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外来入侵种和生物入侵?外来入侵种和生物入侵会引起什么环境问题

学者称中国外来有害生物近600种 威胁生态安全|外来物种|外来生物入侵-国内_华商网新闻
学者称中国外来有害生物近600种 威胁生态安全
中国新闻网
作者:吴合琴 吕春荣
[摘要]近日,一则北京截获箭毒蛙的消息,再次引发公众对外来物种入侵的关注。除箭毒蛙事件外,近年来,出现在中国民众日常生活中的不少物种,如巴西龟、福寿螺、小龙虾、水葫芦等都属外来物种。
  原标题:学者称中国外来有害生物近600种 威胁生态安全  中新网北京4月22日电(吴合琴 吕春荣)近日,一则北京截获箭毒蛙的消息,再次引发公众对外来物种入侵的关注。近年来,一些宠物爱好者为满足猎奇心,开始养蜘蛛、蚂蚁、巴西龟、食人鱼等 另类宠物,而今一些外来物种经常“反客为主”,破坏生态平衡,甚至威胁到民众人身安全。截至2015年底,确定入侵中国的外来有害生物达到580余种。  不容忽视的外来物种入侵  今年4月18日,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截获全球毒性最强物种之一的箭毒蛙活体,共计10只,寄自波兰、申报为“衣服、礼物”。截获箭毒蛙并非只 有北京,日,浙江检验检疫局在来自香港的邮包中,截获4只活体箭毒蛙,邮包声明内容物则为“布公仔”。据悉,仅一克蛙毒(黄金箭毒蛙) 可致15000人死亡。  除箭毒蛙事件外,近年来,出现在中国民众日常生活中的不少物种,如巴西龟、福寿螺、小龙虾、水葫芦等都属外来物种。  4月18日,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工作人员展示截获的箭毒蛙之一——黄金箭毒蛙。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来源:新华网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生物入侵研究室相关学者向中新网(微 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提供的数据,截至2015年底,确定入侵中国的外来有害生物达到580余种,其中危害严重的达200多种。国际自然保护联 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入侵物种中,入侵中国的就有50余种。中国每年因此造成的生态和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  据此前媒体报道,外来物种入侵对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群众健康构成巨大威胁,甚至制约着中国的生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外来生物入侵的现象日益增多,由此造成的生物安全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可以说,外来物种入侵已是舆论中的老话题,但是为何又屡禁不止?  新疆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植保系主任赵思峰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认为,意识淡薄、盲目引种的人为因素是造成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主因之一。  据悉,在中国,人为因素导致外来物种入侵的最典型的例子是水葫芦(凤眼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水葫芦被作为猪饲料引入中国,由于繁殖极快,水葫芦泛滥成灾,侵占了其他物种的生存空间。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博士张国良曾对媒体表示,仅水葫芦的人工打捞一项,每年要花掉1亿元费用,化学防除费用也达数千万元。有学者还称,绝大多数引种、繁育种子机构送检意识淡薄,这样有意或无意的给外来物种入侵提供了便利。  除了人为因素的盲目引入,边境、海关等监管不到位也是外来物种入侵的原因之一。“海关、口岸等第一道关口没把好,相对的监管不到位,很容易混进外来有害物种。”赵思峰说。  赵思峰介绍,1993年,马铃薯甲虫通过边境口岸从哈萨克斯坦传入新疆,此后遍及数十个县市区域,一亩地甚至可扫几十公斤的甲虫。  赵思峰说,如果这批马铃薯甲虫进入甘肃境内,对甘肃乃至内地马铃薯种植是毁灭性的。据已刊发文献数据显示,如果不进行合理防治,马铃薯甲虫危害严重者减产可达90%,甚至造成绝收。  此外,如今互联网时代,四通八达的直邮、快递成外来物种传播的新渠道。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生物入侵研究室主任刘万学对中新网记者表示,目前通过网购、海淘等方式,网上直邮动植物及其相关产品已成为外来物种入侵的新渠道。  位于北京海淀区的老官园紫竹花鸟鱼虫市场。吴合琴 摄  另类的外来宠物“反客为主”  近年来,一些宠物爱好者为满足猎奇心,开始养小龙虾、蜥蜴、蜘蛛、蛇、恐龙鱼等等。不过,这些另类宠物中的一些不仅破坏生态平衡,更是威胁人身健康。但对这些危害,宠物主人们也大多闻所未闻。  4月21日,记者走访了位于北京海淀区的老官园紫竹花鸟鱼虫市场。蜘蛛、蜥蜴、巴西龟、六角恐龙鱼等物种应有尽有。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走进一家宠 物店铺,屋内摆满笼子,有荷兰猪、美国龙猫、仓鼠、魔王松鼠……店主介绍,荷兰猪40—60元/只;美国龙猫元/只。当问及部分从国外 运来的龙猫、荷兰猪是否经过检验检疫时,店主人摇头摆手说:“根本用不着,你放心养,什么问题也没有。”  “此前有做过检疫吗?”记者问店主。  “没有什么毛病也不需要做的,这又不像猫狗。”对方含糊其辞的回答。  记者从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获悉,这类在市场上售卖的外来物种有三种情况:一是直接进口;二是进口后繁育;三是在本地物种基础上繁育外来品种。但是,凡从国外进口的任何活体动物都需要检疫。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第十四条规定:输入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应当在进境口岸实施检疫。未经口岸动植物检疫机关同意,不得卸离运输工具。 输入动植物,需隔离检疫的,在口岸动植物检疫机关指定的隔离场所检疫。  住在北京海淀区的陆先生,早前在该花鸟鱼虫市场买了条美国加州蛇。当被问及是否做过检疫,陆先生直言不清楚,“也从来没考虑过”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张永振告诉中新网记者,对于外来物种,民众的猎奇心对自身的生命安全有潜在的危险性,很多野生动物尤其是从国外运来的物种,我们并不清楚它们到底是否携带病毒,这些潜在风险值得警惕。  有专家称,外来物种中的部分物种由于没有经历本地生态长期进化的过程,缺少天敌;加上繁殖能力旺盛,一度泛滥成灾,给后期治理带来极大困难。  在老官园紫竹花鸟鱼虫市场待售的荷兰猪。吴合琴 摄  如何从源头上抵御有害外来物种?  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引发的生物灾害和生物安全问题,已是一种全球性现象,不少国家每年因外来生物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甚至高达百亿甚至上千亿美元,这还不包括无法计算的隐性损失。  早在2004年,中国就形成并通过《中国外来生物入侵预防与管理的国家发展策略行动框架报告》,确定未来10年的总体目标:“建立和完善国家外 来入侵物种的数据库信息共享技术平台,构建主要外来入侵物种的预防预警技术与快速反应体系,构建定量风险评估的技术与方法,建立野外监测技术方法与系统, 发展持续治理的技术与方法,使主要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与蔓延得到有效遏制。”  刘万学表示,对于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预防和治理,需要环保、林业、海关、口岸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目前,技术性检测手段需要改善,时效性也有待提高。  根据媒体此前报道,由于中国的外来物种防治涉及多个部门,在管理体系尚未理顺、发生交叉治理时,协调起来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要以立法的方式,从源头上控制外来生物尤其是危险物种进入,御“敌”于国门之外。  有分析称,在中国现有法律法规中,尚没有一部从国家层面针对外来入侵物种的专项法规或条例,与生物入侵有关的只有相关检疫法,这些法律对防范外 来有害生物入侵缺乏健全而有力的规定。而美国早在1996年就制定了《入侵物种法》,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都有此方面的专门立法。  除法律法规外,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也至关重要。刘万学说,当前很多人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意识不够强,容易存在侥幸心理,如从国外旅游回国时随身携带少量鲜食水果、木制品等,而这些都是外来有害生物的藏匿之处,也容易逃避海关或机场的抽检。(完) 编辑:李晨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阅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
陕网文许字[7号
本网法律顾问 陕西赢弘律师事务所
王正兴 律师 联系方式:
华商应用:厦门海洋生物外来物种和生物入侵--《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S1期
厦门海洋生物外来物种和生物入侵
【摘要】: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种在某地区定居、繁衍、扩散,并造成危害的过程.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它对生态系统、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日益明显.本文讨论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Loisel)和沙饰贝(Mytilopsis salleReeluz)的分类学、生物学及其在厦门的引入、扩散过程,简要分析厦门海洋生物入侵的现状、危害及治理方法,指出对外来海洋生物入侵开展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治理势在必行.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Q178.53【正文快照】:
外来种所导致的生物入侵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生态和经济问题,生物入侵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以及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物种生存的自然平衡所造成的破坏和长期的威胁,是一个越来越引起政界、科学界和社会公众所关注的生态学问题,甚至被认为是21世纪最棘手的环境问题之一.由于海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安鑫龙;齐遵利;李雪梅;张秀文;;[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欧健;[D];厦门大学;2008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建军,黄宗国,郑成兴,林娜;[J];台湾海峡;1999年04期
吕小梅;张跃平;;[J];台湾海峡;2006年03期
刘建,庄志鸿,蔡宣梅,许友勤,卢海声;[J];中国环境科学;2004年06期
杜文琴;马丽娜;刘建;张秋芳;郑雪芳;;[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年03期
王伯荪,郝艳茹,王昌伟,彭少麟;[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马铮;;[J];安康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黄发强;;[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颜晶晶;;[J];研究生法学;2011年01期
田雪亮;吴雪平;;[J];草业科学;2007年09期
张小勇;;[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林贻卿;谭芳林;肖华山;;[J];防护林科技;2008年03期
王智;蒋明康;秦卫华;;[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年05期
杨坚;张玲玲;何斌源;黄旋;林鹏;郑海雷;;[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张小勇;;[J];法商研究;2007年01期
郑淑霞;张玲艳;;[J];法制与社会;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郝林华;石红旗;王能飞;陈靠山;;[A];中国海洋学会海洋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石红旗;姜伟;衣丹;;[A];中国海洋学会海洋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洪鹏翔;潘蓉英;;[A];2008年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闫海;吴琼;;[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苏倪;陈姝洁;;[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薛达元;林燕梅;;[A];专利法研究(2005)[C];2006年
苏伟;赖春苗;李凤华;;[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刘建;马丽娜;杜文琴;黄素芳;刘波;;[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陈娟;赵云芬;;[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乔延龙;宋文平;贾磊;;[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文婷;[D];兰州大学;2011年
李志勇;[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杨宪立;[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王珊;[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赵宇翔;[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梁飞;[D];天津大学;2004年
李堃;[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6年
郭起荣;[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年
李贺鹏;[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齐相贞;[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瑜;[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许丽梅;[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邵建忠;[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刘浪涛;[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王连生;[D];烟台大学;2010年
谷兴华;[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苑晓雯;[D];河南大学;2011年
刘哲彬;[D];吉林大学;2011年
王靖;[D];兰州大学;2011年
刘勇;[D];兰州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会;孙世群;王晓辉;;[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许崇彦;刘宪斌;刘占广;王娟;姜中鹏;曹佳莲;;[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7年01期
周卫川,蔡金发,陈德牛,吴宇芬;[J];动物学报;1998年02期
刘红霞,温俊宝,骆有庆,王保德;[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刘全儒,于明,周云龙;[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安鑫龙;周启星;邢光敏;;[J];水产科学;2006年02期
郑华;[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吴敏兰,方志亮;[J];福建水产;2005年01期
唐廷贵,张万钧;[J];中国工程科学;2003年03期
陈玉军,郑松发,廖宝文,谢德兴,苏润鸿,郑德璋;[J];广东林业科技;2002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林杨;[D];中南林学院;2005年
王晓辉;[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陈可;[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刘春兴;[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王雅男;[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安鑫龙;齐遵利;李雪梅;张秀文;;[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王飞飞;宫少军;;[J];海洋地质前沿;2011年05期
王建华;张永清;;[J];环境科学学报;2013年04期
黄春秀;张珞平;方秦华;Paolo R;[J];海洋环境科学;201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静;[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于鹏飞;[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杨晓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朱宏伟;[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宋连清;[J];东海海洋;1997年01期
刘建,黄建华,余振希,吴国强,缪明华,杨坛发;[J];海洋通报;2000年05期
朱晓佳,钦佩;[J];海洋科学;2003年12期
杨清良,陈其焕,林金美,林更铭,陈兴群;[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8年01期
暨卫东;[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8年01期
彭少麟,向言词;[J];生态学报;1999年04期
陈砚,黄尚高,曾昭文;[J];台湾海峡;1991年01期
郑冬梅;[J];台湾海峡;2005年03期
黄宗国,顾德宇,陈泽夏;[J];厦门科技;1996年06期
刘建,黄建华;[J];植物保护;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加林,张忍顺;[J];海洋科学;2003年10期
孙炳寅,朱长生;[J];生态学报;1989年03期
张晟途,钦佩,万树文;[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5期
刘夏;芒果;;[J];新知客;2009年09期
肖强,郑海雷,陈瑶,黄伟滨,朱珠;[J];生态学杂志;2005年04期
钦佩,马连琨,谢民,仲崇信;[J];生态学报;1993年01期
张馥桂;[J];海洋工程;1994年02期
沈永明,刘咏梅,陈全站;[J];海洋通报;2003年06期
陈中义,付萃长,王海毅,李博,吴纪华,陈家宽;[J];湿地科学;2005年01期
陈中义,李博,陈家宽;[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晓云;谢鹏;刘兆荣;;[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陈军;;[A];纪念陶行知诞辰一百一十周年专辑[C];2001年
白德兴;;[A];老年学论文集(六)[C];2004年
漆亮亮;;[A];公共管理与地方政府创新研讨会论文[C];2009年
林琳;邱冠寰;;[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林长城;王宏;陈彬彬;赵卫红;洪荣林;;[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及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关自强;;[A];科学开发中国地热资源——科学开发中国地热资源高层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余晓丹;张谦;;[A];中国营养学会第八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陈小惠;;[A];海峡西岸防抗台风抗洪抢险救灾论坛论文集[C];2007年
孙传芝;李舒婕;;[A];华东地区农学会学术年会暨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游秀凤;[N];团结报;2006年
陈镌娟;[N];厦门日报;2007年
朱毅达 通讯员
王斌;[N];福建工商时报;2008年
;[N];中国工商报;2008年
刘袁娜;[N];中国汽车报;2005年
杨明明;[N];中国税务报;2005年
福建记者站 史蔓蓉;[N];中国旅游报;2007年
王明德;[N];中国人事报;2006年
陈金锻;[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吴会明;[N];福建科技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肖德荣;[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彭容豪;[D];复旦大学;2009年
王晓燕;[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陈中义;[D];复旦大学;2004年
李爽;[D];厦门大学;2008年
李贺鹏;[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侯志强;[D];天津大学;2008年
廖成章;[D];复旦大学;2007年
王睿照;[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李瑞利;[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青兰;[D];厦门大学;2008年
张春来;[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樊敏;[D];厦门大学;2006年
松尾明子;[D];厦门大学;2007年
张天翼;[D];集美大学;2009年
邬弋军;[D];同济大学;2008年
陈健;[D];厦门大学;2007年
孙影;[D];厦门大学;2009年
邱义平;[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王文兵;[D];厦门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中国确认544种外来入侵生物 危害农业生态系统
核心提示:目前入侵中国的外来生物已经确认有544种,其中大面积发生、危害严重的达100多种。中国防范外来生物入侵的形势严峻。
宋嵩 制图记者近日从第二届国际生物入侵大会上获悉:目前入侵中国的外来生物已经确认有544种,其中大面积发生、危害严重的达100多种。中国防范外来生物入侵的形势严峻。在正在召开的第二届国际生物入侵大会上,科技部“973计划”生物入侵项目首席科学家万方浩对记者表示,目前入侵中国的外来生物种类很多,已经确认的有544种,其中大面积发生、危害严重的达100多种。中国是遭受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十年新增入侵物种近50种,20余种危险性入侵物种大面积暴发成灾万方浩指出,生物入侵概念需要明确。一般而言,一国主动引进加以培养、种植养殖,以便丰富国人餐桌或用于保护生态、美化环境等,不归类为生物入侵。“不是本国主动引进,对本土农业、生态环境和人畜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才能称为生物入侵”。据悉,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中,入侵中国的就有50余种。万方浩说,近10年来,中国相继发现了西花蓟马、Q型烟粉虱、三叶草斑潜蝇等20余种世界危险性与暴发性物种的入侵,平均每年增加1至2种。此外,近年来,中国潜在入侵物种截获频次急剧增加,危险性外来物种频临国门。西南大学副校长周常勇认为,生物入侵给中国的农业生产、国际贸易、生态系统甚至人畜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据周常勇介绍,中国入侵生物种类多,生物入侵涉及面广。全国34个省(区、市)均有入侵生物发生和危害,涉及农田、森林、水域、湿地、草地、岛屿、城市居民区等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其中农业生态系统最为严重。外来物种的来源广、途径多,中国多样化的地理气候条件,也为这些源于不同地区物种的生存提供了便利。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来物种在中国呈现出更快的增长趋势,近10年新增入侵物种近50种,20余种危险性入侵物种接连在中国大面积暴发成灾。这些入侵物种已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与生态灾难。入侵生物危害严重,给农林业生产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据初步估计,松材线虫等13种主要农林入侵物种每年对我国造成574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同时,还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导致生态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引起土著种尤其是珍稀濒危物种的消失和灭绝。2000年,外来有害生物对湿地和森林生态系统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分别达693.4亿元和154.4亿元人民币。危险性外来物种还严重影响国际贸易,给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有些外来入侵物种如豚草、红火蚁等还影响人畜健康与社会安定,近年来,国际上已将生物入侵上升到“农业生物恐怖”的高度。出境旅游尽量不要带回水果、土壤等易造成生物入侵的物品据介绍,生物入侵的主要途径有两种,一是自然入侵,即入侵物种随着气候变化,跟着风、水流、动物迁徙等侵入;二是人为活动,如贸易、旅游等出入境活动带入。“人为活动是生物入侵的主要途径。”万方浩强调。万方浩表示,我国急需加强对外来物种入侵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全球联防联控是有效阻止外来物种入侵,保障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根本途径。据介绍,中国的生物入侵研究有了蓬勃发展,除基础理论研究外,还启动了一系列专注于外来入侵防控技术创新的专项研究,并在数据库建设、检测监测、预警体系构建、扩散阻断、区域联防联控和持续治理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和建设。目前,以生物防治为核心的外来有害生物持续治理技术体系已在生产中发挥了很好的控制作用。专家建议,还应进一步发展多学科融合的研究方法,必须增强国家各相关部门的合作与努力,升级责任机制,使之与国际贸易规则和国际惯例相匹配,以期为中国在有关问题上的国际谈判奠定更好的基础。
阻止生物入侵,还应该做些什么?专家指出,首先应加强科普,让公众知道哪些是外来生物入侵,这样公众一旦发现疫情,可以迅速上报,并配合防控工作。其次,近年来,国人旅游目的地越来越广泛,直接携带生物入境的国际会议如各种博览会等也明显增多,人员入境时有意无意传播入侵物种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给生物入侵的防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家提醒,游客应积极配合海关等检疫部门的工作,到国外旅游时尽量避免去疫区,尽量不要带水果、土壤等易于造成生物入侵的物品。(来源:《科技日报》)
本文来源:网易探索
责任编辑:NN142
关键词阅读: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