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古代东西方法律的异同大同社会与当今社会的异同?

中国的大同社会的样子应该是什么?_历史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421,192贴子:
中国的大同社会的样子应该是什么?
如果人人狭义互助、人人仁爱、人人平等自由、生活美好那就是完美的大同社会,欧洲的已经基本达到了,但是他们还没有人人狭义的精神,可以说北欧国家已经基本实现了墨家的思想了,唯有墨家才是大同社会最佳的代表,墨家比西方民主都先进,墨家的社会希望人人狭义人人平等人人仁义勤俭节约勤劳积极,西方民主也比不了,正因为有墨家这种思想华夏几千年没有被欺负过,但是自从墨家从政治退向民间逐渐消失以后国家就越来越破损阴阳不调,被权贵压迫鱼肉的状况越来越惨烈甚至遭受了被野蛮民族奴役和压迫、奴化的状况,主要是遵崇帝利和士大夫以帝利和士大夫为中心及繁重的礼却忽略民利,儒以舟礼为基础,舟礼本就是围绕帝王利益的手段,儒家仁义远不如墨家仁义亲民,这些都是墨家不满儒家反对儒家的根本方面,没有代表民的文化出现没用,以儒治国必然导致阴阳失调百病丛生。
中小学辅导怎么选?精锐教育1.大品牌2.师资强3.口碑好4.助孩子快速提升.拒绝不合理收费,授课讲练结合,注重知识点总结,查缺补漏,来电送名师免费陪读!试听热线400-883-8052
如果按照墨家的说法人人狭义人人仁义兼爱怎么可能会被鞑子钻了空子奴役人民鱼肉呢,怎么可能会有农民起义、权贵、官僚压迫鱼肉、汉奸出卖和杀戮人民、,呢,怎么可能会让贪官污吏、汉奸小人滥杀救国救民反抗奴隶主以及汉奸的义士,怎么可能会让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封妻荫子滥杀屠杀自己国家的同一个种族和民族呢。
社会在国家内恐不能实现 算不上大同
国家的普遍性必然与个人。
无量天尊,把现实理想化了,受害的是自己
又在黑儒家?墨家信鬼神,组织严密,我看就是个宗教。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实乃华夏之幸!
现在很多人吹捧墨家,我估计是两种人:一是,不明就里,人云亦云,认为自己祖先确实很牛X,很科学。二是,用“放大镜眼光”专注于墨家的科学水平(自我暗示、自吹自擂认为祖宗很厉害),而忽略墨家不切实际的思想,结党近乎邪教的行为。看看西方那些宗教,中国古代的那些邪教。哪个不是吹的天花乱坠,真善美头头是道的?但现实呢?所以说,不管什么思想,最重要的是“”。要合乎中庸,合乎时宜才对。
想想;普通中国家庭不就是一个小共产主义社会的缩影吗?希望对你有启发!
以大同的标准来看现在的美帝西欧北韩都是一个样
美国历史学专业,出国留学优选天道,51个哈佛,71个耶鲁,19个MIT,949个哥大,录取战绩业内领先!美国历史学专业申请条件费用解析,天道资深留学专家为你量身定做美国历史学专业..
共产主义!
人人仁爱,人人互助,道德标准,这个不可能实现,
领导领多少工资,咱们也领多少工资,或者领导看病不用排队,我们也不用排队?
墨家的精神就跟西方的基督有共同的地方,就是要求民权争取民利以制衡权贵,如果民无法制衡权贵则权贵会贪得无厌胡作非为将民的权利和利益、土地全部剥夺导致民不聊生饿殍遍野继而起义,民没有权利制衡权贵的后果就是国破家亡,历朝历代都是如此,因为帝王不可能去制衡权贵再说帝王也没这个能力制衡所有的权贵和士大夫,最后权贵和士大夫越来越多越来越贪婪夺取的财富和土地越来越多,则民的财富和土地则越来越少,最后民变,帝王表示无奈,汉唐明清都是这样被损耗掉国本的,,人家养老人和小孩比你养的还好呢,人家还利用慈善力量和国家福利来养呢,而我们却依赖于各人家庭使得百姓的压力倍增同时又增加了不安定因素。西方的君主怎么没像中国的君主呢,西方的君主怎么没像中国的君主有那么多妃子呢,什么三千佳丽三宫六院,还有无数的太监,什么造成的,儒家不适合治国也不适合干涉社会,儒家将帝王的利益看的太重了,我们说错一句话写了什么反诗或者让人污蔑有谋反的心哪怕没有也会被让人惶恐不安,这都是独尊儒术的造成的恶果,于元光元年(前134年)征召天下著名儒生入策问。其中著名儒生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应该“罢黜百家,表章六经”(语),得到汉武帝的赞同,在全国的思想及仕进上只采用的观点
首先必须声明,无论是什么思想治国,终究会灭亡,并非儒家的过错。还有,你所说的儒家并非与墨家同时代的,是由提出来的与最初的儒家无惯。另外,民主在中国并不适用
,约在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翟(dí),鲁人。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倡导“科学、民主、平等、博爱”爱好和平,在今天仍然有着重要意义,成为我们当今人类追求的目标,而他的提出是在二千年前,由于他的主张与封建统治阶级的意志背道而驰,遭统治者封杀,后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被人遗忘,实为可惜。假如我们不推崇“”,而推崇“墨子”,我们社会和人类的科技水平比现在要进步的多,我中华可不会有“百年耻辱”了,呜呼!一生追求和平,并为和平事业而奋斗,但他争取和平的方式与“”不同,孔子争取和平是用”忍“的办法,作,而墨子是主动防御的办法,通过提高自己实力,使敌人不敢发动战争,达到阻止战争,著名的有“墨攻”。又是一个实干家,他领导着他的弟子从事着科学探索,涉及到各个行业,取得许多科技成就,掌握了当是世界上最领先的科学技术,他的弟子在当时各诸侯国受到重用,可谓桃李满天下。下面是有关他的一些资料。创立墨家学说,并有一书传世,以兼爱(博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重视教育)为支点。墨子在先秦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 整套科学理论。墨子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涉及到力学、光学、声学等分支,给出了不少物理学概念的定义,并有不少重大,的发现,总结出了一些重要的物理学定理。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墨子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公输班 (俗称
)相比。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墨子曾做过宋国大夫,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墨子曾经从师与儒者,学习之术,称道尧舜,学习《诗》、《书》、等儒家典籍。但后来逐渐对儒家繁琐礼乐感到厌烦,最终舍掉了儒学,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墨家是一个宣扬仁政的学派。在代表新型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对立的最大的一个学派,并列“显学”。 墨子一生的活动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广收弟子,积极宣传自己的学说,二是不遗余力的反对兼并战争。 墨家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和严密纪律的团体,最高被称为“巨子”,墨家的成员都称为“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指导,听从指挥,可以“赴汤蹈火,死不旋踵”,意思是说至死也不旋转脚跟后退。 为宣传自己的主张,墨子广收门徒,一般的亲信弟子达到数百人之多,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墨子的行迹很广,东到齐、鲁,北到郑、卫,南到楚、越。/来自中华网社区 /墨家思想  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兼爱非攻所谓兼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与儒家的别爱(“亲亲有术,尊贤有等”)相反。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同时,墨子也看到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弊病就是战争,因此,从兼爱的思想中,引申出了非攻。兼爱非攻是墨子最著名的思想。天志明鬼宣扬天志鬼神是思想的一大特点。墨子认为天之有志——兼爱天下之百姓。因“人不分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天之爱民之厚&,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墨子不仅坚信鬼神其有,而且尤其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会赏善罚暴。墨子宗教哲学中的天赋人权与制约君主的思想,是墨子哲学中的一大亮点。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与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实行义政。尚贤则包括选举贤者为官吏,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认为,国君必须选举国中贤者,而百姓理应在公共行政上对国君有所服从。墨子要求上面了解下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墨子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即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墨子把尚贤看得很重,以为是政事之本。他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亲,对于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节用节葬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久丧厚葬无益于社会。认为君主、贵族都应象古代三代圣王一样,过着清廉俭朴的生活。要求墨者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非乐极其反对音乐,甚至有一次出行时,听说车是在向朝歌方向走,立马掉头。他认为音乐虽然动听,但是会影响农民耕种,妇女纺织,大臣处理政务,上不合圣王行事的原则,下不合人民的利益,所以反对音乐。非命反对儒家所说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认为这种说法“繁饰有命以叫众愚朴之人”墨子看到这种思想对人的创造力的消磨与损伤,所以提出非命。
统治思想哲学思想的主要贡献是在方面 。他以 “ 耳目之实 ”的直接感觉经验为认识的唯一来源,他认为,判断事物的有与无,不能凭个人的臆想,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为依据。墨子从这一朴素唯物主义出发,提出了检验认识真伪的标准,即三表:“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 ,“废(发)以为刑政 ,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墨子把“事” 、“实”、“利”综合起来,以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社会效果为准绳,努力排除个人的主观成见。在名实关系上,他提出“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的命题,主张以实正名,名副其实。墨子强调感觉经验的真实性的认识论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他曾以有人“尝见鬼神之物,闻鬼神之声”为理由,得出“鬼神之有”的结论。但墨子并没有忽视理性认识的作用,墨家学派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逻辑思想体系。一种观点认为,世界观中存在着深刻的内在矛盾。一方面他强调“非命”、“尚力”,认为决定人们不同遭遇的不是“命”,而是“力”。另一方面,墨子又肯定“天志”和“鬼”的作用。他把“天”说成是有意志的人格神,宣扬“顺天意者”,“必得赏”;“反天意者”,“必得罚”。他认为“兼相爱,交相利”就是“顺天意”,“别相恶,交相贼”就是“反天意”。 但另一种观点认为,“非命”与“天志”体现了墨子“天人之辩”强烈的思维张力,在墨子宗教哲学里,天志兼爱而不不制天命,天道酬勤,天喜欢自强不息的人。在政治上提出了 “兼爱”、“”、“尚贤”、“”、“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兼以易别”是他的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非攻”是其具体行动纲领。他认为只要大家“兼相爱,交相利”,社会上就没有强凌弱、贵傲贱、智诈愚和各国之间互相攻伐的现象了。他对统 治者发动 战争带 来的祸 害以及平常礼俗上的奢侈逸乐,都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批判。在用人原则上,墨子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主张“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他还主张从天子、诸侯国君到各级正长,都要“选择天下之贤可者 ”来充当; 而人民与天子国君,则都要服从天志 ,发扬兼爱,实行义政,否则,就是非法的,这就是墨子广为人知的主张“非攻,兼爱
逻辑思想也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他比较自觉地、大量地运用了逻辑推论的方法,以建立或论证自己的政治、伦理思想。他还在中国逻辑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辩、类、故等逻辑概念。并要求将辩作为一种专门知识来学习。墨子的“辩”虽然统指辩论技术,但却是建立在知类(事物之类)明故(根据、理由)基础上的,因而属于逻辑类推或论证的。墨子所说的“三表”既是言谈的思想标准,也包含有推理论证的因素。墨子还善于运用类推的方法揭露论敌的自相矛盾。由于墨子的倡导和启蒙,墨家养成了重逻辑的传统,并由后期墨家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古代的体系。学术成就  的哲学思想反映了从宗法奴隶制下解放出来的小生产者阶层的二重性,他的思想中的合理因素为后来的思想家所继承和发展,其神秘主义的糟粕也为秦汉以后的神学目的论者所吸收和利用。墨子作为先秦墨家的创始人,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另外在科学技术领域中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主要者有:方面认为,宇宙是一个连续的整体,个体或局部都是由这个统一的整体分出来的,都是这个统一整体的组成部分。换句话说,也就是整体包含着个体,整体又是由个体所构成,整体与个体之间有着必然的有机联系。从这一连续的宇宙观出发,墨子进而建立了关于时空的理论。他把定名为“久”,把空间定名为“宇”,并给出了“久”和“宇”的定义,即“久”为包括古今旦暮的一切时间,“宇”为包括东西中南北的一切空间,时间和空间都是连续不间断的。在给出了时空的定义之后,墨子又进一步论述了时空有限还是无限的问题。他认为,时空既是有穷的,又是无穷的。对于整体来说,时空是无穷的,而对于部分来说,时空则是有穷的。他还指出,连续的时空是由时空元所组成。他把时空元定义为“始”和“
楼主我水一下你没意见吧,快要升级了,不好意思了,多谢楼主,楼主再见。
墨子端”,“始”是时间中不可再分割的最小单位,“端”是空间中不可再分割的最小单位。这样就形成了时空是连续无穷的,这连续无穷的时空又是由最小的单元所构成,在无穷中包含着有穷,在连续中包含着不连续的时空理论。在时空理论的基础上,墨子建立了自己的运动论。他把时间、空间和物体运动统一起来,联系在一起。他认为,在连续的统一的宇宙中,物体的运动表现为在时间中的先后差异和在空间中的位置迁移。没有时间先后和位置远近的变化,也就无所谓运动,离开时空的单纯运动是不存在的。对于物质的本原和属性问题,墨子也有精辟的阐述。在先秦诸子中,老子最早提出了物质的本原是“有生于无”(《老子》第1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第40章)。墨子则首先起来反对老子的这一思想,提出了万物始于“有”的主张。他指出,“无”有二种,一种是过去有过而现在没有了,如某种灭绝的飞禽,这不能因其已不存在而否定其曾为“有”;一种是过去就从来没有过的事物,如天塌陷的事,这是本来就不存在的“无”。本来就不存在的“无”不会生“有”,本来存在后来不存在的更不是“有”生于“无”。由此可见,“有”是客观存在的。接着,墨子进而阐发了关于物质属性的问题。他认为,如果没有石头,就不会知道石头的坚硬和颜色,没有日和火,就不会知道热。也就是说,属性不会离开物质客体而存在,属性是物质客体的客观反映。人之所以能够感知物质的属性,是由于有物质客体的客观存在。数学方面墨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理性高度对待数学问题的科学家,他给出了一系列数学概念的命题和定义,这些命题和定义都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墨子所给出的数学概念主要有:关于“倍”的定义。墨子说:“倍,为二也。”(《墨经上》)亦即原数加一次,或原数乘以二称为“倍”。如二尺为一尺的“倍”。关于“平”的定义。墨子说:“平,同高也。”(《墨经上》)也就是同样的高度称为“平”。这与欧几里得几何学定理“平行线间的公垂线相等”意思相同。关于“同长”的定义。墨子说:“同长,以正相尽也。”(《墨经上》)也就是说两个物体的长度相互比较,正好一一对应,完全相等,称为“同长”。关于“中”的定义。墨子说:“中,同长也。”(《墨经上》)这里的“中”指物体的对称中心,也就是物体的中心为与物体表面距离都相等的点。关于“圜”的定义。墨子说:“圜,一中同长也。”(《墨经上》)这里的“圜”即为圆墨子,墨子指出圆可用圆规画出,也可用圆规进行检验。圆规在墨子之前早已得到广泛地应用,但给予圆以精确的定义,则是墨子的贡献。墨子关于圆的定义与欧几里得几何学中圆的定义完全一致。关于正方形的定义。墨子说,四个角都为直角,四条边长度相等的四边形即为正方形,正方形可用直角曲尺“矩”来画图和检验。这与欧几里得几何学中的正方形定义也是一致的。关于直线的定义。墨子说,三点共线即为直线。三点共线为直线的定义,在后世测量物体的高度和距离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晋代数学家刘徽在测量学专著《海岛算经》中,就是应用三点共线来测高和测远的。汉以后弩机上的瞄准器“望山”也是据此发明的。此外,墨子还对十进位值制进行了论述。中国早在商代就已经比较普遍地应用了十进制记数法,墨子则是对位值制概念进行总结和阐述的第一个科学家。他明确指出,在不同位数上的数码,其数值不同。例如,在相同的数位上,一小于五,而在不同的数位上,一可多于五。这是因为在同一数位上(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五包含了一,而当一处于较高的数位上时,则反过来一包含了五.十进制的发明,是中国对于世界文明的一个重大贡献。正如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数学卷中所说:“商代的数字系统是比古巴比伦和古埃及同一时代的字体更为先进、更为科学的”,“如果没有这种十进位制,就几乎不可能出现我们现在这个统一化的世界了”。物理学方面 墨子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涉及到力学、光学、声学等分支,给出了不少物理学概念的定义,并有不少重大的发现,总结出了一些重要的物理学定理。首先,墨子给出了力的定义,说:“力,刑(形)之所以奋也。”(《墨经上》)也就是说,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即使物体运动的作用叫做力。对此,他举例予以说明,说好比把重物由下向上举,就墨子是由于有力的作用方能做到。同时,墨子指出物体在受力之时,也产生了反作用力。例如,两质量相当的物体碰撞后,两物体就会朝相反的方向运动。如果两物体的质量相差甚大,碰撞后质量大的物体虽不会动,但反作用力还是存在。接着,墨子又给出了“动”与“止”的定义。他认为“动”是由于力推送的缘故,更为重要的是,他提出了“止,以久也,无久之不止,当牛非马也。”的观点,意思是物体运动的停止来自于阻力阻抗的作用,如果没有阻力的话,物体会永远运动下去。这样的观点,被认为是牛顿惯性定律的先驱,比同时代全世界的思想超出了1000多年,也是物理学诞生和发展的标志(亚理士多德认为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没有力物体就不会运动,而停止是物体的本性,这样的观点是符合常人观测的结果的,却是肤浅和错误的)。关于杠杆定理,墨子也作出了精辟的表述。他指出,称重物时秤杆之所以会平衡,原因是“本”短“标”长。用现代的科学语言来说,“本”即为重臂,“标”即为力臂,写成力学公式就是力×力臂(“标”)=重×重臂(“本”)。现在人们一般都习惯于把杠杆定理称为阿基米德定理,其实墨子得出杠杆定理比阿基米德早了200年,应称之为墨子定理才是公允的。此外,墨子还对杠杆,斜面、重心、滚动摩擦等力学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这里就不一一赘述。在光学史上,墨子是第一个进行光学实验,并对几何光学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家。如果说墨子奠定了几何光学的基础,也不为过分,至少在中国是这样。正如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物理卷中所说,墨子关于光学的研究,“比我们所知的希腊的为早”,“印度亦不能比拟”。墨子首先探讨了光与影的关系,他细致地观察了运动物体影像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景不徙”的命题。也就是说,运动着的物体从表观看它的影也是随着物体在运动着,其实这是一种错觉墨子。因为当运动着的物体位置移动后,它前一瞬间所形成的影像已经消失,其位移后所形成的影像已是新形成的,而不是原有的影像运动到新的位置。如果原有的影像不消失,那它就会永远存在于原有的位置,这是不可能的。因此,所看到的影像的运动,只是新旧影像随着物体运动而连续不间断地生灭交替所形成的,并不是影像自身在运动。墨子的这一命题,后来为名家所继承,并由此提出了“飞鸟之影未尝动”的命题。随之,墨子又探讨了物体的本影和副影的问题。他指出,光源如果不是点光源,由于从各点发射的光线产生重复照射,物体就会产生本影和副影;如果光源是点光源,则只有本影出现。接着,墨子又进行了小孔成像的实验。他明确指出,光是直线传播的,物体通过小孔所形成的像是倒像。这是因为光线经过物体再穿过小孔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物体上方成像于下,物体下部成像于上,故所成的像为倒像。他还探讨了影像的大小与物体的斜正、光源的远近的关系,指出物斜或光源远则影长细,物正或光源近则影短粗,如果是反射光,则影形成于物与光源之间。特别可贵的是,墨子对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等进行了相当系统的研究,得墨子出了几何光学的一系列基本原理。他指出,平面镜所形成的是大小相同、远近对称的像,但却左右倒换。如果是二个或多个平面镜相向而照射,则会出现重复反射,形成无数的像。凹面镜的成像是在“中”之内形成正像,距“中”远所成像大,距“中”近所成的像小,在“中”处则像与物一样大;在“中”之外,则形成的是倒像,近“中”像大,远“中”像小。凸面镜则只形成正像,近镜像大,远镜像小。这里的“中”为球面镜之球心,墨子虽尚未能区分球心与焦点的差别,把球心与焦点混淆在一起,但其结论与近现代球面镜成像原理还是基本相符的。墨子还对声音的传播进行过研究,发现井和罂有放大声音的作用,并加以巧妙地利用。他曾教导学生说,在守城时,为了预防敌人挖地道攻城,每隔三十尺挖一井,置大罂于井中,罂口绷上薄牛皮,让听力好的人伏在罂上进行侦听,以监知敌方是否在挖地道,地道挖于何方,而作好御敌的准备(原文是:令陶者为罂,容四十斗以上,……置井中,使聪耳者伏罂而听之,审知穴之所在,凿内迎之)。尽管当时墨子还不可能明了声音共振的机理,但这个防敌方法却蕴含有丰富的科学内涵。机械制造方面 墨子是一个精通机械制造的大家,在止楚攻宋时与公输般进行的攻防演练中,已充分地体现了他在这方面的才能和造诣。他曾花费了3年的时间,精心研制出一种能够飞行的木鸟。他又是一个制造车辆的能手,可以在不到一日的时间内造出载重30石的车子。他所造的车子运行迅速又省力,且经久耐用,为当时的人们所赞赏。值得指出的是,墨子几乎谙熟了当时各种兵器、机械和工程建筑的制造技术,并有不少创造。在《墨子》一书中的“备城门”、“备水”、“备穴”、“备蛾“、“迎敌祠”、“杂守”等篇中,他详细地介绍和阐述了城门的悬门结构,城门和城内外各种防御设施的构造,弩、桔槔和各种攻守器械的制造工艺,以及水道和地道的构筑技术。他所论及的这些器械和设施,对后世的军事活动有着很大的影响。哲学方面墨子的哲学建树,以认识论和逻辑学最为突出,其贡献是先秦其他诸子所无法比拟的。墨子认为,人的知识来源可分为三个方面,即闻知、说知和亲知。他把闻知又分为传闻和亲闻二种,但不管是传闻或亲闻,在墨子看来都不应当是简单地接受,而必须消化并融会贯通,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因此,他强调要“循所闻而得其义“,即在听闻、承受之后,加以思索、考察,以别人的知识作为基础,进而继承和发扬。墨子所说的“说知”,包含有推论、考察的意思,指由推论而得到的知识。他特别强调“闻所不知若已知,则两知之”,即由已知的知识去推知未知的知识。如已知火是热的,推知所有的火都是热的;圆可用圆规画出,推知所有的圆都可用圆规度量。由此可见,墨子的闻知和说知不是消极简单地承受,而是蕴涵着积极的进取精神。除闻知和说知外,墨子非常重视亲知,这也是墨子与先秦其他诸子的一个重大不同之处。墨子所说的亲知,乃是自身亲历所得到的知识。他把亲知的过程分为“虑”、“接”、“明”三个步骤。“虑”是人的认识能力求知的状态,即生心动念之始,以心趣境,有所求索。但仅仅思虑却未必能得到知识,譬如张眼睨视外物,未必能认识到外物的真象。因而要“接”知,让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去与外物相接触,以感知外物的外部性质和形状。而“接”知得到的仍然是很不完全的知识,它所得到的只能是事物的表观知识,且有些事物,如时间,是感官所不能感受到的。因此,人由感官得到的知识还是初步的,不完全的,还必须把得到的知识加以综合、整理、分析和推论,方能达到“明”知的境界。总之,墨子把知识来源的三个方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认识论领域中独树一帜。墨子又是中国逻辑学的奠基者。他称逻辑学为“辩”学,把其视之为“别同异
我只知道墨家木活做得好
原始共产主义呀~!理念很感人,但是太乌托邦了~!人只要有欲望,就没有实现的一天
如果用墨家,我能当巨子不?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古人是怎样理解“大同”社会的
字体:[][][]
孙文行书《礼记·礼运篇》
  《礼记·礼运篇》首次提出了“大同”之说。记曰: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于是藉孔子言,描述了“大同”社会的情景: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蔵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里需要分辨的是,《礼记·礼运篇》所描述的“大同”社会究竟是什么样的社会?是上下齐同、没有差异、大公无私的社会吗?过去有不少人是这样理解的,康有为就认为“大同”社会是一个无国家、无阶级、无刑罚、无私产甚至无家庭夫妇之分的乌托邦社会,其《大同书》写道:“大同无邦国故无有军法之重律,无君主则无有犯上作乱之悖事,无夫妇则无有色欲之争、奸淫之防……无爵位则无有恃威、估力……无私产则无有田宅、工商、产业之讼。”
  “大同”社会是和而不同的“多元和谐”社会
  然而在我看来,《礼记·礼运篇》所描述的“大同”社会并不是没有差别、完全平等的大公无私社会,而是存在私有财产的和而不同的“多元和谐”社会。其理由有三:
  第一,有东汉经学家郑玄《礼记注》为证。郑玄在“是谓大同”句下注曰:“同犹和也,平也。”按此注解,则所谓“大同”,就是“大和”、“大平”。古音“大”读为“太”,如《周易》“保合大和”读为“保合太和”。因此,我们可以将“大同”解释为“大和”即“太和”,其意即“最高尚的和谐境界”。
  第二,有宋儒张载的《正蒙》为证。其开门见山第一句话就是“太和,所谓道”,即以“太和”为最高级别的“道”。又说:“语道者知此谓之知道,学《易》者见此谓之见易。”所谓“此”者,即“太和”之道也。清儒李光地注解说:“此节以‘和’言道。所谓‘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在人为和为静,在天则为太和、太虚。和者其大用,虚者其本体也。”这也证明了所谓“太和”即最高境界的“和”。
  第三,有《礼运篇》本身的证明。孔子以“和”为天下之大道的思想见诸《中庸》。《礼运篇》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也与篇首孔子之言“与三代之英”前后一致。这个“选贤与能”本身就是以有贤愚、能与不能的差别为前提的,“讲信”是相对于“无信”而言,“修睦”是相对于“不睦”而言,“男有分”即指有社会分工,“女有归”即指妇女要嫁人找归宿,即有家庭存在。既然有家庭存在,就有人口多寡的差异,也就有家庭私产的存在。况且,所谓的“大同”社会虽然是“天下为公”即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但却是存在家庭差异和家庭私有财产不均的社会,因此决不是没有差异、没有矛盾的同质社会,而是有差异、有矛盾但却是和而不同的和谐、和平社会。
  提倡“大同”即“太和”的理念的时代价值
  在当今时代,提倡“大同”即“太和”的理念有些什么现实意义呢?
  一是有助于培养君子人格。我们这个时代,正人君子实在太少,而唯利是图、利欲熏心的小人和勾心斗角、工于权谋的奸徒太多,许多大好的发展机会都因内耗而丧失殆尽。故亟须培养君子人格,表彰君子和而不同的精神,提倡为人处事要树立宽松、宽容的和谐包容品格,反对小人的结党营私、阴谋争斗。
  二是有利于促进企业、社会、国家间的良性竞争。毋庸讳言,市场经济体制是以竞争求生存的体制。竞争好比是企业发展的发动机,是企业的活力与动力所在。但过度竞争也会导致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各种关系的高度紧张乃至崩溃,所以需要提倡良性竞争,需要通过建立和谐机制来平衡和引导竞争。和谐就像一部机器的润滑剂,如果没有这个润滑剂来调节,机器就会烧坏。对于企业而言是这样,对于国家、社会而言也是这样。一个文明社会,一个文明国家,需要保持和谐共处的良性竞争。这就需要执政者有把握全局、“和而不同”的大智慧来处理各种矛盾与利益的冲突,摆正竞争与和谐的关系,使国家、社会建立在一个良性竞争的制度之上。
  三是有助于扩大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可以预见的是,中国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仍处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时代,还达不到“大同”即“太和”的理想阶段。而且整个世界也将是以“小康”为目标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必然存在国家之间的利益争夺而“谋用是作,兵由此起”。然而尽管如此,我们仍然需要以“大同”即“太和”的理想精神去处理中国与各国的关系,坚持“远交近和”的和平外交理念,应“谨于礼”,“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能行乎此,则离“大同”即“太和”的境界“虽不中也不远”了。因此,我们现在应该提倡的“大同”即“太和”的精神,实质上是一种以承认多元化为前提的、和而不同的“多元和谐”精神。在多元和谐精神指导下,既要摒弃西方文明中心论,也要拒绝东方文明中心论,而坚持多元文化兼容互补、和谐共生的文化和谐主义,用“多元和谐”文化观去化解“小康”时代可能出现的“文明冲突”。
  总之,儒家“大同”社会理想不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乌托邦空想,而是一个可望可及的社会理想。“大同”并非完全的同一,而是有差异、有私产、和而不同的和谐和平社会。(吴光 作者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上一篇:已是第一篇
已是最后一篇
责任编辑:邓 植尹
用户昵称: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简述保险与赌博的异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