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财产协议书怎么写的一怎么写

免费发布咨询,坐等律师在线服务
需求发布后
10分钟内收到律师在线回复
平均有多个律师参与回复
得到了圆满解决
您的位置: &
家庭财产遗嘱范本
继承权是指自然人根据法律的规定或者被继承人生前有效遗嘱的指定,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换句话说,继承权的取得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法律的规定,另一种是遗嘱的指定。
1 被赡养人姓名   父亲:母亲:   赡养人姓名   长子:次子:   长女:次女:   为维护被赡养人合法权益,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传统美德,发挥家庭养老的基础作用,促进家庭和睦、和谐,切实保障被赡养人的晚年生活,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婚姻法》、《继承法》等有关法律规定,赡养人和被赡养人签订家庭赡养协议。   被赡养人于年结婚,婚后生有儿女(赡养人),现已长大成人。因被赡养人年事已高,生活行动不便,需要各位赡养人的赡养,各赡养人具备赡养的能力。经过被赡养人、各赡养人的充分协商,各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赡养的基本原则   1、赡养人不分男女都有赡养被赡养人的义务,各赡养人应积极履行对被赡养人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义务,照顾被赡养人的特殊需要,使被赡养人能够在身体、心理和智力方面尽可能得到妥善的照顾,幸福的生2
  遗产继承协议书范本   继承人:***,女,生于*年*月*日,被继承人之母,退休职工,现住*   继承人:***,女,生于*年*月*日,被继承人之妻,现住*。   继承人:***,女,生于*年*月*日,被继承人之女,*校学生,现住*   遗产人(被继承人):***,男,生于*年*月*日,于*年*月*日在*地意外身亡。   我们是***的母亲、妻子和女儿,是其法定继承人,本着简单方便经济和睦的原则,经全体家人协商一致,对***的遗产达成如下协议:   1.女儿***放弃股票继承权。妻子***放弃股票继承权,同时将自己拥有的夫妻共同财产中的股票部分全部赠予母亲***。即母亲***继承***全部的股票,并委托***(遗产人的弟弟)负责操作交易,转交3
  共同房产遗嘱范本   立遗嘱人:朱XX   立遗嘱人:舒XX   财产概况:   我二人于年结婚,婚后育有三男三女,两人名下有一幢座落于上海市XXXX路31号,占地面积约为米的私权房屋(下称该房屋)。该房屋土地使用证证号为,房屋产权证已遗失。   我们自愿立下遗嘱,对属于我们名下的以上财产作如下处理:   一、该房屋在政府规划拆迁前使用方案如下:   1、长子XXX及其家庭成员有权居住使用并负责维护南边二层楼房的二楼房一间,西北面(公共通道旁)车库一小间由其个人投资,归其使用。4 家庭遗产继承协议的效力   一对老夫妇有二儿二女四个子女。老太太去世后,四个子女瞒着老父亲商量并签订一个协议,协议约定:三儿子和老父亲一起生活并照顾其生活起居,其他子女就放弃对房产的继承。不久老父亲去世。其他子女以老三没有直接照顾老父亲为由提起诉讼(老三只是请了一个保姆为老父亲做饭并没有和老父亲共同生活),要求分割老父亲留下的房产。法院一审二审判决老三获胜,取得父亲的房产。现在其他三个子女不服,仍欲提起申诉。   实际上此案中其他三个子女能否按法定继承来进行遗产分割取决于以下几个问题的解决:四个子女签订的协议是否有效,协议的性质是什么?法定继承权能否因为法定继承人之间的协议而消灭?   解答:   (1)继承权的取得与丧失   继承权是指自然人根据法律的规定或者被继承人生前有效遗嘱的指定,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换句话说,继承权的取得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法律的规定,另一种是遗嘱的指定。
最近更新:
专业律师解答
建议做一份律师见证遗嘱。注:遗嘱中涉及房产的虽然不能直接过户(房管局认可诉讼文书和律师继承见证书),但在以后诉讼中是一项重要的证据。你好 是需要公正委托律师代写。。合同草拟——花小钱,免纠纷!
合同(协议)、章程、欠条、规则、遗嘱等都是民事交往的重要依据,或许一个标点符号都关乎权利维护。所以,需要很慎重的对待。
建议请律师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草拟,以便切实维权!
如需帮助请直接联系我!
习敏珍律师,中共党员,法学学士,担任多家公司法律顾问,在婚姻家庭、继承、刑事辩护领域实践经验丰富,能为当事人完善的解决法律问题,在执业过程中,以精湛的...
热门专题推荐
根据您的需求选择服务
用户行为分析:用户进行阅读文章后咨询律师用户与律师的沟通效率可提35.7% !
全国婚姻家庭律师查找我想写一份婚内财产分割协议,请大家指教一下该怎么写
2008年办的结婚证,2009年在市区全款买的房子,房产证写的两个人名字。2013年将房子抵押给银行贷款35万,购买了一套农村自建房,主贷款人是男方,每个月的贷款也是男方还。—————————————————————————————————————————————现在想拟个婚内财产分割协议,大致内容就是:市区房屋归男方所有,购买的自建房归女方所有,银行贷款由男方偿还。—————————————————————————————————————————————关于《新婚姻法》俺整不太明白,想请教天涯:1、09年全款买的房子,当时男方出了10万元,余款是借的,但也是我们共同还的,并且两证都是夫妻双方名字——这属于共同财产不 ?如果要离婚,财产怎么分割?2、抵押市区房产贷款购买的自建房,如果要涉及到财产分割,像上面那样写的,市区房子归男方所有,自建房归女方所有,贷款由男方偿还,怎么样写才能保房到女方?谢谢各位!
大家还在看微信扫一扫
关注【遇事找法】随时随地获取法律帮助与生活法律热点常识
微信扫一扫关注
您当前位置:
&&&&&&&&&&&&&&&正文
家庭财产证明怎么写
我要申请低保 民政要我写家庭财产证明
怎么写 谢谢
黑龙江 牡丹江 东安区发表时间: 07:51
尊敬的用户请先登录后解答该咨询。
微律云服务平台
温馨提示:只有认证通过的律师才能回复咨询。
你好写清你及家人的月收入情况就行了
回复时间: 09:17
回答者将收到好评 好评数已记录
家庭财产证明
相关词条:
不用注册,快速回复,马上在线咨询专业律师!
您的问题描述越详细,律师回答越及时越准确~
律师回复后第一时间短信通知您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验证码错误!
找法推荐律师
吉安优秀律师
民事相关律师
相关法律帮助
热门找律师:
热门搜索:
热点推荐:
Copyright@ 版权所有 找法网()- 中国大型法律服务平台&资产的概念 【范文十篇】
资产的概念
范文一:1.设备原值设备原值又称设备原始价值,是企业在建造、购置某项固定资产时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包 括建造费、购置费、运输费和安装调试费等。
固定资产原值按下列规定计算。
(1)购入的固定资产,按照实际支付的买价或售出单位的账面原价、包装费、运输费和安装
成本等计价。 ·
(2)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照建造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计价。
(3)其他单位投资转人的固定资产,按评估确认或合同、协议约定的价值计价。
(4)融资租人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协议确定的设备价款、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
(5)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按原有固定资产账面原价,减去改、
扩建中发生的变价收入,加上由于改、扩建而增加的支出计价。
(6)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或捐赠方所提供的记账凭据和接受捐赠
时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计价。
(7)盘盈的固定资产,按重置完全价值计价。
若企业为取得固定资产而发生了利息支出和有关借款费用、外币借款折合差额,在固定资产
尚未交付使用或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竣丁决算前计人原值。在此后发生的,计人当期损益。
2.设备净值
净值又称折余价值,是设备固定资产原值减去其累计折旧的差额。它反映继续使用中的设
备固定资产尚未折旧部分的价值。通过净值与原值的对比,可以大体了解设备固定资产的新旧 程度。
3.设备重置价值
重置价值又分为重置全价和重置净价。设备重置全价,即完全重置成本,是指按当前生产条
件和价格水平,重新购置与原设备相同或功能相似的全新资产所需支出的全部费用。重置净价 是指设备固定资产现时尚拥有的价值,可按下式计算。
某设备固定资产重置净价=该设备资产重置全价-该设备资产已发生的各类损耗
重置价值一般用于企业获得馈赠或核查无法确定原值的设备资产或经主管部门批准对设备
资产进行重新评估时,作为计价标准。
4.设备的增值
增值是指在原有设备资产的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或技术改造后增加的设备资产价值。设
备增值额为进行技术改造而支付的费用减去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设备大修理工程不增值, 若在大修理的同时,用更新改造基金(或专项拨款、专用借款)进行设备技术改造所支出的部分, 应增加设备资产原值。
5.设备残值与净残值
残值是指设备资产报废时的残余价值,即报废资产拆除后余留的材料、零部件或残体的价
值。净残值为残值减去清理费用后的余额。残值按固定资产原值的3%-5%的确定。
范文二:摘要:资产的定义是所有会计要素内在有机联系的核心,决定和影响其他会计要素的定义。本文拟从哲学视角,对资产的不同定义以及资产与其相关概念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资产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促进人们正确认识、理解资产的本质和规律,在此基础上,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资产定义的科学规范性进行解读和评价。   关键词:资产 会计要素 基本准则 比较法      一、资产定义及观点综述      (一)资产的定义 目前对资产的界定存在不同的观点,笔者整理了已有文献中关于资产的定义,如(表1)所示。根据(表1)可以看出,迄今为止资产概念共经历了未来服务说、未耗用成本说、借方余额说、财产权说、经济资源说、未来经济利益说、资源说以及权利说等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由于受当时客观历史条件的约束以及人们认识的出发点不同,形成了对资产的不同定义。但总的来说,人们对资产认识的趋势是内容上越来越科学,范畴界定上也越来越准确。虽然关于资产的内涵目前还存在不一致的地方,但均强调了“经济利益的流入”这一资产的本质特征。从上述资产定义所依据的理论基础看,早期对资产的定义主要采用了损益表法,如Paton & Littleton,美国会计师协会所属的会计名词委员会等对资产的定义。在损益表方法下,资产或被定义为成本,或直接被定义为是一种帐户的结转余额。该方法的优点是强调了资产的实物形态及其在获取收益方面的重要作用,承认资产是获取利益的一项投入。缺点是仅将资产定义为投入而忽略了产出,切断了资产与企业未来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之后,对资产的定义主要采用了资产负债表法,资产被定义为未来经济利益或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或权力。分析上述对资产的定义,可以发现其侧重点存在差异:有的侧重于从经济资源角度定义资产,如中国、加拿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有的侧重于从经济利益角度界定资产,如美国、澳大利亚等;有的侧重于从权利角度界定资产,如英国;有的则从费用的侧面或会计技术来阐释资产;或者综合上述几个方面力口以厘定。   (二)资产观点综述 目前关于资产概念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1)资源观。资源观强调资产在本质上属于资源范畴。该观点始于20世纪70年代,最早由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在其颁布的第4号公告中提出。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跨国公司委员会在其1988年发布的《财务报告的主要目标与概念》中,将资产的范畴从经济资源扩大到资源(有形的和无形的),并强调公司可望从这些资源中获得未来利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其1989发布的《财务报表的编辑和列报的框架》中进一步完善了对资产的定义,是目前资源观最具权威性的定义。IASC对资产定义的优点是易于理解和便于操作,并目将对资源控制作为获取未来经济利益的原因,符合人们的认识习惯。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IASC将未来经济利益的载体解释为企业控制的某种资源,因而用经济资源的概念来为资产会计要素下定义不太适合,因为会计学中资产的概念比经济学中经济资源的概念无论在内涵还是外延上都更宽泛的多。对“资源”观的另一主要批评是认为资产作为一种资源,只是从资产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静态和存在形态考虑,只是获得未来经济利益的一种手段或能力,未能揭示资产的本质特性一未来现金流的流入。   (2)经济利益观。经济利益观最早可追溯到未来服务说的提出,但明确提出“资产是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则是在由sprouse&Moonitz1962年主持撰写的《会计研究论丛》第3号(ARSNo.3)中。这一观点在20多年后被美国FASB认同,并在其1985年发布的第6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得到体现。经济利益观的支持者认为,将资产定义为未来经济利益,是从资产企业经营活动中动态表现及所发挥的功能和作用出发,真正揭示出了资产所具备的本质属性,符合报表使用者的信息需求,符合报表要素及要素定义必须满足财务报表目标这一会计概念体系间的内在逻辑,符合企业持有资产是为了获得未来经济利益这一根本目的。然而,由于FASB对资产的定义过于抽象和难以理解遭到了许多人的批评。其中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首席会计师舒尔茨(W?P?Schuetze)对此的批评最具代表性。他认为FASB关于资产的定义太过于复杂、抽象,不具备可操作性,并列举了许多案例,说明这一混乱给实务带来的困难。此外,反对这一定义的主要理由还有:(1)忽略了解释资产具有经济利益的内在原因。资产之所以能在未来带来经济利益,主要是因为它投入企业经营使用。也就是说,未来的经济利益只是企业持有某种资产的结果,从资产到未来经济利益,还有转换、创造和实现的过程。(2)预期未来的经济利益不属于单项资产的特性,甚至也不完全属于物质资产的特性,可能导致实务操作上的困难和混乱。因为任何一个企业要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具有盈利能力,必须既有物质资产,又~-ACJ资源,并由经营者加以合理配置和有效营运,才能够取得未来经济利益。   (3)权力观。对权利观的早期描述可追溯到未消逝成本说,它隐含着取得财产权利而发生的费用支出。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所属的会计名词委员会1955年发布的第2号《会计概念公报》、舒尔茨(Sehulze)、萨缪尔森(Richard A Smuelson)等对资产的定义均强调了资产的权利特性。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在1992年和1995年两次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于1999年发布《财务报告原则公告》将资产定义为:由于过去交易或事项的结果而使一个主体能够控制的未来经济利益的权利或使用权。英国ASB关于资产的定义是在继承了FASB和IASC有益思想后的一种扬弃,内涵更富有弹性(孙菊生,2000)。且有利于确认目前尚不能被确认为资产的项目,如租人固定资产的使用权、期权、契约等。但将资产定义为产权(财产权利)的缺陷在于:必须依存于产权这个概念,而产权概念目前争议颇大;由于产权权利的可分离性,可能导致同一项资产在不同的企业多次确认,从而导致社会资产总量的虚增;以产权作为资产定义的核心,还会将如人力资源或其他无形资产项目排除在财务报告之外,最终将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性。      二、资产与资源、财产权、成本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一)资产与资源 资源的概念有多种。《辞海》对资源的解释是:资财的来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显然,该定义只限于对自然资源的解释。当前人们对资源的认识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自然资源,还包括社会资源等内容。通常来说,资源指的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它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是一种自然存在物或能够给人类带来财富的财富。资源可从性质、形态、用途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按照资源的性质,可划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从形态上划分,可划分为硬资源和软资源两类;从资源利用的可控性程度,可划分为专有资源和共享资源;按资源可利用状况,可划分为现实资源和潜在资源。经济资源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是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在长期劳动过程中相结合的产物,并目是人力资源进一步与自然
资源相结合的物质基础。在宏观经济学上,经济资源指的是能够增加或代表整个社会实际财富的各种宏观经济学意义上的实际资产,即实际生产过程的投入要素和产出物。有用性、稀缺性及凝结人类劳动是经济资源的重要特征。资产与资源在本质上都与未来经济利益相联系。按照资源观资产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但两者存在着区别:(1)所属范畴不同。资源属于经济范畴,而资产属于法律范畴。(2)侧重点不同。资源强调的是财富来源,而资产强调的是财富归属。(3)包含范围不同。就整个经济体系而言,会计学中资产既包括实物资产,还包括虚拟资产,如金融工具,而经济资源一般是指实际生产过程的投入要素和产出物等实际资产。(4)外延不同。就某一会计主体而言,资源比资产的外延要大,即是资产的一定是资源,反过来则不然。   (二)资产与财产权 经济学角度的财产权(property rights)又被称为产权,侧重于考察财产权的功能、财产权与经济效益的联系等。如德姆塞茨认为,产权是一种社会工具,其重要性在于事实上它能帮助一个人形成与其他人进行交易的合理预期。产权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引导人们实现将外部性内在化的激励。诺思则指出:产权的本质是一种排他性的权利。法学则试图明确财产权的内容。但因财产制度的不同,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对财产权的定义存在差异。英美法系国家由于本身没有严格区分财产权和所有权,故认为财产权就是所有权,是包括不同权能的权利。如《牛津法律大辞典》将产权定义为:产权亦称为财产所有权,是存在于任何客体之中或之上的完全权利,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出借权、转让权、用尽权、消费权和其他与财产有关的权利。但在大陆法系国家所有权则只是财产权的一种,财产权同时还包括他物权。如按照法国《民法典》的定义,所有权是对于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我国《民法通则》第71条规定,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理论上进而认为所有权包含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项权能,所谓与所有权有关的权利就是在所有权权能与所有人发生分离的基础上产生的,即非所有人在所有人的财产上享有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权以及在特殊情况下依法享有的一定的处分权。资产和财产权均强调对所持有资产的自主支配权,且都与经济利益相联系。但两者存在区别:(2)归属的主体不同。财产权由于其可分离性,因此同一产权的不同权属可归属于不同的主体,但资产只能属于某个特定会计主体。(2)强调的侧重点不同。财产权强调其对财产享有的各种权能,但资产强调其使用和营运后所产生的收益。(3)从会计等式看,资产是与权益相对应的概念,随权益的变化而变化,而财产的变化是资本积累或资产运营的结果。      (三)资产与成本 成本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成本指的是企业为获得一项资产或一项劳务而付出的代价,狭义的成本仅指生产成本或劳务成本。企业发生成本必然导致资源的相互转换,其结果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对外交易而发生的资源转换,如购买机器设备,形成固定资产的采购成本;另一种是企业内部不同资源的相互转换,如领用原材料生产产品,形成产品的生产成本等。两类转换的共同特点是资源转换的等价性,即在转换过程中不产生收益。因此,成本是耗费和补偿的统一,只有耗费而不能在未来获得收益补偿是不能作为成本来确认和计量的。资产和成本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成本是资产的价值计量基础。目前,大多数资产的计量仍以历史成本为基础。原因有:一是与历史成本相比,未来收益难以计量;二是收益确定的需要。其实,资产按其取得成本计量,其本身也隐含味着成本的确认需考虑能否为企业带来未来收益,否则就不能确认为成本。也就是说,成本和资产在本质上都与未来经济利益相关,但资产不等于成本。首先,成本的发生只是说明了资产的存在以及取得资产的花费,没有考虑对资产运用应得到的回报;其次,按照成本说,不仅资产的存在取决于是否发生了成本即实际投入了货币,而且资产的数额也决定于取得该项资产所实际投入的货币量,因此原始成本成为唯一的资产计量属性,这从根本上排除了在某些情况下资产计量中采取非原始成本的可能性。      三、《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资产定义分析      (一)会计准则对资产的定义 1992年前我国对会计的规范主要是分行业、分部门、分所有制的统一会计制度,它由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组成。会计对象按照其运动方式不同划分为固定、流动、专项三个部分,并细分为相应的会计科目。1992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旧准则),首次将会计对象划分为6大要素,并对各要素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定义。之后《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以及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进一步完善了对资产的定义。对资产定义的历史演变如(表2)所示。由(表2)可以看出,新准则对资产的定义与《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企业会计制度》中资产的定义基本相同,均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与旧准则相比:突出了资产的本质特征――未来经济利益;强调资产来源于过去的交易与事项的结果;取消了能以货币计量。问题在于新准则对资产的定义是否科学规范,评价资产定义的科学规范性,首要要明确其评价标准。笔者认为,由于资产概念在整个准则体系以及会计理论中的基础性地位,对其界定至少应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1)必须符合定义的一般逻辑规则。即其定义需包括“种差+属概念”。(2)必须综合考虑资产概念的法律、经济和会计特征。(3)必须与会计假设、会计目标、会计对象等基本概念相一致。(4)需反映资产的本质特征。(5)具有可操作性、易理解。此外对资产的进行定义还须考虑各国经济水平、文化、法律、习惯等其他有关因素。      (二)新准则对资产定义的不足 总的来看,新准则对资产的定义较为严密、规范,与会计假设、会计目标、会计对象等概念的逻辑体系也比较一致。将资产定义为资源,也基本上揭示了资产的本质内涵,定义内容基本反映了资产的会计特征,即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企业拥有或者控制、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讨论:(1)资产的内涵。新准则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将资源的概念界定为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资源本身是一个历史概念,且根据不同的需要可进行进一步的分类,但准则并未就资源的概念作进一步的诠释,这可能引起理论和实践上的争论和混乱。第二。根据资源的概念,资源本身就蕴含着未来经济利益,因此,对概念的界定存在同义重复问题。第三,与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属概念不一致。负债、所有者权益都是法律概念,其中负债是与债权相对的法律概念,即须承担的现时义务;所有者权益是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所属概念是所有权,也是一个法律概念,而资源则属于经济范畴。因此,笔者认为,将资产界定为权利可能更为科学合理。(2)资产的来源。资产来源是资产概念的重要问题。新准则认为,资产是过去的交易与事项的结果,也就是说,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笔者认为,根据概念的对称性和完整性原则,将“过去”改为“已经发生”,表述可能更为清楚、准确。(3)特定主体对资产的权利。某一特定主体与作为资产的经济资源究竟存在怎样的权利关系,是资产概念的实质问题之一。我国新准则认为是拥有或控制。该观点的反对者认为,资源的最终拥有者是所有者或债权人,会计主体只能控制资源,而不是拥有资源。强调拥有或控制,不利于会计主体产权的明晰界定。同时拥有自然就能控制,将二者并列有重复之嫌。该观点支持者认为,控制并不能完全包括拥有,例价款付清的在途物资,无法对其进行控制,但因企业拥有所有权,在途物资仍然是资产,如银行冻结存款,企业也无法对其进行支配,但拥有其所有权因而银行冻结存款也是企业的资产,因此如果定义只提控制,那么有些本应属于资产的部分会被排除在资产的范围之外。表面上看,上述两种说法似乎均有道理,但仔细推敲不难发现其谬误之处,产生错误的原因在于对准则中资产定义理解错误,以及对资产与资源、资本和财产权等概念的模糊认识。(4)新准则较旧准则对资产界定的一个显著变化还在于新准则不再强调“能以货币计量”。有学者认为,这是因为货币计量已经存在于会计假设当中,因此无需再在资产定义中明确“能以货币计量”。但笔者认为,新准则在对资产定义时,强调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不再强调“能以货币计量”,可能还隐含着另一层深意,即体现了其对产定义的前瞻性。此外,根据现行准则对资产的界定,人力资产、自创商誉、创新金融工具等显然不符合资产的定义,其所形成的资产如何确认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范文三:资产的概念及其分类
资产的概念及其分类
1、资产的概念
转自环球网校
资产是企业拥有的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资产具有以下特征:
(1)资产的实质是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
(2)资产必须是企业拥有或能够加以控制的经济资源;
(3)资产的目的旨在为某个会计主体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可缺少的基础。
2、资产的分类
转自环球网校
企业资产由各个具体的资产项目所组成,为便于资产的计量,有利于资产的管理,可以根据经济内容,按资产负债表将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转自环球网校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存货等。
长期投资是指不准备在一年内变现的投资,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
固定资产的定义
转自环球网校edu24ol.cogudignzichan固定资产的
1)凡使用年限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的资产,称为固定资产;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也应列为固定资产。
(2)属于整体之一部分, 不便或不宜划分, 而其整体总值符合固定资产标准者,应列为固定资产。
(3)凡相同种类、规格的设备、器具、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虽然单位价值不足2000元,但数量较多,总值较大,而又集中管理者亦应列为固定资产。
(4)单台电动机其功率为30KW以上(含30KW)应列为固定资产。
(5)成套生产装置上的管道、阀门、仪器仪表、线路在竣工时应列为固定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并且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和商誉等。
09:22:14 点击:189 好评:0
无形资产的含义 企业所得税法所称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
09:20:48 点击:128 好评:0
无形资产的含义:看不见,但很值钱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无形资产分为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可辨认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
日期: 09:19:33 点击:96 好评:0
无形资产 (一)无形资产概念和特征 1.无形资产的定义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什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泉性资产。相对于其他资
产,无形资产具有三个主要特征: (1)不具有什物形态。 (2)具有可辨认性。 商誉的存在无法与企业自身分离,不具有可辨认性...
09:18:40 点击:161 好评:0
《企业会计准则》将无形资产定义为: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如果更准确的表达,无形资产的定义应当是:无形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给企业带来不能确定的未来经济利益的,无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资产。...
日期: 09:17:11 点击:161 好评:0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具有以下特征: (一)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并能为其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预计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是作为一项资产的本质特征,无形资产也不例外。通常情况下,企业拥有或者...
日期: 09:15:49 点击:139 好评:0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无形资产分为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可辨认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不可辨认无形资产是...
日期: 09:15:27 点击:184 好评:0
无形资产这一术语,在不同的学科,不同应用环境中,有不同的定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中将无形资产定义为: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1]此定义与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2]的定...
09:10:53 点击:136 好评:0
一、无形资产的概念 无形资产这一术语,在不同的学科,不同应用环境中,有不同的定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中将无形资产定义为: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1]此定义与国际会...
无形资产评估原则的界定时间: 16:46来源:未知 作者:佚名q 点击:次
无形资产的特性决定了无形资产评估不但要遵循资产评估共同的原则,即遵循公平性、客观性、合理性、独立性、系统性和替代性原则,而且还要遵循自身的独特原则。 一是适用性原则,是指一项无形资产要发挥出功能所要求的具体条件。评估人员要凭借当时、当地的具
无形资产的特性决定了无形资产评估不但要遵循资产评估共同的原则,即遵循公平性、客观性、合理性、独立性、系统性和替代性原则,而且还要遵循自身的独特原则。
一是适用性原则,是指一项无形资产要发挥出功能所要求的具体条件。评估人员要凭借当时、当地的具体环境,包括自然条件、技术条件、社会条件和经济条件等评估无形资产,要结合这些环境因素考察它的适用性。否则,即使是最先进的无形资产,也不一定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
二是先进性,是指无形资产在技术工艺等方面具有领先的水平。在对技术型无形资产评估时,应该通过相关技术经济指标进行考察,来反映评估对象能够对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贡献程度。反映无形资产利用效果指标,主要通过无形资产利润率、超额利润率、无形资产投资回收期和投资报酬率四个指标来反映。
三是可靠性,是指所评估的无形资产技术成熟,在应用中能够发挥出预期的效益。无形资产不可靠,将会给使用者带来重大浪费和损失。因此,在对某些无形资产评估时,应看该项无形资产是否经过运用,其运用的效果如何,以便增强评估的准确性。
四是安全性,指无形资产的使用应该安全、稳定、保密。首先要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合法而无害。其次无形资产涉及的技术秘密、商业秘密等极易扩散,且一经扩散就失去了生命力。所以要求评估人员必须严守秘密,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纪律。
五是科学性,是指对无形资产评估的结果要符合客观实际,不能造成评估的任意化和主观化。只有坚持科学的评估程序,选择科学的评估方法,制定科学的评估方案,才能使评估结果趋于真实、可靠、公正和严肃。
固定资产的定义
《企业会计制度》将企业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以及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定义为固定资产。这个定义确立了固定资产的三个标准,一是目的标准,二是年限标准,三是价值标准。但《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从固定资产的经济实质的角度给出了更加明确的原则性定义,指具有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年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较高的有形资产。
固定资产通常是企业最具盈利性的核心资产。从经济特性上看,固定资产有着不同于存货等经营性流动资产的特征:
固定资产是企业在正常经营中为了生产其他物品或向顾客提供服务而拥有的;
固定资产所提供服务的潜力超过一年或一个经营周期,但其寿命毕竟有限,在寿命终止时必须报废或重置,这一寿命可能是由其构成要素部件的耗用或磨损所决定的估计年数,或依其使用程度与维修状况而有所不同;
固定资产的价值决定于其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而给企业带来的现金流量,而非基于交易或契约的规定;
基于对固定资产的经济特征的认识,其会计核算将着重解决如下问题:
为提供未来服务而持有的目的决定了需要将资产的价值在整个寿命期间内分摊于各期费用,则分摊的方式和期间成为重点;
确认和计量的目的是为了反映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生产能力及其已使用程度和预期的未来寿命,当该资产未来生产能力或寿命的恶化导致其资产价值低于账面价值,则应当通过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来反映价值的损失; 固定资产的分类和报告要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及在固定资产上的投资和耗用,有助于投资人和债权人预测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并能反映企业在非清算情况下可重新将其资源用于相同或其他用途的时期。
固定资产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财政部颁发的于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中,是这样对固定资产下定义的:“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①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②使用年限超过一年;③单位价值较高。”这应该是固定资产的准确定义。而且,从这一定义中,我们还不难看出固定资产
所具有的特征:
一、固定资产属于有形资产。
一般情况下,除了无形资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等资产外,资产都具有实物形态,而对于固定资产来说,这一特征则
更为明显。例如:固定资产一般表现为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也就是说,
固定资产具有实物形态,可以看得见、摸得着。
理解固定资产的这一特征,有利于将其与无形资产、应收账款、
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等资产区别开来。
二、固定资产是指为了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
持有的资产。
企业使用固定资产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具体可表现为通过固定资产作用于商品生产、劳务提供过程并具体表现为产成品的形式,最终通过销售实现其经济利益的流入;或者通过把固定资产出租给他人,企业以收取租金的形式实现经济利益的流入;或者通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使用固定资产,并最终改进了生产经营过程,降低了生产
经营成本等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这一特征表明,企业持有固定资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不是为了出售,从而将其与企业所持
有的存货区别开来。
三、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超过1年。
固定资产的耐用年限至少超过1年或大于1年的一个生产经营周
期,而且最终要将其废弃或重置。
这一特征说明,企业为了获得固定资产并把它投入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支出,属于资本性支出而不是收益性支出,从而将其与流动
资产区别开来。
四、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较高。
理解这一特征的目的,是为了把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包装物
等存货区别开来。
固定资产管理的概念
固定资产管理的概念内容简介:
年数总和法是以固定资产的原始成本减预计残值后的余额乘以逐年递减的分数作为该期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母是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各年年数之和;分子是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限。
在固定资产更新决策过程中会遇到新设备的经济寿命与旧设备的剩余寿命相等和不相等两种情况。对于寿命相等情况下的决策,可采用差额分析法计算两种方案的现金流量差额,并以此计算增减的净现值或内含报酬率,以判断是否需要更新。对于寿命不相等情况下的决策,可以采用年平均成本法。固定资产年平均成本是指使用年限内现金流出总量与年金现值因素的比重,即平均每年的现金流出。平均年成本法就是比较继续使用和更新的固定资产的平均年成本,以其较低者为好方案。
设备管理系统概述
设备是企业组织生产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是构成生产力的重要要素之一,是生产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壮大的根本。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也发生着巨大的变革,设备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越来越引起广大企业的重视。而企业如何对设备进行很好的管理也成为当今企业发展的健康与否的关键,所以组织企业生产,必须重视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的内容
企业的设备管理是对设备寿命周期全过程的管理,包括选择设备、正确使用设备、维护修理设备以及更新改造设备全过程的管理工作。设备运动过程可分为两种状态,即设备的物资运动形态和资金运动形态。设备管理既包括设备的技术管理,又包括设备的经济管理,设备的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是有机联系、相互统一的。
设备管理与资产管理区别
1、设备管理系统主要是从设备管理和维修部门的角度,管理企业设备技术资料、保养维修、设备运行状态和技术状态进行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则是财务部门管理企业资产的角度,对企业的固定资产从采购、验收、入库、记帐、提取折旧、报废全过程进行管理。
2、设备管理从设备使用、保养、维修的角度管理固定资产;固定资
产管理 则从财务核算的角度管理固定资产。使得设备管理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管理固定资产口径一致。本台帐按财务管理资产的要求,设置项目:编号、名称、原值、月折旧额、净值、月修理费等,为财务部门推行电算化管理固定资产奠定基础。
企业的固定资产一般是由设备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管理。由于二个部门管理设备的角度不同,实践证明存在着以下问题:
(1) 固定资产的名称规格. 原值等项目在财务部门的<>和设备管理部门的<>中不相符。
(2) 每次国家进行企业普查和上级部门的各项检查,企业的财务部门和设备管理部门都要投入人力进行重新整理固定资产帐目,才能做到帐和物相符,匆忙应付检查。
(3) 财务部门登录的固定资产型号数量与设备管理部门登录设备型号数量口径不一致。
(4) 设备已经报废,而财务部门仍然在提折旧。或者长期闲置的设备,财务部门也未做任何财务帐务处理。为了解决和消除管理固定资产的不利因素,<>中专门设置<<固定资产管
理>>,其目的是:既从设备使用、保养、维修的角度管理固定资产,又从财务的角度管理固定资产,使得设备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管理固定资产口径一致。
胜龙设备管理解决方案
所有企业的发展都依赖于资产,资产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和利润。如果您的企业不能够最大程度利用自身的资产,那么放在您眼前的机遇就将被错失。
北京胜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资产与服务管理领域,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我们深入理解企业在资产管理中面临的各项挑战,将自己的专业能力与行业最佳管理实践融汇于胜龙资产设备管理系统,帮助企业用户实现卓越的资产管理。
胜龙资产设备管理解决方案,旨在帮助企业提高资产回报,通过对企业设备管理业务的梳理,将原先多个职能部门管理的设备业务都纳入到统一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下,从而实现对设备在生产过程的采购、更新、库存、维修、保养等业务的动态跟踪管理;通过对各类业务数据的统计分析,为管理部门提供所需的各种统计数据,为制定设备的采购、更新、维修、保养等提供决策支持数据。利用统一的系统平台提高资产可靠性和利用率,从而支撑企业的高效运营。
范文四:资产管理的概念
来源:财智菁英管理学院
作者:潘灿永
资产管理指的是委托人将自己的资产交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来为委托人提供具有收益的理财服务的行为。是市面上金融机构代理的客户的资产在金融市场上进行投资,为客户获取更大的投资收益。
一、 资产的分类
1.按照对于委托人资产的经营方式不同,大致可以分为:资产的委托经营、股份经营、集团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
2.按照对于委托人企业资产管理采取的方法与对策不同,大致上可以分为:公司上市、股本扩张、公司收缩、股份回购、兼并收购、联合或合并、一部分或者全部产权出让、发行可以转换公司的债券、发行认股权、租赁等 。
3.按照对于委托人资产管理的对象不同,可以分为:固定资产管理、无形资产管理、货币资产管理、有价证券管理、存货管理、长期投资和应收账款管理等。另外还有国有资产管理、金融资产管理、基金型资产管理、、知识资产管理、非基金型资产管理等分类。
二、 资产管理的策略
1.投资方法的个性化:要想在资产管理中取得杰出的业绩,就应该特行独立,与大多数人的投资策略不同,否则就很难脱颖而出;
2.投资策略的多元化:每一种投资策略都有对其有利或不利的市场环境,当市场对某一策略不利时,单一策略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
3.投资策略的灵活性:投资策略的风格化与多元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为协调矛盾,可以运用类似
4.投资策略的创新性:证券投资机构应该设立专门的策略创新组织,时刻注意在投资方法、投资工具、投资对象等方面展开创新。
三、 资产管理核心技术
设施设备管理是资产管理的核心技术之一,应该遵循以下几个管理流程:
(1)信息管理:包括数据采集、筛选、分析、处理、总结、维护及更新。
(2)系统分析方法:指的是技术状况的评价和使用性能预测。
(3)优化管理法:指的是资源合理分配利用以及综合管理。
(4)计划安排与报表输出:指的是项目实施计划。(项目计划实施)
四、 资产管理和财务固定资产管理的区别:
财务固定资产侧重于处理资产的价值核算;而资产管理侧重于实物使用过程和资产相互间的逻辑管理;
财务固定资产主要采用登账的方式进行管理,是一种静态的管理方式,缺乏流程;资产管理自有其严密的流程,从购买到使用再到报废,一步一步环环相扣,完整反映了资产的全貌,是一种基于流程的动态管理,而这个流程通常我们称为资产生命周期;
有效的资产管理应达到以下目的:
1. 能达成提高竞争力的效果
2. 节省经营成本,促进企业效益
3. 促使资源的合理运用
4. 能更长久的维持使用机器设备及措施
资产管理的另一种方式是作为资产的管理者将托管者的财产进行资产管理,主要投资于实业,包含但不限于生产型企业。此项管理风险较小,收益较资本市场低,投资门槛较低。
范文五:递延资产的概念
一、概念:
递延资产一词来源于递延费用(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当由本期及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项费用。
但是,这些费用毕竟只是已经发生的费用支出,不存在通过出租出售等交易方式实现经济利益的可能性,与一般意义上的资产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以“资产”的名义列示于报表中容易产生误解。
因此,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不再有专门的“递延资产”概念,而以长期待摊费用的概念予以取代。而且,明确长期待摊费用属于其他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于“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项下。
二、建设单位的递延资产概念: 建设单位在建设期间发生的不计入工程成本而应单独结转生产使用单位的各项递延费用。包括生产职工培训费、样品样机购置费、农业开荒费等。
会计核算分录
① 发生支出时:
借:其他投资
贷:银行存款等
② 交付使用资产时
借:交付使用资产(或待核销基建支出)
贷:其他投资
范文六:固定资产概念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三条规定,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
(一)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
(二)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七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一条所称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因此,固定资产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或称: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范文七:摘要:文章通过系统总结分析会计理论文献中关于资产的定义,用经济学的方法来理解资产的概念,对我国现行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资产概念进行了详尽地诠释。   关键词:资产;资源;未来经济利益;控制      什么是资产的本质?怎样定义资产?这是迄今仍须推敲的一个会计理论问题。      一、会计理论中资产定义的各种观点及评析      早在20世纪初,美国的会计学者就开始关注资产并给出定义。目前对其进行系统的分类主要有:   (一)未来劳务观   最早提出资产定义的是斯普拉格(Sprague),他在1907年著的《账户的哲学》一书中把资产定义为:未来服务或未来服务的储蓄。Canning(1922)、Vatter(1947)也持此种观点。这种早期的认识虽然指出了资产对人有用的属性,但与现代会计的资产概念有明显不同。   (二)借余观   1953年美国会计术语公告第1号――“回顾与摘要”提出“借余”观点:资产负债表账户借方余额为形式,一项资产的权利或已获得的价值并对企业未来有益。这种观点纯粹是从会计计量技术角度定义资产,并没有解释资产的经济实质。   (三)成本观   1940年Paton和Littleton合著《公司会计准则导论》一书,认为资产是成本尚未耗用、有待于转化为费用的部分。这种观点能把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划分和资产的确定相联系,但没有揭示资产具有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能力。   (四)经济资源观   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在Statement No.4中认为资产是按GAAP加以确认和计量的经济资源,也包括某些虽不是资源但按GAAP可确认的递延借项。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定义资产是由企业控制的、预期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资源。加拿大CICA与IASB的观点基本一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2006)也认为资产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此观点的优点是把资产的界线与经济学相联系,可以明确资产的经济属性。   (五)经济利益观   这是FASB发表的SFACNo.6中的观点:资产是可能的未来的经济利益,它是特定个体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中所取得或加以控制的。澳大利亚SAC4的定义与其基本相同。其实Sprous和Moonitz早在1962年的《企业普遍使用的会计准则》即ARS NO.3中就提出了这种目前较为流行的观点。它注重资产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      二、对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资产概念的诠释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2006)规定:资产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这种定义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着重突出资产的本质   与1992年对资产所做的定义相比,2006年的定义相对拓展了资产的范畴,更着重突出资产的本质。   1、企业的资产的本质是社会经济资源。随着会计学的发展,引进了若干经济学的概念与理论,经济学就逐步成为会计学的基础。Sprague(1907)、Canning(1922)和Vatter(1947)等把资产定义说成是“服务的潜能”、“未来的服务”是不够恰当的。尽管它们都是经济资源的特征。资产的实质是人类赖以生活、生存和发展的经济资源。它通过市场(资本市场)的有效配置进入企业后,由企业内部再次配置并转化为各种生产要素(葛家澍,2005)。经济资源具有稀缺性。除空气、大洋、南极、北极等为人类所共享的主权尚未归属外,稀缺的资源都是有产权的。这就导致不是所有的资源都可能成为企业的资产(自由取用资源由于无法确定它的产权或者产权属于公众所有企业,所以不是企业的资产),只有能够流通或转让的有相应的产权,并且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支付一定代价的这些经济资源才属于资产。我国定义资产是一种“资源”,比较符合传统会计对可靠性的要求。IASB和加拿大也采用“一项资产是一个主体控制的经济资源”的观点。   2、企业的资产都含有预期未来的经济利益。这是资产的本质属性。经济科学的总任务,就是研究在产权关系既定的条件下,如何最优的配置稀缺的经济资源,使其效益最大化。《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要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必须符合“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的要求。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不能纳入企业资产的范畴。但是资产定义中并没有对“预期”“未来”做出明确的规定,预期的经济利益是一定概率下的估计值,定义并没有给出确切的概率值,“未来”也是一个范畴不固定的约定,资产定义并没有做出明确的时间界定,这些都使实务很大程度上具有主观臆断性。资产是可以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但具有经济利益的资源并不一定能成为企业的资产,资产还必须是可以计量的。现阶段一些人力资源,管理层的一些有效的管理模式等,都能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但由于它们目前无法计量而不能纳入企业核算体系,因此不能确认它为资产。如何找到合适的方法来反映它们,是现行会计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界定了会计主体核算的范畴   资产是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这界定了会计主体核算的范畴,并不强调资源法律意义上的所有权为企业所拥有。《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由企业拥有或控制,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可见拥有是一种所有权,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所有权实际上是对财产的一种全方位的控制权,所以拥有也应该属于控制的范畴。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能控制的”,而不是“拥有或控制”。控制是一种权利,主体只有具备这种权利时,经济资源才可能成为主体的资产。尽管资产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是“预期”的,但企业对这种预期能取得经济利益的资源能够实施控制。   (三)明确了资产的形成渠道   资产是由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这解决资产“从哪里来”的问题。新准则规定交易或事项是指“购买、生产、建造行为或其他交易或事项”。资产来自于资源,但资源必须通过交易才能流入企业,通过生产、流通、使用才能实现资源的增值,才能带来经济利益。资产的本质特征是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而绝大多数资源只有通过交易才能实现增值,所以有的学者认为“只有能为企业营运,并带来效益的资源才是资产(葛家澍,2006)。”但除了交易外,一些事项的变动也会引起资源价值的变动,这些事项不受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是由客观环境变化所导致的企业资源价值的变动。   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对资源的一种现实的控制。交易或事项已经发生,结果已经具备(企业能够控制该资源)。这便于对资产采用历史成本来计量,能可靠的反映企业取得资源所花费的成本,从这个角度也认可了资产的“成本观”。按葛家澍教授的观点: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有两个特点:第一,它所反映的交易或事项是确定的。第二,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在理论上应当与资产有关的权利和义务已经完全转移。但是衍生工具的出现,它从签订到结算的高度不确定性,给何时界定为“过去”提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   新准则规定“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不形成资产”。但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大量尚未发生,可是预期肯定会给企业资源带来巨大影响的事项。有些交易或事项尚未发生,但是一定会在近期发生,而且结果也可以预期,甚至于已经发生影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值得商榷。   (四)不再强调货币计量   现在的资产定义已经不把“货币计量”作为它的一个特征,这是现实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的必然结果。由于受计量方法和技术的影响,有很多被企业控制的资源无法用货币来进行计量。信息使用者也不仅仅需要用货币计量的信息,有些非货币信息同样会对企业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目前非货币计量的信息范围呈逐步扩大的趋势。另外,资产对资源的实物形态没有要求,只要它是生产活动所需要的要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的定义强调了资产的本质,同时受本国现实环境和计量方法的影响,它既借鉴了国际会计理论的经验又有自己的中国现实特色,对今后资产理论与实务的发展具有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魏明海,龚凯颂.会计理论[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葛家澍,杜兴强等.会计理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S].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4、葛家澍.如何评价美国FASB财务会计概念框架[J].会计研究,2005(4).   5、阎德玉.会计理论比较与评析[M].湖北科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河南省三门峡市武警黄金第六支队司令部)
范文八:资产配置是指根据投资需求将投资资金在不同资产类别之间进行分配,通常是将资产在低风险、低收益证券与高风险、高收益证券之间进行分配。
2.2 买入并持有策略
2.3 恒定混合策略
2.4 投资组合保险
2.5 动态资产配置
4.1 目标和限制因素
4.2 资本市场期望值
4.3 资产组合类项
在现代投资管理体制下,投资一般分为规划、实施和优化管理三个阶段。投资规划即资产配置,它是资产组合管理决策制定步骤中最重要的环节。对资产配置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对机构投资者资产和负债问题的本质、对普通股票和固定收人证券的投资特征等多方面问题的深刻理解基础之上。在此基础上,资产管理还可以利用期货、期权等衍生金融产品来改善资产配置的效果,也可以采用其他策略实现对资产配置的动态调整。不同配置具有自身特有的理论基础、行为特征和支付模式,并适用于不同的市场环境和客户投资需求。
资产配置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从范围上看,可分为全球资产配置、股票债券资产配置和行业风格资产配置;从时间跨度和风格类别上看,可分为战略性资产配置、战术性资产配置和资产混合配置;从资产管理人的特征与投资者的性质上,可分为买人并持有策略(Buy-and-hold Strategy)、恒定混合策略(Constant-mix Strategy)、投资组合保险策略(Portfolio-insurance Strategy)和战术性资产配置策略(Tactical Asset Allocation Strategy)。
买入并持有策略
买人并持有策略是指在确定恰当的资产配置比例,构造了某个投资组合后,在诸如3—5年的适当持有期间内不改变资产配置状态,保持这种组合。买人并持有策略是消极型长期再平衡方式,适用于有长期计划水平并满足于战略性资产配置的投资者。
买人并持有策略适用于资本市场环境和投资者的偏好变化不大,或者改变资产配置状态的成本大于收益时的状态。
恒定混合策略
恒定混合策略是指保持投资组合中各类资产的固定比例。恒定混合策略是假定资产的收益情况和投资者偏好没有大的改变,因而最优投资组合的配置比例不变。恒定混合策略适用于风险承受能力较稳定的投资者。
如果股票市场价格处于震荡、波动状态之中,恒定混合策略就可能优于买人并持有策略。
投资组合保险
投资组合保险策略是在将一部分资金投资于无风险资产从而保证资产组合的最低价值的前提下,将其余资金投资于风险资产并随着市场的变动调整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的比例,同时不放弃资产升值潜力的一种动态调整策略。当投资组
合价值因风险资产收益率的提高而上升时,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也随之提高;反之则下降。
因此,当风险资产收益率上升时,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随之上升,如果风险资产收益继续上升,投资组合保险策略将取得优于买人并持有策略的结果;而如果收益转而下降,则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的结果将因为风险资产比例的提高而受到更大的影响,从而劣于买人并持有策略的结果。
动态资产配置
动态资产配置是根据资本市场环境及经济条件对资产配置状态进行动态调整,从而增加投资组合价值的积极战略。大多数动态资产配置一般具有如下共同特征:
(1)一般建立在一些分析工具基础上的客观、量化过程。这些分析工具包括回归分析或优化决策等。
(2)资产配置主要受某种资产类别预期收益率的客观测度驱使,因此属于以价值为导向的过程。可能的驱动因素包括在现金收益、长期债券的到期收益率基础上计算股票的预期收益,或按照股票市场股息贴现模型评估股票实用收益变化等。
(3)资产配置规则能够客观地测度出哪一种资产类别已经失去市场的注意力,并引导投资者进入不受人关注的资产类别。
(4)资产配置一般遵循“回归均衡”的原则,这是动态资产配置中的主要利润机制。
买入并持有策略、恒定混合策略、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的异同
上述三类资产配置策略是在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不同的基础上进行的积极管理,具有不同特征,并在不同的市场环境变化中具有不同的表现,同时它们对实施该策略提出了不同的市场流动性要求(见下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资产配置策略
市场变动时的行动方向
有利的市场环境
要求的市场流动性
买人并持有策略
恒定混合策略
下降时买人上升时卖出
易变,波动性大
投资组合保险策略
下降时卖出上升时买人
资产配置是投资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决定投资组合相对业绩的主要因素。据有关研究显示,资产配置对投资组合业绩的贡献率达到90%以上。一方面,在半强势有效市场环境下,投资目标的信息、盈利状况、规模,投资品种的特征以及特殊的时间变动因素对投资收益都有影响,因此资产配置可以起到降低风险、提高收益的作用。另一方面,随着投资领域从单一资产扩展到多资产类型、从国内市场扩展到国际市场,其中既包括在国内与国际资产之间的配置,也包括对货币风险的处理等多方面内容,单一资产投资方案难以满足投资需求,资产配置的重要意义与作用逐渐凸显出来,可以帮助投资者降低单
一资产的非系统性风险。
从实际的投资需求看,资产配置的目标在于以资产类别的历史表现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为基础,决定不同资产类别在投资组合中所占比重,从而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消除投资者对收益所承担的不必要的额外风险。也就是说,随着资产类别的组合方式日益多样化,在同等风险的情况下,全球投资组合应该能够比严格意义上的国内投资组合带来更高的长期收益,或者在风险水平降低的基础上提供相似的收益。反而言之,当投资者因为受到对投资项目的限制而减少投资机会时,他们只能运用该限制范围内的狭义市场投资组合,其投资选择机会必然受到限制,长期收益与风险状况也将受到不利的影响。
目标和限制因素
通常需要考虑到风险偏好、流动性需求和时间跨度要求,还需要注意实际的投资限制、操作规则和税收问题。比如,货币市场基金就常被投资者作为短期现金管理工具,因为其流动性好,风险较低。
资本市场期望值
这一步骤非常关键,包括利用历史数据和经济分析,要考虑投资在持有期内的预期收益率。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在这一步骤具有相对优势。
资产组合类项
一般来说,资产配置的几种主要资产类型有:货币市场工具、固定收益证券、股票、不动产和贵金属(黄金)等。
有效组合边界
找出在既定风险水平下可获得最大预期收益的资产组合,确定风险修正条件下投资的指导性目标。
寻找最佳组合
在满足投资者面对的限制因素的前提下,选择最能满足其风险收益目标的资产组合,确定实际的资产配置战略。
资产配置是一个综合的动态过程,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资金都会不断的发生变化,所以对不同的投资者来说,风险的含义不同,资产配置的动机也不同,所以最终选择的组合也不一样。
有效理财七步骤
(一)影响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和收益需求的各项因素,包括投资者的年龄或投资周期,资产负债状况、财务变动状况与趋势、财富净值、风险偏好等因素。
(二)影响各类资产的风险收益状况以及相关关系的资本市场环境因素,包括国际经济形势、国内经济状况与发展动向、通货膨胀、利率变化、经济周期波动、监管等。
(三)资产的流动性特征与投资者的流动性要求相匹配的问题。
(四)投资期限。投资者在有不同到期日的资产(如债券等)之间进行选择时,需要考虑投资期限的安排问题。
(五)税收考虑。税收结果对投资决策意义重大,因为任何一个投资策略的业绩都是由其税后收益的多少来进行评价的。
.对投资者的风险承受力和风险偏好的认识和假设不同。
与战略性资产配置过程相比,战术性资产配置策略在动态调整资产配置状态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的改变重新预测不同资产类别的预期收益情况,但未再次估计投资者偏好与风险承受能力是否发生了变化。
在风险承受能力方面,战术性资产配置假设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不随市场和自身资产负债状况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类投资者将在风险收益报酬较高时比战略性投资者更多地投资于风险资产,因而从长期来看,他将取得更丰厚的投资回报。
2.对资产管理人把握资产投资收益变化的能力要求不同。
战术性资产配置的风险收益特征与资产管理人对资产类别收益变化的把握能力密切相关。如果资产管理人能够准确地预测资产收益变化的趋势,并采取及时有效的行动,则使用战略性资产配置将带来更高的收益;但如果资产管理人不能准确预测资产收益变化的趋势,或者能够准确预测但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行动,则投资收益将劣于准确地预测并把握市场变化时的情况,甚至很可能会劣于购买并持有最初的时常投资组合时的情况。
范文九:资产重组及概念
资产重组是指通过不同的法人主体的法人财产权、出资人所有权及债权人债权进行符合资本最大增值目的的相互调整和改变,对实物资本、无形资本等资本的重新组合。通过对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可以实现盘活存量资源、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国民经济布局,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内部治理机制,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等宏观经济目标。因此,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积极创造条件,推进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A、企业重组的概念
广义的企业重组,包括企业的所有权。资产、负债、人员、业务等要素的重新组合和配置。从经济学角度看,企业重组是一个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过程。对企业来说,通过对企业自身拥有的各种要素资源的再调整和再组合,提高企业自身的运行效率,同时还实现社会资源在不同企业间的优化组合,提高经济整体运行效率。从法律角度看,企业为降低交易成本而构建的一系列契约的联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契约关系以法律形式体现。因此企业的重组,在实际运作中又表现为这些法律关系的调整。
狭义的企业重组是指企业以资本保值增值为目标 ,运用资产重组、负债重组和产权重组方式 ,优化企业资产结构、负债结构和产权结构 ,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企业重组 ,根据企业改制和资本营运总战略及企业自身特点 ,可采取原续型企业重组模式、合并型企业重组模式和分立型企业重组模式等。企业重组的关键在于选择合理的企业重组模式和重组方式。而合理的重组模式和重组方式选择标准在于创造企业价值 ,实现资本增值。
B、企业重组方式
企业重组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
1、合并 :指两个或更多企业组合在一起 ,原有所有企业都不以法律实体形式存在 ,而建立一个新的公司。如将A公司与B公司合并成为C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 ,公司合并可分为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形式。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为吸收合并 ,被吸收的公司解散 ;两个以上公司合并设立一个新的公司为新设合并 ,合并各方解散。
2、兼并:指两个或更多企业组合在一起 ,其中一个企业保持其原有名称 ,而其他企业不再以法律实体形式存在。
3、收购 :指一个企业以购买全部或部分股票 (或股份 )的方式购买了另一企业的全部或部分所有权 ,或者以购买全部或部分资产 (或称资产收购 )的方式购买另一企业的全部或部分所有权。收购的目标是获得对目标企业的控制权 ,目标企业的法人地位并不消失。
4、接管或接收:它是指某公司原具有控股地位的股东 (通常是该公司最大的股东 )由于出售或转让股权 ,或者股权持有量被他人超过而控股地位旁落的情况。
5、标购:是指一个企业直接向另一个企业的股东提出购买他们所持有的该企业股份的要约 ,达到控制该企业目的行为。这发生在该企业为上市公司的情况。
6、剥离:指一个企业出售它的下属部门 (独立部门或生产线 )资产给另一企业的交易。具体说是指企业将其部分闲置的不良资产、无利可图的资产或产品生产线、子公司或部门出售给其他企业以获得现金或有价证券。
7、分立:是指公司将其在子公司中拥有的全部股份按比例分配给公司的股东 ,从而形成两家相互独立的股权结构相同的公司。这一定义实质上与我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的资产剥离含义基本相同。我国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资产剥离往往是指将国有企业非经营资产或非主营资产 ,以无偿划拨的方式 ,与企业经营资产或主营资产分离的过程。通过资产剥离 ,可分立出不同的法人实体 ,而国家拥有这些法人实体的股权。分立是剥离的形式之一。
8、破产:指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不能扭亏为盈 ,并逐渐发展为无力偿付到期债务的一
种企业失败。企业失败可分为经营失败和财务失败两种类型。财务失败又分为技术上无力偿债和破产。破产是财务失败的极端形式。企业改制中的破产 ,实际上是企业改组的法律程序 ,也是社会资产重组的形式。
C、企业重组的价值来源分析
企业重组的直接动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最大化现有股东持有股权的市场价值 ;二是最大化现有管理者的财富。这二者可能是一致的 ,也可能发生冲突。无论如何 ,增加企业价值是实现这两个目的的根本。企业重组的价值来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
1、获取战略机会。兼并者的动机之一是要购买未来的发展机会。当一个企业决定扩大其在某一特定行业的经营时 ,一个重要战略是兼
并在那个行业中的现有企业 ,而不是依靠自身内部发展。原因在于 :第一 ,直接获得正在经营的发展研究部门 ;第二 ,获得时间优势 ,避免了工厂建设延误的时间 ;第三 ,减少一个竞争者并直接获得其在行业中的位置。企业重组的另一战略机会是市场力的运用。两个企业采用同一价格政策 ,可使它们得到的收益高于竞争时收益。大量信息资源可能用于披露战略机会。财会信息可能起到关键作用。如会计收益数据可被用于评价行业内各个企业的盈利能力 ;可被用于评价行业盈利能力的变化等。这对企业重组是十分有意义的。
2、发挥协同效应。企业重组的协同效应是指重组可产生 1 +1 >2或 4-1 >3的效果。产生这种效果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领域 :
(1 )在生产领域 ,通过重组 :第一 ,可产生规模经济性 ;第二 ,可接受新的技术 ;第三 ,可减少供给短缺的可能性 ;第四 ,可充分利用未使用生产能力。
(2 )在市场及分配领域 ,通过重组 :第一 ,可产生规模经济性 ;第二 ,是进入新市场的捷径 ;第三 ,扩展现存分布网 ;第四 ,增加产品市场的控制力。
(3)在财务领域 ,通过重组 :第一 ,充分利用未使用的税收利益 ;第二 ,开发未使用的债务
(4)在人事领域 ,通过重组:第一 ,吸收关键的管理技能 ;第二 ,使多种研究与开发部门融合。
3、提高管理效率。企业重组的另一价值来源是增加管理效率。一种情况是 ,现在的管理者以非标准方式经营 ,因此 ,当其被更有效率的企业收购后 ,现在的管理者将被替换 ,从而使管理效率提高。
4、发现资本市场错误定价。如果一个个体能发现资本市场证券的错误定价 ,他将可从中获益。财务出版物经常刊登一些报道 ,介绍某单位兼并一个公司 ,然后出售部分资产就收回其全部购买价格 ,结果以零成本取得剩余资产。企业重组影响还涉及许多方面 ,如所有者、债权人、工人和消费者。在所有企业重组中 ,各方面的谈判能力强弱将影响公司价值增加的分配 ,既使企业重组不增加价值 ,也会产生价值分配问题。重新分配财富可能是企业重组的明显动机。
企业重组要处理好以下关系:
1、企业重组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2、企业重组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关系;
3、企业重组与结构调整、企业经营权利转换的关系;
4、企业重组与职工利益的关系;
5、企业重组过程中的市场推动力与行政推动力的关系。
范文十:作者:孙玉甫姚媛会计之友 2015年02期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动力,并对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人力资源会计至今尚未能纳入到现行会计制度体系中来。传统资产概念是在工业经济时代确立起来的,当时的主要资产是物力资产和无形资产。传统资产概念并不适用于定义人力资产。   2012年,IASB单独启动了对概念框架的研究。2013年7月发布了研究成果——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复核(讨论稿)。讨论稿将资产定义为:由过去的事项形成的,主体控制的现时经济资源。并进一步定义经济资源是指能够产生经济利益的权利或其他价值资源。经济资源具体可以表现为:合同、法律或其他相似方法的强制性权利;另一主体推定义务产生的权利;能够产生经济利益的其他价值资源;收到后即刻消费的一些资产,特别是一些服务。即使对于有形物来讲,经济资源也不是基础性的物体,而是取得物体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权利。而控制则是指主体有现时能力直接使用经济资源以获得来自经济资源的经济利益。如果主体不能保证该经济资源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经济利益直接或间接流入本主体,则不能将其确认为本主体的资产。显然,虽然讨论稿对资产的定义采用了经济资源观,但却将经济资源认定为一种权利,并将该权利与有形物本身区别开来。这为我们定义人力资产时将劳动能力和使用劳动能力获取经济利益的权利区分开来提供了指导。   主体需要持有资产,是因为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资产获取经济利益。但是,不同的资产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有不同的体现。人力资产是以一种劳务的形态表现为经济资源的,主体拥有人力资产也是主体为了获得对劳动者提供劳务的支配权,而不是为了获得劳务提供者的潜在的劳动能力。当然,可以提供劳务的数量与质量又和潜在劳动能力有极大的相关性;同时,劳动能力的再生产又是通过主体向劳动能力拥有者支付薪酬的方式由劳动者自行完成的。这些就导致了以前界定人力资产时的误解,错误地将劳动能力本身或者主体支付的各项代价解读为人力资源,进而定义成人力资产。资产新概念关于经济资源的阐述为我们明确了方向,作为资产的经济资源仅仅是获取经济利益流入的权利,而不是其外在形态。故此,主体所拥有的人力资产也就只是支配劳务以便获取经济利益的权利。而且,主体需要支配的劳务也是未来要提供的劳务,不是过去已经提供的劳务。因为只有支配未来提供的劳务,才能够在未来获取经济利益。要说明的是,主体要支配的劳务虽然是未来的,但获得未来劳务的支配权的事项却是过去的合同签订。主体通过签订劳动合同,约定了劳务提供者未来需要提供的由主体支配的劳务,这些未来劳务的数量与质量(或说其绩效)由劳动合同予以保障,从而成为一种没有风险的承诺,满足了资产新定义所说经济资源的要求。因此,笔者定义:人力资产是会计主体依据与劳务提供者之间的协议拥有的对劳动者未来提供劳务数量或绩效予以支配的权利所形成的资产。   还应说明的是,劳动合同规定了劳动者要提供的未来劳务,而且明确了未来劳务的数量与绩效。这里的劳动者不一定非要是与企业存在隶属关系的人,只要是为主体服务的劳动者即可。无论劳动者提供的劳务是以何种形式进入主体的,人力资产都将以劳动者未来提供的劳务数量或绩效来计量,并且根据后续的影响作出相应的调整。其中的“未来提供的劳务”是指劳动要素进入企业那一刻之后的时间中提供的劳务,“后续影响”是指有些情况下劳动者的劳务所带来的影响在劳动者完成劳务时并没有体现出来,而在一段时间后才体现出来。后续影响可能是积极的影响,也可能是消极的影响,我们要根据影响的性质对人力资产进行动态调整。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人力资产是一种权利,只有拥有了这项权利,主体才能够自由支配劳动提供者提供的劳务数量或绩效。由于本定义围绕的核心是未来劳务的数量与绩效,那么必然还会存在当初的承诺(劳动合同的规定)与实际完成劳务的数量与绩效的差异。这种未来实际达到的劳务绩效与承诺的差异可以通过后续调整的方法对人力资产的价值进行调整,或与劳务提供者进行额外的结算。作者介绍:孙玉甫,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姚媛,天津商业大学商学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婚前财产公证怎么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