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小数这节课如何突破重难点的教学策略难点

临川实小兴鲁数园-蔡蕾小学数学工作室
当前位置:&&&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
上传: 朱俊成 &&&&更新时间: 21:06:51
一、研究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中第二节&小数乘小数&。
小数乘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法及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
本节课教材的编排是以换玻璃的活动引入小数乘小数的学习,由计算长方形玻璃面积引入两个因数都是小数的乘法计算,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小数乘法,当学生列出&1.2&0.8&的算式来求长方形玻璃的面积时问题油然而生:&两个因数都是小数怎样计算呢?&学生根据小数乘整数的计算经验,自主尝试,小组合作,再一次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使学生又有了一次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新知识的体验。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 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 想,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类推能力。
(3):使学生感受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小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4、教学难点:正确地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处理好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二、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 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 本节课采用以讨论交流、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我先采用&情境教学法&, 创设&换玻璃&的生活情景。 接着用&迁移类推法&&引导发现法&,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识基础,引导学生由整数乘法的经验类推到小数乘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交流学习中感悟、探究、发现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和算法。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一)复习引入
课前出示两道练习题,复习了前面学生学过的有关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以及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为本节课学习小数乘小数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出示课本例3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畅所欲言),现在宣传栏上的玻璃碎了,我们需要更换一块新的玻璃,你知道这块玻璃需要多大吗? 学生由长方形面积列出算式0.8&1.2,在引导学生观察这个算式与我们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两个因数都是小数)。两个因数都是小数怎么计算?同时引出本节的学习内容:小数乘小数。
教学意图:以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来创设情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三)自主探索,理解算理
1、让学生先自己独立尝试,列式计算。2、分析交流:请你写出计算过程,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这样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关注学生的 已有经验和认知基础, 让学生利用先前经验独立解决问题。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独立思考 过程,鼓励和提倡算法多样化。让学生表述自己的见解,加深对自己思路的认识,获得成功 的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3、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先让2位同学将自己的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并简述其中的道理。如有学生这样思考:
将米改写成分米&&&&&&&&& 列竖式计算&&&&&&&& 将积96平方分米改写
&&&&&&&&&&&& 1.2米=12分米&&&&&&&&&&& 1 2&&&&&&&&&&&&&&&&& 平方米
&&&&&&&&&&&&& 0.8米=8分米&&&&&&& &&&&& && 8&&&&&&&&&&&&&&&&&&&&&&&&&&&&&&&&&& 96&100=0.96平方米
&&&&&&&&&&&&&&&&&&&&&&&&&&&&&&&&&&&&& 9 6
这样的设计是利用学生熟悉的米,分米之间的进率,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计算,虽不如教材呈现的那么简单,但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解题思路,应及时的评价和鼓励。
然后引导学生用小数乘整数的方法,应该怎样计算?集体汇报交流,小组派代表在黑板上列竖式计算,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小数乘小数的算理:现将两个因数1.2和0.8多扩大到各自的10倍,变成12和8,然后求出积,使学生清楚地看出两个因数同时扩大10倍,他们的积就扩大到100倍,要使积不变,必须将扩大后的积96缩小到它的百分之一,得0.96.
探索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关系。
出示0.72&5=3.60&&&& 1.2&0.8=0.96的计算算理。
提问:两个算式中因数一共有几个小数?积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通过学生的讨论汇报,引导学生自主找出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关系,悟出小数点位置的正确处理方法,为概括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即例4做好准备。
这样的设计旨在体现《课标》中关于计算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学生的经验,给予充足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亲身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理解和掌 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四、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依据本节课的特点,我精心设计了如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题。我安排做一做的三个计算,并想一想:小数乘小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 么不同? 2、深化题。除了基本的练习题外,我还逐步加深难度,检验并提高学生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能力。我安排了《练习一》第5题生活实际题。 3、拓展题:《练习一》第 13 题。 我的设计目的在于以不同层次的练习题逐步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理解,巩固新知, 强化重点,突出难点,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感受到学好数学, 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五、课堂总结,深化新知。 我用提问的方式带领学生总结本次课堂。 1、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你觉得在计算小数乘小数时应注意什么?
通过小结,回顾本课主要内容,使学生再次重现应掌握的知识,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总之,本节课力求改变以往计算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以计算技能的培养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同桌讨论、合作交流,去发现和创造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使学生思想方法得到渗透。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4、5页,做一做。  教材分析  小数乘小数是在小数乘整数的基础教学的,是小数乘法的第二课时。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水平,教材在丰富多彩的校内活动中,以给宣传栏“换玻璃”的活动为背景引入小数乘小数,促成学生用米、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或以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顺利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淡化了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算理和方法上,引导学生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解释小数乘法的算理,并由此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笔算。  2、感悟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给乘得的积点上小数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0.7×5 9×0.8 1.2×6 0.23×3 14×3 1.4×3  口算后提问:从14×3和1.4×3的口算中,你有什么发现?  2、列竖式计算。  3.26×7 1.36×12 30.8×25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3、引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那么小数乘小数又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来探究这个问题。v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w  二、自主探究  1、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电脑出示教材第4页例3的主题情境图。  观察图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如:学校有一个长1.2米、高0.8米的宣传栏上的玻璃碎了,现在学校想给它安装一块新的玻璃,需要换多大的玻璃呢?  给宣传栏换玻璃,换多大一块玻璃,该怎样计算呢?(板书:1.2×0.8=)  两个因数都是小数怎样计算呢?先独立思考,再在4人小组中交流,最后在练习本上写出交流过程。  全班交流时,投影展示学生作业,让学生说说他是怎样计算的。可能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1.2米=12分米 0.8 米=8分米  12×8=96(平方分米)   96平方分米=0.96平方米  1.2×0.8=0.96(平方米)  方法二:1.2×0.8=0.96(平方米)  1.2 12  ×0.8 × 8  0.9 6 96  小结优化:(根据学生解题情况灵活小结)  这两种算法都对。方法一是把玻璃长和宽的长度单位“米”化成“分米”,把小数转成整数计算出积,再把积得单位改成“平方”。方法二是把两个因数都扩大到它的10 倍,变成整数乘法算出积,这样积就扩大到它的100倍,把得的积缩小到1%。就得到原来的积。  比一比:这两种算法相同的地方是什么?(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计算)  这两种算法有没有局限性?通常的情况小采用什么哪种计算方法?(第一种情况有局限性,受单位限制;第二种没有局限性。通常情况下采用第二种方法,板书竖式完成解题,强调小数乘法竖式的格式)  看一看:算式中的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呢?  (两个因数中一共有2位小数。积也有2位小数)  2.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组织学生尝试第4页“做一做”。  6.7×0.3 2.4×6.2 0.56×0.04  (2)学生独立计算后,指名板演并汇报之间是怎样计算的,集体订正。  (3)教学例4  观察黑板上各题,小组讨论。(电脑出示讨论提纲)  讨论提纲:  1.小数乘小数,我们首先怎样想?(把两个因数的小数点去掉,转化为整数乘法)  2.要得到正确的积怎么办?(因数扩大到它的几倍,积就缩小到它的几分之一)  3.积得小数位数和两个因数位数有什么关系?能举例说明吗?(以竖式中的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为例,说明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积的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4.根据上面的分析想想,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讨论后;老师组织学生交流,回答上面的问题,归纳得出计算小数乘小数应该注意:小数乘小数,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在小数点上。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 补足,再点小数点。  师引导学生归纳、讨论。进一步得出1.看、2.算、3.数、4.点。  3. 看书第4~5 页。理清书中看一看,想一想两个问题,划重点句子,学生质疑。  三、实践应用  1.不计算,说一说下列各题的积有几位小数。  2.3×0.4 0.08×0.9 7.3×0.06 9.1×0.03 0.25×0.23 45.9×3.5  提问:怎样判断积有几位小数?  2.用竖式计算。(第5页做一做)  3.7×4.65 0.29×0.07 6.5×8.4 提问:0.29×0.07你是怎样计算的?  3.练习一 第6踢。  哥哥坐火车去学校,要6.4小时,火车的平均速度是70.5千米|时,他坐火车走了多少千米?  四、课堂总结  1.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今天学到什么?你学到了什么?  2.在计算小数乘法时应注意什么?
&  一、设计理念:   1、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自主参与&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感悟算理&&观察比较,概括方法&&巩固练习,应用提高&等环节,使学生不断焕发&思维的活力&。   2、计算方法的掌握,计算技能的提高更需要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感悟。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从整体上看是一个系统,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和算理为小数乘小数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不同的是,小数乘小数积的小数点的定位稍显复杂。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学设计要重视计算教学探索过程的有效开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经历独立尝试、思维交流、体验评价,理解感悟算理。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作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3、培养学生的友好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谈话导入,下面一幢宽敞漂亮的住房的平面图。   (1) 从图中,你能搜集到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   问题1,客厅有多少平方米?   问题2,厨房有多大?   问题3,主卧室有多少平方米?   问题4,书房多少平方米?   问题5,房间内过道多少平方米?   &&   2、这些问题你会解决吗?你打算怎样计算?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过道:6.5&0.9;客厅:6.3&4.2;书房:5.4&3;主卧室:5.4&3.5;厨房:4.27&2.6;卫生间:4.27&1.4;小卧室:4.27&3)   [设计意图:教材提供的学习素材是解决校园生活中的装玻璃问题,主要体现了新课标中&计算教学同解决问题紧密联系&思想。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根据呈现的数据独立提出能解决的问题,并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这样不仅引起了新知和旧知的认知冲突,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比较所列的乘法算式,哪些是你解决过的,你是怎样解决的,哪些你还没有解决过?(揭示课题:小数乘小数)[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所列算式的比较,不难发现算式中有我们会解决的整数乘小数的算式,如&5.4&3,4.27&3&也有不曾计算过的小数乘小数算式。通过回忆和计算来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启发学生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来解决新问题;新知的对比认知也提高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   二、自主探索,掌握算法   1、教学新知,初步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1)引导谈话:根据以往我们计算小数乘法的经验,你觉得用竖式计算小数乘小数时,是否也可以把小数看成整数来计算呢?&6.5&0.9&请学生尝试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并按整数乘法进行笔算。   思考:按整数乘法计算,请你猜一猜,算出的结果跟实际的结果相比会有多大分别呢?   (2)组织学生共同探究竖式计算算法和算理。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四人小组内进行交流其中计算的道理。教师巡视让不同算法的学生上台板演。   请学生根据板演说一说的计算算理,并年顺势画上算理指示图。   讨论交流并小结: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实际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样算出的结果和实际的结果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怎样把算出的结果转换成实际的结果呢?   2、独立练习,进一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1)请你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6.3&4.2、5.4&3.5、4.27&2.6、4.27&1.4 &,根据自己的思考过程跟同桌说一说。   (2)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明确:把两个因数都看成整数,等于把一个因数乘10(或100),另一个因数乘10,所以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100(或1000)。要求原来的积,就要用积除以100(或1000)。   [设计意图:探索小数乘小数的笔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注意从整数乘小数的计算入手,更是为了给接下来探索小数乘小数笔算方法提供一种技术支持&&学生可以通过对整数乘小数笔算方法和转化思想的借鉴,从而确定相应正确的计算方法。并利用图示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三、进行比较,概括方法   1、引导探究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出示:5.4&3 6.5&0.9 6.3&4.2、4.27&2.6 竖式   组织讨论:   (1)小数乘法算式题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   (2)通过比较,你发现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2、小结:小数与小数相乘,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里面就有几位小数。   [设计意图:将学生做过的有代表性的习题作为研究的对象,来探究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具有可观性和对比性,利于小结出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这样处理,既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又达到了省时、高效的教学目的。]   3、交流:在小组里相互说说应该怎样计算小数乘小数?你能不能总结一下,这类小数乘小数的题应该怎样计算?在小组里概括一下方法。先怎么做的,再怎么做的。   4、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主动地抽象、寻找出小数乘小数的运算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明确怎样点小数点的方法。进一步体会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5、出示&0.56&0.04&,你能不能按照我们刚才总结的计算方法计算一下。看一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交流后组织小结出&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四、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在下面各题计算的积里点上小数点的正确位置。   2、完成&练习一&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重点说说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   3、完成&练习一&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评议。   [设计意图:及时的练习巩固了新知,在这个环节中注重了学生思考过程的交流,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深化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习题1和2,重点落实&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决定积中的小数位数&的知识点,习题3主要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五、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这堂课大家运用知识间的联系,探索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请谈谈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同学们要做个有心人,生活中有许多小数乘法的问题,希望你们能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设计意图:渗透并启示学生要学会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自主地开展对自己学习的评价,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用数学,更喜欢数学。]
&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86,87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笔算。   2、感悟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给乘得的积点上小数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0.7&5 9&0.8 1.2&6 0.23&3 14&3 1.4&3   口算后提问:从14&3和1.4&3的口算中,你有什么发现?   2、列竖式计算。   3.26&7 1.36&12 30.8&25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3、引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那么小数乘小数又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来探究这个问题。v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w   二、自主探究   1、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电脑出示教材第4页例3的主题情境图。   观察图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如:学校有一个长1.2米、高0.8米的宣传栏上的玻璃碎了,现在学校想给它安装一块新的玻璃,需要换多大的玻璃呢?   给宣传栏换玻璃,换多大一块玻璃,该怎样计算呢?(板书:1.2&0.8=)   两个因数都是小数怎样计算呢?先独立思考,再在4人小组中交流,最后在练习本上写出交流过程。   全班交流时,投影展示学生作业,让学生说说他是怎样计算的。可能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1.2米=12分米 0.8 米=8分米   12&8=96(平方分米)   96平方分米=0.96平方米   1.2&0.8=0.96(平方米)   方法二:1.2&0.8=0.96(平方米)   1.2 12   &0.8 & 8   0.9 6 96   小结优化:(根据学生解题情况灵活小结)   这两种算法都对。方法一是把玻璃长和宽的长度单位&米&化成&分米&,把小数转成整数计算出积,再把积得单位改成&平方&。方法二是把两个因数都扩大到它的10 倍,变成整数乘法算出积,这样积就扩大到它的100倍,把得的积缩小到1%。就得到原来的积。   比一比:这两种算法相同的地方是什么?(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计算)   这两种算法有没有局限性?通常的情况小采用什么哪种计算方法?(第一种情况有局限性,受单位限制;第二种没有局限性。通常情况下采用第二种方法,板书竖式完成解题,强调小数乘法竖式的格式)   看一看:算式中的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呢?   (两个因数中一共有2位小数。积也有2位小数)   2.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组织学生尝试第4页&做一做&。   6.7&0.3 2.4&6.2 0.56&0.04   (2)学生独立计算后,指名板演并汇报之间是怎样计算的,集体订正。   (3)教学例4   观察黑板上各题,小组讨论。(电脑出示讨论提纲)   讨论提纲:   1.小数乘小数,我们首先怎样想?(把两个因数的小数点去掉,转化为整数乘法)   2.要得到正确的积怎么办?(因数扩大到它的几倍,积就缩小到它的几分之一)   3.积得小数位数和两个因数位数有什么关系?能举例说明吗?(以竖式中的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为例,说明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积的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4.根据上面的分析想想,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讨论后;老师组织学生交流,回答上面的问题,归纳得出计算小数乘小数应该注意:小数乘小数,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在小数点上。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 补足,再点小数点。   师引导学生归纳、讨论。进一步得出1.看、2.算、3.数、4.点。   3. 看书第87页。理清书中看一看,想一想两个问题,划重点句子,学生质疑。   三、实践应用   1.不计算,说一说下列各题的积有几位小数。   2.3&0.4 0.08&0.9 7.3&0.06 9.1&0.03 0.25&0.23 45.9&3.5   提问:怎样判断积有几位小数?   2.用竖式计算。(第5页做一做)   3.7&4.65 0.29&0.07 6.5&8.4 提问:0.29&0.07你是怎样计算的?   3.练习一 第6踢。   哥哥坐火车去学校,要6.4小时,火车的平均速度是70.5千米|时,他坐火车走了多少千米?   四、课堂总结   1.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今天学到什么?你学到了什么?   2.在计算小数乘法时应注意什么?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小数乘小数 课后反思 好老师的blog
好老师的blog
(66)最新文章文章作者: 好老师时间:
10:05:00分类: 开学前,拿到《小学数学教师》第7、8合刊,迫不及待地拜读。尤其是读到朱国荣老师撰写的《人教版数学“小数乘小数”教学思考与设计》时,感觉朱老师的分析入情入理,设计丝丝入扣,真是一场“及时雨”——我刚好教五年级。站在以学定教的视角,朱老师认为本节课应重点厘清以下两个主要问题:1、研究学生的思维过程,厘清“学生可能会怎样想”;2、研究学生的学习困难,厘清教学的重难点。对于朱老师的观点,深表赞同,于是有一种即刻着手实践验证的冲动。课上完以后,有些课前没有思考到的问题毫不留情的暴露出来,让人措手不及。我不禁疑惑了,难道我的课前功夫做得还不够吗?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能借鉴第一课时的“小数乘整数”时的方法,尝试把“小数乘小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然后再把乘得的积缩小相应的倍数,点上小数点。当学生比较顺利地分两次完成“做一做”的六道笔算题,我还有些沾沾自喜:嗯,学生学得还不错,也能对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可是,当配套的作业本上交时,我却傻眼了。除了口算中的小数点位数确定错误外,如“0.3×0.2=0.6”外,列竖式计算中的笔算书写让人大跌眼镜。学生的竖式:
2.06×0.13
(其中,1.5×0.13为作业本中第三题“填数”中的练习,因为不能口算,所以我请学生也写出笔算的竖式。)
为什么学生会出现这样的书写格式?我发现,学生把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出现了学习上的负迁移。我再仔细翻阅教材,原来教材中例3的数据“1.2×0.8”和配套的P3“做一做”及P4“做一做”六道题,都属于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相同,“6.7×0.3, 2.4×6.2,0.56 ×0.04”,“3.7×4.6, 0.29×0.07,6.5 ×8.4”。真是巧了,教师没注意这个细节,学生无意识中受到了负面强化,所以出现了这样的笔算书写格式。再翻阅第一节课教材“小数乘整数”,所有的竖式均由教材直接提供,学生只需从末位乘起算出积,点上小数点即可,不存在因数的书写对位问题。虽然上课时,也进行了计算,学生有些是利用横式直接口算,有些利用了竖式,教师可能没有及时发现这种错误。
面对这样的反馈信息,我不禁自责起来,真是疏忽了。于是,我在课后与学生进行了沟通,剖析了小数乘法为什么不用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并补充了相关练习给与强化,如“8×0.43,36×0.27,7.5×0.64”等等。但在当场的巡视中,发现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竖式中的因数对位上仍感别扭,至少涂擦一次,甚至有个别学生涂擦两次以上,或愣上好一会,颇感困难。
在平时作业中,学生出错的现象较多,有计算过程出错,有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或直接写出得数(如2.15×2.1的竖式下直接写出4.515,无计算的过程),有的在计算2.6×1.08时,在2.6的末尾添一个0,将两个因数的小数点对齐再进行计算,然后却在积的末尾又先去掉0再点小数点;有的在计算0.73×2.02时,第二次相乘的的积数位对错,等等。
因为开学阶段事情特多,很难一次次面批指导。我灵机一动,利用了黄爱华老师创造的计算教学中的“求全策略”,即“鸡蛋里挑骨头”的办法。课堂学习时,计算后同桌之间交换作业,检查计算过程,互相“挑骨头”。这时,查找错误或问题的主角不再是教师,学生之间挑得认真细致,所有的问题都很快地暴露出来。学生既要去评判别人,又要心甘情愿地接受同龄人的评判,在相互提醒和纠错中得到更正,大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教师也得到适度解放。“挑过骨头”还不算完,下课前2分钟,每个同学都要给互相交换作业的对方写下评语,对同学几轮挑骨头后作一评价。教师则用心记下学生容易出错的练习,以便适时强化或配套,并对学生的相互评价给予指导或点评。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计算习惯得到一定的改善,正确率也明显提高。仔细咀嚼“鸡蛋里挑骨头”的策略,既有对学生心理的准确把握,又是变教师的强求为学生的需求,自然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线教师,读懂教材是基础,读懂学生、读懂课堂则是智慧。但愿我的“小数乘小数”教后记,能给以后要教学这一内容的教师有一丁点的启示。 |
| 访问脚印(最新55个)暂无访问记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数乘小数教学评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