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济南的一名中职生助学金,今年10月申请的助学金,到现在还没有发下来,

济南30个大学生本想申办助学金却陷入被贷款80万窘境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大二的30多名学生在“老师”的协助下,在一家名为大学生助学服务中心的机构,缴纳了身份证、学生证并录了相关视频后,被从多个网贷平台贷款。
  鲁网1月5日讯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大二的30多名学生在“老师”的协助下,在一家名为大学生助学服务中心的机构,缴纳了身份证、学生证并录了相关视频后,被从多个网贷平台贷款。
  30多人每人被贷款两万多元,加上逾期费用总计80多万元。
  目前,这些学生被贷款平台催债,派出所报案后,又以经济纠纷为由,建议协商解决,没有立案。相关几方各执一辞,到现在也协商不出结果,而学生们的处境却越来越窘迫。
  想申请贫困助学金却成了小额贷款
  “本来是想给家里减轻一下负担,申请贫困助学金,没想到莫名其名背负上了两万多元的债务,现在逾期利息不断增加中。”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大二的学生徐杰(化名)最近陷入了被催债的麻烦之中,不仅每天手机被打爆,身边的亲属也受到了骚扰。
  徐杰告诉记者,像他这样陷入困境的,还有30多人,而催他们还钱的网贷平台包罗了名校贷、人人分期、优分期等多家,而这一切根源还是从他们想申请贫困助学金说起。“班上一名姓聂的同学告诉我们,他有一个亲戚在学校的总务处,刚好学校有一笔贫困助学金可以申请下发,需要学生们走社会化的手续平台申请办理。”
  聂姓同学口中的亲戚老师姓张,真实情况是在学校保卫处工作,这些大二的学生对他也有印象,知道他是这个学校的老师。“他一直对我们说,自己在总务处工作,说这笔助学金的事情校长也知道,他具体负责这个事情。”学生们告诉记者,因为相信张是学校的老师,加上同学的推荐,没有多疑。
  2016年清明节前后,根据申请助学金的要求,他们分批来到了丽德大厦一家名为大学生助学服务中心的机构,用自己身份证办理了手机实名卡,缴纳了学生证、身份证等信息,还按照要求录了一段视频,统一交了上去。后来有学生收到了300元,说是助学金的一部分,再后来,助学金就没有继续下发,10月份左右,他们陆续收到了各种催债电话。
  直到这时候学生们才知道,他们申请的贫困助学金,实际为小额贷款。每个学生从名校贷,人人分期,优分期等多个贷款平台申请了贷款,每个人贷款总额度在两万元左右,30多人总计贷款将近80万元。
  学生每天被催债当事“老师”称正积极帮忙还款
  无缘无故背负上了两万元的债务,徐杰等人每天都被各种催债中。“借贷平台一会说起诉我们,一会联系我们的家人,一会到学校的贴吧张贴我们的个人信息……”不胜其扰的他们先是找到了介绍他们申请助学金的聂姓同学,但是聂姓同学对这事情也是一问三不知。
  后来他们又去学校找张老师,这才知道,他已于2015年12月份从学校离职,只是保卫处的教职工,并非总务处的。
  那给他们办理助学金的大学生助学服务中心,又是什么性质的机构呢?1月4日记者来到丽德大厦看到,服务中心大门紧锁。
  记者联系上了学生口中的张老师。他告诉记者,这家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都是各大网络贷款平台的工作人员,所以学生们的贷款都可以全部审查通过,并且还可以从多个平台上进行贷款,最高的额度能达到两万多元。
  贷款出来的钱,并没有到学生的手里,那么,钱到哪里去了?张老师解释说:“投资理财”——服务中心拿着学生们贷款的钱继续放贷,而整个公司负责给学生们还贷款和利息。“前期还款挺正常的,后来服务中心运营出了问题,导致学生贷款逾期。”
  张老师表示,目前他在泰安,一直和该服务中心的人在一起,目的是寸步不离,盯着这服务中心的人员,并要求他们按照协议,尽快给学生们把钱给还上。对于被贷款学生的指控,张老师全部进行了否认,认为自己不存在任何欺诈的行为,出现问题的是这家服务中心,他正在积极帮忙协调。
  学校称老师早已离职不知学生贷款这事
  据同学们反映,事发之后,他们第一时间报告给了班主任,班主任将相关的经过汇报给学校领导,各个班级不准学生再参与此类助学金贷款申请。
  学生们说,曾经去找过学校的领导。但是学校表示,这是“张老师”个人行为,而且,他早已从学校辞职,与学校没有关系,建议学生们找他本人协商处理此事。
  这名“张老师”是否如学生中所言,已经离职,却仍以教职工的身份诱骗学生信息,进行贷款呢?记者联系了山东城建学校宣传处,该处宣传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对于学生贷款被骗的事情,他们不了解,建议联系“张老师”所在的保卫处核实了解。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保卫处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证实,“张老师”确实曾经是学校保卫处的职工,但是已经离职了。对于学生们反映的被贷款的事情,该保卫处的负责人表示,他们完全没有听说过,对这些情况不了解。
  事发后这些被贷款的学生集体去丽德大厦所在的辖区黄台派出所报了警。据学生们反映,派出所认为双方是经济纠纷,建议协商解决,并没有立案。
  学生们的说法,也到了“张老师”的证实。他告诉记者,学生报警之后他也曾到派出所去说明相关的情况,并拿出了学生们录的视频等,证明学生是自愿贷款的,不存在欺诈行为。最后还写了欠条,承诺尽快帮助学生补上贷款,最后警方没有进行立案。
  这个“张老师”到底是恶意欺骗还是善意帮助?
  30多名学生本想申请“贫困助学金”,却发现被贷款80多万。学生们指控从该学校离职的“张老师”伙同大学生助学服务中心,一起欺骗学生。
  “就收到300元,却要承担两万多元的债务。”由于自己实名办理的手机卡、贷款视频以及各种复印件都在这家服务中心手中,他们担心即使自认倒霉还了这笔钱,保不齐哪一天又被从其他平台上贷款。对于学生们的说法,张老师并“不认可”。
  学生和“老师”双方分歧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焦点一:是申请助学金还是小额贷款?
  “这是小额贷款,不是助学金,我之前都跟学生说的很明白,不存在欺骗的行为。”“张老师”告诉记者,这家帮助大学生贷款的公司名为大学生助学服务中心,当时的承诺的是帮助学生从各个网贷平台上贷款,贷款额度达到两万元后,将陆续返还给大学生一万元。“另外这两万元本金及其利息,全部由该平台承担,负责还款,等于这些贷款的大学生可以白赚一万元。”
  “张老师”表示,当时去服务中心的有很多学生,有的觉得做小额贷款有风险性,就没有贷,他们也都尊重学生们的意愿。而剩下的这30多个学生之所以愿意贷款,在他看来,也是看重的这白赚的一万元。
  而参与贷款的学生们说,“张老师”自称是总务处的,说是帮助学生们申请这笔贫困助学金,还表示学校也知道。“先走社会化的平台,然后学校会帮忙将这笔钱陆续还清……”
  学生们表示,实际每个学生的贫困助学金金额都在2000元到3000元左右,这与学校里其他的贫困助学金额都差不多。“说是分批下发,我们就收到了300多元的第一笔助学金,压根没有说过什么一万元的好处费。”这30多名学生都说法一致,一致表示当初是去申请贫困助学金的。
  焦点二:是假冒老师的身份还是告知已离职
  “张老师”告诉记者,自己从部队转业之后,就一直在学校的保卫处工作,前前后后十多个年头了,这批大二的学生去年入校时,他曾经负责迎接新生,所以和他们有所接触,学生们也都知道他是这个学校的老师。“由于种种原因,2015年的12月底我就从学校辞职了,我当时和这些学生们都说的很明白,我是以校外人的身份接触他们的,不存在着假冒老师的身份。”  可同学们对于“张老师”的印象,则一直认定他是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的老师,而且是总务处的老师。“如果不是老师,我们也不可能相信他,更不可能去申请这所谓的助学金。”徐杰告诉记者,自始至终“张老师”一直都在说,他和学校校长多熟悉,整个助学金的事情学校也知道,我们就是相信这是学校帮我们申请助学金的,所以让提供什么资料,就提供什么资料。
  对于学生们的说法,“张老师”表示自己从来没有说过自己是总务处的老师,也没说过学校帮助申请助学金之类的事情,整个贷款过程都是自己以校外人的身份接触他们并联系这家大学生助学服务中心的,不存在假冒老师身份的说法。
  焦点三:学生们贷款的80万元究竟去了谁手里
  牵线经办的学生姓聂,他和“张老师”有着远方亲戚的关系。张表示:“这个服务中心逾期不还款之后,我和聂用自己的钱帮助学生们还了逾期的一部分。”对于这个说法,被贷款的学生们否认说,逾期这么长时间,贷款一直没有人进行偿还。
  那学生们贷款下来的80万元,究竟去了哪里了呢?
  学生们说,他们曾经查过银行卡的交易明细,发现有些钱申请下来后,直接就划到了“张老师”的银行卡上,或者被他取走,对于学生的这个说法,“张老师”表示,自己只从学生卡里取走了不到一万元的费用,而且都是有交易明细作为证据的,而申请下来的钱,在这家大学生助学服务中心的账户上。
  “聂给每个学生都打了欠条,我们也对学生贷款数额进行了统计。”“张老师”最后说,他们争取协调服务中心在1月15日之前将学生们的贷款全部还清。“这些孩子家庭条件都一般,这些钱对他们来说也是很大的负担,我总不能让他们吃亏。”
  贷款的学生们却认为,张的说法就是托词,因为他之前也是这么一直承诺,目前已经逾期好几个月没有还款了。而让聂姓同学给他们打欠条,这笔钱永远没有要回来的可能。
  学生们说:“我们被骗了。目前就是想公安机关介入调查,起码先查询到这笔钱到底去了哪里,不然时间越久,追回来的可能性越小。”(来源:生活日报)
责任编辑:编辑值班
新闻关键词:济南
头条推荐/热点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职国家助学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