁普未参与美宇航局的最新研究。     如何缩短地球一天时长     智利大地震是怎样给地球注入一点涡轮推进力的呢?斯维尔德鲁普再次用身体旋转的花样滑冰选手来说明这一点:“当她收紧手臂的时候,身体旋转的速度开始加快。”同样,在智利大地震期间,由于地球的部分质量被更快地吸引,地球的旋转速度开始加快。智利大地震是所谓的逆冲地震(thrust earthquake),即在地球大部分表面(智利大地震是纳斯卡板块)滑入相邻板块下面时发生的地震。     这一过程被称为潜没,能够引起地震和火山喷发。斯维尔德鲁普说:“纳斯卡板块的岩层沉入地球内部,这就像是花样滑冰选手将双臂向身体缩回一样。”由于向内移动,只有逆冲地震能缩短地球一天的时长。其他类型的地震则不会影响地球自转,比如水平滑移地震,这时,一个板块会水平移过另一个板块。     当前,科学家虽然可以测量地球一天的时长,但精确度只能达到20微秒左右,所以,智利大地震造成的一天时长缩短是估计出来的,而不是测量出来的。斯维尔德鲁普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智利大地震的影响不存在,虽然这种影响稍纵即逝。”智利大地震引起的地球一天时长缩短并不会永远持续下去,而这种影响的准确持续时间也无法进行测量。逆冲地震并不是能够缩短或增加地球一天时长的唯一现象。火山喷发或月球的潮汐作用也能产生这种影响。     大地震源于1960年?     美国科学家3月1日在另一项研究中表示,最新地轴移动可能源于1960年智利9.5级大地震产生的压力积聚。马萨诸塞州伍兹&#183;霍尔海洋研究院地质学家林建(音译)在一份声明中称:“智利大地震的成因故事与日的苏门答腊里氏9级大地震非常相似,那次地震发生以后,苏门答腊断层南端又在日发生了里氏8.7地震。”     “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1960年智利大地震北面相邻部分是在50年以后裂开的,而2004年苏门答腊地震南端相邻部分只用了三个月便断裂了。”林建表示,目前尚不清楚智利断层为何用了远比苏门答腊断层更长的时间“重复上一次的事件”。他说:“即便是50年发生一次大地震,我们在一生当中仍有可能遇到一次。因此,我们应该认真考虑地震接连发生的可能性。”  
  我也注意到了
  请对科学有兴趣的人顺便参考这个博客:)。    /u/466/archives/.html  智利地震加快地球自转速度的解释  
杨学祥,杨冬红  
气候变冷导致两极冰盖增加,海平面降低,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由于地壳均衡运动,两极冰盖压裂地壳,即增加质量的两极冰盖下沉,减少质量的赤道海洋地壳上升,从而使地球扁率增大,自转变慢。这两个过程都来自地壳加载或卸载后产生的均衡运动。  
与此相反,气候变暖导致两极冰盖融化,海平面升高,地球扁率变大 ,自转变慢;由于地壳均衡运动,卸载的两极地壳上升,加载的赤道地壳下降,从而使地球扁率减小,自转变快。  
均衡运动会导致地震火山活动的发生,所以,地震过后地球自转会发生突然变  ====  图1
两极冰盖增大导致的均衡运动将压裂地壳  
  人的一生有限,天地寿命却是无限的。幸福也好灾难也白,只有伙人感受最清楚。与其凄凄惨惨怀抱无限恐惧和猜想生活在恐惧中,不如努力的幸福的过好每一天,这样人生方显珍贵。    至于天灾,只能依靠科学的预测和及时合理的预防安排减少损失。    天灾发生不可避免,但是人祸可以控制,最近国内很多灾难,绝大部分其实都不能责怪老天,而要人类自我反省才对吧?    好好活着,少些贪欲,对人多些爱心。人人都能做到自律爱他,生活一定会美好很多,灾难一定会减少很多。
  幸福抑或灾难,活着才能感受最真切,所以要好好的活着,不要光顾着担忧那些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而要努力做好分内的,把握好当下的。足矣。    上贴错字修改如下:“幸福也好灾难也罢,只有活人感受最清楚”。
  幸福抑或灾难,活着才能感受最真切,所以要好好的活着,不要光顾着担忧那些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而要努力做好分内的,把握好当下的。足矣。    上贴错字修改如下:“幸福也好灾难也罢,只有活人感受最清楚”。
  上个礼拜发现的,以前北京的北墙没记得被照过,现在竟然被照到了。
  楼主说的是啊。我在一周前还与同事谈起这个问题,没想到大家都在关注。原因何在?有说法吗?
  2012要到了。。。。。。。。。。。。
  【地球每隔几万年就会南北极掉转。最近科学家研究表明。近年的南北极磁性正在减弱,而且根据时间周期推算地球有可能会进入磁极掉转时期。但是只是推测还没定论。】    这是搜到的。不知能否解释日落点偏西北。
  淡定的3分    没文化真可怕
  前两天我也发现了当然就觉得怎么怪怪的…经楼主一说才明白是这个…我现是在海南…在这边三年了第一次看到太阳在正西面落山…以前是在西南面的…我说的方位是上北下南
  跑偏了!
  数了一下,上面有14个不同地区的人有同样的感觉,天哪!!!
  有点意思。可惜现在看不到日落。小时候特着迷太空,星球。  异象。异象。
  不要把无知当灵异。多看书学习很重要。    
  很正常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阳升起落下动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