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优秀体育优秀教师推荐材料纪录片可以推荐

(nnanxing)
(一点都不好玩)
(抓吉娃娃)
(佩伊丶jock)
第三方登录:这十部体育纪录片,像奥运会一样令人热血沸腾_网易新闻
这十部体育纪录片,像奥运会一样令人热血沸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这十部体育纪录片,像奥运会一样令人热血沸腾)
女排里约奥运夺冠,看完决赛的人几乎都哭了。一位朋友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段话:真正现象级的综艺真人秀,只有一个——体育竞技!此话有理。运动员几十年的人生浓缩于奥运竞赛场地,无论失意还是得意,镜头里都是最真实的表达。体育竞技和纪录片又都得益于一个因素——时间。时间能让一部纪录片更厚重,时间成就了一个运动员的坚持和韧性,时间让胜负有了更多的含义,时间也能够让一个普通人诞生奇迹。所以,眼看奥运会就要结束了,如果你还没有过足瘾,不妨看看这十部体育纪录片,它们同样令人热血沸腾。《攀登梅鲁峰》(Meru)关键词:登山登山是我最热爱的体育题材,没有之一。因为喜欢登山的都是疯子,他们不仅异想天开,百折不挠,每一次还都视死如归,最后的登顶称得上是奇迹。所以无论多枯燥的登山影片,我都看得津津有味。美籍华裔登山探险家吉米·金(Jimmy Chin)依据自身经历拍摄的影片《攀登梅鲁峰》,去年在各大电影节都广受好评,不但情节引人入胜,音乐剪辑更是锦上添花。梅鲁峰虽然没有珠穆朗玛名气大,但也是印度境内的一个“刁蛮小公举”。6660米的它虽然不高但名列世界难登榜前五,据说至今只有三个人征服过她。为什么?因为它是雪山和岩壁的组合拳,中间那段近乎90度的嘴脸更是相当可怕。片里的Jimmy Chin、Conrad Anker、Renan Ozturk三个疯子,偏偏还选择了一条此前从未被征服的线路——鲨鱼鳍(Shark's Fin),听名字你就知道有多险恶。据说这条线路又陡峭又湿滑,而且,将帐篷钉在岩壁上是唯一的选择……想象一下,夜晚睡(站)在帐篷里,脚下是万丈深渊,裆下该是多么凉爽!Jimmy Chin、Conrad Anker、Renan Ozturk三个“疯子”梅鲁峰上钉帐篷。这是一条从未征服的线路。疯子选择用自己的生命去赌,谁也拦不住!2008年三个人在第一次的征途失败了,离峰顶只有200米的地方因为物资实在不够了被迫下撤。2011年,他们开始了危险的第二次征途。虽然有了前车之鉴,但意外还是频发:先是帐篷主梁在睡梦中折断,然后是Renan差点中风发作,一晚上都在说胡话,幸好山神保佑,他们还是登上了顶峰。影片中有句话很诗意地阐释了登山的终极意义:梅鲁峰是人间、天堂与地狱的交汇处。那些恶魔一样没有人去过的险境,也有着最美丽的风景。同类题材纪录影片:《伟哉圣母峰 Everest》:一部斥巨资以超大电影机拍摄的圣母峰影片。《触摸世界之巅 Touch The Top Of The World》:记录了第一位登上世界之巅的盲人!《卡瓦格博》:中日联合登山队两次攀登卡瓦格博雪峰惊心动魄的过程。《山地自行车之旅》(Life Cycles)关键词:山地自行车这部纪录片中,从第一个镜头开始,你就会感受到山地自行车在片中被视为生命甚至图腾。影片一开始就拍摄了自行车的“出生”,俊俏男婴是如何在流水线被打磨成硬汉。影片有意识地避开了传统自行车电影的嘻哈风格,洗刷掉五颜六色,回归现实,难得的以小见大。《life cycles》山地车的生产工厂。“生命的秘密有时难以被发现,悠扬的河流、天空的云朵和伟大的奇迹都被生命联系起来,有趣的是真理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地表孕育了生物,种子孕育了植物,而锻造与火焰则孕育了人类的工业,强大的工业使人类成为这个地球上最强大的生物,而自行车是人类最完美的发明。”旁白也写得如此大气磅礴。莱恩·吉布(Ryan Gibb)和德里克·法兰科斯基(Derek Frankowski)都来自加拿大。《Life Cycles》是两人合伙开公司后的处女作。从写剧本到筹集资金再到制作完成,他们用了六年。其中光素材量就达到了4TB。虽然片子的投资没多少,但画质漂亮得令人流泪。不同的车手有各自的骑行风格。一共有8位车手参与拍摄。导演对车手的挑选非常严格,“电影中的每位车手都有各自的特长。我们想要强调骑行的风格,尽量使这部电影感觉平衡,而不是单单讲述某一种骑行风格。”他们也坦言片子受到《行星地球》的启发,《Life Cycles》里面也采用了四季更迭的场景。片尾老旧的自行车。《Life Cycles》讲述了自行车从生到死的一个循环,片尾还出现了老旧的自行车。 “我依然记得我的第一辆自行车,它带给我最美好的回忆。我还记得从门口楼梯上骑下的爽快感,虽然我那时才7岁,就好像发生在昨天。我们骑着车在马路上穿梭,比赛谁先到达街角的GIANT车店,我们为了自行车花去了所有的零花钱,但是我们获得了别人不曾感受到的快乐。”“有一天,我的第一辆自行车最终报废了,我一直认为它并没有离我而去,它已经融入了我的生命。无论我们造物如何精良,无论我们对其有多么热爱,正如世间万物,无论是什么原因,它们最终都会慢慢离开我们。”有个心理准备,看完可能会有剁手买车的冲动。同类题材纪录影片:《非洲自行车爱好者》:讲的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骑车的我们的非洲苦难兄弟们……《翻滚吧!男孩》关键词:体操台湾的一部纪录片票房打败剧情片的扬眉吐气之作。在当年创下了500万台币的高票房,还引发了宝岛群众的热议。影片高级在打破了体育片的咬牙励志戏码,以难得的轻松幽默感刻画了七个练体操的小将,孩子们都萌萌哒!镜头对准的是在宜兰公正国小担任体操教练的林育信和体操队的7名低年级小队员。这7名体操小将有着截然不同的个性与脾气,唯一的共同点是下课后,不打电动不去麦当劳,直奔体操训练场。镜头记录下了小队员们在课余时间辛苦的训练,还有家长以及老师对孩子们的支持和看法,中间穿插了林教练的成长经历和对体育事业的思考。片中有个叫“菜市凯仔”的男孩李智凯,当年还不到10岁的李智凯现在已经快20岁了。他8月6号代表中华台北队参加里约奥运会,这是16年来中华台北第一次入围奥运会体操项目。林育信则是中华台北队教练。看过这部纪录片的人都会产生以下共鸣:可以认输,不可以服输;我怎么连个小孩都不如……同类题材纪录片:《红跑道》:又一群为体操挥洒汗水流下眼泪的孩子,艰苦之外也背负和承担了很多。《一代拳王》(when we were kings)关键词:拳击看过这部片子的人都迅速被拳王阿里圈粉。因为谁都会想不通,有些人虽然四肢发达,但是头脑实在不简单!“穆罕默德·阿里(Muhammad Ali),三次世界拳击重量级冠军得主,以20世纪最具魅力,同时也最饱受争议的形象定义了他所经历的动荡不堪的时代。星期五(6月3日),他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的医院去世,终年74岁。”这是当时《纽约时报》阿里讣闻的开头。1996年的这部纪录片的独特之处在于,把隔了20年的素材无缝粘贴,还原出了一场历史性的对决,居然还跟现场直播一样扣人心弦。而这场穿越大戏就是1974年穆罕默德·阿里和乔治·福尔曼在前扎伊尔首都金沙萨进行的著名的“丛林之战”。胶片的仰视视角将阿里放大成了一个文化标记,由诺曼·梅勒和乔治·普林顿撰写的犀利解说词则令他重返凡间。阿里的个人魅力,加之老爵士的背景音乐,让不了解拳击运动的人也会为这部影片着迷。总结拳王阿里的一生,恐怕是这句:“我不用成为你想要我成为的那个人,我有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的自由”。结尾,有位受访者谈起阿里在哈佛毕业典礼上的致辞,说他做了一首诗《me,we》。同类题材纪录片:《冠军》:泰森等一批黑人拳击选手,如何从街头混混走上冠军之路。《千锤百炼》:一个拳击教练带领年轻人追寻拳击梦的故事。《美国男蓝梦一队》关键词:篮球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闻名世界的“飞人”乔丹、“魔术师”约翰逊、巴克利等人率领第一届“梦之队”冲击奥运会赛场。8场比赛兵不血刃,每场比赛总分都超过100分,没有任何对手能在“梦一队”面前得分超过87分。最终8场全胜,每场均领先对手高达恐怖的43.8分。套用“梦一队”主帅查克·戴利的话来说:“我不请求暂停,用此方式来表达我对球员们的尊敬。”梦一队参加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对全球观众的震撼和对世界篮球的影响,是用语言所无法形容的。它也因此成为了那一年全球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无论从球员的才能还是从教练层的水平来看,1992年的“梦之一队”,其阵容都是迄今为止最强大、豪华和经典的组合。当然,这支梦之队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国际篮联(FIBA)的帮助。不说纪录片,我就想知道,仅仅看到这张照片,就有多少人泪目?同类题材纪录片:《30 For 30 - Believeland》:克利夫兰克城市过去50年的体育历史。《姚明年》:姚明在NBA从菜鸟到巨星的故事,还有巴克利吻驴屁股。《林来疯》:不只是一部为篮球迷拍摄的纪录片,更是一部激励人心的追梦记和奋斗史。《巴西足球魂》(The Soul of Brasilian Football)关键词:足球这部影片的主创拍摄过嗨翻天的黑色电影《上帝之城》。但和《上帝之城》中充满戾气又悲壮的巴西不同,这部纪录片展现的是巴西的快乐、感情和荣耀,将巴西的家传手艺、足球这项最美丽的运动生动地展现给观众。该片讲述了7个不同生活环境中成长的巴西少年,关于足球始终不渝的追求,关于梦想义无反顾的跋涉。纪录片去了很多地方,从里约热内卢到圣保罗,又到了亚马逊地带,最后再回到起点,将城市中的足球精神与包含巴西风味的景致融合在一起。无论是不是球迷,都能从中感受到足球这项运动对于巴西的意义。只有内心充满热爱,才能从中获得快乐,获得坚持下去的动力。看着巴西小孩子踢球的球技,你就知道巴西人的灵魂与足球同在。同题材纪录片:《5号球》:中国足球只能看看青少年。《跑超马的人》(Ultramarathon Man)关键词:马拉松这部片子可谓纪录片版的《阿甘正传》,主角有着异于常人的想法和作为。运动、演讲、出书、经营企业,在外人眼中,Dean Karnazes每天过着丰富多彩的生活。然而,在路跑里程超过560公里、跑过极地和沙漠马拉松之后,他的下一个壮游梦想竟是在50天内横跨50州跑50场马拉松!超级马拉松(Ultramarathon),简称超马,一种长跑运动竞赛,指距离超过标准马拉松的42.195公里。超级马拉松通常分成两种,一种有固定距离,常见的距离有50公里、100公里、50英里(80.4672公里)或100英里(160.9344公里)。其中100公里是国际田径联合会(IAAF)承认的世界记录。如果说跑马拉松的人都是机器人,那么跑超马的人是什么人!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想要跑到世界的尽头,于是很多粉丝也跟着他一起跑,但没有人坚持到最后,只有阿甘一个人跑到了大海边。这部纪录片高歌的显然并不是跨州长跑的跑者,而是在这场超马之旅中与他相遇的人。他们也许身有残疾,可能罹患重病,却依然怀抱着熊熊的斗志。纪录跑步之余,真正呈现的也许是生命留下的真切足迹。同类题材纪录片:《马拉松男孩》:4岁就跑过48场马拉松的孩子,到底是贫民出头最好的代言人,还是贫穷和贪婪人性的牺牲者?《跑步人生》:看第一代犹太移民Fred Lebow,如何实现集结众人到纽约危机重重的布朗克斯区慢跑的疯狂点子,又如何将这些小活动慢慢推上世界舞台,成为今日的“纽约马拉松”。《滑手日记》关键词:滑板有评论说,这是一部滑手界的《艺术人生》。《滑手日记》是VICE出品的一部关于中国职业滑手的纪录片。选择了北京、广州、深圳、香港、上海这五个中国最主要的滑板城市。在不同的城市文化场景中,五位最具代表性的职业滑手,如何展示他们不同的滑板生活方式,听他们表达自己对滑板的认识、讲述自己的滑板经历,以及目前所面对的各种各样的困境 。《滑手日记》中的职业滑手。然而无论如何,滑板对他们来说都不止是一项运动,它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只属于滑板人的文化。可能更多人印象中的滑板都会和街头混混划上等号,穿得邋里邋遢,裤子总是提不上去,脑袋总是歪的,嘴里总含着脏话。这部纪录片让我们了解到,这些表面现象底下,他们真正热爱滑板的原因。北京职业滑手许莹在片中说道:“滑板是一个非常自由、非常奇妙的东西。为什么那么多人摔得头破血流,还会起来站在这个滑板上?那是因为当他们在滑板上的时候,他们知道自己是谁。”同类题材纪录片:《Tiago Lemos的滑板人生》:巴西贫民窟走出来的滑手Tiago的奋斗史。《We are blood》:以电影的形式来讲一个关于滑板的故事,很燃!《我是李娜》(I am LiNa)关键词:网球娜姐其实不用说太多,迷弟迷妹有很多。《我是李娜》是央视拍摄的2014年体坛风云会年终人物纪录片,讲述了这个中国普通的80后女孩成长为世界巨星的故事。影片以网球运动员李娜的退役仪式为现实切入点,围绕“任何拥有梦想的地方都没有捷径”这一主题,以李娜退役后的生活和之前的职业生涯讲述了一个小女孩梦想成真背后的故事。影片从2011年1月开始跟拍李娜,拍摄了她职业生涯最重要的几年,大起大落充满戏剧性和传奇色彩的几年。几次重要时间点的独家专访,真实纪录了李娜职业生涯重要的瞬间以及当时的心理状态。难得的是,影片中还独家采访了李娜的对手莎拉波娃、经纪人、手术医生、教练、丈夫、闺蜜、体育圈和演艺界的好朋友,以及WTA总裁,用不同的视角讲述他们眼中的李娜,以及她带给体育界和社会的影响。这部纪录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任何拥有梦想的地方都没有捷径。同类题材纪录片:《真诚如我》:德约科维奇的网球之路。“每个人都在不断被造就。你生命中遇到的人,去过的地方,拥有的热忱,成就了你,现在的你。”黄磊配的旁白哦。
(原标题:这十部体育纪录片,像奥运会一样令人热血沸腾)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体育优秀教师推荐材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