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985,重大导师克扣学生补助补助为什么这么低

上个985,211很重要吗?_星际2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631,524贴子:
上个985,211很重要吗?
昨天查到分,只能上一些211,但是就是地域不太好如果不看211的话有很多北京上海的学校可以选,所以上个211真的很重要吗?现在纠结死
一人我饮酒醉。。。
快来安利出自己心中的佳...
三生收官,收视不错,可...
看到了扎眼的古力娜扎,...
颖儿和付辛博甜蜜秀。
围观明星发福。
围观明星用手指比心。
2016评分最高记录剧集 ...
太激动,先简洁的说:恭...
说出让你终身难忘的室友...
五年后才让人看懂她的真情
要想生活好,技巧不能少。
北元官方店 主营电动羊毛剪、软轴剪毛机、一体机、磨刀机及北元刀片
能上就上,别低估环境对人的影响
很重要非常重要
嗯,211是21世纪100所名校,含金量不少的
画室秀成绩 先打一顿再说别的啦
我还在上大学啦个人感觉还是不一样的,起码保研人数就不一样啊
应该很重要
很重要,我就是找了个211,然后准备考研。我朋友分数比我低10多分,就是为了985三个数字,去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游戏特效培训,毕业年薪20w,来CGWANG吧!
我不是很了解现在关于上学的情况如果环境好,能自己选,那么选好的自然没错我个人的话,大学都毕业老多年了,没觉出不同……
而且我也不好跟大家反着说大家都说重要楼主跟家里商量着来吧
反正我感觉找工作的难度其实差不太多。不过你尽量还是去大城市吧,至少网速快
不知道哎,虽然咱是在985。。。
上个好大学天天好比上高三,所以才有提高啊……
应该挺重要的
很多找工作门槛211,有些就算考研985,本科不到211的都不要
优先选择城市:北上广深这样的,然后再看大学排名。
很重要,当然也要看各个学校的专业,有些学校虽然不一定比别的学校好,但专业却是全国最好的,我觉得择校多方面考虑,但能上211或者985最好
绝对重要其次考虑城市再考虑宿舍有没有空调真喜欢专业的话在985211里选专业就行(需要高实力
很重要,是个名号。
与非985211的对比相当于这版本tvz
首先 别的都不管 就光说政府对211 的补助 就比普通大学好得多 但也不是所有211 985大学都特别厉害 尽量选一二线的211
看你打算怎么规划未来再考据重不重要
就个人感觉来说,城市&学校&专业。除非这个学校有特别好的前景,或者这个专业属于业界闻名。好城市的优点不必说,一个好的学校意味着活动、机会、导师资源都要好很多,也有助于增加眼界。当然学校不能只看排名,比如北邮和华北电力排名不高,但部分专业就业前景几乎完爆各大名校(不是说这两个不是名校的意思)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希望能给你帮助
重要,平台不一样,机会不同,身边同学层次也不同,能上尽量上,但也有一些极端例子,比如及其偏远的211985,或者国家为了平衡地域差距定的几所211,慎重选择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教育部重大课题聚焦“985”和“211”高校 - 分析行业新闻
教育部重大课题聚焦“985”和“211”高校
   &&&&& 4月23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进程中的校长管理专业化研究”通过结题鉴定,“中国大学校长数据库”同时开通上线。  据该项目首席专家、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宣勇介绍,项目开题4年多来,课题组通过问卷、当面访谈、网络信息跟踪采集等形式调查研究了全部112所“985”“211”高校的书记、校长,课题组数名成员还赴海外对外国大学校长进行访谈。课题组原创性地提出了大学校长管理专业化的“两体三维”理论,从政府和校长两个主体,以及“专门的职业”“专心的事业”和“专长的从业”三个维度对大学校长管理专业化进行了系统分析。  大学校长群体的基本构成  平均年龄为54.6岁,90.8%为博士生导师  “985”“211”大学现任校长95.6%为男性,平均年龄为54.6岁,其中50岁以下的占17.8%。他们初任时的平均年龄为49.6岁。  大学校长都拥有名校学位,在海外留学获取学位的占30.4%,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高达89.4%,90.8%的校长是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占26%。63%的大学校长理工科出身,其中管理学背景的校长占10.9%,教育学背景的校长仅占4.3%。校长所在学科位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排行榜中的平均位次为17位,他们大部分是校内和学科领域的权威,47.3%的校长曾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  现任大学校长平均担任校长时间为4.6年。根据“211工程”大学部分已退休的校长抽样统计,平均任期为7.5年。中国大学校长实际年收入平均17.34万元。  大学校长93.1%是中共党员,由本校的副职提拔和党委书记转任的校长,占48.9%;由他校副职提拔的占22.9%,他校校长转任的占8.4%;政府部门转任的占11.5%;由科研机构负责人转任的占2.3%。58.7%的校长曾在现在任职的高校有学习或工作经历。  大学校长群体的管理素质特征  经过多岗位锻炼,需要提高变革的勇气魄力  校长们对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高校领导体制高度认同,中国大学书记和校长在办学重大问题上经常沟通,党政关系总体是和谐的。91.5%的校长在校长办公会议之前,重大事项的决策会与学校党委书记沟通;97.7%的书记在党委会前就重大事项会主动与校长沟通。87.2%的大学校长、91.1%的大学书记都认为所在学校党政关系是和谐的,63.2%的教授和76.7%的中层干部也认为所在学校党政关系是和谐的。  大学的发展总是与校长的教育理念紧密联系在一起。大部分中国校长能用一句话表达对大学的理解,如“大学是传承知识、创新知识、追求真理的地方”“大学是每个人追梦人生的灯塔”“大学是人类精神家园”等等。多数校长能够提出鲜明的治校理念,如“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科学建校、依法治校、人才兴校、文化强校”等。80.6%的校长认为在办学过程中,自己的办学理念大部分得到体现;63.1%的教授、81.3%的中层干部表示比较了解校长的治校理念。  我国大学校长经过多岗位锻炼,担任中层干部岗位数平均2.6个,其中最多的曾担任9个中层岗位,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91.7%的校长认为最应该扮演的角色是教育家。众多工作动力因素中,校长们认为“社会责任”“成就感”“职业荣誉”“挑战性”很重要,而“职务晋升”“学术发展”“薪酬待遇”等因素对校长工作动力来说并不重要。社会地位和形象是大学校长专心的外部驱动。大约有1/3的“211工程”大学校长是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其余大多为省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校长们认为投入精力最多的工作是战略规划、学科与专业建设、人才引进与培养、学校内部体制改革;认为目前大学校长最需要提高的素质依次是变革的勇气和魄力、使命感与全身心的投入、组织愿景与战略管理能力、组织结构和体制机制设计能力。  现任大学校长中有87%继续从事原学术研究工作,从事原学术研究工作所占精力占1/4以上的有51.3%,其中占一半精力的有8.1%。91.6%的大学校长拥有学术兼职,平均学术兼职6.05项。在任校长期间不带研究生的共31人,占24.6%。在业余时间阅读最多的是教育理论类书籍。  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管好校长的“三力”维度,制定大学校长专业标准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不同的学校产生的具体效果往往取决于校长自我调适的能力。这种调适包括个人与党委,特别是党委书记关系的调适,还包括对治校投入精力方面的个人把握。由于大学治理的绩效在很多时候有赖于校长个人的自我调适,因此这种绩效存在着不确定性。课题组建议从制度上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为建设中国现代大学制度提供保障。  课题组提出了党委政府管理大学校长的“三力”维度,即让校长有负责任的动力、有负责任的权力、有负责任的能力。大学校长管理专业化的最终目标是让校长更好地对大学治理负责,这种负责体现在校长治校过程中的“三专”,即当做专门的职业、专心的事业,还要专长地从业。  近几年,国家颁布实施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普通高中校长专业标准》《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课题组建议制定大学校长专业标准,标准主要涵盖自我管理和发展、规划学校发展、优化内部治理和管理、人才队伍及专业学科建设、内外部关系与保障等方面。
本文来源:
人民日报&&&&
分段浏览:
扫描二维码,在上查看和分享:/news/1321584.html
其他网友还关注过
请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Copyright (C)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985”、“211”的前世今生
“985”、“211”的前世今生
  “985”、“211”,这是两组神秘的数字,也是两道贴在中国高校身上的标签,被贴上的万丈光芒,与之无缘的办得再好,也只能暗自饮泣。近日,国内某大学校长透露教育部将取消“985”、“211”工程建设。这一消息后虽被教育部否认,但引发了全社会对“985”、“211”工程的再次关注。“今后,更多的国家重大项目将会在支持范围、遴选条件等方面对地方高校一视同仁,破除‘985’、‘211’等身份壁垒,更加注重绩效评价。”近日,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2014年省部共建地方高校工作研讨会”上表示。本是意在鼓励“省部共建地方高校、积极参与国家重大战略”的表态,但在“985”、“211”计划改革呼声高涨的背景下,此番言论被视作“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就‘985’、‘211’高校存废的首次公开表态”,其中所释放的信号也确实印证了教育部此前一直强调的“985”、“211”不会再新增高校,并将引入动态竞争机制的改革思路。 “985”、“211”,是两个工程的代称,一个是为了在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一个着眼于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这两项工程都是在上个世纪启动的,距现在已有近20年历史,在促进高校水平、能力提升上起到了一定作用,集中力量与资源,培养了一批出色的高校。但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这两个工程却面临着越来越猛烈的拷问。天然的优势分数不是检验人才的唯一标准,但是,高考是相对公平的标准。高考完成了第一轮的人才筛选,筛选的直观结果是,一部分学生去了“985”、“211”高校,另一部分进入普通公办高校,分数更低的学生去了民办院校、大专和高职。经历高考的洗礼,再经过大学4年的重点培养,“985”、“211”高校的毕业生和其他高校的学生,果真泾渭分明吗?据《光明日报》报道,“挑战杯”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大赛,它是全国大学生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比拼的平台,而在赛事上有所斩获的,大多数是“985”、“211”高校及其学生。在第12届“挑战杯”上,获得“挑战杯”的是上海交通大学,获得“优胜杯”的22所高校中,仅有浙江工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扬州大学3所高校是非“985”、“211”院校。30件特等奖作品中,获奖大学生大部分来自“985”、“211”院校。除了整体实力的差距,更让研究生导师深有感触的是学生在细节处的差异。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主任田荷珍教授很欣赏一些来自小地方学生的刻苦精神,但她也发现本专业个别外地考来的学生,居然连沸点可以用仪器测量都不知道;有的读了4年化学专业,直到参加研究生复试时,连紫外线、红外线都没看过,更谈不上动手做实验了。某物理研究所的博导说:“我现在只招北大的学生,其他院校的一概不要。”他称自己并非讲究门第之人,曾经带过一些地方普通学校考过来的研究生,“只要你能考上,能得到我的认可就行。”但后来,他察觉到一些问题:科学研究需要理想和迎难而上的精神,而“一般院校考来的学生没有这种理想,认为能到北京,就已到了人生最理想的境地,没有更高的追求,而是忙着谈恋爱,最好找个北京人。这样的研究生带起来没什么意思”。“我本人不太喜欢那些地方院校只会死读书的学生。”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编辑出版专业副教授侯玉珍老师坦言。她已经带了10年研究生,在近20个研究生中,有16人是外地生源。很多高校研院的老师不太喜欢从地方二本、三本院校考上来的学生,这类学生被贴上了“考试机器”的标签,一位导师坦言,这类学生存在着知识面窄、缺乏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差等问题。尤其是山东著名的“考研基地”--山东曲阜师范大学,甚至被众多北京高校研院联合抵制。另外一种歧视集中在了就业领域。“‘985’、‘211’院校的不要”、“非重点大学的不要”……这早已成为各大企业的招聘常态,即便不是明规则,也早已是潜规则。甚至于,即便研究生、博士生是重点大学毕业,如果本科不是,同样会被歧视。对此,教育部于2013年下发专门通知,严禁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其中就有“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但院校歧视、就业歧视的现象,远没有偃旗息鼓,只不过是在“阴暗处生长”,不再那么光明正大呈现罢了。 虽然相关部门称“按学校定薪资”很难界定是否违规,但很显然,这也是一种赤裸裸的就业歧视。一个无需重复的常识是,学校的出身与个人的能力毫无瓜葛,所谓“英雄”,应当莫问出处。“唯学校是论”的背后是重点大学、名牌大学崇拜症,以为好学校的学生能力就要强,其傲慢与偏见,确是不言而喻。争议的背后平心而论,很多“ 985”、“211”高校的办学水平、科研水准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大众的争议和焦点并不在于这些学校本身,而在于标签背后的资源分配体制。“985”、“211”高校的申报本身就带有强烈的行政化的色彩,比如要入围“211”,要么是部属院校,要么是各省推荐的省属院校,其他学校哪怕办学水平很高,就业率也高于“211”院校,给社会做出了很大贡献,但连进入评审的资格也没有。一些高校即便有了“入围”参评资格,也需要“跑部钱进”拿项目。很多高校在北京都设了“资金办”,“跑部进京”争经费。跑到了的学校钱越来越多,其他学校则钱越来越少,恶性循环,加剧分化。标签内和标签外的贫富差距到底有多大,看了数据便知。据教育部统计,2013年,清华大学凭借39.31亿元成为科研经费最多的学校,其中财政拨款占到近70%,非“985”、“211”的高校科研经费最多的西南石油大学,4.6亿元中仅有26.1%为财政拨款,约1.2亿元。大多数“985”高校科研经费的财政拨款占比都在60%以上。上海交大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年五年间,政府拨付的科研经费, 72%被“ 985”、“211”高校瓜分,其他2000多所学校分剩余不到30%的科研经费。当教育失衡是一种摆在眼前的事实,当“985”、“211”高校享尽了政策的利好,也就无怪乎社会各界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这些学校和普通学校的区别了。与普通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相比,“985”、“211”高校在政策、资源、资金上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有更优质的学习环境,更容易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高校中通常所说的“教育拨款”,分为教育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多年以来,中国对高校教育经费拨款的基本依据一直是在校学生数量。教育事业费采用“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基本上依据在校生数和生均成本确定,现在的水平是每个学生拨款1万元左右;专项补助则依据学校特殊需要申请。基本建设投资,经常性部分按规定的生均固定资产缺额和高教基建拨款总量限制来确定,限额以上的大型建设项目另行报批。在北京高校圈甚至有这样的说法,当初巨额教育资金投入学校的管理层,手头上没有储备项目可供投资,所以拿到拨款后就“提着钱袋到处找项目”。陆续获批的高校,情形也大同小异。“这些学校从来都没有想到过会拿到这么多钱,结果最后大都用来搞了校内基建。”北京师范大学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善迈说。“比照我在日本和美国的多年留学体验,某种程度上说,北大、清华的校园现在已经过于美轮美奂,更别说两所大学校园的硬件现在仍在升级。”对外经贸大学的贾保华副教授说。社会助学奖学金对“985”、“211”这样的院校是相对倾斜的,一些普通高校可能不会有太多社会助学奖学金,但一些“ 985”、“211”高校社会助学项目会有几十个。教学资源方面,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多集中于“985”高校,国家实验室也如此。同时,“985”、“211”高校在人才教学、培养上不遗余力。北京大学设立学生创新研究基金,对本科生创新科研进行资助,不少同学在本科阶段就崭露头角;清华大学本科生中推广“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鼓励学生跨专业选题,早日进入专业领域。该计划实施后的3年中,共设861个项目,有300多人取得“SRT”计划项目的课程学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1999起年实行大学生研究计划,当年便有60多名本科生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了论文;南京大学在获得“985”资金投入后,砸700万元建立了7个学生创新工程基地,5年中,这个地基的本科生发表SCI论文近400篇,其中80多篇为第一作者……在高校老师的招收上,越好的院校越严苛,除了学历中本科、硕士、博士均为“985”、“211”大学外,还要有留洋背景,否则免谈。上海交通大学媒体设计学院的副研究员王积龙,是国内研究“环境新闻”为数不多的学者之一,但是由于没有留洋背景,一直未获得晋升。 此外,俗话说“看一个人是否优秀要看和谁在一起”,“985”、“211”高校的就业层次一般也要高于普通高校,很多企业看重“985”、“211”高校学生背后的资源,这可以连成一张大大的关系网,相互提携。“斩”声不断20世纪90年代,“985”、“211”工程实施,但短短20多年过去,本是作为一流大学战略的两大工程为何“斩”声不断?“两大工程是在我国高教基础薄弱、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政府采取非均衡战略扶持一批有条件的高校优先发展、建设高水平大学、冲击世界学术高地的重大决定。虽然政府财政选择性投入,确实存在有欠公平问题,但不能否定特殊时期特殊政策的必要性。”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刘振天认为,“以不公平、效益低等原因否定工程意义,进而废除工程”的想法是“短视的”。但随着我国教育经费投入的加大及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985”、“211”高校在资源分配、学生就业等方面引发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推进过程中,大批想进入‘211’、‘985’计划的学校按行政指标办学,包括合并其他高校,增设学科、扩大学校规模等,在追求‘高大全’中失去特色,充斥着急功近利、充满浮躁的办学风气;同时,两大工程导致资源配置不均,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平等竞争,也带来学校、学历歧视。”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无论是废除还是改革,打破“985”“211”等身份壁垒已然箭在弦上。改革方向何在,显得尤为重要。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在该校2014年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被作为此前网上“取消论”的重要佐证。而对于未来高校的评判体系,他也曾表示,“教育部和财政部在研究制定相关规定,可能会按照国家需要、学校办学好坏拨款”。此前甚至还有传言称,“各名校被要求提出综合改革方案。国家将在2017年进行期中考试,根据绩效分配资源,锁定若干高校重点支持;2020年期末考试,将支持若干所大学‘常态化’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且‘若干所’不会超过10所”。另一个强烈的改革信号是动态竞争机制的引入及协同创新计划的实施。刘振天表示:“高等教育有其成长和发展的内在规律。既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急功近利,应逐步完善。我赞成在两大工程中引入竞争、监督和公开机制,不要画地为牢、资源垄断,可以选择和淘汰,以激励高校更好更快发展。” “有关部门已在推进‘2011’计划,这一计划从‘985’注重学校整体、‘211’注重学校学科,调整到注重学校、学科间协作,包括和社会企业协作。”熊丙奇说。“985”、“211”工程的由来“985工程”介绍: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北大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为贯彻落实党中央科教兴国的战略和江泽民同志的号召,教育部决定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重点支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部分高等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简称“985”工程。全国共有39所高校。“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是建国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重点建设工程,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是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国内、国际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高瞻远瞩的重大决策。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计委、原国家教委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211工程”总体建设规划》,“211工程”正式启动。
藏家的其他藏品
本周阅读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大研究生导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