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逆温层对流运动强烈弱

.. 资料 2013年高考地理难点突破——逆溫现象及其应用(讲解与练习) 一. 逆温现象 1.一般情况——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均垂直递减率为0.6℃/100米 2.一定條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就是逆温。若由地面到高空气温垂直递减率烸100米下降温度低于0.6℃ 产生逆温的条件:设理论温度(按温度的直减率变化)为T实际温度为TS (1)当TS≥T时,开始出现逆温现象 (2)当TS<T时逆温现象消失 二. 成因类型 1. 辐射逆温:由于地面强烈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 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很快辐射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氣层也随之降温由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面的影响愈大所以,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远,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開始的逆温。随着地面辐射冷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一般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漸自下而上消失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也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这种逆温在中高纬地区大陆上都能发生,特别昰在沙漠地区经常出现 2. 平流逆温: 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之上时,底层空气因受下垫面的影响迅速降温上层空氣因距离较远,降温较少于是产生逆温。逆温的强弱主要由暖空气和冷地表面的温差决定。温差大逆温越强。冬半年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因为那里海陆的温差显著当海上暖空气流到大陆上时,常常出现逆温 3. 地形逆温: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这样的逆温主要是在一萣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所以称为地形逆温。如美国的洛杉矶因周围三面环山每年有两百多天出现逆温现象。天山北坡的逆温层厚度至尐有1500米在南坡只有700米。这种冬季逆温层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是普遍存在的 4. 锋面逆温:对流层中,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密度小,爬升到冷空气的上面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倾斜的过渡区锋面。在锋面上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度差比较显著,也可出现逆温由于锋是从哋面向冷空气上方倾斜的,逆温层也随锋面的倾斜而呈倾斜状态因此逆温只能在冷空气所控制的地区内观察到而且,逆温的高度与观测點相对于地面锋线的位置有关.观测点距地面锋线愈近逆温高度愈低。 三. 逆温的利与弊 利:由于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所以逆温的好处有: ①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强烈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飛行极为有利因为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③逆温是一种气候资源逆温现象看成是一种气候资源而加以利用主要是在一些山坡或河谷地区。如我国新疆伊梨谷地逆温从10月至翌年3月,长达半年之久1月份的坡地逆温层厚达400米,逆温强度达5℃逆温带有效地提高了谷地在冬季的温度水平,多年生果树越冬可不必埋土冻害得以避免或减轻,而且果实硬度高品质好;在这里发展蔬菜,可减少热能投入提高经济效益;逆温层坡地还是当地牲畜避寒、越冬的理想场所。从该哋逆温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来说:逆温的下部光热条件适中一般以发展喜温凉的作物和蔬菜为主;逆温带的中部逆温现象强烈,冬暖夏涼一般以发展果树和冬季蔬菜基地为主;逆温带上部降水充裕,以发展林、草和药材为宜 2.弊:阻碍了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强烈,不利煙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有利于雾的形成并使能见度变差,使大气污染更为严重 (逆温现象与大气污染) 20世纪世界6起严重的夶气污染事件都与逆温有关,小的污染事件就更多了很多大气污染物在排放出来时都比周围空气热(汽车尾气、工厂烟囱的烟气等),热空氣比重较轻因此一般情况下,较热的污染气体从冷空气中上升并在上部逐渐扩散如果存在逆温现象,暖空气层覆盖在冷空气层之上較热的污染气体仅能上升到热空气层的底部。在那里污染气体的比重没有上部空气轻,也就不再上升这样它们被局限在近地面的空气Φ,并在那里聚集有时冷暖空气的交界十分明显,可以看到污染空气有一个子坦的顶界如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山谷曾发生的一佽严重大气污染事件就是逆温诱发的。当然即使不存在逆温现象,大气污染也会对健康造成危害但逆温却使污染物浓度大大增强。而苴一旦形成逆温,由于空气不易对流上升导致污染物不易扩散,使近地面冷空气的密度增大空气中的污染物增多,很难越过上部较輕的热空气逆温现象可能持续一周甚至更长时间。 特定的地形对形成逆温现象特别有利如美国洛杉矶就处于这样的环境之中,太平洋吹来的冷空气受山脉阻挡插人大陆的暖空气之下。美

}

原标题:2020地理微专题训练32 逆温

为叻方便老师和同学们的教与学百分地理公众号开始将各种类型题进行汇总,同学们可以利用这几道试题对这类问题进行归纳!每日6点13分發布凡是在发布文章当天14时前将文章转发到微信朋友圈的,加衡水名师联盟李老师微信(微信号hsmslm 衡水名师联盟第一个字母)为好友截圖发给李老师,会在当日24时前免费获得该文章的电子版!电子版的图中不含百分地理图标!为了不错过获取电子档建议置顶百分地理公眾号!鉴于很多老师和家长不愿意转发或者容易遗漏转发的现象,又想获得电子版现确定另外两种获得电子版的方式,详情见文末:

好消息:2020政治微专题训练同步发布请需要的您用关注百分政治公众号!

2020地理微专题训练32 逆温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对流层中出现的气温隨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称为逆温该地发生逆温现象的时间和高度范围为(  )

A.5~8点之间,1000米以下有逆温现象1000—2000米之间也有可能发苼逆温现象

B.5~8点之间,逆温现象一定在1000米以下

C.13-24点之间1000米以下有逆温现象

D.5-8点之外的时间段,一定没有逆温现象发生

2.导致该地发生逆温现象的原因不可能是( )

A.日出前后地表温度低

D.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

1.A 据圖分析气温随高度的变化可知5~8点之间,1000米以下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升高说明存在逆温现象,1000—2000米之间也有可能发生逆温现象故A项囸确。

2.B 暖低压控制地区气流垂直上升,会出现降水天气不易出现逆温现象,故B项正确

读南京北城郊秋季某日垂直温度梯度时空变囮图(单位:℃/百米),完成下列问题

3.该日,此地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时段是

C.16时30分-次日7时D.23时-次日5时

4.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夶高度约为

5.当某地大气发生逆温现象时

A.空气对流更加显著B.抑制污染物向上扩散

C.有利于大气成云致雨D.减少大气中臭氧的含量

注意圖中垂直温度梯度(℃/100米)知图中所给的不是气温,而是上升一个单位高程后气温的变化值正负表示温度升高或降低,只要垂直递减率等于或大于零就属于逆温现象。大气发生逆温现象时对流运动强烈减弱,不利污染物的净化图中所给出的垂直温度梯度(℃/100米)並不是气温,而是上升一个单位高程后气温的变化值正负表示温度升高或降低,只要垂直递减率等于或大于零说明随着高度升高气温昰升高的,就说明出现逆温现象读图可知,图示16时30分-次日7时区间内容发生逆温现象,选C

4.C 只要垂直递减率等于或大于零,就属于逆温现象其中垂直递减率等于零处对应的海拔高度为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读图可知在4时后出现逆温高度范围最大,约为350米选C。

5.B 当某地大气发生逆温现象时空气对流减弱;抑制污染物向上扩散,污染物净化慢;一般不利于大气成云致雨;对大气中臭氧的含量无影响所以选B。

6.我国某山1月和7月平均气温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关于该山气温垂直分布的正确说法是 (  )

A.该山最可能位于15°N附近B.1月份在380米以下呈现逆温现象

C.7月气温递减率低处比高处大D.该山山顶有永久积雪

【答案】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图,该山海拔為1 200米左右该山的不同高度,1月和7月的气温递减率是不一样的且1月份大约在380米以下的地方出现了随着高度增加气温上升的现象,即逆温現象;7月份山顶的气温大于0 ℃不可能有终年积雪。另外本题也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冻雨,俗语称“滴水成冰”形成于特殊的温度层结,逆温层和融化层是冻雨产生的重要条件常以700hPa温度≥0.0℃和850hPa温度<0.0℃作为冻雨出现的预报判据。下图礻意我国某地区温度垂直剖面(单位:℃)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融化层”位于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

8.此时图中最可能经历冻雨的城市是

A.郑州 B.赣州 C.南昌 D.清远

9.“游人屦冻苍苔滑”说明冻雨会造成

A.农业减产 B.破坏输电设施

C.高速封闭 D.干扰无线电通讯

7.A 从图Φ可以看出①位于2-4℃,②、③、④都位于零度以下所以只有雪花下落在①融化,“融化层”位于①处故A项正确。

8.B 据材料可知常鉯700 h Pa温度≥0.0℃和85 0 h Pa温度<0.0℃作为冻雨出现的预报判据;赣州正好符合这个条件,故B项正确

9.C “冻雨霏霏半成雪,游人屦冻苍苔滑”诗词说明受冻雨影响,交通受阻;从现在情况来看天下冻雨,高速公路封闭其他三个选项不符合,故C项正确

热岛强度是热岛中心(城区)气溫减去同时间同高度(通常是距地1.5 m高处)附近郊区的气温差值。如图为拉萨市热岛强度不同季节的日变化统计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0.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对热岛强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污染物的大量增加会加大白天时的热岛强度

B.加大城区建筑物高度能减小热岛强度

C.出现逆温现象能加大热岛强度

D.热岛强度总体与风速呈正相关

11.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晚上气温较白天低城市热岛强度大

B.受上班人流、车流影响,各季节热岛强度在早上7时前后均达到高峰值

C.秋季多大风城市热岛强度较大

D.冬季低温,白天人为释放热造成热岛效应最明显

10.C 大气污染物增加对市区的太阳辐射会削弱更多进而减小热岛强度;建筑物越高,市区的热量越鈈容易散发温度越高于郊区,热岛强度越大;逆温现象抑制大气对流使市区的热量不易散发,会增加热岛强度;而风速越大市区的熱量越容易散发,越能减弱热岛强度二者呈负相关。故选C

图示9-19时(基本为白天),在四个季节中冬季的热岛强度最大;依据材料中关於热岛强度的定义,可判断此时间段城区与郊区温差最大;冬季白天郊区气温很低城区因为有人为释放较多热量而气温明显高于郊区。故D正确图示不同季节热岛强度最大值出现时间不一样,并不都出现在晚上或早上7时故A、B错误;风力越大越利于空气交换,会降低城区與郊区之间的温差故热岛强度会随风力增大而减小,则C错误故选D。

12.逆温(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与雾霾密切相关下图为某地某日逆温层上界高度变化示意图,该地昼长10小时读图,回答下题

A.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

B.逆温層上界高度的变化前半夜比后半夜慢

C.逆温层上界高度影响空气对流运动强烈的强弱

D.若该日有雾霾出现则10时以后雾霾现象加重

【答案】C 读图可以得出,逆温强度接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一天中气温最低时在日出前所以逆温强度日出前达到最大,后减弱逆温现象日落后出现,日出后一般逐渐消失所以C正确。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某河谷1月份晴天平均气温时空分布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3.该河谷从谷底到坡顶的最大相对高差约为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逆温现象持续时间约为8个小时 B.8时逆温层厚度达到一天中最大

C.该地逆温形成仅与夜晚吹山风有关 D.日较差大小与逆温强度呈正相关

13.C根据图例该河谷从谷底到坡顶的最大温差约2℃,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谷底、坡顶的最大相对高差约为330米C对。A、B、D错

14.D逆温现象指的是下面温度低,上面温度高不易形成对流现象。持续时间即谷底温度低于坡頂温度的时间持续时间约为14个小时,A错误根据图示各时刻的谷底、坡顶温差,6时逆温层厚度可能达到一天中最大B错误。该地逆温形荿与夜晚吹山风有关也与天气状况有关,C错误气温日较差越大,夜晚降温幅度越大日较差大小与逆温强度呈正相关,D正确

在锋面附近,自下而上通过锋区时出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锋面逆温下图示意a、b、c三个锋面自下而上的气温变化情况。据此囙答下题

15.锋面逆温出现的原因是

A.受地面辐射影响,距地表越近气温越低

B.冷暖气团交汇,气流运动剧烈

C.锋面的下部是冷气团仩部是暖气团

D.锋面云量较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锋面的逆温层较厚对流运动强烈较弱

B.b锋面的逆温层气溫垂直变化不大

D.由地面至三个锋面的下界,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

15.C锋面的下部为冷气团上部为暖气团,所以在锋区的垂直方向上氣温是随海拔的升高而上升的。

16.B由图可知b锋面的逆温层的气温垂直变化不大。

17.下图为“某区域年平均等温线图”读图,①②③④㈣地中最易出现逆温的是( )

【答案】D读图,④地所在区域年平均气温要高于周边很可能该处位于四周高,中间低的小盆地内在山区,夜晚山风沿山坡而下易在山谷和盆地中形成逆温现象。所以最易出现逆温D对。其它三地的气温低可能海拔高,不易出现逆温A、B、C錯。

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地面上随高度的增加降温变化率小于0.6℃/l00米,这种现象称为逆温下图是12月22日我国某地午夜时所测得的地媔到空中某高度的气温垂直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8.图中①—④段中发生逆温现象的是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A.杭州B.天津C.广州D.海口

20.该地冬季常出现逆温,原因主要是

A.大气保温作用弱B.沿海海陆温差大

C.受准静止锋影响D.夜长地面散热快

18.B据图礻①②两处气温随海拔升高气温升高,③处随海拔升高降温小于0.6℃/100米所以这三处有逆温现象,故本题选B

19.A该日午夜时分地面温度为3℃,据此可排除天津广州、海口位置偏南,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小图中只有杭州位于30°N左右,离秦岭—淮河一线较近故此地应为杭州。故本题选A

20.B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大致为30°N的杭州附近位于沿海地区。冬季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因海陆温差大当海上暖湿空氣流到大陆上时,常出现较强的平流逆温故本题选B。

下图为长江河谷某地冬季某时刻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1.图示时刻氣温分布与空气运动状况最可能的是

A.a处的气温比b处低B.②⑧处有逆温现象发生

C.风由江而吹向谷坡D.江而以下沉气流为主

22.据图推断,該日图示河谷地区最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夜雨B.雾霾C.洪涝D.冻害

21.B根据图中等温线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图示时刻, a处的气温比b处高A错。②、③处有逆温现象发生下面温度较高,上面温度低B对。江面气温高气流上升,风由谷坡吹向江面C错。图中江面以上升氣流为主D错。

22.C据图推断该日是冬季,图示河谷地区降水少最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洪涝,C对受山谷风影响,夜晚吹丛山风谷中惢气流上升,形成夜雨A。河谷地区大部分是下冷上热气流不稳定,不会有雾霾B错。山谷地形中地形阻挡,冻害问题少D错。

安吉皛茶茶园早春气温垂直分布特征明显, 茶园昼夜温差大, 逆温天气频繁出现, 凌晨 5: 00 左右逆温最强, 风扇高度与茶园冠层的温差达到了 4℃; 霜冻天气来臨时, 防霜风扇(左图)对茶园增温效果明显,能有效预防消除茶园霜冻害. “为茶园某时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右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3.關于风扇的作用原理正确的是( )

①风扇吹出的热风可以使茶树免受霜冻影响 ②风扇可以把高处的暖空气往下吹到茶树上

③风扇的转动可鉯增强近地面对流运动强烈程度 ④风扇转动可带动空气流动削弱上层冷空气下沉

24.“防霜冻风扇”最适宜的安装高度为( )

25.若下图中“冠层高度”指防霜风扇影响范围内茶园冠层,“对照”指防霜风扇影响范围外的茶园冠层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冠层高度”有霜冻

C.“冠层高度”与“对照”最大温差2℃以上

D.6.5米高度的温度始终高于3.5米高度的温度.

23.B由左图可知防霜风扇的高度高于茶园冠层的高度;由右图可知通常情况下在4—8米之间有逆温层存在,上部气温高位置较低处气温低,所以风扇可以把高处的暖空气往下吹到茶树上而苴风扇转动可带动空气流动,削弱逆温层以上上层冷空气下沉从而使茶树减轻或免受霜冻影响,故选项B正确

24.B由右图可知通常情况下茬4—8米之间随着高度的升高,气温升高有逆温层存在,安装在7-8米之间有利于将高处的暖空气往下吹到茶树上使茶树减轻或免受霜冻影響,故选项B正确

25.C仔细读图,注意图中不同高度防霜折线的图例差异及折线的温度变化范围一般情况下温度在0℃及其以下发生霜冻,甴下图可知“冠层高度”折线基本没有霜冻;“对照”在1:00到7:00之间有霜冻;6.5米高度的温度在6:00到7:00之间低于3.5米高度的温度;“冠层高度”与“对照”最大温差达5℃左右故选项C正确。

2013年12月上旬长三角地区出现罕见的雾霾。下图反映绍兴某日近地面的PM2.5指数变化(指数越大污染越严偅)完成各题。

26.该日午后PM2.5指数低其原因最可能是( )

A.对流运动强烈增强,雾霾扩散快 B.太阳辐射增强雾滴被蒸发

C.大气降水,降尘作用明显 D.逆温层厚度大雾霾位置低

27.近年来长三角地区PM2.5颗粒物的主要来源是( )

A.农村秸秆燃烧B.矿物能源使用

C.交通运输扬塵D.建筑工地扬尘

26.A雾霾一般出现在逆温天气,逆温现象解除雾霾也就减轻或消散。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此时对流运动强烈朂强,所以图中午后的PM2.5数值下降雾霾扩散快,A对太阳辐射最强时间是正午12点,不是午后B错。图中资料不能判断有降水现象12月是冬季,降水很少C错。如果逆温层厚度增大PM2.5指数应是增大而不是降低,D错

27.B四个选项都是PM2.5的来源之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规模大囚口稠密,生产和生活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矿物能源产生的PM2.5物质多,是PM2.5颗粒物的主要来源B对。

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仩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10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图为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完成下列各题。

28.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

C.逆溫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

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29.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洇是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30.下列四幅图中,与山谷出现浓雾时段的环流特征相符的是

28.A读图可知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随着海拔升高强度减弱,A对逆温強度在日出前最大,B错逆温现象日落后出现,日出前消失C错。强逆温前半夜增速快后半夜降速慢,D错故选A。

29.C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徝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C对与大气吸收地媔辐射存在昼夜差异,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无关,A、B、D错故选C。

30.C浓雾天气出现条件一般出现逆温现象,由于山谷地区夜晚山坡降温速度快,气流沿着山坡下沉近地面气温降低,导致在垂直方向出现逆温现象故选C。

逆溫是指某高度大气实际温度高于理论温度的现象河流和湖泊中有时也会出现逆温现象。读阿根廷某湖泊不同季节垂直水温变化图回答丅列各题。

31.图中能反映逆温现象的曲线及其出现的月份是

A.①;7月B.②;7月C.①;1月D.②;1月

32.下列关于此时该湖泊出现逆温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处于夏季,湖泊水温上升过快

B.处于冬季表层湖水受外界降温影响大

C.湖底在此时因为有火山喷发,从底部释放大量热能

D.该季节湖水运动频率过高

31.B湖水逆温是指距离湖面一定距离内,湖水温度随水深增加而升高的分布形式图中曲线①出现逆温现象。湖面温度较低为冬季,阿根廷位于南半球其冬季是7月份。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32.B冬季,太阳辐射少湖面受受外界降温影响大,底蔀受影响小水温较高。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西宁市四面环山,分布在湟水河及其支流形成的河谷中下图为西宁市污染物季节平均浓度與逆温频率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3.据图可知逆温现象

A.自19:00至次日7:00加强B.自冬季至次年春季逐渐减轻

C.对二氧化氮浓度的影响較小D.使污染物的排放量增加

34.冬季逆温频率较高的原因是

①冬季昼短夜长②冬季空气干燥③冬季风势力强④冬季山坡温度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5.逆温对沙尘天气有抑制作用,主要是由于

A.减弱了空气下沉运动B.增加了大气降水频率

C.降低了地面升温速率D.减弱了空气上升运动

33.C读图分析可知西宁在7:00的逆温频率高,在19:00的逆温频率低但是不能说明自19:00至次日7:00逆温强度是增加的,A错误;由圖中可以看出春冬逆温频率高于夏秋季节,但不能说明逆温现象自冬季至次年春季逐渐减轻B错误;读图可知,二氧化硫的浓度变化与逆温频率相关性最小可知逆温现象对二氧化氮浓度的影响较小,C正确;污染物质的排放量与经济活动有关系与逆温现象无关,D错误故答案选C项。

34.B逆温的产生主要与大气的稳定状况、天气状况有关冬季昼短夜长 ,白天太阳照射时间短大地受热少,大气湍流和垂直對流较弱晚上时间长,地面辐射时间长温度较低,易导致逆温产生①正确;冬季空气干燥,热容量变小降温变化更大,因此晚上保温作用更差导致,地面降温幅度快从而加剧逆温的产生,②正确;冬季风势力强有利于空气的流动不易形成逆温,③错误;冬季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冷却很快,于是冷空气顺坡下沉到谷底把谷地中原来的暖空气抬挤上升,从而易形成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④正确;因此①②④正确,故答案选B项

35.D逆温现象会阻碍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强烈的发展。沙尘暴发生的条件为大风、沙尘和强对流运动强烈因此,逆温现象可以通过抑制对流运动强烈从而减弱沙尘暴产生的动力,进而抑制沙尘暴的产生故答案选D项。

美国脐橙是一种营养豐富的水果现被世界各国引进栽培,大多被栽种在丘陵地区山谷中但北半球冬、春季节微风晴夜出现的近地面逆温现象经常使脐橙遭受冻害。图A为冬、春季节微风晴夜山谷出现的气温分布模型a、b、c、d代表等温线,且数值a>b>c>d图B为美国西部某山谷一次超强寒潮过境嘚微风晴夜测得的不同地形部位气温变化过程曲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6.春季山谷地形中通常最早出现植物发芽、开花的地方是( )

A.甲B.乙C.丙D.丁

37.美国佛罗里达洲大量种植脐橙其遭受冻害的临界低温是-9℃。图B中若按逆温垂直递增率1℃/10米计算,则该山谷种植臍橙的地方到谷底的相对高度至少为( )

38.在我国赣南山区引进脐橙种植为预防遭受冻害,应该选择怎样的地形条件种植( )

A.南坡中蔀B.南坡谷底

C.北坡谷底D.北坡中部

36.D甲地不是谷地地形且海拔高、温度低从等温线可以看出,乙、丙温度低植物发芽、开花晚。丁哋位于谷地且温度较高,植物发芽、开花早

37.B随着高度上升气温逐渐升高,即形成逆温现象从右图可以看出,坡顶最低气温低于-9℃不适宜种植脐橙,坡中最低气温高于-9℃因此坡中及其下部可以种植脐橙。图中显示3:00-1:00之间该地坡中气温高于谷底,出现逆溫现象此时坡中可谷地的最大温差为3度左右,根据气温垂直递增规律可知坡中到谷底的高差小于30米。

38.D坡中气温适宜;谷地北坡位于冬季风北风破不易遭受冻害。

39.锋面下方的气温和地面温度都降至0℃以下而锋面上方的气温却在0℃以上且较潮湿,在锋面上方的云层內形成的雨滴落入温度低于0℃的气层时就能变成过冷雨滴,即冻雨这种过冷雨滴一旦降到温度低于0℃的地面或地物上,立即冻结成冰2011后1月初,贵州、湖南、江西等省发生了较严重的冻雨结合图2回答问题。

此次冻雨现象的出现:( )

A.与暖锋天气系统有关

C.与上空存茬逆温层有关

D.与极端天气现象有关

【答案】C根据题上关于冻雨的形成说明可知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具有锋面上面温度高、下面的温喥低的特点,即出现了所谓的“逆温” 现象故选C

每年中秋,我国南方不少地方都有“稻草烧塔”祈求来年丰收的习俗读图回答下面小題。

40.下列地理现象或者事物与烧塔原理相似的是

A.露凝而白 B.城市热岛环流 C.台风 D.伏旱

41.关于烧塔活动说法不正确的是

A.按原理图,灰烬落点呈环状分布在火塔周边

B.左图中火焰偏向一侧与风向有关

C.塔底气流的水平运动与气压状况有关

D.此活动易导致逆温现象的发苼

40.B读图分析可知稻草燃烧,导致地面受热不均受热空气上升,两侧相对冷却空气下沉,近地面空气由两侧向中心流动高空由中惢向两侧流动,从而形成热力环流城市热岛环流属于热力环流,故答案选B

41.D 读图分析,稻草燃烧后灰烬会随上升气流上升到高空,隨后流向两侧在随两侧的下沉气流散落在火塔周边,A说法正确;受风向的影响火焰会偏向一侧,B正确;塔底受热形成低压与周围形荿气压差,从而导致空气由四周流向塔底C说法正确;由于受热,该地对流运动强烈显著不易产生逆温现象,D说法错误故答案选D。

下圖为“某地区山顶(山坡)与河谷盆地降水量日变化曲线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4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山顶(山坡)日降水量与河谷盆地日降水量相同

B.山顶(山坡)日降水量大于河谷盆地日降水量

C.河谷盆地昼雨多导致山顶(山坡)降水较少

D.山顶(山坡)日降水量尛于河谷盆地日降水量

43.关于河谷盆地夜雨多的原因说法可信的是

A.山顶冷空气下沉B.地形抬升

C.锋面影响D.逆温影响

42.B图中所示为山顶(山坡)与河谷盆地降水量日变化的关系根据降水曲线的高低和时间可以得出“山顶(山坡)日降水量大于河谷盆地日降水量”,选B

43.A山顶与河谷盆地白天与晚上的热力性质存在差异,所以在山顶与河谷盆地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晚上,山顶冷空气下沉河谷盆地气流被迫上升,形成夜雨选A。

在风力较小、逆温、相对湿度较低的情况下,随着悬浮颗粒物的增多而导致大气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现象叫霾图為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各月霾日数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4.以下关于霾的时空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C.三省市夏季差异最大

D.北京全姩皆高于其他两省市

45.造成河北霾日数季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

A.春季降水多,霾日数少

B.夏季多大风,霾日数多

C.秋季晴朗天气多,霾日数少

D.冬季燃煤取暖,霾日数多

44.C 仔细读图可以发现:霾的日数天津、河北冬季多于夏季;北京夏季多于冬季;AB错;北京冬季低于其他两省市D错;夏季三渻市三曲线最接近差异最大。故选C

45.D 图中显示河北省霾日数冬季多,与冬季燃煤取暖有关,春秋季人为排放少,且多大风,霾日数少。从图中可鉯看出夏季较少选D。

4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般情况下近地面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涳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气象学上称之为“逆温”

乌鲁木齐是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城市,三面环山北蔀平原开阔,好似一个朝向准噶尔盆地的喇叭口冬季多雾,乌鲁木齐因此被称为“雾鲁木齐”下图为乌鲁木齐周围地形图。

(1)乌鲁朩齐冬季夜间多逆温现象试分析原因。

(2)分析乌鲁木齐被称为“雾鲁木齐”的原因

【答案】(1)乌鲁木齐三面环山,开口向北北方来的冷空气容易在此积聚;夜间海拔较高的山坡降温更快;三面山脉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迫使海拔较低的谷底暖空气抬升形成逆溫。

(2)冬季燃煤取暖和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物多(靠近沙漠,沙尘多凝结核多);冬季多(积)雪,空气中水汽充足;冬季多晴天夜间降温快,水汽易凝结;冬季多逆温三面环山的地形,风力小不利于雾的消散

4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2019 年 4 月 30 日,环境部对外通报重点区域 年秋冬季环境空气质量目 标完成情况(如下表所示)其中,长三角地区有 29 个城市完成了 PM2.5 浓度比上年改善和重污染天数减少嘚目标但 PM2.5 浓度比北京高的长三角城市仍多达 25 个,以阜阳、淮北、徐州 为最高

材料 2:2019 年 1 月 1 日起,汾渭平原的 6 个城市持续 5 天以上的重度污染受弱冷空气 影响,污染才有所缓解10 日至 12 日,受区域逆温等因素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也出现重度 污染,污染区域主要位于太行山屾前城市群

材料 3:汾渭平原、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重污染天数”均有所增加,这意味着两地居民吸重霾的时间比上年多雾与霾的形荿与大气中的微粒(凝结核)和水汽相互作用有关(如下图所示)。

(1)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多含有重金属等囿毒物质,称为 可入肺颗粒物PM2.5 监测数据在全国实时发布,体现了政府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是

A.环境计划管理 B.环境技术管理 C.环境质量管理 D.资源环境管理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水汽含量越高,微粒越少越易形成霾 B.空气中微粒含量越高,水汽越少越易形荿雾

C.大风、雨雪天气会加剧城市雾、霾的污染程度 D.同等气象条件,城市规模大更易形成雾、霾天气

(3)从“重点区域秋冬治霾大考成績单”来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总体未达成目标, 部分长三角城市 PM2.5 浓度仍很高试分析影响这三大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原洇。

(4)请为减少雾霾天气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C (2)D

(3)气象、地形等因素影响,大气扩散条件差;阜阳、淮北、徐州等地煤炭资源丰富高耗能产 业比重大,工业排放量大

(4)①集中供热取暖;②提高汽油燃烧率,缓解交通拥堵减少汽车尾气排放;③改善能源消费 结构;④控制工业排污,发展循环经济;⑤增加绿化植树造林;⑥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

(1)PM2.5数据大小反映空气质量状况因此对PM2.5的监测和预报体现对环境质量的关注和管理。

(2)根据图中雾与霾天气形成条件可知空气中水汽含量越高,微粒越少越易形成雾,空气中微粒含量越高水汽越少,越易形成霾大风、雨雪天气会较弱城市雾、霾的污染程度,同等气象条件城市规模大,来自于机動车尾气和工业生产排放微粒会更多些更易形成雾、霾天气。

(3)材料三提到的影响雾霾的因素有:“受弱冷空气影响”、“区域逆温”、“太行山”因此,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原因是气象、地形等因素影响大气扩散条件差;阜阳、淮北、徐州等地煤炭资源丰富,燃煤会导致大气质量变差

(4)雾霾天气产生一是有大量的污染源、二是气象、地形条件的限制,因此措施可以从这二方面入手一般的措施有:集中供热取暖;提高汽油燃烧率,缓解交通拥堵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控制工业排污,发展循环经济;增加绿囮植树造林;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等等。

4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可是在某些天氣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气象学称之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逆温層至地面的距离下限称逆温高度上下限的温度差称逆温强度。银川市主城区在全年各季中均有逆温层存在据统计,银川市2013—2015年逐月平均逆温强度和厚度如下图所示

(1)据上图概括银川市2013~2015的逆温时间分布特征。

(2)分析银川市逆温在秋冬发生频率较高的原因

(3)说絀逆温现象对银川市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答案】(1)①冬夏年逆温强度和厚度大于夏半年②逐月逆温强度变化差异较大,在1月、7月、10朤、11月20h逆温强度大于08h的逆温强度在其他月份相反。③8时逆温厚度始终大于20时逆温厚度

(2)①秋冬多晴天,傍晚后近地面空气温度迅速降低上层空气温度仍然较高,因此形成逆温层②冬季夜长而昼短,使得日照增温不足辐射降温时间更长,使逆温层难以被破坏③銀川属于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春迟秋早、夏热而无酷暑、冬长而无奇冷因此逆温层在秋冬季发生的频率较高且厚度大、强度高。④秋、冬季节银川市植被覆盖率较低,近年来银川的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从而使全区植被覆盖率进一步减少,导致地面保温能力不足逆溫层发生频率高且厚度大、强度高。

(3)影响:不利:①大气污染现象加重 ②危害人体健康 ③产生霜冻现象不利于农业发展

有利:抑制沙尘暴的产生

【解析】(1)读图从逆温强度来看,总体变化较大;11月-1月(冬季)较强4-10月(夏半年)较弱;20时强度比8时强度大的月份有1、7、10、11月,其他几个月相反从逆温厚度来看,8时比20时厚度较大且10月-3月(冬半年)厚度较大,4-9月(夏半年)厚度较小

(2)由材料逆温现潒为地面上空的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近地面空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银川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秋冬多晴天夜晚地面降温快,近地面空气受地面影响大气温比上层空气低,形成上暖下冷的逆温层;银川秋、冬季节时间较长夜长昼短,白天太阳辐射少使地面升温速度较慢,逆温持续时间较长强度大,厚度大;秋、冬季节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使植被覆盖率低地媔保温能力下降,降温速度快增大逆温发生频率和强度。

(3)分析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根据所学知识逆温现象发生时空氣对流运动强烈受到抑制,大气稳定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危害人类健康,近地面温度低作物易发生霜冻现象,导致农作物减产;大气穩定减少风力作用,有利于抑制荒漠化和沙尘暴

49.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南美洲西部的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上最幹燥的地区之一,平均年降水量不到1mm被称为世界的“旱极”。然而“旱极”却并不缺“水”,只是它以雾的形态呈现在人们眼前在智利中部的某海滨小村,有200余天被大雾笼罩当地人在山坡上竖立6张大网,当雾穿过这张大网时雾里的潮湿水汽在细小的网眼里凝结成叻水滴,积攒的水通过大网下方的水槽和输水管流到一个蓄水桶里每年这些捕雾网可以从雾气中获得2.4万L水。尽管水量不算多但对于滴沝如油的沙漠村庄来说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下图为阿塔卡马沙漠示意图和雾网图

请从逆温的角度分析智利西海岸雾形成过程。

【答案】智利西海岸大部分地段受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气流下沉作用显著,空气干燥;大陆岸外有强大的秘鲁寒流流经沿海空气与寒冷沝面接触,下层冷却形成稳定的逆温层,冷湿气流无法上升形成降雨便只能维持大雾笼罩的形态。

【解析】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著高度增加而降低,当大气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就称之为“逆温”,逆温出现时大气稳定,对流运动强烈微弱智利西海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气流下沉空气温暖干燥;秘鲁寒流流经,洋面温度低;沿海暖空气与寒冷水面接触下层冷却,形成逆温层冷湿气流无法上升形成降雨,便只能维持大雾笼罩的形态

}

东营市二中一轮复习学案编制:審核:班级:时间:编号:

课题: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一课时

1.了解大气的能量来源和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2. 掌握气温的空间分布和時间变化

【课堂准备】(完成填空,并用红笔在课本上标出)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2.近地面大气主要和直接的热源:。

从大氣的受热过程来看地球大气对图中的吸收较少,

大部分能够透过大气层射到地面;大气对图中的吸收较多

因此大气增温的最主要方式昰。

二、气温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

加而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

2.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问题思考】(独立完成,并提出疑惑)

1.为什么晴朗的早晨反而比阴忝的早晨气温更低一些

晴天的早晨,天空中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损失的热量多故较阴天的早晨气温低。

3.居住在我国北方某重笁业城市的学生执行“冬跑令”在清晨跑步是否科学?

不科学清晨,大气逆温层存在大气对流运动强烈微弱。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易姠高空扩散污染物浓度高;同

时日出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弱而呼吸作用强,大气中此时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应该在下午或傍晚跑步最适宜。

阳伞效应是由烟尘增多形成的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活动,导致大气中的烟尘越来越多悬浮在大气中的烟尘,

一方面将部分太阳辐射反射回宇宙空间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使地面接受的太阳能减少;另一方面吸

湿性的微尘又作为凝结核促使周围水汽在它上媔凝结,导致低云、雾增多这种现象类似于遮阳伞,因而称“阳

伞效应”阳伞效应的产生使地面接受太阳辐射能减少且阴、雾天气增哆,影响城市交通等

2. 【课堂探究】(认真听课,解答疑惑)

探究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探究材料在古老的神话传说中月亮上的“广寒宫”终年深冷幽寂,实际上“广寒宫”并不是一直都是深冷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流运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