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联达暗柱钢筋编辑的钢筋在哪个图集上有注明?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19018|回复: 25
本帖最后由 悠然若风 于
16:30 编辑
首先是编制依据(写方案的人都懂的)
1、11g101-1
3、(2011)
5、11G329/12G901等其他标准图集
6、陈青来教授编写的《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11G101-1原创解读》
1、锚固及搭接长度
首先常看图集的人对这个表肯定都不陌生。
但是我们要会用这个表。比如我问你HRB400钢筋,2级抗震下,C40的灰,lae应该是多少?
如果你回答33d,那么就恭喜你答错了。
因为我们大多数的时候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参数--锚固长度修正系数。
首先我们来看看图集里lae是怎么计算的。
左边的公式可以看出,
la=锚固长度修正系数×lab;
lae=抗震锚固长度修正系数×la
所以可以得出:
lae=锚固长度修正系数×抗震锚固长度修正系数×lab
而上边lab、labe的表中并没有lae的数值,也就是说,不管钢筋型号、混凝土标号、抗震等级是多少,直接从表中读出lae是错误的行为。
那么,为什么现场许多工长(包括总包管理人员、监理)都直接读表呢,因为在【锚固长度修正系数=1】(d≯25,非环氧、非易受扰动,保护≯3d)的情况下,lae的数值恰好等同于labe的数值。
你可以尝试自己计算一下。假设锚固长度修正系数=1,在HRB400,C40的情况下,lab=29d,这是计算lae=锚固长度修正系数×抗震锚固长度修正系数×29d=1×1.15×29=33.35d,四舍五入取整,恰好等于表中的labe数值33d。
所以在我们实际施工中在直接从表中读取lae之前,先要确定锚固长度修正系数是否=1。
这个表相对于锚固长度的表来说就显得简单多了,这里主要强调一下注1
即”当直径不同的钢筋搭接时,ll、lle按直径较小的钢筋计算“
所以再有监理说按大直径的计算时,明确的告诉他,按小的算。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当构造设计中某搭接部位标注为锚固长度的一定倍数时,则不再考虑搭接接头百分比,即当标注为ll、lle时才依据搭接接头百分比确定搭接长度修正系数。”
举例说明:
剪力墙身竖向分布钢筋连接构造,虽然是50%搭接,但按图形语言告诉我们,搭接长度为1.2lae而非50%的1.4lae。
转角墙构造,虽然一般剪力墙水平筋构造的搭接长度是1.2lae,但此图直接给出ll,所以要按接头面积百分率来确定搭接长度修正系数。此图为100%搭接,故取1.6。所以搭接长度=1.6lae。
说起搭接,就必须要强调一个东西,就是-----搭接区加密
首先来看一下图集的要求。
主要看注1和注2的后半句话
“本图用于梁、柱类构件搭接区箍筋设置。”
“间距(搭接区)不应大于100mm及5d。”
按照陈青来教授的解读,此图不适用于梁类构件,具体原因可以见《解读》14页,但实际施工中,如果监理对图集比较熟悉,肯定会提出要求,所以有的时候我们会出现这种情况,明知道图集是错误的,但也要严格按图集执行。因为这是施工依据。
关于注2,这里要强调的是≯100mm及5d的意思是,≤100且≤5d两个条件双控,例如14的纵筋,搭接加密区间距应为14×5=70。而不是比较宽容的100。
我们再来看一下规范中的要求。(50206)
前边基本和图集一样,需要注意的是,在规范中把搭接区段分为两种,即受拉搭接区段、受压搭接区段,而此两种加密间距的要求是不同的。
但图集中并未区分,且间距要求显然是更严格的5d及100。
这里我推测可能是因为图集编写人员为了便于施工,在抗震作用下,梁柱也不能单纯的区分为受拉或受压。所以个人认为简单的把要求写为≯5d及100是合理的。
那么,可能有人会问了,暗柱的搭接需不需要加密,能否按照这个图来施工?
答案是,需要加密,但是依据并非这个图,而是(p73)
详见下边的注2。
虽然要求和上图一样,但是当分包的工长说你在扯淡,不按你要求执行时,给他看这个图,拿出准确的,令人信服的依据。
需要注意的,注1中的要求“约束边缘构件阴影部分、构造边缘构件、扶壁柱、非边缘暗柱”已经涵盖了所有的暗柱。
所以没商量,告诉他们。所有暗柱都需要再搭接区加密。当然实际现场的所有的暗柱基本上都是边缘构件。
此外,不管是梁、柱、暗柱,不同直径钢筋搭接时,加密区间中5d中的d,指的是都是小直径,需要留意。
2、保护层厚度。
保护层的重要意义已经不用我赘述。
我们先看一下新版50010中对保护层是怎么定义的。
主要注意的是,和老规范不同的是,现行规范的要求是,结构最外层钢筋。
也就是说,保护层厚度=最外层钢筋外皮至混凝土结构外皮的距离。
再来看一下图集:
与规范一样。强调的都是最外层钢筋外边缘。
简单的说:梁、柱的保护层厚度是从箍筋开始算的,所以梁下铁垫块千万不要垫主筋了!
那么,剪力墙呢?
众所周知,剪力墙是有拉筋的(俗称拉钩),而且拉钩在水平筋外侧,那么难道剪力墙的保护层要从拉钩计算?那所有把垫块垫在(插在)水平筋上的作法,都是错误的吗?
这个问题我思考很久,也问了很多人,都没有得到很明确的答复和依据。最终在13g101-11上发现了这个节点图:
图中可以看出:保护层从水平筋开始计算,但拉钩外边缘至结构面应≥10,就是一个双控的条件。但是这个与50010中的保护层定义显然是有冲突的。
不过这也是101图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我个人认为可以作为施工依据。(尤其是总说明上注写了应用101图集施工的工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本帖最后由 悠然若风 于
16:32 编辑
3、拉筋构造要求。
其实这个没什么可说的,首先先说一下规范和图集的区别。
规范(5)中对拉筋的平直段要求仅为10d,而图集显然更严格一些,是10d及75双控。(抗震)
所以现场或者钢筋加工后台发现圆6的拉筋,平直段只有60的话,那么你可以告诉他们,扔了吧,不让用。
此外需要说的一点是拉筋与单肢箍的区别,拉筋不仅抗剪,还期待约束形变的作用。所以剪力墙上的拉筋,需要勾住纵筋和水平筋(施工中俗称斜挂)即最右侧节点图。
4、剪力墙竖向钢筋连接构造
这个图很好理解,施工中只要对照图集施工应该不会出错,需要注意的有两点:
a.机械(直螺纹)连接需要距地500(图二)
b.图四,1、2级抗震非底部加强部位(看图纸) 及 3、4级抗震,可以100%搭接(施工中俗称齐茬子),且搭接长度为1.2lae。
只是告诉大家,100%搭接不是不允许,而是要看限制条件。
这样干有三个好处,1是好绑,2是好绑,3也是好绑。
5、剪力墙竖向变截面。
提起变截面,你首先想到什么?是不是1/6微弯?依据是什么?
先看11g101-1
不难看出,4个图里,只有1个图(3)涉及到了1/6微弯……其他3图都是封头,插筋。
而更令人蛋疼的是1/6微弯的前提条件是,必须要两侧变截面,且每侧不得>30,条件实在是非常苛刻,而实际施工中,符合条件的变截面墙真是少之又少。
但是注意看,图3中变截面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板里,纵筋在下墙里也可以弯。但是图里的水平筋却仍在同一平面,请图集编写人员告诉我……怎么绑。
11g329-1图集(家里电脑没电子版……只能描述了)中微弯,却没有两侧变截面这蛋疼的条件,但是必须要在板厚里进行1/6弯折…也就是说,100多的顶板(高层住宅变截面大多数墙薄了4、5cm),还是老老实实封头插筋吧!
需要注意的是,下插的钢筋虽然100%搭接,但由于是非接触搭接,传力效果较好,所以长度为1.2lae。
那么,暗柱在墙里,墙变截面暗柱也变化,
暗柱变截面应该怎么考虑?要不要按KZ考虑?
我们先看一下11g101-1图集中KZ的变截面构造要求:
可以看出,柱变截面大体分为两类,即>1/6和≤1/6
具体用语言描述,即柱变截面的尺寸与梁截面高度hb的比值>1/6或者≤1/6
也就是说,这个节点图用于,KZ在梁截面高度范围内变截面的情况,显然是与暗柱变截面的情况不一致的。所以不能用于暗柱变截面。
所以暗柱仍需按照剪力墙竖向变截面的图来施工,简单说……你还是老老实实封头插筋去吧……
补上边的11g329-1中剪力墙竖向变截面的图
注意与101-1图集中不同的是,1/6微弯需要在板厚内弯折,也就是说,变截面5cm,你就需要300的板厚。
所以符合条件的情形应该不太多。具体选用哪个图集的节点还是要看结构图纸总说明中的要求。当然,也要看监理卡的严不严……
还是补充剪力墙竖向变截面。
这里是要补充一下陈青来教授(关于此人大家可以百度下,平法创始人)对剪力墙竖向变截面的观点。《解读》中说,
“当上下层竖向分布筋配置相同时,可采用1/6斜度微弯折贯通,且不受截面减小幅度大小限制。”
通过字面可以理解为,配筋相同的话,剪力墙就可以微弯。
这里看一下同样是陈青来教授主编的c101-1图集。
也符合《解读》中的说法,注意看一下注,显然考虑到了微弯过长时保护层厚度大容易引起墙面开裂的问题。
顺便说,C101-1这本图集是平法创始人陈青来教授主编,施工中很有参考价值,但是能否作为施工依据还是要看结构总说明。
总结三本图集剪力墙竖向变截面的构造做法,其中非接触搭接(封头插筋)是最稳妥的(3本图集都有此构造),让人挑不出毛病的。C101-1的微弯做法是相对合理的,但能否按此施工还是要看和监理沟通的情况。
施工中所有钢筋的做法都要有依据,有出处,现场绑扎不到位没关系,做的不规范没关系,这些都能沟通,能解释。但绝对不能是凭空胡来的,绝对不能xjb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本帖最后由 悠然若风 于
16:39 编辑
补上边的11g329-1中剪力墙竖向变截面的图
注意与101-1图集中不同的是,1/6微弯需要在板厚内弯折,也就是说,变截面5cm,你就需要300的板厚。
所以符合条件的情形应该不太多。具体选用哪个图集的节点还是要看结构图纸总说明中的要求。当然,也要看监理卡的严不严……
还是补充剪力墙竖向变截面。
这里是要补充一下陈青来教授(关于此人大家可以百度下,平法创始人)对剪力墙竖向变截面的观点。《解读》中说,
“当上下层竖向分布筋配置相同时,可采用1/6斜度微弯折贯通,且不受截面减小幅度大小限制。”
通过字面可以理解为,配筋相同的话,剪力墙就可以微弯。
这里看一下同样是陈青来教授主编的c101-1图集。
也符合《解读》中的说法,注意看一下注,显然考虑到了微弯过长时保护层厚度大容易引起墙面开裂的问题。
顺便说,C101-1这本图集是平法创始人陈青来教授主编,施工中很有参考价值,但是能否作为施工依据还是要看结构总说明。
总结三本图集剪力墙竖向变截面的构造做法,其中非接触搭接(封头插筋)是最稳妥的(3本图集都有此构造),让人挑不出毛病的。C101-1的微弯做法是相对合理的,但能否按此施工还是要看和监理沟通的情况。
施工中所有钢筋的做法都要有依据,有出处,现场绑扎不到位没关系,做的不规范没关系,这些都能沟通,能解释。但绝对不能是凭空胡来的,绝对不能xjb干。
6、边缘构件竖向钢筋连接构造
这个图不难理解,但是注意适用条件是GBZ和YBZ。
值得注意的是左边的图(1)中,绑扎搭接的条件是距地≥500才可以起步搭接,和KZ类似。
图集中 对KZ纵向钢筋搭接的要求:
也是有类似的条件,不过是更严格的三控。
再对比下其他图集:
329图集里……不仅要求≥500,而且一、二级抗震还宜采用机械连接,简直就是丧心病狂。
但是一般设计图纸里都会有要求,直径≥多少用直螺纹连接。直螺纹连接的好处就不说了,坏处是老得取样!
顺便说一下右侧的图 墙变截面处边缘构件纵筋构造 与本图集中剪力墙变截面纵筋构造是一模一样的。也佐证了边缘构件(暗柱)变截面是按照剪力墙变截面构造图来施工的。(而非KZ)
而901图集中就没有≥500这个条件了,但是有个要求时连接区不能进板。如果没有≥500的话,我想99%的工地肯定是从地面上直接搭接上去的,这样一般是不会进板的。
按照陈青来教授《解读》中所述,
“由于KZ和剪力墙在抗震或非抗震作用下,受力变形机理区别较大,故≥500非强制性规定。”
但是他主编的C101-1中是这样的:
……仍然是≥500,显然自相矛盾了。
总结,除12g901-1图集里没有≥500起步搭接这个条件,其他图集均有此要求。具体工程中选用哪本图集,还是要看结构总说明了。
我个人水平有限,并不能判断这是否为必要条件。但是监理验收、质监站来检查时,经常会查到这个问题(因为11G101-1在施工中的权威性),所以我认为≥500这个条件在施工中是需要执行的。
这里说一下≥500起步搭接在实际施工中的做法,由于顶板的标高控制的不是那么精准,从地面开始量500搭接的话误差较大,会导致下层的料不够长,不够搭接或者无法错开0.3lle。所以这个时候尽量从结构50线(暗柱纵筋上一般都会有红漆)开始搭接,这样误差相对较小。还有需要注意的是,纵筋搭接的绑扣,纵筋与箍筋的绑扣一定不要少,否则振捣混凝土的时候你的钢筋容易掉下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7、边缘构件
提到剪力墙就绝对不能忽略边缘构件。很多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对边缘构件的理解不透彻,导致后台和作业面或多或少出现一些错误。
虽然11G101-1中边缘构件只有几页,但是后来又出了整整一本101-4来进行补充……
①在哪有边缘构件?如何分类?
按GB中这么要求“剪力墙两端及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构件”(11.7.16)
我的理解:在剪力墙结构中,大多数暗柱都符合此条件。简单说就是边缘位置的暗柱和洞口两侧的暗柱。(其实这样描述并不准确,但便于理解。)
分类想必大家都知道,就是分为约束边缘构件(YBZ)和构造边缘构件(GBZ)
一般熟悉结构图纸的人都知道,图纸里在层高表里都会有“约束边缘构件范围”
可以看出约束边缘构件范围就是底部加强部位上下各加一层。
其实施工人员可以不考虑为什么这么划定,但是可以了解一下。( 11.7.16)
②约束边缘构件需要设计明确的内容
首先需要设计明确的内容是,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是否计入剪力墙水平筋。
这直接关系到剪力墙水平筋在进YBZ的构造。
11G101-1中是这么要求的:
看右下角图名“剪力墙水平钢筋计入约束边缘体积配箍率的构造做法”
我理解为:只要设计明确水平筋计入YBZ体积配箍率,那么剪力墙水平筋的构造就不能按一般水平筋进入边缘构件的构造进行施工,而是选用该图上的节点。
这张图不太清晰,看一下13G101-11中的节点图:
可以看出,水平筋的形式为半封闭形式或弯钩形式,类似复合箍筋。是与一般构造(进入暗柱在最外侧纵筋内测弯锚10d或15d)不同的。
其次需要设计明确的是,非阴影区拉筋或者封闭箍筋的规格和间距。
先说一下阴影区和非阴影区:
先看图(11G101-1)
个人理解为阴影区就是暗柱(依旧不准确),非阴影区的尺寸就是lc减去阴影部分尺寸。
再说一下lc的定义:“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长度。”(GB 11.7.17)其实lc也是通过计算得出的,具体如何计算感兴趣的吧友可以研究一下GB50010和JGJ3(高规)中约束边缘部分。
那这个非阴影区有什么用呢?实际施工中,非阴影区的水平筋上是要挂拉钩的(或者设置封闭箍筋),这里看13G101-11里的示意图:
可以看出拉筋挂的简直是丧心病狂。
再来看个实例:
先看平面,按填充可以判断尺寸500长的是暗柱,给出lc=800,那么非阴影区就是800-500=300的那部分,也就是用交叉线填充的那小块(这蛋疼的填充……)。
再看暗柱表啊,可以确定上述判断是正确的,图里给出拉筋的直径及间距。HRB400直径8间距150。
最后看剪力墙表,可以看出水平筋的间距都是150,恰好是拉筋间距。
那么得出结论:该YBZ的作法是,暗柱尺寸出去300的范围里,剪力墙满挂拉筋。
然后问题来了:柱的拉筋可以只勾住纵筋,那么非阴影区的呢?
接着说,平面图里原位标注没有lc怎么办?
11g101-4里提到这一点:
也就是说,如果不是设计犯sb忘了标注,那就是lc≤阴影部分尺寸,也就是没有所谓的非阴影区了。所以不用考虑拉筋的问题了。
那列表标注里没有拉筋(箍筋)规格型号和间距怎么办?
回去翻翻总说明,可能是设计在总说明里注写了。如果总说明里也没有……那么,打电话问设计吧。
③YBZ非阴影部分设置封闭箍筋构造
YBZ的事儿比较多,竟然还有设置箍筋的…看一下11g101-1
好吧,看不清,也没有说明。看下13g101-11
其实图上已经画的很明白了,设置的箍筋即在阴影区也在非阴影区,感觉就像是暗柱尺寸变大了一样。
但是纵筋是有区别的,首先直径是不一定一样的,其次搭接连接构造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约束边缘构件阴影部分要求起步搭接距地≥500,且搭接接头错开0.3lle(ll)详见前边的说明,而剪力墙纵筋连接起步搭接距地≥0,且搭接接头错开500)。
所以即便YBZ非阴影区设置封闭箍筋,也要对纵筋区分考虑。
还需要注意一下4,要求拉筋平直段长度同箍筋,但是没具体写出是阴影部分箍筋还是非阴影部分箍筋,因为这两者的直径未必相等。(拉筋平直段为≮10d及75)
简单总结边缘构件在实际施工中的作法。(11G101-1)
此部分为个人理解,仅供参考。
YBZ和GBZ共同:竖向钢筋连接按73页右上角构造图做,搭接区箍筋间距按73页注1做,竖向变截面和封顶按70页剪力墙相应的构造图做。
GBZ:水平筋进入边缘构件按68、69页做。
先确定体积配箍率是否计入剪力墙水平分布筋 (设计定)。
如果是,水平筋进入边缘构件72页做。
& & 如果否,同GBZ,按68、69页做。
再看平面图该YBZ有没有lc。
& & 有lc的YBZ,非阴影部位按设计要求设置拉筋箍筋,作法见71页。
& & 无lc的YBZ,则不考虑。
容易碰到的问题:
1、小院出的图没有写体积配箍率是否计入剪力墙水平分布筋。
答:监理不提的话个人建议不问设计,就按一般的做,省工省料。
2、小院出的图不注明YBZ、GBZ,只标AZ施工怎么确定是不是边缘构件。
答:平面图里有lc的地方肯定是YBZ,没有的不管。出了约束边缘构件区(见图纸的层高表)的楼层,洞口两侧及剪力墙边缘的,肯定是GBZ。
3、非阴影的拉筋或者箍筋没有具体要求怎么办。
答:翻翻总说明,没有再问设计。
8、连梁(LL)配筋构造
先看11g101-1 第74页。
就一张图,也不复杂,但有几个地方容易忽视。
①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这张图有矛盾,即弯锚和直锚的条件,图中所示弯锚条件是≤lae或≤600,而直锚条件是≥lae且≥600,显然有个条件里的“=”是多余的。
再看一下注2:“当端部洞口连梁的纵向钢筋在端支座的直锚长度≥lae(la)且≥600时,可不必往上(下)弯折。
可以得出结论:直锚条件是≥lae(la)且≥600,弯锚条件是<lae(la)或<600。即弯锚条件里的“=”是多余的。
②注意看上三张图,其中墙顶连梁需要在纵筋锚固长度设置箍筋(间距150,直径同跨中)。这个箍筋的功能不是抗剪,而是为墙顶LL上部锚固纵筋施加约束。
③左下角小图,注意,LL和AL的侧面筋是在箍筋外侧的。
所谓侧面筋并不是剪力墙的水平筋,而是类似腰筋的通长钢筋,设计会给出要求。
这个就是侧面筋。另外跨高比就是跨度(ln)与梁截面高度(hb)的比值。
结论:所以LL侧面的配筋构造从外到内分为3层:
最外层:剪力墙水平分布筋、LL侧面筋
中间层:剪力墙竖向分布筋、LL箍筋
最内层:LL纵筋
所以施工中把侧面筋(腰筋)放在LL箍筋内侧的作法是错误的。
④接触剪力墙结构较多的吧友可能会知道,洞口上侧可能会配置KL(WKL),而不是LL。这是由于现行JGJ3(高规)7.1.3条规定:“跨高比不小于5的连梁宜按框架梁考虑。“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
图中电梯井洞口的上侧配置的就是KL(还得加密……)。
虽然设计将其标注为KL(WKL),但其与剪力墙相连仍是连梁,锚固方式扔按LL(墙顶LL)锚固。
看一下13g101-11对这种情况的说明:
简单的说,就是图集和行标tmd冲突了。
101的意思就是,设计别管高规怎么说,标注就得按我的来,都写LL。
但是设计执行不执行我就不知道了……
得出结论:他爱写什么写什么,KL、LL都无所谓,只要是剪力墙洞口上边的梁,锚固就按LL的构造做,要求加密就加密,要求加侧面筋就侧面筋。加密按KL的加密算。
⑤施工中易出现的错误:
直锚不够长:要清楚工作面当层的lae和LL钢筋直径。切记≥600且≥lae是双控。
解决方法:直锚不够改弯锚……
弯锚方向错误:现场会出现LL端部支座空间较小,可能出现弯锚方向错误的情况,如上铁向上下铁向下,或上下铁均向下,更操蛋的是往左右两侧弯的情况……
解决方法:大多数方向错误都工人嫌麻烦,必须要求整改。实在是不好做的可以稍微偏一点放,但是大方向不能错。
关于剪力墙竖向分布筋连接构造。
这里说机械连接。
这张图出处是11G101-1第70页。
该图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与规范(现行GB50666及GB50204)所述不一致。
具体是接头错开的距离图集中要求为35d,而规范要求35d及≮500双控。如下:
“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及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应为35d(d 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应小于500mm”(GB 5.4.6)
50204的就不粘了,表述的意思与50666一致。
也就是说,图集比规范缺少一个≮500的限制条件,比规范“松”了。
理论上我认为需要执行≮500这一条件。
理由如下:
1、建筑行业中GB为最低标准,应执行。
2、11G101-1第70页右下角注4.
图集明确要求符合规范要求。
但是至于图集为啥不在构造详图里表示≮500,别急,后边说。
实际施工中:
这个点比较冷门,施工中容易忽视。
不过基本上没有影响,直径为16的钢筋其35d=560已经≮500了,而机械连接的钢筋普遍直径≥16。
这一点我找不到准确依据,如有了解的吧友希望告知,就我百度得到的结论是机械连接最小直径为16。(仅供参考,但我个人没碰到过16以下采用机械连接的情况。)
所以我猜测,因为以上,图集未注明这一条件(≮500)
个人结论:规范需要执行,但条件(≮500)可能多余,实际施工中或许不会碰到。所以大多数情况(机械连接直径≥16),我们不需要考虑这一条件。
好专业化的。
补上边的11g329-1中剪力墙竖向变截面的图
注意与101-1图集中不同的是,1/6微弯需要在板厚内弯折,也 ...
真神人呀!
神人一个。
Powered by Discuz!
& Comsenz Inc.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你说的规范我还没看到过呢,我现在看的还是2000年版本的
不过按照你说的那个意思我明白.
焊接搭界和绑扎搭接的意思你要弄明白先.
绑扎搭接:只是用扎丝把需...
如果是受力主筋,建议采用双面焊接,双面焊接困难的话,就可以采用单面焊接,单面焊接再困难的话,也可以采用搭接,不过搭接规范要求比较长。如果是非受力主筋的话,一般采...
钢筋断裂,或者桩内钢筋受力不均。从而导致质量问题。 /
一般的板钢筋是双向双层,下面一层为受力主筋。上面一层用支撑筋支撑在下面一层钢筋上。2层钢筋没有相对的位置要求,在与梁与墙结合处有附加连接筋,按图纸要求施工即可。
不能,接头必须错开搭接。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钢筋的连接可分为两类:绑扎搭接;机械连接或焊接。机械连接接...
答: 我老公也是在工地上做,但是,是开车的!工地离租房不远,晚上能回来!
大家还关注暗柱钢筋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看懂钢筋在图纸上的表示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看懂钢筋在图纸上的表示
上传于||文档简介
&&在​图​纸​上​钢​筋​的​表​示​,​本​文​举​例​说​明​了​各​种​表​示​的​含​义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剪力墙暗柱钢筋被打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