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的好处对心理健康有什么影响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大连& 116035)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影响因素的逐渐增多,网路科技和人际关系的发展的复杂性,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畸形的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重点内容。本文通过对本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进行结果进行综合汇总和分析,主要叙述了我国当代大学生主要的心理健康具体情况及体育锻炼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改善作用和正面的影响,同时提出体育锻炼对于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进行措施,在一定方面上,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体育运动;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研究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
  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网络科技水平的上升,人民需求不断上升,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再只局限于吃饱穿暖和出行健康,更多的是将注意点转移到了精神层面,例如对心理健康的要求不断上升,根据研究显示,现在社会上的心理医生的就诊率已经大大提高,将近80%以上的人都有不同方面和诱导因素的心理健康疑难,可见目前当代社会心理健康的解决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生活起居、学习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有效科学的缓解,还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危害社会。
  大学生作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社会重要群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势在必行,同时因为就业压力大,学生之间竞争激烈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也十分普遍。所以,如何通过相关的具体措施和途径来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也是现代需要考虑的重要事项。各地的教育工作者通过从不同的方面出发,对体育运动的精神诱导作用进行了解和分析,总结出体育运动可以有效改善心理健康问题,它的促进作用得到社会广泛各界人士的认可和支持。适量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加强大学生的健康指数和强身健体,还可以活跃压抑紧张的学习气氛,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明显的提高。教育工作者要鼓励学生维持一个积极创新的心态,加强的日常生活中的体育锻炼,以全面高效的方式来改善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具体的实用的方法,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逐步加大锻练强度,以至于取得良好的实践的效果。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所在大学300名学生,男女的比例为13:12,患者的年龄分布为18~22岁,患者年龄均值为(21.51&1.47)岁.
  1.2 研究方法
  1.2.1调查问卷法& 对所在大学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00份,回收300份,有效问卷290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6.3%。
  1.2.2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问卷的调查请况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结果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使用(x-&s)表示,检验水准&=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虽然网络技术的急速进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很多便利,是我们获取到更多的知识和咨询,但是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是我们的身心受到了很多的挑战。
大学生受教育程度较高、文化水平较为靠前的群体,承担着来自社会发展方面的压力,也有来自家庭生机的压力、也有自身和竞争之间的压力,长期的压力造成了大学生群体中的心理健康问题泛滥,虽然不会造成生理方面的的疾病,但是精神因素考虑却不容乐观,甚至有部分的大学生由于精神因素和心理健康问题出现退学甚至自杀轻生的举动,这些都对社会带来很严重的损失和不利影响。
  2.2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现代社会,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都和大学生群体息息相关,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当代大学生的自身的心理健康,但是由于关注程度较低,了解较为片面导致了高效管理人员和社会群体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较为疏忽,导致了此问题的愈演愈烈。我国展开大学生心理辅助工作起步较晚,缺乏实践经验,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同时教育过程是一个相当繁杂琐碎的过程,每个大学生又有自己的人格特点和心理过程,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实施受到了一定的阻碍,这直接干系到我国的人才培养计划。同时还有来自家庭方面的因素,部分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都有着将来要赡养父母的家庭责任,另外父母将希望寄托在大学生身上,以至于对孩子的心理过程并不了解,只是一味的在乎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就业情况,也导致了很多大学生的自理能力较差,离开父母上大学的过程导致了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在大学表现出很多的排斥反应,以至于心理健康问题的滋生。
  虽然我国在早期就开展了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工作,但是成效并不是十分明显,由于高效部分的心理辅助工作强调的重点只是大学生的治疗和疏导,并没有将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进行良好的传播,没有教会大学生自行进行改善心理状态的方式,使得成效差强人意。还有部分原因来自于社会方面的压力,因为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现在的竞争压力已经不容小觑,生活水平的升高节奏的加快,大学生不禁要面对升学和就业的压力,大学生在生活工作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就会暴露。再加上大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机制发展还不是很完善,还没有很多的社会经验和自我调节能力,面对这些压力,无法进行自我排解,还有部分会产生很多恶劣的反应,使得心理健康问题对自身造成巨大的打击。
  2.3 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进行体育竞赛的活动、开展体育项目的培训、开展早上晨练的计划,都会在一定方面上,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完成。体育锻炼为大学生的人际相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很多大学生都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开拓视野,结交朋友,这样就明显改善了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好的融入集体的怀抱,还有部分大学生表示,通过进行体育锻炼可以缓解自身学业的压力,使得劳逸结合。面对学习、家庭、就业等压力,很多大学生由于受到巨大干扰,出现很多心理健康问题。科学合理适宜的体育锻炼不仅取得强身健体的效果,而且准确地转移注意力,放松大脑,提高人体在处理复杂乏味学习资料时的缓解水平,从而达到舒缓身心的效果。
  3.结论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影响因素的逐渐增多,网路科技和人际关系的发展的复杂性,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畸形的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重点内容。体育锻炼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改善作用和正面的影响,同时提出体育锻炼对于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进行措施,如:进行体育竞赛的活动、开展体育项目的培训、开展早上晨练的计划,都会在一定方面上,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王威,邱君芳.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6年1期.
  [2]宋红蕾.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综述[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3年11期.
  [3]陆敏仪.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当代体育科技,2015年27期.
  [4]潘静伟.浅谈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5]郭亮.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3期.
  [6]刘晓梅.浅议高校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才智,2014年28期.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浅谈体育锻炼与促进心理健康
来源:  11:08:00 【】 
  【摘要】: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章探讨了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一些心理缺限的症状提出了与之相应的体育锻炼的疗法。&  【论文关键词】:体育锻炼; 心理健康; 促进  前言  &    经济飞速发展、信息膨胀、社会节奏不断加快的21世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多,人际关系越来越微妙,怎样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是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人们生活在一个缤纷复杂的大环境中,这样就要求人必须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来适应时代与社会的要求。现在人们已经开始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什么是"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道德健康。人类对健康内涵的认识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同时,个体的心理健康日益得到现代社会的广泛重视。综合许多学者的不同的观点可以认为,心理健康是个体的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内部状态,个体表现出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并充分发挥其身心的各种潜能,在应付各种问题和环境时更多表现出积极的倾向。众所周知,体育锻炼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体育锻炼通常是指那些有计划、有规律、重复性的、以增强体能为目的的身体活动。有些人把体育锻炼理解为任何形式的身体活动,日常生活中的行走到打扫卫生;有些人则认为,体育锻炼是做大量的有氧运动或力量练习。可以看出人们对于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还不够明了。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不同的运动项目对人的心理健康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体育锻炼与情绪方面&    体育锻炼可以改善情绪。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绪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主要指标。良好的情绪对人的行为具有增力作用,消极的情绪会影响人的正常学习工作,还会对人的身体心理产生许多不良影响。长时期的情绪压抑,忧虑和紧张,还可导致疾病。有调查表明, 人运动时大脑会产生一种类似吗啡作用的物质---内啡肽。吗啡的作用是消痛并使人产生欣快感, 内啡肽也会产生欣快感, 它可以降低抑郁、焦虑、困惑以及其他消极情绪的程度。体育锻炼也给人们提供一个机会, 使人们能够分散对自己的忧虑和挫折的注意力,在单调重复性的技术动作中, 通过冥想思考等思维活动, 可能促进思维反省和脑力的恢复, 这种对注意力的有效集中或转移,可以达到调节情绪目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机体产生极大的舒适感。在各种运动项目中,去感受运动的美感、力量感、韵律感、从而陶冶情操,开阔心胸,激发生活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形成豁达、乐观、开朗的良好心境。& 1&&&
文章责编:gaoxiaoliang&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 9:28:27)?&&( 8:40:32)?&&( 8:18:21)?&&( 10:42:21)?&&( 8:34:03)?&&( 9:05:5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用工具 |
| 大全 | 大全
     |
版权声明:如果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电 话:010- 传 真:010-体育锻炼对个体心理健康的促进(六)
<meta name="Keywords" content="兰炼二中,兰州五十九中,兰州市第五十九中学,兰炼二中官网,兰州五十九中官网,兰州市第五十九中学官网,兰炼二中校园网,兰州五十九中校园网,兰州市第五十九中学校园网"
<meta name="Description" content="兰炼二中,兰炼二中首页,兰炼二中网站,兰炼二中网页,兰炼二中主页,兰炼二中校园网,兰州五十九中,兰州第五十九中学"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体育锻炼对个体心理健康的促进(六)
&&&&&&&&&&
体育锻炼对个体心理健康的促进(六)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34
更新时间: 17:25:27
175080%60%  
文章录入:体育组&&&&责任编辑:体育组&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字体: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兰炼二中(兰州59中)&&地址:兰州市西固区福利东路485号 Tel:&&网站备案号:陇ICP备号
Web page templates designed by zhongyuan studio Email:
Copyright &
PowerEasy.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QQ:体育运动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浅析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英国著名的教育家洛克有句至理名言:“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全的身体。”现代社会给人们带来的紧张、竞争和超负荷的心理负担,以及社会问题给人们造成的长期心理失衡(即:心理不健康)。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不容回避的
英国著名的教育家洛克有句至理名言:&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全的身体。&现代社会给人们带来的紧张、竞争和超负荷的心理负担,以及社会问题给人们造成的长期心理失衡(即:心理不健康)。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不容回避的客观事实,学校一定要高度重视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过去我们对促进学生心理的全面发展重视不够,研究不多,现在我们以发展的眼光和身体健康整体观来看待这个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中学生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那么,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综合国内外各种观点,笔者认为应符合以下条件:
①智力正常。智力是人进行生活、学习、工作的最基本的心理基础,也是一个人与周围环境取得动态平衡最主要的心理保障。心理健康的人都具有正常的或超常的智力,智力落后则属于心理不健康的范畴。
②适当的调节情绪能力。主要表现在: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使自身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情绪反应适度,有适当的引发原因,反应强度与引发情境相符合;能有效控制情绪的质、量、度,使其能在适当时间、场合恰如其分地表达。
③自我评价恰当。自我评价是人对自身环境以及与周围事物的一致看法,其一致的标准为:对自己的认识比较接近现实,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能愉快地接受自己,对自己的生活、学习、现状和未来有一定程度的满足感和发展感;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个性的核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
④有健康的性格和人际关系。主要表现为自信、自尊,能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加促使集体目标实现的各种活动,勇于接受各项任务;心理健康的人能与他人友好交往,关系和谐,能建立互信、互敬、互爱的积极的人际关系;既能客观地评价他人,也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对于自己的潜能和长处竭力发扬光大,对于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也能努力改正克服;为自己制定的目标,能符合社会的要求或力求与社会的要求相一致。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应基本具备以上几个方面的特质.但就目前国内中学生的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不少心理问题,影响着中学生正常的生活。
二、体育运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1.体育运动可以消除心理障碍。如自信心不足、恐惧症、抑郁症等等.国外在对抑郁症进行心理治疗时,常布置家庭辅助治疗,让患者多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因为,参加体育运动对心理障碍具有治疗效果。
2.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竞争通常是一种激发自我提高的动机形式。合作,则是一种集体齐心协作的活动。在体育活动中,竞争和合作是交替或同时出现,表现出了竞争与合作的特点。竞争与合作对于培养中学生勇于进取、激发个人动机、树立团结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形成健全的个性起到积极作用。
3.提高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体育学习和认知活动一样,依赖于学生的知觉、记忆、思维、注意等综合认识能力,因此坚持参加体育活动,可以改善一个人的智力和提高学习效果,经常进行体育活动,可以让大脑获得充分的氧气,使脑力得以快速恢复;良好的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还能提高人的注意力、观察力、判断力、记忆力、思维反映和想象能力,从而为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保证。体育教学过程是融知识、技能、情感、意志和团结协作为一体的教育过程,通过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疲劳感下降等。
4.协调人际关系,消除身心疲劳。只有缺乏成就欲求和对人际关系不适应,每周锻炼1至2次的中学生,其学习成就欲求更高;每周锻炼4次以上的中学生人际关系适应能力更强,问题行为更不容易出现。人际关系不好的人常常抑郁寡欢,孤僻缺乏生活的乐趣,而体育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人们在运动中能够较好地克服孤僻,忘却烦恼和痛苦,协调人际关系,扩大社会交往,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研究人员发现,外向性格比内向性格的社会需要更强烈,这种需要可通过集体性的体育活动得到满足。由此可见,体育活动在增进人们的相互交往,克服孤僻感,培养心理反应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三、加强体育锻炼,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策略
选择适宜的体育锻炼项目。选择适宜的体育锻炼项目对发挥体育锻炼积极的心理效应有着重要的意义,不同的体育项目有着其内在的独特意义,对于正在成长期的青少年来讲,正确的项目选择能不断发挥优点,克服自身的缺点。 & & & & & &
①对于性格内向,不善于交往的同学可以选择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坚持参加这些集体项目的锻炼,可以帮助其慢慢地改变孤僻性格,逐步适应与同伴交往,并热爱集体;游泳、溜冰、拳击、摔跤等项目的活动能帮助人们不断克服各种胆怯心理,去战胜困难。
②对于不够果敢,处事犹豫不决的同学,要多参加乒乓球、网球、羽毛球、拳击、跨栏、跳高、跳远等体育活动。在这些项目面前,任何犹豫都将延误良机,长期锻炼能帮助你增强果断的个性特征。
③对于遇事易急躁,感情易冲动的同学,那就应多参加下棋、太极拳、慢跑、长距离步行、游泳和骑自行车等缓慢而持久的项目,这一类体育活动能帮助你调节神经活动,增强自我控制能力,稳定情绪,使容易急躁、冲动的弱点得以改善。
④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同学,那就得事先选择一些简单、易做的活动如跳绳、俯卧撑、广播操、跑步等体育项目。坚持锻炼一段时期,信心自然能逐步得到增强。
⑤对于遇到重要的事情容易过度紧张而导致失常的人,就应多参加公开激烈的体育比赛,特别是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因为赛场形势多变,比赛紧张激烈,在这种激烈的场合中接受考验,遇事就不会过分紧张,更不会惊慌失措,从而给学习带来益处。
教育要树立和贯彻&健康是人发展的根本&的观念,开展健康促进,如制定关于体育锻炼的课程表,增加初中学生体育课,动员师生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鼓励学生参加运动队,加强运动和心理方面的健康教育等;同时,设法增加学校的运动设施,为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提供环境支持。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宋璐]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播放数:1133929
播放数:4135875
播放数:2845975
播放数:535774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浅析
中州期刊网服务项目:论文发表,论文代发,毕业论文,论文格式,发表文章,期刊投稿
全部期刊分类
您的位置: >
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浅析
中国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繁荣,使得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现代人承受的心理压力是不言而喻的。经济的发展带来物质生活富裕的同时,也带来了人们身心的疲惫和精神的重负,所以现代人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人士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随着社会竞争的下移,使许多学生饱受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患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入,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各学校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这就要求学校体育必须与健康教育、生活教育相结合,使之与未来社会接轨。众所周知,体育运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至关重要作用,学生参加健康向上的体育锻炼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因为体育运动的过程能使学生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2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健康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随着历史的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躯体没有疾病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四维健康概念明确增加了除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之外的“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这样的社会学范畴内容。但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没有办法数量化的,人们一般所说的心理健康是指身体、智能及情感上保持同他人的心理不矛盾,并能将个人心理发展为最佳状态。体育运动对维持和促进人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人们很早就有认识。奥林匹克发源地古希腊很早就有把体育锻炼作为增强人的体质和培养人的意志品质与心理承受能力必要手段。我国《礼.大学》中所言的“心宽体胖”,意即心理健康之人身体就好;反之身体好的人,也有利于心理健康。大量研究表明,体育运动除增强体魄、培养意志品质外,对人体心理健康促进作用亦十分明显。体育运动是一种低经济支出、低风险和低副作用的有效改善心理健康手段,它对学生心理健康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2.1体育运动有助于促进学生智力水平发展
体育运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运动者在过程中除注意力高度集中外,还要有目的地观察、记忆、思维和想象。此举能有效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和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作用,使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的转换过程得到加强,从而改善大脑皮质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准确性,促进人体感知能力的发展,使运动者大脑思维想象的灵活性、协调性和反应速度等均有所提高。体育运动还能使人体在空间和运动感知能力方面得以提高和发展,促使本体感觉、重力觉、触觉和速度等更为准确与敏捷,提高脑细胞工作的耐受能力。对学生而言,较长时间的学习--即脑力劳动过后,适当的体育运动有益于他们呼吸、血液循环和神经细胞兴奋与抑制的交替,有助于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和思维分析的心智能力的健康发展,并使其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疲劳感下降等。这些非智力成分对学生的智能发展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2.2体育运动能提高学生自我知觉和自信心
“更快、更高、更强”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是体育运动的崇尚目标,体育运动能培养和塑造良好的个性心理已被世人认可。参加体育运动就必须遵守竞赛规则、克服困难、制约和调控自己某些行为,以便在竞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珍惜自己获得胜利的权利。同时每一个参与运动的人都承担着让对手尽其所能的义务,通过运动的方式表达团结、友谊、和平、进步等人类先进的思想与愿望,在公平竞争中锤炼自己的品行,在成功与失败、荣誉与耻辱、竞争与退让、个人与祖国之间做出抉择,在抉择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个过程对培养和塑造良好个性心理是十分有利的。资料显示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能在体育运动中寻求到安慰和满足,整体精神面貌和自信心均表现良好。
2.3体育运动能调节学生情绪,增进快乐
体育运动特别是那些自己喜欢和擅长的项目,可以使人从中体会到快乐的感觉。所以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从中得到乐趣,从而振奋精神、陶冶情操,并使烦恼、不安、寂寞、自卑等不良情绪得以缓解,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此外体育运动由于能减轻紧张和压抑而引起的神经系统病变,所以对有轻微神经衰弱的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改善和治疗作用。
2.4体育运动能改善学生间的人际关系
科技的日新月异和当今知识经济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经济“全球化”使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越发重要。现代高技术带来的生产方式的转变使得劳动个体化日益凸显,造成了人与人之间感情交流的匮乏和人际关系的疏远。有专家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人际关系是影响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人际关系好的人总是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对所有事情都充满兴趣,因此他们生活的很安逸与舒畅。而那些人际关系一般或不好的人则常常无精打采、抑郁寡欢,总是缺乏一些生活的乐趣。而体育运动可以改变这一现象。因为体育运动的竞技性与群体性为人际交往提供了机会,使人与人之间在激烈竞争的同时形成提供了一种亲和力。体育运动中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直接或间接地传递信息,不用言语即可相互交流和找到知趣相投的知音。学生们在运动中能较好克服孤僻,忘却烦恼和痛苦,协调人际关系,扩大社会交往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还有体育运动的团体性对参与者提出了相互交流、相互信任、相互鼓励的要求;参与者只有互为默契,密切配合,充分发扬团队精神才能取得好的成绩。所以性格怪癖、郁郁寡欢的学生,参加体育运动能使他们改善人际关系,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树立自信心,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2.5体育运动能减轻应激反应和消除疲劳
体育运动由于能降低肾上腺素感受体的数目和敏感性,所以能减轻应激反应。经常性的体育运动还可以降低心率和血压而减轻特定的应激源对生理的影响,所以体育运动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增加入的心理坚韧性。试验表明一些高应激反应的人群接受散步或慢跑的预防应激训练后,处理应激情景的能力远强于未接受任何方法训练的被试者。
疲劳是一种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有关的综合性症状。研究表明一个人在体育运动时情绪消极或任务要求超出个人能力时,生理和心理都会很快地产生疲劳。而如果在体育运动中情绪状态良好及保持中等强度运动量时,就能减少和延缓疲劳。经常性的体育运动能提高和改善最大心输出量、肺活量和最大肌肉力量等生理功能也能起到减少和延缓疲劳之功效。此外有研究指出,身体运动后能促进大脑分泌内啡肽,该化学物质具有类似吗啡对人体作用一样的效应,可使人产生欣慰快感和减少疼痛。内啡肽引起的这种欣慰快感还可以降低抑郁、焦虑、困惑及其他不良情绪的程度。
2.6体育运动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树立成就感
意志品质是指一个人的果敢性、坚韧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主动独立等精神。意志品质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果敢、顽强、具有强烈的成就意识,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现代学生非常注重人生价值和提升人格魅力,而体育运动则在此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体育运动中需要不断克服客观困难(如气候环境的变化、身体素质与能力的限制及意外等)和主管困难(如紧张、畏惧心理、失意、疲劳等),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越能努力克服困难,也就越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这使得体育运动古今中外一直是校园里影响极为广泛和备受学生关注的事业。学生们参加体育运动并在锻炼中不断战胜与超越自我,使得生理机能、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技巧得以增强和提高时,就会产生自我成就的认识和情感体验,愉快、振奋和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使学生能重新认识、把握、提升自我,所以体育运动的成效对当代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分有益。
3心理健康有利于体育运动
美国南加州大学医学博士赫伯特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患有神经过敏性紧张与失眠症的30个学生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服用400毫克氨基甲酸酯镇静药,乙组不服药但愉快地参加体育运动。丙组不服药但被迫参加一些不喜欢的体育运动。实验结果表明乙组的运动效果最好,甲组次之而丙组最差。这组实验说明轻松的体育运动,胜于服用药物,运动中心理因素对运动效果和健身医疗效果有明显影响。这种情况在竞技比赛中表现尤为明显。重大比赛中心理足够健康的运动员往往反应敏捷、注意力集中、表象清晰、动作迅速而准确,有利于竞技能力的高水平发挥。
3.1培养学生明确的健身目的和强烈的健身欲望,制定好符合个人能力的运动目标,不断提高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是学生对自己能否具有在从事和完成某项运动过程中达到指定操作表现目的能力的判断。运动效能不仅能影响学生对运动的坚持性,更能影响学生运动时的努力程度。例如两名身体能力并无差异的学生在进行同一项运动时会有不同的表现。高自我效能的学生在运动中能保持充沛的精力与活力,遇到困难和挫折不灰心;而低自我效能者则往往低估自己的能力,面对困难与挫折时很容易灰心丧气,失去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学生在准备运动前要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健身情绪和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自觉性和热情,摆脱和避免那种“身随而心违的被动状态”,运动中排除杂念,力求注意力集中,把精力集中到如何呼吸和掌握正确的健身方法上。
3.2体育运动前听听音乐,尽力使运动变的轻松愉快。还可以找自己的同学或知心朋友一齐参加运动,相互鼓励,共同创造欢乐的气氛。同时要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运动,尽可能做到使体育运动与娱乐相结合。
3.3要了解和掌握心理调节方法,不断调节自己的情绪、心境和意志。如跑步前在镜子前照一照,整理一下头发、衣领,伸伸胳膊,有意识摸摸隆起的肌肉。当看到自己脸色很好,肌肉强健时,精神就会马上振奋起来。而如果看到自己面色苍白、眼圈发黑圈、精神不振时就要想:一到户外我就会有良好的感觉,我不是那种精神不振,易受情绪制服的人。这就是积极的心理调节。
健康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总目标已为教育界的共识。对于年轻学生而言,似乎一味谈论健康这个话题有些严肃。很多学生积极主动参加体育运动是因为他们爱好体育,体育运动能够给他们带来快乐,能使他们在紧张学习之余放松心情。由此可见体育运动的功能不仅限于促进健康,它还有休闲、娱乐的功效,事实上在运动中获得了快乐才是人们参与运动的原始动机。同时也只有在运动中得到了快乐,运动才有可能成为习惯,才能够起到促进健康的作用。所以我们认为学校体育教育应进一步完善为“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运动要与学生心理健康相互依托、相互制约,促使体育教师必须站在一个更高的平台来重新审视传统的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必须更新观念与知识,努力提升与自我完善,加强对学情和教学内容的研究。
4.1体育教师要树立新的“终身体育观”,实施一种和社会进步与需求紧密相关联的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贯穿与体现终身体育的思想与原则。教师在发挥自身主导地位前提下,一定还要充分发扬学生的主题精神,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仅向学生多传授运动内容,还要教学生学会运动的方法,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他们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努力使学生变被动运动为主动运动,创造条件为他们走向社会后能继续进行体育锻炼和自主体育锻炼打下良好基础。
4.2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生理、心理、兴趣爱好、技能等方面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喜好的项目,帮助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锻炼计划。从体育教学的思想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的角度出发,根据学情实施有针对性的分类锻炼和分类指导,这不仅是素质教育和发展学生个性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需要。
4.3体育教育要教会学生处理好“体”和“德”的关系。从根本上讲心理健康问题就是德育问题,体育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体育技能,还要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性格、心理等诸多方面问题,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增强他们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其得到健康和谐的全面发展。
4.4体育教育要帮助学生处理好“质”和“量”的关系。为使体育运动达到心理转化的目的,运动时必须有一定强度、质量和时间要求,运动量应遵循从小到大、循序渐进原则。同时使学生明白运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不断掌握心理健康与体育运动相互作用的规律,利用健康的心理来保证健康运动的效果;利用体育运动来调节人的心理状态,促进心理健康。同时要努力做到体育锻炼与运动保健、医务监督相结合,这样运动效果便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王红民.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体育[J].体育学刊,2004,(1),87-89.
[2]季浏.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赵亮.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4,(33).
[4]薛欣.论学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湖北体育科技,2005,(1),70-71.
[5]管声豪.体育对人际关系的促进作用[J].体育文化导刊,2010,(1),87-89.
[6]邹继豪.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教程&[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7]扶建华,刘明,刘昕.论终身体育思想的学校体育教育及其目标[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上一篇:下一篇:
/ 022 / 033 / 044 邮箱:
/ 022 / 033 / 044 邮箱:
投诉电话:03 73-5939925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篮球对青少年的影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