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哪一个选项是衡量信息化数据点的偏离程度衡量的重要指标?

本报评论:突出信息化打造新平台
 来源: 
来源:作者:责任编辑:
喜迎2014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系列评论之六
突出信息化打造新平台
本报评论员
随着信息网络的不断发展,展会信息化已成为品牌展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信息化水平已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展会整体竞争力、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一个功能完备的展会网上信息化平台,不仅代表着展会的品牌形象和管理需求,更代表着展会综合竞争力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水平。因此,展会组织者要重视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技术管理展会的各个环节,为参会者提供信息交换和互动的平台。突出信息化,就是利用中国农产品加工信息网等平台,延伸服务,放大成果,不断充实“中国农加工洽谈会”信息,使“中国农加工洽谈会”在会前、会中和会后成为永不落幕的会议。
要提升信息化办会观念。当前,互联网正以其强大的突破时空限制的资讯传播能力和方便快捷的即时商务服务功能,成为公众获取资讯和服务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科技的进步对展会带来的深远影响,要把展会信息化提高到一个战略高度,增强对“中国农加工洽谈会”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提升“中国农加工洽谈会”的办会水平,发挥其对推动行业进步、产业升级、科技创新以及品牌建设等方面的作用。
要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展会信息化不是简单的网页建设。一个功能完备的展会信息化平台,代表着展会的品牌形象和管理需求。因此,我们不仅要看到展会网络信息化平台资讯发布的作用,更要看到网上信息化平台对展会品牌塑造、商务服务、客户支持和数据采集管理等的功能,加大对“中国农加工洽谈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技术投入力度,大胆引进先进的网络信息化技术,建设高水平的“中国农加工洽谈会”信息化平台。
要增强信息化服务水平。服务决定成败,信息化是展会提升管理、优化服务的必然选择,信息化拓展了展会服务内涵。我们要进一步发挥信息化平台在展会市场推广、销售管理、客户服务等方面的作用,让信息化平台真正成为“中国农加工洽谈会”重要的贸易平台和展示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的信息交流窗口,通过信息化建设来提升传统组织、管理和服务模式,提升展会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参会企业客商提供更快捷优质的服务。
展会信息化是一项长期、持续性的工作,反映了展会的专业化程度和服务水平,对展会的发展影响深远。我们要不断推进“中国农加工洽谈会”信息化建设,深化信息服务,以信息化更好地打造“中国农加工洽谈会”的综合竞争力,使“中国农加工洽谈会”在会前、会中和会后成为永不落幕的会议。
[责任编辑:yfs001]
光明网版权所有通信业及信息化-中级经济师题库-环球网校第1章;第一章;1.数据和信息的联系与区别;解:;联系:信息=数据+数据处理,即,数据是信息的原材;区别:一般来说,数据由原始事实组成,当客观事实按;2.什么是信息化?;解:;信息化的概念,一般有如下几种观点;(1)信息化是指现代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2)信息化是指在社会和经济活动中,通过普遍采用;(3)信息化是指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逐步提高信息经;
1.数据和信息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信息=数据+数据处理,即,数据是信息的原材料。
区别:一般来说,数据由原始事实组成,当客观事实按照有意义的方式组织和安排在一起时,他们就成了信息;数据代表着真实世界的客观事物,它是简单的、零散的、除它自身之外,没有什么多余的价值,规则和关系能够将数据组织起来成为有用的,有价值的信息。
2.什么是信息化?
信息化的概念,一般有如下几种观点
(1)信息化是指现代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逐步应用的过程。
(2)信息化是指在社会和经济活动中,通过普遍采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而带来的经济增长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步上升,直至占据主导地位的过程。
(3)信息化是指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逐步提高信息经济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同时通过“信息高速公路”等IT建设,把国内信息产业发展起来,把信息技术的自主开发能力提高上去。
(4)信息化是指要加快 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部门内部以及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促进企业技术改造,使企业发展能够适应新技术和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从而加快经济运行,推动经济增长。
总之,信息化就是指在国民经济与社会运行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有意识地、不断地融入和强化信息要素的进程。
3.衡量信息化的主要方法。
解.信息化程度已经成为21世纪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三这种方法为:马克卢普的信息产业GNP算法、波拉特比重法和小松崎指数法。
(1)马克卢普的信息产业GNP算法
测算公式为:GNP=C+I+G+(X-M)
式中:GNP为独立的商品化信息部门的GNP值;
C为消费者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量;
I为企业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量;
G为政府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量;
(X-M)为产品和服务的国外销售减去从国外的购买量。
(2)波拉特比重法
波拉特将信息产业分为第一信息部门、第二信息部门。
波拉特比重法主要用来测算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所创造的产值在GNP中所占的比例。对于第一信息部门,采用最终需求法(支出法)和增值法来计算;
由于第二信息部门提供的信息产品和服务未能在市场中直接体现出来,波拉特采用在非信息行业就业的信息劳动者收入和非信息行业购入信息资本折旧两个部分的增值对其进行测算。
波拉特比重法创造性地将信息产业从第三产业中分离出来,是信息产业取得了和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同样的地位;他将信息产业细分为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使得非信息业务的重要性也得以体现;波拉特比重法还将国民生产总值作为衡量信息化程度的统一参照指标,为各国按照时间序列比较信息化的发展程度提供了依据,同时也可以对照其他国家进行不同国度之间的横向比较。
(3)小松崎指数法
小松崎指数法是由日本经济学家小松崎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一种测度信息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其基本思路是在社会与经济活动的诸统计指标中,选取那些最具有代表性的信息指标构成信息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测算出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具体做法如下:首先选取四个方面共11个指标构成信息化指标,并以某国某年的上述各项指标为基础值,将所测年份值指数化,然后相加。小松崎指数法包括信息量、信息装备率、通信总体水平、信息系统四个部分11个指标。 信息指数=1/4*(信息量指数+信息装备率指数+通信主体指数+信息系指数) 这种方法有模型资料容易获得,计算简便,实用性较强的特点,但也存在选取的信息指数体系不够全面,没有考虑各项指标权重等缺点。
另外还有国际电联的指标体系法
其基本思路和小松崎指数法类似,二者只是指标选取上有所不同。国际电联的信息化评价指标由6组指标组成,它们分别是:电话主线、移动电话、综合业务数字网、有线电视、计算机和光纤。
4.信息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1)诺兰模型。
美国学者理查德?诺兰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深入研究信息化历程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信息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无论对于一个行业,还是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信息化大体要经历初始、普及、发展、系统内集成、全社会集成和成熟这样几个发展阶段,各个阶段之间并非截然非开,不能超越。这就是著名的“诺兰模型”。
(2)米歇模型
在信息化的实践中,诺兰模型也在继续发展和完善,20世纪90年代初,米歇揭示了信息系统集成和数据管理的不可分割性,进而对“诺兰模型”进行了修正。他认为,集成阶段的重要特征就是搞好数据组织,或者说系统内集成的实质就是数据集成,从而形成了“米歇模型”。“米歇模型”中信息化的连续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起步阶段;增长阶段;成熟阶段;更新阶段。
这些阶段具有五个方面的特征,概括起来是:(1)技术状况;(2)代表性应用和集中程度;(3)数据库和存取能力;(4)信息技术融入部门文化的程度;
(5)全员素质、态度和信息技术视野。
5.中国实施了几个“金”字工程,简单谈谈它们的建设目标。
1993年以来,我国陆续启动了以“金”字命名的一系列国家级信息应用工程,概括为“八金工程”
(1)金关工程。实施单位是商务部、海关总署、外汇管理局、工商总局、国家税务总局等。1993年开始启动,近期目标是建设好配额许可证管理、进出口统计、出口退税、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核销四个应用系统,实现外经贸相关领域的网络互联和信息共享;中长期目标是逐步推行各类对外经贸业务单证的计算机网络传输,提高对外经济贸易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实现国际电子商务,增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
(2)金卡工程。中国自动化支付系统及电子货币工程。实施单位是金融部门、信息产业部门、公安部门、社保部门、建设部门、质检纪检部门等。1993年开始启动。目标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邮政储汇局实现300个以上地市级城市(本局)发行的各类银行卡的联网运行和跨地区使用,各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实现了所有地级市以上分支机构银行卡业务处理系统的联网运行;在100个城市中,各发卡金融机构实现了当地各行、各类银行卡的同城跨行通用目标;在40个城市推广普及“银联”标识卡的城市中,实现了“银联”标识卡在这些城市内和城市间的跨行通用。
(3)金财工程。即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简称GFMIS)。金财工程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财政业务应用系统,包括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收付、国债管理等核心财政业务的管理系统和宏观经济预测分析系统;二是覆盖全国各级财政管理部门和财政资金使用部门的信息网络系统。 目前,在应用系统建设方面主要推进的是预算编制审核系统、国库支付管理系统、非税收管理系统和工资统一发放系统;在信息网络建设方面财政部机关已建成部机关局域网,不仅联通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以及财政部驻各省区市监督监管局的专网,而且与100多个中央部门、人民银行国库局和5家代理银行实现了网络的互联互通。
(4)金审工程。实施单位是国家审计署。建设任务是用五年左右时间,建成对财政、银行、税务、海关等政府部门和重点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系统及相关电子数据进行密切跟踪,对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实施有效监督的信息化系统。
(5)金盾工程。实施单位是公安部。一期工程建设任务是重点建设好一、二、三级信息通信网络以及大部分应用数据库和共享平台;二期工程建设任务是完善三级网及延伸终端建设,以及各项公安业务应用系统建设,逐步实现多媒体通信。
(6)金水工程。实施单位是水利部。建设任务是搭建一个先进、实用、高校、可靠并且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反防汛抗旱指挥系统。
(7)金农工程。实施单位是农业部牵头,国家计委、国家粮食局、中农办等部门配合。建设任务是实现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增强农民信息意识和信息利用能力,增强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目标。
(8)金保工程。实施单位是劳动社会保障部和民政部,2002年10月开始启动。建设任务是在政务统一网络平台上,构建中央、省、市三级劳动保障系统网络;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信息服务网络;建立规范的业务管理体系,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和科学的宏观管理体系。
1.中国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历程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进展和成效是什么?
中国税收信息化建设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起步的,在20余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单应用到复杂应用,从各自为政到规范管理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回顾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历程,大体上可以分为萌芽、起步、稳定发展和全面提升四个阶段。目前我国正处于统一规范的一体化建设初期。
(1)税收信息化建设的萌芽阶段(1982――1989年)
在1982年到1985年期间,计算机逐步在更多的税务部门的计会部门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①计算机配备。到1989年底,全国已装备微机5318台。
②应用队伍建设。计算机应用队伍从无到有,逐步壮大,全国有计算机专业管理人员3400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78人。
③软件开发应用。各地先后开发了会统报处理、票证处理、电月报处理、征收管理、税收法规查询、重点税源管理、人事档案管理、涉外税收管理、海洋石油税收管理、工资计算、财务管理等十余种应用软件,并在不同程度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④开展远程数据传输。总局与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局从1987年起实现了数据远程传输。
(2)税收信息化建设的起步阶段(1990――1993年)
①制定规范制度,推行标准化管理。
②第一次测评税收征管软件。
③金关工程――出口退税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
④国家级/地方税务条法数据库的建立。
(3)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稳步发展阶段(1994――2000年)
①税务系统广域网络建设。
②金税工程一、二期建设。
③税收征管软件的开发、推广和应用。
(4)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提升阶段(2000至今)
①税务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总体方案的确立。
②数据仓库基础框架建设。
③税务监控系统的开发。
④全国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
2. 谈谈中国税收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经验。
目前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信息化建设对于每个行业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管理国家主要收入的税收行业,应该说更加重要。
首先:税收信息化是纳税人对税务机关的基本要求;
其次:是依法税收的要求;
第三:是加强执法、公正执法、公信执法的要求。
中国税收信息化建设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起步的,在20余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单应用到复杂应用、从各自为政到规范管理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使得税收征管、税收会统、行政管理以及税收决策等方面的工作发生了深刻变化。
从1982年的萌芽开始,中国税收信息化建设有以下经验:
(1)硬件投入是基础
资金、设备的投入,才能使税收信息化顺利实施。要建立比较完善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必须把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夯实,在硬件设备方面给予必要的投入,以此为平台,采用现代化的科技管理手段,提高税费征管和内部管理水平。“
(2)人才的培养是核心
税收信息化建设仅仅重视硬件设备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当作核心,实实在在的为税收信息化建设服务。没有人才,即使有最先进的税收信息化建设软硬件设施,也不会产生应有的效果。因为信息化设施的更新换代快,再好的设施,经过几年的使用,也就变得不先进了。 在税收信息化建设中以人为本,培养信息技术人才,有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全部工作应该以提高税务干部的科技素质,促进税务干部全面发展,培养更多的信息技术人才为出发点。二是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要落实到信息技术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上来。三是税收信息化建设进程快慢程度,本身也取决信息技术人才。
(3)技术的应用是关键
税务系统对于信息技术需求的关键是运用,而不是研究与开发。全面应用信息化技术,是山区地税部门提高效能的一个重要途径。
加强信息化技术应用,就是要在整合税收机构,开展业务重组,规范征管流程的基础上,以计算机网络为支撑,充分利用税费业务的基本数据信息从事征收管理工作,建立一套税费征管全过程的监控体系。以计算机网络为支撑的税费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个是面向操作层;第二个层次是面向管理层;第三个层次是面向决策层。
(4)目标是资源管理
信息集中管理应用和共享的程度是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
纵观我国的税收信息化建设,不足之处还存在,因此与国外的经验相比,对我国的启示有:
(1)我国税务信息化建设需要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
(2)我国需要有高效的组织管理机构。
(3)我国税务信息化需要建立开放的信息网络。
(4)我国需要建立一套吸引信息专业人才的机制。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行业资料、生活休闲娱乐、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文学作品欣赏、高等教育、中学教育、专业论文、税务信息化15等内容。 
 税务信息化建设现状对策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税务信息化建设现状对策浅谈税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对策 前言: 税务信息化建设经过十多年的摸索、 实践和发展, 取得了巨...  中国税务信息化状况调研报告_计算机硬件及网络_IT/计算机_专业资料。中国税务信息化状况调研报告
中国税务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税务信息化”课题组 前言 ...  国外税务信息化建设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提要 目前, 大多数发达国家税务部门都专设了税收信息中心或计算机中心, 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计算机税收信息网络。 税务信息化已...  进一步完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改造税务管理工作,提高税务行政执法和行政管理效率;规范税务行政执法和行政管理行为。税收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存在问题...  加强税务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摘要] 目前我国税务管理改革的步伐在不断加快,同时事务管理信息化也标志着我国 税收已经进入现代化。 尽管我国的税收较之前已经有了...  随着金税三期的逐步落地以 及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的落地实施,我国 税务信息化行业将迎来互联网的改造,同时伴随电子发票、营改增等 发展契机...  2016年税务信息化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预测_商业计划_计划/解决方案_实用文档。2016 年中国税务信息化行业现状研究分析 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897302 中国产业...  金税三期系统为税收信息化建设带来的新思考_公共/行政管理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金税三期系统为税收信息化建设带来的新思考乌拉特前旗地税局 信息中心 金税三期工程属国...  中国行业研究报告咨询系列 中国税务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企业高层战略决策参考必备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出版机构: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报告、研究报告、...企业信息化现状调查_管理者论坛
专业源于专注
绿色免费专业软件:绝非虚构,千万企业已经选择,赶快行动!!&&&
调查说明:
  调查地区:北京  调查时间:0.12  样本量:50   访问对象:企业信息化负责人、企业负责人  调查方式:深度访谈  调查行业及其构成比例:银行,证券,保险,旅游,医药,电信,互联网企业
  主要结论:
  企业信息化在互联网时代成为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企业信息化包括办公自动化、业务处理自动化、生产、设计自动化和客户服务自动化,到目前为止企业信息化模式已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接口式的商务模式,第二阶段集成商务模式,第三阶段是Internet时代。企业信息化尽管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但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这些因素,企业信息化建设就可能功败垂成,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同时企业信息化建设也不能急于求成,必须遵循一定的步骤和策略。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硬件PC的数量多在200台以下,除银行和互联网公司外,远未达到人手一台,服务器数量多在10台以下。操作系统无论是服务器还是个人终端均以WINDOWS为最多。办公软件主要是office,其次是Lotus和WPS。尽管企业几乎都有自己的网站,并建了内部局域网,但建有INTRANET的比较少。就企业整体而言,办公自动化程度高于国内平均水平,但仍需提高。
  大多数企业有独立的IT部门,68.42%的公司IT部门负责公司的部分或全部的集成开发业务,而89.5%的公司IT部门负责本公司的运营维护业务,IT业务外包比例在70%以上的达31.6%。IT部门和其他部门的沟通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的沟通,大多企业IT部门和其他部门协调工作,少数企业IT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无法很好配合。  目前各企业网站的作用主要是:作为企业信息发布的窗口和将传统业务延伸到互联网上。除医药行业外,各企业均表示计划利用互联网拓展自己的业务。在财务、仓储、供应、销售等方面只有财务电算化较为普及,其他自动化比例较低。
  74%的企业有专门部门或专门人员负责客户服务;建有call-center、mail-center和web-center的企业并不是很多。
  IT投入以银行为最多,其他各行业基本在几十万到两三千万,三年内IT投入变化不大,由于技术发展迅速,IT投入方向和预算变化较大。IT重大项目的提出有多种渠道,决策一般都要经过提出-论证-批准的程序,主要决策权集中在总公司;IT人员一般起提出方案和技术支持作用。
  企业负责人基本对信息化建设评价较好,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接受专业咨询公司咨询的比例不高。
一、企业信息化概述
  进入21世纪,谁也不能否认互联网已经确确实实地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传统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赋予了新的应用环境,也使IT逐渐渗透到企业战略的核心,IT的迅速发展使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中国企业如何利用互联网来发展自身的信息化并构建自己企业信息化的模型,以适应将来的发展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
  1.1企业信息化(IT)的涵义
  现代的企业经营就是管理加上信息化,所谓信息化简单说就是IT技术和IT技术的管理。企业信息化(IT)的涵义基本可以概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办公自动化、信息化(OA系统):实现信息传递、信息类资源的共享、电子邮件、公文流转、工作日程安排、小组协同办公、工作流程自动化。  2.业务处理自动化、信息化(即企业的MIS系统、辅助决策系统):实现企业业务管理下的计划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基础管理业务处理活动自动化和信息化。  3.设计、生产过程自动化、信息化:侧重于生产过程自动化、信息化、制造资源规划(MRP)、企业资源规划(ERP)、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建设。  4.客户服务自动化:利用信息系统及时了解客户信息,并以最快的速度提供客户满意的服务。客户服务自动化在国外已被作为公司发展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在国内刚刚起步,但其重要性正在被更多的企业认识到。
  1.2企业信息化模型变迁
  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企业组织机构、工作流程、计算机技术三个方面的总和。从这个意义上看,企业信息化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代企业信息化模型,始于20世纪40年代,即主机时代,强调的是接口式的商务模式。在这种应用服务模型里,工作流程是分离的,制造、财务、工程各自独立,通过“界面(Interface)”交互,组织结构也是树型结构的。第二代企业信息化模型,是“客户/服务器”体系,即集成商务时代。这时的组织结构是相对网状的,组织结构扁平化。所谓扁平化,并不是把树状从三层改成两层,实际上它是形成了一种网状结构,或者是一种心型结构,围绕着一个核心,“顾客”。工作流程的各个功能都被串接起来,实现了商务的集成。可以说是IT技术的变革,推动了管理基础的进步。
  第三代企业信息化模型,从技术应用上讲,就是Internet时代,完全借用互联网来完成协同式的商务。总之,无论是接口商务时代,集成商务时代,考虑的都是企业自身的需求,然而在Internet时代,企业不仅要考虑自身,还要考虑与外部结合的一系列连接。
  不管是哪一个阶段的企业信息化模型,信息化的最终目的,都是形成一个处理、反馈、修正、预测,再处理、再反馈、再修整,再预测的过程,否则信息化系统很难发挥出最大的效应,带来真正的投资回报。
  1.3企业信息化的主要障碍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信息技术带来的不只是效率,更是管理上的革命,谁把握这一利器,谁就能获得竞争优势。但是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前进道路上存在的重重障碍,充分认识并提前做好准备,才能减少失败。
  近几年面对信息化浪潮,很多企业开始构建开发自己的信息系统,不少企业因此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但也有不少企业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尤其是系统规模大、与管理关系密切、集成度高的系统,风险也比较大,失败概率往往很高,最明显的就是ERP。这两年来ERP(企业资源计划)概念被炒得很火,ERP作为规模最大,与管理捆绑最紧密的信息系统,实施风险最大,其失败之多已让不少企业视之为“鸡肋”,甚至拒之门外。但是随着WTO的临近和市场的日益全球化,中国企业面临的将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以及与国际接轨的现实。因此企业要生存就必须面对新形势下的企业信息化,尽快适应,而不是置之不理,缄耳自盗。目前制约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企业对信息系统认识不足,信息系统在企业“定位”不准确、不明确是造成失败的首要原因。不少企业将之视为可有可无或仅仅是显示自己实力的东西,这给开发系统埋上了定时炸弹;另外有些企业认为只要使用计算机,使用网络就可带来高效率,因此不考虑管理、业务和技术的配套发展,只是生搬硬套把业务搬上计算机系统,这种“手工业务翻版”的系统虽然能带来一定效率,但它将原来的弱点和缺陷放大、暴露出来。“业务流程重组”便提到日程上来,伴随着信息系统的应用,企业管理水平要有相应的提高,高水平的管理需要有相应水平的系统来支撑,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在这方面,有不少企业取得了成功经验,并达成共识,但很多企业由于从根本上没有正确的认识和系统的规划,结果效益没有提高反而使得企业内部矛盾重重。因此如果企业不能充分认识自身现状并正确对待信息化建设,就必然失败,结果使之走向恶性循环。  2.在开发系统存在着两个极端,是导致失败的另一重要原因。一个极端是完全由自己的队伍来开发。这在大中型国有企业较为普遍,如今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而许多企业仍遵循过去大企业,小社会的思维定式去做,从而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开发人员没有相应的权利进行“业务流程重组”,责、权、利不统一挫伤开发人员的积极性;缺乏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经验做参考,有限的实力和经验难以承担大规模系统的开发;企业处于转型期,需求和结构不断变化,开发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于是,开发系统的另一种极端也就应运而生:全部交由开发商承担,而自己人处于“监工”的角色。这些企业对信息系统缺乏到位的认识,认为它是商品,是可以花钱买来的,做不好责任是开发商的。因此企业与开发商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合作,从而为系统开发埋下祸根。  3.正确定位信息系统并选择合适的开发商合作是成功的根本保障,但高水平的管理才能保障信息系统的运行并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信息管理从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等局部信息管理到信息全面集成需要一个过程,如果一个企业没有高水平管理,对信息转化的各个环节(即业务处理环节)进行有效监控。一旦错误数据堆积并得不到即时处理,就会爆发“多米诺骨牌”效映,致使整个系统信息出错。信息系统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使业务处理带来高效率,又可将管理中的种种缺陷暴露无疑。信息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高质量的信息依靠高水平的管理,企业只有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正确定位系统应用水平,才能使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系统的应用走向良性循环。
1.4企业信息化步骤
  目前企业一提到信息化,不是ERP就是电子商务,这两者尽管很重要,但企业要发展信息化还是要坚持一定的步骤和策略,面对各企业信息化中的种种问题,尤其要坚持正确的策略和步骤:
  信息化建设遵循的第一个策略,就是目标定位上的策略。即信息化一定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否则做出来的东西就是“四不像”,既不能为业务带来好处,又不能为新的增长创造条件,可能最后造成很大的浪费。
  其次,管理和信息建设规划要同步做。努力创建一种集中分布式的管理模式,既要把一部分权力集中起来,进行有效的控制,又要让各个点能够灵活地分散经营。
  再次,就是重视跨行业的协同模式,企业和供应商、客户、投资者之间是否进行了有效的组合。
  最后考虑的是企业的应用基础,即员工业务素质怎么样,经理的管理素质怎么样,变革能力好不好,整个外部应用环境又怎样等等。另外,在考虑应用基础的同时,还要考虑未来发展。因为信息化的投入不是一次性的,需要考虑维护成本,持续投入,主流平台,这是基础性的策略。
  在坚持这些策略的同时,企业也应按照一定的步骤去发展:
  企业信息化的第一步是应该抓好基础管理,通过企业基本资源的信息化,建立和改造企业的基础管理;
  第二步才是企业资源计划(ERP),降低管理成本和提高运营效率,进行集成业务处理;第三步必须考虑企业间的合作,利用外部资源,进行供应链合作,使得业务效率最大化等;
  最后,才步入电子商务时代,形成一个更为广大的电子商务社区,最大地增值、不断地创新、协作地商业运作。
  企业首先必须好好地评估一下,自已处在哪个阶段,从理财有术,然后才到生财有道。实际上这种商业模式的变化,必定要从苦练内功开始。中国企业信息化要加快步伐,但是不能跳跃式前进。绕过哪个过程,都是非常不利的。
  企业信息化对企业是一次机遇,也是一个艰苦而富有挑战的工程。实践表明:企业业务基础集成管理、财务、库存、基本供应销售管理对中国企业效益的贡献已经达到了60%以上。在互联网的基础上,中国企业必须先解决好基础管理问题,抓住企业经营的核心要素,少走弯路,更直接地与网络时代的经济紧密融合。通过结合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和中国企业管理实际的优秀软件产品,便捷地领略到互联网下新的商业模式的优势:增进企业协作,改进顾客服务,增进知识共享,降低成本,更快进入新市场,支持全球化,促进创新发展。& &
二、基础设施建设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企业要发挥信息化作用的第一步是做好基础建设。那么中国企业的基础建设究竟怎样呢?本次调查地点选择在中国信息化建设最快的城市北京,行业也是IT建设领先的行业:金融(银行、证券、保险),医药,旅游,互联网,但情况并不是很乐观。
  2.1硬件普及情况
  硬件方面主要选择各企业PC和服务器拥有量两个指标。PC的拥有量尽管受因业务性质不同的影响,但作为最基本的信息化衡量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和程度,而从调查结果来看,形势并不乐观。PC拥有量多在200台以下,除互联网行业和电信业外,其他各行业远未达到人手一台,甚至仍存在计算机只是很少一部分人才能使用的特权现象。服务器的数量多在10台以下。
(针对所有企业n=50)
  2.2软件―办公软件和操作系统
  (以下结果为非互联网公司)  目前企业主要使用的办公软件以office独占鳌头,达78.95%,其次是lotus和WPS,分别为31.58%和21.05%,其他软件如金山软件等使用率则不具有普遍性,比例非常低。内部网操作系统以WinNT和UNIX较多,占68.42%和52.63%,其次使用较多的是Linux,IBM的操作系统等,个人终端使用Windows的比例为100%,其他也有使用WinNT和Linux作为个人终端操作系统的,但比例很低,使用其他的就更少了。
(针对非互联网企业n=19)
  2.3办公自动化
  办公自动化,即辅助办公管理系统或OA系统,指采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基于工作流的概念,使企业内部人员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改变过去复杂、低效的手工办公方式,实现迅速、全方位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一个企业实现办公自动化的程度是衡量其实现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标准。
  联网情况:作为办公自动化的应用平台,企业首先需要搭建Internet/Intranet网络。
  尽管绝大多数企业(94%)已建立了企业内部局域网,在互联网时代作为企业对外的窗口,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建了自己的网站,比例达98%,剩余的2%也已在筹建中,但作为当前信息化发展最具特色的企业内部Intranet的却只有34%的企业已进行了建设,尽管intranet不仅是企业内部统一的信息整体,而且可以利用公用基础设施向企业的合作伙伴、客户和在外的员工提供多种灵活、便利的信息访问途径,从而从性能、可行性、安全性、易用性方面提高企业管理和业务效率、客户服务质量,但它们所带来的庞大开支,使得大多数企业只能暂时将其束之高阁。
  另外各企业的上网方式尽管以DDN为最多,但仍有近1/3的企业单独或和其他方式结合使用拨号的方式上网,使得网络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所有企业n=50)& &&
  应用情况:信息化就绪的一点就是强调无纸化办公,办公中充分利用电脑和网络,提高效率,使信息达到充分共享。尽管由于中国计算机普及程度及政策法规方面滞后等的限制,某些业务仍必须用纸面文件或其他方式,总体来讲,电脑和网络在这几个行业中的利用率已远远超过中国平均水平,90%以上业务文档直接在计算机上书写的公司占到总体的42.11%,50%以上业务文档在计算机上书写的比例达到近95%;内部文档的传送和内部通知的发送主要方式是电子邮件,各占68.42%和52.63%,但同时书面形式在目前仍是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仅次于电子邮件,文件共享、BBS等新的方式,也开始占据一席之地,尽管如此,各企业仍是灵活运用各种方式,其他方式也没有完全被抛弃。
(非互联网企业n=19)
  安全策划:
(非互联网企业n=19)
(所有企业n=50)
三、IT部门组织结构
  什么样的IT组织结构才是企业理想的信息化组织?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有各种技术方面的掌握和应用问题,也有与其他部门打交道而带来的组织协调工作和普及、培训工作,以及企业管理制度不规范、不完善、不标准而造成的困难和麻烦;甚至还会有旧意识和习惯势力的抵制要突破等,因此企业信息部门(IT部门)附属于企业某部门,是不合适的。IT部门应是除主管信息化建设外,还要把企业改革工作和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数据、信息标准化、企业工作流程标准化、企业内部统一协调的网络建设标准方案。因此如果没有大局观念的公司级领导出面,没有专门的IT部门,仅靠具体工作部门是很难协调和解决的,企业信息化要有长期的、独立的组织机构。目前国内外大公司流行的做法是:单独成立一个企业信息化的领导小组,由企业最高信息主管(CIO)负责,其他部门负责人均为此小组成员。下设IT部门,具体负责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IT部门与其他部门平级。IT部门从其他各业务、职能部门获取原始数据和信息加以分析、处理,为这些部门和企业领导的决策服务,IT部门既独立于其他业务部门,又与这些部门有充分的联络与沟通。更进一步IT部门在胜任企业运作与发展的需要的同时,还应为所有用户提供满意的信息服务。这就要求IT部门在可靠的基础设施之上应该有灵活的体系结构。
  3.1有无专门的IT部门
  对于非互联网公司,绝大多数(比例达95%)设立了独立的IT部门,但仍有少数IT部门附属于其他部门。总体来看IT技术人员占公司人员总数的20%以下的超过50%,尤其非互联网公司,10%以下的占一半以上。在技术人员中应用开发人员比例集中在20-50%之间,由于很多公司开发和维护职责并没有非常明晰的划分,另外很多公司开发人员数量往往和具体项目挂钩,而非一直保留固定数量的开发人员,因此开发人员所占比例无法确定的占了26%。
(非互联网公司n=19)
(所有公司n=50)& &&&
  3.2IT部门业务构成
  在所调查企业中,其中68.42%的公司IT部门负责公司的部分或全部的集成开发业务,而89.5%的公司IT部门负责本公司的运营维护业务。随着技术的不断专业化,目前各公司已不再把所有的业务都自己来完成,而是意识到要把重心放在核心业务上,技术开发外包给专业公司比自己开发从成本、效益、性能等方面都更加有利,有些企业甚至把维护工作也外包,可见大多数公司已能正确对待技术开发和外包的关系,本次调查中IT业务外包比例在70%以上的达31.6%。
(非互联网公司n=19)
  3.3人员能力
  高质量的服务需要出色的人才来完成,信息部门也不例外。在问到本公司技术人员有多少拥有MS,CISCO,及SUN等认证时,几乎所有的主管都认为他们并不看重这些认证,重要的是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同时有些公司也在给自己的员工提供培训的机会。所以尽管有很多技术人员自己学习并取得这些认证,但公司很少做过类似统计。从此可以看出,很多公司已经不再只是注重表面性的东西,而是很务实地选择自己需要的人材。&
  3.4和其他部门的沟通
  许多人仅从技术性能的角度来衡量基础设施的可靠性,其实要建设成功的基础设施同样需要业务部门的投入,一旦业务部门确定了具体策略,信息部门应从开始就参予这个过程,另外如果信息部门对业务的发展有正确的预见,那么他们就往往有绝佳的机会来建立能满足企业需要的基础设施,只有信息部门和业务部门的配合才能真正发挥信息化的作用―提高效率并产生利益。信息主管更要着力培养信息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伙伴关系,信息部门对企业的业务目标十分熟悉,将会大大减少将企业信息技术转化为真正的应用的难度。但事实上,业务和信息部门的关系也并非总是很融洽――有时其他部门会抱怨信息部门的态度消极,而信息部门的成员则抱怨被要求在极短的时间内来完成要数月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调查显示,IT技术人员与业务人员之间的沟通是多方面,多渠道的,并且大多是配合比较有效的,但也有一部分表示没有很好的配合,各自为政,互相抱怨。
IT技术人员与业务人员之间如何沟通、配合(非互联网公司n=19)
就项目与业务部门人员沟通
IT人员下&#x53调研
业务部门直接向IT部门&#x53映问题,两者之间联&#x7紧密
业务部门&#x53以直接向上&#x53映需求,也&#x53以由IT部门直接调整
IT部门在基础技术方面给予其他部门人员指导和培&#x8
多渠道结合使用
没有很好的配合
&#x56、业务自动化
  4.1公司业务和网站的关&#x7
  对于非互联网企业来讲,网站的主要作用是作为信息发布的窗口及把传&#x7业务延伸到互联网,对于互联网公司大多也认为自己是把传&#x7业务延伸到互联网上,只有很少一部分企业认为自己所有业务是完全依托于网站的。
(所有企业n=50)
  互联网企业 (n=31)
  对于公司是否计划借助互联网来实&#x65、拓展传&#x7业务,除医药行业外均表示会借助互联网开拓业务,大部分银行和旅行社已&#x7开&#x59了网上业务。只有医药企业认为由于中&#x56对医药方面的限制,技术和客户的成熟性尚需时日,因此 尽管以后有利用计划,但不会很&#x5。
  4.2其他业务方面的自动化
  总体来看,只有财务方面由于&#x56家财务、税务等方面的要求,大多企业实行了电算化,而其他方面电算化比例&#x90非常低。
五、客户关&#x7管理
  总体来看,企业信息化的&#x91心&#x7历了以下三个阶段,而最终一定会以第三个阶段为核心,一些成功的跨&#x56公司已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并以此理念来发展并获得成功,他们把’让客户满意’作为公司&#x6个员工&#x90必须&#x94记的发展理念,但是在中&#x56的领先行业中,客户服务究&#x7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呢?
  5.1是否有专门的客户部门或人员负责客户服务
  结果&#x53以说喜忧参半,74%的企业有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客户服务,说明大部分企业已&#x7把客户服务作为一项与业务同等&#x91要的工作来看待了,但另一方面,且不说客户服务的内容和程度如何,74%之外,尚未&#x91视客户服务的比例也不是一个&#x53以&#x5略的数字。作为&#x4存客户资料,实时分析客户行为和需求的动态数据库几乎只有一半的企业建&#x7了。数据库主要作用是:服务支持、客户记录、&#x7计分析。
(所有企业n=50)
  主要联&#x7客户手段:目前和客户的联&#x7手段&#x4主要是通过电&#x8和面对面的方式,传真和网络也&#x88一些企业使用,但不是主要方式。
(所有企业n=50)5.2 call-center/mail-center/web center建设情况
  30%的公司建&#x7了Call-center,20 %的公司正在建设或计划近期建&#x7Call-center,也有少部分(4%)企业认为&#x77期内不会建&#x7或认为公司用不着此&#x7&#x7。已有Call-center&#x7&#x7的&#x90与数据库相连,数据库主要内容为:客户资料(个人信息、购买记录、维修记录)、客户需求&#x53馈记录、产品&#x4&#x7。
  40%的企业拥有了mail-center,但其功&#x80也&#x7大部分局限于收发信件,且多为人工,极少数有智&#x80回复等功&#x80,数据库主要内容为:产品&#x4&#x7、客户消费习&#x60记录、客户资料(个人信息、购买记录、维修记录)。少数企业已建&#x7或正在建&#x7web-center,主要用于业务拓展。
(所有企业n=50)&&&&&
  5.3问题和建议
  目前在利用IT技术加强客户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目前客户管理主要是宏观管理,以后要针对不同阶层和个人&#x8行管理;数据库一般只是很基础的数据,并且更新不及时  2.客户数据分析&#x4以手工分析为主,无法充分利用数据;  3.工作人员素质低,电脑&#x64作水平无法达到要求  4.主要&#x4是以人为主的管理体制,尽管对IT有所利用,但尚未形成程序化的管理、服务,人员变更将直接影&#x54到业务  5.关于客户管理&#x7&#x7整体开发很困难,但部分开发&#x7一起来也很困难
  在如何消除这些障碍时提到的建议:
  1.加&#x5观念转型  2.加强培&#x8,提高员工素质  3.关键是建&#x7更合理的、适合现代企业管理机制  4.加强IT部门和业务部门、销售部门的合作
六、资金模式
  资金模式指IT资金投入的形成及运营。对信息化的投资是对企业长远发展核心&#x80力的投资,但是很多企业在投资信息化时,&#x4遵循工业化时代的模式,希望IT建设在&#x77期内&#x80降低成本获得效益。由于互联网时代信息化的利用对生产程序、组织机构和管理模式将产生比较大的影&#x54,这一深层次的变化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利用信息化包含了实质性的学习过程和主要机构及技&#x80的变化,在生产&#x80力得到极大提高之前,需要一段比较长的磨合期,信息化的投资与生产&#x80力的根本提高需要较长的酝酿时期。
  6.1投入
  (非互联网企业)公司在IT建设方面的投入:从三年的投入来看,大多数企&#&#2年的投入大致相同,以银行的投入较大,&#万—1&#x4,其他行业从几十万到两三千万不等,投入领&#x57:对&#年的投入额及投入领&#x57,大多数企业认为要根据技术、市场的发展及业务的需求投入,往往和预算有很大出入,投入领&#x57无法明确确定。
  6.2决策程序
  (非互联网企业)面对既要运作高效的技术基础设&#x65,又要熟悉业务实际&#x64作这一&#x77盾需求,企业的信息部门究&#x7怎样&#x53提出建议,开发新产品,IT决策的程序又是怎样的呢?
总体上,&#x91大IT运用的提出有以下几&#x79方式,在这个问题上往往会存在协调问题,但由于不同行业根据自己的行业特征建&#x7了适合自己的项目申请机制,因此总的来说大家认为基本还是比较有效率的。  1. IT部门提出申请  2. 业务部门提出需求  3. 领导层提出  4. 根据需求&#x4何部门&#x90&#x53以提出
  决策程序一般要&#x7过以下程序:提出报告—&#x8行论证—总公司负责人&#x8行决策,总体上这几个行业的决策权均集中于总公司。银行一般是根据业务需求由IT部门提出报告,分行讨论之后交由总行汇总决定实&#x65与否及具体实&#x65情况;电信企业一般由技术主管申请,部门领导审批;&#x4险公司则主要由总公司根据业务发展总体决定信息化开发,分公司IT部门主要负责运营维护;证券公司多由营业部或技术部根据需求或发展提出申请,总公司综合论证之后决定;旅游行业主要由IT部门提出方案,公司领导决策;医药企业除根据IT部门提出建议之外,也有部分企业&#x4是由厂委会决定是否&#x8行IT投资的&#x91大决策。
   技术人员在决策中主要起技术支持作用或提出方案,大部分企业技术人员在决策中参与程度很大,起主要作用,也有一部分企业认为技术人员只是参与,起辅助作用,对决策影&#x54比较小。
七、其他
  主管人员对信息化的评价(非互联网企业):公司主管人员对利用IT技术、互联网技术对公司业务影&#x54效果的评价基本&#x90很高,表示出很大的支持,但也有极少数(5%)公司领导对此不&#x91视,评价很低。
  公司在信息化/IT建设方面的合作伙伴主要有:
联想
微软
浪潮
  其他还有:中&#x56电信,吉通,长天,雨博,开思,浪潮,中软,瑞和,康&#x67,DELL , 北大青鸟,益彰管理咨询公司(软件开发),北京和利时&#x7&#x7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复旦等。
(所有企业n=50)
  是否接受过专业咨询公司咨询:  在公司信息化建设及互联网发展战略方面是否接受过专业咨询公司的咨询,只有28%的公司曾&#x7接受过咨询公司的咨询,而大多数(72%)没有接受过。其中咨询内容分布为:&#x7&#x7建设咨询&#%),战略咨询&#%),财务方面&#%),市场调查类项目&#%),管理咨询&#%)。一方面大多企业尚未形成咨询的意识,主要问题是靠自己解决,另一方面除财务咨询外无论是战略咨询、市场调查还是技术咨询,企业均表现出不信&#x4的态度,认为咨询公司对行业业务了解不够充足。
&#x7色免费专业软件:&#x7非虚构,千万企业已&#x7选择,赶&#x5行动!!&&&
[ 电&#x8:1 王先生 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衡量一个人的强壮程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