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为什么选择花岗岩作为地基选择

作用水头或允许渗透比降不是渗流安全的控制因素;三峡工程坝基岩体基本不存在渗透稳定隐患,帷幕灌浆;三峡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提高接触段灌浆压力达到不;由此看来,岩石地基的灌浆,接触段灌浆压力按什么标;2.5细水泥浆材应用中的问题;经反复研究、试验、论证,三峡工程防渗灌浆帷幕采用;在三峡灌浆施工过程中,部分水泥生产厂家开发了细度;证灌浆质量较为有利;3结论;(1)
作用水头或允许渗透比降不是渗流安全的控制因素。
三峡工程坝基岩体基本不存在渗透稳定隐患,帷幕灌浆的主要目标是控制渗流量和渗透压力,渗流安全只需要考虑结石体自身的抗渗稳定性;三峡工程防渗帷幕的长期运行安全,接触段以下靠高压灌浆措施,接触面靠增加有效防渗体厚度,降低实际渗透比降,其接触段岩体的抗渗稳定性是有安全裕度的;因此,三峡工程接触段在采用2MPa灌浆压力的条件下,是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压力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三峡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提高接触段灌浆压力达到不少于2倍的坝前水头,即深槽段达到不低于3.5MPa的灌浆压力,专门安排了现场升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三峡工程作为块状岩石地基条件,其耐压性能较强,升压的试验在有80m混凝土盖重,且已经过两排防渗帷幕灌浆的情况,进行了34段升压试验,试验过程中有4个孔段发生抬动变形,一般经及时降压后,再缓慢升压,有效控制了抬动破坏事故发生,但总体灌浆过程吸浆量甚微,虽然最终结束时灌浆压力均达到了3.5MPa,但吸浆量与1.5MPa灌浆压力相比,无显著差异。施工前现场试验结论认为:“三峡坝基岩体条件下,灌浆压力在1.5MPa以上,4MPa以下, 压力提高对岩体可灌性作用不明显”。两项试验结果是一致的。
由此看来,岩石地基的灌浆,接触段灌浆压力按什么标准确定,是值得讨论的问题,对于高坝能达到1~1.5倍水头的设计规范标准,经过努力,一般讲是安全的,但如果要进一步提高,像三峡工程这样良好的地基条件,尚存在发生抬动破坏事故的风险,而且在保证基本压力条件下,进一步提高压力的作用和效果不明显,是否有必要为此而承担事故风险呢?我们认为是没有必要的。而且,随着工程建设规模和坝高的增加,进一步提高灌浆压力与坝前水头的倍比关系,风险将进一步增加,因此,三峡升压的先例不宜推广。
细水泥浆材应用中的问题
经反复研究、试验、论证,三峡工程防渗灌浆帷幕采用湿磨细水泥浆材作为主要灌浆材料,但在实施灌浆施工过程中,湿磨后的水泥浆材的粒径检测却遇到了困难。客观地讲,湿磨水泥粒径在灌浆过程中本身是变化的,水泥水化的过程,水泥颗粒粒径在减小,要检测湿磨后的粒径,应该是水泥湿磨完成后的瞬时粒径,而浆材湿磨后要进行粒径检测必须经过稀释、分散;由于水泥湿磨后比表面积大大增加,水化速度加快,对湿磨浆材稀释分散过程中,水化过程如不停止,由于工作时间的延长,所检测的粒径结果就会发生变化。所以,在稀释、分散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抑制水化过程的措施,而且要求较快的检测速度,这就要求不能采取取样送检的办法,而应开展现场检测,但高精度的微小粒径检查仪器和设备要求的工作条件在施工现场又很难达到,因此,现场检测困难较多,三峡工程采取了特别的现场服务保证措施,使现场检测得到落实。但检测数量、样品抽取的随机性、代表性等还是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对湿磨细水泥浆材的粒径抽检手段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探讨。
在三峡灌浆施工过程中,部分水泥生产厂家开发了细度可以满足细水泥标准的干磨细水泥产品,并在三峡工程施工单位中推销。干磨细水泥的明显优点是水泥的细度可以随时抽样检测,但干磨细水泥由于比表面积较大,水化速度快,拌制的水泥浆材黏度增加速度加快,直接影响了浆材的可灌性,理论上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掺加合适的添加剂的办法解决,但由于受现场搅拌设备、人为控制因素等各种条件的限制,使浆材质量的保证受到较大的影响,因此,在三峡工程施工中干磨细水泥没能广泛推广应用。而湿磨细水泥浆材的浆材改进添加剂在湿磨前加入普通的水泥浆中,经过湿磨的充分搅拌和分散过程,浆材性能比较稳定,对保
证灌浆质量较为有利。
(1)三峡工程坝址位于葛洲坝水利枢纽水库内,坝下游水头较高,经过研究,采取封闭抽排的基础渗控方案,可以有效削减坝基扬压力,减少坝体断面,节省混凝土工程量,节约工程投资,并增加工程安全裕度。对坝基的缓倾角裂隙发育的部位,通过封闭抽排,疏干坝基岩体,是解决基础抗滑稳定的可靠方法之一。
(2)三峡工程防渗帷幕灌浆受灌岩体微细裂隙发育,经试验、论证,采用了孔口封闭高压灌浆工艺,并选用湿磨细水泥浆材作为主要灌浆材料,较好地解决了微细裂隙的灌浆问题,经实践检验,选定的灌浆工艺和浆材是经济合理的。
(3)由于工程在深水围堰基坑施工,周边高水头水文地段边界条件和网络状裂隙为地下水提供了补给及径流条件,在深槽坝段坝基施工中帷幕灌浆孔涌水情况比较普遍,经采取确保注浆压力和严格结束灌浆标准等工艺措施后,对灌浆质量不会造成不利影响,防渗帷幕达到防渗标准,因此,长期安全运行是有保证的。
(4)对于高坝的帷幕灌浆压力问题,建基面接触段压力历来存在需要与可能的矛盾,接触段压力在满足规范规定的1~1.5倍坝前水头的基本压力前提下,为保证防渗帷幕的长期安全运行留有适当的裕度,宜采用幕前固结灌浆和增设辅助排帷幕灌浆的方法,以增加接触段幕体实际厚度,降低幕体实际渗透比降的办法。单纯强调提高灌浆压力的办法值得讨论,而且效果不佳,并存在较大的风险。
(5)湿磨细水泥浆材虽然是灌注微细裂隙的经济实用浆材,但其粒度的控制和现场质量检测方法应得到较好解决,否则,将影响其进一步的推广应用。干磨细水泥的细度问题目前已得到解决,但其浆材可灌性受黏度影响较大,如何确保浆材灌注时段黏度的稳定性非常重要,因此,应研究外加剂的添加时间和方法问题,选择合适的制浆搅拌时间。
上述问题在三峡工程施工中均作过比较深入的研究和试验论证,有些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有些问题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讨论。
长江三峡工程大坝坝基防渗技术
(葛洲坝集团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大坝坝基灌浆帷幕是降低坝基扬压力、保证大坝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结合工程实际,确定科学的帷幕布置形式、技术参数、工艺方法及浆液材料等是关键。本文主要简述了三峡工程大坝坝基防渗工程特点及帷幕灌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和效果。水库蓄水后,监测资料反映坝基扬压力及基岩变形均小于设计安全指标要求,工程运行正常。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镇,枢纽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轴线全长2309.5m, 由左右岸非溢流坝段、厂房坝段和泄洪坝段组成,坝顶高程185 m,最大坝高181 m,设计正常蓄水位175 m。
水文、工程地质条件
三峡工程坝址基岩以前震旦纪微新火成岩岩体为主,块状结构,整体强度高,属微弱透水(90%孔段压水试验透水率q<1Lu),坝基整体地质条件优良,左岸非溢流坝段左坝肩部分利用弱风化上部岩体(局部属强风化);坝基岩石裂隙、断层发育,产状以中、陡倾角为主,除裂隙密集带、F215和F548等少数性状较差断层及影响带外,多呈闭合状,连通性及导水性较差,透水性呈各向异性,可灌性差;岩石构造裂隙以微细、陡倾角为主,属硬性结构面,具抗渗透、侵蚀破坏性能。
大坝基岩开挖高程较低(最低高程吴淞口高程4m),属坐落于葛洲坝库区内的“库中坝”,尾水水位高,坝基产生较大的扬压力,在高程15~49m基础灌浆廊道施工防渗帷幕,帷幕孔孔口高程低于库区水位(常年水位67~69m),帷幕灌浆施工实际上是在一个具有约50m水头的地层介质中进行的,涌水现象较为普遍。
坝基防渗工程特点
特殊的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决定了三峡工程坝基防渗有以下特点:(1)坝基扬压力较高,影响大坝稳定;(2)坝基岩石可灌性差,其主要表现为钻孔涌水、浆液失水回浓、吸水不吸浆、裂隙网络状发育、连通性差,影响灌浆效果;(3)断层性状差,不利于坝基防渗和稳定。F215断层倾角 75~82°,两侧岩石风化深度较深,构造岩性状较差,呈半疏松-半坚硬状,透水性强,而颗粒性浆材可灌性差,遇水后易软化、泥化,在高水头作用下,具有产生渗透破坏的物质条件,而可灌性差。
大坝坝基灌浆
坝基帷幕设计
大坝坝段上游沿轴线方向设灌浆主帷幕及主排水,在主帷幕轴线上游布设两排固结兼辅
助帷幕,增加幕体的厚度,降低水力坡降。坝基岩石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硬性结构面抗渗透、侵蚀性破坏能力强,采用“封闭抽排”的渗流控制方案,降低坝基扬压力,保证大坝安全;
##从基岩面高程较低的左厂1坝段~右厂26坝段坝基下游沿轴线方向设纵向灌浆帷幕,两端
##布设横向灌浆帷幕,其中右岸经右厂21~ 26机组尾水段及右侧、左岸经左厂1~6机组尾
水段及左侧分别与上游主帷幕连接形成封闭帷幕,帷幕内侧设封闭排水,内部沿纵、横向廊道布设辅助排水孔,形成封闭抽排区,外部止水,内部抽排。
帷幕孔孔距主帷幕2m,封闭帷幕2.5m;封闭抽排区帷幕孔孔深70~120m,帷幕底线高程-20~-105m,一般单排布置,断层、深槽高水头部位双排布置。断层带和裂隙密集发育部位,根据产状构造布置有斜孔灌浆和斜孔检查。
按照灌浆材料不同,三峡工程大坝坝基帷幕灌浆分为水泥灌浆、丙烯酸盐浆材灌浆和环氧树脂浆材灌浆。
施工工艺与方法
灌浆帷幕施工工艺以“小口径钻孔、自上而下、孔口封闭、孔内循环” 灌浆法为主;化学灌浆采用分段钻、灌的方法施工;主帷幕孔口段(第1、2、3段)灌浆压力分别为1.5 MPa、3 MPa、4.5 MPa,第四段及以下各段6MPa;根据国务院三峡工程质量专家组意见并通过帷幕灌浆孔口段升压试验、研究,2001年4月,将帷幕灌浆第一段(接触段)的灌浆压力提高到满足2倍水头,检查孔压水试验压力提高到满足1.5倍水头,主帷幕孔口段(第1、2、3段)灌浆压力最大分别为3.5 MPa、4MPa、4.5MPa,第四段及以下各段调整为5MPa。
灌浆材料试验研究
针对三峡工程坝基特性,选择适宜的灌浆材料对提高灌浆帷幕防渗效果十分重要,灌浆材料选择水泥和化学两大类浆材进行试验研究。
水泥浆液是具有颗粒状的悬浊液体,局限了微细裂隙和性状较差断层带疏松、次生构造岩中非裂隙性孔隙的灌浆效果。根据理论和试验研究,只有当裂隙具有一定宽度时(大于三倍颗粒粒径),水泥颗粒才易能进入裂隙、泌水、凝结从而达到灌浆效果;否则,水泥颗粒在裂隙入口处易堆积形成堵塞,影响灌浆效果。较高灌浆压力促使浆液泌水,水分进入裂隙而水泥颗粒则很少、很难进入,在灌浆过程中表现为“吸水不吸浆或失水回浓”。例如,在4.5MPa灌浆压力下,如果吃浆量较小,水灰比2:1水泥浆液循环灌浆1~2个小时,比重可由1.29增加到1.8~1.9(与0.5:1水灰比相当),浆温升高至40~50℃,黏度增加,反映了水泥浆液的泌水、水化过程,而灌浆记录、成果计算则仍反映出一定的灌入量,造成假象,影响了灌浆效果分析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化学材料灌浆浆液为真分子溶液,不具有颗粒间的吸附、黏聚力,适宜任何微细裂隙、地层的灌浆,但使用成本较高,在采用水泥浆材无法施工或效果难以满足要求时才考虑应用。三峡工程坝基地质条件决定了其基岩可灌性较差,特别是性状较差的F215等断层带次生构造、疏松状胶结物,透水性强而水泥可灌性差。为选择合适的灌浆材料, 分别于1996年、1999年,在三峡工地分别进行了普通硅酸盐水泥、湿磨水泥、超细水泥、化学浆材等浆材、浆液的灌浆试验。
3.1 水泥灌浆试验
水泥帷幕灌浆试验模拟大坝帷幕灌浆施工条件,在听取1995年8月国内部分专家咨询意见基础上,采用“小口径钻孔、孔口封闭、自上而下分段、孔内循环”的高压灌浆施工工艺,分别进行了普通硅酸盐水泥、湿磨水泥、超细水泥的灌浆试验。灌浆试验场地选择在右岸,分为RI、RII两个试区,试区内发育小断层6条、花岗岩岩脉2条,裂隙发育;每个试区各布置9个钻孔,分两排呈梅花型布置,单孔灌浆段长27~40m;根据大量的岩石裂隙宽度统计资料分析,湿磨水泥细度以D95≤40μm控制。灌后按单排、双排进行压水检查。
普通水泥浆液经过湿磨后,一方面颗粒减小,细度增加,浆液析水率降低,高压作用下结石强度、抗渗性能提高;另一方面颗粒粒径减小,颗粒表面活性增强,颗粒间凝聚、吸附作用增加,浆液黏度加大,不利于灌浆效果;根据试验资料,高效减水剂可以改善浆液的流变性能,降低其黏度,使水灰比0.5:1湿磨浆液与水灰比1:1或2:1普通浆液的黏度相当。
双排灌后压水检查,两个试区均检查合格。湿磨水泥和改性水泥均可满足三峡工程微细裂隙发育的花岗岩地层帷幕灌浆防渗要求,但改性水泥对保存、使用环境要求高,难以控制、掌握且成本较高,采用湿磨水泥较为经济、合理,便于现场操作。最后经专家论证,确定普通硅酸盐水泥、湿磨水泥加高效减水剂为帷幕灌浆主材,漏量较大孔段(压水漏水率>40L/min)可先灌普通水泥浆液至吸浆率小于10L/min后再灌注湿磨水泥浆液。
根据统计资料分析,在湿磨水泥浆液灌浆前掺加了高效减水剂(施工过程中应用的有JG-2型、UNF-5型两种类型高效减水剂),浆液性能稳定,具有较好的可灌性(见表1),孔段最大单耗达1200.8kg/m,解决了绝大部分坝基防渗灌浆问题;灌浆结束后,泄3下游封闭帷幕、
#左非8坝段主帷幕各布大口径检查孔1个,孔深分别为42.98m、40 m,孔径1m。孔壁素描、孔壁揭示裂隙或断层总数分别75条、58条,其中43%、34%的裂隙见水泥结石充填、胶结较好,结石一般1~2mm,宽度最大5~6mm,其余为绿帘石充填或闭合状裂隙,泄3下游大口径检查孔进行4次涌水观测,涌水量0.35L/m。部分孔段出现压水透水率较大而灌浆水泥注入量较小异常现象;145个质量检查孔,压水2009段,一次性检查合格率98.5%,有13个孔31段压水透水率超标,说明水泥灌浆效果有其局限性。
三峡一二期大坝工程帷幕灌浆成果
化学灌浆试验
环氧树脂浆材灌浆与水泥浆材灌浆相比较,同样可以提高坝基岩石强度指标,但环氧树脂浆材灌浆可以达到高强低弹效果,更好地改善坝基应力、应变条件。
化学灌浆试验场地选择在左岸99m高程山体排水平洞内,F215断层斜穿平洞,试验灌浆孔8个分两组布置,分别采用水泥浆液与长科院-CW改性环氧 、中华-798两种材料进行复合灌浆试验,先用水泥浆液灌至吸浆率小于10L/min后,改换化学浆液灌浆结束,灌后作钻孔取芯、压水试验、声波测试、静弹模测试、孔内电视录像、芯样物理力学试验、理化分析等项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应用写作文书、各类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文学作品欣赏、74三峡地基处理_图文等内容。 
 《三峡》教案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风华中学八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教案年级 课题 八年级 《三峡》 1、 学科 语文日期 主备人
张欣欣 使用人 ...  水利水电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技术的现状和展望_电力/水利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水利...我国经济的稳步前进带动了水利工程建设的进步 ,三峡工程等一 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  创“重庆三峡杯优质结构工程” 质量计划及保证措施 编制人: 校核: 审核: 朵力...13.2.8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 13.2.9 混凝土...  黄河三峡景区游客综合服务中心工程 塔吊安拆及群塔施工方案 此为满足塔吊基础地基...或发现不合技术要求的零部件不得 自行处理,而应报告负责人处理后可继续作业。 ...  三峡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 珠江三角地地区软地地基处理方案探讨 2000 工管班 概述 软土地基,要是指粘土或粉土颗粒含量极高的软弱土或由引隙率大的 有机质...  长江三峡水电站_政史地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地理自学主题――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大坝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境内,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 纽工程 38 公里;是当今...  (如小浪底水利工程、三峡水利工程)时,要制 定高质量的施工标准,在软土地基处理中,尽量做到完美施工;在进行小型的水利工程建设 时,对施工质量要求不是很高,这时,...  4、根据图文,领略三峡的美丽风光。 (三)展示三峡的图片 学生通过图片,具体感知...翻译中如何可以更好的落 实文言的字词句,还有容量与时间的更好处理,这些都有...  长江三峡导游词_演讲/主持_工作范文_实用文档。长 江 三 峡导游词 大家好!我们的祖国山河壮美,长江三峡,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的 瑰宝瞿塘峡的雄伟,巫峡的...三峡冲刺 这175米有多么不易(图)
  1918年,孙中山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
  1956年6月,毛泽东提出了“高峡出平湖”
  1980年,邓小平考察长江及三斗坪坝址
  1989年7月,江泽民考察三斗坪坝址
  1997年10月,胡锦涛考察三峡大坝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2009年实验性蓄水9月15日零点正式启动,时值新中国60年生日之际,10月1日12时,三峡水库坝前水位按计划成功突破158米,达到158.01米,预计10月底或11月蓄到175米最终水位。此后,工程防洪、发电、补水、航运等综合效应将全面发挥。
  10多万工程人员参与施工,130万库区群众迁离家园。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利用自然资源、改善长江生态的非凡壮举。规模之大、效益之好,在世界水利工程建筑史上绝无仅有。
  这座大坝,留给人们的是福祉,留给国家的是力量,留给长江的是安澜,留给自然的是和谐,留给历史的是丰碑。今天,当这个百年梦想已化为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先进的水利枢纽工程的时候,让我们回眸过去,寻找这个梦的起点。
  孙中山设想 电力推动“实业救国”
  1918年的孙中山,看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美国家将有大批为战争服务的工业设备和技术人员闲置,如果中国能够利用这些设备和人才,就可大大加速中国经济的发展。
  在上海香山路7号的小楼中,孙中山用英文完成了《国际共同开发中国实业计划》。计划中有四通八达的港口、纵横交织的铁路、星罗棋布的现代企业。
  孙中山设想,在三峡筑起大坝,巨轮可以从上海直达重庆,产生的电将成为“实业救国”的巨大动力。日,他在广州演讲时说:“有人考察由宜昌到万县一带的水力,可以发生三千余万匹马力的电力”,“拿这么大的电力来替我们做工,那便有很大的生产,中国一定可以变贫为富的”。
  1925年,孙中山带着遗憾与世长辞,留下长叹: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1932年10月,由电气工程师恽震带领的勘测队首次勘测三峡水力资源。他提出两个坝址,一个坝址就是葛洲坝,一个坝址叫黄陵庙,实际上就是现在修长江三峡的那个三斗坪。国民政府交通部对这个方案的批示是:“所呈计划尚属详明,应予存案备查。”
  1944年5月,美国垦务局总工程师萨凡奇受邀来到重庆。40多天后,萨凡奇在中方技术人员的协助下,完成了《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提出:由美国贷款建三峡大坝。安装发电机组1050万千瓦,每年发的电,一半用于全国工业需求,剩余一半用来制造化肥出售给美国,偿还贷款。1947年5月,国民党政府下令终止了三峡工程的中美合作协议。
  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 毕其功于一役
  在新中国成立的第四年,关于三峡大坝的那个“遥远的梦想”,再次被毛泽东主席唤醒。
  武汉,日。这天上午,两艘军舰在武汉关码头静静等候。中午时分,毛泽东主席一行数人走过江滩,登上“长江号”军舰。随行人员中,有被毛泽东称为“长江王”的林一山。
  林一山在解放战争期间任辽南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委,后参与组建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从1953年到1958年6年间,毛泽东主席特别召见林一山6次面谈,每次都与长江、尤其是与三峡工程有关。
  已经病逝的林一山,将这次谈话的内容,留在了他的回忆录中———
  我说,我们计划兴建一系列梯级水库,来拦蓄洪水,从根本上解除洪水的威胁。主席看了这个图以后就问:你修上面这一系列的水库的作用,能不能跟着一个,就是指三峡水库相比?
  我回答说:“从长江致灾洪水的主要来源说,这些水库都加起来还抵不上一个三峡水库的防洪效益”。
  他说,那你为什么不先修这一个呢?我当时说,我还不敢这么设想。毛主席说:那你既然能够在这里修一个,就毕其功于一役。
  这是毛泽东主席第一次明确提出修建三峡工程的设想,他指向的“三峡东口”,就是孙中山先生“梦想失落的地方”。
  一年后的1954年,长江流域又发生了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水,武汉市被困100天,京汉铁路中断100天。两湖军民奋力抗洪,但还是遭受了惨重损失,死亡3万3千人。
  洪水消退之后,毛泽东主席发来贺电:“庆贺武汉人民战胜了1954年的洪水,还要准备战胜今后可能发生的同样严重的洪水”。这封贺电,镌刻在“武汉抗洪纪念碑”上。从毛泽东的措辞中,可以感到他对长江水患深深的忧虑。
  受中国政府邀请,从1955年4月起,先后有126名苏联专家到中国长江水利委员会工作。经过一年合作,长江流域规划和三峡工程勘测工作基本结束。
  日,毛泽东从武汉造船厂码头跃入长江,四天之内,三次畅游。信步江流之际,毛泽东作《水调歌头游泳》,其中有“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958年1月,毛泽东主席委托周恩来总理亲自抓三峡工程。两个月后,周恩来总理召集了一百多位专家考察三峡,最终确定了三峡大坝的坝址就选定三斗坪。三峡工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曙光。
  但是1960年,一场自然灾害席卷中国大地,在这关键时刻,中苏关系开始恶化,苏联撤走了援华的水电专家,三峡工程被迫搁置。然而,三峡工程的梦想并没有就此破灭。周恩来总理提出,对三峡工程要“雄心不变,加强科研,加强人防”。
  又一个十年过去了,电力紧张严重制约着生产的发展,1970年,武汉军区和湖北省联合向中央呈送了修建葛洲坝的请示报告。12月26日,毛泽东批示:赞成兴建此坝。4天后,葛洲坝工程开工。
  邓小平拍板:看准了要下决心干,不要动摇
  日,邓小平在重庆登上客轮。长江水利委员会原主任魏廷峥回忆:一上船,他劈头就问我,他说有人说三峡建了,船也不通了,水稻、棉花都不长了,鱼也没有了,我说没有那个事。我详详细细地用三峡本身的研究成果,详细地跟他讲了。小平同志当时最关心的,他倒不在乎这个问题。不过有人说:三峡技术问题、经济问题都可以解决,剩下来就是一个政治问题。小平同志就说是什么政治问题?他就说,如果在全国人大表决的时候有三分之一的人不举手,反对,那就变成了政治问题了。小平同志就讲,说你上有政治问题,不上政治问题更大,如果技术问题、经济问题能够解决,坚决上。
  1982年11月,谈三峡提到要兴建三峡工程的问题,小平曾说:看来,不搞能源,不搞骨干项目不行。不管多么困难也要下决心搞。钱、物资不够,宁肯压缩地方上的项目,特别是一般性的加工工业项目,这些小项目上得再多,也顶不了事。并且叮嘱:看准了要下决心干,不要动摇。
  在邓小平的推动下,三峡工程再度提上议事日程。1983年,长江水利委员会在吸纳各方意见后,向国家上报正常蓄水位150米的三峡大坝建设方案。国务院于日,原则批准了“150方案”。
  但也有专家认为,这个方案没有充分利用这段江水的资源,还有一些人士出于各种原因,而反对这项工程上马。
  日,来访的美国《中报》董事长傅朝枢问邓小平,三峡工程会不会因为反对声而受影响?邓小平说:“中国政府所作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人民,对于兴建三峡工程这样关系千秋万代的大事,一定会周密考虑,有了一个好处最大、坏处最小的方案时,才会决定开工,是绝不会草率从事的。”
  三个月后,中共中央、国务院确定由水电部组织各方专家,重新对三峡工程进行可行性论证。
  412位专家分成14个专题组,经过两年八个月科学民主的论证,在诸多方案比选后,推荐了目前实施的正常蓄水位175米方案。1989年3月通过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得出结论:“三峡工程对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是必要的,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有利”。
  这次重新论证,为中央民主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1767票赞成 全国人大首次就一项工程表决
  江泽民担任党的总书记26天之后的第一次外出视察,就是日到24日视察了长江荆江大堤、荆江分洪工程、葛洲坝和汉口防汛大堤。新闻报道没有公开他此行的第一个考察地点———三峡大坝坝址三斗坪。
  1992,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由国务院提交的《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草案)》摆到了代表们面前。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这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就一项工程进行表决。表决结果:赞成1767票,反对177票,弃权664票。未投票25票———通过!
  1993年1月成立了三峡工程高层次的决策机构———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历届主任分别由国务院总理李鹏、朱镕基、温家宝和副总理李克强担任。
  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1997年10月和2002年10月,分别考察了三峡工程和库区,对工程建设和移民安置工作做出重要指示。
  三峡四问
  一块什么样的基岩,
  才能承载如此巨坝?
  早在1924年,李四光考察三峡时,就发现三斗坪一带的地层中分布有花岗岩。花岗岩是由地下的岩浆冷却凝固而成的,抗压强度达到了每平方厘米能经得起一吨的重压,所以被认为是建筑高坝最为理想的地质岩体。
  三斗坪江段花岗岩地基岩石坚硬,构造完整,适宜兴建大型的混凝土高坝。三峡大坝就是这样的高坝。
  要20年浇筑的混凝土
  能不能几年内完成?
  按照施工总进度,三峡工程混凝土浇筑高峰时段是在年,平均每天浇筑近1万立方米,否则工期就会延误。如果沿袭建设葛洲坝时代的浇筑方案,就得20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陆佑楣在美国考察时,美国垦务局的接待人员曾给他放了一段有关工程介绍的录像,让他看到了一样东西———塔带机:塔式起重机吊一个皮带机连续地浇,不是用混凝土罐,一罐一罐地来浇到大坝上。
  最终,三峡工程引进了6台塔带机。仅一台塔带机一个月就可浇筑6万立方米的混凝土。2002年10月,左岸大坝完成混凝土浇筑,矗立江中。
  依靠什么样的力量
  才能防止山体变形?
  船闸开挖后如何确保两边岩石高边坡的稳定,是一道世界级难题。山体被开挖后,两边岩体产生的应力会向中间释放,就像从满满当当的书架上抽出几本书,两边的书会向中间倾倒,势必影响航运。按照设计要求,直立墙的总体偏差要控制在20厘米以内。
  三峡工程采取了以锚索、锚杆、坡护进行加固处理的措施。其中锚索由多股钢绞线构成,通过钻孔穿透变形或滑动的岩体,将一端的内锚头锚固在稳定的岩层中,然后再锚固另一端的外锚头,使钢索产生强大的拉力,拽住不稳定的岩体。拉住一块变形的岩体,要打进去很多根锚索,像纳鞋底一样,密密麻麻,紧紧锚固住船闸两侧山体。
  被锚索和锚杆拉紧的岩体,保持了稳定,170米高边坡的变形仅仅6厘米。
  什么样的水电站
  才配得上三峡?
  对设计人员来说,他们当初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在这滚滚东去的江流之上,建造怎样一座水电站,才能与三峡丰沛的水力资源相匹配呢?
  长江的水能资源,居世界各条大河的首位,占据我国水能资源的一半以上。从重庆到宜昌,其中蕴含的水能,相当于燃烧5000万吨优质煤炭所产生的能量。换句话说,修建三峡大坝之前,每年都从长江的这一江段上白白流失了5000万吨煤炭。
  日,三峡右岸最后一台发电机组完成了试运行。这是三峡左右岸两座电站26台机组安装进行曲的尾声。
  三峡电站供电区域覆盖国土面积18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0%;受益人口6亿7千万,占全国人口的50%。
  三峡电站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年发电量近1000亿千瓦时,截至2009年8月底,三峡电站累计发电量3400多亿千瓦时,以2008年年底前送出电量计算,三峡电力创造国民生产总值2.4万亿元。
  一江梦想
  万吨级船队 上海直达重庆
  对所有祖祖辈辈居住在三峡的人们来说,日,是一个铭记终生的日子。随着三峡大坝20号导流底孔的闸门徐徐关闭,三峡大坝拦蓄江水的功能开始正式发挥。
  日,坝前水位达到高程135米。水库回水到达重庆涪陵,长达500公里。川江上,丰都以下的险滩已全部被江水淹没。3000吨的轮船或者万吨级的船队已经可以从上海直达重庆,川江单向年运输能力从1000万吨提高到近5000万吨。
  日,三峡大坝前水位达到高程172.8米。溯江而上600多公里,重庆朝天门江面的水位已经抬升了8米左右。
  从2005年开始,重庆水路货物和集装箱周转量第一次超过铁路。如今,重庆90%以上的进出口外贸物资,都是通过水路运输完成。三峡大坝蓄水6年来,重庆水上运输量翻了5倍,今年,重庆水运货运量已接近1亿吨。按照建设规划,重庆将投资150多亿元,打造长江上游的航运中心。
  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唐冠军介绍,到2008年,长江干线货运量已经突破12亿吨,它是1978年的29倍,它的直接GDP贡献是780个亿,它所带来间接的GDP贡献是12200多个亿。(央视《大三峡》摄制组供稿)
(本文来源:
跟贴读取中...
网易通行证: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新闻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241341条
评论187033条
评论96782条
评论87128条
评论79382条
游戏直充:
热门功效:
热门品牌: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峡 比较阅读 选择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