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设计的广播电视可以转播中央电视台节目节目吗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广播电视转播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48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4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第一章 总 论 4
一、项目概况 4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以主要研究内容 5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
四、主要结论 6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 8
一、项目建设背景 8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8
第三章 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内容 11
一、需求分析 11
二、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13
第四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14
一、项目选址 14
二、建设条件 14
第五章 建设方案 17
一、建设指导思想与建设原则 17
二、建设规模与内容 18
三、建筑方案 18
四、供配电 22
五、饮水工程 24
六、光缆线路工程及围墙、门楼 24
七、道路工程 24
八、场地绿化美化 26
第六章 环境保护 27
一、设计依据及标准 27
二、项目周围环境质量现状 27
三、污染物分析 27
四、环境保护措施 28
第七章 消防与劳动安全、卫生防护 29
一、消防 29
二、劳动安全与卫生防护 30
第八章 节 能 32
一、编制依据 32
二、能耗分析 32
三、节能规划内容及措施 33
四、节水措施 33
第九章 组织组织管理与实施进度计划 34
一、组织管理机构 34
二、项目管理办法 35
三、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35
第十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38
一、投资估算 38
二、资金筹措 41
第十一章 项目招投标方案 42
一、招标依据 42
二、招标范围 42
三、招标方式 42
四、组织形式 42
五、项目招标的具体实施 43
第十二章 综合效益分析 45
一、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45
二、项目与所在地的互适性分析 45
三、社会风险分析 45
四、社会评价结论 46
第十三章 结论与建议 47
一、结论 47
二、建议 47
第一章 总 论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广播电视转播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建设单位:广播电视事业局
3、项目负责人:
4、建设性质:扩建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广播电视转播车-学网-提供健康,养生,留学,移民,创业,汽车等信息
广播电视转播车
设备的集成商很多,有厂商直接集成的比如索尼、松下等,也有经销商集成的,还有就是转播车改装厂家集成的。北京CBD富尔厦边广电系统集公司,主要做广电系统,做,电我忘.北京双桥边家.慧聪网搜能搜.转播车的任务就是把现场节目内容通过摄像机、话筒,转换成视频、音频信号送入转播车... (2)设计原则要求 * 系统设计及设备性能合乎专业广播电视规范,采用全数字电视...投入5500万元购置了10辆全国最先进的广播电视转播监测车,其中有14讯道高清电视转播车、卫星和微波直播车、专业舞台车、全数字广播转播车和移动监测车,使安徽广电整...采录编前期后期制作设备、演播室、转播车、硬盘播出、电视、电台发射机、发电机、UPS、磁盘阵列、有线电视光发、光收、光缆、同轴电缆、放大器、水泥杆、线路铁件... 073 小型农用车自卸装置 074 自卸车慢降控制装置 075 车载式低压水射流管网管道清洗设备 076 气囊卷运车 077 一种多功能广播电视转播车 078 多功能指挥车 079 汽...要满足广播电视传输的编码、解码。 所以对画面质量要求非常。 所以单机无线传输不现实,这样传输满足不了制作时的质量要求。 一般是用转播车,现场制作,然后通过微波... 江阴广播电视集团下辖江阴人民广播电台、江阴电视台、江阴广播电视宽带网络有... 购置一辆总造价约1700万元的8+2讯道高清电视转播车。现已基本形成了以广告及网络...经浙江省教育厅批准,学校开设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 74个分室。新建成的移动式电视高清导播(直播)实验室即八讯道高清电视转播车,配置业...数字调音台和数字播控系统等。湖南电视台还有一台6讯道的数字转播车,正在建设数字... 电视人求实、开拓、创新、向上的精神风貌。 地址:湖南长沙市开福区湖南广电中心湖...
您可能还关注:&&&&&&&&&&&&&&&&&&&&&&&&&&&&&&&&&&&&&&&&&&&&&&&&&&&&&&&&&&&&&&&&&&&&&&&&&&&&&&&&&&&&&&&&&&&&&&&&
大类导航: |90年代的乡镇,几乎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的广播差转站,可以通过镇里高高的电视铁塔发出无线信号,再通过每家每户伸出屋顶的天线转播到家里的电视上,正宗的“无线电视”,节目收到的很少,(一般能收附近乡镇的三五个台。远处的乡镇信号远了就收不到台了)完全免费,虽然信号不稳定,但不像现在“有线电视”需要付费开通。那时候还是普遍的黑白电视机时代,家里的电视台最清晰的就是自己本乡镇的电视台了,因为离镇电视塔最近,信号最好,龚场的看龚场台、网市的看网市台最清晰,如果你是龚场。想收到新沟台、分盐台,就要隔段时间就去“车天线了”。哈哈哈,憋屈的车天线,(至今还记得001天线的广告)一般大天线都用长竹竿撑着放在大门外、所以车天线就成了龚网小伙伴最憋屈的往事了。特别是刮风下雨天气又是信号最不好的时候,顶着风雨站在门外车天线,如果你是家里的最小的,那么恭喜你,你的哥哥姐姐一定是支使你去了。然后你就要在门外大声问他们:好了没,有台没。真是悲催啊!后来电视机将天线设计在电视上了,一根长杆搭配一个细圆圈样式的,就没有再跑到门外去车天线了。有电视还不一定有台看,有台看还要看是否有电,小时候特别羡慕街上的人,因为他们那里几乎不停电,而下面乡村,几乎隔三差五就停电了,这个原因至今仍然百思不得其解。所以当停电的时候,我们就站在菜园子的高台上,眼巴巴遥望镇上灯光点点。而且特别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白天,他给你送电,一到天黑就停电,还是大夏天,真是心中无数个草泥马。然后就有聪明的人,用打鱼的蓄电瓶,白天有电的时候充好电,晚上在没电的时候,就有两个夹子连到电视机上,可以看三四个小时,印象最深的是,隔壁正好有这一位有心人,每到夜晚,就把电视搬到禾场上,隔壁左右几十号人就全部集中在一起,一边摇着扇子,一边看两集电视。像在看电影一般的感觉。第一次看《霍元甲》就是这样每天两集,整整看了半个月。说有电视还不一定有台看,是因为那时候只有晚上有电视看,白天差转站根本就不发送信号,这也是我至今搞不懂的一个原因。一般都是晚上5点、6点之后才有信号,甚至有时候8、9点才来信号,真怀疑那天差转站上班的大叔、是不是今天忘记把信号开关打开了。只有寒暑假的时候,白天会有信号放出来,点歌、点电视的也非常多,那时候白天就可以看一整天的电视连续剧和电影。往往看着看着就忘记了写寒暑假作业!“某某电视台,就是个点歌台”这是下面老百姓说的一个笑话,意思是乡镇电视台节目都是点歌、点歌、再点歌、点歌的人多了,就有点重复的,于是一整个晚上,我们就听《万事如意》一遍两遍三遍、《好日子》一遍两遍三遍、各种循环播放,听歌是最无聊的,小孩子们最关注的还是在点歌全部完了后,开始播放的电视电影。因为除了点歌的还有顺带有点电影、电视的。我们听歌无聊之余就会看,今晚谁家点了什么电影,听名字好像是个武打片、功夫片、那就熬夜也要等到播放的时候。然而大部分时间就在无聊的歌曲中睡着了。除了点歌、那更无聊的就是乡镇电视台的广告了,毕竟歌曲听到偶像的还能惊喜一番。那乡镇台的广告就是像赖婆娘的裹脚布了,大部分就是医药广告、农药农资广告、还是现身说法、专家访谈那种。(下期我们专门细述)除了在自己家看电视,到别人家去看电视也是一种体验。那时候,有的家里买电视机早的,只有一个频道按钮,有12个可以久的频道都只能收到两三个台就不错了,后来电视机更新换代,有的电视有两个频道按钮,就是所谓的可以收“高频道”。能收到比较远的电视台,而且某些电视台,点歌、广告非常少、都是播放的《包青天》《倚天屠龙记》《射雕》《新白娘子传奇》等非常好看的电视。那时候看黑白电视机为了增色,还会在屏幕上蒙一层七彩塑料片片,单调又快乐的小时代另外,家里条件更好一些的,开始有了大屏幕的彩色电视机,挤到这些小伙伴家里看电视,可谓是一种奢侈了。想到他们家看电视,还要巴结一下,哈哈、有的小孩子任性脾气,谁和我好,我就给谁看。某某跟我玩的不好,不准他克我屋滴看,一进来就直接瞪个白眼,死出克,,再就是关紧房门。别个就自觉没趣的跑哒!哈哈。那种孤立感心里真是拔凉拔凉的。龚网的小伙伴,那些现在不肯借你钱的发小,好好想一想,当年是不是没准别人进来你家里看过电视,哈哈,开个玩笑。(图片来自网络)龚网一家亲(gongwangyijiaqin)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gongwangyijiaqin记录监北“玻铝之乡”伢儿门瞅快乐的每一天!乡情乡景,家乡的过去,发展,未来,记录我们共同成长的回忆,品味我们经历的所有人生,畅想我们不断成长的将来!记录家乡,你就是记录员!热门文章最新文章gongwangyijiaqin记录监北“玻铝之乡”伢儿门瞅快乐的每一天!乡情乡景,家乡的过去,发展,未来,记录我们共同成长的回忆,品味我们经历的所有人生,畅想我们不断成长的将来!记录家乡,你就是记录员!&&&&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
Copyright(C)2016 大不六文章网
京公网安备78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我的广播电视情缘
千古江山,古今日月,见证了华夏儿女几千年的峥嵘岁月,自古长江东逝水,谱写出一曲曲千古绝唱,描绘出一幅幅慷慨激昂历史画卷。翻开新中国崭新的一页,自己与共和国风雨兼程40余年来,在这充满回忆硕果的金秋九月,回眸自己走过的这段风雨历程,思绪万千,往事尤新,历历在目。虽然没有豪情壮举的诗篇,更没有英雄叱咤风云的场景,但是,这段并不耀眼的人生足迹,一步一步地承载着自己的人生轨迹,是我半个人生的广播电视情缘,是基层广播电视部门的历史缩影。承载着新中国40余年来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历程。
&&&&&&&&&&&&&&&&&
1966年的春天,我出生在一个四面环山,松涛阵阵的彝家小山村。从记事的那天起,全村不到100人,大部份都住在低矮的茅草房里,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传统农村生活,晚上一家人围着火塘歇息一天的疲劳,唠唠家常琐事,不时到别家串串门,这也许就叫农村的文化生活。唯一的照明设备是一盏自制的煤油灯,光线暗淡但却温馨。没有电,家中唯一的“家电”是一个手电筒。偶到他乡,看到过收音机,它会说话,感到很好奇,对这个不可思议的“小盒子”充满遐想,那可是大户人家的高档家用电器。不时看上一场电影《地道战》,也要穷追不舍,直到电影队走得很远才肯罢休。电视机?没听说过,更不用说看电视机啥样子。全村人还过着人背马驼的日子,碾米要到2公里外的水磨坊去。
&&&&&&&&&&&&&&&&&
不知过了多少年,村里通了电,在15瓦“明亮”的白炽灯光陪伴下,我先后在大队(村委会)小学、附中毕业了。1983年我以优秀的成绩——254分的“高分”被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弥勒分校录取了。
&&&&&&&&&&&&&&&&&
在学校里,我终于看到了电视机,是木板做的壳,里面“装着”人,看得不是那么清楚,脸上“蚂蚁”老是在爬。老师跟我们经常说:“你们是弥勒县第一届正规的普通师范学生,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名合格的山区人民小学老师,为全县山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贡献,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技术人才”。在中师读书的三年时间里,国家为了我县山区人民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不惜重金培养我们这些未来的山区人民教师,每人每月发给15.5元伙食补助费和16.5公斤的粮补助或等量的粮票,保证了我们的基本生活开支。不知好歹的山区来的放牛娃,课余时间不时想起家乡的美景,父老乡亲在田野上耕耘的画面,心中荡起思乡之情,泪水潸然而下。时光荏苒,光阴似箭,不知不觉,三年光阴偷偷地溜走了,我以优异的成绩走完最后一道全日制学习的门槛——中师毕业了。
&&&&&&&&&&&&&&&&&
1986年8月我分配到家乡的附设中学任教,主要教授《物理》、《数学》。昔日自己的老师变成同事,农民的儿子,能吃苦耐劳,心情舒畅,干劲十足,教学成绩自我感觉不错。我特别对电子技术感兴趣,工作之余找一些旧的电子产品翻腾,把它们拆了装,装了又拆,有的修好,有的修得更坏。后来,用自己积攒了几个月的工资,买了一台收录机。收音机收不到调频信号,调幅信号不是很好,经常“跳”台。多少个日日夜夜,是在邓丽君的《美酒加咖啡》和广播电台的节目陪伴下,唱着“再过20年,我们再相会,伟大的祖国……”度过的。随着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不断深化,农民的钱包慢慢地鼓了起来,家用电器悄悄地步入农家小院。最多的要数收录机,姑娘出嫁了,陪嫁品也少不了收录机,一个小伙子如果手提收录机,穿条喇叭裤,发型像费翔,那叫时髦。坏的收录机也不少,他们知道我是修理“高手”,经常有人请我去为他们无偿服务,当然少不了“酒肉”款待。学校旁边有一农户,买回了一台18寸“大”彩电,这可是村子里的第一台彩电,由于他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原因,很难收到电视节目。于是叫我去帮忙,我根据当地电视节目接收情况,让其用钢筋按尺寸自制一架7频道五单元的接收天线,经过认真调整,多方定位,勉强可以收到中央1套电视节目,仔细一看节目,电视剧《霍元甲》。
&&&&&&&&&&&&&&&&&
1988年9月,由于自己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上级把我调到镇政府所在地的“教育管理委员会”任《理科》教学研究员。当地人民群众看电视也相当困难,记得当时一群人守着一台电视机看《星星知我心》时,电视机有一个“怪毛病”,随时要有“专人”调整笨重而又危险的室外接收天线,才可以收到节目。好险、好累、看电视好难啊。
&&&&&&&&&&&&&&&&&
1989年9月,中央为解决全国乡镇政府所在的人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国家实施了广播电视“331”(三米的天线、3W的发射机、转播一套节目)工程。当时在镇政府三楼顶上安装接收、发射设备的时候,他们(上级领导)叫我去帮忙,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卫星接收天线和电视发射设备的尊容。
&&&&&&&&&&&&&&&&&
同年10月,县上的一纸红头文件,又把我调到当地镇广播站从事相关工作,原来叫我去帮忙是有“目的”的。在广播站的主要工作是值守电视发射设备,共转发三套电视节目:中央一套,中央二套和云南贵州、新疆三省区按不同时段合租的一个卫星转发器转的一套节目。因政府自筹部份资金作补充,所以发射机功率改成10W,转播三套节目。信号基本覆盖镇政府所在地的小坝区。用室外天线基本可以收看到这三套电视节目。黄昏降临,劳作一天的人们为了消除疲劳,一家人或几家人围在一台电视机旁,一直看到电视屏幕上出现“晚安”(中央电视节目一般到晚上12点结束)才肯罢休。我的工作比当教师轻松多了,每天上午8点开机到次日凌晨零点电视节目播完才关机,每天面对嗡嗡的机器,眼睛盯着电视机看个够。监视器(电视机)是一台听说是当年“增百致富”时,县政府奖的18寸彩电,由于收不到信号,尘封了多年后,这次终于派上用场了。电视剧《渴望》、《宋氏三姐妹》、《上海一家人》……不知看了多少遍,特别是杨澜主持的“正大综艺”节目,每期都少不了。同时也阅读了大量相关书籍,学到了不少相关知识。如:我国日创建“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及现在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日我国建立了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也就是现在中央电视台的前身;试验播出黑白电视节目,同年9月正式开播,每天播出3小时,当时全国只有几十台黑白电视机;1985年我国开始利用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向全国传送中央电视台的模拟节目……
&&&&&&&&&&&&&&&&&
1993年为让更多的人民群众能看好电视,我国又实施了广播电视“211”(2米的天线、1W的发射机、转播1套节目)工程,主要覆盖办事处(村委会)所在地。时至今日,记得当时自己安装第一座“211”工程时,调试卫星接收天线的“尴尬”场景:卫星在36000KM的高空,转发功率小,信号弱。天线方位角不知转了多少度、仰角不知调了多少次。就是没有找到卫星信号,第一天以失败告终。晚上住在偏远的彝家山寨,在宁静夜晚、在不知名的昆虫叫声的陪伴下,琢磨思考今天失败的原因。第二天用了不到1小时的时间,终于找到了卫星信号。电视屏幕上出现了图像清晰、伴音悦耳的电视节目。我很高兴,彝家兄弟也高兴,整个山村沸腾了,在电视机的吵闹声中,端起彝家飘香的美酒,唱响彝家热情的敬酒歌,“哟……阿哲婆咪都,得维……”,又度过一个不眠之夜。第二天又背着工具向下一个目的地走去……。几年来为这个乡镇共建广播电视“211”、“村村通”工程38座,使寂静的山村充满欢乐,让彝族同胞也可以像城里人一样,看上清晰的电视节目。
&&&&&&&&&&&&&&&&&
1994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要日夜递增、镇广播站转播的三套无线广播电视节目满足不了观众的需求。同年十月由自己设计,并组织安装了镇政府所在地的有线电视传输网,共传输12套电视节目,共有用户近800户,于1995年春节前一天竣工。过后用县广电局领导的话说:“你真了不起,当时弥勒县广播电视局都还没有一寸电缆,一户用户(当时县城有线电视网是电信部门建的)你就先行了一步。”第二年有一个彝家山寨一共住着28户同胞,他们看到镇政府住地的人民看上图像清晰伴音悦耳的有线电视节目,十分羡慕,于是找到我,让我给他们村也建一个有线电视网。在他的强烈要求下,经过特殊技术处理,废旧设备相结合,用了近3000元钱,建起该村的有线电视网,传输四套电视节目。村里一位不便出门的老者对村长说:我活到这个岁数,将要归世的人了,还没有看到过这样“明”的电视节目,你把他(我)请来,让我看看他是否有“三头六臂”,我知道这是对我很高的评价。可惜啊,至今我也没有让这位老者看上一眼,我只能在心里默默地道一声:老爹,对不起!几年来我为这个镇的各族同胞建起了10个有线电视小片网点,使覆盖的用户看上更多更好的节目。
&&&&&&&&&&&&&&&&&
1995年用安装有线电视所剩下的钱,买了一台彩色摄像机,松下M9000,在全县乡镇广播站中属首例,为镇党委、政府的各项社会发展采写大量新闻,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同年冬天,由于我国转发广播电视节目的地球同步通信卫星使用寿命也到期,从西半球的美国上空购买了一颗在轨卫星,遥控指挥,转移到我国上空,开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广播电视节目转星工作。当时的农户是买不起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价格很贵。我的乡镇只有26座国家投资的“211”工程需要转星。我和另一位同志开始了转星调整工作,第一天乘坐火车到了本镇辖区内一个不起眼的小站,下了车,顺着铁路走了大约四五公里,再爬上陡峭的山坡,过了一山又一山,一岭又一岭,这是通往目的地的唯一山路,岔路很多,分不清哪条是人走的,哪条是牛马走的,走错了路那是不好受的,冬天金黄色的茅草刺会顺着你的裤脚向上“爬”。走了三四个小时,不知走错了多少路,浑身刺痒难受,于是,就到了一个没人看得到的大石头背后,肆无忌惮地脱下自己的红线裤,细心摘除一颗颗茅草刺,然后再向村里走去。这样每下一次乡就是一星期,下了三次乡,终于完成了转星调整工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各位同事的帮助下,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因自己能吃苦耐劳、工作成绩不错,被推选为县第十次、十一次党代表。
&&&&&&&&&&&&&&&&&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偏远山寨广播电视“211”工程逐渐普及,乡镇广播站工作量不断增加,1997年元月,广播站自购一辆新车,车上配备了烙铁、仪表、器材等修理工具,变成了移动的“办公室”,结束了下乡要靠走路的历史。12套有线电视节目也不能满足人们的收视需求,1999年经多方协商,接通了县城到乡镇的有线电视光纤网,从此乡镇和县城一样,可以看到了加密节目和本县新闻节目。
&&&&&&&&&&&&&&&&&
2006年我国广播电视实行集团化管理,打造了我国广播电视的传输“航母”,规范了广播电视的传输体系。同年十一月,各山区乡镇有线电视网划归省网络公司管理,从此山区乡镇也可看到近70套、24小时播出的“标清”数字电视节目。次年3月我再次被安排到县广播电视局从事相关工作,同年六月我国相距发射并成功定位两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鑫诺三号和中星6B,用于传输中央和各省市自治区广播电视节目,避免境内外广播电视节目共用一颗卫星传输,杜绝人民群众随意接收境外节目,保证了广播电视的传输安全。同年8月开展了我国史无前例的大规模转星调整工作。我县主要采取“金字塔”式的方法,培养全县转星“高手”1800余名,从而保证了我县近4万座的卫星地面接收设施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转星调整工作,并得到了国家广电总局、省、州、县的肯定,每次评选先进,我都榜上有名。
&&&&&&&&&&&&&&&&&
2008年为解决低收入人群看电视听广播难的问题,中央要求:中央、省、州、县四级广播电视节目要实现无线覆盖无偿为社会弱势群众提供广播电视信号。我参加了转播台机房修善、设备组装工作,于7月1日正式开播,城区的周边地区实现有线、无线双重覆盖的格局。当你乘坐出租车、看到晨练的人们,都可以听到伴音清晰的调频“中国之声”等四套广播节目,电台是城市发展的文明产物,弥勒人民广播电台有望明年新建。电视机用拉杆天线就可以收看到两套中央电视节目,省、州、县无线覆盖广播电视节目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日,国家为解决边远地区看电视听广播难的问题,成功发射了我国首颗广播电视直播卫星——中星9号,转发功率大,信号强。用35厘米的偏馈天线就可以收到48套数字标清电视节目和53套广播节目。我县的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村村通”工程2010年实施安装,将无偿解决604个自然村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用这座红色电波架起的桥梁,使党和人民群众走得更近,更团结,更有战斗力。在广播电视的陪伴下,明天会更好。
&&&&&&&&&&&&&&&&&
回顾过去,春夏秋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苦尽甘来。我从一名普通的教师变成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电视从黑白到彩电,小的变大的,笨重的变超薄的,平面的变液晶的,色彩逼真,功能齐全;电视节目从模拟变成数字,数量从1套、3套、12套、70套……内容丰富,全天24小时播出;广播从调幅到调频,人民生活从贫穷到富裕、再到奔小康,就像芝麻开花一样,日新月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小的“盒子”记录了新中国沧桑巨变的历程。展望未来,广播电视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推动下,直播卫星电视、互动电视、移动电视、3G电视、地面无线数字电视……悄然走来,前途无量,任重道远,在我们广电人的不懈努力下,一定会呈现出勃勃生机,更加辉煌。当我闭上眼睛,聆听广播电台的声音时,那是多少惬意的享受啊,可常常唤起我无穷的遐想:大千世界,三百六十行,广播电视不知是你选择我,还是我选择了你,可你却偏偏陪伴我,将走完自己的人生,也许这就是——情缘。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当前位置: &
关于印发《六安市治理整顿乡镇广播电视转播台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广播电视局(文广局):& & 现将《六安市治理整顿乡镇广播电视转播台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二00七年六月十一日&&&&&&&&&&&&&&六安市关于治理整顿乡镇广播电视转播台&&&&&&&&&&&&&&&&&&&&&&&&&&实施方案&& &为了抓好乡镇广播电视转播台治理整顿,根据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和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下发的皖广社字[2007]25号《关于治理整顿乡镇广播电视转播台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治理整顿的目标和重点&& &1、目标:撤销没有转播需要和正常经费保障的乡镇电视转播台和乡镇调频 &台,对确有必要设立的乡镇电视转播台及乡镇调频台重新申报审批;健全和完善管理体制,对乡镇电视转播台、广播调频台加强监管,形成良好的广播电视播出秩序。&& &2、重点:打击乡镇电视转播台和教育电视转播台及乡镇调频台擅自开办电视节目、擅自变更技术参数和违规出租、转让和承包行为;彻底改变将乡镇电视转播台和乡镇调频台作为小团体或个人牟利工具的状况。& & 二、治理整顿具体安排& & 根据省局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此次治理整顿分三个阶段:& & 1、调查摸底阶段。时间为6月10日至20日,主要是把本辖区内乡镇电视转播台和乡镇调频台的数量摸清,性质摸清,技术参数及开播、使用情况等摸清。弄清底数,分清类别,做到心中有数。& & 2、集中整顿阶段。时间为6月21日至6月30日,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擅自播放自办节目和插播广告的,要给予警告并责令停止违法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和从事违法活动的专用工具、设备,并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对未经批准,擅自设台,或虽经批准,但擅自开办电视节目、擅自变更技术参数,且屡教不改的;对出租、转让、承包给个人或小团体经营的,或已经没有转播需要和没有正常经费保障的,要按照省局文件要求,该撤销的一律撤销。对撤销单位的有关设备要及时拆除,对治理中查获的有关设备要予以没收。凡拆除和收缴的设备要造册上缴,集中处理,防止流入社会。& & 3、总结上报阶段。时间为7月1日至7月5日。在调查摸底和集中整顿工作的基础上,对本辖区内的乡镇电视转播台及乡镇调频台进行认真梳理,对确有必要设立的乡镇电视转播台及乡镇调频台,按照省局文件要求及国家广电总局45号令第十一条及有关规定,提供详细材料,重新申请报批。并对本次治理整顿工作进行总结,形成文字材料,一同上报市局社管科。&& &三、治理整顿工作要求& & 1、要提高认识。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治理整顿乡镇广播电视转播台工作。治理整顿乡镇广播电视转播台,对加强我市无线电波秩序规范管理,保障广播电视正常播放,彻底消除非法播放广播电视节目行为,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级广电部门一定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治理整顿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 &2、要严密组织。治理整顿乡镇广播电视转播台工作,是一项艰巨任务。近几年由于农村机构改革,个别乡镇为追求经济利益,擅自设台,乱播有线电视广告,甚至出租、承包、转让乡镇有线电视等现象时有发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较多,关系复杂。因此,各单位要依靠当地党委、政府,协调各方力量,认真开展工作。要有领导专门负责,责任到人。要按照省局、市局的安排部署,抓好落实,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要确保成效。要认真领会省局文件精神,按照国家广电总局有关规定,对于该撤销的乡镇电视转播台、乡镇调频台,一律撤销;对于确实需要设立的,要严格把关,详细提供有关材料,重新履行报批手续,确保治理整顿工作成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转播中央电视台节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