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化管理+出色青训,中国足球青训现状能学到些什么吗

青训,中国足球的内伤
欧洲连夺了三届世界杯,西班牙、德国先后成为了青训最强大的国家,成功源自多年的投入和政策支持,而中国目前青少年足球发展的状况令人担忧,也是中国足球真正的痛处。
青训,中国足球的"内伤"
各俱乐部对于梯队的投入呈现两极分化
49支球队仅两成拥有真正梯队 七成年投入不到400万
根据中国职业足球联赛青训调查报告显示,49家中超、中甲以及中乙俱乐部基本都有自己的梯队,其中鲁能、绿城、上港、恒大以及富力都有符合标准的4级梯队,有的甚至都已经拥有6级梯队。数据显示,49家俱乐部中,20%的俱乐部拥有梯队并抓在自己手中,49%的俱乐部松散拥有梯队代表参赛,31%的俱乐部未建立梯队。
而各俱乐部对梯队的投入也是呈现两极化,只有9%的俱乐部的青训投入超过1000万,10%的俱乐部青训投入在600万到1000万之间,12%的俱乐部在400万到600万之间,69%的俱乐部青训投入达不到准入标准的400万元。这其中,鲁能、绿城以及恒大这几支各级国字号的输入大户都达到了400万元的青训准入标准。鲁能更是拥有从少年队到预备队的各级梯队,他们以大投入、多层次梯队培养和海外青训著称,被誉为中国足球青训标杆。
俱乐部梯队球员的花费及支出方向
49家俱乐部,现有梯队的所有权性质也是呈现多元特点,中超俱乐部大部分还是相对重视自建梯队。49家俱乐部中54%的俱乐部自有梯队,这其中大部分是中超球队,20%的俱乐部还是和体育局以及当地足协合作,其余的则是在地方足协挂名以及地方普校挂名等等。
因为不少球队都有多层次的梯队,根据梯队球员的年龄,受训方式也有所不同,60%的都是寄宿制培养,其余的则是走训制以及委培制。各俱乐部梯队的全年比赛,一般都在24场以上,多的可以达到50场以上,而这些比赛中45%的是当地足协组织的比赛,18%的是预备队赛,其余的则是精英赛、U系列比赛以及国际邀请赛。比如说鲁能俱乐部,除了国内的系列赛事外,每年都会有一个潍坊杯国际足球邀请赛,邀请来自欧美的豪门青年队,通过这样的高水准赛事,对梯队进行全方位打磨。
梯队球员组成情况,除了个别俱乐部的梯队以本地求球员主外外,大多数俱乐部的梯队球员流动性比较大,36%的球员是外地挖角,20%的球员是外地推荐,16%的球员则是慕名自荐。至于梯队教练员的资格情况,49家俱乐部中拥有外籍教练的梯队大约在10家左右,除了职业教练外,大多数为精英教练。这其中,资金雄厚的鲁能以及恒大梯队全部聘请了外籍教练。
家长调查:如果孩子最终未能走上职业道路,是否觉得之前的投入亏了?
培养一个球员,家长最少花50万 九成家庭不堪重负
对于梯队球员培养,外界比较关心的一点是他们的学费情况。一些能力出众的小球员一旦进入俱乐部各级梯队的正式名单,一般不再缴费。缴费主要发生在足校学习阶段,一般6-8岁开始学习,学费一年1-6万不等,优秀球员适当减免费用,从开始学球到年满19岁之前,9年时间,花费一般在30万左右,多的达到60万甚至更多。
以中超几家青训工作比较出众的俱乐部为例,恒大足校2014年新生的学费已经由3.5万涨至5万。而已经向中超、中甲以及中乙输送了156名职业球员的鲁能足校,新生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以及中专四个层次,足球新生一年的学费为6万元,这其中包括食宿、专业训练、训练装备以及意外保险费用。当然,文化课成绩好以及身体素质、足球技术好的新学员,费用可以优惠,特别优秀的学员则可以免学费。而留学生学费是11万一年,除了上述提到的四种费用外,还包括汉语言学习费用。绿城足校2014年每学期的学费是5600元,住宿费每学期1200元,代办费200元,伙食费则是20元每天。总起算下来,绿城一年的学费和住宿费大约为14000元,伙食费如果一年按300天在校的话为6000元,一年下来差不多是2万元。
梯队球员的主要花费中,33%是学费,18%是营养费,28%是陪读费,21%是差旅费,陪读费是许多家长最不甘心的负担。一般来说,进入U19梯队以后,小球员不再需要家里供养,也就是说,从学球开始,家庭至少需要供养10年。少部分U17的球员能拿到3000元以下的津贴,U19梯队能拿到3000元左右的工资,进入预备队的收入一般在元之间。
进入预备段并且年满18岁才能有工资,家庭至少需要供养十年,在一些梯队,打得比赛越多,差旅费就的越多,承担的成本就越高。一般来说,家庭培养一名球员踢上职业联赛,费用一般在50万元左右,很少能低于30万元。调查中发现,很多小球员是来自二三四线城市的普通家庭,许多家长把学习足球看做是一项投资,以踢上联赛成为球星为唯一目的。因此,一旦孩子没能走上职业足球道路,有96%的家长会觉得之前的投入亏了。如果踢上职业联赛,60%的家长认为球员的年薪应该不低于60万元,30%的家长认为不低于30万,10%的家长认为应该在100万元以上。
调查:家长对于目前国内青训费用的看法。
因为绝大部分的家长都是以希望孩子成为球星为目的,所以即便有90%的家长认为负担孩子踢球已经是不堪重负,但依旧在咬牙坚持。对此,93%的家长认为国内足球青训的收费偏高,有70%的家长认为理想青训费用为每年1000元左右,20%的家长认为学费应该在元之间。
最终通过调查发现,中国足球的青训投入虽然很大,但成才率不高,供养学员成为一些家庭的沉重负担。这方面,日本和德国或许值得我们学习,日本是立足于普通学校培养,踢球和读书同步;德国则是三步走,“支点系统”提供初步训练和支持,“精英足球学校”进行高级别训练,“俱乐部青训中心”让年轻球员与职业足球对接。而中国的家长则是希望家庭收入越来越高,足球进入校园,普及率越来也高。然后是通过体校的形式,形成国家的扶持以及补贴。
中国国青在亚青赛淘汰赛首轮2-4负于卡塔尔队,连续五次无缘世青赛.
中国落后的青训现状 当务之急解决“三大难题”
中国国字号球员这些年的战绩每况愈下,每当国少、国青以及国奥冲击世界大赛失败时,外界总是将原因归结于足球人口不多。事实上,中国足协自从5年前提出“校园足球”的发展规划之后,全国常年参与足球运动的青少年人口基数是有明显提升的。但参与足球现在看来只是解决量而非质,真正制约中国青训的短板在于培训机制、教练水平和竞赛体系。
自中国足球职业化以来,此前业余和专业的培训体系逐渐让渡于俱乐部的青训梯队,比如说鲁能以及绿城的梯队建业都相当出色,但中国足球只寄望于一两块试验田难以解决中国足球人才短缺的问题。比如说,大连阿尔滨在本赛季的中超联赛中战绩不佳最终降级,这其实这折射出大连这个中国传统足球人才基地的败落。而辽足同样为保级而战,辽宁足球这些年战绩糟糕,也是被视为多年来许多当打之年的优秀球员持续流失以及青训培养不利的后果。
现在的情况是,一些俱乐部乃至是中超球队的青训工作根本跟不上,而一些青训出色的俱乐部如鲁能,在本土青训之余,俱乐部高层敢于将不少青少年可塑球员以各种方式输送到欧洲先进足球国家(巴西葡萄牙)。到巴西和葡萄牙进行训练,很明显可以大幅提升球员们的整体实力水准,但这也恰恰反映出国内青训条件和国际一流水准还有很大差距。鲁能况且这样,更遑论一些连外籍教练都不舍得聘请的俱乐部梯队,经费不足、球员比赛少、执教梯队的教练水平良莠不齐,均限制了青训的发展。
中国足球水平一直提升不上去,外界很容易拿“体制”说事,但这总归不能解决实质问题。对于中国足球的青训发展来说,事情总有个轻重缓急之分。首先还是要强化场地以及设施等硬件建设,这需要资金投入才有保障。至于训练理念以及手段的提升,也不能总依靠外籍教练,还是要从教练留洋深造着手。教练水平提升上去,场地以及设施硬件建业跟得上,然后再建立从区域到全国的常规化、标准化的青少年联赛体系,让每个年龄段的青少年球员都有足够的正式比赛可踢,或许才是真正难点,也是当务之急。
足球水平要提高,联赛为本,青训是根,而我们的青训多年来还一直停留在"摸石头"阶段,这也是中国足球的"内伤"。当前位置: &
青训,中国足球之根基!
12:39:41 &华奥星空网站 & &
&&&&“补课”的现实意义
  中国体育报 林
  日前,有关中国足协启动青训中心(营)的消息引发媒体普遍关注。对此,中国足协副主席魏吉祥则将其表述为“补课”。
精彩高清图推荐:放弃青训才是中国足球崛起的开始
看见这标题的时候,估计你们不是人为我疯了,就是认为我是一个哗众取宠的标题党,但我有我的理由。
&首先,我个人认为,大前提不需确立,否则就是万无目的随意发挥,很难触得到彼岸。
&第一,球员为啥要打球?答案不外乎几个:第一,为国争光,第二,混饭吃,第三,实现理想,第四,消遣。我说这四个答案,估计是所有的球员都逃不出的圈子,他们的价值观,或单一或多元的接收上面四种情况。我个人认为,第二种情况是主体,混饭吃的水平高了,自然能挑出为国争光的,高水平的混饭吃基数大,为国争光的选择就多,否则的话,这年头连吃饭问题不解决,人心离散,还谁想为国争光?实现理想的本身有多样性,只要他的理想和为国争光不互相冲突,不和混饭吃过不去,就能被归类到前者两者中去。至于消遣嘛!业余能接受,毕竟暂时在天朝拿第一职业做消遣的人基本用不着去踢球。也就是说,首要解决的是球员吃饭问题,毕竟球星是少数,大多数球员是得吃青春饭的,甚至比歌星的服役期还短。如果对第一个问题不持反对意见,那么中国足球就必须面对第二,三个问题。
&第二,球员的职业如何规划?球员这一职业的规划,球星在退役后,仍可通过广告来获得收入,又或者有足够的资本去从事投资事业。那么普通球员呢?这里必然包含一个问题,就是转业,再就业问题。因此在这里也映射出一个新的的问题,就是一个球员,在他选择成为职业球员开始,到他退役之前的这段时间内,他除了专业的球技之外,还需要什么额外的技能为他将来退役后转业做好铺垫?比如说,我们时常看见一些“球迷”投诉体育记者采访不够专业,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体育记者本身就是职业球员呢?他们在针对某单一体育项目的时候,会不会更为专业。现在的比赛中,我们通常会用到数据来说明一些问题,如果这些数据统计也是由专业球员在成长的时候开始进行统计的,他们会不会从此养成习惯,逐渐对数据研究深入?
&第三,所谓的青训到底是什么?把学生圈起来,文化课,剩下时间去组织学习踢球?调配一下踢球和文化课时间和学习两者的强度比例就是青训?如果这的是这样,那就得了吧。
&&&中国的楼市牛吧,售楼部的员工要不要青训?中国的山寨手机牛吧,山寨手机技术人员要青训?中国的贪官够牛吧,贪官要青训?你们上网找AV牛吧,你们在这方面需要青训?一句话概括,中国人做得牛的事情,基本就不需要训练,只要看到利益,看到需求,哪怕是法律禁止的,也能有各种大神自学成才脱颖而出。
&&&足球再怎么坑,也用不着法律去制止吧,倒过头来说国家还给足球不少好处吧?因此,我们只要正视足球这项职业,我们就能归纳出足球所能带动的相关产业,让所有有目标去从事10年~20年足球事业的球员,看到从事职业,将来能有哪些高概率发展途径,他们会怎么考虑?
&同样,人无完人。任何人当他选择做好某一件事情,相对于某些事情他必须得相应有所放弃。儒家话,在通俗中经常被人拿来使用叫“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当选择一个未来球员选择自己成为球员的时候,他就能看到,自己将来可能从事哪些行业,除了足球之外他还需要有什么技能。
当然要完成这些整形,不是一两天的事情。现在大学分科,文理工伤,以后为何不加上一个“体”。“体育”专业生,专修体育以及相关技能,定位每年大学体育系毕业,选秀。
& 在这里,大家可能会问两个问题。
&&&第一,这样搞和以前体校有何不同。首先,面对现时的体校大家必须要承认,体校的教育方向过于单一运动员,在安排球员从事与体育职业相关体育发展的问题上仍然处于,落后,不稳定,散乱等情况。比如说某个体校,和某个广告公司有合作,那也只是个别性,没有共通性,而且是否具有条理性和持续性发展还不得而知。其次,体校给人的感觉往往会把里面的学生“给特殊化”了,把他们从事的工作和我们平常的工作分离开,毕竟以前进体校,都会被挂上“将为XX争光”,有“体育天赋”,甚至“四肢发达”等字样。变成大学专业这就和会计毕业,电脑工程师毕业一样,无隔阂。再次,选择职业应该是孩子自己,虽然现在还未必能够做到,但相信中国也是朝这个方向发展;而这里也包含一个同样重要的认识,责任也是孩子,自己为自己选了一个不适合自己的职业,就要对此负责。进体校两三年的孩子,再走出来,难度很大,因为课程不同,而且孩子在成长过程一两年的差距,意识变化也很不同。因此这种体制对比起体校作调整的灵活性就多了。因此,专职化,比体校有用得多
&第二,就是俱乐部青训。其实我个人一直认为俱乐部青训是一个过渡产物。欧洲俱乐部青训虽然看似成功,但很多欧洲国家意识淡化,也是不争的事实。要中国把国家意识淡化,至少暂时不实际。比如说,去过巴塞罗那的朋友大多数都知道,巴塞罗那一直在搞独立,要脱离西班牙。同样,俱乐部主导了国家青训,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的其他产业,也会被发展商主导青训。比如说,将来的军火商主导军火青训,娱乐商主导娱乐青训。这样的话极权主义势必更甚。在中国,现在哪怕一个家长,也会在自己所能控制的范围内,行驶极权。国家主义淡化,极权主义更甚,这对中国不是好事。俱乐部可以通过赞助大学,一来缓解紧张的大学研究经费(体育项目,一旦成为学科也同样有研究的项目和空间),二来方便国家对准注册运动员的统计,三来避免俱乐部圈未成年来造成人才发展不均衡,但这不是平均主义,美国NBA也是选秀的,照样有球队持续性称霸。
&&&概括来说,就是规划出球员职业所需的主要技能和备用技能,让其成为职业。这样的话,每一个为将来谋生的人,在考虑球员的这一个职业的时候,都会根据自身的原因。职能部门要提供的只是学习途径和法律认可。至于进修的话,全凭年轻人们自己努力。优厚的就业条件吸引更大的从业基数,更优厚的生员条件。过程中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减少不必要的人才流失。
& 以后不谈青训,只谈就业,再就业,青训的目标都是为此。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足球青训现状(转载) - 滚动_【北京联盟】
中国足球青训现状(转载)
/ 作者:小易
北京联盟摘要:
中国足球青训现状(转载),上一篇:
下一篇: 。近十年来,中国足球各级国字号在重大比赛中屡战屡败,尤其是国青、国少成绩每况愈下,这是中国足球人才断档的真实写照,找原因自然要深挖中国足球青训的问题。 近10年国内如鲁能等少数俱乐部在青训方面卓有成效,但仅靠少数几家,远不能解决国字号的“人才匮
近十年来,中国足球各级国字号在重大比赛中屡战屡败,尤其是国青、国少成绩每况愈下,这是中国足球人才断档的真实写照,找原因自然要深挖中国足球青训的问题。 近10年国内如鲁能等少数俱乐部在青训方面卓有成效,但仅靠少数几家,远不能解决国字号的“人才匮乏”问题。自从5年前提出“校园足球”的发展规划之后,全国常年参与足球运动的青少年人口基数是有明显提升的。如果校园足球能按规划发展,参与足球启蒙的青少年会越来越多。而,“校园足球”解决的只是“量”的问题,而提升中国足球国字号水平必须不光要有“量”,还要依靠青训的“质”,这是一个普及与提高的不同概念。 最近几年,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均热衷于把青少年球员以各种方式输送到欧洲先进足球国家受训,试图搞球员层面的“洋务运动”。这固然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目前在海外的球员虽然训练条件和足球氛围优于国内,因为国际足联规定的注册年龄限制参与的有质量的比赛场次却不够,而且毕竟惠及的球员人数有限,也远不能解决国字号的“人才匮乏”问题。所以留洋更应该是一个再提高的过程,前提是在国内已经达到一定水平,这样留洋才能真正达到效果,这方面我们有必要像日韩学习。 中国目前更应该建立从区域到全国的常规化、标准化的青训体系,当今世界上青训最先进的德国,采取的正是类似我们以往举国体制的精英中心培训模式。而这一套模式,目前不少西亚、东南亚的国家也正在引进、仿效,所以他们的青少年足球水平近年来进步神速并非偶然。 08年奥运会以后,国家总局、中国足协做出了一些调整,在全运会、青运会增设小年龄组的足球比赛、提升足球金牌的比重,通过这些举措,激发了一些地方的青训热情,我国青少年足球培养出现了抬头的迹象。这在97以后的年龄段有明显体现。 在中国足协步入职业化后,在“宁找市场、不找市长”的口号下,全国范围内曾一窝蜂式地涌现了各式各样的足球学校,最多时达到全国范围内共有3000多所。相应地,各地的业余体校纷纷撤编或者是彻底砍掉足球项目。可是,作为市场经济的“桥头堡”、一直起引领和示范作用的广州市却没有随大流,而是继续保留了各个区的业余体校。2011年的城运会男子甲组(93-94年龄段)、乙组(95-96年龄段)两个组别,广州队就双双获得了亚军。在今年城运会改成青运会之后,广州队再一次获得乙组(99-00年龄段)亚军,应该说,成绩是相对比较稳定的。而其1997-98年龄段队伍中也拥有已经加盟皇马 U19梯队的林良铭这样的突出球员。 目前,广州市有众多已开展足球的中小传统学校,在这个基础上,根据行政区域划分,每个区都有一所自己的业余体校。在这些业余体校中,有12个区依然称为“区业余体校”;有两个区(即黄埔区和越秀山区)的业余体校则根据新的形势与大环境的发展,与、民间力量合作、搞起了俱乐部的形式,像“古广明足球俱乐部”就是前著名边锋古广明与黄埔区体校合作;而长期赞助广东女足的海印集团企业则与越秀区体校合作,成立了“海印俱乐部”。除此之外,像已故的前球星赵达裕创办的“亿达俱乐部”属于纯民间性质的俱乐部,但立足于番禺区,承担起了类似“番禺区业余体校”的功能。可以说,这15所业余体校构成了广州市青少年球员培养的“提高与强化”功能,是“三级青训体系”中的第二级。此外,“新安明珠俱乐部”没有与某一个区的业余体校合作,而是一个纯粹自发的民间业余青少年俱乐部,但其承担的职能也是“提高与强化”。 在这个基础之上,广州市足协再挑选组建“广州市青少年代表队”,成为广州市的“精英”,周末集中在广州市青少年足球基地内展开集训、比赛,基地设在燕子岗体育场。在这个过程中,广州市青训体系最大的成功之处:既保留旧有培养体系(业余体校制度),又根据形势发展的变化、注入市场元素(如吸纳社会、民间力量),而不是像其他大多数地方那样“全盘否定、推倒重来”。 据了解,随着广州市足球的全面“脱钩”,未来在业余体校的生存方面将会逐步放开,让更多的社会力量、民间力量参与其中。而恒大和富力两家俱乐部也先后搞起了自己的足球学校。 首届青运会乙组比赛中,新疆的年龄段队伍获得了冠军。这是新疆的足球队首次获得全国综合性运动会的冠军。这几年来,新疆各级青少年队伍获得全国冠军的次数明显增多。尽管很多人都在抱怨新疆小球员各式各样的问题,但却忽略了更重要的一点,即新疆的“体制优势”。如果说广州市是唯一一个保留“业余体校制度”的城市,则与之相对应的是,新疆则是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中,唯一一个完整保留“业余体校制度”的省级单位。在这个“县市级→地州市级与地区级→代表队”的“三级体系”中,“新疆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属于大专一级的学校、专门负责新疆代表队之外,下面还有四所运动地区级体校,即“伊犁州体育运动学校”、“喀什地区体育运动学校”、“乌鲁木齐市运动学校”、“http://阿克苏地区体育运动学校”,都属于中专一级的学校。而在自治区下属的14个地州市中,每一个地州市都有一所业余体校。这些业余体校部分发的是中专文凭,挂靠在“新疆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名下;大多数为初中,个别为高中,也有完整的初高中一体的六年制。在这些地州市往下的县市一级,那些足球传统学校,累加起来接近40所。当然,不能忽略的还有宋庆龄基金会每年资助的“新疆宋庆龄足球学校”。当两个完整地保留“业余体校制度”的地方广州与新疆乌鲁木齐在今年青运会上双双杀入乙组决赛时,这恐怕绝不只是一种巧合或偶然。 近日四川成都举行的“中国足协青训中心(营)筹备会议”上,中国足协决定建立5个国家级青训中心(成都、大连、青岛、武汉、广州)和20个省级青训中心,以及16个城市青训营。辽宁省体育局局长孙永言表示辽宁省业余体校将恢复青少年足球培训体系。今年计划重新招生,为辽足培养后备梯队。四川在全省设立了12个青训基地,下接足球特色学校。上接全运队。武汉以每年600万元购买服务的对象是市、区两级足球训练中心,加上200所足球特色学校,构成3级青训体系。青岛也建立了3级青训体系。以上算是中国青训比较有特点的。基本都是足球特色学校------市、区级训练中心------省、市级青训中心,3级。 从目前来看,如果部主导的校园足球能落实,那可以解决足球特色学校的问题。而足协建立的青训中心和青训营则可以解决省、市级青训中心的问题地方足协只要解决市、区级训练中心的问题。那么,除了贵州 安徽 青海3个不知道为什么不在足协的青训中心计划的省以外,大陆其他省级行政区划都讲有一家青训中心(营)一个全国化的青训蓝图就可以实现了。虽然依然是重点发展足球重点城市和省会,但是能够在全国形成点状网,已经很难得了,在初级阶段。 据中国足协透露,此次“青训中心(营)项目”从一开始就将制定全国范围内的路线图,全国各地都会按照相对一致的标准、模式培养球员,让球员自小就形成统一的风格,从而影响、改进中国足球的整体风骨。其实我是努力陈述现象,而尽量不去做主观评价的。所以帖子里的东西很多是搜集的资料,也并不全代表我的观点。任何事情,也都有利弊,只是利大还是弊大的问题,所以不要苛求任何东西完美。还有理想和现实的问题,要看那个更符合现状。还有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问题,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问题。我觉得想明白这些再去看一件事,会比较能理解很多现象。 我谈一下我的观点其实我在之前也写过我对青训的观点:美国搞青训,都是政府把资金投到校园,而且据说投到那些项目,学生有选择权,所以男生有男生选择的项目,据说都是比较靠身体比较MAN的运动,根据男女平等的原则,给男生投多少,就要给女生投多少,而女生们不喜欢男生喜欢的那些项目,他们选择了足球,所以美国校园里踢球的绝大多数是女生,所以美国女足发展很好,据说美国人觉得踢足球比较娘,因为美国人的观念里,那是才玩的东西。以上内容来自某媒体,美国女足为什么强的专题节目。 言归正传,通过校园发展体育,好处是普及率高,而且打不上职业联赛的可以拿文凭,像普通人一样找工作。非洲曾被英、法等殖民,所以英、法足球都有非洲元素,但是有区别,英国基本都是非洲后裔,而法国则很多是出生于非洲的。原因是法国签过一个协议,79个国家的人在法国享受欧盟国家一样的工作机会,这79个国家大多是非洲国家,于是非洲大地,尤其是黑非洲(因为黑人运动天赋确实突出)出现了很多足球学校。只要被挑中,给吃的、穿的,对于贫穷的非洲黑人来说,这是一条改变命运的路。到一定岁数,有天赋的孩子会被带到法国,在法国继续培养和分流,有些踢上法甲,有些踢法国低级别联赛或卖到欧洲其他小国。黑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的足球就是这样,靠着借鸡生蛋培养的在欧洲效力的球员而崛起。但是弊端也很明显,就是战斗力不高,往往踢不出最好的水平。 南美也曾被西班牙、葡萄牙殖民,但是南美人民更具反抗精神,他们通过解放运动,独立。他们的足球也是穷孩子改变命运的路,但是他们是自己培养,然后踢上自己的联赛,最后再被买走,赚钱。 前苏联发明了业余体校的模式,后来被东欧模仿,我国也曾照搬。随着东欧剧变,这一模式已经崩坍。但是普京之前表示过,要恢复前苏联的举国体制体育培养模式,具体怎么恢复,不得而知。 西欧国家因为足球发展悠久,群众基础好,已经形成一种足球氛围,所以搞青训的小足球俱乐部遍布全国,曾经西欧国家不用担心青训。但是博斯曼法案之后,西欧出现了俱乐部搞青训,但是不一定培养本国人,以及金元足球不重视青训的现象。所以欧洲足联对球队报名有本土青训的强制要求。另一方面,德国人反思德国足球从96欧锦赛冠军之后一路衰弱的原因,是由于两德合并,一方面造成德国经济危机,另一方面,大量东德球员涌入德甲,对于俱乐部来说,买人成本更低,为什么花钱培养,于是德国俱乐部降低了青训投入。所以德国足协和中国足协说了一句话,叫“靠俱乐部搞青训是靠不住的”。德国足协开始自己主导青训,建青训中心,最终重新拿到世界杯。而比利时也差不多同时开始模仿德国的青训方式,结果也培养出很多妖人。 再说回亚洲,美国在二战后重建日本,于是日本学习了美国的校园体育,所以日本校园足球搞得很早,直到现在,日本校园足球出的人才也多于J联赛梯队,原因是父母更希望孩子不放弃学业。韩国也受美国影响,所以韩国青训也靠校园。乌兹别克总统搞了一个税哺足球,国家把一部分税拿来发展青训,因为乌兹之前也是前苏联体制,所以也是想国家出钱,恢复举国体制。伊拉克在萨达姆倒台后,足球队意外在08奥运会上获的成功,对外展现了新伊拉克的风采,对内能让国内不同派别一起为一支球队加油。 英美发现足球是一个很好的政治工具,于是英格兰在伊拉克大设青训营,采取法国在非洲的办法,给吃给穿,结果真管用,一个孩子选择踢球,就不会早早拿起枪了。所以乌兹和伊拉克近年来在亚洲青少年比赛中,和依然举国体制的朝鲜一样,成绩稳定。 以卡塔尔、巴林为代表的西亚小国,大搞归化,尤其是归化小球员,送到欧洲培养,也算一种另类青训模式。越南榜上阿森纳,甚至缅甸也想学越南的办法,总之,青训的方法真是鱼有鱼道,虾有虾道。我们看到卡塔尔的归化青训法,我们不会学,且不论在我国不具备操作性,更重要的是归化只能是补充,不能是主流,因为如果归化成了主流,违背了发展体育的真正目标。越南的模式,类似健力宝青年队当年,这种也是补充,不能成为主流。非洲模式靠的是黑人的天赋,黄种人没有,所以不用去想了。最理想当然是美国模式。但是目前中国教育体制还实现不了这种变革。西欧的俱乐部模式也不错,但是中国目前养不活这么多俱乐部。所以当中国的教育和足球市场到了那个阶段的时候,校园和俱乐部应该要撑起青训,这是理想,也应该是目标。现阶段校园和俱乐部都撑不起来怎么办?只能是结合。 比如说,目前中国中学开始就面临升学压力,但是小学阶段还是可以用的。所以,校园足球应该重点发展小学阶段,这是普及的最好办法。而且先从大连东北路、乌鲁木齐六小这种足球特色学校开始,再逐步扩大。所以这一阶段由教育部负责最好,日本校园足球就是文部科学省负责。这一阶段应该多向美国、日本、韩国取经。所以说,去问德国人校园足球,人家说德国不搞校园足球,明明没问对人。教育部校园足球负责普及,地方足协就应该负责提高,这里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广州保留业余体校,广州足协独立了,不再由政府拨款,那只要人家广州足协能拿出钱,继续让业余体校运行,为什么不能继续,为什么有人要批评人家这种方式落伍,广州的业余体校不是3集中,这点要说明,上业余体校是周末上,并不脱离正常学校。至于广州足协靠什么赚钱养业余体校,那是广州足协主席考虑的事,广州把林良铭卖给皇马,皇马也给钱的。 当然,地方足协也可以购买服务,武汉没有业余体校,但是武汉足协可以出钱让专门搞青训的俱乐部承当业余体校的职责,武汉足协想办法筹钱,然后花钱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也很好,当然,这些指定俱乐部可不是让他两头收费,又收足协的钱,又收小球员的钱,要承担业余体校的职责,当然是选中的小球员免费接受培训的,武汉现在搞得是可以的。 所以方式可以是多种的,但是只能由地方足协负责管理才行,不能沦为之前的纯市场化行为。中国足协一方面要拿出钱来扶持地方足协,一方面要监管地方足协。现阶段,这种足协主导的青训是完全可以和俱乐部主导的青训并行的,日本就是并行的。两条腿走路更稳当啊。 所以鲁能足校、恒大足校没问题,继续办。让小球员有选择权不是更好。没钱的可以在足协主导的青训系统里免费学,有钱的可以去恒大主导的收费青训系统里学。有人说,为啥有免费的,还有人去上恒大,这很简单,现在有公立学校,私立贵族学校照样挤破头。恒大、鲁能能提供更好的专业外教团队,能提供留学巴西、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的机会,不会少生源的。小球员留洋也不冲突。等到一定岁数,打通职业之路也不难,好球员还愁没人要吗?只要你负培养费。所以现阶段多种模式并存并不是坏事。所以我觉得,中国目前这种教育部足球特色学校----地方足协青训中心的青训模式是基本符合国情的。从优势地区、优势学校开始逐步扩散也是合情合理的。而在全国形成点状网,逐步辐射和统一青训理念的做法,我也觉得是对的。下一步建立球员档案、提高教练水平、构建竞赛体系、增加国际比赛交流,一项项落实。从理论上讲,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在现阶段是合适的。 我觉得关键是具体做,保证不走形。这才是更值得关注的,所以监督更重要。而不是讨论那些目前不可能实现的更好的模式,因为路要一点一点走只有走起来,才行,坐在那里光坐而论道,永远不可能前进。 这里还要说一下,新举国体制,有这个新字,就表示不是照搬原来。原来诟病的过早3集中,以及踢不出来怎么就业的问题。欧洲也有足球学校,哈维就是上的足球学校,学历相当于中专。欧洲的解决办法是这种足球学校不是从小上,要到十几岁,接受了传统教育之后才上,这种学校也不只教踢球,还教其他的,如果踢不上球,还可以把你培养成在足球圈工作的其他人,因为足球产业需要的不止球员,还有翻译、教练、体能师等等。3集中我已经讲了,足协的规划是地方足协青训中心的阶段是不搞3集中的。 新疆前几年家长是不愿意孩子踢球的,有人对教练说:踢不出来怎么办,难道烤羊肉串?所以前几年新疆很多孩子喜欢踢,但不走专业训练之路。现在之所以能改变这个局面,就是新疆的这套体系,考虑到这个问题,除了学踢球,还学其他,有文凭拿,新疆那边对文凭要求没有汉人那么高,这个文凭能接受的,内地大城市对文凭要求显然更高。从目前足球产业发展看,未来人才缺口很大,比如基层教练,所以只要中国足协能打通这一条,让踢不上职业之路的孩子,能成为足球产业的普通工作人员。这才是一个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因为一个产业就是2大基本元素,钱和人,所以,让钱和人在这个圈里不断循环,生生不息,才是健康的足球产业圈。所以不光要有钱的造血功能,也要有人的补血功能。 在校园足球这个理想国实现之前,新举国体制就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当然,这注定是过渡阶段、终极理想目标还是美国模式。其实真正的足校应该是职业学校的一种,并不是只培养球星,他还要培养足球圈里的其他工种。就像电影学院不是只培养影星,也培养导演、摄影。电影圈也不是只有这几种工种。只要中国的足球圈真能成为一个产业圈,能养活足够数量的从业者。只要中国足校真能成为职业学校。有人上蓝翔,就有人上足校。就像欧洲一样,这才是足球成为。
中国足球青训现状(转载)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除注明来源“北京联盟”外的文章均来自网络和网友投稿,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北京联盟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中国足球青训人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