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子的电视剧四字词语。

设为首页||||
还没帐号?
微信号:daoisms
您的位置: >
热门搜索: |
老子道德经中的常用成语
来源:道教之音整理&&&&&作者:佚名&&&&&时间:&&&&&
老子的成语,有的在历史上常被引用,而今生疏了;有的至今仍鲜活地被我们不时运用。如&与时俱进&、&内圣外王&、&相濡以沫&、&螳臂挡车&、&薪尽火传&等等。
还有一些成语,古今的意思已经有变化了,如&功成名遂&,原指成就了功业,才有声名,后引申为功绩和名声都已取得。&吐故纳新&原义为吐掉故 气,吸收新鲜空气,今天多用于人事组织方面的更新。意思上的差异,正是古今语言的发展。原创是古人,发展是后人,但还仍然是有源的成语。
老子成语,是他的思想及其生活的一部分。古人的思想与经历,与今人仍还有许多相通之处的,现选出一部分,供读者体会:
1、玄之又玄&
幽昧深远,不可测知。后泛指事理非常奥妙难懂。
出处: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功成不处
成功以后而不以为是自己的功劳。
出处:《道德经》第七十七章:&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3、功成不居
任其自然存在,不占为己有。后用来表示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道德经》第二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4、和光同尘
本意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体现。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平和处世方法。随俗而处,不露形迹,不显锋芒。
出处:《道德经》第四章和第五十六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5、多言数穷
言多必失,必有理屈之时。比喻话说多了就会影响、限制和羁绊自己的行动。政令繁多反而更加让人困惑,难以施行。
出处:《道德经》第五章:&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6、天长地久
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形容时间悠久。也形容永远不变(多指爱情)。
出处:《道德经》第七章
7、功成身退(功遂身退)
大功告成以后,自身引退,不再做官。
出处:《道德经》第九章:&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8、目迷五色
&五色令人目盲&,是说五色纷呈,使人眼花缭乱。
出处:《道德经》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
9、宠辱若惊
君王以居下为道,得之则惊喜,失之则惊恐。
出处:《道德经》第十三章:&宠物若惊,贵大患若身。&
10、虚怀若谷&
意指胸怀像山谷那样深而且宽广,形容十分谦虚
出处:《道德经》第十五章:&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11、见素抱朴
现其本真,守其纯朴。谓不为外物所牵。
出处:《道德经》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12、绝仁弃义
一说:指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回复到人的本性;二说:不树立仁义的典型、不倡导仁义的标准,放任人的本性做出独立的判断和取舍。绝、弃:消灭、摒弃。
出处:《道德经》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德。
13、道法自然
是出自《道德经》的哲学思想,意思是 &道&所反映出来的规律是 &自然而然&的。&道法自然&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宇宙天地间万事万物均效法或遵循&道&的&自然而然&规律。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4、知白守黑(知雄守雌)
知白守黑,是意在教人处世之道,自己一定要明白是非对错,而外表要装成愚钝,对世俗之流既不赞美也不批判,沉默笑看尘世,与&大智若愚&有同工之妙,实乃大隐于市之道。韬晦自处的处世哲学。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15、去甚去泰
事宜适中,去其过分。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九章:&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16、佳兵不祥
好用兵是不吉利的。
出处:《道德经》三十一章:&夫佳兵者,不详之器,物之恶也 &
17、将夺固与
军事或外交上常用的一种策略,要想夺取占有,暂时先放弃。
出处:《道德经》三十六章:&将欲夺之,必固予之。&
18、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到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终究逃脱不了天法的惩处。
出处:《道德经》七十三章:&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谓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办任何事情,自始至终都应慎之又慎,这样才不会出现差错。故老子&慎终如始&的名言告诫人们办事应有始有终,始终如一,这样才不致把事情办糟,这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21、金玉满堂
形容财富极多。也形容学识丰富。
出处:《道德经》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22、哀兵必胜
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因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九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23、被褐怀玉(被褐怀珠)
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美玉。比喻虽是贫寒出身,但有真才实学。
出处:《道德经》第七十章:&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24、小国寡民
国家小,人民少。
出处:《道德经》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25、鸡犬相闻
现指人烟稠密。(其实与原文相甚远)
出处:《道德经》第八十章:&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欢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org(注: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免责声明:
  1、“道教之音”所载的文、图、音视频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道教之音网站”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道教之音”,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凡本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均标注来源,由于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猜你会喜欢
最近更新点击排行
日半夜,南京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梅山村的施工队发现了一座古墓,后经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初步勘探发现...[]
提起住庵修行,不难想到住在山上餐霞为伴,深居简出的终南隐士。提起隐士很多便开始询问隐居终南,是不是有电...[]
日,全国政协第十二届第五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福建省道教协会会长...[]
武则天,讳名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
孟崇然道长,现任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辽宁省道教协会会长、丹东市道教协会会长、丹东普济宫住持等。1981年,在...[]本类最新08-0708-0708-0708-0708-07&
(美文,情感美文欣赏) - 常阅读,多交友!老子道德经中的常用成语
我的图书馆
老子道德经中的常用成语
老子的成语,有的在历史上常被引用,而今生疏了;有的至今仍鲜活地被我们不时运用。如“与时俱进”、“内圣外王”、“相濡以沫”、“螳臂挡车”、“薪尽火传”等等。还有一些成语,古今的意思已经有变化了,如“功成名遂”,原指成就了功业,才有声名,后引申为功绩和名声都已取得。“吐故纳新”原义为吐掉故 气,吸收新鲜空气,今天多用于人事组织方面的更新。意思上的差异,正是古今语言的发展。原创是古人,发展是后人,但还仍然是有源的成语。老子成语,是他的思想及其生活的一部分。古人的思想与经历,与今人仍还有许多相通之处的,现选出一部分,供读者体会:1、玄之又玄&幽昧深远,不可测知。后泛指事理非常奥妙难懂。出处:《道德经》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2、功成不处成功以后而不以为是自己的功劳。出处:《道德经》第七十七章:“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3、功成不居任其自然存在,不占为己有。后用来表示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道德经》第二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4、和光同尘本意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体现。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平和处世方法。随俗而处,不露形迹,不显锋芒。出处:《道德经》第四章和第五十六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5、多言数穷言多必失,必有理屈之时。比喻话说多了就会影响、限制和羁绊自己的行动。政令繁多反而更加让人困惑,难以施行。出处:《道德经》第五章:“多言数穷,不如守中。”6、天长地久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形容时间悠久。也形容永远不变(多指爱情)。出处:《道德经》第七章7、功成身退(功遂身退)大功告成以后,自身引退,不再做官。出处:《道德经》第九章:“功遂身退,天之道也。”8、目迷五色“五色令人目盲”,是说五色纷呈,使人眼花缭乱。出处:《道德经》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9、宠辱若惊君王以居下为道,得之则惊喜,失之则惊恐。出处:《道德经》第十三章:“宠物若惊,贵大患若身。”10、虚怀若谷&意指胸怀像山谷那样深而且宽广,形容十分谦虚出处:《道德经》第十五章:“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11、见素抱朴现其本真,守其纯朴。谓不为外物所牵。出处:《道德经》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12、绝仁弃义一说:指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回复到人的本性;二说:不树立仁义的典型、不倡导仁义的标准,放任人的本性做出独立的判断和取舍。绝、弃:消灭、摒弃。出处:《道德经》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德。13、道法自然是出自《道德经》的哲学思想,意思是 “道”所反映出来的规律是 “自然而然”的。“道法自然”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宇宙天地间万事万物均效法或遵循“道”的“自然而然”规律。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14、知白守黑(知雄守雌)知白守黑,是意在教人处世之道,自己一定要明白是非对错,而外表要装成愚钝,对世俗之流既不赞美也不批判,沉默笑看尘世,与“大智若愚”有同工之妙,实乃大隐于市之道。韬晦自处的处世哲学。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15、去甚去泰事宜适中,去其过分。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九章:“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16、佳兵不祥好用兵是不吉利的。出处:《道德经》三十一章:“夫佳兵者,不详之器,物之恶也 ”17、将夺固与军事或外交上常用的一种策略,要想夺取占有,暂时先放弃。出处:《道德经》三十六章:“将欲夺之,必固予之。”18、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到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终究逃脱不了天法的惩处。出处:《道德经》七十三章:“天网恢恢,疏而不失。”1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谓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0、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办任何事情,自始至终都应慎之又慎,这样才不会出现差错。故老子“慎终如始”的名言告诫人们办事应有始有终,始终如一,这样才不致把事情办糟,这是很有教育意义的。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21、金玉满堂形容财富极多。也形容学识丰富。出处:《道德经》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22、哀兵必胜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因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九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23、被褐怀玉(被褐怀珠)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美玉。比喻虽是贫寒出身,但有真才实学。出处:《道德经》第七十章:“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24、小国寡民国家小,人民少。出处:《道德经》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25、鸡犬相闻现指人烟稠密。(其实与原文相甚远)出处:《道德经》第八十章:“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26、老死不相往来指彼此不联系,不交流情况。出处:《道德经》第八十章:“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27、安居乐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出处:《道德经》第八十章:“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28、上善若水说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出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29、少私寡欲指欲望很小。出处:《道德经》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30、余食赘行吃剩的食物,身上的赘疣。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出处:《道德经》第十九章: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31、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注意。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五章:“道之出口,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32、大器晚成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也用做对长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话。出处:《道德经》四十二章:“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32、大音希声指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无声之音。出处:《道德经》:“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33、多藏厚亡指积聚很多财物而不能周济别人,引起众人的怨恨,最后会损失更大。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34、知足不辱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表示不要有贪心。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35、知止不殆(知足不殆)知道适可而止的人就不会遇到危险。旧时劝人行事不要过分。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36、大直若屈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亦作“大直若诎”。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37、大巧若拙指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象笨拙。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38、知足常乐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出处:《道德经》:“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39、出生入死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出处:《道德经》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40、福倚祸伏(福祸相依)指福祸互为因果,互相转化。出处:《道德经》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41、深根固柢(根深蒂固)使根基深固,不易动摇。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出处:《道德经》第五十九章:“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42、报怨以德(以德报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报怨以德出处:出处:《道德经》六十三章:“大小多少,报怨以德。”以德报怨出处:《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43、轻诺寡信轻易答应人家要求的,一定很少守信用。出处:《道德经》六十三章:“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44、得寸进尺得了一寸,还想再进一尺。比喻贪心不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九章: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45、委曲求全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也指为了顾全大局而让步。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46、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一章:“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以而用之,恬淡为止。”47、富在知足有了财富之后,要知道满足,不要贪得无厌。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48、虽死犹生指人虽死,精神不灭,楷模犹存。也指心无牵挂、憾事,虽死犹同活着。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49、淡而无味菜肴因盐少而没有味道,亦泛指清淡无味。亦形容说话、写文章内容平淡,无趣味。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四章:“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50、欲益反损原想有所得益,结果反受损害。形容事与愿违。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故物或益1、回复9,查看道教之音官方微信关键词回复简表,了解你必须知道的道教常识。2、回复35,查看道教之音举行的线下活动。3、道教之音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更多内容。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老子的故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