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24式太极拳带口令架是杨氏杨氏24式太极拳带口令练习内容吗

杨氏太极拳的的大中小架
杨式太极拳
老架亦称班侯拳架,其学习程序为:先学中架(其中包括两个虚腿拳架、两个实腿拳架)、再学提腿架(有两种练法,亦可说为两个拳架)、大架、快架、撩挎八卦掌、四玉(隅)捶、四路炮捶、十三路炮捶、散手、一时短打、最后学习小架。这些套路除练招式用法之外,它们在太极拳的五大要素中,中架为灵敏;提腿架、大架为体质;快架为速度;撩挎八卦掌、四玉(隅)捶、四路炮捶、十三路炮捶为力量;小架为技巧;散手、一时短打是五大要素在实战中的具体实现。它们的具体练法如下:中架:姿势高低与动作幅度适中,故称中架。是初学太极拳的入门架子。该拳架分为阴手阴腿、阴手阳腿、阳手阳腿、阳手阴腿四个拳架。(现在在社会上流传大都是杨澄甫先生简化定型的阳手阳腿和阳手阴腿拳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虚腿拳架和实腿拳架)。在练习时,先求形似,后求神似。在手眼身步皆能合度的基础上,做到圆活连贯,上下相随。由松入柔,运柔成刚。渐至轻灵不浮,沉稳不僵。加之推手练习。在实战中主要用于中盘。整个套路除比当今流传的杨澄甫定型拳架多一个践步栽捶、二起脚外,其它拳势、顺序基本接近。速度较慢,每遍约15分钟。
提腿架:拳势顺序与中架相同,姿势要求比中架低,步子大。在每个定势运动时,要求不可忽高忽低,但在每一个姿势完成后加一个提腿,故称提腿架。提腿架有两种练法,一个是侧重实战应用的,一个是练习提放术的。提腿的具体要求是,一条腿直立起来,另一条腿曲膝上提,提的越高越好,脚同时要有向前踢或蹬之意,在实战中主要用于上盘。然后,这条直立的腿下蹲,另一腿伸出去做下一势动作,比中架增加了八十多个提腿动作,使腿产生巨大的摧毁力,在技击中一旦被腿击中,对方不亡即伤,故太极拳有“传上不传下”之说,所以能得到其传者甚少。此架着重练习的是太极活桩,以增强气力,体用兼备。配合专门的呼吸锻炼,就是太极提放术。尤以健身效果最佳。坚持锻炼,可舒筋活血,顺气通络,调节阴阳,祛病延年。因速度较慢,每遍约25分钟左右。大架:是在提腿架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功力的拳架。其特点与提腿架相近,但每势完成后不提腿,而都要跟步,使两条腿当一条腿用。步子和动作幅度比提腿架更大一些,故称大架。在练习时,弓步坐腿,臀部均低于膝,进退都要求在一条腿下蹲的条件下,先将另一腿收回,再仆步伸出,这样势必增加了活动量,故此便于提高功力。由于不断以仆步往来、旋转,因而可以在方桌甚至高凳下往返穿越。其高难度,于此可见端倪。该拳架在实战中主要用于下盘,每遍约6分钟左右。快架:动作名称顺序与中架相似,是在中架、提腿架、大架具有相当基础之时,为增加武功而深入练习上盘、中盘、下盘综合运用提高的拳架。此架一直秘不外传,仅传入门弟子。其特点是速度快、姿势低、步子比中架要大。全套要在三分钟内一气呵成,故称快架。因为低而快,姿势与中架、提腿架、大架有明显区别,它可以在实战中用任何一势封住对方上中下三盘的进攻。同时可以用任何一势击打对方上中下三盘。在演练速度上,除整体动作较快外,很多完成定势的动作要带发劲。据说,杨班侯在打四玉捶时,四捶听起来是一个声音,使人目不暇接。此架难度较大,长功较快,实用性强。即使中架、提腿架、大架功底较好,初学也难较快适应。必须先分段练习,随着功力增长,渐至一气呵成。撩挎八卦掌、四玉(隅)捶、四路炮捶、十三路炮捶、散手、一时短打六个拳架子是练掌、拳的爆发力,增强腰、腿的灵活性和提高对打实战能力的。据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林金声()先生说:“只要功夫到家,掌就是刀,拳就是捶,无坚不摧,分筋挫骨,无一不能。”
小架:是继以以上拳架之后更高层次的拳架。其特点是姿势高、速度慢、动作幅度小,故称小架。整个套路可在方桌之上演练,故有拳打卧牛之地之说。其名称顺序虽然与中架接近,但从中增加了六十多个开合动作,每遍拳架约30分钟练完。整个套路中两手掌始终似抱球运动,不带发劲,从表面看,似乎回到比中架更高更慢的状态,然其内涵却有质的飞跃。功力已就,技法娴熟,由此进入练神还虚阶段。亦即由抬功、劲功进入气功阶段,真正将阴阳、刚柔、虚实、动静、蓄发、体用合为一体,乃至无形无象,全身透空,肃静自然之境,架子虽小,仍可巩固加深原有功力,健身效果更属上乘。故此,该架被历代传人视为珍宝,即是拜门弟子也要严格择人而传。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前言太极拳源于武术,就象一棵大树扎根于中华武术的沃土之上,而传统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武术的根,太极拳理论是大树成长的营养,基本练习技法就是养育大树的土壤。不丢弃传统,不偏离拳理,注重基本技法的传承,这棵大树才能枝繁叶茂,才能开花结果。近年来我们将学习重点放在了以传统为根本上,坚持练习基本功,从最基础的基本技法入手,抓中间带两头(贯彻腰为主宰带动上、下肢),身体放松,练习猫步、碾步、屈臂、抄抱等,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先从功架谈起。练习太极拳时架势有高有低,练拳时应该选取什么功架?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初学太极拳往往认为低架子就是功夫好,高架子就是没什么功夫,是在站着打拳。其实功夫的高低和练拳时功架的高低是不能简单以正比或反比而论。老辈人的说法,练拳的功架分低、中、高架,各有所长,各有所取。每一个练拳阶段的目标不同,所取功架的高低也就不同。尤其是练习传统太极拳,对此要有明明白白的认识,以便明明白白的练拳。1、低功架练形低功架练拳,练习强度大,体能消耗大,是对下盘功夫的强化训练。如髋关节活动范围加大;下肢的支撑力加强;有利于锻炼腰胯的柔韧性。练拳时架式较低,有利于重心下移和稳固下盘。在低功架练习下盘的同时还要注意拳式套路的规格标准、行拳的方向变化,在身型身法、步型步法、手型手法上打下扎实的基础。这是学规矩练功夫的阶段。取低功架练习太极拳,练的是抻筋拔骨、大开大合,练的是肌肉、骨骼和外形上的东西。低功架由于步子偏大、架式偏低,此时的行拳走架,多以本力支撑自己的身体。前后步距和左右步宽拉开后,尾闾与脚跟前后不能中正,两胯根合不住,不易发出浑身的整劲。由于用本力控制自己身体的移动,虚实的变化难以圆活处理,常带重心移动不流畅,很难达到行拳时的绵绵不断。低功架练拳腿部负担太重,尤其是对膝关节容易造成伤害,还会由于胯关节和膝关节不易松开而内气不易下沉。低功架练太极拳,在做马步和弓步时,大腿和小腿之间的夹角较小,此时要注意这个夹角最好不小于90度,以免形成M裆。弓步时还要注意前膝不可弓过脚尖,后脚外缘不可向上掀起;后坐时,臀部不可向外凸出,上身不可前倾。有人认为练低功架“人体重心降低了,稳定性就强。”其实这是片面的认识,在增强稳定性的同时必然丢失了灵活性。由于低功架练拳“出功夫”,不少行内人士仍然采用低功架练习太极拳。2、中功架练气中功架练拳是练习太极拳中普遍采用的练法。中架行拳架势高低适中,对练习松身沉气及轻灵的虚实转换大有益处,可以在练习松沉中自然而然的养成腹式逆呼吸的习惯,达到气沉丹田的目的。中功架练拳的注意力在于周身一家,求内、外三合,心意的开合带动肢体的运动。虚实的变化已不再是本力下的支配,而是由松沉而轻灵中产生的虚实变化。此时行拳处处体会松活,松腰胯、松膝踝、松脚松手、松肩肘、松头颈、松胸背。前进后退中的虚实变化要在力松沉下去又重返上来的过程中交替完成,重心的移动要力求轻灵自然,此实一分彼虚一分,不多不少恰到好处。绵绵不断油然而生。中功架练拳还要注意圆活饱满,肢体舒展,意气放得远。手眼身法步处处合度。气沉丹田是中功架练拳必须达到的目标,但这只是第一步,还要逐步完成劲力松落脚底,植根入地,浑身弹性,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融会贯通。这是守规矩、合规矩阶段。3、高功架练虚无取高架练习练的是轻灵圆活,老话讲叫安轮,身上各个大小关节都似有万向节类的轴承,运转起来圆活自如,身上的每一个关节、每一块肌肉都能受自己支配,此时练的是内里的东西,练的是中定的功夫。中定是太极十三势的魂,杨家早就对此高度重视,杨澄甫给大儿子取名叫“守中”,其中不无道理。拳练到此时,看着不起眼,摸哪哪没有,又浑身都是手,打人没商量。高功架练拳速度往往很快,如王秀田先生演练的杨式太极小式,三百多个式子只用时十分钟。在公园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采用高功架练拳,令人感到深不可测。 和美太极(gh_2daf6f6e5636)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gh_2daf6f6e5636致力于传承与推广中国太极文化与太极健身,帮助个人实现健康训练和个人体能提升,最终实现身 心 灵的升华!热门文章最新文章gh_2daf6f6e5636致力于传承与推广中国太极文化与太极健身,帮助个人实现健康训练和个人体能提升,最终实现身 心 灵的升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
Copyright(C)2016 大不六文章网
京公网安备78| | | | | ||
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杨氏太极拳大中小架区别与联系 拳势复杂拳速快
本文为《大、中、小架的实践与认识》系列文章的第二节。全文共四节,本刊将一期一节,逐月刊出,请注意阅读。上期刊出的是第一节《杨氏太极拳大、中、小架的由来》。
  拳论云&先求开展,后求紧凑&。故有拳家将&开展、紧凑、守中&形式上的区别,作为判别杨氏拳大、小、中架的标准。笔者以为不然。太极拳是练圆的拳,无圆不太极。此圆可无限大,亦可无限小,故小架紧凑亦可开展,大架开展亦能紧凑,中架守中,既能开展,又能紧凑。究其何时紧凑、何时守中、何时开展,皆取决&因敌变化示神奇&的需要,又岂能以固定不变的模式机械应对之。
  还有拳家认为,&杨氏太极拳拳架按姿势的高低或动作的幅度分为大、中、小架&。笔者以为,此说亦未能深入事物的本质,只是停留在&拳架形式&上看问题,而要弄明白杨氏拳大、中、小架的区别,则区别不在形式而在内容,不在表象而在实质。
  那么,杨氏拳大、中、小架到底有何区别呢?
  小架即用架,今人习惯上称&少侯架&;中架即练架,今人习惯上称&健侯架&,此二架均为杨氏拳母架;大架为母架的改造架,为杨氏拳子架,今人习惯上称&澄甫架&。
  小架、中架与大架相比,内容、练法要丰富、复杂得多:同是揽雀尾掤手,小、中架有肩圈、胸圈、腰圈三道圈,大架改造为一道胸圈;同为三趟云手,小、中架有一开一合、两开两合、三开三合之分,大架改造为一开一合;同为两趟倒撵猴,小、中架有猫扑、採挒肘靠之变手,大架改造为一翻一开走定势;同为玉女穿梭,小、中架含有偷桃、辘轳、簸箕、传梭等拳势变化,大架改造为只取定式走四隅角;同为转身白蛇吐信,大架减去了小、中架雀鹊穿枝变手;同为左右分脚变转身蹬脚,大架抽掉了小、中架中的挂树&&篇幅所限不能式式列举。概而言之,大架是杨澄甫对父健侯、兄少侯拳架加以改造之修定架。
  小架是杨氏拳快架、用架、技击架,中架是杨氏拳的慢架、练架、功力架,大架是在杨氏拳原有用架、练架基础上,出于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汰劣(如震足、发力等)存优、普及推广、改革更新等方面考虑,而形成的杨氏拳新架。
  这就是杨氏太极拳大、中、小架的实质。
  武术是冷兵器时代的宠儿,杨氏拳用架、练架适应&露禅闯天下,班侯打天下&的需要,是纯粹的武技拳学;而杨氏拳大架的问世、&定型&,则标志着杨氏拳从单一拳学向医疗体育、强身健体、怡情、博击防卫等多功能的转轨。
  杨氏拳小架圈小劲坚、刚猛霸道,动作秀美高难,健侯长子少侯先生独得其全,清末民初时成为该拳系的代表人物。少侯性情孤僻暴燥,选择传人条件极为苛刻:&一不教看着不顺眼的;二不教不是学拳料的;三不教经不起打骂的&,是个有名的&三不教&。小架学练难度较大,加之少侯教学循规蹈矩、死板刻薄,尝言&祖宗的东西是不能改变的,我怎么学的就怎么教&&&,学员难以耐受他那种残酷的训导方式多敬而远之,因此,非有特殊机遇、缘分者不能得之,而这正是杨氏拳小架缺少传人的主要原因。1925年陈微明《太极拳术》载:&少侯传田兆麟、尤志学等,许禹生亦从少侯学&;1937年吴图南《国术概论》载:&少侯传东润芳、马润之、尤志学、田兆麟、乌拉布&;见著于媒体报导的少侯传人有田兆麟、吴图南、顾履平、张虎臣(笔者按:2006年河北永年永年太极拳志》所载,与之相仿)。
  从有关资料分析,诸前辈所练杨氏拳小架均与杨澄甫定型架的动作名称、动作顺序基本一致(笔者按:此事可证大架源于小、中架,本文将在第三节《张虎臣先生传教的三个套路一趟拳》中展开论述),所不同者在于拳势复杂、拳速奇快、身法变化相异,风格不同而已&&
  杨氏拳中架螺旋折叠、乱环迷眼、动作优雅细腻,健侯先生是该拳架代表人物。健侯性情祥和,民国初期太极拳面临发展机遇时年事已高,大部分弟子遵嘱转到其子杨澄甫名下,2006年永年撰《永年太极拳志》173页载,健侯传人除长子少侯、次子兆元(早死无传)、季子澄甫外,门下只列许禹生一人。
  吾师张虎臣先生言,健侯架和缓畅舒,不快不慢、不刚不烈,拳势如长蛇盘旋飞舞,练之极长功力,是杨氏拳快架、用架的基础架。从1921年许禹生所著《太极拳势图解》观览,书中图片,虽有中架粗框,却非中架原样,反而与杨澄甫1919年拳照(详见陈微明著《太极拳术》)无大区别。由此可证,许禹生亦对杨健侯所传之太极拳做了改革,且改革的思路与杨澄甫基本相同(笔者按:清末民初,冷兵器时代结束,是中国武术各种派别图生存、谋发展而互融借助、兼包并蓄的时期、故有识之士,特别是太极拳的主要传人们,如杨澄甫、许禹生、吴鉴泉,王茂斋等,不约而同地在探索太极拳发展方向,从而掀起了太极拳改革浪潮)。只是许禹生当时社会活动极多,直接从事太极拳教学机会极少,其传人除山西王新午、北京张虎臣外,不见有其他传人的信息披露。
  若议杨氏拳大、中、小架间有何联系?笔者以为三种架别练法不一,功能有别,其实质均为杨氏拳技,只不过各有侧重面而已:小架致用、偏于技击;中架主功、偏于增长劲力;大架体用兼备、利在普及。大中小架三者交相辉映,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从而组成了完整的杨氏太极拳体系。
  小架高难,中架复杂,非悟性风慧者不能学;大架脱胎于中、小架,易于普及人皆可练。大、中、小架恰如三层梯阶,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不难登堂入室。依笔者教学经验而论,三年大架后再学中架,中架一年后再学小架,效果较好。
  小架拳速迅捷,动作高难,难在快而不乱;中架拳路过长,拳势繁复,难在缓而不断,体力不足者难以支撑,二者均不易普及。我师张虎臣先生生前曾言,他年轻时在用架、练架上下过苦功,晚年后练的最多的还是预架(笔者门内称大架为预架,下同)。笔者对此深有感触。愚已年近古稀,(除特殊需要)最喜欢的、练的最多的是预架,原因在于中、小架过于累人,不如大架清心安神、自在舒服、安逸也。
  笔者启事:近期在网上看到田嘉颖先生一篇文章,言其父田兆麟前辈小架练法,有揽雀尾三道圈,云手有一开一合、两开两合、三开三合之说&&这与吾师张虎臣先生所传拳架练法极为相似。笔者愿向少侯拳系各支派传人学习,以祈相互砌磋交流,将少侯师祖拳艺发杨光大。本文整理刘宗凯 拳架演示刘宗凯(下期刊出第三节《张虎臣先生传教的三个套路一趟拳》 (文/刘习文 刘宗凯)
  拳照五张,说明黑体排图下:
杨氏小架玉女穿梭之定式&
杨氏小架玉女穿梭之偷桃式&
杨氏小架玉女穿梭之辘轳式&
杨氏小架玉女穿梭之簸箕式&m
相关章节视频
相关名家视频相关演练视频相关视频
本栏全站武师武馆排行榜
全站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太极拳网该栏目下无二级栏目零基础的人如何开始学习练习杨氏太极拳
一、训练方法
  ①静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练拳都要求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呼吸平稳,深匀自然,不可勉强憋气;
  ②中正安舒,柔和缓慢,即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轻柔匀缓;
  ③动作弧形,圆活完整,即动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转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作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
  ④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即动作要连绵不断,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
  ⑤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即每一动作都要轻灵沉着,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要完整,富有弹性,不可使用拙力
  二、对人体各部位姿势的要求
  头──保持“虚领顶劲”,有上悬意念,不可歪斜摇摆,眼要自然平视,嘴要轻闭,舌抵上颚;
  颈──自然竖直,转动灵活,不可紧张;
  肩──平正松沉,不可上耸、前扣或后张;
  肘──自然弯曲沉坠,防止僵直或上扬;
  腕──下沉“塌腕”,劲力贯注,不可松软;
  胸──舒松微含,不可外挺或故意内缩;
  背──舒展伸拔,称为“拔背”,不可弓驼;
  腰──向下松沉,旋转灵活,不可前弓或后挺;
  脊──中正竖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
  臀──向内微敛,不可外突,称为“溜臀”、“敛臀”;
  胯──松正含缩,使劲力贯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
  腿──稳健扎实,弯曲合度,转旋轻灵,移动平稳,膝部松活自然,脚掌虚实分清。
  三、打太极拳的要领
  太极拳十大要领: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分虚实、沉肩坠肘、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
  虚领顶劲:头颈似向上提升,并保持正直,要松而不僵可转动,劲正直了,身体的重心就能保持稳定。
  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指胸、背、肩、肘的姿势,胸要含不能挺,肩不能耸而要沉,肘不能抬而要下垂,全身要自然放松。
  手眼相应,以腰为轴,移步似猫行,虚实分清:指打拳时必须上下呼应,融为一体,要求动作出于意,发于腰,动于手,眼随手转,两下肢弓步和虚步分清而交替,练到腿上有劲,轻移慢放没有声音。
  意体相随,用意不用力:切不可片面理解不用力。如果打拳时软绵绵的,打完一套拳身体不发热,不出汗,心率没有什么变化,这就失去打拳的作用。正确理解应该是用意念引出肢体动作来,随意用力,劲虽使得很大,外表却看不出来,即随着意而暗用劲的意思。
  意气相合,气沉丹田:就是用意与呼吸相配合,呼吸要用腹式呼吸,一吸一呼正好与动作一开一合相配。
  动中求静,动静结合:即肢体动而脑子静,思想要集中于打拳,所谓形动于外,心静于内。
  式式均匀,连绵不断:指每一指一式的动作快慢均匀,而各式之间又是连绵不断,全身各部位肌肉舒松协调而紧密衔接。
  打太极拳要求松静自然,这使大脑皮层一部分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而得到休息。同时,打拳可以活跃情绪,对大脑起调节作用,而且打得越是熟练,越要“先在心,后在身”,专心于引导动作。这样长期坚持,会使大脑功能得到恢复和改善,消除由神经系统紊乱引起的各种慢性病。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有意地运用腹式呼吸,加大呼吸深度,因而有利于改善呼吸机能和血液循环。通过轻松柔和的运动,可以使年老体弱的人经络舒畅,新陈代谢旺盛,体质、机能得到增强。太极拳近百年来所以在国内外逐渐得到推广,就是因为它具有防病治病的功用,对神经衰弱、心脏病、高血压、肺结核、气管炎、溃疡病等多种慢性病都有一定预防和治疗作用。病情严重的患者,要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锻炼。
  武派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的《太极拳论》开头三句即是:"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这充分说明太极拳身法轻灵的重要意义。
  在教学中身法要特别重视:“习太极拳必须处处按照太极拳的原理要求完整丰富,无论是教与练必须从身法着眼,身法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必须严格要求。”练身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练外形,就是学习拳架注重身法,以尾闾正中为基准(在前进、后退、左转、右旋时,必须保持躯干的中正),强调步法上严格分清虚实,以正中为前提,变换时完全用内劲而不允许依靠身体的前俯后仰、左右偏倚,或者身体的起伏来借力;上下肢与身法必须配合好,如配合得不好会直接影响身法。既要支持身体的稳定,又要顾及分清虚实,对初学者来讲是比较困难的,但必须练好八条之后,全身的肌肉骨骼才能灵活协调,动作一致,随心所欲。只有周身轻灵,才能进而掌握行气运动的本领。
  第二阶段是练内形,也称内劲。先以意识作为指导,练成意、气、拳架三者合一,由外形至内形。身法是组织内形,产生内劲的关键环节。所以,平日行功走架,一举一动必须由内及外,达到内外相合统一。此即“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的道理。身、手、步法一定要做到相互协调配合,达到以内形支配外形的目的。
  (一)武派(郝式)太极拳是用"起、承、开、合"四个要领贯串始终,因此在习练中不可因起、承、开、合节序的关系而产生继续的现象。应以求尾闾正中,将含胸、拔背、裹裆、护臀、提顶、吊裆、松肩、沉肘和虚实分清等法则,一个一个地逐渐掌握好。然后再求腰脊敛气,使气注腰间。脊骨之气能注于腰间,一身便有了主宰。一身能有主宰,身、手、步法才能联成一体。能联合一体,全身的肌肉骨骼才能达到灵活协调,进一步掌握行气运动的功夫。能做好以上这些要领,就能以意送气达于腹部,不便之上浮,就能气沉丹田。
  (二)练太极拳必须明确呼吸自然之理,千万不能闭气。练拳从开始就要思想意念集中,精神贯注,周身要空松,劲才能显得正,决不能用呼吸系统的运动来支配太极拳的开合运动。手法要气势腾挪,有预运之势,无散漫之意;神聚于眼,我意欲向何处,则眼神直射何处,周身也直射何处,一转眼则周身全转。视静犹动,视动犹静,总须从神聚而来,手法达于气势腾挪,即可气贯手指。
  (三)平时行功走架,既要沉着稳妥,又须轻灵自如。每一拳势必须分“起、承、开、合”四个字,但四字之间不可截然断续,必须做到连贯自如,不能呆板,要开中寓合,合中寓开。走架时要学会知己的本领,一动势/必先问问自己有何处不够,或有哪些要求不合度,只有不断纠正,才能不断进步。走架的速度要慢,但要防止呆滞,所谓身法轻灵,必须贯彻于走架之中。走架的目的在于运用,平日行功走架时,就要当做正在与人打手,在打手时又要当做走架,如是相辅相成,拳艺才能不断提高。走架成熟之时,全身似气球,身体犹如悬空,两手高低屈伸皆能灵活自如,两腿不论前进后退、左右旋转、虚实变换,无不随意所欲。太极即是周身,周身即是太极,日久功深,太极拳的精妙艺术得矣
  四、太极拳的规律
  学任何东西都一样,聪明人掌握规律,一般人学姿势。学练太极拳,掌握规律非常重要,否则容易陷入【请不要乱说话,词语被禁止】阵。
  (一)掌握规律:
  1、中正安舒,八面支撑。
  2、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行。
  3、运劲要有折叠,进退要有转换。进步必跟,退步必撤。
  4、腰为旗杆,手为旗帜。
  5、其根在脚,主宰于腰(实际是胯),形于手指。练胯、腰腿间求之。
  (二)主要问题:
  1、概念:搂膝拗步(掌),是太极拳标志性的动作,最具有代表性。“掌”是李雅轩专门加上的。我们平时往往是搂腰,因裆打不开。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上下相随,协调,右脚左手称“拗步”。手足到位,腰为轴,手为车轮。
  2、动作要领:接手挥琵琶式。
  (1)先旋腰右转,再打开手(肩肘手)成前后平衡状。
  (2)重心下沉出左胯膝足,左脚跟落地。
  (3)腰从右后方向左前方旋沉肩、肘、手,随腰落成搂膝拗步掌。
  3、定型:左弓步状、左手指第二关节与左膝尖平、跟膝于左边一拳远,右手与胸部同高向前一掌。
  4、要领:腰要旋,并带动肩肘手;腰要沉,用上肢下沉于两腿根上(胯)使腿根处向两边胀开。前7后3为标准(矛盾桩称歇步,前3后7)。
  (三)太极拳的三个阶段:
  一步功夫铁牛耕地,二步功夫如履薄冰,三步功夫行云流水。
  铁牛耕地,是基础功,四川李雅轩传的杨式大架里的基本功,目的达到扎实的腿功,练出的劲有弹性。24、40、42、、48、85式等根据传统套路结合所谓陈吴武孙四家精华编制而成,以杨式传统套路为主。
  (四)学习过程:
  1、推手:减掉了单推,直接进入双推(四正推手),掤捋挤按,达到浑圆的弹簧劲(掤)即向外撑的劲。
  2、做好开合、劲的均匀,最难匀,特别是转弯处断续。合(收)时,百会、会阴上下一条线;开(出)时,中轴线变粗,向外膨胀。
  3、传统的练法,从推开始(3年)——对拔(3年)——浑圆(3年)——虚无(1年),太极10年不出门。实际上方法恰当,直接进入浑圆阶段,不需要3年,进入虚无阶段。
  4、每个人起步有高低,不要一下子期望过高,只与自己比、与最接近的人去比较。
  5、求实态度,不唯名人唯真理,太极拳不在架式在气势,不求形骸似,但求神意足。
  五、练好太极拳的五个要点
  太极明师李正老师在讲解(怎样练好太极拳)的论述中,讲了五个要点。
  1、学拳
  这个阶段是指学太极拳的招数。
  2、修拳(指修正)
  如果你学一套拳用一个月的话,那麽修拳就要用十个月,这阶段让老师帮着纠正拳的身法和基本要领
  3、练拳
  拳打万遍,自然精。
  4、内外合一
  太极拳的中级阶段是懂劲
  这个阶段要把太极拳的开合,伸缩,起落和呼吸都结合起来,让丹田,腰肌发出的力量达到四稍。
  5、随心所欲,太极拳的神明阶段
  这也是太极拳的高层次,拳不仅在外形上舒展漂亮,从内劲呼吸上也畅通无阻,一气呵成,使人感到练得如春风杨柳,行云流水。
  六、如何练好太极步
  要练好太极拳,首先要走好太极步。太极拳要求运动如抽丝,要求连绵不断,讲究其跟在脚,发劲于腿,如不能正确走好太极步是达不到以上的境界。
  太极步包括前进、后退和左右移动。它贯穿于太极拳整个套路,只有正确走好太极步,太极拳才能体现出它真正的韵味。
  怎么走好太极步?
  第一,必须保持正确的身型、身法(即上虚下实)。不前俯后仰,左右歪斜,走路时要像鸭子游水一样,上体中正、安舒、沉稳,只有下肢运动。
  第二,迈步时须缓缓将重心移向一侧,其胯根内收,使腹部充实重心坐稳,然后缓缓提起另一侧腿,(必须由大腿蓄劲于膝,带动小腿,提脚跟,足跟自然下垂),慢慢迈出足尖由下垂变为上翘,足跟落地要轻点(迈步如猫行),然后过渡到足掌足尖,后身体有意识向下沉劲,重心稍压前腿,随后再重心后移做下面的动作。动作要点是速度不能有快有慢,无论下落和上翘,必须要有阻力感,不可随意,这样才能做到运动如抽丝,才符合如履薄冰的要求。
  第三,后腿向前上步时,必须把重心全移到左腿,并向下沉实后,才能缓缓提后腿。要防止重心还未移到位,后腿就蹬地上提。这样也保证了步伐的稳定性
  七、初学者怎样练好太极拳
  太极拳是非常有益的一項体育活动。它不受性别、年龄、场地环境、体质条件的限制。尤其脑力工作,长时间坐着工作、学习,以及体力活动逐渐减少的中老年人,体弱者,练后都能感觉到身体状况有明显的改善。首先它可以使人的身心得到放松,使人的精神得到锻练。又能使血气循环畅旺盛。对神经类疾病,如神经衰弱、失眠、高血压等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太极拳运动中,有一部分动作专门练习平衡能力的腿部受力增加,骨质的含钙量也会增加,骨骼就变得很坚固了。太极拳多以慢速走圆及弧,配以屈腿半蹲式运动,加上重心交替变换,通过绷、捋、挤、按、前进、等动作使肌耐力得以提高,使人的腰腿各关节的柔韧度增强。太极拳的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收腹敛臀等身法要求,使练习者的全身肌肉得到充分锻炼,练出良好的体型。还能通过正确的呼吸方去提高心肺功能。总之,经过中西方多面的科学化研究证实,长期坚持练习太极拳能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心脏病、消化不良、风湿关节炎、糖尿病等有着一定的改善。
  常听一些朋友说想练太极拳,但觉不易上手。其实认识到太极拳的好处,对它产生兴趣,入门并不是件很难事。为了让您学得快一些,少走点儿我走过的弯路,告诉你一些我的学拳体会:
  首先要从简单的套路学起。比如24式简化太极拳就很好。它动作不多,时间短(4-5分钟),式子较全面。当时全国一些名家编这个套路时,还考虑到它的动作符合人的运动生理,既能得到锻练又不易造成运动伤害。然后再学些稍复杂一点的套路。再就是练过四、五套拳之前先不要急于练器械,有了扎实的功底,再去练刀剑枪棍就会简单一些,要循序渐进,不能着急。
  再就是要方法正确。买一些教学碟和书看看。找个自己觉得练得不错的老师学练会更快一些。多看,看碟或老师练,注意手、足、身的运动状态、轨迹及起始位置。最重要还得多练。练拳,练拳,多练才能出拳。俗话说:“拳不离手”,就是这个道理。以前说“太极十年不出门”就是叫人们耐心练习,所以武术又叫“功夫”。不过现在用不了十年就能练就了。现在的师傅开放多了,不像以前怕徒弟抢自己的饭碗。再说还有那么多书。买张光碟,你叫他给你练几遍他就给你练几遍。很方便的。学拳时要学习一些基本功。如压腿,踢腿,蹲马步等拉韧带和增加腰腿力量的基本功。有道是"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松”。
  学拳时一定要认真学习自我保护。练前做好功前准备;练后注意做一下整理放松活动;压踢腿时不要过猛,以免拉伤韧带;练拳过程中注意膝关节弯曲方向尽量和脚尖方向一致,并且注意膝盖前弯不要超过脚尖。还有大家在做其他体育运动时的一些保护措施都可以借鉴。总之,要搞清楚我们练拳的目的是强身健体,而不是让自己再受到伤病的缠绕。
  还得有恒心。有不少人练到半路放弃了,也不是不想练了,就是半路想偷个懒。可是放下时间长了就不太容易再拾起来。坚持练习,有空多练,没时间抽点小空琢磨一两个动作也可以。
  学拳的过程中要不断结合学一些太极理论。明白了拳式的用法和攻防意识,动作才会正确好看。并且越练兴趣越大。谪传大师杨澄甫的"太极十要"是为多数习练太极拳者熟悉的。
  既易记又比全面,其中讲述丁太极学习中必须掌握和熟悉的要领,包括必懂的立身中正、上下相随、连绵不断等要点。
  关于太极拳的要点有各种提法,我体会重点要求四个字,它们既是要求同时注意的,又有由浅到深的顺序,即:正、圆、活、松。正是根基;圆、活是要领;松既是一种状态,又是意念,是练武者需要始终追求的东西。
  “正”,是讲立身中正,太极十要中的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收腹敛等要领都含有这方面的意思。
  “圆”,就是指拳式中,一举手一投足其动作轨迹须走圆弧形,不可直来直去。所以有人说太极拳是圆的运动。有时看到一些老拳家发拳出脚,其线路似乎不太圆。你仔细观察其实他们走的是旋劲。
  在动作扎实熟的基础上,这个"圆"越走越小。这里有一个由生疏到熟练,由外圆到内旋的长期锻练修养过程,非一日之功,初练者一定得老老实实走圆。
  “活”,是指动作要灵活,不可僵硬。头项要虚灵,腰胯得松灵,手足要灵动。有一处僵硬则影响全身。
  “松”,要求全身放松,这种松是在意识控制中的,绝不是松懈软弱。松,既是初学者应注意的要点,又是习练太极拳的极高境界。很多大师们已经将拳修练到出神入化,仍不忘时常求松。
  总之,学习太极拳,要有信心,有恒心。
当前文章地址:/taijiquan-5917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电话:
其他问题:
恭喜您提交成功!我们会即使与您取得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杨氏24式太极拳带口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